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班音樂教案小手開花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音樂教案小手開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音樂教案小手開花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小手變化的有趣。
2.能用手表現各種不同的物體和動作,嘗試邊唱邊表演。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伴奏
活動過程:
一、“小雞小雞在哪里”師生對唱練聲。
老師用手做小雞(小貓、青蛙)狀,引導幼兒唱歌練聲。
二、教師表演,引發興趣。
師:我們的小手真能干,能變出不同的小動物來,看我的兩只小手又做成了什么?(教師表演“雨點狀”)幼兒回答。
師: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老師范唱)
三、學唱歌曲,感受小手變化的有趣。
師邊做動作邊問:這是什么?雨點從什么地方落下來的?(引導幼兒用語言和動作表演)雨點落下來會發出什么聲音呢?(老師邊唱邊提問,引導幼兒來回答)
師:你的小手會做雨點嗎?我們一起來試試。(師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帶領幼兒共同表演。)
四、嘗試用聲音的響和輕來表現雨點的大小。
師:雨點越下越大了。我們唱的時候聲音要怎樣?越下越小呢,怎么來唱?
五、大膽想象,創編歌詞。
師:除了歌曲里兩只小手能變成雨點,還能變成什么呢?
師:變出來的東西它是什么樣子的?
師:它會發出什么聲音呢?(引導幼兒進行創編并邊表演邊唱)
六、完整欣賞小手歌。
師:有一首歌曲就叫做“小手歌”歌里除了變成雨點還變成了許多其他的東西,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放音樂)
師:你聽到兩只小手變成了什么?(幼兒根據歌詞回答)我們可以在區域游戲中在來表演。
小班音樂教案小手開花2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有兩只手,能分清手掌和手指。
2、愿意和同伴一起做動作、念兒歌。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難點
幼兒能根據兒歌內容做出相應的動作。
活動準備
豐富幼兒關于手的知識。
活動過程
一、認識手。
通過提問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有兩只手,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寶寶們,你們知不知道我們每個人有幾只手啊?”
“伸出來讓老師看看是哪兩只手。”
找一找手掌、手指。知道手上白白的、光光的、平平的部分是手掌,手掌上方連接的五根長長的“小棒”就是手指。
二、聽兒歌:老師邊做動作邊緩慢地念一遍兒歌,讓幼兒根據動作初步體會兒歌內容。
一只手,兩只手:先伸出一只手,再伸出另一只手,五指張開。
握成兩個小拳頭:雙手握拳。
小拳頭,伸出來:伸展拳頭,張開五指。
長出十個小朋友:隨意擺動十根手指。
三、學兒歌。
引導幼兒跟老師一起做動作,并分句跟讀,學習兒歌二至三遍。
邊做動作,邊跟讀。
“寶寶們和老師一起來念一念兒歌,邊念兒歌邊試著動動你的小手,看看它們是不是聽你的指揮。”
聽兒歌,做動作。
“下面,老師來念兒歌,不做動作了,寶寶們聽兒歌來做做動作,看看你們的小手聽不聽話。”
看動作,念兒歌。
“我們再換一換,老師做動作,你們念兒歌。”
四、念兒歌。
讓幼兒兩兩相對,老師領讀,幼兒邊念兒歌邊做動作,體驗樂趣。
“寶寶們的兒歌都念得真棒,請你也念給自己的好朋友聽一聽吧!”
五、延伸:游戲“小手開花”
“我的小手會開花,開了幾瓣花?開了五瓣花/十瓣花。”
活動反思
1、兒歌《兩只手》原本共有八句,前四句即本活動學習的內容,后四句主要是教育幼兒勤洗手、講衛生,而這一內容在前段時間已給幼兒上過了。另外,我感覺八句兒歌對于低幼兒童似乎有些復雜。因此,我對兒歌內容進行了調整,只截取了兒歌的前四句讓幼兒學習,并將教學重點放在了認識手上。
2、在幼兒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發現幼兒邊看老師做動作、邊聽老師念了一遍兒歌后,很快就掌握了兒歌內容。其中,幼兒對一、四句的.掌握最快。
3、在最后的延伸游戲中,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不太高。首先,幼兒在學習了兒歌后已有一些分心;其次,幼兒可能對五和十的數字概念還不清楚,再次,幼兒還可能對“瓣”這一量詞不理解。平時我們通常會更普遍地說“幾朵花”,而不太說“幾瓣花”這類書面語。由此,我覺得幼兒,尤其是低幼兒童的游戲必須注意使用語言的口語化,以便幼兒理解和參與。
【小班音樂教案小手開花】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 | 小班音樂:小手爬08-25
小班音樂小手爬教案08-29
小班音樂小手拍拍教案06-14
《小手歌》小班音樂教案11-04
小班音樂教案:小手拍拍06-09
小班音樂教案:小手爬01-17
小班音樂教案《小手拍拍》01-17
音樂小手拍拍小班教案02-21
小班音樂頑皮的小手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