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小學語文教案

    時間:2023-03-02 08:22:56 小學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15篇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1

      教學設想

      《識字1》是《國標本(蘇)語文》一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它以詞串識字的形式出現,圍繞“春天”這個主題勾畫出了一幅春光旖旎、鳥語花香的春景圖。全文共12個詞語,分為四組,每一橫行又從“氣象”、“草木”、“動物”、“花朵”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所以教學時我們不能為了識字而識字,要通過朗讀、想像去體會、感悟,要讓學生由詞語想到具體的事物,由詞串想到特寫的畫面,由整篇課文想到春天特有的場景,要讓學生在腦海中留下一組關于“春天”詞語的記憶板塊,為今后的閱讀和寫作做必要的儲備。所以,識字和記憶詞串應該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詞串識字都有押韻合轍的特點,讀起來朗朗上口,由此,“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成為本課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從單個詞兒的認讀,到每行詞串的連讀,最后詞串成文的誦讀,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詞語間的停頓和整個詞串的誦讀節奏,掌握誦讀的技巧,為今后誦讀詩歌奠定了基礎。

      另外,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把生活帶進了課堂,使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與生活經驗和抽象的詞兒融合在一起,一邊誦讀,一邊產生與詞語相對應的圖像,既有利于學生理解詞義,又訓練了語言。學生們雖然對獨立的詞兒理解增多了,但像沒組裝的機器零件,只有把它們組合起來,才能發揮真正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詞與詞之間的間歇、空白,引導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想像進行補充和擴展。在學生們的相互討論中,原本貌似獨立,實際具有相似關系的詞語整合成一個“春天”的模塊,在進行反復誦讀、積極記憶后,一幅鮮活的“春天”畫面就以模塊形式建構、存儲于學生腦海中,為學生日后激活、選擇、匹配、重組相似模塊提供了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而本課集中學寫帶“木”的字串,意在讓小學生感悟一點漢字文化,培養學習漢字的濃厚興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漢字文化的熱情,為今后學習漢字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過程

      —、課件導入,激趣學文

      送走了冬爺爺,我們迎未了美麗的春姑娘(課件出示春意融融、鳥語花香的春景圖)。你看,春姑娘真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她把大自然打扮得多美呀!看,一群小朋友到田野找春天來啦!

      二、聯系畫面,整體感知

      1.結合課件畫面,播放歌曲《找春天》。

      2.學生交流,從哪些地方找到了春天?

      隨機出示:課文四組詞串。

      3.借助拼音,學生自由練讀。

      4.指名練讀,正音。(逐個詞兒讀,詞串連起來讀。)

      [借助畫畫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詞串模塊,使抽象的詞兒和形象的事物整合在一起。]

      三、逐行認讀,深入感悟

      1.讓學生思考。

      (1)春天的風吹在身上是怎樣的感覺?

      (2)你知道春天的雨是怎樣的嗎?點擊“春雨”處,讓學生們體會春雨細細的,像牛毛一樣。

      (3)出示“春天春風春雨”

      誰來讀好這一行詞?

      你是怎么想的?你好像看見了什么?(春天到了,我好像感覺到了春風暖暖地吹在身上,舒服極了,又好像看到細細的春雨正在綿綿地下著,萬物都在迅速地生長。)

      [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去想與這個詞語相對應的事物圖像,可以把表面上孤立的圖像整合為一體,在他們的頭腦中建構、存儲起日后解決問題時能迅速激活、選擇、匹配、重組的模塊。]

      指名讀,師點撥,注意停頓和整個詞串的誦讀節奏。

      2.師:春天的柳樹、小草、嫩芽是;怎樣的呢?小朋友昨天已經跟他們交上了朋友,有的小朋友用手輕輕地摸了他們,有的小朋友在草地上打了個滾,有的小朋友還和他們說說話呢!

      (1)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朋友呢?在學生介紹時伺機逐個點擊“柳樹、小蘋、嫩芽”,多媒體展現春天柳葉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上而出的鏡頭。

      (2)小朋友這么喜歡自己的朋友?那你能讀好它們的名字嗎?

      (3)擊出“柳樹小草嫩芽”一行詞語。

      指名讀,師評: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柳條垂在河面上,風兒一吹,河水漾起了層層波紋……你們呢?

      3.(1)點擊“布谷鳥”,展現布谷鳥在田間邊飛邊鳴的鏡頭,同時講述布谷鳥的傳說。再逐個點擊燕子飛行、蜜蜂采蜜的畫面。

      師畫外音:燕子、布谷給我們帶來了春的喜訊,連小蜜蜂也嗡嗡地趕來,在花叢中忙著采蜜呢!一派熱鬧的景象。

      (2)誰來招呼這些可愛的小家伙。

      (3)春天還會有哪些動物呢?

      [學生憑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動物這一模塊進行補充和擴展。從而加深對春天的感性認識。]

      4.(1)小蜜蜂為什么這么高興?(點擊蜜蜂在花叢中飛行采蜜的特寫近鏡頭)

      (2)讓我們做個深呼吸,扇動翅膀,跟著蜜蜂,一起到花的海洋里去邀游吧!(錄像展示“花的世界”,其中有梨花、杏花、桃花。)

      [伴隨著生動活潑的畫面,孩子們揮動著雙手學著蜜蜂在教室內自由跑動,既帶來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同時又達到了做課間操的效果,起到很好的調節作用。]

      (3)在花的海洋中,你最喜歡什么花?為什么?

      (學生小組交流后集體匯報,教師隨機點擊“梨花”、“杏花”、“桃花”的多媒體畫面。)

      (4)點擊出“梨花杏花桃花”

      指名讀,學生評價。

      四、熟讀成誦,記憶積累

      師:春天在哪里?春姑娘悄悄告訴小朋友:春天在校園里,在小河邊,在枝頭上,在田野中,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課文中的這些詞兒連起來讀就像一首小詩、趕快讀讀,把春天的美讀出來吧。

      1.練習朗讀

      (1)自己練讀。

      (2)把春天的美讀給小組里其他同學聽。

      (3)交流:怎樣讀得美?教給方法(邊讀邊在腦中放電影)。

      2.學習背誦

      春天不光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它還應該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腦海里,我們來比一比,誰最有本事把這些詞兒都記下來。

      (1)小組交流,討論最佳記憶方法。

      (2)大組匯報交流。(a、詞串記憶法,如“春——”“——花”;b、歸類記憶法;c、畫面記憶法等)

      [記憶法是學生的智力因素之一,而死記硬背是培養不出記憶能力的,小學時期是學生記憶的黃金階段,只有讓他們領悟、掌握靈活多樣的記憶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

      五、認識偏旁,學習生字

      1.認識木字旁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偏旁,想不想和他交朋友?

      板書“木”,知道他的名字嗎?

      2.文中有哪些字是帶“木”的?(樹、杏、梨)

      它們為什么都有個“木”?以前學過帶“木”的字嗎?

      [把相同偏旁的字組成字串學習,以便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也讓學生從中領悟形聲字構字的巧妙,感受漢字的結構美,培養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學寫“樹、杏、梨”

      (1)比較三個帶“木”的字有何異同?(位置不同,形體也發生變化。)

      (2)同桌說說這三個字中你會寫了哪個?有什么好方法記住它。

      (3)全班交流。

      (4)指導書寫。

      (5)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寫字姿勢

      (二)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

      2、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片,把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

      3、朗讀詞串,積累詞匯,了解春天景物的特點,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材分析

      重點

      認識本課的'生字,并能按筆順正確地書寫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

      難點

      誦讀中體會春色美景。

      教具

      生詞卡、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出示詞語————出示在圖中相應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師,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麗,你看(課件出示春光融融,鳥語花香的春景圖)

      2、誰能告訴老師和同學們,你從圖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在景物旁出示詞語。

      春風(1)注音“春”的讀音,誰能讀準它?指名讀、齊讀。

      (2)春風跟其他季節的風有什么區別呢?

