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語文教案集合8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讀8個字,分角色朗讀課文。
2、了解能干借錢,遵守諾言還錢的事情,說說感想。
3、懂得做人重要原則之一就是兌現諾言。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說說感想。體會做人重要原則之一就是兌現諾言。
教學難點:了解課文內容,說說感想。體會做人重要原則之一就是兌現諾言。
教學過程:
一、練習把課文讀正確。
1、自己練習讀課文,不認識的字看認讀字表,或者查字典。不好讀的句子畫出來,多讀幾遍。
指名讀課文,隨時進行正音。
Mēng(蒙人)(瞎蒙)
蒙měng(蒙古)(蒙族)
Méng(蒙哄)(蒙蔽)
2、交流讀書結果,把不好讀的句子與大家一起交流。
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某年某月借誰多少錢。還畫著勾勾圈圈,字跡雖然歪歪扭扭,但清清楚楚,里面也有我的名字。
尊嚴的重要成分就是兌現諾言。
3、指名讀課文,隨時糾正錯誤。
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全文線索。
1、自己讀課文,想一想全文寫了什么事?是分幾部分敘述的?
板書:能干————我
好朋友
能干————我
借錢,有諾言
能干————我
準備還錢
能干————我
還錢,兌現諾言
能干————我
贊兌現諾言
三、細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說說感想,體會做人重要原則之一就是兌現諾言。
1、默讀課文,找出文中的那些內容最讓人感動,并思考為什么感動?
2、交流。
生可能說:
他進屋后,我們熱情地聊起來,他從公文包里掏出一個作業本,翻給我看,我大吃一驚,那是他小時候向別人借錢的賬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著某年某月借誰多少錢。還畫著勾勾圈圈,字跡雖然歪歪扭扭,但清清楚楚,里面也有我的名字。
生可能說:“這是按照這些年來的最高利息支付的。”他把這封信放在我的手里,說,“請你一定收下!不然我會一生不安的'。”
生可能說:他飽受了繼母的折磨,后來,繼母得了一種怪病,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錢。小小年紀的能干靠賣冰棍、撿破爛、借錢為繼母治病。
四、說說自己的感想。
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聽了能干講的故事,想對能干說什么?
2、圍繞“諾言”,聯系生活實際,談談感想。
3、簡單地寫寫自己感想。
五、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寫一篇讀后感。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會讀“旋、逝、塵、拳、雹、劈、卷、遼、闊、眺、潭”等生字,理解“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等詞語。
2、理解2、3兩段,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做些什么事。
3、體會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報告天氣、指明方向,從而體會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三)教法學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讀讀悟悟、自主學習
(四)課前準備:課件、課文重點句板貼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看圖說話,提示課題
1、播放課件:大草原和鷹,配上音樂《牧民新歌》。
談話:同學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那就讓我們一起去吧!
