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眾數》數學教案

    《眾數》數學教案

    時間:2023-02-14 12:51:32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眾數》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眾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眾數》數學教案

      《眾數》數學教案 篇1

      “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第二課時)”的說課

      (使用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數學》(華師大版)七年級下冊第10章第2節,第97~104頁)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信息社會“數字”社會里,常常需要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根據大量紛繁雜蕪的數據做出一個合理的決策,而統計正是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為人們更好地制定決策提供依據及建議,數學教案-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第二課時)]。平均數,眾數,中位數是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3個統計特征量,是幫助學生學會用數據說話的基本概念。本節內容是繼平均數學習之后的后續內容,既是對前

      面所學知識的深化與拓展,又是聯系現實生活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2、課時安排和說明

      參照新教材教師用書建議:“10.2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這一節準備安排三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承上啟下地回顧探索平均數的一些性質及簡單應用。第二課時探索得到眾數和中位數的概念,并會正確計算眾數和中位數,了解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的各自適用范圍。 第三課時是練習實踐課,目的是鞏固和深化本節知識及會用計算器計算平均數,用計算機計算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本次說課內容為第二課時。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眾數和中位數兩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兩概念的簡單運用。

      教學難點:利用收集的數據整理分析,對剛接觸統計不久的學生來說,他們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尚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經驗,因此,對統計數據從多角度進行全面分析,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統計觀念(即數據感)是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認知分析:學生已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及會計算平均數,這兩者形成了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

      能力分析:學生已初步具備一定的歸納、猜想能力,但在數學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方面尚需進一步培養。

      情感分析:多數學生對數學學習有一定的興趣能夠積極參與研究,但在合作交流意識方面,發展不夠均衡,有待加強;少數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夠強,尚需通過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來加以帶動。

      基于以上分析,在學法上,引導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與互相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研究,并最終學會學習。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分析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設置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理解眾數和中位數的含義,會正確計算眾數和中位數。

      能力目標:進一步發展學生類比、歸納、猜想等合情推理能力;讓學生接觸并解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通過各種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和適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興趣;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四.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從發展學生認識問題、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角度考慮,準備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討論發觀法:即課堂上,教師或學生提出適當的數學問題,通過學生與學生(或教師)之間相互討論,相互學習,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發現概念的產生過程,思想方法的概括過程從而逐步建立完善的認知結構。

      具體說本節課由五個基本環節組成: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合作交流,探索問題--理性概括,構建新知――實踐應用,鼓勵創新――歸納小結,反思提高。

      五.教學過程

      1.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 創設情境(用多媒體課件演示)

      某小廠欲招工人一名,小張應征而來,經理告訴他:“我們這里報酬不錯,平均工資水平是每周300元,初中數學教案《數學教案-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第二課時)]》。”小張工作幾天后,找到經理說:“你騙我,多數工人的工資水平沒有超過每周200元,”這時,工會主席過來說:“小張,經理說得沒錯,其實我們廠有一半人達到或超過中等工資水平即每周250元,不止每周200元的!不信,看看這張工資表。”看后,小張感慨:“難道是我錯了?”

      (2) 問題: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平均數真能客觀反映工人的真實工資水平嗎?

      基于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問題情境,更誘發了學生的認知沖突,從而引發學生提出問題:究竟什么數據能反映工人的真實工資水平?

      2. 合作交流,探索問題

      在導出以上問題后,分三人小組開小型辯論會(三人分別充當經理、小張、工會主席三個角色展開辯論)。各小組再拿出最能反映工人真實工資水平的數據全班交流。

      學生會用人數最多的工種的工資200元或中等水平工資250元來回答,從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眾數和中位數。

      通過學生合作交流,相互完善,在自主探索中發現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角色,認識到研究數據的必要性。

      3.理性概括,構建新知

      (!)啟發建構

      在上述數據中象“200”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象“250” 這樣的數我們就叫做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它們與其它幾個數相比是不同的,有何不同?我們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它們嗎?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為加深印象,教師可適時補充說明:“眾數”中“眾”即多,也就是某個數據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而“中位數”中“中位”是指位置居于中間,即某個數據在按照大小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位置處于最中間。形象語言的描述更易新知的構建。

      (2)完善建構

      練習:

      ① 在一次英語考試中,11名同學得分如下:80 70 100 60 80 70 90 50 80 70 90 請指出這次英語考試中,11名同學得分的中位數和眾數。

      ② 10名工人某天生產同一零件,生產的.件數是:13 15 10 14 19 17 16 14 12

      你能說出這一天10名工人所生產零件數的眾數和中位數嗎?

      學生獨立思考后討論回答。

      結合學生回答的實際情況,對練習追問:a、能說出1 2 3 4 5 6 的眾數嗎?b、如何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c、在一組數據中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會都是同一個數嗎?d、實話實說,對平均數、眾數和中位數知道多少?談談它們的區別和共同特點.

