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班音樂教案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音樂教案 篇1
教學理念:
在培育孩子用美妙的聲音學唱K曲的與此同時,勉勵孩子勇敢地用動作表現樂曲。通過給孩子撓癢癢為游戲作伏筆。很好的予以孩子勇敢表現的機會,推動小伙伴間的溝通,在自由寬松的氣氛里,讓孩子真正體會到游戲帶來的愉快。
教學目標:
1、學唱K曲,勉勵孩子用動作與聲音勇敢表現樂曲。
2、體會與小伙伴一塊兒游戲帶來的歡快心情。
3、會用動作與聲音表現撓癢癢的快樂。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要點:學唱K曲,可以用美妙的聲音與有意思的動作來表現樂曲。
難點:學看圖譜,體會三拍子Music的節拍特征,在樂句的最終不漏拍。
教學準備:
《毛毛蟲撓癢癢》Music磁帶、毛毛蟲指偶與大樹頭部裝飾數個。
教學過程:
1、幼兒教師放《毛毛蟲撓癢癢》的Music,讓孩子隨Music做撓癢癢的動作。
2、創建場景,學習歌詞。
(1)孩子,你是怎么樣撓癢癢的?其它人撓你癢癢時你會怎樣?
(2)(幼兒教師一手食指戴上小毛毛蟲指偶,一手五指張開立起手臂肘當作小白菜祖父,邊講邊表演。)哇!毛毛蟲竄出來啦!小白菜祖父講:“我才不懼哩。”毛毛蟲用力喊:“我來了—”小白菜祖父還是紋絲不動。突然,毛毛蟲躲進小白菜祖父的腋窩里撓癢癢。小白菜祖父一瞬間呵呵的笑出聲來啦。幼兒教師提問孩子小白菜祖父為何笑哩?
3、放錄音,啟發孩子學做“撓癢癢”的.動作。
教師飾演毛毛蟲給孩子撓癢癢(勉勵孩子相互撓撓)
4、幼兒教師帶著孩子快樂的隨錄音邊唱邊做動作。
5、師幼一致玩游戲“毛毛蟲撓癢癢”
(1)教師扮毛毛蟲,請一孩子扮大樹,表演1遍。
(2)請幾位孩子飾演毛毛蟲,幼兒教師飾演大樹,在Music聲中表演1遍。
(3)全部孩子邊唱邊表演2遍。
6、為增添游戲的趣味性,幼兒教師可隨機用以蔬菜的名字更換小白菜祖父,例如:豆角大姐姐、冬瓜(又稱枕瓜)祖父等。
教學擴展:
外頭的青草也想與毛毛蟲做撓癢癢的游戲,那我們應當怎樣唱這一首歌哩?幼兒教師帶著孩子邊創作樂曲邊做動作出教學室,去室外找更加多的伙伴創作樂曲。
教學反思:
這次活動《毛毛蟲撓癢癢》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通過師幼和幼兒之間在感受身體接觸以及游戲帶來的愉悅情緒的同時,更讓幼兒在音樂游戲中增進友誼,在活動中感受快樂。
小班音樂教案 篇2
學情分析:
體態律動學是瑞士心理學家達爾克羅斯創造的一種教學方法,是小班音樂活動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小班幼兒最顯著的特點是穩定性差、好動,無意注意占優勢。我根據他們的特點,結合樂曲的內容,編排一些簡單的律動,使音樂與體態韻律活動融為一體。然后通過情景游戲的方法,讓幼兒感知、理解韻律動作所表現的內容和情感意義,培養小班幼兒的節奏感、韻律感,以及反應能力和手腳協調能力。同時,選擇世界名曲作為活動內容,主要是為了讓幼兒從小感受不同的世界名曲的特色,培養幼兒的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并激發他們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愉快地參與活動,體驗韻律活動的快樂。
2.使幼兒樂意用身體表現叮咬、飛舞和拍打動作。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幽默曲》的分段音樂、完整的《幽默曲》音樂、小蚊子跳舞音樂。
活動過程:
1.以“我和小蚊子跳舞”游戲作為開始
(師做被蚊子叮咬狀,并表現出非常癢的樣子)“小朋友,我怎么了?我被小蚊子咬得好癢呀,你想不想來玩這個游戲呢?那請你去找你的好朋友一起來玩‘我和小蚊子跳舞’的游戲,好嗎?”(幼兒玩游戲)
“這個游戲好玩嗎?我現在想讓小朋友自己扮演小蚊子和自己玩游戲,應該怎樣玩呢?”(幼兒嘗試用另一只手來叮咬自己的身體)
分析:在活動的開始部分加入教師的動作暗示,更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從而激發幼兒繼續參與活動的興趣。
2.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第一段,并用身體動作表現
“一只淘氣的小蚊子飛在了我的手上,它咬了我一下,好癢呀!”(教師用一只手分別從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耳朵、頭碩等部位用五指輕輕敲過,并表現出特別癢的滑稽的表情)
“小蚊子都咬我哪里了?”
