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大班數學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班數學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學習了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幼兒能書面練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式子中的填空題。
2、通過幼兒動手操作,了解總數與部分數的概念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教具:裝好皮球的簍子(大皮球4個、小皮球2個);裝好水果的簍子(蘋果7個、梨子3個)學具:每人一個“小動物卡片”袋(兩個品種,多少不一,總數不越過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鉛筆和一個數學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裝好皮球的`小簍子,讓幼兒說說簍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異同。引導幼兒說出總數,然后讓幼兒把水果分類,并說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個;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個。”讓幼兒初步理解總體與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減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師出示裝好水果的小簍子,讓幼兒說說簍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異同。幼兒說出總數,然后讓幼兒把水果分類,并說出:“一部分是蘋果,有7個;一部分是梨子,有3個。”進一步讓幼兒理解總體與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減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導幼兒做“對應口頭練習”如:
① 7 + 3 = 10蘋果是7個 梨了是3個 總體是10個這是部分數 也是部分數 這是總數同理:3+7=10 4+2= 2+4=6 引導幼兒說出哪是部分數?哪是總數?部分數有幾個?總數有幾個?
② 10 -3 = 7水果有10個 蘋果有3個 梨子有7個這是總數 這是部分數 也是部分數同理:10-7=3 64=2 6-2=4 引導幼兒說出哪是總數?哪是部分數?部分數有幾個?總數有幾個?
四、引導幼兒說出關鍵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總數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數;在減法式子里,總數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數。
得出結論:加法總數在最后,減法總數在最前。
②部分數與部分數合起來是總數,總數去掉(減去)部分數,剩下的還是部分數。
得出結論:要求總數,用部分數相加;要求部分數,用總數減去另一個部分數。
五、幼兒玩卡片。幼兒取出卡片,倒出小動物卡片,說說有些什么,總數有多少,進行分類,并做好記錄。把自己分類記錄的結果說給同伴聽。
六、幼兒玩橡皮泥。規則是每人做2種物品,多少不限。10分鐘后,讓幼兒說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記錄,并說說記錄下來的哪是總數,哪是部分數。
七、幼兒認識括號“( )”;書面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3+( )=4 5+( )=7 ( )+2=5 ( )+6=107-( )=3 ( )-2=8 5-( )=1 ( ) -3=6八、教師總結,檢查幼兒練習結果。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課,我試了三次,不斷反思自己在與幼兒活動時,出現哪些紕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試教,活動效果不是很好,我發現幼兒對“總數”好理解,對“部分數”就有點難度,幼兒始終不能把“部分物體”與“部分數”聯系起來。
第二次試教,我改變了指導方法,讓幼兒集體操作活動時,個別指導啟發幼兒說出自己記錄中的總數在哪里,是幾?部分數在哪里,又是幾和幾?在這次活動中又發現有一部分幼兒離開實物,又找不到“總數”和“部分數”。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礎上做了一些微調,讓幼兒把直觀的學具和抽象的理論結合起來,這樣以后,活動效果很不錯。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一、 設計思路:
新《綱要》中指出:“學習科學的過程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應充分利用幼兒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的設想來源于幼兒的興趣,為了讓孩子在輕松的環境中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會滾動的的廢舊物品以及一圓硬幣。同時,根據本班幼兒喜歡探索及看動畫片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看電腦課件為主線以動手操作為探索過程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觀看及嘗試操作各種物體中認識圓形、球體、圓柱體,感知圓形、球體、圓柱體的基本特征。
二、 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和圓柱體,知道他們的名稱和基本特征。能從周圍環境中找出相似的物體。
2、能區別平面圖形和幾何圖形以及幾何圖形之間的不同,發展幼兒的'辨別力。
3、發展幼兒空間概念想象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認識球體與圓柱體》、電腦、貝投各一。
2、學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圓的硬幣、一只簍子、一張有圓形或球體或圓柱體的圖片。各類廢舊報紙、毛線等。
3、座位安排:兩個半圓行、每人一只墊子,席地而座。
4、三處有圓形、球體、圓柱體娃娃的標志。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起興趣。
小朋友,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開心嗎?姜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還有一位客人要來做客呢,你們看,他來了。
(出示課件一:硬幣來了。通過硬幣的介紹,進一步感知圓形,初步感知球形。)
這是誰呀?他是什么形狀的?轉起來呢又是怎樣的?
