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語文教案匯編9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 通過學習故事喚起學生對相同經歷的回憶,使學生懂得應該愛護鳥類并理解親情的偉大。
2、 可結合課文練習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3、 繼續學習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學習故事喚起學生對相同經歷的回憶,使學生懂得應該愛護鳥類并理解親情的偉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揭示課題
學習了《翠鳥》這篇課文后,同學們對小鳥產生了更加深厚的喜愛之情,如果你發現樹上有一只可愛的小鳥,它的媽媽正好出去覓食了,你會怎樣做呢?
揭示《一只小鳥》
二、 感知課文
1、 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小鳥、老鳥、小朋友分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 學習字詞
1、 同桌合作,讀通課文。主要把生字和生僻字讀準。
2、 抽學生分別讀課文8個自然段,并說說每段主要寫了什么?
(注意抓住要點:誰或什么在哪兒或什么時間干什么)
3、 認讀生字詞,讀準:
zhī mǎn mì qīng dàn diē yǎng
樹枝豐滿覓食傾聽撣子跌了下來仰望
cháo ling xián xì zhōu jiū
鳥巢翎毛銜著縫隙啁啾
多音字:彈dàn(子彈)tán彈琴
4、 注意字形:覓字的爪字頭的寫法
仰字沒有一撇
5、 學生記住字形,當場聽寫。
6、 給生字組詞。
四、 練習鞏固:
抄寫生字詞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讀課題,導入 新課
二、 你認為這是一直怎樣的小鳥?為什么?
1、 讀課文一、二自然段,學生討論
2、 交流反饋:
一只幼小的小鳥:它的羽毛還未豐滿,不能遠飛,每天只能在巢里啁啾。
一只快樂的有父母保護的小鳥:和兩只老鳥說著話兒,她們都覺得非常快樂。
一只可愛的小鳥:它的腦袋里忽然充滿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飛到樹枝上,放出那贊美自然的歌聲來。
3、 練習朗讀讀出小鳥的可愛和快樂,讀出畫面的和諧美。
三、 鳥媽媽、鳥爸爸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1、讀課文3-6自然段,討論以上問題。
2、抓住重點句理解:斜刺里兩只老鳥箭也似的飛來,接住了它,銜上巢去。
四、 孩子們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哪里看出來的?
體會孩子們喜愛小鳥但又傷害了小鳥的行為。
讀課文7、8自然段,想象:小鳥消失后,孩子們的心情怎樣/他們會怎么想?
(使學生明白什么樣的.行為才是真正的喜愛。)
過了十年,一切有了什么變化?
五、 回讀課文,升華情感
有感情地讀課文,說說自己讀完課文后的感想。
六、 想象練說
那只小鳥后來怎樣了?同桌互相練說,然后抽學生上臺說。
板書設計 : 一只
快樂 可愛唱歌
跌下來流血
歌聲永遠消失
教學后記:
以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為線索指導全文的教學。學生能回答出這是一只可愛的小鳥這是一只可憐的小鳥這是一只幸福的小鳥,抓住學生的回答繼續提問:你為什么這樣認為的?讓學生去讀課文,從文中找到答案,學生很快就能把握住文章的重點內容。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重點】
學習重點應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園”。即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這一部分。只有深刻體味到在“百草園”這個自由廣闊的天地里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三味書屋”單調、沉悶、枯燥的生活是怎樣束縛和摧殘著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的。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敘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敘后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3、理解結尾的話。
4、理解行文中敘述口吻的變化。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內容、結構、情感、和主題。
2、學習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寫,以及準確生動的動作描寫。
3、探討文中的疑難詞語和問題,培養探究的習慣。
【學習方法】
朗讀法、感悟、品味、交流。
【課前準備】
1、讀準“讀一讀”中的字音。
2、自看并理解注釋中的詞語。
3、閱讀課文,質疑。
4、思考:探究與練習。
【課堂類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二、導人
1、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已學過回憶魯迅的作品《一面》,可以用提問回憶的方法回顧已學過的有關魯迅的知識。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選自《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后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里讀書。
2、導語:
作者筆下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像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里面滲透著作者強烈的感情,閱讀時要細心品味;文章寫景狀物、敘事寫人真切具體,要注意揣摩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
三、學習文章結構
1、提問: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從這個題目我們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討論并歸納:文題出現兩處地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學習的場所。作者用“從……到……”的詞語把它們聯系在一起,從此,可以發現,課文大致分為兩個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戲、玩耍到長大讀書的成長過程。
2、提問: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間的過渡段?
討論并歸納:
⑴百草園:從開頭到“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⑵三味書屋:從“出門向東”到完。
⑶過渡段:第9自然段。
3、提問: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并歸納:第一段是總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么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后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
四、學習景物描寫
1、提問: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百草園的景物的?
朗讀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問題。
討論并歸納:(老師提示引導并歸納)
⑴既抓住了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用詞貼切。
(讓學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竄、輕捷、低唱、彈琴等詞語和相關語句。)
⑵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
(讓學生分別找出相關內容)
形:肥胖、高大、臃腫、小球。
聲:長吟、彈琴。
色:碧綠、紫紅、菜花和蜂的“黃”。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鳴蟬。
秋景:蟋蟀的叫。
⑶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先用兩個“不必說”從整體上寫百草園,再寫局部的“泥墻根一帶”;由低到高寫靜物,再由高到地寫動物;整體是從植物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到植物。
(4)從修辭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有擬人: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寫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
作者把百草園描寫得有聲、有色、有趣、有味,確是兒童的樂園。
2、學生齊讀課文第二段,體會寫景的妙處。
五、學習民間故事和冬天的百草園
1、寫了百草園的景物后,又寫的是什么?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可讓學生簡要復述和評論這個故事。
2、問:文章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討論并歸納:美女蛇的故事很吸引孩子,給百草園增添了神秘色彩,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
3、下面一段寫的是什么?
寫的是冬天的百草園。
4、冬天的百草園最有趣的是什么事?
5、捕鳥。
6、文章是怎樣描寫捕鳥的,準確地運用了哪些動詞?為什么要寫捕鳥?
