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教案模板匯編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理解作者的愛國情懷。
2、通過對詞句的品讀,培養學生對詞句的初步鑒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我們都知道,唐詩、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一對姐妹花,是我國文學繁榮的一個象征。那么,在我國古代眾多的詩人中,現存詩歌作品最多的一位詩人是誰呢?(學生猜想,回答)哪一位同學能背一背所學過的陸游的詩作?
從這些詩中你能體會出一種怎樣的情感?
是啊,他的詩充滿了愛國情懷,讓我們由衷地生出一種崇敬之情。
2、簡介陸游
當然,他不僅是一位愛國詩人,還是一位愛國詞人。今天,我們就走近陸游,走進他的《訴衷情》。板書課題
二、整體讀詞,感悟情感
1、請同學們把書輕輕地翻開,自由朗讀《訴衷情》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把詞中的生字讀正確。讀后兩遍的時候要爭取把它念通順,同時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聽清楚了嗎?好,自由讀《訴衷情》。
2、出示《訴衷情》
3、好,誰來讀一讀《訴衷情》,這首詞中一共有三個生字,聽聽他有沒有讀錯。
學生讀,師隨機點評:侯、貂裘。
4、好的,誰再來讀一讀《訴衷情》。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她在讀詞句時,是怎么停頓的?
5、真好,你們都聽出來了嗎?這就叫做讀得有板有眼。
6、同學們,我們讀古代的詩詞,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有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老師也來讀讀這首詞。請同學們輕輕地閉上眼睛,讓我們用心來感受這首詞。
7、師配樂讀(大提琴曲《往事》)
8、現在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學生自由說)帶著這種感覺我們再來讀一讀《訴衷情》,把這種感覺讀進去,讀到詞的字里行間去。
三、品讀詞句,入境悟情
1、好,訴衷情啊訴衷情!那么,作者的內心到底有怎樣的一種情感要訴說呢?請大家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和書上的注釋,再看看那些地方最能觸動你的內心,把你的感受和體會寫在詞句的旁邊。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訴衷情》。
2、誰愿意把你的感受和同學們說一說?
(胡未滅……)
a、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闭埻瑢W們讀讀這三句話,再閉上眼睛想一想,你都看到了什么畫面?
生自由說
好啊,我們讀出了一個“白發早如秋霜”的陸游。
b、看看陸游鬢先秋,淚空流,那么是什么樣的經歷讓他有這樣的情感宣泄呢?從那里能看出來?
(課件出示: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誰對于這兩句詞還有體會,來說一說?(理解:覓、戍)
c、是啊,當年,陸游也是一名將軍,那樣的萬里沙場,他也曾匹馬戍梁州啊!那該是怎樣的場面啊!此刻,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陸游呢?(英姿勃發……)讀讀這句話。
d、可而今這樣的場景只能在哪兒能看到了?(板書:夢)你是從哪句詞看出來的?
是啊,此時陸游已年近七旬,追憶往昔,他不僅時常讓鐵馬冰河入夢來,還發出了“關河夢斷何處”的慨嘆,同學們想象一下,陸游的夢里會時常出現什么情景?你有怎樣的感受?帶著你的體會讀讀這句詞。
夢里的這些情景說明他心里仍有著一腔--(報國之情)可見這夢都是陸游的報國之夢啊!
慨嘆啊,因為陸游的這種愿望,這種奮勇殺敵、抗擊侵略的愿望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而夢醒卻又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好,誰再來讀讀這句詞?
e、可夢境畢竟是夢境啊,回到現實卻讓人有種絲絲的悲涼,請同學們回到課文,再讀讀這首詞的上闋,你還對哪個字或哪個詞句有深入的體會?