      (出示)春風像

      (3)真好!那我們一起把這輕柔的春風讀一讀。

      春雨(1)齊讀詞語兩遍。

      (2)春雨有是什么樣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

      同桌討論,指名讀。

      (4)通過課外閱讀,你知道哪些有關春雨的詩句?

      (5)有感情讀一讀詞。

      柳樹(1)注意兩個生字的聲母,誰來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2)看,在春風吹拂下,柳樹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風一吹,柳樹。指名讀。

      嫩芽(1)注意“嫩”的聲母和韻母,誰能讀準它?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2)請小朋友們再仔細看一看圖,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樣兒的?

      (4)看來大家都明白了,齊讀這個詞。

      小草(1)讀準“草”的聲母,一齊讀兩遍。

      (2)你們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為什么要這么拼命往外鉆呢?

      (3)說的真棒!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個詞。

      布谷(1)齊讀詞語。

      (2)它是什么樣的?它是怎樣叫的?你能學一學嗎?

      (3)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布谷”的叫聲吧。

      (4)初夏時,“布谷”常晝夜不停地叫,它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杜鵑“。布谷能吃許多害蟲,我們可要保護它。

      燕子(1)小燕子穿什么衣服呀?

      (2)你對小燕子有什么了解?

      (3)齊讀詞語兩遍。

      梨花、杏花、桃花

      (1)把這些花兒的名字讀準,指讀,齊讀。

      (2)你是怎樣辨認它們的?

      (3)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些美麗的花是怎樣開放的?

      (4)除了上面這些花外,還有哪些花也是春天開放的?

      (5)齊讀三個詞語。

      二、圖文結合,鞏固詞義

      1、請同學們打開書,借助拼音讀課文。注意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2、采用圖文結合方式,將詞語和圖畫對位。將12個詞語的卡片分給學生,老師點出課件上某個景物,拿相應詞卡的學生上來,帶領同學們齊讀詞語兩遍。

      3、班一起讀12個詞語。

      三、齊讀詞語,體會特征

      1、讀詞串,說一說每一組詞串與春天的什么有關?

      2、除此之外,你在春天里,還觀察到過什么?

      作業布置

      1、抄寫詞語,并家聽。

      2、誦讀詞語。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石榴的生長過程,體會石榴的美及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2、體會用擬人的寫法能把石榴寫得更生動形象。

      3、品嘗一種水果,并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體會用擬人的寫法能把石榴寫得更生動形象,指導用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難點:指導用第四自然段的寫法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16《石榴》(生讀課題)

      2、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了解了什么?(石榴在春天長葉,夏天開花,秋天結果。)

      3、作者在寫這文章時,是按照石榴的生長順序來寫的,我們在寫有關植物的文章時,也應該按照植物的生長順序來寫。

      二、研讀第三自然段。

      過渡:熱鬧了好一陣的石榴花漸漸地謝了,樹上結滿了一個個小石榴。那么,小石榴是怎樣一天天長大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石榴一天天長大的句子。

      1、師相機出示句子:“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

      (1)你們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石榴是慢慢長大,慢慢成熟的。)

      (2)全班齊讀。

      2、那么,哪一句寫了石榴果的變化。師出示句子:“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兒紅,一半兒黃。”

      (1)再請一個同學把這一句話讀一次,其它同學找出表示先后順序的詞,(先是逐漸最后)我們把這些詞讀一次。把這整句話讀一讀。

      (2)出示課件體會石榴顏色的變化:同學們看,這就是石榴果顏色變化的圖,它的外皮先是,逐漸變得、,最后變成。

      (3)你們看老師能不能把“黃中帶紅”和“青綠色”換個位置呢?(不能)為什么?(因為植物的生長是有順序的,說明作者寫文章之前是經過認真細致的觀察的,所以作者用上了表示先后順序的詞,這也說明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精當。)

      (4)你們看,石榴果的顏色在變化的過程中,美不美?我們能不能美的把這一句話讀一讀。齊讀。

      3、學習兩個擬人句。

      過渡:熟透的石榴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看一看,師拿出準備好的石榴,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1)老師這里有兩句話都是寫熟透了的石榴的,你們讀一讀,并說說哪一句話好,為什么?出示句子:

      1、熟透了的石榴裂了,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從黃綠色的葉子中露出來。

      2、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滿滿的子兒。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黃綠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們報告著成熟的喜訊。

      (2)為什么說第二句好呢?(第二句把石榴當成人來寫)把事物當成人來寫,這種寫法叫擬人。

      (3)你從哪些詞語看出把石榴當成人來寫?(笑得咧開了嘴急切地扒開張望報告喜訊)

      (4)齊讀這些詞語。

      (5)請四個學生上臺做下列詞語的`動作,其它學生跟著做。

      笑得咧開了嘴急切地扒開張望報告喜訊

      (6)剛才同學們做這些動作時,老師覺得你們非常的活潑可愛,可想而知,作者把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加到石榴身上,我們自然而然就覺

      得石榴是那么的……(活潑可愛)所以把石榴當成人來寫,就把石榴寫得……(更生動形象,有趣活潑,我們不由得對石榴產生了喜愛之情。)

      (7)現在,誰來說說為什么第二句好?

      (8):所以,我們平時文時,多用些擬人的句子,就能把意思表達得更生動形象。

      (9)喜歡石榴嗎?誰來讀讀這兩句,讀出石榴的活潑可愛。

      (10)讓我們美美的把這段讀一讀,好嗎?

      三、研讀第四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看,老師這里帶來了一個石榴,我把它的外皮剝開,你們看看里面是什么呢?(板書:看)

      1、你看到了什么?(石榴子兒)那么書上是怎樣寫石榴子兒的呢?請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石榴子兒的句子。

      2、師相機出示句子::“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子兒一顆顆緊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生齊讀。

      (1)找出描寫石榴子兒的詞語,把它畫出來。(瑪瑙般的子兒緊偎紅白相間晶瑩透亮)

      (2)出示石榴子兒的課件,理解這些詞,你覺得石榴子兒怎樣?(很美)

      (3)從這些詞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抓住了石榴子兒的什么來寫呢?(師板書:形狀和顏色)

      (4)你們看,,石榴子兒美不美?誰能把這個句子美美地讀一讀。

      3、這么美的石榴子兒,想吃嗎?請兩個同學上來嘗一嘗。(板書:嘗)并說一說是什么味道的。(板書:味道)

      (1)作者是怎樣寫石榴子兒的味道的?請讀讀課文中的句子,出示句子::“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

      (2)誰來說說石榴子兒是什么味道的?(酸溜溜、甜津津的)

      (3)作者的感覺怎樣?(板書:感覺)(清爽無比)清爽無比又是什么感覺?(涼快、口感好)

      (4)你們喜歡吃嗎?誰能美美的讀讀這句話?

      把整段話讀一讀。

      師:同學們,每當石榴成熟的季節,棗莊就會舉辦一個國際石榴節,前年棗莊人民就和外商簽定了166億元的合同呢!小小的石榴還是棗莊人民發家致富的大功臣呢。小石榴可是我們人的驕傲呀!