      歸納探索結果:

      眾數、中位數都是用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眾數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數據;一組數據中的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中位數是指:將一組數據按大小依次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一個數據(或最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一組數據中的中位數是惟一的。

      這一環節,由淺入深設置問題鏈,使學生思維分層遞進,目的是突出本節重點;通過追問層層引導,又把學生的探索逐步引向最近發展區,啟發學生運用類比、歸納、猜想等思維方法探究問題,揭示概念的實質,不斷完善新的知識結構。同時體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和發現的快樂,繼而轉化為進一步探索的內驅力。

      4.實踐應用,鼓勵創新

      (!)請你當廠長

      某鞋廠生產銷售了一批女鞋30雙,其中各種尺碼的銷售量如下表所示:

      《眾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眾數的意義和作用,會找一組數據的眾數。

      2、能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的能力。

      3、初步體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區別。

      4、體會眾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眾數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難點:初步體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區別,能針對不同情境正確選擇統計量表示。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認識眾數

      師:同學們,在上數學課之前,老師想了解你們填寫成語的能力,大家想一想表現給老師看看。請看屏幕:( )所周知萬( )一心( )志成城

      師:三個成語都有一個相同的字,那就是“眾”

      “眾”的含義是什么?(是大多數的意思)

      師:同學們的語文基礎知識還挺扎實的,這節課我們所學的內容就跟“眾”字有關。

      師:同學們,在上新課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同學們手上的計算器在還沒用到之前我們先不去碰它,能做得到嗎?

      師:同學們,你們每個人都喜歡體育運動嗎?

      生:喜歡。

      師:喜歡體育運動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因為它能讓人強身健體。

      老師發現,我們很多學生特別喜歡打籃球,而且他們的球技也不錯,老師這兒有一組學生的投籃練習成績,請看屏幕:

      10個學生每個學生投10個球,練習成績如下:單位(個)

      5 5 6 1 5 2 5 5 5 5

      你們能同桌合作,算出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嗎?

      平均數是:4.中位數是: 5

      師:你們是怎樣算出平均數呢?

      生:把一組數據的所有數加起來再除以個數,就得到。師:大家也是這樣算嗎?

      師:這么說平均數和一組數據的所有數都關系,反映是的一組數據的整體水平。(板書:平均數整體水平和所有數據有關)

      師:中位數呢,你們又是怎么求?

      生:(5+5)÷2=5

      師:說得真好,大家也是這樣求嗎?你們在求出中位數前,是先怎樣整理這組數據?

      生:按大小排列順序。

      師:這么說中位數和數據的排列位置有關,因為中位數處于一組數據的中間位置,所以它反映的是這組數據的什么水平?它不受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中等水平或一般水平)(板書:中位數一般水平或(中等水平)和數據的排列位置有關)

      師;你認為用哪種統計量表示這組數據的水平比較合適?知道是為什么嗎?

      (生:用中位數5表示這組數據的的成績比較合適,因為大部分同學投籃的個數集中在5個。而平均數4。4明顯地比大部分數據小,因為受到偏小數1和2的影響。在這組數據中偏低了。)

      4、課件出示觀察這組數據,認識眾數。

      師:剛才我們一起回憶了平均數,中位數的知識。在統計中平均數,中位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狀況。除了它們,還有一個數也能表示這組數據的情況。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

      師:現在我們再看這組投籃數據,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組數據有什么特點?哪個數據最特殊?出現了多少次?(5出現的次數最多)

      師:你們的眼睛真明亮,5出現的次數超過了整組數據的一半,也就是說投下5個球的人數最多。

      師:同學們,像這樣,在這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我們就把它叫做這組數據的眾數。這就是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板書:眾數)

      根據你們的理解,你們認為“眾數”這兩個字,(板書:眾數)哪個字最關鍵。眾是什么意思呢?還記得嗎?(板書:出現的次數最多。)

      師:同學們,5就是這組數據的眾數,因為在這一組數據中它出現的次數最多,眾數5也可以反映這組數據的水平?它反映是的什么水平呢?

      師:在家看看,這組同學投籃的個數集中在中哪個數?(5)所以我們說眾數5反映了同學們投籃成績的集中水平?(板書:集中水平)它受到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嗎?

      師:下面讓我們繼續在生活中了解眾數吧!