二、通過硬幣的引見,導出球體,體現圓與球的特征。
1、球和硬幣有什么區別。
(出示課件二:球和硬幣的區別)
2、請幼兒看一看,球與硬幣在外形上有什么區別。
3、請幼兒比一比,球與硬幣誰滾的快。
4、請幼兒講一講,球與硬幣的特征。
5、小結:對,小朋友講的真好。我們來聽聽硬幣和球體是怎么說的?
(課件三:通過硬幣與球的比賽,以及形象的講解進一步了解硬幣與球的特
征:硬幣圓圓的、扁扁的,就象一張紙;球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都是圓的,不管從哪個方向滾都可以。)
三、認識球體與圓柱體。
1、通過課件四,引出圓柱體。(五個硬幣疊在一起變成圓柱體。)
2、擺一擺,(把五個一圓的硬幣疊在一起,看看變成了什么?)
3、球體和圓柱體比賽滾。(課件五比滾)
A、請個別幼兒上來滾一滾老師疊起來的圓柱體與球體,看看他們誰快誰慢?
B、講講為什么?
4、球體和圓柱體比疊高。(課件五比疊高)
A、請小朋友把你疊的圓柱體和好朋友再疊一疊,可以嗎?把兩個球也疊一疊,可以嗎?
B、為什么?
5、小結:(觀看課件六。)象球這種每個面都是圓形的,可以往前往后,往左往右往很多方向滾,但不可以疊起來的物體,我們叫他球體。象幾個硬幣疊起來的,上下兩個面都是一樣大小的圓,上下一樣粗,可以向一個向前向后滾的物體,我們叫他圓柱體。
四、通過講講生活中的圓形、圓柱體、球體,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
1、象硬幣這樣的圓形,你們還在哪里見到過?硬幣疊起來就是圓柱體,那你還在哪里看到過圓柱體呢?
2、哪里看到過球體?比一比誰想的最多。
3、硬幣疊起來就是圓柱體,那你還在哪里看到過圓柱體呢?
五、游戲:找家
生活中有這么多的圓形、球體、圓柱體,老師的電腦里也有,你們看——他們想和你們做游戲呢?
1、電腦游戲:找家
(給各種圓形的物體、圓柱體的物體、球形物體分別找到各自的家。)
2、綜合游戲:找家
你們都想做游戲,我們一起來做,好嗎?請小朋友們輕輕地拿出墊子下面的圖片,看看是什么形狀的?把他送到圖形寶寶的家。
六、變一變,嘗試用各種材料制作球體、圓柱體。
你們給圖形寶寶找到了家,還想用球體、圓柱體制作一些好玩的玩具,可是球體、圓柱體不夠多,我們來幫他們一起做球體、圓柱體,有困難嗎?
(孩子們開始積極地尋找制作球體、圓柱體的材料,有的孩子選擇報紙做金箍棒,有的選擇長方形紙張做望遠鏡,有的把圓形圖片疊在一起做柱子,有的用橡皮泥做球……蔡浩翔拿起毛線綁來綁去的,說“太難做了”我走到他身邊,撿起地上的毛線團起來,立刻高興地說,“我會了,把線團起來就可以變成球了。”開開拿起碎布也團團團,變成球。……)
七、相互交流各自的作品,結束教學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家庭人員進行分類統計。
2.有進一步了解自己家庭的興趣。
準備:
示范統計表一張、記錄筆人手一份。
過程:
一、游戲:我家有幾口
1.今天我們來玩游戲“猜猜老師家有幾口”,教師拍手3下,幼兒猜猜是幾口?
