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美術教案范文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作品,感受作品抽象、變形的繪畫風格。
2.嘗試用變形、裝飾的手法表現自畫像,感受其中的樂趣。
3.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美工》
活動過程:
一、教師導入談話,引發幼兒對作品的興趣
師:什么是畫像?小朋友平常看到過的畫像是什么樣的?
二、初步感受作品夸張、變形的.表現風格。
師:這幅畫和你平時看到的畫有什么不同?人物臉部的五官是怎么樣安排的?看了這幅畫,你的感覺是怎樣的?
三、進一步引導幼兒從作品的線條、色彩等方面進行分析,感受作品的主題。
師:你感覺這幅畫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畫家是怎樣表現的?(重點引導幼兒感受畫面,尤其是人物臉部線條的裝飾特點)
四、創作自畫像
鼓勵幼兒用夸張、變形的方法為自己畫一幅肖像。
五、作品展示。
展示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共同欣賞,說說自己最喜歡誰的作品以及為什么。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聯想,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及細致觀察的能力。
3、引導幼兒觀察實物,通過組織線條表現實物形象,并構成有趣的畫面。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1、包菜每兩個孩子半棵。
2、場地內畫上一棵大包菜。
3、音樂《小兔捉迷藏》。
活動過程:
1、 幼兒仔細觀察包菜。
①幼兒自由分組觀察包菜,把發現的問題告訴老師。
②教師小結幼兒觀察的情況,告訴幼兒它的名字叫包菜(也叫卷心菜)。
2、 啟發引導幼兒發揮想象。
①你們知道包菜是長在哪里的?
②還有哪些小伙伴也會在土地里玩?它們會怎樣和包菜一起做游戲呢?
③請幼兒變成不同的小伙伴到地上與大包菜做活動。
放音樂,教師帶幼兒在“包菜”上走一走、爬一爬、跳一跳,引導幼兒感受線條的變化與曲折。
3、 幼兒作畫。
① 幼兒分組再次觀察包菜后作畫。
②教師巡回指導,根據幼兒個人的能力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引導與啟發。
③引導幼兒想象菜地里還有哪些小伙伴會和包菜一起做游戲,將想的畫下來。注意構圖。
4、 講評作品。
① 幼兒畫好后自己講述自己的畫,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
活動反思:
根據《綱要》的精神,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與活動性。因此,在最后一個講評的環節中,讓孩子充分地聯想,將畫面上的情節表達出來。綜合了語言與美術的內容,讓孩子們在動手繪畫中和動腦聯想中發展了語言。但由于孩子的水平有差異,在具體組織引導中,將不同的孩子給予不同層次的引導要求,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活動的樂趣。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掌握火車外形特征的基礎上,能畫出有火車頭(車燈、窗、駕駛員)、一節節車廂和許多輪子的火車。
2、能在車廂里添加人、動物或各種貨物。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重點:畫出火車外形特征,有火車頭、車廂和許多輪子的火車。
難點:在車廂里添加人、動物或各種貨物。
活動準備:
實物火車,幼兒繪畫用紙、筆。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引出課題。
老師帶著幼兒邊念兒歌邊做開火車的游戲。
出示實物火車,觀察火車。使幼兒知道每一列火車都是長長的,都有火車頭、車廂、輪子等。
二、講解示范。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一個個連接著的長方形,然后在第一節長方形上畫出車窗、車燈、駕駛員等,使其變成火車頭,并告訴幼兒,后面的一節節長方形畫上輪子就是一列貨車,若再畫上一排排窗門,畫上人,就是裝滿旅客的火車了。
2、引導幼兒討論:火車有什么用?
