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4-11-08 21:51:25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模板錦集八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材第29-3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用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是解決實際問題。

      2.探索并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分析分數除法應用題中數量間的關系,用方程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運用分數除以整數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預習提綱:

      1.觀察課本第29頁的圖,從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呢?

      2.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3.分析例題,寫出等量關系,并試用方程解答。

      4.想想還有別的算法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探究

      1.同學們喜歡課外活動嗎?你們喜歡參加哪些課外活動?

      2.課件出示:從畫面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呢?這些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1)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的4/9.

      (2)踢毽子的人數是踢足球的1/3.

      (3)跳繩的人數是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

      ……

      二、提出問題,自主探究

      1.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操場上一共有27人參加活動,跳繩的小朋友人數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跳繩的有多少人?

      列出這題的等量關系,并解答。全班交流。

      2.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引出例題

      跳繩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2/9。操場上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這道題與上題有哪些區別和聯系呢?能找到這道題的數量關系嗎?

      你能用方程的知識,解決這樣的問題嗎?應該如何解設?小組討論,再由教師指名在黑板上演示。

      解:設操場上有x人參加活動。

      χ×2/9=6

      χ×2/9÷2/9=6÷2/9

      χ×=27

      3.想一想,還有別的算法嗎?怎么算?為什么?

      6÷2/9=27(人)

      三、鞏固練習,實踐探究

      剛才同學們根據圖中的數學信息,提出了很多的數學問題,這些數學問題,你們能解答嗎?

      1.操場上打籃球的.有4人。

      (1)打籃球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4/9,踢足球的人數是多少?

      (2)踢毽子的人數是踢足球人數的1/3,踢毽子的人數是多少?

      (3)操場上踢足球的有9人,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1/3,操場上參加活動有多少人?

      (4)操場上踢毽子的有3人,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1/9,是操場上參加活動總人數的1/3。

      2.某月雙休日 9天,是這個月總天數的3/10,這個月有多少天?

      (板演過程中,著重分析學生可能存在的誤解之處。)

      3.根據以下方程,編出相應的應用題。

      χ×1/5=30 χ×2/3=40

      四、回顧反思,總結全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2. 理解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20×3= 30×5= 40×2=

      200×3= 600×5= 16×4 =

      16×4 =

      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老師希望下課時每位同學都能不僅會做,而且能說出為什么?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去海邊游泳嗎?淘氣笑笑他們在暑假里就到美麗的.北海去旅游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的情況。(師出示淘氣、笑笑在海邊買東西的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先解決“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的問題,其他問題先存入“問題銀行”。

      三、探索口算方法

      1.解決問題:買3個泳圈需要多少錢?

      師:你會列式解答嗎?

      學生先獨立列式計算12×3或3×12,再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匯報。

      生1:12×3就是3個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個泳圈是10元,3個泳圈是10×3=30(元)。每個泳圈少算了2元,3個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決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師:你能算出來嗎?

      學生列式計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匯報。

      生1:15×3就是3個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個10再加上3個5,30+15=45(元)。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買東西“需要多少錢”學習了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

      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乘一位數,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乘一位數,最后把它們合起來。

      五、鞏固與練習

      1.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2題情境圖)

      讓學生獨立解決⑴⑵兩個問題,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時,對于第⑵個問題,鼓勵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可以:①因為15×6=90(塊),100-90=10(塊),所以夠分。

      ②因為15×6=90(塊),100>90,所以夠分。

      2.看屏幕(出示練一練第3題情境圖)

      師:誰能說一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

      學生根據圖意回答,并獨立解決問題,再在小組中交流,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3.練一練第4題

      教師先示范讓學生理解表格,學生獨立填表,然后進行全班反饋交流。

      引導學生觀察填寫結果,說一說“發現了什么?”

      4.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抽幾題讓學生說說口算方法。

      六、檢測

      這節課大家學習的如何呢?來,做一做16×4 并寫思考過程吧。

      完成后相互檢查,看看誰都完全正確。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小貓吃魚p28

      教學要求:

      1、進一步體會減法的含義,理解得數是0的減法算式的實際意義。

      2、初步滲透涵數的概念。

      3、初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開放題的教學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小貓吃魚”的圖。

      2、獨立觀察,想一想每幅圖的意思。

      二、教學新課

      1、發現問題。說說“小貓吃魚”的故事,你發現了什么?

