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班音樂教案范文集合9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樂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對唱式歌曲樂句的結構特點,以小鈴的連續演奏表現對唱式樂句;
2、游戲中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不同形象的動物,學會師生對唱;
3、體驗對唱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頭飾(母雞、小雞、貓、狗各一)
樂器:小鈴幼兒人手各一,小鑼、響板、鈴鼓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感受樂曲,理解對唱式樂句結構
1、小鑼和小鈴互相問好
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樂器朋友,在你的小椅子下面,把它請出來,告訴我它是誰?
小鈴是你們的樂器,那我的樂器是誰?(小鑼)
來,讓我的小鑼向你的`小鈴問好吧
師:小 鈴 小 鈴|你 - 好 - |
幼:小 鑼 小 鑼|你 - 好 - |
2、小鑼和小鈴隨樂互相問好(過程同上)
3、響板和小鈴隨樂互相問好
4、鈴鼓和小鈴隨樂互相問好
二、欣賞舞蹈,理解對唱式歌曲的主要內容
就在我們敲得叮叮鐺鐺的時候,有幾只可愛的小動物偷偷地溜出家門,看著看著就忘記了時間,這可急壞了它們的媽媽,讓我們看看是哪個小“調皮”?
1、說唱中,老師表演幼兒欣賞
2、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舞蹈內容
(1)剛才,是誰出來找寶寶的?[雞媽媽]
(2)雞媽媽一邊找寶寶,一邊又是怎么說的?[小雞小雞|在哪里-]
(3)寶寶是怎么回答的?[嘰嘰嘰嘰|在這里-]
3、音樂中,老師第二次表演,幼兒欣賞
三、幼兒扮演小動物,游戲中學會師生對唱
1、小雞在哪里
2、小狗在哪里
3、小貓在哪里
四、小貓坐火車去玩耍
幼兒隨音樂離開活動室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感受十六分音符的節奏,能隨著音樂邊唱歌曲邊有節奏的表演“包春卷”。
2、 感受過年“包春卷”的樂趣,體驗和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3、 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4、 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感受十六分音符的節奏,能隨著音樂邊唱歌曲邊有節奏的表演“包春卷”。
活動過程:
1、回憶包春卷的過程
2、欣賞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
3、學唱歌曲
4、游戲“給小動物包‘春卷’
5、幼兒合作玩游戲
活動反思:
一、幫助會議,激趣導入。
通過欣賞春卷圖片,能及時幫助幼兒回憶起自己過年前吃過。但很少有家庭自己去包春卷,所以幼兒對包春卷的過程充滿好奇。
二、注重情緒教學,難而化簡。
幼兒融入在過年的情景之中,情緒愉悅。由于本次活動的`難點是感受并學習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通過拍手念節奏的方式幼兒能比較順利地掌握,但容易出現拍手與念節奏不一致地現象。由于歌曲結構簡單,歌詞簡短,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因此,我把重點放在幼兒最為感興趣的包春卷的動作表演上。幼兒兩兩表演,參與表演興趣濃厚,連平時不愛上來表演的幼兒也勇敢地上來了!
小百科:春卷,又稱春餅、春盤、薄餅。是中國民間節日的一種傳統食品,流行于中國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習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
2:鼓勵幼兒自己創編各種動作表現小樹葉飛的形象。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1:樹葉若干張。
2:秋天景色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1:出示樹葉,“這是什么啊?”“是樹葉”“樹葉為什么會掉下來啊?”“因為秋天來了。”
2:出示秋景圖,“小朋友,你看見了什么?”幼兒自由回答。“你覺得秋天美嗎?你喜不喜歡秋天?”