三、幼兒練習。
1、鼓勵幼兒大膽地用線條畫出火車的外形,細心描繪車頭和輪子。
2、啟發幼兒在車廂里畫上許多自己喜歡的東西,如小朋友、鮮花、玩具等,并大膽添加有關內容,如鐵軌、田野等。
3、及時表揚在繪畫過程中認真細致的幼兒。
四、講評。
請先畫好的幼兒互相參觀,自由談論自己畫的火車,評議別人畫的火車。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一、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嘗試運用顏色和圖案的間隔與對稱進行裝飾。
2、 通過給大樹媽媽準備新衣的活動,幼兒感受節日愉快、熱鬧的氣氛。
二、 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嘗試運用顏色和圖案的間隔與對稱進行裝飾。
三、 活動準備:
教師用范例三張,幼兒各式形狀的紙,蠟筆或彩色水筆。
四、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六一”兒童節馬上要到了,我們把幼兒園打扮了起來。大樹媽媽說要過節了,她也很高興,也想給自己的樹葉寶寶穿上新衣服。于是,她來到服裝店,營業員為她拿出了兩件樹葉的新衣服。
(二)欣賞討論:
1、 師:營業員拿出兩件衣服,請大樹媽媽挑選,大樹媽媽左看右看拿不定主意,請小朋友們幫她選一件。
2、 出示范例1、2
3、 請挑選的小朋友說出顏色排列的方法,大家一起找一找選的是哪一件。
A、 排對的`顏色有沒有?念出來,找一找在哪里?
B、 發現左面有,右面也有。
師:大樹媽媽說,這兩件衣服的顏色都是有深有淺,而且排得很整齊,我都滿意,可是我的樹葉寶寶很多,兩件衣服不夠穿。
4、 師:營業員又找出一件衣服,可是大樹媽媽不滿意,她為什么不滿意?
(出示范例3)左右雖然排列,但是不對稱。
師:樹葉上的葉脈也像小小手一樣,左也有,右也有,否則小樹葉穿在身上會很不舒服。
(三)嘗試操作:
師:營業員答應為大樹媽媽趕做新衣,讓小樹葉快快活活地過節,請小朋友一起來幫個忙。
提示:1、找到中心,把樹葉對折一下,再開始分割。
2、啟發幼兒涂色時分辨顏色的深淺,介紹幼兒不同的分割方法。
(四)講評小結:
1、 大家來做檢驗員,找一找今天的衣服合格嗎?(左右對稱)找對稱為合格。
2、 選一張不對稱,引導討論出修改方法。
(五)延伸活動:
在教室里準備大樹干,把葉子圍著貼成一棵彩色樹,裝飾節日環境。
評析:
美術活動中,教師的首要目標是幫助幼兒順利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借助美術這一載體大膽地表達出來,在此基礎上,加深幼兒的審美感受。“樹葉寶寶的新衣”的活動設計注意幼兒美術活動與生活經驗積累、美術活動目標與幼兒年齡特征、美術活動過程與師幼互動等等關系,使美術教學的大綱得以實現,并真正地被幼兒接受。
一、 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
四至五歲的幼兒繪畫最明顯的色彩特征是會選擇與物體相似的顏色和采用夸張的表現使色彩鮮明。色塊裝飾畫就是一種讓幼兒學會選用各種顏色有規律的對比配合,使畫面產生強烈的色感,有利于幼兒大膽地表現對顏色的感受。“樹葉寶寶的新衣”是教師在前一次間隔裝飾的基礎上,啟發幼兒進一步選用樹葉的形狀進行對稱裝飾,較容易被幼兒接受,進一步提高了幼兒選配顏色的興趣,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進步。
二、 重視幼兒的生活體驗。
兒童進行美術活動,就是對其所知所想進行表現,生活經驗越多,體驗越深刻,美術活動的素材就越豐富,兒童進行美術活動的動力也就越充足。教師選取秋葉這一題材。不但聯系了幼兒對秋季自然環境變化的經驗,而且再現了幼兒對歡度節日的強烈感受,又給秋季樹葉色彩的變化賦予了童話色彩,符合幼兒富有情感的想象。因此,當教師提出給樹葉寶寶進行裝飾時,立刻得到幼兒的認同。
三、 通過師生互動來實施教學要求。
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發現間隔排序的過程中,采用了請某一幼兒念出顏色排列的順序,其他幼兒和老師共同尋找這一規律,使得一個問題帶動了所有幼兒的探索。在這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討論氛圍中,教師又在與孩子不斷碰撞的基礎上,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進一步引導幼兒觀察顏色的深淺排列,加入了新的深淺顏色的排列方法,使幼兒更易接受多變的排列方法,創造性地加以應用。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利用不同的點、線及細小的形狀、色彩,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雨及雨中情景。
2、體驗下雨給人、動物、植物帶來的不同美感。
3、培養幼兒的觀察、操作、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及創新意識。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教學準備:
悠揚的古箏音樂、課件、雨衣、雨傘、亮紙剪成的雨絲、記號筆、油畫棒、雨點狀的畫紙(背面貼有雙面膠)。
課前進行美術活動場地的情境布置以烘托藝術氛圍。
教學過程:
一、引題——灑雨水。
師:好雨,喜雨!小朋友們,這兩天的雨真大,把老師心中的春芽都澆開了花。不知平常遇到下雨天你是怎么來上學的?(鼓勵幼兒描述上幼兒園的雨中情景,啟發幼兒等會兒畫出不同色彩的雨傘、雨衣。)
二、再現——雨中景
師:假如現在這里也下雨(播放雨的聲音)你們會怎么辦?趕緊動腦,可以用身邊的雨具。(啟發孩子們做起各種不同下雨時動作、姿勢、表情等造型。)原來,雨中的景象還真美,讓我們像攝影師一樣把它拍下來,藏在心中。
三、想象——小雨點
師:下雨了!下雨了!