      2、提出問題。看了圖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嘗試解決問題。

     。1)同桌討論自己想到的問題,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2)嘗試列式,互相說說我為什么這么列?

      (3)集體反饋,說說你跟同桌一起討論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發現?

      4、套圈游戲

      (1)預測可能會套上幾個圈,有幾個沒套上。

     。2)實踐套圈,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3)還有哪些可能?同桌討論并寫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連環畫做題

      (1)生獨立做題。

      (2)說說4幅圖的意思,理解被減數是怎樣在變化的。

      三、練習鞏固

      1、計算。學生獨立完成,說說“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導學生看清題意,再讓學生獨立練習,引導學生發現規律。

      3、開放題。將會出現什么情況?先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展開想象,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

      4、數學故事,先讓學生講述故事,然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小班數學:吃吃玩玩(分類)

      活動目標:

      1.學習看標記把吃的和玩的分類。會說“XX是吃的,XX是玩的!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活動準備:

      1.玩具:玩具車、娃娃等

      2.吃的:蘋果、香蕉、橘子、果凍、酸奶、餅干

      活動過程:

      一、吃吃玩玩

      寶寶們,你們看,媽媽在我們的旁邊給寶寶們準備很多好玩的和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去吃一吃、玩一玩吧。

      提問:你剛才趕什么了?(學說XX是吃的,XX是玩的)

      二、學習分類

      現在媽媽想請寶寶們幫我一個忙,好嗎?

      出示大筐里混合的東西。你們看媽媽這些筐里有很多吃的和玩的東西,請寶寶把這些吃的和玩的東西分開來。把吃的給嘴巴吃,把玩的給小手玩。(幼兒分類)

      寶寶門很快幫媽媽把吃的和玩的東西都分開來了,讓媽媽來檢查一下,看寶寶們分的餓好不好。(如果有錯,就請大家一起糾正)

      三、活動結束

      今天寶寶們真能干,幫媽媽把吃的和玩的東西都分開來了。做飯的阿姨今天也給寶寶們準備了好吃的東西,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小班數學活動:樹葉分類

      有幸參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屆雙高課的教學比武活動,在去之前準備了一些零散的經驗,除了業務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著學習的態度去的.力爭在比賽的24個小時里,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與那里的孩子共享快樂課堂.設計的教案如下:

      設計理念:

      《綱要》中提到:引導幼兒對身邊的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秋天豐富多樣的樹葉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的廣闊空間。幼兒園老師經常帶小朋友開展著撿落葉的活動,這些顏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葉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好奇,“老師這是黃樹葉,老師你看這是片樹葉真大呀!”,當小班的孩子們高舉這些落葉向老師訴說的時候,心中就有說不出的激動。設計樹葉分類的科學活動,能夠滿足孩子的探究愿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認知,盡情暢游在樹葉多彩的世界里。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樹媽媽和樹葉寶寶的濃濃親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一顆大樹(樹干為主),樹葉(大小不等,合計60多片,黃色多些,綠色略少)

      幼兒每人一個盒子,里面放3片樹葉,放在椅子底下。

      活動重點:

      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難點: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 樹葉寶寶問個好——區別顏色

      1、秋天到,秋風吹,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看看,這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寶寶?(黑板上拿起一片綠色樹葉)——提問幾名幼兒(綠樹葉寶寶)

      2、那和綠樹葉寶寶問個好吧。

      3、這是什么顏色的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樹葉媽媽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你們喜歡樹葉寶寶嗎?那請你們去撿樹葉,聽清楚,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到這里(老師指著黑板)撿一片樹葉。(撿好樹葉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座位)

      2、老師拿一片黃樹葉,問:黃樹葉寶寶在哪里?黃樹葉寶寶在哪里?請把黃樹葉寶寶舉起來。

      3、老師拿一片綠樹葉,問:綠樹葉寶寶在哪里?綠樹葉寶寶在哪里?請把綠樹葉寶寶舉起來。

      重復幾次。

      三、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樹葉寶寶了,我們送樹葉寶寶回家吧。(出示顏色標記——綠房子和黃房子,放在大樹的兩邊)