      15、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石榴,好嗎?(齊讀句子)

      通讀全文:課文把石榴寫的真美,讓我們再一起來美美的讀一讀。

      四、寫法,讀寫結合。

      1、師寫法:作者寫石榴子兒時,先觀察它的形狀和顏色,再品嘗它的味道,最后寫自己的感覺,我們品嘗一種水果時,可以按照作者的這種方法來寫。

      2、課后練習的第五題要求我們品嘗一種水果,并仿照課文第四自然段寫一段話,老師仿照第四自然段寫了一段品嘗香蕉的話,請讀一讀。

      我拿出一個彎彎的黃色的香蕉,掰開薄薄的外皮,就露出米白色的果肉,我聞了聞,好香啊!我輕輕咬了一口,軟綿綿,甜滋滋的,真是越吃越想吃。

      3、老師除了按照作者的寫法外,還多加了一項——聞氣味,你們寫的時候也可以加上這一項。

      4、現在正是橘子上市的季節,街上的水果攤上的橘子堆成了小山的,現在請同學們把你帶來的橘子拿出來先觀察再品嘗,然后按照第自然段的寫法,把你品嘗的經過說一說。

      5、交流:請一兩個學生上臺說,師生按照寫法評議。

      6、學生動手寫話,教師巡視指導。

      7、講評。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欣賞葉子的外形之美,感悟葉子的內在之美,學習做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人

      教學重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朗讀,欣賞葉子的外形之美,感悟葉子的內在美,學習做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人。

      教學準備搜集各種形狀的葉子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結合插圖初步了解每一節詩歌所講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1、師板書課題,指名讀課題。

      2、看了這個題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師引導學生質疑:樹葉怎么美?什么樣的樹葉才美?

      1、自由讀課文。

      2、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生字卡片,檢查生字讀音。指讀,領讀,開火車讀,齊讀。

      (2)注意正音。

      (3)出示詞語卡片,輪讀。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二節

      1、誰來讀?

      2、你知道了什么?

      3、大樹怎樣美?

      3、指導感情朗讀。

      (二)學習第三~~八節

      1、分自然段讀課文。

      2、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你看的`葉子是怎樣的?

      理解:形態各異:樣子各不同。

      4、葉子做著怎樣的工作?

      理解:奉獻:貢獻。

      5、每個季節的葉子是怎樣的?

      6、齊讀。

      (三)學習第九~~~十一節

      1、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茁壯:強壯、健壯

      蔥翠:(草木)青翠

      輸送:運送;從一處運到另一處。

      3、齊讀。

      1、出示詞語。

      2、出示生字。

      3、寫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4、師范寫“異、奉”。

      5、指導學生描紅。

      學生讀課題。

      交流想知道的內容。

      交流,指名回答。

      生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檢查生字讀音。指讀,領讀,開火車讀,齊讀。

      注意正音。

      出示詞語卡片,輪讀。

      指名分段朗讀課文,讀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段。

      指名學生讀第一、二節。

      那棵大樹很美。

      樹像一朵綠色的云,從大地上升起。

      學生練習朗讀。

      學生分小節讀課文。(指名讀、小組讀等)

      學生交流。

      每一片葉子形態各異,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

      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

      春天:葉子嫩綠,夏天:葉子肥美,秋天:變黃,冬天:飄零。

      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學生回答。

      學生理解詞語意思。

      學生齊讀。

      學生讀詞語。

      學生認讀詞語。

      學生齊讀。

      學生仔細看。

      學生描紅練習。

      計:

      課后收集樹葉,看誰能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字,認識5個字。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人物善良、淳樸的優秀品質。懂得學會分享,才會感受到快樂的道理。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設問激趣

      1、大家知道這是什么嗎?夏天,到了麥收季節,就是杏兒成熟的季節。

      2、板書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會有什么問題?每個人都試著問一問。

      4、提出問題:這小小的杏兒引出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又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這課。

      二、把預習引入課堂,培養自學習慣。

      1、按要求預習自學:

      讀課文,讀準每個字的字音。

      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你有什么不懂的做上記號。

      2、指名分段讀課文:

      仔細聽,同學是否讀正確了。

      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有不懂的問題做上記號。

      三、朗讀指導,文中感知

      學習課文1——4自然段。

      1、同學們自由朗讀這幾段,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杏兒好(第2段)杏兒多(第3、4段)

      3、你們能把杏兒的特點讀出來嗎?分四人小組朗讀。

      4、指明飛角色朗讀。評讀。

      5、有感情的齊讀1-——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理解感悟,情感升華

      1、(第7段)找出奶奶說的話,并做上記號。

      2、把這幾句話多讀幾遍,你聽懂了奶奶的話了嗎?

      3、分小組討論:說說自己的理解。

      4、全班交流:只有讓大家分享勞動果實,才會感受愉快和喜悅。

      5、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和感受嗎?說給大家聽。

      二、教師總結全文,學生齊讀課文。

      三、課堂書寫生字。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5

      1長江之歌

      左所小學李密翠

      教材分析:

      這首詩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主題歌歌詞。作者沒有實寫長江的景象,而是用第二人稱,將長江作為一個抒情對象,贊美她的“風采”“氣概”“情懷”。其中既涉及她的發源和流向,又關注她的歷史和未來,概括了長江的豐富內涵,表達了中華兒女對長江的熱愛、依戀之情。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通過理解詩歌的語言和吟誦詩句,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培養審美情趣。

      教法學法:

      1、運用多媒體PPT課件與音樂、自讀與品讀等方法,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幫助學生領會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學習,使學生運用并掌握“讀一讀、劃一劃、問一問、說一說”的學習方法。

      3、運用抓住關鍵詞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讀好課文。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板書:長江之歌)

      《長江之歌》是電視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歌歌詞。

      2、出示地圖,指出長江的位置和所流經的地方。

      3、你們對長江有什么了解呢?請同學們自由說說看。

      4、播放歌曲:《長江之歌》歌詞豪放,歌聲雄渾,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自探

      1、教師預設的自探提綱

      (1)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描紅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依戀蕩滌塵埃磅礴灌溉

      2、請同學們根據自探提綱進行自探學習,自主解決自探提綱中的問題。

      3、展示自探成果(通過班級交流及時反饋與矯正自探中存在的問題):

      (1)出示詞語:

      乳汁哺育挽起蕩滌塵埃灌溉奔去各奔東西........

      (2)指名逐詞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區分加點字讀音的異同。

      (3)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豐采:美好的儀表舉止。

      依戀:留戀,舍不得離開。

      蕩滌:洗滌。

      塵埃:塵土。

      磅礴:氣勢盛大。

      灌溉:把水輸送到田里。

      4、各自輕聲試讀課文。

      5、分節指名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點。

      6、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了范讀,你感受到了作者想贊美長江什么?(自由交流總結: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板書: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

      (2)你還發現作者贊美了幾次?因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大部分?

      (3)根據以上問題給課文分段。

      (4)鼓勵大家正確、流利、有感情的仿讀。(女生讀第一部分,男生讀第二部分)

      剛才大家讀了課文,讀得不錯,我們讀書就是應該這樣,仔仔細細地讀,認

      認真真地讀,帶著感情來讀。那么剛才在讀的過程中碰到了哪些詞和句是你不懂的,先在書上作個記號,然后同桌討論討論。

      7、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

      乳汁哺挽滌埃灌溉

      (2)、指導寫字:

      乳:左右基本等寬。

      汁、哺、挽、滌、埃:左窄右寬。

      灌、溉:左窄右寬,因筆畫較多,寫時要緊湊一些。

      (3)、學生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8、熟讀課文:自由讀課文,讀出感情;指名學生逐節朗讀,學生評價;再作新的朗讀體驗。欣賞、評點、引導有機結合在其間。

      9、師生歸納小結。

      三、運用拓展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詩歌。

      四、作業設計

      抄寫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一、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歌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首歌,聽《長江之歌》。聽了這首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說

      揭示課題并板書。

      2、出示: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3、自由讀,讀了這句詩你有什么疑問?(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規范、整理后說明:老師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結合學習內容歸納、整理、補充成自探提示,認真探究,就能弄明白大家提出的問題。)

      預設:(1)為什么說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情懷”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二、探究學習

      1、出示自探提示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默讀課文: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用波浪線畫出有關句子。

      3、出示第1節:

      (1)自由讀,要求: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交流。

      出示: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豐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雪山”在祖國的最西部,“東海”在祖國的最東部,長江能從祖國的最西部走來,向祖國的最東部奔去,說明她源泉是無窮的。)

      指導朗讀:這兩個分句我們該怎樣讀?哪些詞提示了你?

