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文教案模板集合6篇
作為一名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習作春天的景物,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樂于表達的興趣。
學習重點難點:
習作,把春天的景物特點寫具體而生動。
過程與方法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導入新課:
春天正在悄悄的來到,它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向我們走來。它不華麗、不濃妝艷抹,卻是那么的清新美麗。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用你手中的筆記錄下你眼中這美麗的春天呢?那么現在誰先來說一說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 ?
那么我們該如何把你眼中的春天寫的生動而美麗呢?
一、 出示習作要求
1、 把春天的景物或者人們在春天的活動詳細地寫下來。
2、 觀察要細致,敘述要真實。
3、 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注意句子要通順,比喻要恰到貼切。
二、 學生習作
1、 寫完后自己通讀兩遍,注意句子通順、錯別字、標點符號。
2、 同桌、小組之間互相交流。
3、 修改后抄寫在大上。
學生自由發言,說出春天的主要變化——
植物、動物、人物、天氣等方面
把自己說的寫下來,教師個別指導。
把自己寫的.在小組內讀一讀。
板書設計
春天
春天來了,你發現你的周圍有哪些變化?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中可以再挑選幾描寫春天的好文章讓同學們先賞讀一遍,借鑒一下別人好的方法。這樣可能同學們在下筆的時候就能有所借鑒了。
語文教案 篇2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這篇文章是美國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哲學家埃里希·弗羅姆《愛的藝術》中節選出來的。《愛的藝術》一書闡述了愛并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種能力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性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孩子愛的能力發展階段及特征,理解父愛和母愛的特點與本質區別,了解作者關于健康而成熟的靈魂的觀念;
2.把握的結構,體會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理解作者對父愛與母愛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2.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學習經驗等,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層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
1.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導,學生初步掌握梳理結構,并抓住關鍵句子,深入體會含蓄蘊藉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信息與作者的觀點;
2.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體會觀點與材料的結合,探究作者對父愛與母愛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對文章進行結構分析。體會思路清晰結構嚴謹的寫作特點;
2.難點:對父愛與母愛的本質的理解及部分關鍵語句的理解。
【教學方法】
1.教法:點撥法、提問法、歸納法
2.學法:品讀感知法、勾畫法、討論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設想】
由于理論性比較強,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一下子把握整篇文章的內容有相當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根據過渡句、總結句、中心句等標志性語句弄清課文結構層次,理清思路,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然后,在整體把握的前提下,通過討論、發言交流等形式體味關鍵語句、難點語句的含義。最后,深入了解課文內容,其中把握“父母對孩子的愛”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鼓勵學生對弗羅姆的觀點大膽質疑,做深入探究,甚至是評價。以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激發學生情感,引導學生學會愛父母,做一個具備愛的能力、懂得愛的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大家還記得孟郊的《游子吟》嗎,現在我們一齊朗誦一遍。(“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體味了慈母的溫情,同學們想一想,之前我們學過有哪些描寫父親的文章,可能我們初中時學習的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大家最為記憶深刻,父親的背影一直印刻在作者與我們讀者的心中。父母之愛是我們永恒的歌唱,父母給了孩子最質樸最無私的愛,而孩子也應懷感恩之心去回報父母,這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交流愛的傳遞。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從理性高度審視人間至愛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二、整體性感知:
(一)作者簡介
弗羅姆(1900~1980)德國精神病學家,新精神分析學家。他是“新弗洛伊德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派最重要的理論家、法蘭克福學派重要成員,一生寫下了大量著作,《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選自他1956年所著《愛的藝術》一書,是其中第二章《愛的理論》的第二節。弗羅姆認識到父愛和母愛的不同,并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父愛的性質,典型地體現了他的學術淵源——弗洛伊德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綜合,既從心理分析的角度,又從社會文化的角度考察“人”的存在。
(二)學生閱讀課文,并勾畫文中關鍵句,提出問題
1.題目為什么叫“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而不叫“父母對孩子的愛”,說明原因。
因為包含兩個方面的愛:一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另一個是孩子對父母的愛。
2.那么哪些部分主要寫孩子的愛,哪些主要寫父母的愛? 這兩部分的過渡句在哪里?