2、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小結:對了,我家有3口,有爸爸、有媽媽、還有我。原來可以用拍手的方式來表示數量。
4.還有其他方式嗎?你們能不能用不同的方式讓請大家猜一猜你的家有幾口人?(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規則:不能說出數字,可以應不同的`方式請朋友猜。
5、個別幼兒示范用不同方式讓同伴猜我家有幾口
6、幼兒兩兩結對相互玩游戲我家有幾口
小結:原來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表示不同的人數。雖然每個家庭的人數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里有3口人,有的有4口人,有的家里有5口人……,但我們都有自己的家人,真幸福。
二、記一記
剛才我們請小朋友用拍手……的方式讓大家知道了你家的人數,現在請你們把自己家的人數用記錄的方式表示出來。
1.觀察統計表
我們來看一張統計表,這張表格是老師家里人數的統計表,看表猜測老師家有幾個女的,幾個男的,一共有幾口人。你是怎么猜出來的?
2、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每人一張記錄紙,請你們在表格里記錄好自己家里的男的有幾個?女的有幾個?一共有幾個?看這張記錄表怎么記錄?
3.幼兒記錄,老師進行觀察和指導。
三、說一說
1.展示幼兒的記錄紙
2.交流:
(1)看記錄表猜猜他們家有幾個男的,幾個女的,一共有幾口人?
(2)介紹自己記錄表,說說家里有幾個女的、幾個男的、一共有幾個?
結束:有的小朋友家有5口人,有的小朋友家只有3口人,但不管人多還是人少,我們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大家你關心我,我關心你,親親熱熱在一起多幸福呀!小朋友愛自己的家嗎?…
大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玩“羊肉串”的游戲活動中,練習數物對應。
2.通過送“羊肉串”情節,幼兒進一步感知10以內的數量,并學會比較相鄰兩數之間的關系。
3.在游戲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小棒每人每年10根,每根小棒上分別掛上數字1-10的數字牌。
2.將泡塑紙剪成顏色、大小、形狀不同的小塊若干。(羊肉塊)
3.布偶小狗、小貓、小羊、小熊、小兔、小猴各一,電話機一臺。
活動過程:
一、出示布偶小狗,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狗汪汪的羊肉館生意可紅火了。這不店里的羊肉串都賣光了。“(電話鈴響)”瞧!電話鈴又響了,小動物們又來訂購羊肉串了。小狗的羊肉串來不及做,我們去幫幫它吧,好嗎?
二、幼兒制作羊肉串,教師巡回指導。
1.老師提出制作要求
A.每人做成10根羊肉串。
B.每根羊肉串上的肉塊數量和數字牌上的數目一樣多。
2.教師分層指導
(1)操作水平較低的幼兒引導他們根據小棒上的數字牌串上相應數量的羊肉塊,練習數物對應。
(2) 操作水平較高的幼兒,在他們練習數物對應的基礎上,啟發幼兒練習間隔排列,如:方形、三角形間隔,或根據大小、顏色、間隔排列。
A.幼兒將“羊肉串”按羊肉塊數量的多少進行排列。
引導幼兒嘗試兩種不同的排列方法。
按羊肉塊數量從少到多排列。
按羊肉塊數量從多到少排列。
請個別幼兒幼兒講講:你是怎樣排列的?
B.情景游戲:送“羊肉串”
師:“羊肉串都做好了,我們現在幫忙將羊肉串送到每只小動物家里去好嗎?
1. 小貓訂購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塊的數量是4,找一找,你有沒有小貓訂購的羊肉串?