      (第一個分句要讀得柔和一些,因為長江是“走來”,第二個分句讀時要讓人感覺有氣概,因為長江是“奔去”。)

      (3)默讀第1節,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4)交流:

      出示: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哺育各族兒女”:只有母親才會哺育兒女,在這里把長江看作了母親,而且長江哺育的是各族兒女,可見這位母親的胸懷是多么的寬闊。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這里又把長江擬人化了,長江很長,它就像母親伸長那健美的臂膀,從西至東,把祖國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讓它們緊密聯系在一起,永不分離。)

      指導學生看地圖,并聯系實際想象體會“哺育、挽起”的意義。

      指導朗讀:這一句我們要讀得很深情。

      (5)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要讀出“贊美”“依戀”的感情。

      (6)齊讀第1節。指導背誦第1節。

      4、出示第2節。

      (1)聽錄音,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2)交流: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遠古”是指很遙遠的古代,長江從遠古走來,向未來奔去,時間跨度很大,長江永遠不會停息,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指導朗讀第一句:“走”、“奔”句與第一部分的“走”、“奔”句對比讀,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灌溉花的國土”:祖國的領土那么大,長江能將它們一起灌溉,所以說它是“無窮的源泉”。

      “推動新的時代”:長江能推動時代的發展,力量是無窮的。)

      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具有母親的情懷?(“你用純潔的清流,灌溉花的國土”:母愛是純潔的、神圣的,長江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祖國的每寸土地。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動新的時代”:母親的力量是巨大的,長江就像母親一樣,對新時代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師引讀:所以,“我們——贊美長江??”

      (4)指導朗讀第2節。

      5、學生談收獲。

      6、教師小結。

      三、運用拓展

      1、朗誦比賽。

      2、學唱歌曲。

      四、作業設計

      1、組詞。

      潮()推()薄()

      朝()堆()礡()

      2、填空。

      走出()推動()

      乳汁()回蕩()

      力量()清流()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6

      教學內容:

      本文是一首伴隨幾代人成長的經典老歌的歌詞,共有三節。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和風拂面,水波蕩漾,一群活潑可愛的少先隊員在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的北海公園里盡情歡樂的春景圖。清新明快、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的語言特別適合孩子們反復吟誦,乃至和著優雅的曲調愉快地歌唱。

      教學重難點:

      學會課后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精彩與歡欣,懂得珍惜,懂得熱愛。

      學習目標:

      1、學會“浪、映、輕、涼、悄、做、課、排”8個字,會認“槳、推、倒、塔、爽、幸、福”7個字。

      2、能用歡快的語調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能隨著優美的曲調歌唱。

      3、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自己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豐富多彩,懂得生活在祖國大家庭里的幸福,能夠珍惜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教學時數: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課文插圖,說說圖中小朋友為什么那么高興,他們在干什么?

      2、請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情境,互相暢談自己劃船游玩時的.情形。

      3、播放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讓學生感受歡樂的生活氣氛。

      4、板書課題,指名讀“槳”字,全班齊讀課題。

      5、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初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讀準為止。

      2、同位互讀,相互幫助讀準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以“劃小船”讀、賽讀、評讀等方式鞏固生字認讀。

      4、出示詞組卡片,如“美麗的白塔”、“涼爽的風”、“親愛的伙伴”、“幸福的生活”,指導學生讀準、讀連貫。

      5、學生自由練讀課文,試著把課文讀準、讀通。

      三、學習生字詞

      1、出示生字卡,上面寫有“浪、映、輕、涼”四個字,問學生:你有什么發現?又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2、書寫時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在書上描紅。

      4、在本子上練習。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會4個聲母d t n l,能夠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繼續學習拼音讀寫方法,學習看圖讀帶調音節和拼音詞。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d t n l 的發音。

      教具準備及輔助活動:投影儀卡片掛圖

      板書設計:

      4 d t n l

      da de di du ta te ti tu

      na ne ni la le li

      作業設計:練讀d t n l 的音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復習檢查

      1. 抽讀字母卡片。

      2. 說說下列字母中哪些是單韻母,哪些是聲母。

      biomafeüpu

      二. 揭示新課內容

      1. 引導看情境圖。

      (1)出示掛圖。

      (2)討論:

      a 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

      b 圖上有誰和誰他們在干什么?孫悟空的表情怎樣?哪吒心里會想些什么?

      (3)小結圖意:

      哪吒和悟空戰了幾個回合后,哪吒敵不過悟空,敗下陣來。哪吒心里想:他的本領特別大!悟空見哪吒逃跑了,樂得哈哈大笑。

      2 、讀語境歌。

      悟空本領特別大,天兵天將都不怕,打敗哪吒三太子,樂得悟空笑哈哈。

      相機出示:de te ne le

      告訴學生:我們今天要學的聲母和這4個音節有關。

      三.教學聲母d和t

      1.教學聲母d

      (1)學d的讀音。

      a 出示座鐘筆筒圖。

      討論:圖上有什么和什么?

      b 告訴學生: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字母的樣子,就有點像連到一起的座鐘和筆筒。出示聲母d。

      c 教師范讀三遍。

      d 領讀,齊讀,指名讀。

      (2)教學d的書寫。

      a d和我們學過的哪個字母有點像?

      與b區別。指名說說不同的地方。

      b 誰能想個順口溜記住d?

      (座鐘筆筒ddd或反寫6字ddd)

      c 請小朋友看看書上d的寫法。

      誰來說說d有幾筆,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寫在四線格中什么位置?

      師范寫,生描紅。

      2.教學聲母t。

      (1)教學t的讀音。

      a 出示模特圖 ,指名說說圖上畫的是什么。

      b 出示聲母t。告訴學生:它和模特的特的讀音有點像。

      c 教師范讀t。

      d 齊讀,開火車讀,指名讀。

      (2)教學t的字形及寫法。

      a指名觀察圖畫,說說怎樣借助圖畫記憶。

      (t的豎像模特的身子,彎部像模特拖在地上的裙子,一橫就像模特的肩飾)。

      btf比較。

      c啟發學生自編順口溜。

      (時裝模特t t t或傘柄朝下t t t)

      d自學t的寫法。

      e檢查自學情況:t有幾筆?先寫什么?后寫什么?

      指導書寫:師范寫,生描紅。

      四.教學d t與a eiu相拼的音節

      1.出示:

      指名逐個拼讀,直呼,教師注意糾正讀錯的音。

      2.出示:da de di du

      ta te ti tu

      學生自由試讀,標出感到困難的音節。

      按順序讀,指名讀。

      五.鞏固練習

      1.將b f d t 四張卡片放在講臺上,老師讀一個字母,一學生到卡片中找,找對了,全班同學讀三遍。

      2.指名讀音節。

      六.作業

      1.練讀學過的韻母和聲母。

      2.抄寫d t 各四遍,練抄八個音節個一遍。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字母卡。

      2.接讀順口溜不。

      二.教學聲母n和l

      1.教學聲母n

      (1).教學聲母的讀音。

      a.出示哪吒出關圖。

      圖上畫的是誰在干什么?

      b.出示n。告訴學生:這個字母和哪吒的'哪讀音有些相像。

      c.教師范讀n。

      d .講述發音方法。

      e.教師再次范讀,學生體會。

      f.領讀,齊讀,指名讀。

      (2).教學n的字形及書寫。

      a.誰來說說你用什么辦法記住n?