討論并歸納:先寫捕鳥的時間、條件、方法,然后寫捕鳥的收獲、經驗教訓。運用的動詞有“掃開”、“露出”、“支起”、“撒”、“系”、“牽”、“看”、“拉”、“罩”。寫捕鳥也是寫百草園給愛玩的兒童帶來的無窮樂趣。
六、小結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著一個“樂”字──樂于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于聽美女蛇的'故事,樂于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七、布置作業
1、背誦第二段。
2、“百草園”里,作者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是“學校生活”。“三味書屋”直接寫了“學校生活”。試預習“三味書屋”部分,分別找出兩部分中“學習的環境、教課的先生、學習的內容”,并加以對比,結合完成文后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寫百草園,始終圍繞著一個“樂”字──樂于觀察百草園的景物,樂于聽美女蛇的故事,樂于捕鳥活動,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二、閱讀課文過渡段和三味書屋部分
1、學生齊讀過渡段。
2、問:“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討論并歸納: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盡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
3、問:“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心理?
討論并歸納:運用擬人,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4、問:這一段在全文結構中起什么作用?
討論并歸納: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5、問:第二部分一開始作者對先生是怎樣評價的?
討論并歸納:先生很“和藹”。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5、問:怎么理解先生不回答“怪哉”這蟲的問題?
討論并歸納: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學生讀他所指定的書,書外的問題是不予解答的,況且提問者又是一個剛入學不久的學生,如此“不務正業”,這大概是先生不作回答且有怒意的原因。(至于這種態度是否正確,不求一定,只要合理就行,若學生沒提出也可不討論。)
6、問:“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說明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討論并歸納:打戒尺、罰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學生的方式。有戒尺,有罰跪規則而不常用,說明他對這種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態度,也反映他對學生的開明思想。
7、問:你認為在三味書屋的生活有那些地方寫得有趣味?
學生自由發言,不求統一,合理就行。主要讓學生理解把握課文內容。
8、問:從作者的記敘和描寫中,你覺得作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討論,有理就行。
9、請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讓學生討論“研討與練習”:一題的3小題)
三、小結
全文主要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百草園和三味書屋,表現了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快樂的生活。
四、作業
1、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二。
2、自主檢測。
第三課時
一、讓學生質疑問難,師生共同討論課文中的問題
二、訂正作業
三、自主檢測上的課外練習
要求:當堂練習,集體評講。
四、積累
魯迅先生刻“早”字的故事。
五、作業
你知道魯迅先生的經歷嗎,請同學們查找課外資料,寫一篇介紹魯迅先生的練筆,下節課上課時給大家介紹。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會寫生字。
2、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注意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自己喜歡的語句。
3、閱讀課文,感受春雨的美好、無私,培養學生熱愛春雨、熱愛春天、熱愛美好的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詞語,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情感;感受春雨的精神美。
三、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提供展示臺,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關于春雨的詞語、詩句,師歸結,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
①、自學生字,看清字形,讀準字音。
②、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檢查自讀課文情況。
①、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糾正字音。
②、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針對課文內容質疑。
3、出示生字,認讀生字,重點檢查并糾正以下字的讀音:品嘗播種血脈
4、指導學生記住以下生字的字形:溝蹄滑密撒播乳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
課文通過對春雨的聲音、春雨喚醒春天、催發種子的描寫,說明無私的春雨給人們帶來了美好、和諧、生機和希望,表現了對春雨的無比喜愛和贊美之情。
四、指導寫字。重點指導:
推:左、中、右三部分布局要合理,右邊的四畫不要寫成三畫。
密:下部的“山”不要寫成“蟲”。
五、再次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小結:
同學們,春雨到底有多美,美在哪,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
2、練習熟讀課文,思考并試著解決提出的問題。
3、預習:聯系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說說春天美在哪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本冊教材的開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關,讓濃濃的春意吹進我們的教室,讓甘甜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吧!齊讀課題。
1、進一步理解課題:
課題中一連用了三個“滴”字,春天的小雨給你什么感覺呢?該怎么讀題呢?注意節奏和停頓,再次讀題。
2、回憶課文主要內容。
這場雨已經下了很久了,我們和作者一起沐浴在春雨中去走一走,聽一聽,看一看吧。同學們讀一讀課文,說說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二、學習課文,交流感受,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體會描寫春雨聲音美的內容。
1、回憶哪些自然段寫了雨的聲音?這幾個自然段都寫雨的聲音,聽雨的地點有什么不同?
2、“屋前聽雨”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春雨發出了不同的聲音,理解同樣是從天而落的雨,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響?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說說聽到了什么?
(2)捕捉表示聲音的詞,體會小雨滴發出聲音的不同。
(3)理解同樣是從天而落的雨,為什么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響?
(4)抓住“推、擠”感受小雨滴的歡快,體會作者用詞準確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3、“林中聽雨”加深感受聲音美,解決難點。
出示文字:淅淅瀝瀝,啪啦啪啦,嘩啦嘩啦,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整片森林就像一座音樂廳一樣。
(1)第二自然段寫雨的聲音,這句話也寫雨的聲音,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
(2)想象:音樂廳里正在演奏什么曲目呢?
4、朗讀聲音美部分。
(板書:聲音美)
(二)、感受描寫春雨形象美的內容。
1、聽雨讓我們感受到聲音美,看雨又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感受呢?讀一讀,說一說。2、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春雨的樣子。
(板書:樣子美)
(三)感受贊美春雨精神美的內容:
1、指名讀8、9自然段,想想人們贊美春雨還有什么原因?
2、出示兒歌:《春雨》。讀一讀,感受萬物盼望春雨的心情。
3、想一想,兒歌中的種子、花朵、麥苗和春雨有什么關系呢?
4、如果你就是春雨,聽了生靈們渴望你到來的心聲,你會怎么做的?
(板書:精神美)
(四)、齊讀最后一段,表達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三、總結全文:
1、誰能結合板書說說春雨美在哪?
2、總結寫法:
文章著重寫了春雨的聲音美,把我們帶進了一個聲音的世界,以后寫文時可以學習作者的寫法,寫出的文章會更精彩。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摘錄描寫聲音的詞語,寫在積累本上。
瀑布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會認“疊、喻、屏”3個生字,會寫“瀑、灘”等7個生字,掌握“瀑布、重疊、涌上、岸灘、襯著”等詞語。
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律,背誦課文;理解重點詩句表達的意思,體會比喻寫法的好處;幫助學生學習按照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3、引導學生感受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獲得美的熏陶,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讀懂課文,體會瀑布的壯麗、奇異,增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所描寫的意境。
三、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提問:什么是瀑布?你們在哪兒見過瀑布,是什么樣的?