3: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名字就叫秋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是怎么唱的吧。老師范唱。
4:教幼兒學唱新歌,要用好聽的聲音來唱哦。
5:每個幼兒人手發兩張樹葉,跟著老師的音樂做相應的動作,提醒幼兒不要擠在一塊,找空的地方去。
6:結束部分。“現在小樹葉都睡著了,讓我們輕輕離開教室到外面去做游戲吧。
活動反思:
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的動作模仿能力很強,但是語言發展能力不強,對歌曲的理解能力更加談不上。然后,教師和幼兒一起進行情景表演,并引導幼兒邊表演邊唱歌曲,讓幼兒在表演中學習歌曲。幼兒在表演的.過程中積極性很高,因為要反復練習,所以要讓幼兒感覺落葉翩翩起舞。讓發揮幼兒自己的想象更加激起幼兒的興趣。只是在結束部分,是不是簡單了一些,是不是應該對幼兒做一個落葉如何的美,教育幼兒今后如何愛護我們的大自然。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歡美麗可愛的小娃娃,萌發愛心。
2、體驗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發展美感。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有感情地學唱歌曲。
活動準備:
1、 請家中有玩具娃娃的幼兒帶娃娃來園;不同造型,不同顏色的玩具娃娃若干。
2、《小娃娃》歌曲錄音帶和錄音機。
活動重難點:
欣賞多彩多姿的小娃娃和《小娃娃》歌曲,喜歡美麗可愛的小娃娃,萌發愛心
體驗歌曲和娃娃玩具的造型、色彩美、發展美感。
活動過程:
1、 教師用玩具娃娃的口吻,引出內容。
2、 讓幼兒自選娃娃。
將幼兒家中帶來的和教師準備的玩具娃娃擺放在幼兒的前面,鼓勵幼兒大膽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娃娃。
3、聽音樂、邊欣賞音樂、邊欣賞手中的玩具娃娃。
提問:
(1)小娃娃長得怎么樣?
(2)你喜歡小娃娃的'什么?(如眼睛、頭發等)讓幼兒用手指著玩具娃娃說。
4、邊聽音樂、邊指娃娃相應部位。
5、鼓勵幼兒邊聽音樂,邊拍娃娃睡覺。
6、帶娃娃去散步。教師邊哼唱歌曲,邊帶幼兒抱著娃娃去散步。
活動反思:
《小娃娃》是托班寶寶第一次接觸聽旋律進行的律動活動,此活動如果一下子就請寶寶聽音樂或模仿老師抱著娃娃做動作,寶寶的積極性不會很高,因此在一開始教師富有童趣的講述律動所表現的內容相關的故事就是激發幼兒興趣拓展的好辦法,當寶寶被故事的小娃娃吸引后,請寶寶們以小娃娃的角色來和老師一起進行表演,寶寶們就會自然的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抱著小娃娃做抱著娃娃轉個圈、雙手送給別人的動作,等寶寶都愉悅地進入表演的狀態后再加入小娃娃的旋律帶領寶寶們表演,寶寶們自然會體驗音樂的快樂和旋律的美,寶寶們隨著音樂在涌動成了一個個活潑的小精靈,在反復的表演中寶寶似乎聽懂了音樂,隨后的活動就開展的很順利,雖然有些寶寶還不能做到手口一致,做了動作就忘了唱歌,唱了歌就不做動作,這可能是有些寶寶的年齡偏小,動手能力弱的緣故吧,相信以后會改變的。
小百科:娃娃,指小孩子、嬰兒,或特別可愛像動物的玩偶。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旋律,初步嘗試跟著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愿意愛護周圍的植物。
【活動準備】
《豆豆發芽》的音樂,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幼兒已學習兒歌《鉆泥巴》。
【活動過程】
一、萌發興趣。(析: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為他們即將要接受的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
1、觀察發芽的豆豆。
師:看,我們種的豆豆發生了什么變化?
師:你知道豆豆的種子是怎么長成小芽芽的嗎?
2、觀看豆豆發芽過程的視頻。
師:豆豆要鉆破泥土和太陽公公做游戲。它用力地、慢慢地往上鉆。可是,泥土太緊了。看!豆豆都累得流汗了。不過豆豆沒有放棄,它用盡全身力氣終于鉆破泥土,長出兩片小芽芽了!
師:豆豆是怎么長大的呀?(幼兒描述豆豆發芽的過程。)
二、熟悉音樂。(析:在呈現具象的豆豆發芽的視頻后,再播放抽象的豆豆發芽的音樂,讓幼兒感受音樂旋律。)
師(播放音樂):你聽到了什么?這段音樂聽起來和豆豆發芽有關系嗎?
三、動作表現。(析: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對音樂旋律的感受。)
1、自由嘗試。
師:請你跟著音樂來學學豆豆發芽的樣子。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小小、圓圓的樣子。例如,教師提問:“豆豆還沒發芽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如果有幼兒蹲下來了,教師馬上引導其他幼兒觀察并探索:“你們能不能變得比他更小、更圓,像顆小豆豆?”
2、在教師引導下結合經驗再次嘗試。
(1)豆豆用力鉆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模仿豆豆用力鉆泥土時的動作、表情。例如,教師提問:“豆豆是怎么鉆出泥土的?是輕輕的,還是要很用力?豆豆要怎么用力才能鉆出泥土呢?你們來試一試。你用力的時候會有什么表情啊?”