“小朋友想不想玩一玩?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來玩一玩!”
分析:此環節中教師采用分段教學的方式讓幼兒理解樂曲的第一段所表現的音樂內容,并有目的地引導幼兒觀察蚊子叮咬的部位培養幼兒的順序感。
3.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第二段,并用身體動作表現
“一只小蚊子飛來了,它要飛到哪里去呢?又一只小蚊子也飛來了,它看了看小朋友,心里想;‘我要飛到哪里去呢?’飛呀飛呀!小蚊子很高興,在歡快地向小朋友們表演它們的飛行絕技。這只小蚊子落了下來,另一只小蚊子也落了下來。”
“小朋友,你想不想來學一學小蚊子飛舞的動作?讓我們跟著音樂來玩一玩!”
分析:教師在這一環節用雙手不斷地交換,做出蚊子不停的飛舞的.動作,并用動作提示幼兒:眼神要關注雙手飛舞的狀態。
4.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第三段,并用身體動作表現
“小朋友來聽一聽這段音樂,這段音樂表明小蚊子要干什么了?我們來表演一下。(第三段音樂與第一段音樂相同)小蚊子又飛來了,咬得我好癢,小蚊子可真調皮呀!”
5.引導幼兒理解樂曲的第四段,并用身體動作表現
“小蚊子咬了我后,我又癢又難受,我一定要抓住它,教訓一下這些調皮的小東西。誰有好的辦法來抓住這些調皮的小蚊子呢?”
孩子們互相討論。
“我用手去抓。”
“我做一個蒼蠅拍來打蚊子。”
“那我們怎樣來扮演拍子呢?”(通過討論,大家同意握緊雙手來扮演拍子,不停地拍打蚊子)
“小蚊子可真狡猾,跑掉了,這里面還有一只我們趕緊抓住它,相反的方向還有一只,我們要努力呀,終于抓住了。”
“好玩嗎?你想不想玩?讓我們跟著音樂來玩一玩!”
分析:在此環節中,教師引導幼兒討論如何抓蚊子的方法,從而調動幼兒口頭參與的積極性,并拓展幼兒想象力,激發幼兒繼續參與活動的興趣,從而使活動達到高潮。
6.重復之前的動作,將音樂分段進行表現
“孩子們,這個游戲好玩嗎?我們再來玩一次好嗎?”
7.教師依據音樂講解故事,并和幼兒共同隨音樂進行表演
“夏天來了,小蚊子們跑了出來,跑到了我的身上,它咬了我的手指、手腕、手臂、肩膀、脖子、頭。好癢呀!”
“好多調皮的小蚊子又飛了過來,它們在得意地表演自己的飛行絕技,慢慢地落了下來。”
“調皮的小蚊子,把小朋友咬得這么癢,我們一定要抓住它,快,拿起拍子,用力地拍.這邊有一只,那邊還有一只。好累呀!休息一下。”
分析:在此環節中,教師采用邊講述故事邊表演的方法將整首樂曲的內容完整地表現在幼兒面前,將名曲律動更加游戲化,讓幼兒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中參與律動活動,并主動地表演整首樂曲。
8.活動結束
將活動延伸到家庭中,以增進幼兒與父母共樂的情感。
“小朋友今天玩得開心嗎?你還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這個游戲。”
小班音樂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感知日常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嘗試分辨一些不同的聲音。
2、能聽辨音源的方向,提高聽音能力。
3、能遵守游戲規則,愉快地參與游戲。
活動準備:
1、會發聲的樂器,裝有米粒、黃豆、石頭的鐵罐若干。
2、空鐵罐若干,黃豆、石頭若干。
3、每人一個小兔子頭飾。
活動過程:
一、感知聲音。
1、請幼兒自由選擇桌子上的材料進行操作,想辦法讓它們唱歌。
2、聽一聽小樂器是怎樣唱歌?是用什么聽到的?