2、書中描寫的瀑布又是什么樣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學生自由讀)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檢查自學情況。疊(提醒學生:中間是禿寶蓋,要寫在橫中線上)
(1)出示生字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2)提出自己認為難讀、難寫的字。
(3)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分析結構復雜的字的字形,同桌交流識記方法。
2、自讀詩歌,畫出新詞并把新詞帶到句子中去讀一讀。
3、小結: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詞,并把好詞語記下來在寫作時加以運用。
三、讀文質疑,理清順序。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寫瀑布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了解主要內容。(先寫聲音,后寫樣子)
2、練習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詩。
(3)、小結:把詩讀熟,試著背一背。
四、指導寫字。
五、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把新詞放入詞語花籃中。
2、繼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試著背誦。
3、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抄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歸納總結。
教學過程:
一、檢查舊知,引入新課:
1、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小節。
2、交流抄寫的語句。
二、自學思考:
1、出示要求:
(1)默讀全詩,思考:哪些詩句是寫瀑布聲音的?哪些詩句是描寫瀑布樣子的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去欣賞瀑布的?
(2)提出不懂的問題。
2、自學討論:
3、班內交流。
三、重點研讀問題:
1、瀑布聲音的特點。
(1)、指名讀這一節詩。
(2)、出示文字:
瀑布的聲音,好像(),又像()。思考: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
(3)、瀑布聲勢浩大,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指名朗讀、齊讀。
2、遠望瀑布的樣子。
(1)、自由讀有關詩句。
(2)、從“忽然一轉”這幾個字中,你能想到作者剛才是在瀑布的哪一面聽到聲音的?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從背面聽聲音大,現在轉到正面聲音就更大了,感受到瀑布的聲勢巨大,一定雄偉壯觀。)
(3)、“啊”字該怎么讀呢?為什么這么讀,或從他的讀中你聽出了什么?
(4)、瀑布什么樣,作者是怎么打比方的?為什么先說沒法比喻?又說“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
(5)、讀出情感(指名讀、領讀、齊讀等方式展示)。
3、近看瀑布的樣子。
(1)、指名讀這一小節。
(2)、“仰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站在山腳下仰望?(用詩句中的語句回答)從這個詞中感受到什么?
(3)、為什么把瀑布比成“珍珠的屏”?
(4)、為什么說被風吹過的'瀑布如煙、如霧、如塵?
(如煙:輕柔飄逸,彌漫如霧:白茫茫一片,朦朦朧朧如塵:紛紛揚揚的落下。)
(5)、賽讀,讀出美感。
四、總結全文,體會情感。
1、歸納板書,深入體會。
2、根據板書提示,完成課后作業第2題。
五、作業:
1、用“好像……又像”說一句話,再寫下來。
2、背誦全詩,整理《我的采集本》,繼續豐富內容。
古詩兩首
一、教學目標:
1、會認“惠、崇、欲”等幾個字;會寫“曉、鴨、蘆、憐”等生字。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注意理解重點的字、詞、句的意思,體會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這兩首詩歌;引導學生理解這兩首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意境。
3、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美好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導學生對詩歌中不理解的地方質疑,整體感知詩歌。
三、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理解《惠崇〈春江曉景〉》。
教學過程:
一、出示《春江曉景》圖,簡介背景,揭示課題。
二、自讀詩句,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1、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2、小組內交換意見,掃除障礙。
3、指名試著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發學生展開想象。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節奏、語調、語速)。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蘆芽:蘆葦的嫩芽。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卵。
(2)抓住詩中具體景物,展開豐富想象。
①、邊吟誦,邊想象畫面。
②、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明確: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筍從土里鉆出。
4、詩的最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明確:不是,是依據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四、小結。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確: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明確: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引發的聯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卵繁殖的季節。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對照畫面朗讀。
2、背誦古詩,想象畫面。
六、作業:
背誦并默寫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游園不值》。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作者簡介:
葉紹翁是南宋中期詩人,作為南宋江湖詩派的一員,寫下了許多描寫田園風光及生活的詩作。
2、釋詩題:
①、齊讀詩題。
②、從詩題上你知道些什么?讀懂了什么?
(詩人前去游園,園主人不在,沒能進到園子里。)
③、釋“園”、“不值”。詩中的“園”,是我們常說的公園嗎?(區分“園”古今含義)
古:唐宋時期富人多有私人花園,供自家觀賞,因而指私人花園。
今:公園,公開供人們游玩的場地。
“不值”:沒有遇到要訪的人。
三、抓字眼,明詩意。
1、出示插圖。
春季的一天,詩人望著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興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園子里暢游一番,欣賞園中春景,于是便乘興前往。到了朋友的住處,在園子門外看到了什么?(請生觀察插圖,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
2、學生匯報。
3、詩人是怎樣寫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歌。
4、哪些詩句描寫了詩人所看到的景象?請生讀詩句。
結合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及詩歌的內容。
5、小組討論交流,學生質疑。
應:原意“應該”,這里指“大概”、“可能”。
憐:愛惜。
6、匯報小結。
大概是園主人愛惜青苔,怕前來賞園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壞。我輕輕地敲著柴門,好久也沒有人來開。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看,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頭來。
四、讀詩句,悟詩情。
1、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詩人雖然未能進園觀賞,但春天的勃勃生機依然到處可見,一枝露出墻頭的紅杏使詩人聯想到滿園繁花似錦的春色。此時此刻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愉快、高興、陶醉、贊美)
2、指導感情朗讀。
你們能讀出這種感情嗎?請生讀、齊讀。
3、指導背誦課文。
你們也仿照詩人來到園子門外,看到這美麗的春景時,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詠出這首詩歌的。(根據板書,加入動作)
五、總結全文,齊背誦課文。
六、作業:
1、背誦并默寫古詩。
2、課外讀一讀、背一背其他寫春天的古詩。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要認的8個字,理解“沐浴”等詞語的意思。
2、引導學生默讀課文,品味重點詞語、句子、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指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習的閱讀方法自主學習課文。
3、了解文章“通過對童年趣事的描寫,抒發了作者熱愛家鄉生活的美好情感”,培養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對家鄉無比眷戀的真摯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在默讀中品味語言文字,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
三、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童年生活中經歷過的感受最深的事是什么?(指名說)那同學們想看看在北方農村作者的童年生活和他的家鄉是怎樣的嗎?好,我們一起走進文中,和作者分享他的童年生活的快樂。
二、自讀課文,出示自學要求。
默讀課文:
1、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按什么順序寫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錢給孩子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歡樂?
