【熱門】語文教案模板集錦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了解《滕王閣序》的寫作背景。
2.了解《滕王閣序》之所以成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4.培養學生欣賞古代散文的能力。
5.訓練學生能將名句改寫成優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網絡篩選信息法、總結歸納法
2.研究創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寫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是學生體味山川美景,欣賞千古名句,感受音韻美感,領受美的熏陶。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觀豁達的情懷
教學方法:
1.討論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網絡信息篩選法、總結歸納法、改寫法
2.利用多媒體網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教材處理:
《滕王閣序》是一篇記述盛會的序文。是初唐文學家王勃一揮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親途中,到達洪州,正好趕上洪州都督閻某重修滕王閣成,宴請賓客,閻都督聽說王勃之才,因此邀請王勃參加。
作者用生動的文筆,由地理風貌到自然、人文景觀,再到宴會,層層鋪敘,突現了滕王閣的壯麗,描繪出歡飲娛樂的`場景;并且即景生情,抒發了他的抱負和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在表現技巧上,文章的詞藻極為豐富華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時人和后人的贊賞。文章多用典故,簡練含蓄。結構也很緊湊,前后互相呼應,脈絡十分清楚。
《滕王閣序》能成為千古傳頌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學時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確立本課時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為:
1.欣賞《滕王閣序》的景美。
2.欣賞千古名句,體味名句之美。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多媒體出示一段中學生創作的文言習作:
悲哉秋心,蕭條凄瑟,西風颯過,萬木咸荒。葦葉紛下,蕪桿遷黃。三五之月,新上田桑,明明若水,觸目生涼。離人頻顧,羈客成傷。中夜不寐,林下彷徨。哀歌騷辭,從風流蕩,魚雁聞聲,中心惶惶......
(孔立新主編《高考狀元作文》P271,文匯出版社)
教師引入:
大家相信嗎?這段文字出自一位17歲的高中生之手。
1999年,這位同學參加了上海市高考,以一篇洋溢文言氣息的作文獲得了高考作文滿分的好成績!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上海高考語文閱卷中心組組長王光祖先生對他的作文評價是:思想嚴密,層次清楚,語言老到,體現出良好的語言素養。
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其作者則是一位1300多年前的青少年,這就是王勃的《滕王閣序》!
二、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初通文意,力爭有所印象。
2、初步理解,打好導讀教學的基礎。
A、知文體:
從寫作目的看,《滕王閣序》是一篇序。序,文體的一種。有書序、贈序、宴集序等。書序是著作或詩文前的說明或評價性文字,本文是餞別序,《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又名《滕王閣詩序》《宴滕王閣序》。即臨別贈言,屬于贈序類的文章。
從行文特點來看,《滕王閣序》又是一篇駢體文。駢文,是魏晉后產生的一種新文體,又稱駢儷文。南北朝是駢體文的全盛時期。其特點是:講求對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對;多用典故,講求藻飾。
B、知背景、作者:
滕王閣在江西南昌贛江之濱,為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所建,歷代屢有興廢。為三大名樓之首,現樓高25米,為明三暗五層結構。詩文以王勃的《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最著名。
王勃(649—675)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初唐文學家。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杰”。祖父是隋朝學者王通。王勃六歲即寫文章,十四歲便科舉中第。沛王李賢聞其名聲,邀請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戲文章觸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又因殺官奴而犯罪,父親也受連累貶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親,途經南昌正趕上當地都督在滕王閣上設宴。王勃在宴會上賦詩并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滕王閣序》。隨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驚悸而死。本文遂成為他的“絕唱”。
C、再讀課文,力求讀準::
①四字句的讀法有“二二式”。
②六字句的讀法大致有五種:“三三式”;“一四式”;“二二二式”;“二四式”;“一二三式”。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種讀法:“三四式”;“二一四式”;“二三二式”;
“二二三式”。
D、知結構:從內容上看,文章可分為幾部分?
