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美術教案模板合集十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美術教案 篇1
八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課題:繪畫的語言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和認識中外不同的美術作品,了解繪畫造型的語言和表現方法,培養初步的審美經驗。
2.學會從造型的角度評述美術作品,獲得初步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對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藝術表現方法的了解。
教學難點:
運用藝術語言知識評述自己喜歡的中外繪畫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提問:達芬奇創作的作品有哪些?
學生回答:
教師展示《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這幅作品?
學生回答。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如何解讀一幅繪畫作品。
二、講新課
出示兩幅作品
教師提問:拋開畫面的.內容,找這兩幅繪畫作品的共同之處。
教師總結:繪畫創作都要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造型藝術手段,即線條、形狀、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進行表現。這些美術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運用方式便成為作者進行藝術表現或與他人交流的藝術語言。
1.繪畫的造型要素
(1)線條造型要素:介紹幾幅以線條為主的繪畫作品,同學感受并評價這些作品給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線條既可以具體地描繪審美對象的生動形象,也可以表現主觀的審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介紹色彩的四種分類:再現性色彩和表現性色彩的不同。了解印象派、立體派、表現派、抽象派畫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達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介紹幾幅以明暗為主的繪畫作品,同學感受并評價這些作品給自己的感受。教師總結:以明暗為主的繪畫既可以具體地描繪審美對象的生動形象,也可以表現主觀的審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繪畫的三種不同的表現方法
(1)寫實性繪畫分別介紹畫家及作品
(2)表現性繪畫分別介紹畫家及作品
(3)抽象性繪畫分別介紹畫家及作品
3.欣賞優秀作品:
三、教師總結
了解了繪畫的造型因素,我們在分析欣賞繪畫和創造繪畫作品時就要運用這些造型因素。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與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情感。
美術教案 篇2
一、導入階段
一個與陸地很不相同的博大世界,而其中的海洋生物繁復龐雜,充滿了神秘和未知。看,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魚兒成群結隊,在珊瑚叢中穿梭,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簇紅纓,好看極了。還有兇猛無比的鯊魚,聰明靈巧的海豚,憨態可掬的海豹和被誤認為是美人魚的海牛等等,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眼球。
誰來說說,在剛才的動畫視頻中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海洋世界?你都看到了哪些海洋中的生物?最吸引你的是哪個?你能用語言描述一下嗎?
同學們說得真好,海洋真是一個景色奇異而又神秘莫測的世界。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了解的也只能是打開海洋生物世界的一道門縫。
設計意圖:生動有趣的動畫畫面,讓學生置身于神秘的海底世界。屏幕上每出現一種海洋生物的形象,學生們都會興奮不已、驚嘆不已,濃厚的學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同時學生的思維也開始活躍了。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了最佳學習狀態。
二、明確目標
1.海洋中的生物是這么奇怪而美麗,海底的植物也是那么絢麗,那么迷人。接下來,我們將接受海洋小精靈的邀請,一起進入神奇的“海洋世界”,去探索海洋的奧秘,玩一玩闖關的游戲,看看哪一隊的探險家能勝利過關?讓我們拭目以待!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請出今天的海洋小精靈!(多媒體播放)
師:同學們,你們準備好闖關了嗎?
試用海洋小精靈的形式貫穿本課的教學,能使學生覺得更親切。在以下的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闖關游戲進行新課的教學,通過游戲串起了本課的幾大難點。
2.第一關“比眼力”:你看到哪些海洋生物?有什么特征?
出示動畫:瞧!艷麗無比的珊瑚、五彩繽紛的海葵、“噴云吐霧”的烏賊、兇猛無比的鯊魚、聰明靈巧的海豚和憨態可掬的海豹??它們共同生活在這廣闊的海洋大家庭里。
動畫課件同步播放:
烏賊鯊魚海豚海豹
師:你們剛才看到了哪些海洋生物?你能說出它們的特征嗎?
生介紹。
3.下一關“考考你”,認識它們是誰么?有什么特征?
師出示海象圖片:這個長著長長的牙齒的誰?它的特征是什么?
