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大班數學教案錦集7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復習6、7的分解組合,在此基礎上進行6、7的加法運算。
2.學習6、7的加法,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
3.積極探索數學活動,體會數學的趣味性。
二、活動準備:
1.教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大的.)
2.學具:數字卡片1-7、"+""=";購物券2張,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各1個。(小的)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教師用教室里現有的物品進行互動。如:教師先拿出3本書,問幼兒有幾本書?又拿出4本書,問幼兒總共幾本?進行點數并說出總數。
2.教師拿出教具購物券、橡皮、鉛筆、鉛筆刀、膠棒、筆記本、文具盒,請幼兒拿出相應的學具。
3.教師讓幼兒認識購物券上的價格,先看看每個商品的價格,然后問幼兒:"6元購物券能買到哪兩樣東西?"請幼兒自由發言。教師將幼兒兩兩分為一組,一人拿6元分別買到了什么?另一人拿著物品,然后進行創設購物。最后讓每組幼兒回答自己用6元錢分別買到了什么,教師。
4.同樣的方法讓幼兒用7元錢的購物券買東西,游戲規則同上。
5.聽辨反應:幼兒根據教師拍手的次數來舉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擺在黑板上,然后,幼兒擺上加號和等號,請其他幼兒說出答案并用數字卡片擺出相應的得數。依次請幼兒輪流來游戲。
6.幼兒完成《課堂活動冊》"神秘花園":教師引導幼兒先按照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征分類,然后按照分類列算式,并進行加法運算。
四、活動延伸:
在班內的區域《陽光超市》,利用學具購物券和標價商品,教師讓幼兒想想,7元購物券可以買3樣或4樣商品,可以買哪些,有幾種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認識圓柱體”是大班下學期的內容,我把它放在上學期進行教學,在內容的選取上主要側重于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我班孩子在蒙氏工作中對圓形、球體已經有所認識。于是,我利用圓形的疊合自然地引出了“圓柱體”,然后通過與球體的對比,在游戲“滾”和“疊”中,感知了圓柱體的基本特征。整個教學活動,在環節的安排上,從實物→圖形,從具體→抽象,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遵循幼兒的認知特征。
活動目標:
1、認識圓柱體,感知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2、在“滾”“疊”游戲中,發展觀察、比較及概括能力。
活動準備:
1元硬幣人手6枚,球人手一只,多媒體課件,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一)疊一疊,引出圓柱體
1、出示硬幣,問: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狀的`?把這么多圓形的硬幣疊起來會怎么樣呢?
2、交代操作要求:硬幣要疊得整齊;雙面膠放在圓盤里
3、交流:圓形的硬幣疊起來變成了什么?
4、小結:我們把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的物體叫做圓柱體。
(二)辨一辨,區別球體與圓柱體
1、滾一滾,說說它們滾起來有什么不一樣?(交代要求:在桌 上滾動)
2、小結:球體可以向不同的方向滾動;圓柱體只能向前后兩個方向滾動。
球體滾得快;圓柱體滾得慢。
球體可以在用任何一個面滾動;圓柱體只能用側面滾動。
球體碰到障礙物會換方向滾動;圓柱體碰到障礙物就停止了。
3、疊一疊,看誰疊得高,為什么?
4、小結:球體不能疊起來,而圓柱體可以疊起來。
(三)想一想,尋找生活中的球體與圓柱體
1、出示課件:找找幼兒園里的圓柱體
2、生活中還有許多圓柱體,你也可以在家里、公園里、超市里、廣場上,繼續找一找我們生活中的圓柱體。
(四)延伸活動:尋找圖片中的球體與圓柱體(幼兒用書)
把圓柱體涂上綠色(大班上冊幼兒數學用書P22)
活動反思: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圓柱體,但對圓柱體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幾何圖形,幼兒的意識是模糊的,并且很難聯系到社會中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杯子和罐子之間的比較,讓孩子在自由擴展的玩當中尋找其中的特殊性,從而來認識圓柱體的具體特征。因此,孩子會比較感興趣。我們班孩子由于多種客觀原因,因此,差異性比較大。能力較強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好,回答問題完整,并且善于觀察。而能力較弱的孩子卻相差比較大。所以,在設計活動時要考慮到這種情況。在活動中我采用了強弱互相搭配的方法,能力強的孩子帶著相對較差的孩子一起活動,引導他們去相互學習。我的這個活動也是培養幼兒的觀察力,使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判斷圓柱體的外形特征,并學會運用各種感官感知多種多樣的圓柱體。最后,孩子們在愉快地“手拉車”游戲中結束活動。新《綱要》提出:創設寬松的環境,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參與實際探索活動,感受探索的樂趣,感受發現的喜悅。經過各位專家的指點和不斷的試教修改反思。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已經幸福的感受到了。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二維空間上較快的找到物體所在的位置。
2、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第25頁。
2、老鼠,貓,喜羊羊等動物片里的動物形象的貼紙。
【活動過程】
一、貓抓老鼠,說出老鼠的位置。
1、師:這是一家“森林旅館”,他有幾層樓。
2、師:有一天,來了一只老鼠,他躲進了房間里。(把老鼠卡片放在某一格子里)。旅館管理員小貓想把老鼠趕走,可他找不到老鼠,我們一起幫幫他吧。(引導幼兒說出老鼠所在的位置)。
3、教師分別用兩只手操作小貓和老鼠,出現逃和追的場面,幼兒集體,小組,個別說出老鼠的位置。
二、小動物的房間,按指令找房間。
1、師:小老鼠終于走了。小貓要不水果放到第二次第3個房間,誰來幫幫他。
2、同樣方法請個別幼兒按照老師的指令擺放實物卡片。
3、師:小動物也來住旅館了,喜羊羊說我的房間里有蘋果,喜羊羊的.房間在那里?(引導幼兒說出房間的位置)。
4、同樣方法說出其他動物的房間位置。
三、操作活動。
發放書本,幼兒在幼兒用書第25頁上黏貼動物粘紙,教師循環指導,引導幼兒互相說說把小動物送到了哪個房間。
五、作業點評。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所必備的基本能力,是學習數學的基礎,計算的準確率,直接影響學習質量。實際教學中,根據幼兒生特點,安排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加深對1—10各數意義的理解及組成,同時培養學生的數感,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讓活動洋溢著愉快的學習氛圍。
活動目標:
1.鞏固10以內加法。
2.提高幼兒計算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動物圖片、幼兒活動手冊三第38頁
活動過程:
一、練組成
2—10各數的組成。
①7的組成有哪幾組?
