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術教案匯編7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一、 教學目的:
1、 繼續學習用團點的方法畫出梅花的花朵,并初步學習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2、 鞏固幼兒的正確握筆姿勢,讓幼兒熟悉毛筆和顏色的使用,以及常規訓練。
二、 教學準備:
(1)幼兒作彩色畫的用品; (2)不同的姿勢的紅梅數枝。
三、 教學過程:
1、 復習鞏復固團點的技法
出示數幅幼兒畫的梅花朵的`作品,鞏固團點的方法,接著老師出示一幅畫好花枝的畫,請個別幼兒畫上花朵。
2、 講解示范勾線的方法畫花枝
(1)讓幼兒通過觀察知道畫花枝的方法與畫花朵的方法不一樣,是用勾線的方法畫花枝的,因為花枝有粗有細,有長有短,有的彎曲,有的直(同時出示實物,讓幼兒觀察)所以用筆的輕重,筆的轉動都要有變化。
(2)演示勾線方法。筆桿握直,由下端往上畫,用筆時先重后輕,這樣花枝才能由粗變細,同時用筆轉動使花枝曲直變化。
(3)示范畫一枝梅花。請二個幼兒可以先畫花后添枝,也可以先畫枝再畫花。
3、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檢查握筆并指導蘸色、用筆方法。
4、 講評作品,重點講評用筆用色的優缺點以及表揚在洗筆蘸色、擱筆等常規方面表現的好的地方。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能夠清楚地知道一家有幾口人,并能準確地將人數體現在作品上。
2.能夠正確地表述出幾口人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想象進行繪畫。
3.喜歡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示范畫準備,手指游戲準備。
2.學具:蠟筆、手掌輪廓畫準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你家的人都有什么特征呢?(比如頭發、眼睛等方面來敘述),請你們和旁邊小朋友說一說。
二、過程。
1.有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的一家人有幾口?有什么特征呢?(比如媽媽的頭發怎么樣呢??
2.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有的家里有3口人,有的家里有4口人,大家相親相愛一家人,我帶來了一個手指游戲,讓我們一起學一學。
3.今天我也把一家人請到教室里來了,讓我們一起念兒歌來歡迎他們。
4.誰愿意說一說每個手指上住的都是誰呢?
三、幼兒操作。
小朋友們想去試一試嗎?不過有要求哦。
1.要看清楚每個手指頭所代表的人物。
2.每個小朋友的家人都不一樣。請小朋友畫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特征。
3.手掌中心的'小房子要畫的大一些。
4.畫完之后請小朋友們放在前面的板上,并和旁邊小朋友說一說,你的家人是怎么樣的呢?
四、欣賞作品。
小朋友的作品都在這里。請小朋友猜猜,作品上的小朋友家里有幾口人呢?
有小朋友將爸爸媽媽的順序畫錯了,爸爸應該畫在第x根手指上,媽媽應該畫在第X根手指上。
五、結束。
讓我們在區角游戲的時候再完成作品吧。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表現運動的場景
2.通過欣賞學習,引導學生用美術語言運動的動作
重點:用各種色塊、線條表現自己對運動的理解
難點:用美術材料和輔助工具畫出不同的體育活動
教具:圖片、范畫
教學活動:
一、激趣導人
體育活動生龍活虎,真令我們激動。
總想讓那些英姿颯爽的動作,在我們的畫上永駐。
二、出示圖片
如果讓你也來畫一畫你會怎樣來表現?
體育課上,你學會了哪些運動?運動會上,你又喜歡哪些項目?打球?賽跑?游泳?
運動展示人類更輝煌的`前景,激發人們建設和創造的自信。
三、板示課題
你最喜歡什么運動?說出你的感受來。
看了那么多的畫面,有了那么多的經驗,你能嘗試畫出你對運動的感覺來嗎?誰來說一說,自己的新想法?
四、創作練習
把你最喜歡或印象最深的運動畫出來。
你又有新的想法了嗎?
小組討論一個創意并協作完成。
五、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
作業選擇:
1.把你最喜歡的運動畫出一兩種。
2.可以畫出你或同學們運動時的姿態,也可以畫出比賽場上熱烈氣氛。
教學隨筆
美術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馬的資料,培養幼兒細心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像力。
2.激發學生對美 的整體感受,學習用體態、動作表現奔馬的激昂情緒;
3.欣賞徐悲鴻用灰、濃、焦墨色和線條畫出的奔馬,感受奔馬的氣勢和力度。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徐悲鴻奔馬作品的表現方法和藝術特色。 難點:感悟徐悲鴻奔馬作品的精神內涵。
三、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有關馬的圖片、圖書及其他;
2.錄像帶《群馬奔騰》;
3.徐悲鴻圖片《奔馬》、《群馬》;
4.水墨、毛筆、紙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認識馬,豐富知識。
1.看錄像《群馬奔騰》,激發興趣 提問:①你們看到了什么?他們在干什么?這些馬是什么樣的?(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馬的外形特征,幫助學生初步了解馬的具體結構) 2.設置懸念,引起學生思考
①你們知道馬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千里識途的馬嗎?人們為什么這樣叫馬呢?