生:作簡單的'介紹。
師:同學們的課外知識可真豐富。
(出示儒艮圖片)認識它嗎?猜猜看?
海象儒艮水母獅子魚
海洋小精靈:這是儒艮(gen),俗稱美人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海生食草性獸類,它的身體呈紡錘形,長3米,體重有300-500千克。背部以深灰色為主,腹部稍淺,全身有稀疏的短毛,沒有背鰭,鰭肢為橢圓形,下方有一對乳房,尾鰭寬大。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認作“美人魚”,給人留下很多美麗的傳說。
師:僅僅了解海洋的魚,不能算是認識了海洋世界,除了魚之外還有更讓人驚異的生物,再次進入海洋世界去看看?
(出示水母圖片)你們見過水母游泳的樣子嗎?來,見過的同學站起來,試著學一下。海洋小精靈:水母又叫“海蜇”,整個身體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圓形的傘部,下部是垂掛著許多須狀物,稱作“婉”或“觸手”。在海洋中水母像一團團半透明的膠狀體,時起時落,隨波蕩漾,晶瑩剔透,美麗誘人!不愧為“水中仙子”,能學學其他海洋生物的動態嗎?
師:了解了水母,再來看看它又是誰呢?看看它的魚鰭,長得像陸地上的獅子,所以人們叫它——
師生:獅子魚。
師:獅子魚是海洋最美麗的魚類之一,有著斑斕多彩的圖案。獅子魚不僅美麗還會保護自己。
師:這條魚的身體好長啊,身體熒光閃閃,額頭上還有兩個粉紅色的觸須,在海洋里游動的時候很美。
師:這條紅色的魚,長得像什么?最大特征是什么?
師:看了這么多的海洋生物,你能說出這些海洋生物的特征嗎?
師小結,板書:第一個特點是:外形奇異
第二個特點是:色彩迷人
設計意圖:學生從大量的信息中了解了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它們適應環境的生存本領,從而獲得了對海洋生物的認識,從魚入手,由點及面,逐漸去揭示海洋世界的神秘面紗。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是不能窮盡對海洋生物的認識的,所以這里對學生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能在造型、表現方面給學生以啟發和想象,向學生滲透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并讓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快樂。
師:除了介紹過的這幾種海洋生物,你們還知道其他的嗎?
生小組交流,并由1-3位代表起來說說。
設計意圖: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開展小組合作并討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質量和教學效果,討論的過程中學生能進行互相學習,激發創作靈感,在討論中允許他們自由發言,也可以輪流發言,通過雙向交流相互督促、啟迪,更好地幫助自己完成任務。
三、表現海洋生物
(一)作業比拼
海洋世界真是美麗而神奇,我們了解的還只是其中的一鱗半爪。同學們,你們愛這美麗的大海嗎?海洋小精靈希望你們能帶著對大海的愛進入第三關“作業大比拼”,這是最重要的一關,想要在這一關做到最好,先來聽聽海洋小精靈的要求吧。
首先,作業要求:
1.選擇喜歡的方法表現海洋世界,構圖有新意!
2.添加其他的組成部分,使作品生動有趣,別具一格!
美術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①了解非洲雕刻藝術在世界藝術寶庫中的地位和其獨特的造型語言、藝術手法和審美趣味。②學習從多角度欣賞非洲雕刻藝術,大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引導學生理解、認可尊重多元文化,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③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質感”在美術作品中所具有的獨特審美和表現效果。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準備
●教師收集大量的非洲雕刻藝術的資料:有關非洲的風土人情、文化藝術的影視片、繪畫、音樂及小型非洲木雕等。
二、教學過程:
●教師請學生欣賞圖片,說一說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有什么不同。請學生講述他們所了解的非洲。以“我想像中的非洲”為主題展開討論。請學生舉例,例如:非洲的地理、氣候自然環境,宗教、文化、歷史、藝術(如舞蹈、音樂、雕刻等)或是非洲人的外貌特征等。
●繼續欣賞非洲雕刻的圖片,使學生充分感受非洲雕刻是勤勞的非洲人民的藝術結晶,它的.藝術風格與非洲人的生存環境、宗教信仰、文化歷史是分不開的。
●這樣的藝術成就是怎么樣形成的?