教師一邊操作課件一邊引敘第一段:當你來到遼闊的大草原,首先見到的往往是鷹……
2、這節課,就讓我們和草原上的鷹交個朋友吧!齊讀課題:草原上的鷹
師激讀:草原上的鷹是多么勇猛呀!再讀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你想進一步了解草原上的鷹嗎?打開書本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把課文讀通順,讀準確,碰到不會讀的字做一個記號,也可以先問問同桌或老師。
老師巡視,把課文給學生圈出不認識的字。(做到生字讓學生確定)
2、老師出示課文,讓學生讀不認識的字。(學生能讀的讓學生讀,不能讀的老師注拼音讓學生讀。)
3、分節讀課文。
①你覺得你能讀好哪段?指名讀一節。
②誰最想鍛煉一下?再指名讀。(通過多種形式指導學生讀通課文。)
4、你們很會讀書,還想讀嗎?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哪一句話最能看出人們對草原上的鷹有著深厚的感情,邊讀邊劃出一個句子。
5、指名說,并板貼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導朗讀好這個句子,教師隨機評點:老師感覺有點像好朋友了,再讀。
三、讀讀悟悟,體會情感
學習第二段
1、(導)為什么說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嗎?自由朗讀第二段,想一想:你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2、指名說,隨機重點訓練以下句子:
(1)出示句子:
果然,()在朝霞消逝的地方,出現了一片黃云,()狂風翻卷,沙塵滾滾,拳手大的冰雹就劈頭蓋臉地打下來。
A、天氣有怎樣的變化?學生說,老師出示以上句子。
B、其實天氣變化是有一定先后順序的。請你給這兩個句子加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過不了多久、接著)
讀一讀這兩個詞語,你有什么感覺?(體會天氣變化之快。)
C、天氣的變化不僅快,而且越變越惡劣。
先看圖(配音)感受
看了圖,你有什么感受?請你用書上的一兩個詞語來說一說這時候的天氣情況。(如:狂風翻卷,沙塵滾滾,劈頭蓋臉)教師馬上指導讀好這幾個詞。
你能通過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嗎?自由練讀整句子→指名讀→評議→全班男同學讀、女同學讀(師點:女同學要是能通過朗讀,把這惡劣的天氣展現出來,那真的很了不起)→齊讀。
D、第一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為人們預告了這么惡劣的天氣,可以讓人們早做準備,怪不得草原上的人們見到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會說—學生齊讀句子: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2)你還從哪里體會出鷹是人們的好朋友?
指名說,再師生共同學習句子。
A、先看圖,教師激情:瞧,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著,多美麗的草原夜色,多寧靜的草原之夜呀!學生齊讀句子:晚上,月亮高高地掛在空中,清風陣陣地吹著,草原上空不時傳來鷹的長鳴,這是它在預告,明天天氣一定晴朗。
(要是學生讀不出來,老師再點撥:要是能再輕一點,老師會感覺草原之夜更寧靜更美)。
B、指導朗讀全段:男女同學分讀“早晨”“晚上”兩部分,特別要注意讀好這兩種不同的意境。
3、小結: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引板:預告天氣
4、第二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為人們預告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方便呀,草原上的`人們只要一見到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就會說:(齊讀)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學習第三段
1、你還從哪里體會出草原上的鷹是人們的好朋友呢?
2、指名說,并隨機板書:指明方向
3、這段話寫得很美,老師讀著讀著就把它讀成了一首詩,出示:
——
藍色的天邊
閃動著的一些
黑點
就是鷹
朝著鷹飛的方向走
你也許能
發現( )
碰到( )
也許能
找到( )
(1)老師把最美的部分留給你們補充!學生填空。
(2)讀讀這首詩的第二節,你體會到了什么?(試圖引導體會找到方向時越來越欣喜的感覺。)
師生對讀這首詩,讀出詩的韻味。
(3)齊讀詩,并給詩加題目
(4)第三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鷹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在大草原迷路的我們終于找到了村莊,此時此刻,我們肯定會情不自禁地,感激地對鷹說——學生齊讀重點句: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四、課堂小結,升華情感
1、總結,第四次激情引讀重點句,達到高潮:草原上的鷹能為人們預告天氣,為迷路的人指路,其實還能為人們做許許多多的事,難怪人們對鷹充滿了感情,讓我們站起來,抬起頭,對著在草原上空飛翔的鷹高呼吧!—學生呼: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2、把“。”改成“!”,再來一次。
3、在句子前面加上“啊”,該怎么讀?學生醞釀后齊呼。
板書:
預告天氣
草原上的鷹
指明方向
草原上的鷹,真是人們的好朋友。
語文教案 篇3
語文說明書
度第二學期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程說明書;課程名稱:小學語文課程類型:基礎型課程;教學材料: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小學語文;授課時間:112—120授課教師:;課對象:三年級班學生課程目標;1、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鄉的可愛;;2、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5、繼續學 20xx——20xx學年度第二學期人教版小學語文
三年級下冊課程說明書
課程名稱:小學語文 課程類型:基礎型課程