3、提出不懂的問題。
三、介紹閱讀方法。
教師幫助學生小結并提供一些閱讀方法。
(1)讀:抓住文章主要的內容讀。
(2)畫:畫出文章重點詞語。
(3)思:思考不懂的問題,思考課文為什么這么寫。
(4)議:和同學交流看法,解決自己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自學的收獲。
1、做柳笛帶來的歡樂。
(1)找出描寫做柳笛動作的詞語,讀一讀。
(2)從動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讀,指名讀。
2、吹柳笛帶來的歡樂。
(1)課文通過以下幾點體現歡樂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們的樣子
(2)邊讀邊說自己從中怎么體會到這份歡樂之情的。
(3)小組合作讀。(分3個方面讀)
(4)出示文字:
春天把自己的歌聲藏在柳樹的枝葉里,每個孩子都有本事把這歌聲找出來。
①、請你聯系上下文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要點:春天無處不在,柳笛吹出的歌聲正是那藏在柳樹枝葉里春天的歌聲。是孩子們用吹柳笛的辦法讓人們聽到這美妙的歌聲。從中可以看出故鄉的柳笛美、故鄉的孩子聰明、可愛。體會到作者對家鄉的眷戀、熱愛之情。)
②、自己讀讀這段話,感受這份情感。
3、榆錢給孩子們帶來怎樣的歡樂?
摘榆錢:
①、找出描寫榆錢樣子的句子讀一讀。
②、思考:這樣寫說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小結: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五、回讀全文,討論解決:
為什么開頭寫柳樹、榆樹的樣子?與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錢有什么聯系?
六、總結全文,談收獲。
(1)、情感體驗: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對大自然熱愛之情。
(2)如何學習略讀課文:
初讀,了解大意——自學生字,提出不懂問題——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解決不懂問題,感悟重點語句——積累好詞佳句。
七、作業:
1、積累好詞佳句。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語文百花園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旁和“束”旁的由來和含義,會區分“束”和“”兩個部分,會區別這個偏旁組成的字。
2、會用比喻、排比句式說句子;能積累成語及名句;通過閱讀短文,讓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圍繞“花的世界”寫一段話,培養觀察能力。
3、通過語文大課堂,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健康生活情趣。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短文,讓學生學習閱讀方法,培養閱讀習慣;圍繞“花的世界”寫一段話,培養觀察能力。
三、教學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語海暢游、積少成多、閱讀平臺。
教學過程:
一、語海暢游。
今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暢游語海,先看有趣的漢字。
1、認識“”旁和“束”旁,說說它的由來。
2、讀有“束”旁和“”旁的字。
3、說一說怎樣從字的含義上區分“束”和“”旁的字。
導語:我們再看看下面的句子。
1、通過讀語句,比較下面句子的區別。
第二句比第一句形象生動,可以讓我們知道聲音好聽的程度,水花飛舞的具體樣子,使人如臨其境。
2、體會比喻、排比句的好處。
3、用帶點詞語說一句話。
4、師生評價說的句子。
二、積少成多。
1、讀讀詞語,發現這些詞語都有什么特點?
2、這些成語什么意思?能用來描寫春天的哪些特點?
3、還知道哪些帶有“春”字的詞語,說一說,再積累下來。
4、把詩句讀一讀,說說意思,再背下來。
5、同學交流自己知道的古詩、名句,再積累下來。
三、閱讀平臺。
1、自由讀這段話,說說自己的初步感受。
2、帶著課文問題默讀這段話,自己試著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3、和同學交流看法。
4、能為這篇短文畫插圖嗎?請四人上黑板上畫,其余人在書上畫。
5、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評價畫得怎樣,為什么這么畫?
(1)評價不要脫離課文內容,要邊讀邊體會重點語句,談自己感悟到什么了?
(2)你從中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6、句式練習:
夏天的風應該是藍色的,因為夏天天氣炎熱,淺藍色看起來很涼爽。
用“因為……所以”的句式改寫這句話。把“秋天”這句話也改寫成“因為……所以”的句式。
7、品讀全文。可以運用自由讀、男女生賽讀等形式。
8、積累文中好的詞語、句子。
四、作業:
1、積累詞語名句。
2、背誦詩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習作。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
二、交流收集的資料:
1、你看到了什么花,請說說你的觀察感受。(要求學生介紹花名、花的姿態、形狀、顏色、長勢等)
2、還可以把有關花的花期、用途等資料做介紹。
三、出示圖片,指導寫文。
1、出示圖片:
迎春花桃花月季櫻花玉蘭花等
2、指導寫文。怎么介紹這些花呢?
迎春花:
(1)出示文字在“迎春花”圖片的下邊。
(2)讀描寫迎春的例段。想想這段話是怎么介紹的?(從形、色、姿態幾方面介紹的。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寫的。)
桃花:
(1)出示文字在桃花圖片下,讀例段。
(2)這段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
(3)是從哪幾方面介紹桃花的?花名傳說、用途、生長地、生長期、花期)
3、小結介紹花的角度:
(1)可以從花的顏色、形狀、姿態、氣味等幾方面寫。
(2)可以從花的傳說、花的學名、花的生長地、生長期、花期、用途等方面介紹。
(3)還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寫。
(4)贊美花:
從花的特點談如耐旱等。從花的精神、花的用途、它帶給人的啟示等方面贊美。
4、怎么寫
(1)有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局部又是從上到下的順序安排的。
(2)運用多種寫法。
(3)小結: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使人像看到了花一樣,帶著喜愛之情寫,表達自己對花的喜愛之情。
四、作業:
圍繞“花”寫一段話,寫好后和同學交流并修改。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媽媽”這一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一篇自瀆課文。通過對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媽媽的愛無時不在身邊,懂得回報母親無私的愛。進而增進母子親情。
《媽媽的愛》是本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飽含深情的小詩,通過一些生活中的細節,表現了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也抒發了孩子對媽媽的愛。是一篇意義很強的課文。
二、學情分析:
本首詩里所描繪的生活細節幾乎發生在每個學生的家庭,每個學生都經歷過,正因為司空見慣,成長中的孩子反而容易忽略。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討論,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生活在深深的母愛之中。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情,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及本課特點,制定目標如下:
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10個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閱讀中獨立識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理解詩歌內容,體會媽媽平日的愛,懂得要尊重關心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四、重點與難點:
體會詩歌的感情,有感情朗讀。
五、設計理念:
憑借教材把濃濃的親情傳遞給學生,讓孩子留意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體會媽媽的愛。,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來朗讀,引導學生在語境中學字詞,受感染。讓他們在感興趣,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六、教學準備:
磁帶《世上只有媽媽好》;生字、詞卡片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切入課文
誰愿意介紹自己的媽媽?