請學生以自己的視角,談談自己對于非洲雕刻藝術的感受。
●評點作品:
請學生用語言具體描述自己的作品,同學之間相互觀摩、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創意。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
●相關知識提示:
非洲雕刻的地域性、民族文化、歷史的相關知識,要涉及到自然科學、地理、非洲歷史等知識。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區,雕刻藝術十分興盛,其中又以中非地區最為發達。該地區特殊的高氣溫、高濕度的氣候環境為其精美絕倫的雕刻提供了豐富的木料。封閉性的自然環境,使非洲人難以與外域藝術進行交流,因此他們始終重復著前人的雕刻模式,使其獨特的風格奇跡般的保留下來。
三、學習評價建議:
●能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多渠道收集資料。
●能否積極探索,主動參與探究活動。
●能否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
●能否從多角度去欣賞美術作品。
●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優秀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態度。
美術教案 篇4
課題一:賀卡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各種有特色的賀卡,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審美意識
2、使學生能夠選擇身邊的各種材料,大膽地高計賀卡,體驗繪制的樂趣
3、在賀卡作品中表達自己的美好萊的祝愿,增進情感的交流教學準備:收集有個性的賀卡、準備紙張、剪刀、膠水
教學重點:
讓學生認識、了解各種個性賀卡、并能動手繪制一張
教學難點:
賀卡的材料的運用的巧妙,作品有創意
教學過程:
一、欣賞激趣
師生共同交流收集的各種賀卡、分析作品的材料的運用及表現方法,激起創作的熱情。
二、體驗材料
展示課前準備的各種舊材料及紙張,探討如何運用到作品中。鼓勵學生自由、大膽的想像設計、體驗創作的樂趣。
三、動手制作
讓學生在充分感受到了材料的基礎上運用簡單的剪、貼、揉、卷、折、撕等多種方法來繪制一張賀卡。
四、交流作品
在賀卡的空白處寫上祝福的話語。集體互贈作品,欣賞評析不同的風格的賀卡。
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去觀察、體會、表現各種瓜果的'外形、顏色等
2、能夠運用色彩大膽地表達自己獨特感受,創作出有情趣的畫面
3、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創作出有情趣的畫面教學準備:畫板、學生自己喜歡的瓜果和繪畫的用具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多種繪畫的形式與色彩表現瓜果,體驗藝術的美感教學難點:引導學生能夠突破瓜果常規的造型與色彩,進行大膽的想像與創作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游戲:你畫我猜
一個學生簡單地畫出一個瓜果的線條,其余同學猜瓜果的名稱。
2、揭題:誘人的瓜果
二、教學新課
1、看顏色,說瓜果
請同學們根據不同的顏色說說可能是哪些水果。
2、走近大師的畫
引導學生欣賞瑞典當代畫家格利斯的繪畫作品《靜物》。
3、欣賞伙伴的作品
通過欣賞課體中或生活中小伙伴的作品,學習表現方法,激發表現的激情。
4、讓學生思考怎樣表現自己的作品、交流討論
5、完成作業。教師相機指導
三、小結評價
作品展示。通過各種途徑。自評、互評、教師點評,選取出最佳創意獎、最佳作品獎。
四、課后拓展
嘗試用沒有運用過的方法來表現瓜果。
教學目標:
1、了解瓜果在大小、形狀、色彩和質感等方面的不同特點
2、能掌握切挖、拼接、組合等多種方法設計制作作品
3、引導學生感知美存在生活中,激發學生大膽參與和積極創作的興趣教學準備:課件《瓜果也美麗》、視頻展示臺。學生準備好各種各樣的水果,小刀、水彩等繪畫工具
教學重點:啟發學生充分利用瓜果本身的大小、形狀、色彩進行充分的想像、能巧妙地運用拼接、切挖、組合等方法進行制作
教學難點:
能創造性地使用材料、大膽地想像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播放課件故事。提問:看到剛才的動畫故事,你能說一說,你學到了什么內容。
2、引導學生說出:瓜果的想像可以有添加、切割、拼接的方法來造型。
二、教學新課
1、誰是最佳設計師
引導學生自己設計。說說自己的創意和方法。
2、大家齊動手來設計
動動手、說一說、做一做。
3、學生自己設計交流作品
三、作品展示
議一議,你最欣賞誰的作品
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發現作品中的新方法、重點介紹有創意,別具匠心、與眾不同的新穎作品。
課題四:冷色與曖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欣賞圖片中感受到冷曖色的調的裝飾美
2、讓學生初步認識并能理解冷色和曖色。能用水粉調出較冷、冷和較暖、暖的色彩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和色環、圖片、水粉、畫筆等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欣賞中感知冷暖色的色調及其裝飾美
教學難點:感受冷色與暖色帶給人的情緒影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觀察準暖色
1、課件展示從日出到月夜變化
問:日出的色彩與月光下的風景給我們的感覺有什么不同?