(2)豆豆慢慢鉆泥土。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控制自己的動作,到音樂結束時再長出芽芽。例如,教師提問:“豆豆的芽是慢慢長出來的,還是一下子就長出來的?豆豆的芽是慢慢地、慢慢地從泥土里鉆出來的。你們也來試試跟著音樂慢慢地鉆出來。”
3、完整表現。
(1)教師用兒歌《鉆泥巴》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用肢體表現豆豆發芽的過程。
(2)教師重點指導幼兒表現芽芽長出來時的各種造型。例如,當幼兒的手沒有伸出來時,教師可說:“這棵小芽大概太陽光還照得不夠,再來曬曬太陽,快快長大吧!”或者可說:“我來為小芽澆點水,小芽快長大吧!長得高高的`,長得大大的。”
四、游戲:豆豆發芽
(析:通過游戲讓幼兒對種子發芽與音樂有一個完整、直觀的回憶,并在游戲中體驗到種子發芽的不易,萌發要保護芽芽、保護植物的想法。)
1、隨教師創設的情景做音樂游戲。
師:春天來到了,我把豆豆都種到了泥土里。讓我來給你們澆澆水,豆豆快長大吧。“小豆豆,種地下,發了芽,鉆泥巴。鉆一下,動一下。鉆啊鉆啊,鉆得快,鉆出兩片小芽芽。”
2、教師總結。
一顆種子在陽光和雨水的幫助下,用盡力氣鉆出泥土,才會長成一株小芽芽。不同的小芽芽會長成不同的花、草和樹,不同的花、草和樹木就能組成地球上一道道美麗的風景。我們可要好好愛護這么美麗的風景,愛護身邊的綠草、鮮花和樹木。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游戲中初步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表現歌曲風趣、活潑的'情趣;
2、遷移日常生活經驗,創編茶壺、茶杯的造型動作;
3、通過茶杯、茶壺的角色扮演,享受同伴交流的快樂;
活動準備:茶壺相關圖片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部分:
我是魔術師!看我會變!(變成飛機)
我們一起變成飛機飛到教室去玩一玩!
二、學唱歌曲:
(引導幼兒坐下)
1、引導性談話:我好渴,怎么辦?(喝水)
有一樣東西可以幫助我們!
2、范唱歌曲:
提問:誰來了?(出示茶壺圖片)
茶壺哥哥長得怎么樣?(胖胖的身體、茶柄、壺嘴)
小茶壺說了什么?請你聽一聽!(看圖范唱兩遍)
3、學唱歌曲:
我們聽音樂唱給茶壺哥哥聽!
三、做身體模仿動作:
1、用身體做茶壺模仿動作;
2、嘗試邊唱邊表演茶壺動作;
四、創編茶杯動作,進行表演
1、引導幼兒用身體變成茶杯;
2、教師做茶壺,幼兒做茶杯,進行歌表演;
3、請幾個表演好的小朋友與老師一同做茶壺進行表演;
五、與客人老師互動
客人老師也口渴了,我們變成茶壺,給客人老師倒茶喝!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啟發幼兒探索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引起幼兒對聲音的注意和興趣。
2、知道有聲和無聲,能區分聲音的快與慢、強與弱等特性。
3、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各種聲音磁帶一盤、音樂磁帶一盤。
2、小手鼓一面。
3、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游戲跟著指揮做
游戲目的:集中幼兒注意力,培養靈敏的反應能力。
游戲做法:孩子和老師一起圍坐成一個圓圈。根據老師指揮手勢的不同,孩子們變換不同的動作。如老師雙手放在地上,幼兒就拍地;老師雙手放在膝蓋上,幼兒就停止動作;老師在胸前屈臂平抬雙手,幼兒就拍手等等,動作規則可以自編。
(二)聲音在哪里
1、通過上面的游戲,幼兒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教學活動中。這時老師放錄音,讓幼兒仔細、安靜地聆聽。錄音中放出的是各種聲音,如不同動物的叫聲、小河流水的聲音、打雷下雨的聲音、鐘表的聲音、汽車的'聲音等。
傾聽后,讓幼兒說出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并模仿。然后,出示與這些聲音有關的圖片,幼兒聽錄音時,能迅速指出錄音對應的是哪張圖片的內容。
2、讓幼兒動腦筋想一想,除了以上聲音,生活中還有什么聲音?
3、讓幼兒試一試我們身上能發出什么聲音?