二、傾聽分辨不同的`聲音。
1、老師搖動鐵罐,請幼兒說說聽到了什么聲音,是否一樣。
2、分別將黃豆、米粒、石頭裝入空盒子中,請幼兒傾聽辨別,并根據聲響找出與罐子內相同的物品,然后檢驗是否正確。
三、游戲:“小仙女的音樂盒。”
1、讓幼兒傾聽故事。
2、出示小仙女的音樂盒,發出好聽的聲音,請幼兒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
3、請幼兒扮演小白兔,到大森林里去玩。聽見老師說:“天黑了。”幼兒將頭飾向下拉,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小仙女拿出音樂盒來幫助大家,大家跟隨“小仙女”音樂盒里的音樂前進,尋找走出森林的路。音樂停止,幼兒把頭飾往上拉,一起說:“謝謝小仙女!”。
小班音樂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游戲活動,有表演的興趣。
2、感受音樂的快慢,并能用相應動作表現。
二、活動準備:
1、小圍裙、音樂、錄音機;
2、玩過“買菜”游戲。
三、活動過程:
(一)律動“買菜”:
1、師:系上了小圍裙,你們是誰呀?
(幼:我們是快樂的小廚師)
師:小廚師們!(哎!)挎上小籃子!(噢!)一起去買菜!(好!)
2、聽“開汽車”音樂“上菜場”。
3、 律動“買菜”:
齊念:走一走、看一看,小菜場、真熱鬧,葷菜蔬菜樣樣有,紅蘿卜、綠青菜,新鮮黃瓜擺一排;小螃蟹、大甲魚,雞鴨魚肉任你挑。(邊念邊做拍手跺腳等動作)
師:紅蘿卜、綠青菜——
妹:我要買!
師:小螃蟹、大甲魚——
弟:來兩只!
師:新鮮的雞鴨魚肉——
眾:我們要!
齊:葷菜蔬菜買一籃,開上汽車回家嘍!
4、聽“開汽車”音樂回家。
(二)欣賞音樂“切菜”
1、師:你們買了什么菜呀?(蘿卜、青菜、魚、肉等)這么大一塊肉,該把它切小了才能燒,怎么切呢?(很慢、很用力的)
2、師隨慢音樂做切大肉動作。
3、幼兒隨慢音樂做切大魚、大肉動作(配上嘿— 嘿— )。
4、聽快的音樂,讓幼兒進行對比:你們聽,這段音樂是在切大魚大肉嗎?是在干什么?
(切大魚大肉可真累,所以很慢、很用力的;現在的音樂很快的',就象在切蔬菜,因為蔬菜比較嫩、容易切。)
5、一起聽快的音樂切蔬菜。(配上篤篤篤,篤篤篤)
6、聽快慢交替的音樂做相應的切菜動作。
(三)結束部分:
復習歌表演“辦家家”。
小班音樂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 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2、 掌握兒歌《蘋果樹》,能根據水果的變換,進行表演。
3、 利用聲勢訓練,進行二聲部節奏訓練,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4、 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 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兒歌《蘋果樹》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分排坐好。
教師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念到“小猴爬上蘋果樹時”左上臂呈九十度上舉,五指張開,右手食、中指做爬樹的動作,“所有蘋果吞下肚”時兩手作抱狀,并伴隨一聲響亮的飽嗝,“蘋果布丁蘋果派,什么水果你最愛”時,用手指逐個點幼兒,最后指到哪個幼兒,就讓他說出他最喜歡的水果,然后繼續念兒歌,只不過兒歌中的水果可以變成幼兒所說的水果。
二、讓幼兒傾聽兒歌,打出節奏。
1、老師念一句兒歌,幼兒用手拍一句節奏,兒歌共四句,每句的節奏都是
×× ×× | ×× ×|的節奏。
2、要求幼兒用手拍出八分音符的節奏,而在四分音符時用拍腿來表現,也就是每句兒歌的最后一個音用拍腿來表現。
3、完整地把兒歌的節奏打出,要求教師可以用口型來表現兒歌的內容,而幼兒在心里念兒歌,把注意力集中在打節奏上。
三、二聲部節奏訓練。
1、教師打出× ×| × ×× |的節奏型,四分音符節奏用拍腿,八分音符節奏用拍手表現。
2、引導幼兒找出與教師所打節奏的不同,一般幼兒都能說出“老師的.動作與小朋友是不同的,小朋友拍手時老師拍腿,而在最后,小朋友拍腿時老師拍了兩下手”。
3、分成兩組,進行二聲部節奏訓練。
四、表現兒歌。
要求幼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第一遍隨老師做動作,第二遍分組進行二聲部節奏展示,第三遍二組互換節奏型。
五、活動結束。
老師用×× ×× | × × | 和 ×× × | ×× × | 的節奏型與幼兒告別,而幼兒用相應的節奏型與教師告別。
小百科:蘋果是落葉喬木,通常樹木可高至15米,但栽培樹木一般只高3-5米左右。樹干呈灰褐色,樹皮有一定程度的脫落。蘋果樹開花期是基于各地氣候而定,但一般集中在4-5月份。蘋果是異花授粉植物,大部分品種自花不能結成果實。
小班音樂教案 篇6
教育目標:
1、能聽辨音源的方向,提高聽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戲規則,愉快地參加游戲。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育準備:
一個音樂盒、小動物頭飾若干。
教育過程:
一、聽聽故事
1、有一天,小動物們在森林里玩得開心極了,不知不覺天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見回家的路了,怎么辦呢?大家都非常著急……