(同學們,當年陸游在前線僅半年,就被調離,從此關塞河防,就只能時時在夢中達成愿望,而夢醒不知身在何處,只有舊時貂裘戎裝,而且已是塵封色暗。一個“暗”字向我們道出了歲月的流逝,道出了人事的消磨,這樣的布滿灰塵的暗淡畫面,也道出了陸游那惆悵的心情。)
f、誰來讀讀這首詞的上闋?(前兩句讀出陸游的豪情,后兩句讀出陸游的悲涼)指名讀
g、同學們,看,我們就這樣讀著讀著,就讀出了那種意境,讀出了味道,真好!我們就一起來讀讀這首詞的上闋。
h、當年的陸游帶著萬丈豪情馳騁疆場,可如今的陸游卻身在何處呢?出示課件
(心在天山,身老滄州)天山是哪里?滄州又是哪里?
是啊,詩人的身雖隱居在山陰,可心卻依舊征戰沙場,他的身和心有著如此的距離,她該是怎樣的心情啊?你體會到了嗎?那就用你的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
i、看看陸游的昔日與今朝,他由青絲變白發,由單槍匹馬、馳騁疆場那英姿勃發的陸將軍到這滿頭白發、老淚縱橫、壯志難酬卻又隱居山陰的陸游。我們清楚的看到了他的容顏變了,但他唯一不變的是什么?(滿腔的愛國熱情,滿腔的報國志向)
j、是啊,此身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這樣的感慨向我們呈現了詩人的理想與現實那強烈的落差。因為詩人終究報國不得志啊!所以詩人“淚空流啊”!板書:淚
那么,詩人老淚縱橫,那滴滴的淚是為誰而流啊!(引導體會:為自己而流,是遺憾的淚,無奈的淚。)
(引讀)1、是啊,如果陸游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使他戰死沙場,也許他的人生也會少一些悲泣,因為本來胡能滅,卻--胡未滅;本來鬢不秋,卻--鬢先秋;本來是淚不流,卻要淚空流……所以,陸游遺憾哪,也無奈啊!好,就把這遺憾、無奈都融進你的朗讀,讀:胡未滅……
2、如果陸游的報國之志能夠實現,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許這首《訴衷情》會少一份悲涼,多一份豪情。可惜啊,可惜,--齊讀,胡未滅……
k、同學們,陸游的淚是同情的淚、憤恨的淚、無奈的淚,可這飽含著這么多意義的淚卻空流,(板書:空)為什么空流呢?這些淚怎么就空流了呢?
l、是啊,陸游空有著一腔報國的熱情,卻一直報國無門,他那理想的夢破碎了,淚流盡了,所以留下了這千古絕唱--讀《訴衷情》。(配樂)
四、整體感悟,歸納升華
(看黑板總結)夢,那是陸游的報國之夢;淚,滴灑的是他那報國之淚;空是他理想與現實的強烈落差。訴衷情訴的也是陸游那濃濃的報國之情。
語文教案 篇2
練習1
學習目標:
1、學習"擬人"的方法,并加以應用,蘇教國標版12冊語文教案練習一。
2、讀背十二個有關"冬"的成語,積累詞匯。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1、導入:
2、出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布置自學
1、出示自學題:
認真自學語文與生活的第一部分,思考文中的問題。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
1、出示句子:"小溪嘩啦嘩啦地流著"和"小溪唱著歡樂的歌往前跑"這兩句。
2、讓學生比較兩句。(比較時,要求學生區別用詞的不同之處)
3、教師提問:哪句更生動?
4、學生思考:為什么第二句更生動?(導入第二部分教學)
四、精講精練
本課的精講點:
(一)教學第二、三部分
1、教學第二部分。
(1)學生反復認真讀好三組句子。(體會每組中哪一句更生動)
(2)學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動"的.答案。
(3)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會生動有趣?