      2、請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分批擺放樹葉)

      3、小結:樹葉寶寶又回到了媽媽身邊,真開心。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真好。

      四、幫助大樹媽媽——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分類。

      1、秋風吹,又有許多樹葉飄落下來,幫助大樹媽媽,給樹葉寶寶按綠色、黃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籃子4個,2個黃色,2個綠色。)

      2、每個幼兒椅子底下放一個小盒子,里面放2—4片樹葉。

      3、操作后簡單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五、延伸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1、請幼兒按黃、綠兩種顏色排排隊。

      2、我們到外面去撿樹葉,找一找還有哪些顏色的樹葉寶寶。

      設計意圖:

      和樹葉寶寶問個好,使幼兒很快進入角色,并認知綠、黃樹葉寶寶,為下環節做鋪墊。

      角色扮演,使幼兒感受濃濃的親情,并初步感知了分類的意義。

      通過送回家的游戲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分類,滿足幼兒的需要。

      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分類。

      延伸環節讓幼兒繼續保持對分類活動的興趣和激發研究愿望

      小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并能說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相鄰數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他們是數字小朋友,因為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字們是怎么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教師:“數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F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了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后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的相鄰數

      3、發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數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了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1)教師:“現在有四個數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為他們畫上和他們數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現在我把這幾個數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后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后請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系。

      4、出示相鄰數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在數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說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說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小班教學活動《多彩的春天》

      活動名稱:

      多彩的春天

      設計思路: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幼兒園的小花園里都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柳樹抽出了嫩芽,桃花開得正艷,在午后散步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新奇的發現著,交流著。與季節相結合,最近我班正在開展“小花園”的主題。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愛幻想,喜歡艷麗的色彩,所以我開展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發揮想象力說說心中春天的顏色,感受春天的美。

      2、在裝扮小花園的過程中,練習涂色的能力。

      活動準備:

      VCR、畫有線條的紙 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 說說春天的顏色

      1、師:小朋友們,春天來了。幼兒園的花園里可真美麗,有著各種各樣的顏色。可是,王老師,認為春天是綠色的。你們猜猜為什么呢?

      幼:因為春天里有柳樹姐姐是綠色的……

      師:恩,說的真好。

      小結:因為春天到了,綠綠的小草發芽了,所以我覺得春天是綠色的。

      2、那么你們認為春天是什么顏色的呢?為什么呢?(先想一想再回答)

      幼:紅色的,黃色的……

      3、幼兒相互討論。

      師總結:我聽到有的寶寶說春天是紅色的,有的說春天是藍色的,看來春天真是一個五顏六色的季節。春天美嗎?

      二、 裝扮小花園

      1、師:看看我今天帶來的是什么,你們來猜猜看

      2、其實這是老師的花園,黑黑的線是花園里的小籬笆。我在這塊種上綠綠的草坪(邊說邊涂色,指導語:要讓草坪長的滿滿的,可以有小白點嗎?)你們幫老師想想花園里除了草地還會有什么?如:花叢,花叢會是什么顏色的,紅色的,黃色的

      3、師:可是,這么大的小花園王老師一人裝扮,有點累。所以,我請大班的哥哥姐姐幫忙?矗绺缃憬阊b扮的小花園漂亮嗎?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花園里種了什么呢?一起來看看VCR

      4、幼兒操作

      師:剩下的,請你們去用各種美麗的顏色來打扮你們的小花園吧。

      三、作品交流:蝴蝶飛飛

      1、暖暖的春風出來,引來了蝴蝶姐姐,我們跟著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們的小花園吧。

      2、幼兒邊做蝴蝶飛邊看看伙伴的作品。

      自評:

      本次活動是在春天《小花園》的主題下進行的,這段時間我們利用午間散步、森林公園春游等等機會中,一起和孩子們找找春天里的顏色。本次活動分三個環節:說說春天的顏色、裝扮春天的花園、和蝴蝶姑娘一起參觀花園。