2、色彩的本身有溫度的差別嗎?為什么你會感受到冷暖呢?說明色彩的冷暖是人們在長期經驗的聯想的結果
3、引入課題
二、冷暖色的認識
1、三原色和三間色中的冷暖色。出示圖片:由哪些色彩組成
2、認識色環中的冷暖色
3、試著用畫筆來畫一畫冷暖色
4、舉例說明自然中和生活中的冷暖色
三、冷暖色的相對性
1、課件出示紫色的花,變換背景,說明冷暖是相對的。在相互對比中產生冷暖關系
2、綠色和黃色、藍色的比較
四、欣賞生活中的用冷暖裝飾的圖片
五、作業練習
你能用水粉色調節器出冷、較冷、暖和較暖的色彩嗎?
六、總結欣賞
課題五:冷暖色調的畫
教學目標:
1、復習冷暖色的知識,培養色彩美感意識
2、正確運用冷暖色創作或臨摹一幅風景畫
3、欣賞冷暖色的畫,大膽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受
教學準備:圖片、繪畫工具
教學重點:如何讓學生理解冷暖色調的畫
教學難點: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來表現不同的色調的畫面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上節課冷暖色的知識,引入新課。
教師出示冷暖色塊,讓學生搶答。
二、教學新課
1、引導學生欣賞冷色調為主的風景畫。讓學生說說冷色調畫面的特點以及自己的感受。
2、欣賞大師的畫和學生作品
讓學生從畫面的表現內容,色彩、使用的繪畫工具等方面進行分析。
3、提示學生用冷色畫一棵樹。
三、學生作業,教師相機指導
四、小結欣賞學生的作業
讓學生自評、互評、自己說說自己的作品的特點
美術教案 篇5
我們以前接受的是傳統的理論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狀,采取這種模式曾經讓我的教學陷入僵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倡導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發展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及探究問題的學習方式,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有重要作用。
一、 創設導入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創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它為教學過程創設了最佳的開端和背景。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情緒上受到感染,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生活中的趣事》這個課題,主要是鍛煉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發生的奇聞趣事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關鍵是學生先說出來,而后才能表現出來。在上課的一開始,遵照教參的要求和學生交流。例如:你們生活中發生過什么有的事呀?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呀?學生沒反應,并且交頭接耳,課堂紀律比較亂。我想這樣可不行,就靈機一動,編了一個小故事。你再看,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的,也沒有說話的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小,自制力差,玩的心態還是挺重的。所以,在玩中教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導入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音樂導入,也可以游戲導入 …… 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
二、 創設愉悅環境,自主合作學習
美術教學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開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作品,學生們立刻露出了驚奇的贊美的神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作品中表現的是什么故事和情境?作品的優點和缺點在哪?看看哪個小組能夠得第一?從而自然地把學生帶進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以這種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意識到他們之間是一種“榮辱與共”的關系。以比賽的形式,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全心投入到研究問題的環境中去,活躍課堂氣氛。
美術教案 篇6
重點難點:
1、知道兒歌的名字,學習跟著老師邊做動作邊念兒歌,說出“笑瞇瞇”“樂哈哈”等詞語。
2、在畫面和動作的提示下,理解并記憶兒歌內容。
3、通過朗誦兒歌,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活動準備:
1、教學大書、幼兒用書、教學CD、學習DVD。
2、黑板、油畫棒,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老師用魔術的方法出示油畫棒,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寶寶,看看老師變出了什么?