2.個別幼兒送羊肉串。集體送羊肉串。同樣的方法讓幼兒送羊肉塊數量是1、2的羊肉串。
3.小熊訂購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塊數量比4少1。
4.小兔訂購的羊肉串上的羊肉塊數量比4多1。
5.小猴訂購的羊肉串有兩種,一種是羊肉塊數量比7少1,一種是羊肉塊數量比7多1。
6.同樣方法讓幼兒集體送羊肉串,老師檢查糾正。
三、結束游戲——小朋友今天幫了小狗汪汪的大忙小狗非常感謝你們,它給我們也送來了一些羊肉塊,我們先放在活動區,等游戲的時候我們再玩,好嗎?
四、活動延伸——在區角活動中繼續讓幼兒玩“羊肉串”的游戲。(如東縣機關幼兒園 沈 輝)
大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動物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并在數石頭游戲中比較動物的輕重。
2.在幫助毛毛蟲的過程中初步嘗試按逆向排序的方法。
3.在故事中感受毛毛蟲的遇事多動腦筋,不小看自己,樹立自信。
準備:
1.課件:讓誰先吃好呢。
2.排序卡、動物小圖片人手一份。
3.排序卡、動物大圖片四份。
4.動物與石頭的比較圖、勾線筆若干。
過程:
一、引出故事,激發興趣。
1.師:(PPT1)瞧,這是什么?
幼:大桃子。
2.師:(PPT2)看看有哪些動物想吃這只大桃子呢?
幼:猴子、長頸鹿、兔子、犀牛、毛毛蟲。
師:原來長尾巴猴子、高個子長頸鹿、長耳朵小兔、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蟲都想吃大桃子,究竟讓誰先吃好呢?
二、根據故事內容,按動物身體上的某一特征進行排序。
(一)按動物的個子高矮排序。
1.師:(PPT3、PPT4)看,長頸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說道“按照個子高矮的順序吃怎么樣?”小動物都紛紛同意了。
2.師:(PPT5、PPT6)瞧,他們每人都找了一顆大樹開始量了一起,一個個都緊貼著樹干,認真地量著,你們看出來了嗎?誰最高?
3.出示排序卡、動物大圖片。
師:那誰愿意來給這5種動物按高矮來排隊呢?
幼:請一位幼兒上來操作。
師:誰最高?第二高的是誰呢?接著輪下來到誰?接著輪下來到誰,最矮的一個是誰呢?
4.師小結:我們看到了長頸鹿最高,排在了第一位,所以它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二)按耳朵、尾巴的長短排序。
1.師:(PPT7)這時,長耳朵的兔子和長尾巴的猴子跳了出來,說:“這樣可不行。”
兔子和猴子如果想最先吃到桃子,可以和大家比什么呢?
師:兔子會和別人比什么呢?
幼:……(耳朵的長短)
師:猴子會和別人比什么呢?
幼:……(尾巴的長短)
2.師:(PPT8、PPT9)那我們先來看看動物們的耳朵和尾巴在那里吧!
(師點擊課件,幼兒仔細觀察。)
3.師:現在,我給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張排序卡,還有動物的小卡片,等會請你來給動物們排排隊,如果你想幫助兔子,就按耳朵的長短來排隊,如果你想幫助猴子,就按動物尾巴的長短來排隊。排隊的時候從有五角星的一頭開始,撕下來的雙面膠放在中間的盤子里。聽明白的就開始吧。
4.幼兒進行操作,師巡回指導。
(幼兒從兔子和猴子中選一個動物進行排序比較。)
5.交流操作結果。(PPT10、PPT11)
師:誰是幫助兔子的呢?你是按動物的什么來排的呢?你是怎么排的?那誰也是按動物耳朵長短排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不對。(師點擊課件進行驗證。)
(請2位幼兒來說一說。)
師:那誰是幫助猴子的呢?你是按動物的.什么來排的呢?你是怎么排的?那誰也是按動物尾巴長短排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對不對。(師點擊課件進行驗證。)
(請2位幼兒來說一說。)
6.師:剛才呢我們是按動物耳朵和尾巴的長短來排列的。
(師出示耳朵排序圖和尾巴排序圖)
7.師小結:比誰的耳朵最長,兔子可以先吃到桃子,比誰的尾巴最長,猴子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三)按動物的輕重排序。
1.師:(PPT12)正當兔子、猴子爭執不下的時候,大肚皮的犀牛使勁跺著腳說:“不行。”,你們猜這次大肚皮的犀牛會要求比什么呢?