教學材料: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小學語文
授課時間:112—120 授課教師:
課對象:三年級班學生
課程目標
1、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鄉的可愛;了解周圍環境,為保護家鄉環境出謀獻計;感受童年生活的豐富多彩,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理解親情、友情的可貴,受到關愛他人、助人為樂的思想品德教育;留心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增強探索和創造的意識;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體會各國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閱讀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了解傳統文化,豐富想象能力。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善于思考、有所發現和創造的能力。
2、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 200個字,會寫1 600個字。
3、會使用字典、詞典,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繼續練習用鋼筆書寫正楷字,用毛筆仿影。 4、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繼續學習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6、學習聯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繼續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8、繼續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9、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誦讀優秀詩文,練習復述課文。 10、繼續培養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課程內容 課程實施意見
(一)關于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要求學生認200個字、寫300個字。識字是下限,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通過語文課本以外的其他渠道,增加識字量。鼓勵同學之間交流識字的方法、經驗和感受,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的識字能力。
隨著學生識字、寫字量的增加,識字量的鞏固是識字教學中的一個重點。最主要的方法是讓學生多接觸、多見面,特別是在閱讀中多見面。根據中年級特點,還可以在小練筆和習作中,在具體的運用中來鞏固,也就是在讀寫的過程中積累和鞏固所學的字。另外,也可以采取一些歸類復習的方法,適當的時候讓學生做一些歸類整理,教材在這方面的安排不多,但是老師可以從這樣的安排中受到啟示,這一類的練習可以讓學生做一做。
(二)關于閱讀教學
1精讀課文的教學。精讀課文是教材的主體,是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主要憑借。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繼續加強詞、句訓練。 (2)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3)逐步培養學生默讀的能力。
默讀比朗讀速度快,也比朗讀更有利于思考。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要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默讀課文,一般要對學生提出默讀的要求,讀完后,要交流、討論。
(4)精讀課文的.教學,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
(5)給每個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質疑問難。 (6)開展合作學習。
可以圍繞體會詞、句的表達作用,揣摩最基本的表達方法,以及多數同學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就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開合作學習。合作學習貴在通過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把學習引向深入。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提高學習效果。
(7)組織好全班交流。 3選讀課文的教學。
教材后附有8篇選讀課文,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決定是否選用。如果選用,可根據課文內容分別插入相關單元,也可在期末集中安排,作為綜合復習材料。在教學方法上,應以學生自己閱讀、自我檢測為主,教師的任務是提出要求和酌情檢查。
(三)關于口語交際教學 1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培養能力。
2口語交際是聽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全員參與。 進行。 指點。 引導學生自主進行評價。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要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實踐,不作過多的