(4)師生共同得出答案:因為把這些事物寫得和我們人一樣有喜怒哀樂,所以更生動、更有趣。
2、教學第三部分。
(1)教師引導學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歡的事物。
(2)學生把這些事物寫下來。(要求:寫"活",寫得和我們一樣富有感情)
(3)學生讀自己所寫的文字,看看是否有趣。
(4)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一)教學第二題(誦讀與積累)
1、誦讀詞語。
(1)出示詞語,請同學自由認讀。
(2)同學交流,讀準字音。
(3)討論每個詞語的大概意思。
(4)學生練說這洗詞語的意思。(讓學生知道每個詞語都是有關"冬天"的)
(5)學生練習背誦。
2、積累。
(1)指名讀。
(2)集體練讀。
(3)以各種形式背誦,積累。
五、課堂練習
1、本節課作業:抄寫成語兩遍。
2、學生完成
3、當堂反饋。
六、總結提升。
七、下節課預習作業。預習口語交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2、練習口語交際,學習當小導游,教案《蘇教國標版12冊語文教案練習一》。
3、學寫毛筆字。
教學過程:
一、導入示標:
1、導入:
2、出示學習目標。(見上)
二、布置自學
1、出示自學題:觀察第三題(寫好鋼筆字)中難字。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
1、指導:
(1)指讀題目,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要求學生朗讀這段話,指明這段話選自《示兒》。
(3)引導學生觀察書寫的格式,字與字之間、字與標點之間的距離以及每個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讓學生說出哪些字較難寫。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掌握"祭、翁"等詞的間架結構和整體布局。
2、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老師根據描紅情況及時小結。
(3)學生仿寫。要求一氣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對寫得不好的字,進行糾正,強化訓練。
四、精講精練
本課的精講點:
(一)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啟發談話:如果有客人到你家鄉參觀旅游,請你做個小導游,你該如何介紹自己的家鄉?
(2)指名讀題目,明確此次口語交際的要求(用介紹的口吻,語言要親切,表達要清楚)。
2、指導
(1)教師指導學生準備好說話的內容:家鄉有哪些特點?選擇哪些方面進行介紹?(可以互相討論)寫好導游詞有什么要求?
(2)學生寫導游詞。(巡視指導)
(3)分組練說各自的介紹內容。(各組學生對介紹情況互相提出意見,進行交流。)
(4)每組推薦代表上臺演講,師生評議。
3、反饋
(1)指名上臺進行口語交際。(師生共同評議演講者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用介紹的口吻,語言要親切,表達要清楚)
(2)評議小結。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出示學生優秀書法作品讓學生欣賞。
2、學生對照自己的毛筆字談感受。
3、審題:明確本次學寫的內容:園、團
4、指導:
(1)教師范寫,邊講解書寫方法。
(2)學生練習、反饋,發現問題再指導。
(3)學生練寫。
5、練習:
(1)學生再次練寫,教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2)學生在米字格中練習,教師指導兩個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一步糾正。
六、課堂練習
1、本節課作業:學寫毛筆字。
2、學生完成
3、當堂反饋。
六、總結提升
七、下節課預習作業: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盧溝橋烽火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部分新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著重理解“信賴,不就能創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對鳥的喜愛之情。
4、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信賴,不就能創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投影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
1、同學們喜歡鳥嗎?誰來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有一個作家叫馮驥才,他的朋友送給他一對珍珠鳥。之后,他寫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讀課題。
3、讀了 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質疑。
1、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1)讀準字音;(2)讀完后,想想有哪些不懂?
2、學生質疑。
教師及時梳理歸納。及時解決這些詞語。
神氣十足咂嘴細膩等
留下這些問題有待于解決:“垂蔓”、“幽深”、“雛兒”、“不由自主”、“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這句話的意思。
三、再讀、解疑。
(一)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看圖理解“垂蔓”。從叢林入手理解“幽深”。
2、從含有“垂蔓”、“幽深”這句話入手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這對珍珠鳥的喜愛。
3、自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可以看出作者對鳥喜愛的其它句子。
4、朗讀這些語句,體會作者感情。
。ǘ、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作者對珍珠鳥是這樣喜愛,那么是否也喜歡它們的雛兒呢?順勢理解“雛兒”:
1、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喜歡雛兒嗎?你是從哪兒讀出來的?