幼:……(比誰最重。)
2.提問:怎么樣才能知道誰輕誰重呢?
3.師:你們平時玩過蹺蹺板嗎?蹺蹺板是怎么玩的?
幼:……(一蹺一蹺的,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
師:兩個人玩蹺蹺板時,一個蹺得高,一個蹺得低,想一想,蹺得高的表示重還是輕呢?蹺得低呢?如果蹺蹺板是平的,又說明什么呢?
幼:……(蹺得高表示輕;蹺得低表示重;蹺蹺板是平的,表示一樣重)
師:那我們就利用蹺蹺板來比體重吧,一邊坐小動物,一邊放上石頭。
師:那怎么比出誰重、誰輕呢?
幼:……(只要數一數石頭的數量就可以了)
師:石頭多的就表示什么?石頭少的呢?(石頭表示重,石頭少表示輕)
師:瞧,小動物們找來了許多一樣大、一樣重的石頭,爭先恐后的坐到蹺蹺板上,忙著稱自己的體重。
4.幼兒數石頭,教師觀察指導。(PPT13)
師:我給你們每人都準備了一張動物們稱體重時的圖片,請你們數一數每個動物稱出來的石頭,并記錄在相應小動物的旁邊,好嗎?開始吧!
幼:(數石頭餅記錄結果。)
5.交流數石頭結果,教師記錄。(PPT14)
師:數好了嗎?(師邊提問邊點擊課件,幼兒回答。)
犀牛幾塊石頭?長頸鹿呢?猴子呢?小白兔呢?毛毛蟲呢?
6.師:現在你們知道誰最重了嗎?(犀牛)等會請你們把排序卡上的小動物先拿下來,然后看著動物們稱體重時的圖片,來給動物們排隊,看看犀牛是不是最重的?好嗎?
幼:(幼兒操作。)請其中的一位幼兒到前面來排大的排序卡。
7.交流操作結果。(PPT15)
師:現在我們一比就知道誰最高了?誰排第二個?第三重呢?第四重?最輕的是誰呀?
8.師小結:犀牛和動物們比體重,犀牛是最重的,所以犀牛可以最先吃到桃子。
三、嘗試逆向排序,幫助毛毛蟲第一個吃到桃子。
1.(PPT16)提問:動物們比誰最高,長頸鹿第一名,比耳朵最長,兔子是第一名,比尾巴最長時,猴子是第一名,比誰最重,犀牛是第一名,每一項毛毛蟲都排在了最后一位。可是毛毛蟲說,同樣是和大家比身高、比耳朵和尾巴的長短,比體重,每一項它都有辦法排在第一位。
2.提問:毛毛蟲是怎樣做到的呢?
(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
3.幼:(從矮到高,從短到長,從輕到重。)
4.幼兒操作:幼兒想辦法,讓毛毛蟲排在第一。
5.師:最后,毫不起眼的毛毛蟲第一個吃到了桃子。它“嗖”的一下鉆進了大桃子的肚子里,美美地品嘗著,邊吃邊說“朋友們,一起來吃吧。”5只小動物,一起分享著又紅又大的桃子。
6.師:你們覺得毛毛蟲聰明嗎?(聰明)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比較方法,只要你也跟毛毛蟲一樣認真動腦筋,就會找到許許多多不同的排列方法。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優秀數學教案02-04
大班快樂數學教案04-02
大班對稱數學教案04-02
幼兒大班數學教案11-06
排序大班數學教案11-18
文具大班數學教案11-10
大班數學教案《日歷》03-04
大班數學教案:分類02-26
大班生活中的數學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