      啟發自編順口溜:一個門洞nnn,半個m字nnn。

      b.自學書寫方法。

      c.學生在書上描紅。

      教學聲母l方法同上。

      三.教學n l 與單韻母a e i相拼的音節

      1.出示

      2.學生自由拼讀。指名逐個拼讀。

      3.出示:na ne ni

      la le li

      自由練習拼讀,指名按順序拼讀,打亂順序拼讀。

      四.鞏固練習

      1.練讀課文中的聲母,音節。

      2.比較聲母的異同

      b d f t n m

      五.作業

      1.抄寫n l 各四遍。

      2.抄寫音節各一遍。

      第三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字母卡片。

      dtnlieau

      2.復習聲調符號。

      二.新授課

      1.看圖拼讀帶調音節。

      (1).出示吹笛子圖。

      a.圖上畫了誰?他在干什么?

      b.d-i-di

      c.拼讀后練習直呼。

      d.出示:di di di di

      e.學生輕聲自由練度,指名讀。

      f.引導用di的四聲組詞。

      (2).依次出示其他圖,教法同前。

      2.將圖和帶調音節對應起來。

      (1).鬧鐘走動時,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

      (2).小朋友趕豬時,口里發出什么聲音?

      (3).小汽車喇叭是怎樣鳴叫的?

      (4).拖拉機行進時,會發出什么聲音?

      引導連線。

      三.鞏固練習。

      1.練讀課文。

      2.讀拼音句。

      (1)bà ba dǎ bǎ。

      mā ma ná bí。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8

      《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提出了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的習慣的要求,并在教學建議中再一次重申了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的觀點。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了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落到實處,把語文學習必備的好習慣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編入了教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體系的序列。筆者就此結合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習慣篇的教學說說個人想法。

      一、習慣的界定和形成

      何謂習慣呢?從字面上講,所謂習慣就是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見《現代漢語詞典》第1348頁)就個人而言,習慣乃是一個人長期養成的思想行為模式的固化。

      哲學家認為:人的最基本的活動有兩種,一是外顯的實踐活動,二是內隱的認知活動,這二者辯證統一。因此,習慣應包括可聞、可見的外在行為,以及指導和支配行為的相對不變的內在的思維模式。一個人在遇到問題時,自然要調用自己的已有的與問題具有相似性的知識和經驗(即相似塊),然后再通過具體有序的操作來解決。所以,好的習慣實質上是一個人在符合客觀規律的思維模式的指導和支配下,經過反復歷練而逐漸固定下來的操作技能的自動再現。這其中,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內外緊密聯系、相輔相成。所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應當從這兩個方面的建構入手。

      先說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問題。列寧說過:規律就是聯系,就是本質的關系或本質間的關系。如何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的聯系呢?張光鑒先生認為:思維規律是每個人根據自己在社會中獲得的直接實踐經驗與間接經驗,在大腦中建構、儲存起來的相似塊,去對所要認識的事物或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推理、判斷和問題求解的。人總是先從事物的形式相似入手,然后才去認識事物運動的相似、結構的相似、聯系的相似,才能認識到事物千變萬化中那些相對不變的本質,從而達到對事物規律的認識。《相似論》曾明確指出:一般說來,應從事物的兩個主要關系去認識和掌握它的本質:一個是從靜態到動態相似過程去認識它;一個是從宏觀相似現象與微觀結構相似關系來認識它。(以上請參閱張光鑒等著《相似論》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版第30頁和第21頁)總之,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要從研究存在與思維之間的相似性入手,要符合自然之道。

      接下來說說操作技能的建構問題。腦科學和神經科學的研究已經證明:一個人有意識的行為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和神經沖動引發的,是一種通過大腦的高級神經控制和運動神經支配若干肌群協調收縮而進行的有目的、合乎內外要求、有正常次序的運動,是一種思維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應。張光鑒先生在提交給思維科學第111次北京香山會議的報告中指出:人對不熟悉和沒有養成習慣的事物進行再認識的反應時間約為2~3秒,最快也不少于1秒,但只要經過幾天的連續強化訓練,養成了初步的習慣,反應的時間就能縮短到1000微秒左右,就能使反應速度提高100倍以上。由此可見,人們對事物愈是熟悉、習慣的程度越高,反應速度或解決問題就越快,動作就越準確。這也就是鋼琴家、舞蹈家、運動員為什么要對彈奏的樂曲、舞蹈動作、運動項目中的各種動作要進行日復一日的`相似練習,以求獲得快速反應的能力的重要原因。關于此,科學家、文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也不會例外,他們都需要從小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閱讀、檢索文獻資料的能力。沒有熟怎能生巧呢?沒有長期艱苦的鍛煉,沒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要培養非凡的直覺頓悟能力,要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那只能是紙上談兵了。因此我們認為,語文學習習慣的形成同樣是一個由外顯轉化為內隱的過程。在外顯認知階段,人們為了認識和解決新的問題,必然要從自己的記憶倉庫中調用大量的相似塊來跟問題的解決方向、目標、環節,進行相似激活、相似選擇、相似匹配、相似創造。在最初階段,由于需要調用的信息量比較大,處理的時間長,必然會導致反應的速度相對較慢。但經過了無數次的相似重復,大腦就會產生易化和募集效應,就會使外顯認知操作轉化為內隱認知,形成快速反應通道,使反應的過程定型化、自動化、快捷化。章太炎先生說:學患其不習,既習矣患其不博,既博矣患其不精。偶有所得不可以為智,猶要自視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學始有成。章太炎先生在這里所說的習和愚三次,智三次都是在強調習慣養成的過程,而學始有成則是說習慣養成后的結果。可以設想:當諸多好的快速反應通道集于一身的時候,此人也就學始有成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高素質的創造性人才了。

      二、習慣的特性和養成

      明白了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原理之后,隨之而來的便是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問題了。現代教育理論和長期的實踐告訴我們,習慣具有非常鮮明的特征,我們在教學中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第一,要充分認識習慣培養的長期性,持之以恒。

      筆者一直認為:習慣的養成最為重要的是堅持不懈。從知識到智慧,由技能到習慣,絕非一日之功。許多人之所以能夠在說話時出口成章,滔滔不絕,并不是他們認真、仔細地考慮了如何組織主、謂、賓語的結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夠用樂器奏出優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樣運用指法的;駕駛員在處理道理上的偶發事件時,頭腦里不一定想到了該怎樣剎車他們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應的直覺。這種高度自動化的習慣反應是長期實踐、多次相似重復運動的必然。所以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必須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反復抓,抓反復,一絲不茍,持之以恒。許多語文學習的操作并不是什么難事,但要養成習慣卻絕非易事。稍有懈怠,便會走樣,甚至是半途而廢。