      二、依據情境,理解眾數

      1、選演員

      師:同學們,還有一個多月“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我相信大家一定很期盼這一天的到來。五(3)班的同學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要選10名同學組成一個舞蹈隊。如果你是舞蹈老師那么你覺得在選擇舞蹈隊員時,一般應該考慮到哪些問題?(學生回答)

      (1)(課件出示)師下面是20名舞姿比較好的侯選隊員的身高情況(單位:米)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根據以上數據,要從中選出10名同學組成舞蹈隊,你認為舞蹈隊員的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你能試著幫老師選一選嗎?請看大屏幕的要求:

      (2)同桌合作探究要求:

      1、先仔細觀察這一組數據,看看有什么特點?并同桌合作用計算器算出平均數,中位數,找出眾數。填在學習卡上。

      2、同桌合作,從中選出你們認為比較合適的10名同學的身高,填在學習卡上。

      3、你選擇的依據是什么?

      (3)匯報交流。師:現在哪一桌來說說你的答案。生:回答。

      (4)做出決策

      師:通過剛才的匯報交流,你覺得應該根據平均數,中位數、眾數這三個統計量中的哪一個來選隊員的身高好?(師:為什么你們都不根據平均數,中位數來選擇舞蹈隊員呢?)生:答。

      師:的確你們說的那樣。請看屏幕:

      課件出示:

      ⅰ平均數(1.475M)

      ①按照平均數,這些隊員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②哪十名隊員的身高在1.475M左右?

      ⅲ眾數(1.52M)

      哪十名隊員的.身高在1.52M左右?

      師:同學們,你選出來的隊員身高的確是最標準的不知同學們是否發現,剛才你們所選舞蹈隊員的身高就是按哪個統計量來選的?(眾數5)。按照眾數來選隊員,身高基本一樣,很勻稱,整個舞蹈隊形讓人感到很整齊、很美觀!

      (過渡:從這一個例子可以看出來,除了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同樣有重要的作用。)

      2、1分鐘跳繩比賽

      學校舉行1分鐘跳繩比賽,五(1)班、五(2)班、五(3)班8名參賽選手的成績如下,請分別找出這三組數據的眾數。

      五(1)班:120 150 105 150 150 186 150 150 ( )

      五(2)班:183 108 183 216 196 183 216 216 ( )

      五(1班:126 157 169 200 198 224 115 215 ( )

      師:在找這三組數據的眾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板書: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不唯一,可能沒有)

      三、聯系情境,應用眾數

      師:看來同學們對眾數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請你

      1、給鞋店經理當參謀

      紅蜻蜓鞋店在一段時間內銷售了某種女鞋30雙,其中各種尺碼的銷售情況如下:

      尺碼

      34 35 36 33 38 39 40

      (1)如果你是鞋店的經理,你會關心哪個數據?(從中你有什么發現)

      (2)你對鞋店的經理有什么建議?

      (過渡:商品的銷售也要用到眾數的知識。由此看來,生活中真少不了眾數呀!除了這些,生活中還有很多事例用到眾數知識,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就會發現。)

      綜合練習。

      師:同學們,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三個統計量,你們能試著用它們來解決一些問題嗎?請繼續看題。(課件出示)

      2、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1)、如果一組數據的眾數是7,那么這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7。( )

      (2)、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一定大于眾數。( )

      (3)、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眾數可能相同。( )

      (4)、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

      結束語:同學們,到現在我們已經認識了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三個統計量,那么你們對它們有多少了解呢?也就是說你懂得了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哪些知識。

      3、請同學們分析判斷,看看使用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中哪一個統計量比較合適。

      (1)調查同學們最喜歡的動畫片。

      ( )

      (2)五(1)班有50人,五(2)班有45人,

      比較兩個班的數學成績。( )

      (3)在學校演講比賽中,小紅想知道自己處于中位數

      什么水平。( )

      (4)面包店老板想知道哪種面包銷售最好。

      ( )

      師: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很多,在實際問題中,我們要學會根據題目中的要求和具體的問題靈活選擇。

      四、平均數、中位數、眾數的區別和聯系。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對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有一定的認識,那它們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你們能說說嗎?可能結合老師的板書說說)看來這節課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

      眾數和我們前面學過的平均數、中位數,一樣,也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一個統計量。但這三量描述的角度和適用范圍有所不同。綜合大家的意見,老師總結如下,請看屏幕。(課件出示):

      平均數:平均數是應用最廣泛,用它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比較可靠和穩定,能夠反映一組數據整體水平。因為它與一組數據的每一個數都有關系,所以受組內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

      中位數:中位數在一組數據的排序中處于中間的位置,在統計學分析中常扮演著“分水嶺”角色。它不受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能較好的反映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但它也有美中不足,需要對所有數據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排列才能找出。

      眾數:眾數是對各數據出現的次數的考察,它也不受偏大或偏小數據的影響,能夠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眾數能給我們解決問題帶來更大的方便。

      師:課下,同學們運用我們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完成最第4題的練習。

      五、課堂小結

      (1)今天這節課大家學得開心嗎?知道大家學得開心,老師就放心了。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眾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眾數的含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理解眾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2.根據數據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同特征。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統計技能,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的意義及作用。

      教學難點:眾數和中位數平均數的相互區別,在具體情境中如何選擇恰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一般水平。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回憶平均數及中位數的求法,指生回答。

      2、求下列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和中位數。生獨立完成后課件出示。

      (二)完成例1

      1.出示例題:

      五(2)班要選10名同學組隊參加集體舞比賽.下面是20名候選隊員的.身高情況.(單位:米)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師:提出集體舞的要求:身高接近,跳出的舞才更整齊。你認為參賽隊員的身高是多少比較合適?