說到媽媽,老師看出你們很自豪,今天我帶來一首贊頌媽媽的歌,一起來聽聽,會的同學可以一起唱。
正如各種所唱,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我們從小到大,媽媽付出了很多心血,這就是媽媽的愛,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媽媽的愛。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
同桌合用一本書,相互檢查正音。
通過指名讀、開火車、擂臺賽等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指名分節讀課文,說說詩歌中把媽媽的愛比做什么?
(三)、品讀感悟,體會感情
整體感知內容。
默讀這首詩,然后說一說讀后你想到了什么?
同學們說得真好,你想怎樣學這首詩?
就按你們說的方法來學習,可以自己學,也可以幾個人在一起學。
集體交流后,學生匯報。
你最喜歡哪一小節,為什么喜歡她?
在學生匯報時重點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理解媽媽的愛為什么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責備的目光、親切的教誨。
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四)、聯系實際,贊美母愛
同學們,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責備的目光、親切的教誨。媽媽的愛還是什么?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從那里感受到媽媽的愛了?媽媽是怎樣愛你的?
媽媽的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就讓我們帶著對媽媽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朗誦這首兒歌,能背得背下來。
3、把你對媽媽的贊揚像書上那樣寫成一首小詩,讀給爸爸媽媽聽。
語文教案 篇5
單元要點分析
文章是社會生活的反映,生活非常豐富多彩,家庭生活是其中的一部分。青少年的許多時間是在家庭度過的,對家庭生活最熟悉,感受最深。閱讀這個單元反映家庭生活的文章,同學們會感到親切有趣,容易理解。
一般說來,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的角度,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么組織運用的,這樣才能達到把握全文的目的。學習這個單元的文章,也是如此。不過可以把認讀文字、語句作為重點。要求注意辨字形、正字音、釋詞義。能抓住關鍵語句。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理解比較復雜的長句的意思。養成字斟句酌、細心研讀的好習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習勾畫和積累關鍵性語句。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掌握預習提示、書下注釋中的詞語的讀音和意義,教師和根據學生情況適當補充。
2、學習通過細節描寫展示人物感情的寫法。
3、學習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的寫法。
二、能力訓練點:
1、 提高閱讀理解的能力。
2、 提高朗讀能力。
3、 指導學生學習做讀書摘要。
三、德育滲透點:
《金黃的大斗笠》是一篇寫景散文,充滿著詩情畫意,教學時,主要通過朗讀,從圖畫中看故事,體會姐弟倆天真活潑的可愛形象及它們之間的情意。《散步》是一篇散文,感情基調是歡愉、深沉的。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祖孫三代人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金黃的大斗笠)
明確目標
1、 掃除文字障礙,加強朗讀訓練。
2、 學習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的寫法。
3、 體會姐弟之間的深厚情誼。
一、預習:默讀課文完成下面各題
1、弄懂下列詞語的讀音和意義:
依偎 嫵媚 粗獷 小心翼翼 瀟灑
攬 漣漪 分歧 悠閑
2、解釋下列詞語:
① 柔和:本課指溫和而不強烈。
② 看管:本課指照管。
③ 翹:一頭兒向上仰起。教師備注
④ 偶爾:本課指間或、有時候。
⑤ 雨簾:雨點密密麻麻,景象像簾子遮住一樣。
⑥ 生氣:本課指生命力,活力。
⑦ 分歧:(思想、意識)不一致、有差別。
⑧ 各得其所:每一個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排。
二、解題
這篇寫景散文,描繪了一幅充滿歡樂、純真的風雨童趣圖。文題中“金黃”一詞不僅說明大斗笠是這幅風雨童趣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且也暗示了姐弟倆金子般純真的童心。金黃的大斗笠就像臨時搭成的避雨的.小房子,遮住了姐姐、弟弟和一只可愛的小山羊。文題中的一個“大”字充滿了無限的童趣。另外,文題也是這幅風雨圖中所點染的故事的線索。根據這一線索作者描述了姐姐冒雨給在山坡放羊的弟弟送斗笠和姐弟倆在斗笠下避雨的歡樂情景,表現了少年生活的快樂和姐弟間純真的情誼。
三、正課
(一)1、學生朗讀。在朗讀中繼續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教師范讀。
(二)課文分析:
1、 給課文分段,并說出如此分段的根據。
本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寫出了“雨前—雨中—雨后”三幅美麗的圖畫。
第一部份:雨前(開頭——“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閑地啃著青草”)
教師備注
藍天——溜來一團烏云
雨前: 莊稼——卷來道道浪頭 春山放羊圖
男孩——揮著樹枝,看管著小羊
第二部分:雨中(從“風來啦!”到“看看下面遮著什么”)
提問:作者在第二部分里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風雨圖,這幅風雨圖貯滿了生活的歡樂、純真的童心,這幅栩栩如生的風雨圖是由幾幅圖畫構成的呢?(三幅圖畫)
莊稼葉子——翻過背 小山羊——毛弄亂
第一幅圖 小男孩——汗珠被吹干 烏云——擠下了雨 風小雨稀
風小雨稀 雨——又粗又亮的線線,能數得清
風——抱住、用力、搖得葉子嘩嘩響
第二幅圖 雨——向小男孩跑來 風疾雨急
風疾雨急 小男孩——很急,光著腳丫跑得噼哩啪啦
雨中: 姐姐——帶著斗笠 雨——洗洗斗笠
風——想掀開斗笠
風雨交加: 第三幅圖 斗笠下——姐弟避雨
風雨交加 露出一條翹起的小辮
溫馨春意 露出一條滾圓的胳膊 形美 姐姐聰慧
姐弟親情 洗刷四只并排的光腳
遮著小山羊的咩咩聲 聲美 弟弟天真
遮著姐第的嬉嬉笑聲
第三部分:從“金黃的大斗笠下還遮著笑”到結束。
斗笠——向蘑菇——那么美
雨后: 陽光——照著它 天晴美景圖
雨水——潤著它 教師備注
達 標 測 試
一、選詞填空:
1、干干凈凈的藍天上,偷偷 (跑、走、溜、逃)來一團烏云。
2、梯田里的莊稼像綠海里 刮、卷、吹、沖)來的一道道浪頭。
3、小山羊在田埂上悠閑的 (啃、吃、嚼)著青草。
4、那邊,露出一條 (摸、拉、抱、攬)著小山羊的滾圓的胳膊。
二、填空:
1、 第一個風雨鏡頭的特點是
2、 第二個風雨鏡頭的特點是
3、 第三個風雨鏡頭的特點是
4、 斗笠像個
小 結
本文是一篇寫景散文。充滿詩情畫意,可當散文詩看,但作者沒有為寫景而寫景,而是在寫景中甸染了故事。將人物放置在特定的環境中加以描寫,寫出了聰慧的姐姐識風雨、愛弟弟,調皮的弟弟特天真、愛姐姐,表現了少年活潑歡快的生活情趣。
補 充 練 習一、 課內補充練習:見練習冊。
二、 課外補充練習:見練習冊。
課后教學總結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為科技事業的發展而勤奮學習的自覺性。
2.了解課文中所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中所介紹的幾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課
激趣解題同學們,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個人影進入了陳列著珍貴字畫的博物館,準備劃破玻璃,偷里面的字畫。當他的刀劃破玻璃的時候,四周便響起了急促的報警聲。警察立即趕來,把這個小偷給抓住了。同學們一定會奇怪地問:這是什么玻璃呀?怎么一接觸它就發出報警聲呢?這是一種新型玻璃。(板書:新型玻璃)
二、新授
(一)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
1.劃出生字、新詞及不理解的詞。
2.給生字按結構分類歸納。