      這三個環節都是緊緊圍繞目標所設置的,教師目標意識較強。在第一環節中,老師用說說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導孩子說說他們心中春天的顏色。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基本能說完整話,如:“春天是**色的,因為…..”老師可以根據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適當的調整一下,在小結的時候可以加強為幼兒感受春天美的體驗,如“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的,因為….春天是粉粉的紅色的,因為…”但是在幼兒自由交流的環節,也許由于有客人老師在的緣故,討論的氣氛不是很熱烈。在第二個環節中,由于看了VCR,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在裝扮涂色中,孩子們的表現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環節中,老師應該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完成花園的裝扮,這樣孩子們才水到渠成的跟著蝴蝶姑娘參觀花園。

      有人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結束活動的時候總是有著很多的遺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著這些遺憾才讓我們有不斷改進的動力和方向。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小貓玩球(認識1和許多)

      活動目標

      1、認識1和許多,了解他們的關系.

      2、學習滾接大皮球.

      活動準備

      1、小貓頭飾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

      2、兩個幼兒一個大皮球.

      活動過程

      1、通過游戲”小貓學本領”,學習認識1和許多,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1) 出示一個貓媽媽的頭飾,啟發幼兒說出這是一位貓媽媽.

      (2) 桌子上面放著許多個小花貓頭飾,啟發幼兒說出這是許多小花貓.

      (3) 請每個幼兒拿一個小花貓頭飾戴在頭上,啟發幼兒說出許多個成了一個,一個的.

      (4) 媽媽帶小貓集合去玩球,啟發幼兒說出一個一個合起來是許多個.

      2、小貓學滾接球的本領,雙手將球向前滾.

      (1)1只小貓學本領.(2)許多只小貓學本領.(3)兩只小貓相對滾接大皮球.

      活動延伸

      在計算角內提供許多1與許多的實物或圖片,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幼兒繼續學習小貓捉魚。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好玩的輪子

      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說說、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范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么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么辦呢?

      2、出示范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么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范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并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啟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說一說你幫什么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著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么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車

      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逛蘋果園

      一、活動構思

      剛入園2個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還很不穩定,容易分散,不能時時注意教師的講解,因此我以“蘋果”這個孩子最熟悉的水果為主角,采用了活潑生動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逛蘋果園”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感受數量,學習按顏色分類、配對,使幼兒學得輕松、自主。一環扣一環的情節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不斷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引發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物品顏色、數量的感知能力,嘗試簡單的分類。

      2、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

      3、幼兒能愉快地參與活動。

      三、活動準備

      1、音樂《郊游》、《蘋果》。

      2、椅子若干,皺紋紙鋪成的小路一條(寬25cm),紅黃綠籃子各2個。

      3、彩色蘋果夾若干,紙杯制成花狀(比幼兒人數多,花瓣數分別為2、3、4)。

      4、數碼相機一個。

      5、事先在門口為每個孩子發一張果園的門票,上面印有不同顏色的蘋果。

      四、活動過程

      ㈠ 引出活動內容

      1、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一起去蘋果園玩玩,瞧,前面有一條小路,我們必須走小路、跨過小溝才能進入蘋果園,走小路的時候要當心,千萬不要踩到旁邊的小草。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2、幼兒走小路,跨過小溝進入蘋果園(這個環節使活動更具真實性,同時又鍛煉了幼兒的平衡與跨的能力)。

      ㈡ 撿蘋果

      1、走進“果園”,師:“呀,昨晚刮了大風,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大風刮下來了,我們快來幫忙撿蘋果吧!”幼兒分散撿蘋果,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2、幼兒集中,老師請小朋友們摸摸蘋果寶寶、親親蘋果寶寶,滿足其好奇心。

      3、老師出示自己撿的蘋果寶寶,利用夾蘋果的機會讓幼兒集體數數。

      師:“瞧,我也撿了幾個蘋果寶寶,你們來幫我數數吧!”

      4、請幼兒把小蘋果夾在自己的衣服上(讓幼兒夾蘋果,目的一是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目的二是為下面的活動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蘋果數量奠定基礎)。

     、艓煟骸肮,你們都變成了蘋果樹啦!我們一起來唱《蘋果》歌、跳蘋果舞吧!音樂一停小蘋果樹就不能動嘍!