6.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除了通過口語交際課,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于各種語文實踐活動。 (四)關于習作教學 1培養學生習作的興趣,讓他們樂于表達。 2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系。 3重視習作中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可以創造一些機會,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開展觀察、調查,共同探究,合作寫作。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習作能力。多創造一些學生習作交流的機會。 4本冊習作練習主要是寫學生實際生活中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 課程評價
1、評價原則
評價包括日常性、階段性、總結性三種,以日常性評價為主。
2、評價方式
定量評價-——主要采用日常性考查的形式,通過課堂觀察、作業檢查、課下交流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 3、評價內容;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相對于預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學生課外進行語文學習的態度、行為、習慣、方法等;
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15課。課文生動地講述了一個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在危險時刻,睡蓮姑姑彎下腰把它救了上來,熱心的小蜻蜓犧牲休息時間,在螢火蟲的帶領下,把小螞蟻送回了家。讀了這個故事,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夏夜美麗的荷塘夜色,更被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品質深深打動。這篇文章文辭優美感人,字里行間都透著一股濃濃的溫情,是人文內涵極其豐富的佳作。
【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對夏夜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材為詩歌選配的畫面生動、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內容的難度。文中有文字注音,對于有一定自讀能力的小朋友來講難度不大。但應通過多種手段協助同學理解重點詞語,以利于同學對詩句內容的理解感悟。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受到保護昆蟲的教育。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邊讀邊體會夏夜的美,體會助人為樂的精神美。
【教學準備】
夏夜的PPT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引出課題
1.【出示】夏天的夜晚圖,誰愿意說一說你的感受。
2.板書課題,這么美的夏夜,我們應怎樣讀出美感呢?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難讀的詞句可以想辦法解決。
2.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是一個童話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個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是朋友們幫助它回到了家。)
3.交流
(1)出示生字,學生自主認讀。
(2)多形式認讀。
(3)交流識字方法:
歌謠識字:
①目爭睜,月要腰。爪巴爬,日寸時。兩字合一字,好記好認識。
②感謝要有心,誠心才感人。感謝有言行,“謝謝”最好聽。
(歌謠識字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感悟兩字合一字的規律,體現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功能。)
猜謎識字:
①根:很字兩人離,木棍左邊立。
②非:一排小朋友,個個背著手。一排變兩排,看看沒有手。
偏旁歸類,熟字帶生字:
①蓮:草字頭,是植物。小草綠,荷花紅。最美麗,是睡蓮。蓮葉綠,蓮花紅。
②激:灑水潑水三點水,石落水池激起水。水池水多石頭大,激起一片水花花。
③趴:足字旁,在左邊,一撇一捺右邊站。跑要足,跳要足。蹲著趴著都要足。
④急、感:心字底,下面站,不慌不急心不亂。學朗讀,要動情,讀出感情才好聽。三、指導書寫
1.觀察要書寫的六個漢字,同桌讀一讀,找找關鍵筆畫。
2.學生觀察,提醒同學寫好字要注意什么?
3.教師示范,學生臨寫。
“非”:獨體字。
“送、過”二字帶走之,可聯系第九課“連、遠”二字的寫法
“她、他”重點指導“也”字的寫法:①橫折鉤的橫要往右上斜,但不能寫得太長;②豎要寫得高一些;③豎彎鉤要拖長,出鉤前,先回鋒。
4.展示評價。
四、拓展作業
1.連一連,說一說。
青青的小路 青青的()
綠綠的草坪 綠綠的()
彎彎的假山 彎彎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抽讀生字卡片,讀準字音。
2.聽寫詞語。
3.指名朗讀課文。
過渡:夏夜,靜悄悄的。忽然傳來了嗚嗚的哭聲,是怎么回事呀?請大家快速把1—5自然段讀一讀。
二、細讀課文,讀后感悟
1.理解1—5自然段
(1)看圖讀文。
睡蓮和小螞蟻在說什么?同桌練讀他們的對話。
(2)指名讀對話。
(3)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知道什么啦?
(4)這時候,小螞蟻什么心情?
(5)兩個人演一演。
(6)分角色朗讀課文。
(7)教師做導演,女生讀睡蓮的.話,男生讀螞蟻的話。
2.理解6—16自然段
(1)師:夏夜,公園里靜悄悄的。一只小螞蟻掉進池塘里上不了岸了。它在睡蓮的幫助下,爬上了睡蓮的葉子。睡蓮姑姑挽留它。(出示句子:今晚就在這兒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呀!)生齊讀。
(2)是呀,夏夜真是太美了!這么美的夏夜,小螞蟻住下來了嗎?請同學們快速閱讀6---16自然段。
(3)小螞蟻回到家了嗎?
(4)他是怎樣回到家的呢?哪些動物來幫它的忙了?自己讀課文8—12自然段。
(3)他們說了些什么?大家練一練,喜歡誰就讀誰的話。(學生練讀)
(4)四人分角色練習表演。
(5)指名表演。(兩組競賽,師生評議。)
(6)分角色朗讀。
三、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題目是夏夜多美,讀了這個故事,你們說夏夜美嗎?美在哪里?