油畫棒可以干什么?
二、過程
1、老師用油畫棒畫媽媽的臉,幫助幼兒熟悉和理解兒歌內容。
老師:看看老師用油畫棒畫什么?老師畫媽媽,先畫了什么?畫雙眼睛什么樣?又畫什么?畫個嘴巴什么樣?
2、引導幼兒模仿畫面上眼睛瞇瞇笑和嘴樂哈哈的樣子,并學說“瞇瞇笑”“樂哈哈”。
3、老師出示教學大書,指著畫面引導幼兒一起念兒歌。
老師:書上講了《我畫畫》的事情,寶寶們和老師一起來說說好嗎?
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花葉的特征及其前后關系,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探究中,相互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3、在學習和觀察、植物的過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重點:了解植物的種類和生長特點,學習用線表現花葉的方法
準備:課件、盆栽花卉、勾線筆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導入新課:
課件欣賞自然界中的各種植物。
師:你喜歡哪些植物?
師:你知道它們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嗎?
師:你覺得這些植物給你哪些美感?
生:有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使用、陶冶情操。
生:葉子的姿態自然、形態各異……
板書課題:《植物寫生》
二、探究式學習活動
1.觀察植物。
師:你們觀察到植物的葉子(花)有什么不同?(結合書中的圖片)
通過欣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葉子有前后遮擋遮擋現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葉子的形狀也是不一樣的……讓學生站隊來演示植物的前后遮擋、疏密、方位關系。
2.欣賞和感受畫家筆下的植物。
欣賞賴少其的中國畫〈君子蘭〉,初步感受畫家如何用豐富的線條,(如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表現出植物的形態特點及自己的情感。
3.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教材上的幾幅學生作業。
師:教材上的學生作業哪部分畫得好?
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認識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葉形狀各有不同。
師:畫的哪部分對你感受最深?
生:表現形式,顏色搭配,畫法技巧等等。
生:畫的時候注意線條的前后穿插。
生:……
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處理葉子的前后關系的方法和技巧:葉的'前后關系可以用線條的虛實、大小、粗細、穿插變化來反映。
教師在黑板上簡單演示植物的寫生方法:先展示畫兩幅植物寫生畫,一幅前后關系處理得當,另一幅前后關系混亂。然后讓學生觀察和感受,并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如何用線表現植物葉的前后關系和不同姿態。
4.布置作業,巡視輔導。
教師組織學生小結,評價。
要求:畫面布局飽滿。認真觀察植物的特征、姿態,用線描的方法寫生一種植物。
注意線條的繁簡、疏密、長短、曲直、穿插等變化。作業完成后,同學之間相互介紹、評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5.作業展評:
展示學生作品,先學生點評,然后教師點評。
6.知識拓展:
展示幾幅用其他方法表現植物的學生作業,引導學生回家可以進一步創新寫生。
美術教案 篇8
第一周石窟藝術的寶庫——敦煌莫高窟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敦煌藝術由石窟建筑、彩塑、壁畫共同組成的藝術寶庫。
2、敦煌彩塑和壁畫藝術是人類四大文明交匯的產物,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
3、對石窟藝術幾個主要時期彩塑及壁畫的特點有所了解。
4、對佛教傳入我國及四大洞窟藝術概況有初步的認識。過程與方法:
1、通過講解、視頻、討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基本了解佛教的傳入與敦煌石窟的興建過程。
2、能對敦煌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彩塑與壁畫的形象與藝術效果進行分析。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
1、了解敦煌莫高窟彩塑與壁畫藝術的偉大成就。
2、了解藏經洞的發現與敦煌文物的散失過程,汲取歷史教訓,體會到保護民族文化遺產的使命感。
二、教學重點:
分析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畫的`主要藝術特色。
三、教學難點:
對不同時期莫高窟佛教藝術與時代之間的聯系,佛教的相關知識。
四、教學過程:
(一)、播放《九色鹿》動畫片
穩定學生情緒,逐步導向課題內容。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提高他們的興趣,營造好的課堂氛圍。
(二)、導入新課
1、提問:同學們看過這部動畫片嗎?