2、同桌討論。
3、全班交流。
4、你能通過讀讓老師也喜歡這只雛兒嗎?自由練讀,指名讀。
。ㄈ⿲W習第四、五、六自然段。
過渡:在課前我查找了有關資料,我了解到珍珠鳥是一種非常膽小的鳥,那么它怕我嗎?
1、帶著這個問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
2、小組討論:(1)珍珠鳥怕我嗎?為什么?(2)從什么地方還可以看出珍珠鳥對我是非常信任的?
3、出示描寫珍珠鳥相信我的兩個片斷:(1)珍珠鳥站在書桌上,啄我寫字的筆尖和手指。(2)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睡著了。
4、討論:這兩個地方,珍珠鳥對我的相信,在程度上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
5、提問:對別人特別相信的能用課文中的哪一個詞語來表示?(信賴)。
6、你能把作者對鳥的喜愛,以及鳥對作者的依賴之情表達出來嗎?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依據老師的語言進行想象(教師配樂朗讀第六自然段)。
2、提問:同學們,這樣的情景美嗎?美在哪?(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歸結到人和鳥的`心靈美)。出示填空:美在人對鳥的 ;鳥對人的 ;
過渡:看到這么美的境界,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發出呼喚: (學生接讀)趁勢理解“不由自主”。
3、同學們,鳥對人如此信賴,創造出這樣美的境界。那么如果人與人之間相互信賴,會怎么樣呢?(學生各抒已見,然后相機小結)。
4、有感情朗讀全文。
四、總結:
同學們,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句話(指板書學生齊讀:信賴,創造美好的境界。)讓我們彼此信賴,因為這樣,我們的世界將更加美好。
板書: 珍珠鳥
創造
信賴————美好的境界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先搜索各種各樣的紙,剪成你喜歡的圖形。
2、和同學們交流有關紙的知識。先在小組講,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學重難點:
課內學習和課外活動緊密結合,學以致用。
教具準備:
各種各樣的紙,剪成各種圖形。
教學過程:
一請同學們自由發言,自己用什么樣的紙剪成什么樣圖形,為什么喜歡這樣的圖形
學生發言。
教師:好,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剪出新穎的.、奇特的圖形。
二誰知道有關紙的什么知識和大家說話(出示各種紙)
學生發言。
教師:同學們搜集來的有關紙的知識真不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觀察,就能發現各種各樣的紙。如:印人民幣的紙叫水印紙。這種紙不同于其他的紙,造紙時經過特殊的處理,上面就帶有暗花。又如:包水果用的紙箱,也叫再生紙。她屬于廢品回收再利用造出來的紙。
三怎樣布置好《紙的世界》的壁報呢?請同學們大膽想象,說說自己的設計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案的作用
1、有計劃的安排教學活動。做任何工作都應有高度的計劃性,教學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計劃進行,才能克服教學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斷改進教學工作和提高教學質量。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要求不當、隨心所欲,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2、是教師上課的總體設計和思路。備課是講課的前提,是講好課的基礎,教案則是備課的具體表現形式。它可以反映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總體設計和思路,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尤其是教學態度認真與否的重要尺度。
3、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認真編寫教案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過程。教師編寫教案是一個研究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內容、學員及教法等因素的綜合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研究學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還要研究學員學習的狀況,如:接受水平、心理特點和思維規律等。
4、是教學督導的重要依據。教學督導對教學質量監控可發揮積極作用,它具有監督檢查、溝通協調、分析評價、指導激勵、信息反饋、參謀咨詢等功能,以督教、督學、督管為主,對學校的專業、課程、教材的建設方案和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議,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教案則可作為檢查和評價教師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熟悉程度、業務水平的高低及教學方法運用是否得當等方面的依據。
二、寫好教案的基本環節
1、要掌握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的總體要求,吃透教材。每門課程都有明確的教學目的,而教學目的是通過每次課的教學任務的完成來實現的。要完成每次課的教學任務,必須以教學計劃或教學大綱為準繩、以教科書為依據,明確每次課的重點、難點,以期教學時有據可依,得心應手。