3.運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記住這些生字。
“型、罪、恙、炎、調、促、粘、阻、蹤、付、店、廢。”
(1)熟字換偏旁識字。如識記“淺”:“線”去掉“纟”換上“氵”;“粘”:“戰”去掉“戈”換上“米”;“調”:“綢”去掉“纟”換上“讠”。
(2)編順口溜:兩“火”“炎”。
(3)編謎語。一“心”咬掉羊尾巴。(恙)
(二)詞語解釋
1.提出不懂的詞,學生相互解答。
2.查字典,理解詞義。
安然無恙:形容很平安,沒有受到損害。
報警:一般指報告緊急情況。本課指發出緊急信號。是動詞。
警報:發出的表示有危險的信號。是名詞。
奇跡: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3.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
“自動窗簾”——就是指變色玻璃。
“問世”——是指著作等出版跟讀者見面。文中的“問世”指“吸熱玻璃”早就生產出來和用戶見面了。
(三)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認識“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作用。
(1)指名讀第1自然段。
思考:夾絲網防盜玻璃有什么特點?它有什么作用?劃出有關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歸納:
特點:玻璃中夾一層金屬絲網。絲網接電源,跟自動報警器相連。
作用:防盜。
(2)在學生理解了“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和作用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思考:“夾絲網防盜玻璃”有什么用途?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自由讀)
(“博物館可以采用,銀行可以采用,珠寶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圖紙、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思考:這句話中用了幾個“可以”說明了什么?
(這句話用了3個“可以”一個“也可以”,說明“夾絲網防盜玻璃”用途很廣泛。)
(4)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你能用“……可以……,……可以……,……可以……,
也可以……。”說一句話嗎?
例如:鉛筆的用途可廣了,老師可以用它備課,學生可以用它寫作業,工程師可以用它設計圖紙,畫家也可以用它勾畫藍圖。
2.第二段講的是“夾絲玻璃。”
特點:非常堅硬,受擊安然無恙,碎了藕斷絲連。
作用:高層建筑采用,保證安全。
3.第三段講的是“變色玻璃”。
特點:反射陽光,改變顏色。
作用:調節室內光線。
4.第四段講吸熱玻璃。
特點:使房間冬暖夏涼。
作用:阻擋強光和冷氣。
5.第五段講“吸音玻璃。”
特點:消除噪音。
作用:鬧市臨街建筑物采用,減少噪音。
6.齊讀第六段。
思考:第六段主要講的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主要說新型玻璃在現代化建筑中的重要作用及人們將會創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這段有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的作用。
7.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幾種新型玻璃?用筆畫下來。(出示課件)
(1)夾絲網防盜玻璃;
(2)夾絲玻璃;
(3)變色玻璃;
(4)吸熱玻璃;
(5)吸音玻璃。
8.討論 課文使用了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的說明方法,請在文中找出一種,并說一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語文教案 篇7
[三維目標]
1.了解文學常識,識記字詞。
2.引導學生學習細節描寫及側面烘托的人物寫作方法。
3.學習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覺的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怎樣通過敘事來表現人物性情。
2.如何在記敘中加入自己的評論和感受。
[教學方法]
提問法、討論法、誦讀法
[教具準備]
錄音機及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梁啟超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的領袖,是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之一。作為政壇上叱咤風云的人物,大家并不陌生,但作為一個文人,學者的梁啟超又會有什么特點呢?今天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一起重溫他的精彩演講,去感受他的獨特之處。
二、作者及梁任公簡介
1.梁實秋
原名梁治華,散文家、文學評價家、翻譯家。風格:風趣幽默,樸實雋永。
2.梁啟超
請同學讀注釋①的相關介紹,教師補充。
學生明確:梁啟超是廣東人,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1895年同康有為一起“公車上書”,1898年參與“百日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動蔡鍔反對袁世凱。這是梁啟超作為活躍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經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小說”“小說界革命”,早年的政論文流利暢達,感情奔放,代表性作品《少年中國說》,晚年在清華著書立說,合編為《飲冰室合集》這是他作為學者的一面。
三、板書本課字詞
戊戌 wùxū 叱咤zhà 蒞lì臨 迥jiǒng異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篌kōnghóng 薊 jì
四、具體研習課文
1.提問:梁啟超的演講給聽眾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可以從課文中找出原句。)
明確:深刻印象。
點撥:第一段和第八、九段。讓學生讀出有關句子,并用線劃出。(“過去也有不少顯官,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掏出手巾拭淚,聽講的人不知有幾多也淚下沾巾了。”“不少人從此對于中國文學發生了強烈的愛好。”)
2.思考: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先生卻能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提示:梁任公先生演講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教師整理歸納后板書。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演講特點
聲音 -----沉著有力,宏亮激亢
內容 -----豐富有趣
表情 -----感情豐富,成為表演
3.通過對梁任公深坑特點的.分析,你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點撥:讓人難以忘懷的老師,更是一位出色的學者,他其貌不揚,卻瀟瀟自信,他學識淵博,文采飛揚,卻嚴謹謙虛,他感情豐富,又不乏幽默睿智。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外在(身材、外貌衣著)-----平凡普通
人物特點
內在(步履、風神)
神態:生動有趣(謙遜、自負)
語言:幽默、旁征博引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明確: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有文采,有學問,有熱心腸的學者。
4.討論:梁啟超的形象在文中如何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確:在對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對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描寫,在細節和側面描寫中展示人物的性格。
5.作者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舉了哪些事例?