師:喲!打雷了,快到教室里躲起來。是啊,不同的雨會給人不同的感覺,你能畫出各種不同的雨點嗎?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伸出手在空中畫一畫,(激發幼兒在空中空手畫雨點),哦,我看到了,很多小朋友畫出的是這樣大大小小的雨點,誰有不同的畫法?說一說。(啟發幼兒說出不同形狀的雨點如線一樣的雨絲、鉆石般的雨點、花一樣的雨點、多邊形的雨點等等)
師:你的想法真好,有時候雨確實是這樣。雨是那樣的不尋常,雨點兒也是那樣的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現在就請你們來畫一畫各種不同的雨點,相信大家能畫出各種不同的雨色、雨點來。
四、表述——雨中故事
師:淅淅瀝瀝的雨下個不停,小朋友你會在雨中干些什么,看到些什么呢?(課件:下雨了小朋友們在雨中盡情地玩耍著,馬路山的交警叔叔還在緊張地工作著,環保工人為了搞好衛生也在冒雨工作著。)在雨中你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音樂響起,教師吟誦有關雨的詩一段: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雨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師:(音樂停)你剛才想到了什么?
師:你的想法不錯,誰還有不同的想法,請說給邊上的同伴聽聽。(孩子們互相討論……)
五、畫——我心中的雨景
師:說得多好啊!在雨中小花、小草們喝著甜甜的雨水使勁地長呀長,小動物們在雨中盡情地玩耍著,小朋友們在雨中快樂地歡呼著。聰明的小朋友已經把雨中發生的事畫了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大屏幕顯示幼兒雨景作品)你喜歡哪一張?為什么?說說你的`理由……
老師邊說邊點擊課件:老師喜歡這張(讓所有的人都驚訝,因為這張是空白的)
師:對啊,因為老師覺得最美的畫在我們小朋友的心中,雨中的情景真美,請你在雨點畫紙上把雨中看到過的情景像攝影師一樣地把它畫下來,行嗎?