2.總結: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這篇童話故事,從中我們知道,得到他人的幫助要有禮貌地表示感謝。別人需要你幫助的時候,你如何表現?對,要伸出友愛之手。大家相互幫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麗,你們說是嗎?
四、布置作業
1.畫出你眼中的夏夜,并寫幾句話。
2.你能用課文中的詞語描述一下我們身邊的夏夜美景嗎?看誰描述得最美。(選做)
板書設計
15 夏夜多美
睡蓮
小蜻蜓 幫助 小螞蟻
螢火蟲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設想
1.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史論,而大半篇幅用于敘述秦王朝興亡的歷史過程,實際上是以史實作論據,論證秦的迅速滅亡是由于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因此,教學重點應是最后一段。
史論敘史不同于史傳,它是高度概括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帶有主觀色彩;本文又是用駢體寫的,這種色彩就表現得更為明顯,要講清這一點就很難。此外,還要考慮到本文的背誦量較大,要使學生既能背得順暢,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
2.教學方法。
課文練習只要求背誦最后三段,也是出于不增加學生負擔的考慮,但從教學的需要來看,背誦全文是大有好處的。為此,擬采用誦讀教法。
背誦應有嚴格要求,但個別地方可以放寬。如第2段列出九國的順序是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而第5段則是,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據此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排列方法是以山東六大國置前,三小國置后,至于六大國中孰前孰后并無一定的準則。背誦時就不一定非照原文順序不可。其次,第2段還列出20個人名,是舉例性的,不過是作此隨手拈出(例如樂毅是制兵的人,而被列入通意一類),背誦時不一定一一背出,也不必照原文的順序。總之,要從總體著眼,只要不違背作者本意,就可以不計較個別字眼,當然,關鍵的字眼決不容許出現錯誤,這是背誦長文(千字以上)的原則。
3.課時安排。
本文擬用3課時誦讀。
第一課時:簡介作者及《過秦論》寫作意圖,分析全文布局,誦讀第1、2兩段。
第二課時:誦讀第3、4段。
第三課時:誦讀第5段。
預習安排
1.朗讀課文2-3遍,要求字音準確。
補充注音如下:殽(xio)函 膏腴(y) 合從(zng)(以下約從從散之從皆讀zng)翟景之翟讀zhi(凡姓皆如此讀)墨翟之翟讀d(名) 召(sho)滑之滑、王寥之寥皆依今讀。
鏃(z) 笞(chī) 因利乘(chng) 萬乘 (shng)之勢 將(jing)數百之眾
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是一篇史論,為什么大半篇幅是敘事?作者這樣敘事有什么目的?