明確: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扣“洪府”,概寫洪州的地理風貌,引出參加宴會的人物。
第二部分(2~3):扣“秋日登閣”,寫三秋時節滕王閣的萬千氣象和周圍的自然、人文景觀。
第三部分(4~5):扣“餞”,寫宴會的盛況,抒發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扣“別”,述說自己的身世和懷才不遇的苦悶,感嘆盛宴難再。
三、布置學生活動:根據上述思路,熟讀和背誦全文,并依據注釋先自譯課文(課后繼續)。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一)復習音節,看圖學習音節詞,培養同學學習拼音的興趣。
。ǘ┠馨匆欢樞蛴^察圖并說出圖意,讀句子,認識“山、田、左、片、右、風、云、她”8個字。
。ㄈ┠苷_、流利、有表情地讀兒歌。
二、教學重點
復習漢語拼音,認識8個漢字。
三、教學難點
能按順序觀察圖、說圖意。
四、教學方法
游戲法、演示法、小組合作法。
五、教學準備
投影、掛圖、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出示復韻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兩拼音,三拼音卡片。開火車讀;(小兔小兔快開門,誰來開?)指名讀、齊讀。
。ǘ⿲W新知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想和大家做一個“擊鼓傳花”的游戲。
1.看圖學音節詞。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時,拿花環的同學上臺抽一張音節詞卡片,讀兩遍。
(1)做游戲“傳花環”。
(2)師出示音節詞卡片。
(3)出示實物圖、鉛筆盒、字典、轉筆刀。
大家讀一讀,用一兩個詞說話。同學上臺抽卡片貼圖。
(激發學習興趣,吸引同學的注意力;創設情境,讓同學展開想像的翅膀。)
師:同學們學得可真快!為了放松一下,讓我們大家坐上氫氣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圖按順序說圖意,學句子,識字。
(1)逐步演示山、田、樹、果園出現的課件,問:“誰愿意當個小導游,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郊外美麗的風景?
生說:遠處、近處、左邊、右邊各有什么?
。ㄓ柧毻瑢W觀察圖說話的能力。)
用“郁郁蔥蔥”“廣闊”“又大又紅的蘋果像紅燈籠一樣”等詞句,按順序介紹一下美麗的大草原。
。ㄘS富同學的想像,培養同學的主動學習的興趣。)
、傧冉o小伙伴介紹。
②上臺指圖說一說。
(2)教師貼小動物圖(小魚、老鷹、小兔等)。
師:(準備圖)美麗的`大草原準備開個盛大的宴會?矗〈蟛菰瓉砹四男┬游?
。3)想當導游的同學趕快把這個熱鬧的局面介紹給各位老師和你的小伙伴吧!
同學像講故事一樣,按一定的順序給老師和小伙伴說一說。然后讓想說的同學上臺看圖說說。
。ㄗ屚瑢W主動學習,鍛煉同學的說話能力、觀察能力。)
師:大家玩得高興嗎?可是你們知道林文、孫燕會在哪里游玩呢?
3.學習兒歌識字。
。1)出示投影片(兒歌)。
小組合作讀,不會的問小老師。指名讀。
(2)出示課件演示爬山的過程并范讀(配樂)。
。ò鸦\統內容具體可感地展示給同學。)
(3)教師指要求認識的漢字。
指名說并組詞說話,同學做動作有表情地讀兒歌。
。4)師出示假山、小人的實物圖演示爬山的過程。
師:看!老師畫了一棵大蘋果樹,看誰能幫老師把大蘋果掛在樹上?
(三)鞏固新知
1.出示大蘋果卡片。
搶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讓同學在玩中學,學中玩。)
2.小結:同學們,這節課大家學得真棒!希望大家今后能夠表示得更出色。
課后小記:
這節課我通過創設情境,充沛調動了同學的積極性。同學們一節課始終邊學邊玩,能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小組內互相合作、一起學習,師生、生生互動互學。一堂課,老師教得輕松愉快,同學學得也興趣濃厚,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領悟和了解同音字、形聲字的特點和基本規律。
2.積累有構詞特點的成語和四字詞語。
3.讀懂成語故事,理解成語意思,積累成語。
4.自主閱讀短文,概括主要內容、積累好詞佳句。
重點難點
1.了解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體會詞語的構詞特點。
3.培養學生自讀自悟能力。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了解有構詞特點的成語和四字詞語。
2.自讀自悟,讀懂成語故事、積累好詞佳句。
重點難點
1.了解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音同字不同的,意思不同。
2.體會詞語的構詞特點。
教具準備
教師:幾組常見的同音字和較典型的形聲字,成語故事。
學生:字典、詞典和成語詞典。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10)
1.讀懂題意,自讀自悟。
2.合作交流,發現特征。
3.總結規律,拓展延伸。
二、語海拾貝(10)
1.自主讀詞語,讀正確,讀出節奏。
2.用符號勾畫出各組詞語中相同處,幫助理解、記憶。
3.互動學習,討論構詞特點,討論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4.熟讀、積累。根據四種構詞特點進行改寫或補充練習。
三、點擊成語(10)
1.自由練讀,讀正確,讀通順。
2.把讀懂的內容講給同桌聽,或提出自己的疑惑,互動釋疑。
3.結合實際,交流閱讀體會。
4.教師引領,歸納總結。