4、有聲和無聲:老師拿一面手鼓,有時擊鼓,有時不擊,這就是有聲和無聲。請孩子閉上眼睛,聽到鼓發出聲音時,就把手舉起來,沒有鼓聲就把手放下。
5、跟著鼓聲做動作。
(1)首先是非移動式的動作,用手模仿走路,這樣能更清楚地聽到鼓的節奏。
(2)然后起立,圍成一圈,讓幼兒跟著鼓聲走路。快、慢、停結合起來,讓孩子盡量配合鼓的節奏走。
(3)讓孩子即興發揮,可以向前走、向后走、繞圈走、蹲著走等等,只要能跟上鼓的節奏就可以。
注意這時要求孩子們要表現出鼓聲的特點:走、停、快、慢、強、弱。讓孩子用感官充分感知聲音的這些特性(最后可以請孩子當指揮擊鼓)。
6、讓幼兒傾聽“音樂”。
聽后告訴他們,音樂可以通過各種樂器演奏出來,也可以由人演唱出來,小朋友以后就可以和老師一起,慢慢地熟悉音樂,和音樂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讓音樂成為我們最好的朋友。
活動反思
探索生活中的聲音,發現身體部位可以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并大膽進行嘗試表現為音樂伴奏。萌發喜愛打擊類音樂活動。本次活動符合《三到六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于幼兒藝術領域的要求,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不足之處是幼兒在為音樂伴奏的時候,興趣很高,對用力大小、感受音樂的輕重方面沒能更好地進行對比,再進行鞏固,讓幼兒著重讓幼兒感受一下,效果會更好。
小班音樂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在熟練演唱歌曲的基礎上,創編動作進行表演。
2、能大膽的在集體前進行表演。
3、體驗自己會表演的成功樂趣。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歌曲伴奏帶
活動過程:
(一)發音練習
1、《可愛的小動物》教師引導幼兒發音清楚的進行演唱。
2、《小朋友愛唱歌》引導幼兒發音清楚的唱準音階
(二)引導幼兒復習歌曲
1、幼兒隨老師伴奏進行演唱
教師根據幼兒演唱的情況進行進行引導,提醒幼兒發音清楚的`演唱。
2、引導幼兒嘗試創編動作
(1)教師放錄音引導幼兒隨音樂進行表演
(2)教師觀察幼兒的表演,引導幼兒相互學習、模仿
(3)幼兒集體隨老師一同邊唱邊表演
3、鼓勵幼兒為大家表演
(三)結束
鼓勵幼兒為家人表演自己學會的新本領,引導幼兒在音樂曲中進行表演。
活動反思:
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讓孩子在反復感受中,輕松而興趣地進行學習。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動。
小班音樂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跟隨音樂的節拍做魚游的動作,感受音樂游戲帶來的愉悅。
2、愿意和老師同伴一起做游戲。
3、初步發展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現力。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能跟隨音樂的節拍做魚游的動作,感受音樂游戲帶來的愉悅。
活動難點:根據對音樂的了解,能隨音樂的節奏來發展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現力。
活動過程:
1、引入:今天老師要帶寶寶們去海里捕魚,現在我們一起去捕魚,好不好?
2、教師示范魚游的動作,幼兒跟學。
3、教師邀請一位小朋友一起把手拉好,作漁網,請部分小朋友做小魚,邊唱邊游戲,突出快快捉牢的時候把手放下,捉住魚,捉住的小朋友回到位置上。
4、請兩名幼兒作漁網,其余的小朋友作小魚,進行游戲。
5、游戲反復進行。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以游戲的形式展開的幼兒歌曲,歌曲朗朗上口,容易被幼兒所接受和記憶。所以幼兒的參與性較高,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在傾聽音樂的同時感受了音樂節奏的快慢,從中激發了幼兒演唱歌曲的`欲望,同時也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在學會歌唱后,就可以讓幼兒進行音樂游戲,讓幼兒跟著音樂一起做相應的動作,讓幼兒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參與游戲。
游戲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在鉆漁網的時候,幼兒們沒有按一定的順序來游戲,出現擠對現象比較嚴重,導致了部分幼兒玩游戲的次數不夠多。沒有兼顧到每個幼兒。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班音樂教案06-22
音樂教案小班06-23
小班音樂教案06-17
小班音樂教案(精選)07-07
小班音樂教案06-14
音樂教案小班教案03-27
小班的音樂教案01-03
小班音樂的教案02-28
小班音樂教案(精選)07-05
小班音樂教案[精選]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