2.文章將秦統一全國的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為什么這樣劃分?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作者和《過秦論》寫作意圖。
賈誼的《過秦論》共有上、中、下三篇。我們學的是上篇,文中概括敘述了秦王朝的興亡過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它迅速滅亡的根本原因,這是從史實中提煉觀點。到了中篇,作者對這個觀點作了分析,并進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顧天下之嗷嗷,繼續實行暴政,重之以無道,然后從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則: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這是作者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責秦王朝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
君主--子嬰的過失。
《過秦論》鮮明地表現了賈誼的政治立場。
賈誼(前200-前168),西漢政論家、文學家。洛陽人。18歲時以能讀詩書、善屬文,為郡人所稱譽,廷尉吳公薦于漢文帝,被任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嬰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后為梁懷王太傅。32歲時郁郁而死。
賈誼生活在西漢初期,由于此前經過500多年的戰爭破壞,社會經濟凋敝,人口減少,所以他極力主張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評時政。《過秦論》就是為宣傳這種主張寫的。論古是為了說今,這是讀本文時首先應該注意的一個問題。
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
1.先按表達方式將全文分為兩部分。
(一)記敘部分:寫秦王朝的興亡過程(前四段)
(二)議論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原因(最后一段)
2.再分析記敘部分的層次,可分兩大層。
(1)興起的過程(前三段)
(2)滅亡的過程(第四段)
可以一邊討論一邊板書要點,最后形成下表(表中圓括號的數字表示段落順序):
三、誦讀第1段。
在誦讀練習中以提問方式明確本段的內容要點:
①秦的地理優勢;②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統一天下;③基本國策(耕戰、連衡)及成果。
史實補充:①外連衡而斗諸侯--這是跟上文內立法度......修守戰之具相對應而言,其實這是后來的政策。有些教參上甚至把它跟連衡政策的創立人張儀聯在一起,這是不正確的,張儀相秦是在秦孝公死后十年,即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可見,史論敘史不同于史傳,重在會意。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史記?魏世家》:三十一年(即秦孝公22年,公元前340年),......秦將商君詐我將軍公子而襲奪其軍,破之。秦用商君,東地至河。東至河。即秦得河西之地。這是秦以詐力奪取諸侯土地的`一個突出的例子。按:這是秦取河西地的開始,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又獻河西地少梁(今陜西韓城南)。
四、誦讀第2段。
提問:本段敘述了哪幾位秦國國君時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國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莊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間長達90年,作者是怎樣敘述這90年間的歷史的?
討論后,歸納如下:
① 將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間的事情集中到一點上來寫:秦的領土日益擴大引起諸侯恐懼,以諸侯反襯秦。孝文、莊襄二朝則一筆帶過。這是從總體上看。
② 寫秦擴大領土,按南、西、東、北四個方位說,顯出其軍事力量無比強大;寫諸侯,按合從締交約從離衡從散約解的順序說,并極力渲染其聲勢,以反襯秦人困諸侯之易(秦人開關延敵,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這是從局部來說的。
③ 統觀此段敘史,近乎藝術概括方式,本質是真實的,但客觀的歷史過程并非如此。
史實補充:合從締交,相與為一--蘇秦說六國從親,約在前334--前332年之間,其時蘇秦任從約長,并佩六國相印。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這是第一次合從。前318年,蘇秦再次約從六國共攻秦,楚懷王為從長。至函谷關,秦出兵擊六國,六國兵皆引而歸(《年表》中作五國)。這是第二次合從。此外,前298年,魏、齊、韓三國曾聯合攻齊。還有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于河外,這已不在上述87年之內了。從上述史實可以看出,所謂九國之師只是一種籠統的說法,這也說明史論敘史跟史傳的不同。
背誦要求:①可以從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之眾直接過渡到嘗以十倍之地②于是六國之士......制其兵這一段可略讀。
五、留作業。
背誦第1、2段;準備誦讀第3、4段。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背誦第1、2段。
用提問過渡:本文題目是過秦,這兩段說到秦的過錯沒有?(沒有,雖然也表現了秦的詐力政策,但在斗爭中使用詐力是每一方都會有的,只是看誰用得更好。)既然如此,這樣寫有什么作用呢?(為下文作鋪墊,以統一過程中的強大跟后來的迅速滅亡做對比。)所以,下段就先說秦的過錯。
二、誦讀第3段。
先默讀一遍,說說秦始皇的過錯是什么。
找出寫過錯的那一層(于是廢先王之道......陳利兵而誰何)試用幾個字來概括秦始皇的對內政策。(愚民、弱民、以民為敵。)
劃分全段層次并答問:
① 首句寫秦始皇統一全國,只有一個意思,卻連用四句來表達,為什么?(這是中國空前的統一,是很了不起的,值得加以鋪排;極言秦王朝的無比強大。)
② 次寫擴大版圖,有什么作用?(仍是極言秦王朝的強大。)要求注意士不敢彎弓而抱怨一句,是用來烘托秦始皇的威勢,可算是虛寫。如要實解就會出現矛盾,前218年,張良曾雇力士刺始皇于博浪沙,誤中副車。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認識17個生字,會寫其中的7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
3、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要多親身去感受,去體驗的啟發。
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小黑板、掛圖、錄音、卡片
師生教學互動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導寫字。
五、學生描紅、老師巡視、指導。
1、誰去過華山?想看看華山嗎?