1-3 段 寫孩子的愛,愛的能力的發展4-8段 寫父母的愛,愛的對象的發展母愛父愛的根本區別9-10段 綜合父母,達到靈魂健康成熟過渡句:同愛的能力發展緊密有關的是愛的對象的發展
(三)梳理文章的結構并把握文章說明的內容
再一次瀏覽全文,學生討論后劃分文章結構,概括每一段內容。
文章共分三個部分
1.一個人的愛的能力發展。(1—3)
①嬰兒時期,是一個自戀階段;
②生長發育階段開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來面目,且被母親無條件地愛,作者還談到了母愛的本質;
③少年時代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愛,創造愛。
2.愛的對象的發展及原因。(4—7 )
④最初幾個月和最初幾年,同母親的關系最為密切;
⑤指出母愛的本質是無條件的,因此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都渴求母愛
⑥母愛與父愛性質上的根本區別;
⑦闡述父愛的本質
3.探討了人的靈魂健康和達到成熟的基礎就是父愛與母愛的綜合的問題。(8—10)
⑧提出對父愛和母愛的不同要求
⑨提出成熟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
⑩總結全文
三、理解性研討:
1. 引導學生簡要概括文中所論述的母愛和父愛的特點,分析母愛和父愛有什么本質區別,來認識其各有什么積極面與消極面?
母愛
特點: 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積極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
消極面:不需要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取,不能受掌控和支配。
本質區別:無條件的
有條件的
父愛
特點: 父親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親從孩子六歲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自信心
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象。
積極面: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2.“母愛是一種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贏得它, 也不用為此付出努力。”句中“祝福”和“和平”是什么意思?
“祝福”寫出了母親對孩子的真切關心與愛護,包含有無私的、純粹的、不求回報的意味。而“和平”一詞用得尤為巧妙,韻味頗豐。它不僅指出了母親溫柔、平和的特點,而且有一種博大、寬厚的感覺,與下文的“大自然”“大地”“海洋”等詞語結合起來,更能寫出母愛的深度。
3. 文章提到兩種愛的.原則,一種是“我愛,因為我被人愛” “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 ; 另一種是“我被人 愛,因為我愛人” “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說說這兩種愛的原則的區別?
前一句,“被人愛”是原因,“愛人”是結果。因為被人愛,所以我愛人。以自己為中心,強調先獲得再付出,是幼稚孩童式的愛的方式。后一句愛人是原因,“被人愛”是結果。因為我愛人所以我被人愛。先付出再獲得,是對愛成熟的理解。童稚的愛是單向的、簡單的、自我中心的,而成熟的愛是雙向的、相互的,更加復雜,也更加美好。
四、拓展延伸:
作者認為,母親是孩子的“自然世界”,父親是孩子的“思想世界”。成熟的人就意味著他不是依賴父親、母親給他提供的世界,而是自己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
1. 一個成熟的人為什么要把父親的良知和母親的良知綜合起來?
2.回想自己成長的道路,是否感受到這兩個世界對你的影響?這兩個世界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什么樣的境界呢?
3.我們又怎樣努力在心中擁有這兩個世界?
五、評價性鑒賞:
在深入理解作者觀點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閱讀體驗,對于作者的觀點,可以從不同角度去闡發、評價。
1.作者指出的父愛與母愛的本質,以及他們的積極面、消極面,你認同嗎?并說出理由。
2.你認為作者所說的母愛與父愛的不同之處在于母愛是無條件的這種觀點成立嗎?(言之成理即可)
六、本課小結:
不是簡單的對父愛與母愛的歌頌,而是為了構建健康、成熟的靈魂而對父愛與母愛以及孩子的發展進行的剖析。也就是“人從同母親的緊密關系發展到同父親的緊密關系,最后達到綜合。”就如同有人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同學們現在是高中生了,如果像弗洛姆說的應該是“克服自我中心階段,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一,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愛比被愛更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快樂!”的階段了,我們應該來想想怎樣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培養訓練自己對父母的愛?在享受無私而博大的父愛母愛的同時,請付出愛心給父母,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我們對他們赤誠的愛,讓生命因為愛而更為富足!
七、布置作業:
讀了文章,對母愛、對父愛,你一定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你會給自己的父母提出怎樣的建議?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板書設計】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弗羅姆
母愛 + 父愛
孩童的愛
愛的能力 ← ← ← ← 愛的對象
愛他人,創造愛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6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日寇、晉察冀、指揮、尸體、懸崖、磨盤、斬釘截鐵、 壯烈豪邁、堅強不屈、昂首挺胸。會用“斬釘截鐵”“堅強不屈”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背誦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學習五壯士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和為人民利益壯烈獻身的大無畏精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朗讀、學習重點句段來感受五壯士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和為人民利益壯烈獻身的大無畏精神。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學習五壯士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和為人民利益壯烈獻身的大無畏精神。
重點難點:
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應放在理解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的語句上,體會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抗日戰爭時期,英雄的中華兒女,不畏強敵,同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搏斗,這期間涌現出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組成詞語:日寇、晉察冀、指揮、尸體、懸崖、磨盤、斬釘截鐵、壯烈豪邁、堅強不屈、昂首挺胸。
2、說說下列生字在書寫中應注意些什么:寇尸崖豪
3、詞語解釋
斬釘截鐵:比喻處事或說話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驚天動地:形容聲音響亮或事業偉大。
氣壯山河:形容氣魄像高山那樣雄偉、豪邁。
居高臨下:站在高處,對著低處,形容所據的地勢有利。
三、請你快速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分為幾部分?