六、評雨、賞雨
師:我看到了,那么多那么美的雨中故事。它像春雨一樣滋潤著我們我們每個小朋友的心田(老師隨手把手上畫好的雨點畫貼到事先掛好的“雨絲”上。)我們把自己的作品掛在不同的雨絲上吧。
師生一起賞雨、評雨、品雨、戲雨,自然結束。
課后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說:“自然界里許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給孩子看,講給孩子們聽,他們自己是不會留意的。”這幾天的雨淅淅瀝瀝下個不停,對孩子們來說雨是最尋常的,如何把這如詩如畫的雨中情和孩子們一起分享,如何挖掘雨景帶給我們的如詩般的意境之美,激發孩子們的創作想象思維,正是我要思考的。
第一個環節中,通過親和的師生對話來滲透性地認知雨中景,使教學藝術的生動性自然而然形成。第二個環節中,在撐傘、穿雨衣等情境性的表演實踐中,孩子們做著各種不同的下雨天的動作、姿勢、表情,產生積極地情感體驗,把這種情感與認知、造型結合起來,使幼兒初步感知和重創,讓生活形象美麗再現。第三個環節教師通過空手畫雨點的手段,激發幼兒想象自己所見所想所創的雨點,這種雨點是孩子們帶著快樂和想象的翅膀畫出來的,為最后的實際繪畫重點作了巧妙地鋪墊。第四個環節雨中故事目的是讓孩子們在享受雨帶給我們美麗的同時,也感受雨中有很多感人的情景,由此更豐富了雨的繪畫內容,更多融進了對雨的情感和聯想,可能孩子們畫不了雨中故事,但至少感受了雨中之愛的情愫。第五個環節是優秀作品的展示和品評,這里不僅是范例的呈現,更是對好的繪畫的點評,也對孩子們下一個環節的繪畫要學點什么,借鑒點什么作了伏筆,也為我們美術課中如何評課提供了一種參考。最后的環節是幼兒自由創作畫,自由在創設好的情景雨傘(雨絲)上貼畫,這個環節中,師生、生生互動,賞雨、評雨、品雨、戲雨,輕松愉悅地分享著彼此藝術創作的快樂。整堂課始終圍繞雨來展開話題,認知雨,感受雨,首尾呼應,達到了較好的美的意境,給予了幼兒藝術美的熏陶。
本人推出這節展示課,重在研究美術活動中對幼兒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的培養,凸顯藝術美的創造,給予孩子美的漸染,從而挖掘平凡生活、大自然中的如詩般的藝術美。本次課中音樂的烘托、意境的創設是個關鍵,課前要作好充分的準備,才能達到更理想的效果。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折、剪、撕等方法把方形、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的紙做成花朵。
2.能大膽用多種方法表現小草。(折剪、任意剪、成片撕貼)活動準備:
1.每張桌上放上各種色彩和圖形的彩紙。
2.美工用具:剪刀、膠水、白紙、記號筆、油畫棒、水彩筆3.范例兩張,春天的景色。
4.音樂<郊游>鋼琴曲活動過程:
1.放音樂開車,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開車去春游看看春天的景色吧。
問:你看到什么?
2.出示范畫,激發幼兒的.制作欲望。
師:春天天氣真好,花兒都開了,看,它也悄悄來到了我們教室。(教師出示范畫)漂亮嗎?
:春天,花園里,許多花開了,五彩繽紛。花有很多種,形狀也各不相同。
3.引導幼兒觀察花的形狀及制作方法。
⑴提問:你喜歡哪朵花?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嗎?那你喜歡這些小草嗎?你知道它又是怎么做的嗎?(幼兒回答并簡單說出花草的制作方法)⑵教師示范部分花的折法與剪法。
:原來圖形寶寶折一折、剪一剪,就可以變出許多漂亮的花。
⑶花兒很美,可我總覺得它還少了點什么?(引導幼兒給花添上花莖、葉子)⑷出示完整的范畫,比較兩幅畫的不同。
師:這兩幅畫,你更喜歡哪一幅?為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添畫了蝴蝶蜜蜂草等師:春天的花草這么美,誰會來呢?
問:春天的花草真漂亮!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做呢?
4.幼兒自主選擇進行制作。
⑴介紹制作材料各種圖形的彩紙⑵明確制作要求。
幼:想。不過我有個小小的要求,請小朋友用不同形狀的圖形寶寶和不同的方法來做花,注意剪好的紙放在在框子里保持地面的干凈好嗎?
就讓我們一起做個魔術師把花兒變在我們的畫紙上吧。
⑶放鋼琴曲幼兒繪畫,教師指導,幫助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5.展示作品,美工用品、材料。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大膽想象,嘗試用毛豆殼拼圖,能手眼協調地制作豆殼拼圖。
2.利用豆殼的正反凹凸特征大膽構思,能細心、耐心地創作。
3.感受利用生活中廢棄材料進行創作的獨特藝術效果,喜歡參與此類創作活動。
活動準備:
1.ppt、毛豆殼拼貼的范例數張。
2.積木、紐扣等小配件,用于局部點綴。
3.每組一筐毛豆殼和一塊抹布,有條件的可為幼兒人手提供一塊板。
活動過程:
一、播放ppt,結合生活經驗來談話交流,激起幼兒的興趣
小朋友,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呀? (剝毛豆。)
那你們有沒有幫爸爸媽媽剝過毛豆?(有。)
豆豆剝出來的毛豆殼,你們覺得還有用嗎?一般會怎么處理豆殼?