2、課件播放一小段表現華山高的錄像。
3、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叫《詠華山》。讀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
3、出示17個帶有拼音的生字、學生想讀啊個就讀哪個,讀對了,其他同學跟讀3遍。
5、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詞。
6、用手勢告訴教師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1、提出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自然段。
2、認讀帶有拼音的.生字。
4、認讀沒有拼音的生字。
自由讀,指名讀。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復習生字引入
二、讀文感悟,鞏固識字。
四、質疑
五、小結
形式:開火車
1、齊讀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學習第2、3自然段。
3、畫出講華山高的句子。
4、再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華山的樣子。
5、指名讀。
6、站在高聳入云的華山上,七歲的寇誰情不自禁地吟詠起詩來。
8、詩中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7、吟誦詩句。
9、齊讀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讀。
11、說說寇準為什么能作出好詩來?你受到什么啟發?
12、記一記本自然段的生字。
語文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意象
2、詩歌中重點詞語的理解賞析
3、體味詩歌的情感,表情朗讀全詩
二、教法:朗誦賞析
三、教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生活中有兩個詞,說出來就讓我們每一個人激動不已,一個是母親,人們常說,子不嫌母丑,對母親我們有報答不完的恩情;一個是祖國,無論她是富有還是貧窮,她都是我們生長的一片樂土,我們有責任使她繁榮富強。在祖國貧困的時候,在一些人迷惘的時候,有些人去國外“享受”生活了,但更多的人卻和祖國同呼吸,共命運,他們決心以自己的雙手,創建美好的祖國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著詩人舒婷,去感受那激越的愛國情懷。請看舒婷的《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
二、板書課題:
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
三、 簡單介紹作者:
舒婷,生于1952年福建泉州。原名龔偑瑜。中國當代詩人。主要作品有《致橡樹》、《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雙桅船》、《神女峰》等。《祖國呵,我親愛的祖國》發表于1979年7月,即改革開放的第一個春天,詩人把壓抑中釋放出來的熱情化作對祖國新興的謳歌。唱出了一曲心靈世界的歌。
四、 學生自讀全詩
1、找出詩中所用的.意象
2、初步感受詩人的情感變化,把握朗誦的的節奏、語速及語調的變化。
詩人的感情的變化是通過詩的語言顯現出來的,因此,在分析的時候一定要抓具體的語言,要做到三點:因文生義、因義探情、因情定調。
五、找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試朗誦第一節并說明這樣讀的理由。
明確:
所用的意象有:水車、礦燈、稻穗、路基、駁船
明確:第一節作者回溯了祖國數百年的貧窮、落后的歷史心情深沉而悲痛,讀的時候要用低沉的語調、緩慢的語速來表達這一沉痛的情感。特別是最后的“――祖國呵”,要低沉,用降調。
生全體讀。
在第一節中,作者極力寫出了祖國的貧窮與悲哀,這是當時的現實的寫照。那么,作者是不是因此而消沉了呢?在詩中有沒有反映出積極的東西呢?