5.拓展延伸。可講講其他成語故事,也可涉及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四、自主閱讀園地(10)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短文。
2.勾畫出你最欣賞的內容,與小伙伴交流、分享。
3.提出你認為最值得研究的問題,生生、師生互動探討。
4.選擇你最愿意的方式,積累好詞佳句,包括背誦、摘抄等。
教后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在活動中學習語文,用書面、口頭結合等方式表達自己觀察自然、觀察社會所得。
2.能以春為題搜集、整理、篩選信息資料。
3.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
教具準備
1.在學習本單元第一課后,就可以布置本項學習任務,給學生足夠的資料搜集、展示準備的時間。
2.教師可選兩首詠春詩準備朗誦表演。
教學過程
一、搜集資料,交流信息(10)
1.自主地通過各種渠道和不同方法,搜集春的資料。
2.與同學交流搜集的資料,探究充實資料的途徑和方法。
二、獨立設想,合作構思(10)
1.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設想參加展示會的形式,是詩文朗誦,還是辦小報
2.根據設想的展示形式,整理、篩選搜集的資料。
3.尋找、邀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構思方案,做好參加展示會的準備。
三、成果展示,重在過程(10)
1.以小組或個人為單位展示成果,教師做好組織工作。
2.展示者可以匯報在搜集材料和準備展示過程中的經驗教訓,收獲體會。
3.觀摩者可以質疑問難,可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4.教師在參與過程中言傳身教,因勢利導。
四、成果評比,重在激勵(10)
1.可以將個人、小組的展示都歸結到四大組評比。
2.定性評價為主,學生自評、互評為重。
教后感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
1.會圍繞春天選擇習作材料。
2.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和感受。
3.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在本單元積累的語言材料。
4.感受春天的魅力。
教具準備
1.與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搜集的資料選票、構思。
2.教師準備1~3篇各具特色的范文。
教學過程
一、讀懂要求,明確目標(10)
這次習作緊扣單元主題,與課文內容、綜合性學習有機結合,圍繞春天自由寫作,體現了從讀到做再到寫這樣一個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過程。學生可以模仿課文寫春景、春游活動,也可以寫與春天有關的人和事,還可以寫在綜合性學習中發生的事。要注意把自己的真實感受寫出來。
1.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懂習作要求,培養獨立探究意識。
2.小組合作解決疑惑。
3.教師引導梳理習作要求,明確選票范圍,提示本次寫作目標。
二、讀寫結合,擴展視野(10)
1.引導學生回顧本單元課文內容:
都與春天聯系緊密,有寫人的、寫景的、狀物的
2.引導學生在綜合性學習成果中選擇習作材料。
3.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選材。
三、自主表達、學習修改(20)
1.在寫的過程中,老師巡視,發現亮點,及時點評導向。
2.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快樂。
3.引導學生練習用修改符號在草稿上自主、互動修改。
教后感
語文教案 篇4
《ang eng ing ong》教學重點是學習生母與ang、eng、ing、ong組成的音節。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ang eng ing ong》第二課時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母與ang、eng、ing、ong組成的音節。
2.過程與方法:學會兒歌《兩只羊》,并識記4個生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學好拼音的作用,激發借助拼音識字學文的興趣。
教學重點:
學習生母與ang、eng、ing、ong組成的音節。
教學難點:
eng ing的發音,及拼讀。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拼音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帶調后鼻韻母卡,請學生練讀。
2.過渡:這些韻母與一些聲母朋友組成了音節,大家想拼嗎?
二、學習二拼音節
1.學習拼讀zh sh與ang組成的音節
學生自由拼讀
指名拼讀,齊讀。
2.學習拼讀b、m、g、h與eng組成的音節:beng、meng、geng、heng
四人小組互練。
開展“四人小組開火車拼讀音節”擂臺賽。
3.學習j、x、m、與ing、ch、c與ong組成的音節。
出示音節:jing、xing、ming、ting、cong、chong。
學生自己練習拼讀,看誰拼的又快又準。
學生挑選自己會拼的,當小老師教大家。
4.鞏固練習。
做聽音節猜韻母的'游戲。
老師讀音節,學生聽音節,說說韻母是誰
hóng,zhǎng,qīng,chéng,yòng
三、學習兒歌《兩只羊》
1.出示情境圖,問:小朋友們,看了這幅圖你想說什么?為什么?