點撥: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
教師補充:我們聽這樣一個人的演講,不僅是感動,更多的是景仰與敬佩、愛戴。因為他那顆真性情,熾熱的愛國心是不變的!
五、課堂總結
他有一篇《少年中國說》,同學們一定很熟吧。學生齊讀此段,來感受梁啟超的豪情。
小黑板出示: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 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六、布置作業
梁實秋先生給我們展示了一次精彩的演講。大家回憶一下,有沒有哪位老師的一節課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請同學們用自己的筆描述出來。
[板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開場白-----獨特(謙遜、自負)
演講
(特點)
聲音 -----沉著有力,宏亮激亢
內容 -----豐富有趣
表情 -----感情豐富,成為表演
肖像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教學設計 外在(身材、外貌衣著)-----平凡普通
人物
(特點)
內在(步履、風神)
神態:生動有趣(謙遜、自負)
語言:幽默、旁征博引
動作:手舞足蹈(自由灑脫)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默寫成語“起死回生、田忌賽馬、完璧歸趙”;拓展了解其比喻義。
2、 梳理復述這三課文時分別關注的重點,了解為什么關注點各不相同,引導學生根據課文描寫的特點抓重點復述。
3、 練習復述成語典故,在復述過程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默寫成語:起死回生、田忌賽馬、完璧歸趙,利用表格對這三課的進行梳理。
1、 這幾課我們學了三個故事,積累了三個詞語。請大家在表格的第一列默寫三個詞語(起死回生、田忌賽馬、完璧歸趙)
2、出示三個成語
“忌”和“璧”最容易寫錯(出示這兩個字)老師在檢查作業時發現經常有同學寫錯,請同學說說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1) “忌”是個形聲字,心里有所顧忌,上面是個“己”,個“心”。(書空)
(2)“璧” “玉”字,因為“璧”是一種玉器。
漢字中有不少字義和形緊密結合,了解意思,就不容易寫錯。
3、讀好三個詞語。
4、這三個詞語就是11、12、13課的課題,(出示:課題) 作為課題,這樣寫有問題嗎?(出示《 》)單獨做題目,后面沒有文章,千萬不要忘記《 》。
5、這是三個著名的歷史故事,通過學習,我們也了解了三個著名人物。交流。
(1) 扁鵲:原來不叫扁鵲,他的原名叫秦越人。由于他醫術高明,人們把傳說中神醫的名字扁鵲送給他。他是古代著名的醫學家。(出示:身份 醫學家)
(2) 孫臏:不是“田忌賽馬”嗎?為什么你說主要人物是“孫臏”?(人物是兩個,但主要介紹孫臏)孫臏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出示:軍事家)著有軍事著作《孫臏兵法》。
(3) 藺相如:是戰國時期趙國的政治家。出示:政治家
6、這三位著名的歷史人物不僅要說得出,還要寫得出。請在表格中相應位置默寫,注意“藺”字不要寫錯。(學生默寫)
7、出示:扁鵲
孫臏
藺相如(復習“藺”的字形 )
8、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我們認識了醫學家??扁鵲,軍事家??孫臏,政治家??藺相如,不僅知道他們的名字,對人物的特點也有所了解。你能用一句話介紹嗎?
課題
主要人物
身份
特點
《起死回生》
扁鵲
醫學家
醫術高明
《田忌賽馬》
孫臏
軍事家
善于觀察
《完璧歸趙》
藺相如
政治家
大智大勇
例:扁鵲是一位醫學家,他是個醫術高明的.人。
扁鵲是一位醫術高明的醫學家。
醫術高明的扁鵲是一位醫學家。
二、了解復述課文的相關知識,檢查反饋。
1、這一單元訓練重點是什么?出示:復述課文
為什么要復述呢?復述可以讓我們對課文講的內容了解得更清楚,同時也可以訓練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很重要的本領。復述不是從頭到尾地背誦課文,它是有方法的。
2、這三課文要求我們復述哪些內容?老師把每課文后“閱讀芳草地”中有關復述的要求打在投影上。
出示課后練習(指名讀)
閱讀芳草地
《起死回生》 仔細讀扁鵲給太子治病的內容。先想一想扁鵲是怎么做的,然后把這部分內容復述給同學聽。
《田忌賽馬》默讀課文,想一想兩次比賽分別是怎樣比的,結果怎樣。然后把其中的一次復述聽。
《完璧歸趙》復述從“藺相如來到秦國……”課文結束。想想藺相如是怎么一步步和秦王斗智的。
3、想一想這三課文分別讓我們從哪些方面復述呢?
(1)《起死回生》扁鵲治病的動作 (扁鵲“怎么做”?抓住動作敘述扁鵲如何治病。)
(2)《田忌賽馬》馬的出場順序 (“怎么比”?一定要講清馬的出場順序;你們在復述的時候選第幾次?為什么選第二次?這是孫臏幫助田忌反敗為勝的關鍵,馬還是原來的馬,正由于孫臏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最終是田忌反敗為勝。)
(3)《完璧歸趙》藺相如的語言 (“怎么斗智”?藺相如是文官,他和秦王斗智主要通過語言來表現)
出示:扁鵲治病的動作
馬的出場順序
藺相如的語言
4、 為什么練習要這樣提示我們?對照表格,聯系人物特點思考課文為什么讓 我們抓這些復述?