      放音樂,音樂聲停,給幼兒拍照:“讓我來看看哪棵蘋果樹是一動不動的,我來給他拍照!保ê⒆佣继貏e喜歡拍照,因此這個環節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動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兒是好動的,拍照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遵守規則。)

      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如果有超過4個以上的,可以讓幼兒以“許多”表示。)

     、频诙斡螒,要求音樂聲一停,幼兒坐下休息:“我們再來玩一次吧,不過小蘋果樹們剛才站得很累了,這次音樂一停,我們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

      放音樂,音樂聲停,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

      再次拍一張集體照。

      ㈢ 送蘋果。

      1、師:“現在蘋果寶寶該回家啦,我們把她們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顏色的籃子?”

      “紅蘋果寶寶應該送到什么顏色的籃子里去?……”

      2、幼兒把蘋果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里去,老師引導幼兒發現送錯的蘋果寶寶,并請幼兒自己糾正。(幼兒第一次嘗試按顏色分類。)

      ㈣ 找朋友

      1、引導幼兒按照自己門票上蘋果的顏色去取相同顏色的紙杯花。

      師:“我們在進入蘋果園之前每個人都發了一張門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門票上的蘋果寶寶是什么顏色的?我們來為它們找個好朋友吧!瞧,那里有許多小花,請你去找一朵花心顏色和你蘋果寶寶顏色一樣的小花,會嗎?”(幼兒第二次嘗試顏色配對。)

      2、師:“小朋友們,花心的顏色和你門票上蘋果寶寶的顏色一樣嗎?看看小花上有幾片花瓣?”(再次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

      “聽,那里的蘋果寶寶也吵著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們來幫幫它們吧。看看老師手里的花心是什么顏色的?那我該找什么顏色的蘋果寶寶來和它做朋友呢?”引導幼兒發現可以用蘋果夾子做花瓣,并強調一片花瓣夾一個夾子。

      3、幼兒每人拿一只紙杯花,找相應的蘋果夾子來裝飾,先做好的可以再選擇另外的紙杯花。(再次讓幼兒用夾子夾物,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并第三次進行顏色配對的練習。)

      老師巡回指導。(放音樂《蘋果》)

      4、拍照留念,發現有錯誤的進行糾正。(利用拍照使幼兒迅速地集中到老師的周圍,同時也便于檢查幼兒操作的結果。)

      ㈤ 回家,自然結束

      師:“今天我們來到蘋果園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干的小朋友,現在現在讓我們帶著小花回家吧!”(播放音樂《郊游》)原路返回。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了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別,匯報自己發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學生根據圖中信息獨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師:黃河全長約多少千米?可以怎樣算?

      學生列式:(3472+1206)+7863472+(1206+786)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小組研討,匯報交流師:這是一個規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生:A+(B+C)=(A+B)+C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后觀察,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生:A+B=B+A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觀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結合律可以簡算

      四、自主練習

      第1題。獨立完成,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3、4題。注意用簡算。

      五、簡要回顧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六、作業

      自主練習3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明白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求組合圖形的面積,就是求幾個簡單圖形面積的和或差的計算。

      2.能正確的分解圖形,一般分為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并能正確地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

      能根據條件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

      理解分解圖形時簡單圖形的差較難分解。

      教具、學具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試一試

      教師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二、練一練第1題

      1、請學生任意分割,后說說分割的是什么已經學過的圖形

      2、老師要求再分割

      3、想一想出了分割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這個圖形是在一個長方形的紙板上剪下四個小正方形,所以要用長方形的面積減四個小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自己進行分割,

      再分割為最少的學過的圖形,比一比誰分的最少,而且還是我們學過的圖形。

      適當地添上相關的條件進行分割,要求分割的合理,能夠計算。

      培養學生的空間分析能力。

      通過三個層次的分割,使學生明白在組合圖形的分割中,學要根據所給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分割和添補。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三、練一練第3題

      學生看書上的圖。教師讀題,

      要求學生想一想,并觀察教室里的門,如果學生能發現要油漆門的兩側,教師要加以鼓勵,還要注意些什么?

