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音樂微型課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微型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音樂微型課教案1
教學目的:通過對巴赫生平的了解,主要作品的欣賞,及對作品的略要了解,點燃學生對巴赫的敬重之情,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開拓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達到美育教學目的。
教學工具:電腦多媒體,PowerPoint制造的教學課件、鋼琴、音響。
教學難點:用心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美,領略巴赫的音樂的生命力。
教學過程:
一、 聆聽音樂進入課室。
二、 復習:月光奏鳴曲、g小調交響樂、小步舞曲、乘著歌聲的翅膀、清晨、夢幻曲。(經典的音樂作品百聽不厭,通過學生熟悉的作品、音樂家,讓新課自然而然的導入。)
提問:
1、你喜歡哪位作曲家 ?(讓學生自由表白自己的觀點)
2、這些音樂家都敬重哪位音樂家?(讓學生思索。)
導出新課內容音樂之父——巴赫。(學生對巴赫的了解不多,不明白為何它能被尊稱為音樂之父,然而讓學生聆聽他們所熟悉、喜歡的音樂家的作品,拉近學生與音樂之父的距離)
3、巴赫是誰?竟讓眾多的偉大音樂家向他折腰?(學生思索,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 導入新課
老師介紹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在《歌德堡變奏曲主題》音樂的烘托下介紹,在空氣中凝造出一份高雅的巴洛克音樂的.風格。)
1、巴赫是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1685年3月21日生于音樂世家。巴赫家族是一個興旺的音樂世家。從十六世紀中葉到十九世紀末,三百多年間巴赫家族中共出現了五十二位音樂家。象巴赫家族這樣的音樂家族,在歷史上是罕見的,在醫學和遺傳學上也是一個難解的謎。巴赫在只有十歲時,父母相繼去世,但是他非常勤奮學習,成為巴洛克音樂巨匠,古典音樂史上劃時代的人物,賦格大師中的珠穆朗瑪峰,被后人尊稱為“西方音樂之父”。貝多芬說他像“大!,歌德評價他的音樂是“仿佛聽到創世之初上帝和自己的對話”。
2、音樂家和科學家都一致認同巴赫的音樂是人類最復雜,最有智慧的音樂,所以,1977年美國發射了兩艘“旅行者” 飛船帶著巴赫的音樂向太陽系外飛行,以期接觸外星文明。(播放飛船發射到太空的震撼場面,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
微點評:
課例點評:這節課滲透著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點燃學生對巴赫的敬重之情,確實不容易在一節課內完成!然而譚麗女老師能夠立足于學生熟悉的事物啟發,充分運用音樂的力量,挖掘音樂的內涵,并且尊重學生的心智特點,挑選其中能引起學生共鳴音樂作品,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引導學生聆聽音樂,無形中已經拉近了學生與巴赫的距離,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微反思:
當今中學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強調培養音樂興趣愛好,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體現出音樂教育的本質——審美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強調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強調通過創作性的教學來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這堂課,看題目會覺得初中學生接受不了;看內容會覺得對普通中學的學生過難;看上課的形式,也許有點單調,沒有表演成分,樸實地向學生傳送音樂的美,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生命力。然而上這節課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也讓我認識到自己的教學使命。
完成這節課是基于:
1、我希望我對巴赫的熱愛能通過我的教學象管子一樣流到學生的心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導他們步入音樂的花園里享受美,讓巴赫的音樂成為他們精神財富中的一部分;
2、我堅持“音樂屬于每個人”的教學理念, 巴赫的音樂卻只有學習鋼琴的學生才有機會接觸他的作品,然而我的學生多數沒有接觸鋼琴學習,我希望我的學生都能在我的教導中了解這位音樂之父,感受音樂里的生命力,改變他們對古典音樂是過時的偏見,從而,提高音樂審美水平;
3、在整理大量的巴赫視頻資料過程,我沒有低估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接受審美的挑戰的能力和意愿,力求拉近學生與巴赫的距離。
音樂微型課教案2
一、談話導入,理解課題
師:和,一個簡單的漢字,不僅滲透著中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處事智慧,更體現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課件:①奧運會開幕式“和”字部分的精彩鏡頭)
兩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黃河奔波,把“和為貴”的信條四處傳播。他經常以“和”訓導自己的弟子:立身處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續到整個人類,達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漢朝司馬遷在《史記》中也給我們講述了一個關于“和”的故事-—題目是《將相和》。
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將相和》這篇課文。
二、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完璧歸趙、無價之寶”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和為貴”的道理。
三、檢查預習:聊課文內容
師:同學們,課前預習課文了,那我們聊聊吧!課文中“將、相”分別指的是誰?文章講了幾個小故事?
師:回答正確,看來你預習的很認真。
四、學習新課
師:題目是《將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時候,為什么不和呢?快速瀏覽課文,看看廉頗是怎么說的?