2.學習朗讀兒歌。
出示兒歌,學生找出認識的字母和音節,自己讀一讀。
學生看圖聽老師范讀兒歌。
領讀,齊讀,表演讀。(適當的加上活潑的動作)
3.識記生字:車,羊,走,也。
讀準字音。指名讀,齊讀。 “也”是整體認讀音節,要指導學生讀準確。
記憶字形。
啟發學生自主識記生字(比賽讀詞語:“小車、開車、推車”,識記生字“車”。)
四、作業練習
拼讀音節:bang pang meng fong deng teng neng lang bing ping ting qing zong song
語文教案 篇5
語言運用
1、根據課文填詞(每空填2字)。
(1)()間,它們全逃散了!
(2)小雪花滿足而溫柔地()了……
(3)學著聽爸爸打()的聲音。
。4)()無聊的聲音,則會使人痛苦。
2、試在括號里填上擬聲詞。
。1)()的磨砂聲
。2)()的哭啼聲
。3)()的水滴聲
。4)()的崩倒聲
(5)()的電鈴聲
(6)()的流水聲
3、摘抄文中寫視覺、聽覺的四字詞。
4、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可否去掉?為什么?
。1)一朵小小的雪花,從天上輕輕地、輕輕地飄下,飄啊飄,飄落在路邊一盞孤燈的面頰上……
(2)你開始微笑,輕輕地笑,大聲地笑,這時候,你一定會聽見的……
5、學用文段的語言形式寫一段話(提示:從多方面寫好一類事物)。
你也總聽過水聲吧?當山問的清泉如一道銀箭奔向溪流,當嘩啦啦的大雨打向屋脊,當小水滴清脆地落在盛水的臉盆里,當清道夫清掃水溝里的落葉,當媽媽開水龍頭淘米煮飯,你總該聽到些什么吧?
課內精讀
。ㄒ唬
你總聽過風吹的聲音吧?當微風吹過柳梢,當清風拂過明月,當狂風撲過巨浪,當臺風橫越山嶺,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你總聽過動物的聲音吧?當小狗忙著啃骨頭,小金魚用尾巴撥水,金絲雀在窗沿唱歌,當兩只老貓在墻頭吵架,三只蘆花雞在啄米吃,你總聽到些什么吧?
6、畫橫線句子的'順序可否顛倒?為什么?
7、自選角度評述第一段話。
8、試著在第二段文字中補寫兩三個關于動物聲音的例子。
。ǘ
人有耳朵,聽八方,加上眼睛,觀四方。用心聽,用心看,也用心想,構成了一個豐富奇妙的世界。
可是,說也奇怪,當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聲音或者潛意識里抗拒某種聲音的時候,它們竟然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例如馬路上急馳而過的汽車聲,隔壁工廠轟隆隆的馬達聲,老奶奶嘮嘮叨叨的抱怨聲,久而久之,左耳進右耳出,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聰明的人,知道什么時候該聽,什么時候不該聽,這是因為他在“聽”的成長過程里,學會了選擇和思考,他聽進心里的聲音,不僅“好聽”,也是“有益的”——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可是對一個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的人來說呢?久而久之,就成了“沒有感覺”的人。當大家說“好”的時候,他盲目地跟著鼓掌,大家批評的時候,他也跟著搖頭。鳥啼蟲鳴,只是一種“聲音”,即使美妙的音樂,也只不過是幾種樂器的組合。想想看,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木頭人嗎?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
。2)當一個人喪失了接收“世界聲音”的能力,不也正意味著這個人內心世界的封閉和退縮……
。3)如果一個“充耳不聞”的人,對外界的一切已經無動于衷,必然也是一個“視而不見”的人了。
10、結合語境辨析下列“聲音”的具體內容。
(1)當一個人長期習慣了一種聲音或者潛意識里抗拒某種聲音的時候,它們竟然也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2)人,開始了聲音的“過濾”。
(3)這些聲音,充實了他的生活,使他得到很多樂趣。
11、閱讀第三段選文,用橫線畫出“沒有感覺”的人的具體表現。
12、舉例說明文段使用的說明方法。
13、用波浪線在二、三段文字中標出能顯現文章層次脈絡的句子。
課外選讀
鳥類亦有外語(節選)
任何種類的動物,對于它耳朵聽到的聲音,只選擇其中一部分予以注意。某一種聲音對某動物是否有意義,是和該種動物的本能及其一定的經歷有關。野生的烏鴉和海鷗與其同類通訊是用聲音,近似于一種語言。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佛令斯博士及其夫人,發現許多烏鴉和海鷗,能聽懂同類鳥兒的叫喚聲。他們發現,在美國的烏鴉有特別的告警聲調,其他美國烏鴉聞之則飛去。他們以高度原音的錄音帶,把賓夕法尼亞州烏鴉的告警叫聲錄下來,然后對著法國的烏鴉播放出來,它們聽了不僅不飛走,反而聚攏來,或者毫無反應。把美國海鷗的警叫聲錄下,再對法國海鷗播放出來,法國海鷗亦無反應。法國的鳥兒,似乎聽不懂這種外語。
(選自《生物新視野百科知識》)
14、“法國的鳥兒,似乎聽不懂這種外語”中“外語”是指:__________。
15、選文采用的說明方法有:__________。
16、文中哪句話可以概括選文說明的內容?