2、你知道這部片子中的故事是來自哪里?
3、播放《九色鹿本生》視頻。
《九色鹿》。根據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畫故事改編的。教導人們要誠信、向善。學生談對敦煌的了解。壁畫,彩塑、藏經洞、王道士。學生的回答不足的地方教師予以補充。
4、敦煌最有名的是什么?
(三)、敦煌的歷史
通過同學們得發言,看來大家對敦煌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信息有些零碎,片面。今天老師就當一回導游,帶領同學們進行一次敦煌之旅。看看我們有哪些收獲呢?
1、板書:《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的寶庫》引用佛教的術語,我們今天就來了解敦煌的前世、今生。
2、結合PPT課件展示
3、板書:敦煌的地理位置
請同學們觀看這幅《絲綢之路》地圖為例講述絲綢之路與敦煌莫高窟的關系。使學生了解敦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石窟藝術產生的背景之相關知識,建立歷史大坐標,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等知識點相關聯,更好地理解敦煌藝術產生的歷史必然性。
4、板書:敦煌的歷史及“莫高窟”名稱的來歷(視頻)《絲綢之路的興盛引發莫高窟的開鑿運動》
學生利用已有的歷史常識講解絲綢之路與敦煌莫高窟的關系。學生觀看視頻了解相關知識。
五、佛教藝術(選擇敦煌藝術中比較有鮮明時代特點,故事性、趣味性較強的故事,是學生易于比較易于接受。)
1、板書:莫高窟彩塑藝術優秀作品賞析(PPT)
2、板書:莫高窟壁畫藝術優秀作品賞析
3、《引路菩薩圖》這幅圖現藏地為英國大英博物館,為什么我們
的國寶卻在別國的博物館里?
(承上啟下,引出莫高窟國寶流失的話題。)
六、百年恥辱藏經洞
板書:莫高窟的藏經洞的來歷:
請學生講述藏經洞的發現過程與被盜經過。
播放視頻《莫高窟的藝術衰落與文物的流失》(教師補充)PPT敦煌文物流失時間及偷盜者名單
從對雕塑、壁畫藝術的欣賞,引申到對當時社會歷史,文化的了解,對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時通過對敦煌石窟藏經洞遭遇國外所謂探險家的掠奪,致使大批國寶四處流散的事實,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懂得藝術珍品的價值。
七、探究學習
1、四大洞窟簡介:(PPT圖示)
(了解中國石窟藝術最有代表性的四大石窟不僅增加了對石窟藝術的了解更有利于學生們對比觀察研究我國各地石窟藝術的不同藝術特色)。
2、知識拓展建議:請同學們課下查找相關資料對比研究我國四大石窟藝術。試著做一份研究報告。在下節課上給全班同學做一個個人研究匯報
美術教案 篇9
活動名稱: 美術欣賞活動《向日葵》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文森特·凡高的作品《向日葵》,讓幼兒從色彩這方面來感受作品的美。
2.讓幼兒在創作活動中運用色彩感受表示向日葵,激發幼兒內在的藝術潛能。
活動重點: 讓幼兒在創作活動中運用色彩感受表示向日葵,激發幼兒內在的藝術潛能。
活動準備: 老師: 向日葵絹花 多媒體向日葵課件 葵瓜子
幼兒: 油畫棒 畫紙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
向幼兒展示向日葵絹花,讓幼兒觀察并展開提問:
小朋友你們看到的是什么?
那么你們能夠通過觀察,告訴老師向日葵是怎么樣的嗎?
花芯是什么形狀的? (又大又圓的……)
里面有什么顏色呢? (黑、棕、灰、藍、紅、黃……)
那么花瓣的形狀呢? (橢圓形的、長長的……)
花瓣有什么顏色呢? (黃色的、橙色的……)
向日葵的花芯里還有很多的小果實,你們知道這些小果實是什么嗎?