教師提示:快速默讀就是一行一行地讀,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用眼睛掃視,邊讀邊想。
板書小結
第一部分(1)接受任務
第二部分(2)誘敵上山,痛擊敵人
第三部分(3)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殲敵
第五部分(7-10)壯烈跳崖
四、練習朗讀課文,劃出不懂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提出疑問。
1、師板書課題,問:課題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戰士”讓學生明確壯士的含義。然后讓學生根據課題提問,為什么把他們叫做“五壯士”?自由讀全文,說說每段主要講的是什么?看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提出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將重點問題板書。
2、明確學習目標
(1)分小組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五壯士的豪壯。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自由學習全文
默讀畫批: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他們是五壯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學。
三、確定重點,小組自學
1、小組經過討論,很快確定1--2段為學習重點。教師要根據情況做相應調整,保證每段都有小組選擇。
2、出示學習要求
小組學習要求
(1)先讀一讀學習的內容。
(2)抓詞句,談談五壯士的“壯”表現在哪?
(3)有感情地讀一讀這些句子。
告訴學生,主持人要根據發言情況,給組員評分,老師要根據小組學習的效率、發言情況評優秀討論小組。
四、全班交流
在匯報時教師要把握以下幾點
1、匯報由小組共同發言,充分體現小組學習的成果。
2、一個小組表達不完整,別的小組補充,其他同學認真聽,也要參與,發表自己的意見。
3、重點指導朗讀的地方,要帶動全班同學讀。要體現以讀為主。
五、教師指導重點
1、第一段
引導學生抓住“集中兵力,大舉進犯”看出敵我力量懸殊,而五位戰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接受了重任,決心拖住敵人重兵,即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這充分顯示了五壯士的豪壯之氣。此段略講。
2、第二段
通過五位戰士在完成掩護任務時的動作、神態,體會五壯士的豪邁,此段以讀帶講。可采取小組讀、師生互讀。讓學生體會到五位戰士勇敢機智、奮勇殺敵,這就是壯。
3、第三段
(1)填空
五位壯士勝利地完成了掩護任務,準備轉移。面前有兩條路:一條通往( ),走這條路可以( ),意味著他們可以 ( ),可是敵人跟在身后,容易( );另一條是通向( )。走下這條路就意味著( )。走哪一條路呢?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 )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棋盤陀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 )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
(2)填完后有語氣地讀一讀,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3)重點指導學生朗讀“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引上絕路”。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解決學生的提問。通過對道路的選擇,體會五壯士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在生與死面前,五位戰士為了群眾和部隊的安全,義無返顧地選擇了死亡,表現了無位壯士不怕死的英雄氣概。
5、第四段
(1)由學生的問題入手,“為什么用石頭砸?”抓住下列句子“他剛要擰開蓋子,班長搶前一步……向敵人頭上砸去。”讓學生體會到五壯士不顧激戰數小時的勞累,不顧累累傷痕的劇痛,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壯舉。
(2)指導朗讀
“同志們,用石頭砸!”。個別讀--學生評讀--示范讀--齊讀。
指導朗讀兩個“帶著”。自由讀--個別讀--學生評。兩個“帶著”,后一個語氣更強,“砸”前稍做停頓,“砸”讀重音。
師范讀--自由讀--齊讀
6、第五段
(1)此段仍由學生的提問入手,“五壯士為什么跳崖?”找出下面句子“說罷,他把那支從敵人手里奪來的槍……相繼從懸崖上往下跳。”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想一想五壯士跳崖時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2)模仿“石頭像雹子一樣,帶著……帶著……”寫話
五壯士勝利完成任務之后,帶著(),帶著(),昂首挺胸,相繼跳崖。
有感情地讀一讀你填寫的句子。
(3)為什么說五壯士的口號聲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大動地、氣壯山河”?有感情地讀一讀。師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打動學生,讓學生充分地讀。
六、總結
1、這篇課文表現了五壯士的什么精神?通過分析題目,通過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概括出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2、五壯士跳崖后的情景怎樣?人民又是怎樣來紀念他們的?交流課下查閱的資料。