2、了解學員。教師若想教學有效,亦需要了解、掌握學員,即根據學員的具體情況設計出適合于學員的教學方法,以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如果學員多數為成年,文化程度不高,工作較多,時間較緊,老師上課就應通俗、精練,力求傳授適用、實用的知識和技能。
3、上課前兩周完成。在前兩個環節的基礎上寫好教案,為上好課做充分準備。
三、教案的編寫
(一)編寫教案前的準備工作
1、鉆研大綱、教材,確定教學目的
在鉆研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的。教學目的一般應包括知識方面和技能方面。
課時教學目的要訂得具體、明確、便于執行和檢查。制定教學目的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教材內容、學員素質、教學手段等實際情況為出發點,考慮其可能性。
2、明確本次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確定教學重點、難點
在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明確本次課的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及重點和難點。所謂重點,是指關鍵性的知識,學員理解了它,其它問題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說教材重點才重要,其它就不重要,教案《如何寫好教案》。所謂難點是相對的,是指學員常常容易誤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學員有不同的難點。
3、選擇教法
根據教學原則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學員的具體情況和學校教學條件來考慮教法,初步構思整個教學過程。在選擇教法上,必須充分重視和考慮如何集中學員的注意力、啟發學員的積極思維。
4、設計數學時間
授課的內容如何展開;強調哪些重點內容;如何講解難點;最后的鞏固小結應如何進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時間問題,都應在編寫教案前給予充分的考慮。
5、設計好板書、板畫
板書、板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編寫教案時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二)教案的一般內容和要求
1、教案內容
教案的內容詳略不一,有經驗的教師可以寫簡案,新教師要寫詳案。一般說來,教案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題目;(2)教學目的;(3)課時分配;(4)授課類型;(5)教學重點及難點;(6)教學手段、教具;(7)教學方法;(8)教學過程;(9)板書和板畫的設計。
2、教案主要內容的闡述
(1)教學目的。所謂教學目的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所要達到的最終效果。教師只有明確了教學目的,才能使"教"有的放矢,使"學"有目標可循。教學目的在教案中要明確、具體、簡練。一般應選定1~3個教學目的。
(2)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整個教學的核心,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所在。重點突出,難點明確,有利于學員掌握教學總體思路,便于學員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3)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設計。教學方法雖然多種多樣,但每次課的教學方法必須依據教學內容和學員的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師的教學藝術如何,很重要的是看其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巧妙得當。教學過程也稱教學步驟,即用于指導和規范教師課堂活動的步驟。只有安排好教學過程,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有條不紊地圓滿地完成每一個教學環節。
(4)教學內容的引入。教學內容的引入就是上課的導語。教師應該根據確定的教學目的、內容,針對學員的心理,精心設計上課的導語,巧妙地導入新課,以激發學員的興趣,使學員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5)教學內容。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因為備課的其他環節都是為它服務的。寫教案時,必須將教學內容分步驟分層次地寫清楚,必要時還應在每一部分內容后注明所需的時間。這樣,可以使所講授的內容按預計時間穩步進行,不至于出現前松后緊或前緊后松的局面。
3、編寫教案的一般要求
(1)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指導下,學員將所學內容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因而編寫教案并不是知識的羅列,而是設計好教法與學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特別是教師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情境,使師生共同置身于情境之中。如我們在教學督查中,發現一個教學點在上《果樹栽培》課時課堂設在果園里,教學效果特別好,學員易學易懂,受到大家的歡迎。
(2)要求教書育人相結合
教案不能僅重視傳授教學大綱規定的知識和技能、技巧,還要開發和提高學員智力、培養學員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要求環節完整、結構合理、思路清晰、繁簡得當、時間分配科學,使教案能對課堂教學活動真正起到指導作用。
(三)教案樣本解讀
舉例:見教案樣本。
語文教案 篇6
