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理發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音樂理發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音樂理發教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學唱歌曲《理發》。
2、大膽嘗試用肢體動作和聲音來表現歌曲。
3、感受與同伴一起表演歌曲的快樂。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雙響筒、黑板、節奏卡、記號筆,電子琴。
2、木梳、剪刀、電吹風玩具各一個,
3、音樂《看朋友》、《理發》P167、《別吵,小寶寶睡了》,娃娃兩個。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看朋友》
要求:唱準敲門的節奏。
二、幼兒學習歌曲《理發》
1、出示娃娃引出歌名《理發》
2、以提問形式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A、理發需要哪些工具?(梳子、剪刀、吹風機)
B、這些工具分別是用來做什么的?(剪刀剪頭發)
小結:剪刀是剪頭發,梳子是梳理頭發的,電吹風是把頭發吹干的。
C、它們會發出什么聲音呢?誰來試試?
小結:原來剪刀剪頭發的時候會發出"嚓嚓嚓",梳子梳頭發的時候發出"唰唰唰",電吹風工作的時候發出"呼呼呼"的`聲音。
3、放音樂讓幼兒完整欣賞歌曲一遍。
4、請幼兒說說唱唱聽到了什么。
5、教師清唱讓幼兒再次欣賞歌曲。
6、再次請幼兒說說唱唱聽到的歌曲內容。
7、幼兒跟著教師的琴聲一起學唱歌曲。
8、重點、難點指導
(1)木梳、剪刀發出的聲音。
(2)"小吹風,呼呼呼"這一句歌詞,演唱時注意音準。
9、幼兒繼續學唱歌,教師關注個別幼兒,并進行個別指導。
10、幼兒邊唱邊用肢體動作和聲音來表現歌曲。
11、請個別幼兒進行表演,其他幼兒給他伴唱。
三、復習歌曲《別吵,小寶寶睡了》、
活動反思
本歌曲形象、具體的描述理發師理發的過程,贊美了理發師勞動時的美好形象,表達勞動是一件可貴的事跡。歌曲歌詞口語化、形象、生動,便于幼兒理解。每個幼兒都有理發的經歷,源于“生活即教育”,因此幼兒對理發過程中的基本步驟:洗頭、剪頭及理發時用到的工具:剪刀、刷子都有所了解。
以上都是幼兒課前所具備的生活經驗,有助于幼兒理解歌詞,便于幼兒記歌詞。基于以上因素為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創造有利的先發條件。但歌曲中出現了幾處跳音,考慮到以往班級幼兒沒有真正認識和試唱跳音,因此學唱跳音是本節課的難點。
小班音樂理發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自我探索中區分單雙數。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數字卡片身上印有數字的魚卡片
活動過程:
一、小魚游
1.老師扮演魚媽媽,小朋友做魚寶寶,一起邊游邊念找朋友。
2.每條魚都找到了就把自己身上的數字貼在紅色圓點上,沒有找到朋友的就站在蘭色圓點上。(出現單雙數)
二、小魚找朋友
1.每兩個小朋友一組.分到十條魚和1-10的數字卡片。
2.請小朋友給他們找好朋友分類。
3.幼兒探索,教師巡回指導。
4.小結:2468的能找到好朋友,是雙數,13579沒有好朋友的是單數。
三、游戲:小魚聽指揮
老師說到單數,小魚睡覺;老師說雙數小魚游啊游(游戲進行若干次)
四、送魚寶寶回家
1.是單數魚的送到蘭色家,是雙數魚的送到紅的家。
2.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綱要》中明確指出:數學教育的目標是“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綱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游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
小班音樂理發教案3
活動目標:
1、了解理發的各種常見用品,知道它們的用途。
2、模仿理發師,體驗常常理發真好。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玩具理發用品,包括剪刀、梳子、圍兜、吹風機、洗頭膏、毛巾等。
2、相關圖畫。
活動過程:
一、兒歌導入
1、齊念兒歌——“小刺猬”理發。
說說兒歌里的小刺猬是誰?為什么說他是小刺猬?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畫(出示畫),畫上有許多人,請你們找一找這些人中誰是“小刺猬”,說一說他們的頭發怎么了?
2、出示元元和方方的圖片。
師:元元和方方是一對好朋友,他們就是不喜歡理發,成了“小刺猬”。
(1)元元怕洗頭,洗發水會使眼睛難受,可是方方不怕,方方有好辦法。猜一猜方方有什么對付洗發水的好辦法。
(2)方方怕電動剃發器,“吱吱”一響覺得發麻,可是元元不怕,元元有好辦法。猜一猜元元有什么對付電動剃發器的`好辦法。
二、認識理發工具
1、出示理發店的理發用品,說一說這些都是什么工具。你在什么地方看到過這些工具?
2、談論這些工具有什么用途,做做模仿動作。
(1)梳子有什么用?怎么用?(小木梳,刷刷刷,給你梳頭發)
(2)剪刀、電動剃發器有什么用?怎么用?(小剪刀,嚓嚓嚓,給你剪頭發)
(3)吹風機有什么用?除了吹干頭發還能做些什么?(小吹風,呼呼呼,給你吹頭發)
(4)頭發理好了,照照鏡子滿意嗎?
3、現在,老師把這些理發的工具編成了一首兒歌,名字叫《理發》。
利用圖片鞏固兒歌內容,師生邊念兒歌邊模仿理發師的動作。
三、學做理發師
1、使用玩具理發用品,兩人結伴,輪流扮演理發師和顧客,按以上的兒歌內容,輪換著相互理發。(提示:大家玩時要注意愛護理發的工具)
2、對子鏡子照一照,頭發又清潔又整齊,體會理發后不是“小刺猬”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周內,我們小班正在開展主題《理發師》的活動,《學做理發師》是我向教研組開放的一次活動。根據小班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水平,制定了活動的目標:1、了解理發店的各種常見用品,知道它們的用途。2、學做理發師,體驗常常理發真好。開始我以兒歌“小刺猬理發”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孩子們說說兒歌里的小刺猬是誰?為什么說他是小刺猬?孩子們說出了其中的道理。接下去的一個問題環節是請幼兒找一找圖片上的小刺猬,我覺得這張圖片設計的不是很好。第三個問題通過猜一猜元元和方方有什么對付洗發水和電動剃發器的好辦法。孩子們的回答是正確的,而且方法比較多。第二個環節是認識理發工具,由于有一定的理發經驗,對于理發的這些工具也能說出,但在談論這些工具有什么用途時,我沒有把工具使用時發出的聲音強調出來,導致后面的兒歌學起來幼兒沒有興趣。做做模仿動作。最后的一個環節是學做理發師,主要是讓幼兒使用玩具理發用品,兩人結伴,輪流扮演理發師和顧客,能按兒歌內容,輪換著相互理發。這一點我結合幼兒的日常生活,捕捉了幼兒的興趣點,并提供給他們豐富的材料,幼兒模仿理發師的游戲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真正想知道的東西。這種順應幼兒的興趣點生成探索活動,是師生有效互動的方式之一。
總之,在主題活動中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要求教師心中有幼兒,要真正“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教師要善于反思,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
【小班音樂理發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理發01-05
小班音樂理發教案3篇03-08
中班音樂理發教案03-31
中班音樂教案:理發店08-29
小學音樂《理發師》教案02-04
理發店中班音樂教案01-13
《理發店》中班音樂教案08-16
中班音樂《理發店》教案03-24
中班音樂教案理發店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