      第二,要充分認識習慣形成的兩重性,揚善棄惡。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習慣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終身的好習慣,也有遺誤終身的壞習慣。因此,我們要在積極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隨時注意抵制不良習慣的滋生。好習慣如不能長期堅持,勢必會由壞的習慣來取代。勤勉的習慣不能養成,必然歸于懶散;工細的習慣不能形成,必將變得粗疏。其實,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欲和惰性,而許多有害身心、遺患無窮的事恰恰能夠滿足人一時的嗜欲,迎合人的惰性。所以人們常會明知不對和無益,卻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做,久而久之,不良習慣就自然形成了。相反,許多可以受用終身,影響人的前途和命運的良好習慣,既不能滿足人的一時嗜欲,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要下決心禁絕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欲,克服、戰勝天生的惰性,自覺接受一定規矩的約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帶有強制性的訓練,甚至要長期堅持與自己過不去。我們說,人既有個體的本性(個性),又有類的本性(社會性)。一般人都有從眾的心理傾向。一種習慣如果已成為眾多人的群體意識,那就會成為一種風氣、習俗。家有家風,族有族風,班有班風,校有校風,風氣一旦形成,就會反過來影響個人的成長。這就是環境對人的影響。我們不能總是消極地去逃避不良環境,而應當一起努力,從我做起,掃歪風,樹正氣,營造一個有助于養成好習慣的外部環境。

      第三,要充分認識習慣培養的微觀性,固本培元。

      習慣的培養是具體的、微觀的,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我們必須做個有心人,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我們所說的從大處著眼,就是要從習慣對人格塑造和終身發展的影響考慮。王爾德指出: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后來是習慣造成我們。所謂從小處著手,就是從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小見大。對此,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主編張慶先生發表了很好的見解。他說:

      語文教學的出路何在?我看還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點不妨低些,但訓練一定要扎實,要求一定要嚴格。要把著力點放在加強識字、寫字、朗讀、背誦、作文等訓練上,放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素質上。要使過去被視為軟的東西真正地硬起來。

      這些看起來似乎是屬于微觀范疇的小事,殊不知宏觀目標恰是通過這些屬于微觀范疇的小事來實現的,不去抓這些小事,素質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話。(請參見張慶著《我的小學語文觀》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版第103頁)

      三、教學建議

      最后,我們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為例,具體說說如何操作的問題。

      這一冊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項內容:第一是勤;第二是主動識字。前者側重于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后者則側重思想意識的強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對于側重操作層面的內容,除了要注意具體方法的指導之外,也要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而對側重思想意識培養的內容,除了要充分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之外,同樣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導和練習。

      比如勤一項,我們首先要帶領學生讀懂字典,明確字典的編寫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編寫的。你看,不論是什么樣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么樣的檢字法,它首先是將數以萬計的字(現象)按照一定的規格(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筆畫數量、或按照字形特征)進行分類;其次是從微觀結構上對每一個字進行單元或層次(比如字形、注音、釋義等)的分析;最后是以舉例的方式,在分類分析之后,將其進行綜合優化,以便于使用者遷移運用,解決問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讀懂字典的過程是一個領悟編寫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編寫的過程。教學的第二步是要解決怎樣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問題。關于這一步的教學,特別需要我們關注以下幾點:第一,要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教學中,我們不妨創設一個與實際的閱讀高度相似的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字典這位不開口老師的功能和魅力,讓學生從心里明白為什么要學會的道理。第二,要通過實際的翻檢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檢索的步驟、方法。正如陸放翁所說的那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許多方法是在實踐中掌握的,光說不練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學習或生活之中,采取不同的方式,不斷強化字典隨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認識或不理解(包括拿不準的)字,一定要動手翻一翻的意識。堅持這樣做,久而久之,勤的習慣就一定能夠養成。至于其他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大同而小異,我們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有的東西看起來并不起眼,但它卻一輩子有用;有的東西一時有用,但它卻一輩子無用。諸如勤、主動識字之類的習慣大概都屬于前者。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讀懂例文,從中學到利用擬人化手法來介紹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方法,并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2、領會本次習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具體生動。

      教學重點:

      讀懂例文,從中學到利用擬人化手法來介紹生活中常見事物的方法,并領悟到這樣寫的`好處。

      教學難點:

      領會本次習作要求,采用“ 的自述”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熟悉的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具體生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鬧鐘。

      2、學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小鬧鐘在說話。)說的是什么?

      3.揭題:自述(自己述說自己的事情)。

      二、聽讀

      1.聽一聽:朗讀。

      2.議一議。聽了,討論:鬧鐘的自述與我們平時介紹鬧鐘的有什么不一樣?

      3.說一說:自愿上臺交流。

      教師提示:要張開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這一事物,用第一人稱來介紹它的特點,使讀者感到很有趣。

      4.評一評。你覺得《小鬧鐘》這好在哪兒?

      5.品讀《小溪流的自述》,用筆畫出寫得好的詞句,說說好在哪兒?

      三、練寫自述

      1.啟發談話,開拓選材思路。

      2、獨立選材,分組互議。

      出示題目《 的自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印象補充題目,然后分組討論、交流。

      3、練習寫稿,教師巡視指導。

      4、修改評議。

      板書設計:

      的自述

      要求:抓住事物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寫得具體、生動。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10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用“縱橫交錯”、“適宜”造句。

      4.借助課文具體的語言資料,了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維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沙漠的圖片。

      哪些同學了解“沙漠”?誰能說說“沙漠”的特點?

      2.板書課題:7、沙漠中的綠洲

      看到課文的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既然沙漠是荒無人煙的窮山惡水,為什么會有綠洲呢?)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課文。

      教師范讀課文。讀后討論:聽讀課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讀課文。

      (1)幻燈出示自讀要求。

      ①拼讀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讀準每個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練讀從課文中畫出的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

      ③注意讀順長句子,難讀的地方可標上著重號。

      ④標出各自然段的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2)同學依照要求自讀課文。

      (3)檢查自讀情況。

      ①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指讀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讀音:

      ②檢查詞語掌握情況。

      抽讀詞語卡片。

      指名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

      惡劣 侍弄 適宜 培植 縱橫交錯 窮山惡水

      ③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指名逐段試讀課文,要求不錯字、不加字、不減字、不破詞破句。

      師生一起糾正讀錯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點指導:

      在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著星羅棋布的綠洲——那是城市。

      地上沒有—片落葉,更不見有人攀樹枝、摘鮮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們又把咸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

      ④檢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況。

      指名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導寫字

      “夸、劣、宜”是上下結構的字,不要寫得太長。

      “價、漂、侍”是左右結構的字,不要寫得太寬。

      “良”要居中寫。

      四、作業

      1.描紅。在習字冊中描紅、仿影。

      2.謄寫詞語。(文后練習3)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細讀課文

      1.細讀第l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理解內容。

      指名說說讀了這一段后,自身頭腦中會出現什么樣的景象。

      (抓住“到處、白茫茫”想象沙漠的廣闊無垠和荒涼,抓住“星羅棋布”想象大沙漠中綠洲遍及的情景)

      (3)練習說話。

      引導用“星羅棋步”說一句話。

      (4)指導朗讀。

      (“到處、白茫茫、星羅棋布、綠洲、城市”等詞要重讀)

      指名試讀,全班齊讀。

      2.細讀第2~6自然段。

      (1)細讀第2自然段。

      過渡:在這茫茫無邊的沙漠中,布滿廠象征生命的綠洲。這些綠洲究竟是什么樣子的?讓俺們跟隨作者到其中的一個綠洲去看看。

      ①指名讀第2自然段。

      ②理解課文內容。

      這一段有幾句話?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綠樹成陰,鮮花遍地”的情景嗎?從哪兒看出人們很顧惜花草樹木?