師:同學們找的很準確,那你能把它給大家讀一讀嗎? 師:你知道廉頗為什么這么說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史記》中描寫的藺相如和廉頗的片斷。
課件②出示: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藺相如者,趙人也,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
師:看了這些資料,你有什么感覺? 師:是啊,廉頗是上卿,而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趙國宦官繆賢家的一個門客,而這樣的人最后職位卻比廉頗還要高,你是不是也會為廉頗抱不平呢?來,把你此時此刻的心情送到句中。
師:從讀的課文中,老師能看出廉頗的不滿。
師:在廉頗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經百戰,屢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會耍嘴皮子,那么藺相如的嘴到底是不是只會耍嘴皮子?官到底該不該升?
板塊二:緊扣人物語言,豐滿人物形象
師:我們先來看看“完璧歸趙”課件③圖片這個故事。 請大家自由讀課文,找到描寫藺相如面見秦王說的話做上記號。 課件④出示:
“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個城??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
“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
師:我們來看第一句話課件⑤,你覺得璧有毛病嗎?你能找到相關的證據嗎? 師:既然璧這么珍貴,那就是藺相如在說謊了?到底是不是這樣?來讓我們找到當時的背景來談一談。
。☉饑鴷r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贊,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師: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說藺相如說璧有毛病,這是在說謊嗎?你能體會出什么?
師:是的藺相如是機智、聰明的??
師:讓我們機智聰明地讀出“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師:課件⑥出示第二句藺相如是怎樣說這句話的?理“直”在哪里?
師:請大家默讀2到8自然段,劃出重點句,組織好語言,替藺相如來擺擺這個理。
師:是啊,拿城換璧是你秦王提出來的,我把和氏璧給你送來了,你卻不交城。理由充分,說話才有氣勢。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師:有理有據,所以藺相如面對的雖然是虎狼之國的秦王,卻仍然毫無懼色,言語中字字擲地有聲。藺相如理直氣壯地說——
師:藺相如真的撞嗎? 師:除了金蟬脫殼之計,藺相如還用了幾個計。請大家接著讀書,看看誰能讀出來?
師: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心里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了。所以到了舉行典禮的那一天,他進宮見了秦王才會怎樣說?
出示課件⑦:藺相如大大方方地說——
師:藺相如難道不怕秦王殺他嗎?這可是欺君之罪呀!請大家再讀藺相如的話,揣摩一下秦王當時的心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藺相如已經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會殺他,所以才會大大方方地說——
師:你們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
師:和氏璧完好無損地回到了趙國,藺相如也被秦王客客氣氣地送回了趙國。咱們懸著的心總算可以放下來了。讓我們靜下心來想想:藺相如決定接受趙王讓他帶璧入秦的使命時,他心里有把握嗎?請大家讀書,找出文中的句子來。
師:你們又讀出一個怎樣的藺相如來?
師:“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一切盡在掌握。這就是大智大勇的藺相如。正是有了這樣的(大智大勇)板書,才敢帶璧入秦,最終完璧歸趙,這個“完”是什么意思?那你說還有什么也完好無損地帶回了趙國,是!是趙國的尊嚴,藺相如憑著過人的機智和超人的膽識,用他的那張嘴和秦王針鋒相對。不僅“完璧歸趙”,還讓秦國沒有理由對趙國動兵。你們說說,他這張嘴是耍嘴皮子嗎?
板塊三:深入人物角色,提升人物精神
師:接著,讓我們走進第二個小故事“澠池之會”和第三個小故事“負荊請罪”
師:總結學習“完璧歸趙”的學習方法,課件⑧出示:抓住藺相如的嘴說的什么話來學習。
師:小組討論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的表現。
師:現在,在我們面前的又是一個什么樣的藺相如呢?他再一次維護了什么?
師:而這樣的藺相如卻被廉頗誤解,如果你是藺相如會怎么做呢?來讓我們看看藺相如究竟是怎么做的?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廉頗,現在面對這樣一個“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愛國的人才,你還會不服氣嗎?那會怎么做?怎么說呢?他們兩人最后的結果樣?結合插圖表演“負荊請罪”這一部分。
師:通過同學們的表演,你體會到了廉頗是個什么樣的人?(知 師:同學們,藺相如在“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上立了大功,官職比廉頗高,廉頗不服氣,兩人不和,最后廉頗知錯就改,負荊請罪二人和好,塑造了大智大勇,寬容大度的藺相如和知錯就改的廉頗,二人和好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那就是二人都有一顆愛國之心。多么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物塑造,這就是《史記》給我們帶來的精彩人物,課后,你可以走進《史記》,來認識更多這樣的人??
(課件⑩出示:《史記》封面和作者司馬遷)
五、課堂小結
中國文學浩如煙海,它正等著我們去親近、去感受、去品味,正如我們祖國博大精深的思想內涵,讓我們再回到奧運會的開幕式課件⑾出示,“和”字是不是帶給我們更深的體會,它表達了我們國家共建和諧社會的的愿望,寄托著中國人“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和為貴”的崇高理想,讓我們一起努力,記住這個并不復雜的字:“和”。(題目中“和”字改成紅色)
【音樂微型課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課的教案03-31
音樂課教案02-23
音樂歌唱課教案01-05
中班音樂課教案12-30
小班的音樂課教案02-04
小班音樂課教案01-26
大班音樂課教案11-09
音樂活動課教案02-01
小學音樂課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