明確:作者看到了祖國的貧窮與悲哀,但作者并沒有消沉。詩人顧城說過:“黑夜給了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求光明。”是的,在這首詩里,舒婷在貧困中也看到了祖國的不屈,看到了在灰暗的色調下壓抑不住的活力和希望。祖國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前進,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顯得是那樣的艱難:千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在歷史有隧洞里蝸行摸索,都是祖國不屈于現實的寫照。這是祖國的希望所在,是我們建設美好的祖國的力量的泉源。朗誦的時候要低沉而不壓抑,把作者的復雜的情感表達出來。
六、 在分析的基礎上,學生齊讀第一節。
七、 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第二節。
明確:所用的意象:花朵
前兩句是對第一節的總結,是承上啟下的句子。本節是一個過渡,是一個內容上由寫祖國的貧困到寫的希望的一個過渡,也是詩人感情由深沉、悲痛轉向高昂、激越的一個過渡。
在第一節暗示希望的基礎上,作者進一步揭示了希望的存在:是飛天袖間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引導學生分析“未落到地面”的含義。
學生齊讀第二節。注意:語調漸高,顯示出看到希望后的激動。最后的“――祖國呵”用平調讀。
八、按以上方法分析三、四節,要求學生分讀、合讀。要感情充沛。
3、胚芽、笑渦、起跑線、黎明
4、乳房
這兩節感情高昂、激越,要特別注意讀時給以充分的展現,在語速上要由慢而漸快。
九、全詩感情的變化也體現在用詞的變化上,在寫祖國的貧困悲哀時,作者用了色彩比較暗的詞語,以后逐漸明朗、亮麗。提示深重注意并找出這些詞。
十、分析詩中的“我”的形象
十一給學生3分鐘時間,自讀全詩,仔細體味詩的內涵,為下一步朗誦和背誦打基礎。
十二、找學生朗誦全詩。
十三、總結:上下幾千年,有多少仁人志士為了祖國的獨立完整,為了民族的繁榮富強,不惜拋頭顱,灑熱血。2200多年前,一位老人披發行吟于江畔,他想以自己孱弱的肩膀,扛起岌岌可危的楚國的江山,當聽到郢都被占時,他絕望了,毅然縱身投入江中,以身殉國。安史之亂時,也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他擔憂祖國和人民的命運,吟出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詩句。還有那“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的愛國詩人陸游,“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國破已如此,我何惜此頭”的吉鴻昌……斯人已逝,那就讓我們再一次走近詩人舒婷,和她一起去感受那激情澎湃的愛國情懷。
師朗誦全詩。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文的文言字詞
2、 培養學生復述、翻譯、朗讀的能力
3、 學習唐睢作為小國之臣卻不畏,敢于斗爭,勇于斗爭的精神
4、 探討唐睢不畏強權,為國赴難精神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等細節的評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本章知識網絡:
知識點:
一、導入
由《完璧歸趙》的故事引入
二、作者、背景簡介
《戰國策》是西漢末年劉向編寫的一本以記言為主的史書,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它敘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滅六國為止,約二百三四十年時間,是我們研究戰國時期歷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敘事長于鋪陳,多加渲染夸張,寫得有聲有色;語言生動流暢;善于在矛盾沖突中運用對話刻畫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較鮮明豐滿;在論辯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來說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學色彩所以它對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響
這篇文章記敘了戰國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滅亡了韓魏兩國;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想用詐騙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絕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悅的情況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國,目的就在于保全國土,解除與秦國之間的矛盾
三、朗讀課文,掃清生字詞障礙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ǘ)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爾”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guī)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jìn)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gǎo)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四、初步感知課文,理解大意
第一段: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1、重點字詞,
使:派遣 以:用,拿,把,介詞
易:交換 其:加重語氣,一定
加惠:給予恩惠 大:大片土地,形容詞作名詞
雖:轉折連詞,即使 然:代詞,這樣
于:從 弗:不
使:派遣,動詞 使:出使 ,動詞 于:到
2、品讀第一段對話,從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信息:交代背景(環境),秦王想“以大易小”,安陵君不從,于是唐雎臨危出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盛氣凌人、蠻橫、欺詐)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
(清醒、不悲不亢)
評析:寫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園地》教案10-05
《語文識字》教案02-26
語文詩經教案10-22
語文關懷教案06-21
語文翠鳥教案09-03
語文《檢閱》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