②你們知道嗎,為什么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還在哪里看見過馬?它是什么樣的?
3.鼓勵學生在成人的幫助下,從圖書、圖片、電視、廣播、電腦網絡中查找,收集馬的各種資料,了解有關的知識與信息。
活動二:欣賞徐悲鴻的《奔馬》,培養審美情趣。
組織幼兒將收集到的馬的信息、知識進行交流(圖片、圖書等)
2 .提問:你喜歡馬嗎?為什么?
(不僅同學們喜歡馬,有一位叫徐悲鴻的先生也愛馬,他不但喜歡觀察馬,還喜歡畫馬。下面,老師就給你們講講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簡述徐悲鴻先生愛馬,觀察馬,畫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馬》 (1)提問:
①畫面上的馬在干什么?
②從什么地方看出馬在奔跑呢(注意觀察馬的身體動作) ③你覺得這匹馬的體魄怎樣?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④這匹狂奔的馬心情會是怎樣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這匹狂奔的馬,在大草原上奔馳,你的心情會是怎樣呢? (2)配上《群馬奔騰》音樂,整體感受作品的氣勢和力度。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看到畫家徐悲鴻的《奔馬》,這是一只非常歡快,
自由奔放的馬兒,他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在中國 人的心目中,把馬兒始終作為人才的象征。 5.放錄像,學生歡快的隨樂表現奔馬的`激昂情緒。 活動三、繪畫《奔馬》,感受體驗美
1.欣賞作品,徐悲鴻的《群馬》《奔馬》。 提問:
①徐悲鴻先生畫的馬好看嗎?你喜歡嗎?你覺得馬的什么地方你最喜歡?為什么?(注意觀察用灰墨畫的身體,濃墨點的五官,焦墨掃的馬尾) ②你們知道,徐悲鴻先生用什么樣的筆墨來畫馬的嗎?為什么能使我們感到馬的氣勢和力度呢?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用大塊灰墨擺出馬的體態,剛柔并濟的幾筆寫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濃墨點五官,焦墨掃馬尾。
3.教師小結:徐悲鴻先行畫馬時很認真,他翻來履去地畫馬,熟悉馬的結構,肌肉,他運用中西方繪畫技巧結合,大塊的灰墨擺出馬的體態,剛柔并濟的幾筆寫出四肢的主要肌骨,濃墨點五官,焦墨掃馬尾。徐悲鴻先生畫的馬很自然,很生動,就像活的一樣,非常有氣勢和力度。
4.學生自由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5.作品展覽
學生自由分析繪畫產生的不同效果,讓學生自己發現存在的問題 五、課后延伸:
1.用收集來的圖片,圖書,簽到布置宣傳窗。 2.鼓勵學生控索多種畫,進行創作。
第二課:戲曲人物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我國傳統京劇人物服飾、造型、表演的相關知識,學習水墨戲曲人物的表現方法。
2.學習水墨戲曲人物的表現方法,能利用國畫材料表現一幅京劇人物的作品。 3.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探究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和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京劇行當的相關知識及水墨戲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難點 如何用水墨表現出傳統京劇人物造型的特點。