(幼兒:我幫媽媽把它扔進垃圾桶里;幼兒:奶奶說把它曬干了可以生燒爐子的;幼兒:……)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些特別的手工作品,看看它們主要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你覺得它們漂亮嗎?你最最喜歡哪一張?為什么?
二、將兩張范畫進行對比,主要感受豆殼的正反凹凸面,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后提問:
這兩個小朋友分別用豆殼變成了什么?他們的拼貼方式一樣嗎?那他們分別用豆殼的哪一面來拼貼的?
找出兩種不同的拼貼方法。(主要讓幼兒了解豆殼的正面拼畫和背面拼畫的'凹凸不一樣,拼畫的效果也不會一樣。)
你們想用豆殼拼一幅什么樣的畫?你覺得他適合用那一種方式來拼貼?
三、教師講解演示,引導幼兒了解制作要點
結合人物作品,幼兒觀察并講解:
1.制作豆殼拼畫首先要設計出物體的造型。
2.拼貼時,物體的不同部位可利用豆殼的正反凹凸面來表現。
四、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要求:
1.能自己獨立設計、拼擺出與同伴不同的造型。
2.可以用積木、紐扣等一些小配件作局部裝飾。
3.可以用凹面、凸面或凹凸結合的方法進行創作。
五、評價和分享幼兒的作品
將作品展示在美工區,供幼兒間相互欣賞,并讓幼兒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中班美術教案 篇8
一、活動目標
1、在觀察圖片、與老師的交流中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征,
2、用紅色來涂七星瓢蟲的的身體,用樹葉添加背景,初步讓感受畫面的完整性。
二、活動材料:
黑色蠟筆,紅色、綠色蠟筆用黑色蠟筆畫七星瓢蟲的外形與黑點,用紅色蠟筆色涂瓢蟲,
三、活動過程
1、欣賞與討論
(1)這是什么蟲?(七星瓢蟲)數一數這個瓢蟲身上有幾個小圓點?幾個大?幾個小?長在哪里?(有七個圓點,左右翅膀上各有三個圓點,中間一個大圓點,左右翅膀個一半。)身上除了有點還有什么?(有腳),有幾條呢?讓孩子來數,并說說是怎么長的?
(2)七星瓢蟲身上有幾種顏色?什么地方是黑色?什么地方是紅色?(頭部、觸角、圓點和六條腿是黑色,翅膀是紅色。)
2、教師介紹瓢蟲一家有許多的種類,要從那些圓點上去分辨,有一個圓點的.是一星瓢蟲,有七個圓點的是七星瓢蟲,沒有圓點的是大紅瓢蟲,他們都是益蟲,今天,我們來畫益蟲,不要畫害蟲,要把圓點畫準確。
3、表現七星瓢蟲的外形特征。
我們把七星瓢蟲變到紙上來吧,看。老師是怎么變出來的?畫圓形問幼兒這是七星瓢蟲的什么部位?(身體)對了,在圓形外面畫上半圓形問畫了什么?(頭部)……一只七星瓢蟲媽媽變出來了,你們會變嗎?快來變一變
4、創作要求七星瓢蟲的媽媽說,我還有很多寶寶的,我想友來一起變出來吧,有的從這邊爬過來,有的從上邊爬下來,你們會變出來嗎?
5、幼兒作畫
(1)注意瓢蟲造型,認真判別位置,腿的方向要向后(否則腿就斷了),身體兩邊各三條腿,頭部和尾部沒有腿,
(2)引導幼兒能畫出向不同方向爬的瓢蟲,同時注意到大小的來排列在畫面上。
(3)用黑色蠟筆畫好輪廓、涂好黑色后再去用紅色或橘紅色涂在瓢蟲身上。
(4)最后樹葉作為背景。
教學反思:
基本完成了本節課預設的教育教學目標,幼兒對老師的提問積極響應,與老師的互動很好。老師的有些引導還不夠到位,要多讓幼兒表達,以后上課要多注意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中班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中班教案美術的教案07-12
美術教案中班12-07
中班美術教案(經典)05-24
中班美術教案07-20
(經典)中班美術教案10-20
中班美術教案(精選)11-05
中班的美術教案01-21
美術中班教案02-28
中班美術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