      ③指導朗讀。(第二句要讀出贊美的語氣,第三句要讀出佩服的語氣)

      (2)細讀第3自然段。

      過渡:通過第2自然段的學習,俺們可以看出這一片片綠洲是那么美麗,那么迷人。而這迷人的綠洲卻是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中,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同學們不由要問,這沙漠中的綠洲是怎么來的呢?俺們一起來看下文。

      ①自由讀課文。

      邊讀邊做記號,用“——”畫出寫環境惡劣的句子,用“~~~~”畫出寫阿聯酋人民不怕困難建設綠洲的句子。

      ②理解同句。

      a、指名說說當地的環境怎樣惡劣。(相機理解:窮山惡水)

      b、指名說說阿聯酋人民是怎樣建設綠洲的。(相機板:朽“買來、挖去、填土、埋下”等詞,同時理解“惡劣、適宜、縱橫交錯”等詞語)

      c、指名說說阿聯酋人民為什么這樣做。(板書:有了……才……)引導用“有了……才……”練習說話。

      ③指導朗讀。

      (3)細讀第4—6自然段。

      ①自由輕聲讀課文。讀后說說自身感覺到了什么。

      ②默讀課文。在能表示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的詞句下畫上圓圈。

      ③練習感情朗讀。(邊讀邊感悟:通過“雨霧灑下來、淋得干干凈凈、樹葉更綠、小草更翠、鮮花更艷”等詞語的朗讀,體會阿聯酋人民保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3.細讀第7自然段。

      齊讀課文,說說這段告訴俺們什么。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瀆課文。

      2.比一比,再組詞。

      澆( ) 漂( ) 侍( ) 宜( )

      燒( ) 飄( ) 待( ) 宣( )

      3.照樣子,寫詞語。

      白茫茫 ( ) ( ) ( )

      千干凈凈 ( ) ( ) ( )

      4.寫出近義詞。

      培植( ) 適宜( ) 美麗( ) 侍弄( )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的生字:灰、塊、狐、貍、向、報、秘、密、張、嘩、啊、送、嘆。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3、在朗讀中感知詩歌所描繪的故事情節。

      教學重點:認讀生字、新詞并掌握。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了解故事大概的情節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張貼用的圖片(森林、草地、小溪、翠鳥、狐貍、頂著棕櫚的小兔;做游戲用的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互相介紹,彼此認識,復習識字知識。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一邊播放,教師一邊描述:孩子們,你們看,多么漂亮的一片森林啊!綠色的森林里有一片綠色的草地,綠色的草地上有一條綠色的、嘩嘩流淌的.小溪,就在這個綠色的世界里發生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入這個綠色的世界,欣賞發生在這里的故事。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認讀生字“灰”。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綠色的森林里,有塊綠色的草地,綠色的草地上有條綠色的小溪,在這個綠色的世界里究竟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我們趕緊看看去。

      (一)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自由讀文,圈出不認識的字,劃出新認識的字和新學會的詞語。

      2、反饋剛才的讀文識字。

      (1)反饋不認識的字。

      (2)反饋新認識的字和新學會的詞語。

      (3)讀一讀,加深識記。

      3、同桌兩個小伙伴用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互相檢查識字和課文朗讀情況。

      4、游戲鞏固生字識記,課中休息。

      給漢字朋友找家。

      (二)復述故事,了解內容

      1、把故事試著講給同桌的小伙伴聽一聽。

      2、講給全班同學和老師聽一聽。

      三、再讀課文,深入品位,理解故事情節

      師:剛才大家講得真好,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再自由讀一遍課文,讀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想告訴大家?是從課文哪些詞、句體會到的?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3、全班交流、匯報,并隨機引發想象,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重點句、段。

      學生可能談到:

      (1)覺得小白兔真聰明,善于動腦筋。

      (2)覺得狐貍太狡猾,又太可笑。

      (3)覺得翠鳥很熱心。

      (4)覺得森林太美了。

      注意: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語言文字來談感受、想法,不能脫離文本。同時,要尊重學生個性化的見解或感受,只要學生能夠自圓其說,有道理,就應得到肯定。

      四、回讀課文,消化品味,總結全文。

      1、伴著音樂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總結全文。(用貼圖的方式適時呈現詩歌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12

      【教材分析】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們介紹了科學家們根據研究發現問題,提出的一種假說:鳥類很可能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后裔。證實假想的探索過程,同時向我們開啟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語言準確生動,內容層層深入,環環相扣。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準確生動,同學在認真閱讀的基礎上,可以根據課文描繪的情景,展開豐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關恐龍進化的知識。采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樹立同學探究意識,培養同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理念】

      教學中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突出同學的主體地位讓同學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天性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弄明白課文的主要內容.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一支恐龍怎樣演化成鳥類的過程,并有條理地說說。

      3、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培養同學大膽質疑、熱愛科學、鉆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弄懂課文內容,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難點:

      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課時布置】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和聽說過恐龍這種動物,喜歡它們嗎?課前你們已查閱了許多方面的資料。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1、課件出示各種恐龍和鳥兒的動態畫面,說說你知道它們哪些特點。

      2、我們都知道了恐龍是一種龐然大物,現在已經滅絕了,然而有誰回想到這種龐然大物會與靈活的鳥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呢?這節課就來解開這個謎團。

      3、板書課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4、讀題、解題:

      是指恐龍中體輕的一支逐步有陸地生存轉向空中,最終演化成鳥兒。

      二、整體感知,回饋預習

      1、自讀全文:

      指名逐段讀,想:

      課文寫了什么,你對哪局部內容感興趣。

      2、查生字掌握情況:

      ⑴ 讀詞語競賽,出示生字詞屏:

      分小組讀、男、女生讀。

      ⑵ 猜詞語競賽,出示字屏:

      顏色多,絢爛多彩──五彩斑斕 在空中回旋地飛──飛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 說話或寫文章時最重要的局部──點睛之筆。

      ⑶ 根據動作選配詞語:

      放映有關恐龍與鳥類動態畫面,認識局部詞語,如:

      (恐龍的)笨重、愚鈍……;(鳥兒的)輕靈、敏捷、飛翔……

      3、指名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三、精讀重點,領悟寫法

      1、閱讀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方法:

      ⑴ 先自身讀。

      ⑵ 再討論。

      ⑶ 匯報:

      ① 第一種大約出現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數千萬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長得……像鳥類……

      ④ 它們學會了滑翔……飛向藍天的鳥類。

      2、閱讀感悟寫法上的特點:

      用詞準確,生動的特點如:

      ⑴ 地上第一種恐龍大約出現在兩億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

      3、用自身的話說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4、有感情地朗讀自身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導入新課

      1、指名帶讀生字詞,聽寫局部生字。

      2、上節課同學們了解了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并提出了恐龍怎么會飛的疑問?下面,我們來認真閱讀課文。

      二、朗讀感悟,理清課文內容

      1、學習第一段:

      ⑴ 自讀一自然段,畫出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 “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誰?歸納二者在外形、習性方面的不同點。

      ⑶ 指導朗讀,個別讀,齊讀:

      師:為了給人類的假想找到依據,中外科學家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它們分別有什么樣的發現?

      2、默讀第二段,考慮中外科學家的不同發現,并小組交流:

      ⑴ 媒體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話“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副古生物家們描繪的畫卷涂上了‘點睛’之筆”。

      ⑵ “點睛”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是“點睛”之筆呢?

      ⑶ 指導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科學家在鉆研過程中的心情。在讀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義。

      三、學習三、四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局部,并畫出自身認為寫的好語句多讀幾遍。說說這局部介紹的是什么?

      (介紹的是億萬年前恐龍的龐大家族。)

      2、指名讀三、四段,小組討論:

      陸地上的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飛向藍天的?

      3、完成表格:

      恐龍的龐大家族

      恐龍的演化過程 它們各自的特點 作者說明的角度

      4、考慮:

      在作者描寫的內容中,哪一支描寫的最具體?這樣具體的描寫有什么好處?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

      5、在這個大家族里,哪種恐龍經過演變飛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讀全文,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7、班上交流:

      有條理地說一說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8、練習背誦獵食性恐龍演變成鳥類的過程。

      四、學習第五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五自然段,考慮:

      這一段有幾句話?哪句話是這一段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夠重現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包括的信息?