教學方法 欣賞觀察法、比較法、小組學習法、嘗試法、談話法、交流討論法、講解法等。
三、教學準備 有關京劇的圖片資料、課件、毛筆、宣紙、墨汁、顏料等
四、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 穩定情緒,準備上課。
(二)、導入新課
1.播放一段京劇錄像,讓學生感受京劇的魅力。 2.欣賞思考
A. 這是什么戲曲? B. 有哪些人物形象? C. 給你什么感受?
D. 跟著錄像模仿一下動作表情。
3. 板書課題《戲曲人物》 學生欣賞。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模仿人物動作。
(三)、講授新課
1.介紹有關京劇的知識
A.京劇的起源:京劇是我國的國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區的重要戲劇之一,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它從各種戲曲形式中演變而成,太倉、昆山的昆曲被稱為百戲之祖,它就是京劇的一種主要借鑒戲種。京劇表演講究唱念做打,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舞臺藝術。
B.京劇的行當:京劇人物分為四大行當:生旦凈丑,分別代表男人、女、將領、和滑稽人物。
C.介紹京劇大師梅蘭芳:表演 學生知道的要請學生介紹。 旦角的行家。
2.欣賞京劇人物形象
A.分別出示該行當的人物形象。 B.展示優秀的戲劇人物繪畫作品。
C.說說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來刻畫? 3.講解繪畫方法
A.選取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京劇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動作、表情、服裝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輪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畫人物的細節部分。 D.勾線上色。
學生討論人物的特征:如衣著、動作、頭飾、臉譜等。 服飾、面部、動作、道具等。重點欣賞服飾及臉譜。 學生分析。
(四)、學生實踐 1.作業要求:參照戲曲人物圖片,用色彩畫表現一幅戲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飾和表情、動作特點。 2.第一課時畫草圖,第二課時上色完成。 3.教師輔導學生作畫。 學生作畫。
(五)、總結評價 1.展示學生作業,請學生互相介紹,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進意見。 學生互相介紹、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三課:水墨人物
一、教學目的
1.了解中國水墨人物畫的基本知識及其藝術表現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
2.引導學生在欣賞、分析、感受的基礎上,研究與嘗試用中國水墨畫的形式表現身邊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畫基本的表現方法與步驟,表現出人物的生動特點。
3.提高學生的水墨表現能力和對水墨畫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于水墨人物畫特點的了解與表現方法的掌握。 難點:學生對水墨人物畫造型的掌握及墨色關系的處理。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中國畫工具。
(教師)教學的課件,水墨人物畫的圖片資料,教學演示的工具。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引言:中國畫的類型常根據表現題材的不同分為山水畫、花鳥畫與人物畫。人物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宋代的梁楷到現代的蔣兆和、周昌谷、劉國輝等都擅長畫水墨人物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水墨人物畫——出示課題《水墨人物畫》。
2.引導分析,了解特點。
(1)出示課本中梁楷、劉國輝、蔣兆和三位畫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畫作品,教師簡單說明三幅畫的基本情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與分析:他們與一般人物畫的表現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張畫在表現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樣?分別給了你怎樣的感受?你最喜歡哪一種表現方法,為什么? 學生觀察討論,師生展開交流。
(2)教師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畫作品,學生進一步欣賞,增加感受。 3.表現方法與步驟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畫作品,也可以是課本中的范畫,引導學生分析與思考:它運用了哪些水墨畫的表現技法?作畫的步驟是怎樣安排的? 交流觀察與思考的結果,教師要充分地肯定學生的觀察與思考,同時進行必要的引導與補充。
(2)教師現場示范基本的表現技法與步驟,如勾寫造型、變化墨色、著色方法、背景處理等。
(3)學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見解,補充相關的問題: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現方法嗎”、“畫面中怎樣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業,鼓勵創作。 欣賞一些學生的人物畫作品,可以著重欣賞人物半身像的作品,引導學生有所借鑒。
要求學生根據一些人像的照片資料,創作一幅水墨人物畫作品,也可以選擇課本中的水墨人物畫作品進行臨摹。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撕紙畫的藝術魅力。
2.初步了解撕紙畫的技能,并產生創作興趣。
3.增進參與環境布置的興趣和能力,體驗成功的快樂。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資料3幅。
2.各種顏色的彩紙。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欣賞撕紙作品。
(1)教師:你看見了什么?這些小動物可愛嗎?圖片上這些可愛的小動物是畫出來的嗎?
(2)引導幼兒發現這些圖畫是用紙撕出來的。
2.欣賞圖片小獅子,感知撕紙邊緣不光滑的特點。
(1)引導幼兒觀察撕紙作品的特點,用手感知撕過的紙的邊緣是不光滑的,看上去有毛茸茸的感覺?
(2)教師:這是用紙撕出來的,知道交警是指揮車輛和行人的。因為紙的邊緣撕得不光滑,所以看上去像獅子身上長長的、亂蓬蓬的毛,非常可愛!