②8的組成有哪幾組?9的`組成?10的組成?
教師一一列舉。并驗證正誤。
二、換禮物
1、小牛這里有一張卡片7分,請你為小牛選擇禮物?
□○□=□找出:3+4=72+5=71+6=7
任意選擇禮物與小動物連線,并列式計算,看看兩種禮物的分值是否與獎券上的分值相等。
2、用同樣的方法,依次找出相對應的數。
□○□=□
三、幼兒操作
看準題、算對數。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2、在操作中理解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3、能尋找生活中的單數和雙數的物體。
活動準備:
1、課件
2、單雙數1——10的數字卡、小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1、手指數“10個小朋友”
2、1——10報數
3、出示單數圖,與幼兒共同觀察,發現10以內的單數和雙數。
教師:數一數每欄中都有多少張笑臉,把他們兩個兩個圍在一起,說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與幼兒共同小結,凡是兩個兩個地數完就是雙數,還余下一個就是單數。
教師:說1——10中的那些是單數,那些是雙數。
二、游戲:
1、小動物找隊:引導幼兒把1——10帶數字的小動物找到自己的隊,單數為白菜隊,雙數為蘿卜隊。
2、搭橋:雙數動物與蘿卜隊(雙數隊)連,單數動物與白菜隊(單數隊)相連。
3、我會想:1——10號小朋友出來站隊,單數一隊,雙數一隊按順序站好,把一位小朋友藏起來,讓幼兒推理出1,3后面是5,再后面是7,9,同種方法推理雙數。
三、動一動,找一找
1、把自己課前準備的'十個小東西拿出來,擺一擺單數和雙數,并說一說。
2、引導幼兒尋找身邊單數與雙數的物品。
四、連一連,畫一畫
情幼兒看自己身上的數字號碼,找到自己是白菜隊的成員還是蘿卜隊的成員。
教學反思:
1、整個活動結合幼兒日常生活來學習單雙數,并運用觀察法,游戲法、賞識激勵法,特別是操作法是運用,是突破重難點的一個不可缺少的方法。因為在操作中,能引起幼兒思維的積極碳素。
2、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為小動物、小伙伴和自己找隊,幼兒表現出高昂的情緒。教具的運用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幼兒付出智力上的努力能獨立完成的。在操作中,幼兒能自己開動腦筋碳素知識,獲得經驗,并運用各種感言參與,多種智能得到了發展和提高。
3、本次活動以游戲開始,在游戲中收尾,整個活動貫穿于一系列動靜交替的游戲中,并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和收菜為主題,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單雙數,豐富多彩的形式使抽象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起來,讓幼兒更容易接受,更喜歡學習。
大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游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么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游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游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著雙數,雙數挨著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游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并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游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幼兒興趣很高,幼兒在圈一圈、分一分、轉一轉、扔一扔等活動中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
大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樂意與同伴交流學習過程,體驗同伴互助的快樂。
2、初步認識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會用統計的方法認識事物(事件)。
【活動重點】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數據。
【活動難點】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和感受統計的過程,體驗從實物分類整理到表格統計的.過程。
【活動準備】動物面具四個、水果圖片四個、統計表、方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知,了解統計。
1、師:昨天,老師收到了森林國王的一封信,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參加他們的化妝舞會,你們想不想去呀?不過我想看看男孩子多還是女孩子多。你們有什么辦法能一眼就看出來嗎?請幼兒思考用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幼兒自由討論,交流方法,推出一種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統計圖,初步了解統計圖)
3、小結:原來這個統計圖可以又快有準確的看出男孩多還是女孩多。
二、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師:在舞會上每位小朋友都要戴上面具,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四種面具(教師出示四種動物面具,分別是:老虎、熊、兔子和青蛙),你們喜歡哪一種?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
3、小朋友們喜歡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師不知道每種面具要做準備多少個,怎么辦呀?
4、請幼兒在喜歡的面具下面貼方片,再數一數,就可以知道每種面具各有多少個了。
5、師生共同整理,教師畫出統計表。
三、操作練習,鞏固游戲。
1、師:舞會上還得準備點水果,那我們帶上一些吧!老師準備了四種水果,請小朋友們幫助老師統計需要各種水果的數量(教師出示四種水果:蘋果、桔子、梨和西瓜)。
2、請小朋友們自由選擇水果,找出小組最喜歡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統計表,找出大家最喜歡的水果。
小結:小朋友們,我們在舞會的準備中學習了一個很重要的數學知識——統計(板書課題),填寫的表格就叫統計表,我們通過統計知道了小朋友喜歡什么面具,喜歡吃什么水果,統計的用處可真大呀。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數學教案11-05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7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8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29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4
大班我的數學教案10-15
大班數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