3、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4、總結語:歷史不會忘記英雄,讓我們記住這悲壯的歷史場面,做一個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的中國人。
七、背誦描寫五壯士跳崖的部分
板書設計:
舍生忘死的壯心
壯烈豪邁的壯言
英勇頑強的壯行 熱愛祖國、人民,
寧死不屈的壯舉 仇恨敵人,英勇頑強
受任于危難的壯志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本單元的生字57個,正確書寫24個生字。復習部首“言字旁”、“絞絲旁”、“足字旁”、“走之底”,并且積累相關的字和詞語。
2、正確、熟練朗讀課文。熟讀課后詞語及句子。背誦古詩。
3、根據音節正確拼讀詞語,正確地將量詞和名詞進行搭配。
4、正確朗讀歇后語。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
1、認讀每課后面的生字,正音,說說部首,記記結構,并組詞。
2、辨析詞組
跳()低()退()披()芽()
挑()底()腿()坡()穿()
3、寫出帶有下列部首的`字。
言字旁:_____
絞絲旁:_____
足字旁:_____
走之底:_____
二、句式訓練。
1、例:小蝌蚪在水里游來游去。
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
三、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小蝌蚪長著()、(),甩著()。小蝌蚪先長出(),再長出(),最后()變短了,變成了一只()。
2、大青蛙長著()嘴巴,()腿,頭頂上鼓著兩只(),披著(),露出()的(),捉起蟲來()。
3、蜘蛛在農莊的籬笆上(),()、()、()、()、()叫它玩耍,它都沒(),忙著(),最后它織了一張漂亮的,逮住了()的蒼蠅。
4、()愛聽奉承話,結果上了()的當。
5、熊貓是我們國家的()。熊貓媽媽接到了孩子們從()橫濱、()巴黎、()紐約打來的電話,大熊貓把人民的()送到了世界()。
四、背誦古詩。
五、給下列詞語加上拼音。
捉蟲羽毛清晨抽出身邊
腦袋追趕擺動一束旁邊
六、默寫詞語。
七、朗讀課文。
八、完成練習卷。
教后反饋:
根據課文填空有難度,主要是學困生,沒有認真思考的習慣,對題目長一點,就沒有耐心讀,因此在指導學生審題上,我下了一定的功夫和時間進行訓練和指導。其他基礎題,完成情況較好。
語文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我的“長生果”》
讀了課文,你大體了解了什么?
以讀書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繼續的,找出有關詞語。
課文詳寫了什么?略寫了什么?
理解重點句子。
二、指導學生如何讀書
(一)、學生討論如何安排好自己的讀書活動
1、既要注重博覽,又要有所側重。
2、要安排好讀書時間。比較厚的書,要用化整為零的辦法讀。
3、晚上讀書效果比較好,就把每天讀書的時間安排在晚上。
(二)指導學生如何了解書的大致內容
1、看目錄可以了解書的基本內容。
2、看內容提要也可以幫助我們迅速了解書的`內容。
3、看序言或后記可以了解這本書的目的和價值。
(三)怎樣選書
1、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自己需要的書。
2、注意是不是好書,是不是精品。
3、看看作者是不是名家,是不是有知名的,權威的出版社出版的。
第二課時
三、討論各種讀書方法
1、朱熹的讀書方法: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2、學生交流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
四、制定讀書守則
讀書時動筆:寫、做批注......
學會使用目錄。
邊讀邊想象書中描繪的情景。
先要讀懂,再評論。
五、單元
1、學生自我
2、學生他人
語文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①通過此次活動,溝通課堂內外,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語文現象。使學生充分認識語文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②引導學生搜集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初步樹立漢民族共同語的規范意識。
活動重點
①搜集語言現象并歸類整理。
②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課前準備
①布置任務,學生分組。學生可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進行。
②利用國慶節搜集資料,調查、篩選、梳理,把同屬于一類型的資料編在一起。
③將資料整理成PowerPiont講稿或將小組資料整理文字材料。
活動方法:
競猜
活動手段:
多媒體
課時:
2課時
活動過程
一、導入(見課件)
二、小組確定活動目標
1、從媒體學語文
2、從名字中學語文
3向人民群眾學語文
4從傳統文化中學語文
5從廣告中學語文
三、小組成果展示
展示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同學們的實踐,對于同學的'思考給予高度贊譽。
四、活動總結
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初步掌握了查找資料的方法,搜集了家庭、校園和社會生活中最新鮮、最活潑的語言現象,溝通了課堂內外,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從而進一步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五作業(見課件)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12-0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園地》教案10-05
語文翠鳥教案09-03
語文《檢閱》教案11-07
《語文天地》教案12-17
語文《春》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