3.教師示范撕一個毛茸茸的小動物,邊示范邊講解,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鼓勵幼兒動手嘗試,積累撕紙創作的經驗。
活動建議☆環境創設
在美工區布置一些撕紙作品,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繼續欣賞,積累豐富的視覺經驗:
☆領域滲透
在欣賞過程中滲透語言領域的活動,激發幼兒用較連貫的語言大膽講述對作品的感受。
活動反思與建議
今天的活動撕貼畫《蘋果》,撕出撕成小碎片,沿著實線將撕出的碎片粘貼在蘋果里面,活動前我估計一般孩子能完成的,可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現孩子們困難重重,有的甚至手足無措。我仔細分析了原因:首先,這些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動手能力方面幾乎都沒有重視過培養,做任何事都是大人一手操辦的,導致這些這些孩子一遇到要動手操作的活動就顯得很茫然,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只會說“老師,我不會”。他們的撕紙有些其實就是“拉”紙,這對于小班的孩子確實有些困難,需要空間概念和手部力量及手眼協調等能力,所以我想多練習就能提高他們這方面的發展。但是大部分孩子完成的還是比較好的,第一個環節我創設了情景,讓幼兒以“我的`大蘋果”來激發他們創作的欲望,而且我在示范時,語言用的比較有趣,動作夸張,孩子們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在我反復強調并演示了幾次撕紙的動作要領之后,孩子們也能按照我的方法撕了雖然孩子們有著的個別差異,撕出的作品也不相同,但他們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貼到了主題墻上時,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我想撕紙是一個反復練習、不斷提高的過程,以后要給予幼兒多練習撕的機會,讓他們在做做玩玩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板報的特點以及構成元素,美術字的學習、刊頭設計、以及標題編排。 2、提高學生處理信息資源、獨立思考、抓住關鍵、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學以致用。 3、培養學生熱愛美術、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板報的特點以及構成元素。
難點:美術字的學習、刊頭設計、以及標題編排。
教學準備:
(學生)鉛筆、尺、紙
(教師)報紙實物、圖片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表達感受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報紙發給學生(每個人一張或者小組一張),集體討論:這些報紙上有哪些內容?排版是怎么樣的?(點明本單元的學習內容)要完成一幅美觀的板報,就應對文字、圖形等要素進行設計、編排,以達到最優化的效果。
二、引導欣賞,加強體驗
出示課件,結合實物報紙,了解報紙的組成:刊頭、主辦單位、期數、出刊日期、導語、大標題、小標題、正文、圖片、圖片說明、編寫人員。
三、傳授方法,激發創意
刊頭、標題等都用到文字,而這些字體都不盡相同,怎樣對板報的美術字進行設計?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看書進行欣賞評述。 字體設計:
(1)常用:宋體、楷體、黑體、隸書等四種字體,美術字是經過藝術加工的實用字體。
(2)教師示范書寫美術字的步驟。
(3)運用電腦WORD演示新設計的字體。 刊頭設計與標題編排。
刊頭在板報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課件演示:大小、位置、字體、形狀、方向的處理 讓學生評述這些不同設計帶來的不同的效果。
提出要求:刊頭和內容要一致,以純文字和文字與裝飾紋樣相結合的`形式 課件演示多種圖片,開拓學生視野。
四、布置作業,表現感受
(1)提出作業主題“神七專題”為內容,設計一個板報刊頭,要求具有個性、專業、色彩明快、簡潔、豐富。
(2)建議:注重自己的生活實踐和對這一事件的了解,大膽、自由、創新表達,盡量做到與眾不同。
(3)學生作業,教師巡回指導。 五、展示作品,學習評價
建議:作品是否大膽、自由的表現自己的感受?
作品是否有創意,與眾不同?
作品是否和諧統一?
評價方式:自評、小組評、教師點評
課后反思:本節課導入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了解和學習也更具象,能讓學生對板報(報紙)有一個系統的、具體的了解。課堂中學習美術字這一關節應該進一步強化訓練,本節課只作了一個系統了解和認識,將在下節課中對美術的學習和書寫深入練習和書寫。課堂評價形式比較俗套,有待探索提高。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聯想,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2、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及細致觀察的能力。
3、引導幼兒觀察實物,通過組織線條表現實物形象,并構成有趣的畫面。
4、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5、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準備:
1、包菜每兩個孩子半棵。
2、場地內畫上一棵大包菜。
3、音樂《小兔捉迷藏》。
活動過程:
1、 幼兒仔細觀察包菜。
①幼兒自由分組觀察包菜,把發現的問題告訴老師。
②教師小結幼兒觀察的情況,告訴幼兒它的名字叫包菜(也叫卷心菜)。
2、 啟發引導幼兒發揮想象。
①你們知道包菜是長在哪里的?
②還有哪些小伙伴也會在土地里玩?它們會怎樣和包菜一起做游戲呢?
③請幼兒變成不同的.小伙伴到地上與大包菜做活動。
放音樂,教師帶幼兒在“包菜”上走一走、爬一爬、跳一跳,引導幼兒感受線條的變化與曲折。
3、 幼兒作畫。
① 幼兒分組再次觀察包菜后作畫。
②教師巡回指導,根據幼兒個人的能力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予不同的引導與啟發。
③引導幼兒想象菜地里還有哪些小伙伴會和包菜一起做游戲,將想的畫下來。注意構圖。
4、 講評作品。
① 幼兒畫好后自己講述自己的畫,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
活動反思:
根據《綱要》的精神,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與活動性。因此,在最后一個講評的環節中,讓孩子充分地聯想,將畫面上的情節表達出來。綜合了語言與美術的內容,讓孩子們在動手繪畫中和動腦聯想中發展了語言。但由于孩子的水平有差異,在具體組織引導中,將不同的孩子給予不同層次的引導要求,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活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