一、作者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許多作品流傳甚廣,尤其是短篇小說,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說巨匠。長篇小說有《漂亮朋友》等;短篇小說有《項鏈》《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二、故事背景
《我的叔叔于勒》寫于1883年,是莫泊桑前期的作品。當時的法國資產階級不僅和工人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激烈,而且也和小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激烈起來。小資產階級貧困破產已成為普遍的社會問題。一部分不甘心破產的小資產階級成員,紛紛踏上了漂洋過海的險途,企望在美洲、亞洲甚至非洲闖出一條大發橫財的生路,夢想著有朝一日腰纏萬貫榮歸故里。本篇小說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寫出來的。
三、理解詞義
1.拮據: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
2.與日俱增: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3.十拿九穩:形容很有把握。
4.襤褸:形容衣服破爛。
5.文雅:(言談、舉止)溫和有禮,不粗俗。
6.煞白: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7.張皇:驚慌,慌張。
8.狼狽: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樣子。
9.詫異:覺得十分奇怪、十分驚訝。
10.鄭重其事:
形容對待事情非常嚴肅認真。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④):故事開端,寫菲利普盼望于勒歸來。
第二部分(5-19):故事的發展,插敘舊事,采用對比手法,概括介紹了于勒去美洲前后貧富不同的情況及菲利普夫婦相應的不同的態度和看法。
第三部分(20-48):故事的高潮,巧遇于勒。面對已淪落為窮水手的弟弟于勒,菲利普夫婦的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第四部分(49段):故事的結局,一家人躲避于勒。
五、句子解析
1.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父親這句永不變更的話有什么作用?
這個句子在小說中多處出現,這是作者在極力渲染菲利普夫婦盼望于勒歸來的一個細節,真是望眼欲穿,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相見。這永不變更的話一方面給讀者留下了懸念,一方面為情節的'發展埋下了伏筆。
2.文章中關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況,是運用什么敘述順序交代的?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插敘作用分析法。插敘。介紹于勒的經歷,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的急切心情,為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
3.“信”在小說起什么作用?
這兩封信,神奇地改變了于勒在菲利普夫婦心目中的印象。第二封信成了菲利普家的“福音書”,“有機會就要拿出來念”,還給別人看,這封信還促成了菲利普二女兒的婚事,使情節得以進一步發展。圍繞著這兩封信,更好地表現了菲利普夫婦自私、虛榮、惟利是圖的性格特征,揭示了整個社會的風氣,二姐夫的求婚就是例子。所以,“信”是作品情節發展的催化劑,它對刻畫人物、表現主題都有重要的作用。
4.第20自然段中,“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边@里的自然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自然環境描寫作用分析法。這句話運用了明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明了景色的明麗,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驕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給他們帶回來一大筆錢,他們可以很體面地生活了。為下文他們遇到于勒后情緒的變化作鋪墊。
5.文中描寫兩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這一細節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細節描寫作用分析法。這處細節描寫極為形象地描寫了兩位太太吃法的文雅,也正是這種文雅的吃法打動了愛慕虛榮的菲利普,為下文他故作高雅,主動邀請妻子、女兒吃牡蠣,直至于勒的出場做了鋪墊。
6.“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分析此處省略號的作用。
此處菲利普神態異常,多處省略號可以看出他說話語無倫次,生動地體現了他內心的極度恐慌。虛榮、勢利、自私的個性躍然紙上。
7.“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边@三種稱呼有什么深刻含義?
“我”默念的話語中“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從人物關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親的弟弟”,意思沒有什么不同,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語意上的重復,但是,從排列的順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后寫“我的親叔叔”,其中一個“親”字,反映了“我”對處于貧困的于勒叔叔的深切同情和對父母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飽含諷刺意味。
8.作者在小說結尾處,安排了一個“十個銅子”小費的細節,這是多余的嗎?