      2、理解:

      隨著越來越多精美化石的發現,他們里這一愿望的實現已越來越近了:

      要證明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來,只能依賴于對化石的采集。假如能把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現給大家,就毫無疑問地說,鳥兒是恐龍進化而來。

      3、齊讀最后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說明簡潔,意思完整,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激發了我們探索自然的興趣。

      六、積累語言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課文有許多語句的意思表達得很準確,請你找一找、讀一讀,如: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凌空飛翔的鳥兒。將這樣的語句謄寫在積累本上。

      七、作業

      1、判斷下面的說法,對的打“√”,錯的打“×”:

      ⑴ 恐龍最終都演化成鳥類大家族。 ( )

      ⑵ 恐龍演化成鳥類經過了三千萬年。 ( )

      ⑶ 帶羽毛的恐龍化石是證明恐龍能飛上藍天的關鍵。 ( )

      2、分析下面的句子,說說好在哪兒:

      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飛翔的鳥兒。

      3、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呢?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學習“擬人”的方法,并加以運用。

      2、讀背十二個有關“冬”的成語,積累詞匯。

      3、寫好鋼筆字,注意整體布局。

      4、練習口語交際,學習當小導游。

      5、學寫毛筆字。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⑴自讀引語,重點引導讀“小溪嘩啦啦地流著”和“小溪唱著歡樂的歌往前跑”這兩句。

      ⑵讓學生比較:哪一句更生動?

      ⑶思考:為什么第二句更生動?

      2、教學第二部分:

      ⑴學生反復、認真讀三組句子。

      ⑵學生得出“第二句更生動”的答案。

      ⑶讓學生寫一寫:讀完每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為什么會生動有趣?⑷交流讀句子的感受,師生共同得出:因為把這些事物寫得和我們人一樣有喜怒哀樂,所以更生動、有趣。

      3、教學第三部分:

      ⑴教師引導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歡的`事物,把這些事物寫下來。要求:寫“活”,寫得和我們一樣富有情感。

      ⑵學生讀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⑶師生評議,師小結。

      二、教學第二題:

      1、誦讀詞語:

      ⑴自由認讀。

      ⑵同座討論詞語的意思。

      ⑶想象:讀著這些詞語,你腦海里浮現出怎樣一副畫面?這副畫面中發生著什么故事?

      ⑷表達:你能用其中四、五個詞語描述這個畫面嗎?或者簡單講講在這里,發生著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詞語更好!

      2、積累:

      ⑴練習背誦。

      ⑵集體練讀、練背。

      三、教學第三題(寫好鋼筆字)

      1、指導:

      ⑴讀這段話,指出出處——《煙臺的海》。

      ⑵引導讀帖。重點觀察整體布局,行款的優美,每個字的間架結構。

      2、練習:

      ⑴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⑵師小結。

      四、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⑴啟發談話: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鄉參觀訪問,請你做個小導游,你該如何介紹自己的家鄉?

      ⑵指名讀題,明確要求。(用介紹的口吻,語言要親切,表達要清楚)

      2、指導。

      ⑴思考:家鄉有哪些特點?自己準備選擇哪方面介紹?寫好導游詞有什么要求?

      ⑵學生討論后寫出導游詞。

      ⑶分組分方面練習介紹。

      ⑷各組推薦出“優秀小導游”上臺介紹。請幾個同學演游客。

      3、評議小結。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八)》共有五頁插圖,分為兩在部分。其中第

      1、2、3頁為第一部分,第4、5頁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四幅插圖,第二部分共有五幅插圖。第一部分教育學生要堅持寫日記,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第二部分教育學生要愛護圖書, 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二、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了解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好習慣。2、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及掛圖,使學生懂得愛護圖書的意義和要求,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愛護圖書的意義,要求,學會方法。2、在實踐中養成堅持寫日記和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四、教學時間: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討論:如何寫好作文?勤于觀察,勤于積累,把觀察的東西及時積累下來。

      二、講明寫日記的意義寫日記有什么好處?分組討論。交流。小結。寫日記能夠為自己提供寫作機會,幫助提高寫作水平。通過對看到的、聽到的'事情或者一些問題的思考,幫助自己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明白自己該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

      三、交給寫日記的方法日記的內容和注意點。觀察圖畫,說說圖上畫了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日記的主體部分可以寫什么?該怎么寫?怎樣才能寫好日記?1, 要持之以恒。2, 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日記的內容。3, 用自己的語言寫想說的話。日記的書寫及格式討論交流。

      四、總結這堂課我們學習了寫日記的意義、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學習的過程中,同學們要堅持寫日記,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五、作業: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案15

      一、復習(說句練習)

      1、今天,老師要帶同學們去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在我說的一句話里,請你認真聽,聽清楚,還要講清楚。說得好,我們就去這個地方游玩,好嗎?

      老師說句子: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里的一顆明珠。(說兩遍)

      2、你們知道這個天堂是哪里嗎?(杭州)

      過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數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聞名天下,贏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西湖的秀麗,不僅表現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現在環抱她的群山,不論從哪個角度來遠眺、近詳,西湖總是那樣的秀麗,令人流連忘返。現在老師就帶你們去看西湖的山、湖(板書:山湖)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電腦出示西湖青山綠水的畫面伴隨朗讀

      思考:你站在西湖邊看到的山是什么樣?湖是什么的?

      2、交流剛才的問題:

      3、同時板書: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4、這么美的畫面你能用你的朗讀來表現出來嗎?

      學生自由練讀。

      請個別學生讀。

      集體配音朗讀。

      5、(課前教學生一些句子。或讀讓一兩個來贊美西湖。學生不會也可以由老師來說)

      過渡:是呀,正因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個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園中有園,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賞心悅目。尤其以西湖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聞名遐邇。下面就請同學們隨我而來。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教師指著畫面講述第三自然段。(電腦出示畫面)

      2、學生可自由說說自己通過查找資料介紹有送景點的介紹。

      學生需準備:孤山白堤蘇堤(可以是圖片)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聽了同學的介紹,我覺得西湖真美。不過,課文也寫得也很美,有幾詞用得特別好,你能讀一讀把它找出來嗎?

      3、我們一起把這部分的內容有感情地朗讀好嗎?待會兒,我要你們來做小導游介紹西湖。

      4、誰愿意當個小導游來介紹西湖的幾個景點。

      學生自由準備

      請個別學生來介紹

      過渡:

      剛才聽了小導游的介紹,覺得西湖特別美,真讓我看到了人間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來的中外賓客目不暇接,游興難盡。置身其間,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詩、如畫,如夢。每當清秋氣爽,湖面平靜如鏡,皓潔的秋月當空,月光與湖水交相輝映,頗有一色湖光萬頃秋之感,下一節課我就帶同學們去觀賞西湖秋色。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1、聽配音朗讀。(電腦出示畫面)

      2、看著這樣一個畫面,聽著優雅的聲音,你是否也想來做一次配音演員呢?

      3、學生自由朗讀。

      五、總結:

      西湖,是一首詩,一幅天然圖畫,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不論是多年居住在這里的人還是匆匆而過的旅人,無不為這天下無雙的美景所傾倒。讓我們以蘇東坡的詩句來結束今天的游覽吧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六、背誦你喜歡的一段、

      板書:

      青山

      層層疊疊

      綠青濃淡

      西湖

      湖水

      靜如銀鏡

      一閃一閃

      景點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東升

      華燈倒映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優秀教案09-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 最新AV资源在线观看网 | 五月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一级a2021在线观看 | 亚洲狠狠爱综合影院婷婷 | 在线播放对白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