(1) 文章表現扁鵲醫術高明著重對他治病時的動作進行描寫,因此在復述時要抓住他的動作。
(2) 正是由于孫臏善于觀察、認真分析,得出正確判斷,最終才能轉敗為勝,因此一定要講清馬的出場順序。
(3) 藺相如的大智大勇,維護國家尊嚴的品質正是通過他在秦國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時的語言來表現的。
5、歸納
通過討論,我們知道了復述就是要我們根據文章描寫的特點和人物的特點將最能反映主要內容和人物特點的部分講述出來。通過三課文的學習,我們對怎么復述有了一點了解,今后要不斷運用,不斷揣摩,預習時,對課后的練習要多加關注,它能提醒我們讀文章時從哪些方面思考。復述時,重點內容要熟讀成誦,其余的內容要作簡要的交代,否則別人聽不明白。
出示:《起死回生》
扁鵲在虢國都城聽說太子突然死亡,心里很納悶,他稱自己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國王請他入宮。…
6、接著我們要進行一個小小復述擂臺賽。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進行復述,組員打分,最后推選代表在班級中交流。
出示:復述擂臺賽
要求:(1)聲音響亮,態度大方。
(2)能把最主要的部分說清楚。
(1)小組復述。
(2)班級交流。請三位同學到講臺前分別復述三課文,其他同學聽清是否將主要內容說清楚。及時點評:你講述的十分流利,看來你已反復朗讀過課文;你不僅講得流暢,而且繪聲繪色,老師知道你讀懂了課文,體會了人物的感情……
7、:學語文不能讀過就算了,對經典故事要反復讀,熟讀品味,回家講給更多人聽,讓更多人有所感悟。
三、了解成語的有關知識。
1、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歷史故事,有不少成為成語。這三課文是其中的三個成語。出示:成語(起死回生 田忌賽馬 完璧歸趙》……)
2、成語是語言中經過長期使用、錘煉而形成的固定短語,充分體現了漢語的博大精深。它生動、精煉,來源廣泛,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我們學習成語,不僅要知道它的名字,還要了解典故,這樣會了解更多的文化,同時運用復述的本領講給別人聽。
3、初步了解成語的本義及引申義
(1) 學習了課文,我們知道“完璧歸趙” 的意思是??
出示:完璧歸趙: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送回趙國。(這是它字面上的意思,也就是本義)
(2) 這里還有一句句子,讀一讀。
出租車駕駛員在車里拾到一筆巨款,在警察的幫助下完璧歸趙,失主十分感謝。
這句句子中用到這個成語還是現在的意思嗎?“璧”在這里指巨款。“趙”指失主。
(3)引申義是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出示)
現在我們多用它的引申義。
3、 要了解成語如何使用,有什么好方法?(查《成語詞典》)是呀,一年級時我們不認識字查《新華字典》。查詞語用詞典,現在學習成語可查《成語詞典》,和工具書交朋友,會學到很多本領。
4、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對這單元的訓練重點“復述課文”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而且對成語有了新的認識,希將這三則成語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查找其他成語,了解它的典故,理解成語的含義,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綜合學習一里的一篇課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10個生字:
2、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盡量做到有感情。
3、感悟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積極情感。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保護環境的意識。
3、調動學生欣賞語言美,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領悟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2、認讀生字。
教學難點:
感悟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教學準備:
1、做“摘果子”游戲用的大樹貼圖與寫有拼音字母的水果圖片。
2、做“找朋友”游戲用的生字和拼音卡片。
3、給課文畫插圖用的圖畫紙和彩色筆。
4、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以游戲方式進行漢語拼音的復習
做“摘果子”游戲,復習漢語拼音。
(設計意圖:把本節課認識新漢字所涉及到的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用復習的方式呈現給學生,為新課的學習做鋪墊,同時變枯燥的復習為游戲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感情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
1、漢字國王的禮物
[課件:漢字國王]
—這是誰?來,大家跟他打個招呼!
[課件漢字國王]Hello,大家好!歡迎大家到我的王國里繼續作客。來,請看我為大家準備的禮物。
[課件播放]請欣賞配樂詩歌朗誦《山青青》。課件繼續播放,音畫同步,畫面隨詩歌的內容切換。
(意圖:通過激情朗讀、美麗畫面和音樂渲染的集合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參與到學習中來,將學生帶入課堂所描繪的優美意境中,對課文有初步的整體感知。)
2、初讀課文,初步感知詩歌內容,解決課文中生字的字音
(1)用拼讀的方式自瀆課文。
(2)指名讀。
(3)教師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解決課文中生字的字音,并在自瀆中無意識識記生字,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
3、再讀課文,深入領會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美和韻律美
(1)播放音樂《春野》,學生閉上眼睛,在教師的描述中,引領學生進入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2)情感引領
—我們能生活在這樣美的環境中,好不好?可是,有些人只顧自己享受,到處亂扔垃圾,隨便往河里倒污水,讓寵物大小便,隨地吐痰,這樣做,我們還能生活在這樣美的環境中嗎?那大家能為保護我們美的家園做出什么力量呢?
(3)和著音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
4、展開想象,給課文配插圖
(1)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畫紙和彩色筆,展開想象,給課文畫插圖,與此同時,老師也在黑板上畫插圖。
(2)實物展示個別學生的作品。
(3)觀察老師畫的插圖,相機出示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感悟不用講,就能理解字義的生字。
(設計意圖: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活潑、好動、以直觀形象記憶為主),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用畫筆畫出來,這樣既提供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又給每個孩子留出表現自己獨立個性的`天地,同時,又為深入理解詩歌的內容,創造一個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
三、學生自主學習生字,教師引領
1、再讀課文,圈出新的漢字朋友,認識本課的生字。
2、師生合作,結合剛才老師畫的插圖,將本課認讀的生字在黑板上呈現出來。
—誰來說說你新認識的漢字朋友?
—我們一起叫出這些新漢字朋友的名字!
3、在詞語中識記生字。出示詞語卡片:青山、綠水、小鳥、鳴叫、一聲聲、大樹、花草、笑盈盈、春雨、綠蒙蒙,學生認讀。
4、游戲:找“朋友”,鞏固生字的認讀。
(意圖:讓學生自主學習漢字,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課堂總結
大家一起試著把《山青青》背一背,有沒有信心?
五、結束語:
現在,我們該和漢字國王道別了。[課件呈現漢字國王:]同學們,你們今天的表現真棒!歡迎你們繼續到我的王國里來作客,下次見,bye-bye!
(意圖:給學生的表現做個評價,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經典)11-23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園教案02-04
語文的教案【熱】01-20
語文古詩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