小說寫若瑟夫付完牡蠣錢,按情節的發展可以結束了,但作者安排了若瑟夫給十個銅子小費的細節,讓小說中的幾個主要人物來一次集中表演。于勒接過錢,趕緊道謝,并尊稱自己的侄兒為“年輕的先生”,表現了他的社會地位低下,生活艱辛。
9“在我們面前,天邊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贝颂幍摹白仙年幱啊庇惺裁瓷羁毯x?這段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紫色的陰影”語意雙關,既實指哲爾賽島,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婦心頭的陰影。此處的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剛上船時的心情形成鮮明的對比。
六、課文主題
這篇小說通過展示于勒從窮到富再到窮的升沉過程,描述菲利普夫婦對于勒態度的幾度變化,揭露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小資產階級的自私冷酷、極度虛榮的特點,同時,也通過寫若瑟夫對窮于勒的憐憫,表達了作者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貧弱者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語文教案-師說 教學設計示例(二)。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并解題
初中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馬說》,《馬說》實際上是“說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說老師”,說“從師風尚”的文章,叫《師說》。
“說”是一種文體,偏重于議論,可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
二、作家作品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
韓愈和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語言質樸,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優秀散文傳統、倡導古文運動,把當時的文體從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礎,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寫作背景
魏晉以來,門第制度十分嚴格,分為高門和寒門,門第觀念嚴重破壞了從師學習的風氣。到唐代,魏晉以來形成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關于韓愈寫此文的'背景,從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一段可見一斑。柳宗元說:“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由此可見韓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師道,勇氣可貴,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看書下注釋,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義,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標記。
2.教師板書需正音的字:
3.請學生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并注意斷句,聲調等。
五、分析課文
1.第1段
。1)補充注釋
、俟胖畬W者必有師。
學者,古今異義,今指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指求學的人。
、谏跷崆。
乎,在。
、畚釓亩鴰熤。
師,以……為師,動詞的意動用法,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師說 教學設計示例(二)》。
、芪釒煹酪病
師,從師學習。
(2)理解分析
、俦疚牡闹行恼擖c是什么?
“古之學者必有師。”
、诮處煹穆氊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蹚睦碚撋详U明從師學習的必要性。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軗駧煹臉藴。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聞道者我就可以拜他為師。
、輳膸煹脑瓌t。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學生當堂背誦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業
1.背誦第1段。
2.課后練習二、三、四。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
1.課后練習二、三、四。
2.補充講解
。1)通假字
、賻熣,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受通“授”。
、诨驇熝桑虿谎伞
不通“否”。
(2)虛詞
、僦
古之學者 之,助詞,的。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之,助詞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之,取獨
句讀之不知 之,倒裝標志
作《師說》以貽之 之,代詞
、谄洌
其為惑也 其,代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人稱代詞
其可怪也歟 其,副詞,表推測
于其身也 其,人稱代詞
(3)詞類活用
、賽u學于師 (形→意動)
、谖釓亩鴰熤 (動→意動)
、劬涫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裝)
二、分析課文
1.第2段。
。1)請學生朗讀
。2)分析
、佟皫煹乐粋饕簿靡印痹诮Y構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
、凇皫煹馈敝甘裁?
明確:“師道”是從師原則和風尚,指上文中所講的“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蹚膸煹娘L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為了批評“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哪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
明確:
a.古之圣人
今之眾人
結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b.愛其子
于其身也
結論:“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巫醫樂師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結論:“師道之不復,可知興。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3)背誦
2.第3段
。1)學生朗讀。
。2)分析
、俦径我每鬃友孕校U述了什么觀點?
明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②總結:“圣人無常師”語出《論語·子論》,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行人學習,在這方面,孔子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韓愈從“圣人無常師”出發,針對當時社會現實,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點,很有意義。
。3)背誦。
3.第4段。
。1)分析:
、僮髡哂媚男┰捗鞔_表示了他的立場?
明確:“不拘于時”,表示他反對“恥學于師”的壞風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贊成以道為師的從師風尚。
、凇肮诺馈敝械摹暗馈敝甘裁?
明確:儒家道德。
、郾径蔚淖饔檬鞘裁矗
明確:說明了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12-03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檢閱》教案11-07
《語文園地》教案10-05
語文《師說》教案02-05
語文樂園教案02-05
語文長征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