思考探究
17、一個演員說:笑聲是溫馨撥動聲帶而生。一個心理學家說:哭聲是痛苦扯動喉嚨而生。那么,你能說說讀書聲怎樣產生的嗎?
語文教案 篇6
1、學習《過零丁洋》。
2、在自讀自悟,合作探討中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準確流暢地背誦。
3、正確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是一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的詩篇,全詩慷慨悲壯,氣貫長虹,通篇洋溢著浩然正氣,是中華民族千古不朽的壯歌。
教學重點
體會詩中抒發的愛國情情感,從中受到感悟。
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二、學習《過零丁洋》
1.分小組學習古詩:你們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還有什么值得探討的。
2.全班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1)討論: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明確: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入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兀。
(2)額聯上下兩聯有何聯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明確: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3)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雙層含義。
明確: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4)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5)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3.學習背誦
4.談感受,升華主題。
從這首詩中,你認識了一個什么樣的作者,從這里,你懂得了什么,你受到了什么啟迪?
三、拓展延伸
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英雄事跡,寫一則讀后感。
四、作業:
板書:
小記反思:
語文教案 篇7
知識與能力
認識“咒、暫”兩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如果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長大就會給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教學重點、難點:
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明白如果從小沒有養成好習慣,長大就會給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教學過程:
。ㄒ唬⿲耄
同學們,你們喜歡學習童話嗎?為什么?
(故事吸引人。我們不僅了解文章主要內容,還受到教育,知道為人處事的道理。)今天,我們再學一篇童話《“沒頭腦”和“不高興”》
(二)新課:
1、自學課文:
一讀:小聲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讀: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和不理解的詞語,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標出自然段。
三讀:提出不懂的問題。
2、細讀課文: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初讀了課文之后,誰能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給文章分為三段?
。2)探究明理
①提出探究專題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誰長著火眼金睛,一下子找到它?瀏覽課文,畫出來。(文章最后一段:“他說不管是不是夢,從小養成好習慣總是對的!”)
“沒頭腦”為什么這么說?默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思考并談談你對要從小養成好習慣的重要性的認識。
②分段匯報
A第一段,體會小時候不養成好習慣,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害。誰從第一段中,找到答案?(引導學生從“沒頭腦”和“不高興”名字的由來——“沒頭腦”記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經常丟三落四;“不高興”脾氣古怪,做事與別人反著干,經常不高興而吃盡苦頭,體會小時候沒有養成好習慣,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危害。)
B第二段,體會小時候不養成好習慣,會給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給社會帶來危害!皼]頭腦”和“不高興”認為小時候沒有養成好習慣沒什么,長大照樣能干大事。是不是長大就能改好呢?我們快看看第二段,誰從第二段中,找到答案?
③角色換位,明道理
此時,你就是這個“沒頭腦”,看著自己設計的大樓、看著臺上不肯倒下的“不高興”,你有什么想法?(引導學生明理:知道從小養成好習慣,沒有好習慣長大會給工作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給大家帶來更大的危害。有問題應該馬上就改。)
、苣阆矚g這個童話嗎?
⑤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沒頭腦”與“不高興”?他們遇到過什么麻煩嗎?
。4)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沒頭腦”當了演員,“不高興”當上了建筑師,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