      四、作業

      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理解題意后自己嘗試計算,說說想法:要把門上的玻璃部分減掉,通過老師的提醒學生要明白要油漆門的兩側。

      除此以外還要注意第二問給出的平方米單位經過計算得到的單位是米,而圖中給出的數據單位是分米,在計算面積時要把單位先統一。

      獨立完成練習。

      學生能正確進行組合圖形的實際運用。

      再進行組合圖形的面積。

      書設計: 圖形的面積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科書第10至第11頁。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計算,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2.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3.經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習興趣,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提倡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用除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用具:

      課件、幻燈、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復習

      1、口算表內除法

      6÷3,12÷4,18÷6,35÷7

      2、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數除以一位數

      30÷3,600÷2,560÷7,360÷9

      說說你們是怎樣想的?

      3、師出題:84÷4

      觀察這道算式,比較與第1、第2題算式有什么不同?

      4、根據這道算式你能編一道應用題嗎?

      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學生匯報所編應用題,嘗試計算解答。

      2、探索計算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同桌互相交流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化。

      3、全班匯報,交流思考方法。通過交流、討論、反思解決問題的過程,啟發學生總結歸納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4、優化算法。你認為哪種方法?為什么?

      師小結:同學們,這幾種方法都是你們自己的想法,各有各的理由,你喜歡哪種就用哪種。

      5、運用知識,解決例題。

      (1)讓生根據課件創設情境。

      生:陽春三月,鳥語花香,一年一次的植樹節到了,老師帶領同學們在山坡下植樹,他們又說又笑,干勁可大啦。

      (2)在畫面中加入條件“有36人,每組3人”。你能提出問題嗎?

      讓生獨立思考,提出解決的問題“可以分成多少組?”。

      (3)你想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嗎?

      (4)讓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解答;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

      (5)全班交流,指名說是怎樣算的.,允許學生多種方法并存。

      三、靈活運用、拓展延伸

      1、 46÷2 84÷4 630÷9 96÷3

      66÷3 100÷5 720÷8 48÷2

      2、7元 84元

      ⑴、一雙鞋子的價錢是一副手套的幾倍?

     、、一雙鞋子的價錢比一副手套貴多少倍?

     、、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幾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全課小結、自我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請把你的收獲與大家共同分享。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好統計知識非常重要,統計知識的教學重在激發學生的興趣,熟悉統計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逐步形成統計觀念。折線統計圖是在學生掌握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節課作了如下設計:

      1.在感知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上運用了比較策略。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學數學中有許多內容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防止知識的混淆,提高辨別能力,從而扎實地掌握數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對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可以讓學生很清楚地看出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不僅反映了兩者在數量變化趨勢上的不同,更彰顯了折線統計圖的直觀性與便捷性。

      2.注重在分析與預測中體會統計的意義和作用。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統計教學應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并能根據統計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本節課的例題呈現了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使學生不但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且能根據折線統計圖中數據的變化趨勢進行合理的推測。同時,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培養了學生描述、分析數據和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統計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回顧導入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

      (課件出示教材104頁例1情境圖)

      2.回顧舊知。

      (1)課件出示下面的統計表。

      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表

      年份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20xx

      參賽隊伍/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師:從統計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學生觀察,匯報時說出各個年份參賽隊伍的支數)

      (2)動手操作。

      師:我們在前面已經學習過條形統計圖,你能把統計表中的數據用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先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繪制條形統計圖,再在練習本上嘗試畫出條形統計圖。

      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展示。

      各小組展示繪制的條形統計圖。

      (4)師生共同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

     、佼嫵隹v軸和橫軸,標明起點。

     、诟鶕v軸長度并結合所給數據確定一個單位長度代表的數據是多少;在橫軸上確定各項目的位置,即等距離確定各直條的位置。

      ③取各數量對應的點,畫出直條,并在直條上標明數據。

     、軜嗣鹘y計圖的名稱、制圖時間等。

      3.導入新知。

      除了用條形統計圖表示以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畫,大家一起看(出示一幅折線統計圖),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通過教材中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既回顧了條形統計圖的相關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探究新知

      1.觀察思考。(課件出示教材105頁折線統計圖)

      統計圖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6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8-03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小學數學教案07-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 日本一道丝袜国产一区高清 |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啪视频在线观看精品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