2、教師出示音樂盒,撥動發條,發出好聽的音樂,請幼兒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
二、玩玩游戲
1、挑選一個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然后在教室里和朋友玩。
2、幼兒可以做自己所拿頭飾動物的動作,當聽到老師說:“天黑了”。就把頭飾拉下來,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
3、教師播放音樂盒里的音樂,慢慢向前走,請幼兒聽聲音的來源跟隨著“小仙女”前進,尋找走出去森林的路。
4、音樂停下來,幼兒摘下頭飾高興地歡呼“謝謝小仙女”。
5、重復游戲3—4次,熟悉規則后,可請個別幼兒來扮演手持音樂盒的小仙女。
教學反思:
在《小仙女的音樂盒》這次活動中,我采用了情景化的游戲方式,因為我班孩子人數太多,因此我設計了多個角色,如大樹、小動物、河流、小石頭,孩子們在活動時自由選擇角色進行表演,喜歡動的孩子和喜歡靜的孩子都能在活動中有所釋放,參與到其中。
通過這次感官訓練,我發現游戲化、情景化的表演確實很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喜歡演繹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聲像。
在活動中,“小動物們”能夠按照游戲規則參與進來,并能夠較準確地聽辨聲源的位置。但孩子們只能聽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聽出音的高低位置,這有待于我們以后的訓練。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還可根據幼兒情況設置三個或四個音源讓幼兒聽辨,加大了聲音的干擾,為聽辨制造更大的困難。
小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幼兒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礎上,唱準曲調、吐字清楚。
2、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在已有的生活經驗上創編歌詞,并表演。
3、幼兒初步感受生活、藝術的美,體驗活動的樂趣。
4、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特點,能聽著音樂游戲。
5、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創編歌詞,并表演。
活動準備
背景圖、大橋圖片、鴨子圖片若干、其它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聽小鴨子叫的聲音,引出小鴨。
2、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談談對鴨子的了解,認識鴨子。
3、學學小鴨走路,引出課題。
二、學習歌曲
1、逐步出示圖片(如;當唱到“大橋下”時出示圖片大橋;當 唱到“一群鴨”的時候,出示圖片小鴨。)幫助幼兒記憶歌詞,也為歌曲創編做好鋪墊。
2、請“小老師”教唱。
三、歌詞創編
1、談話活動(請幼兒談談生活中,你們還看到哪里又什么?)
2、請幼兒將自己想到的加到歌曲中,應該怎么樣加。
3、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創編歌詞,請孩子們表演。
四、活動結束
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出教室找一找,幼兒園里有什么,能加到歌詞中去。
五、活動延伸
請孩子們將自己想到的歌詞場景畫出來。
活動反思
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我要求自己既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又是活動的參與者,同時也是聽眾和觀眾,如:當孩子們想到了一些東西,但不知道自己該這么表達的時候,我要和孩子們一起想辦法,該怎么樣把它加到適當的地方去;當孩子們唱歌、跳舞時,我要細心觀察他們的表情、感覺等,進而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幼兒在和諧的氣氛中發展。該活動培養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激發了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但是,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我發現孩子們的語言詞匯積累不多,語言表達力不是很好,在一會的活動中有待加強培養。
小百科:鴨是雁形目鴨科和鴨亞科水禽的統稱,或稱真鴨。鴨的體型相對較小,頸短,一些屬的嘴要大些。腿位于身體后方(如同天鵝一樣),因而步態蹣跚。
【小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12-31
小班音樂教案06-13
小班的音樂教案01-03
小班音樂的教案02-28
小班教案 | 小班音樂:青蛙音樂會08-25
小班音樂春天教案09-14
小班音樂教案《蘋果》03-19
小班音樂教案:蘋果01-07
小班音樂教案《驚愕》02-03
走路小班音樂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