對了,向日葵的花芯里的小果實就是葵瓜子。
小結:小朋友們觀察得很仔細。可你們知道為什么它叫向日葵嗎?原來啊,向日葵的花朵是向著太陽開放的。當太陽下山了、天黑了,向日葵就會低下了它的頭了。所以我們在英語里叫向日葵sunfower。
Sun就是指什么啊?fower呢? 那向日葵呢?
對了,好聰明的'小朋友!
2. 欣賞課件
展示凡高的《向日葵》
向日葵這么漂亮。現在,趙老師讓小朋友看一幅畫,看看里面畫了什么?
對了,是剛才我們看到的sunfower 向日葵。
你們能給老師講一講這幅畫里的向日葵是怎樣的嗎?
只有一朵向日葵嗎?
它們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的嗎?
小結:對了,它們有的抬著頭,有的側著臉,有的低頭,朝著不同的方向。
證明了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到處都充溢了陽光。
所以整幅畫都是金黃、金黃的,給人感覺很溫暖、充溢了生命力。
以前我們學過這種屬于什么色調?
那么,小朋友想認識畫這幅畫的人嗎?
這個叔叔就是文森特·凡高,這幅《向日葵》就是他畫的。
凡高叔叔出生于荷蘭。在他年輕的時候,家里好窮,但凡高叔叔克服了很多困難,通過細心的觀察和不時的練習,終于成為了世界聞名的畫家。
趙老師還悄悄地告訴你們一個凡高叔叔的小秘密。他最喜歡的花就是向日葵了,因為他說向日葵就象一個不怕困難的小朋友,遇到困難也會抬起頭,克服困難。
凡高叔叔向向日葵學習了不怕困難、勤奮好學的好品質。你們也要學習嗎?
3. 展示范畫和步驟圖
剛才我們看過凡高叔叔的作品,知道他畫的向日葵非常漂亮。
現在希望小朋友也能夠通過觀察畫出更漂亮的向日葵,好嗎?
4. 介紹繪畫要求:
通過觀察,用油畫棒在畫紙上畫向日葵。
5. 幼兒創作,老師指導。
6. 評價幼兒作品.
剛才我們的小朋友都畫得好認真,現在請一位小朋友給我們講一下他畫的是什么?
7. 美術欣賞活動結束。
美術教案 篇10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
2.通過學習活動,學生初步在學習中體會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嘗試自己動手,運用構成原理創造各種畫面。并從中體會到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形狀的概念和形式
教學難點:
學會運用各種造型組成畫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欣賞各種平面形狀
師問:看了這些形狀,你們能給他們歸類嗎?為什么?
生答:略
2.導入課題:《形的魅力》
二.發展階段:
1.《形的魅力》的特點(學生討論找規律)
展示各種形狀。
師問:請找一找它們有什么規律(學生討論)
生答:略
師小結:形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點、線、形狀、色彩等)
2.形的分類(知識窗內容)
幾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橢圓形、多邊形等)自由形(隨手畫的形狀)
3.形的特點(外形和骨式的變化):
有規則--
無規則—
三.拓展階段:
1.怎樣運用各種形狀組成畫面(小組討論)。
師小結:首先要創造出各種形狀(剪出形狀)
2.制作步驟(教師示范)
四.學生作業:
1.作業要求:設計、制作一幅畫。
2.學生練習,
3.教師巡回輔導。
五.作品展示:
1.小組單位展示、評述學生自己的作品。
2.學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學展示并評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教學反思:學生了解形狀是構成美術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能掌握形狀的概念和形式,并學會應用各種形狀來組成藝術畫面用各種形狀。本課還可以引導學生多去思考創造什么作品或運用裝飾像框等方面。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美術教案-美術教案--設計郵票01-24
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1-24
美術教案-美術概說01-24
美術教案-美術:螃蟹01-24
經典美術教案02-23
美術的教案06-20
《美術》教案02-17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美術教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