      2.學生小組合作選擇10名隊員。

      3.根據學生匯報,師課件隨機演示選擇結果。

      平均數= (1.32+1.33+1.44+1.45+1.46+1.46+1.47+1.47

      +1.48+1.48+1.49+1.50+1.51+1.52+1.52+1.52

      +1.52+1.52+1.52+1.52)÷20

      =29.5÷20

      =1.475

      中位數=(1.48+1.49)÷2

      =2.97÷2

      =1.485

      接近1.485m的同學人數太少,不適合大多數同學的

      身高。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6cm。

      這組數據的中位數是1.485,身高接近1.485m的比較合適。

      身高是1.52m的人最多,1.52m左右的比較合適。最高的與最矮的相差3cm。

      1 . 52出現的次數最多,最能應這組同學的身高情況.

      4.小結:以眾數1.52為標準選擇隊員身高會比較均勻。

      師:(小結)集體舞一般要求隊員身高差不多,這組數據中1.52出現的次數最多,所以1.52是這組數據的眾數。所以以眾數1.52為標準選出來的隊員身高會很均稱,組成的舞蹈隊形也會很整齊很美觀!

      5.師生共同歸納眾數概念。

      師揭示眾數的概念

      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是這組數據的眾數。眾數能夠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6、做一做,

      7、小練習:

      學校舉辦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五(1)班和五(2)班參賽選手的成績如下:

      求這次英語百詞聽寫競賽中學生得分的眾數.

      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比較三個統計量:

      (三)學習眾數的特征

      師出示練習題:

      1、五(1)班21名男生1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如下(單位:次):

      19 23 26 29 28 32 34 35 41 33 31

      25 27 31 36 37 24 31 29 26 30

      (1)這組數據的中位數和眾數各是多少?

      (2)如果成績在31~37為良好,有多少人的成績在良好及良好以上?

      2、一個射擊隊要從兩名運動員中選拔一名參加比賽。在選拔賽上兩人各打了10發子彈,成績如下:

      甲: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1)甲、乙成績的平均數、眾數分別是多少?

      (2)你認為誰去參加比賽更合適?為什么?

      生先獨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師:在找三組數據的眾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生:在一組數據中,眾數可能不止一個,也可能沒有眾數。

      師小結:在一組數據中,眾數有一個,也有多個,甚至沒有。同時眾數也反應了一組數據的集中情況。

      2、三個數據存在的數量和意義

      (四)綜合練習

      你去商場買過衣服嗎?你知道休閑類服裝型號的“均碼”是什么意思嗎?均碼一般是根據人的平均身高、胸圍等數據確定的統一商品型號,與多數人的型號接近。所以,均碼里蘊涵著平均數和眾數的原理。

      (五)聯系情境,應用眾數

      銷售衣服問題。

      師:小明很喜歡做社會調查。他到一家服裝店調查后,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一則信息:服裝店銷售了20件T恤,尺寸如下:(單位:cm) 42 39 38 40 41 41 42 39 40 41 41 41 41 40 41 40 41 40 40 41

      師:從表格中,你發現了什么?如果你是這家服裝店的經理,你會怎樣進貨?

      生:討論交流,發表自己想法。

      師:(小結)從中可以看出,在衣服的尺碼組成的一組數據中,41cm是這組數據的眾數,也就是41cm衣服銷售量最大。所以,可以多進一些41cm的衣服。商品的銷售里面也要用到眾數的知識,由此看來,生活中還真少不了眾數啊!

      (五)拓展延伸(“生活中的數學”)均碼問題。

      師:同學們去商場買過衣服嗎?如果你去買過會發現,商場里很多休閑的服飾,它的型號都是均碼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課后請同學們調查和了解一下:什么是“均碼”?

      (六)全課小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上了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眾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眾數教學反思04-10

    眾數教學反思04-16

    認識眾數教學反思04-16

    眾數教學反思(精選3篇)03-09

    眾數教學反思15篇04-16

    眾數教學反思(15篇)04-16

    中位數眾數教學反思04-01

    中位數和眾數教學反思03-28

    《中位數和眾數》數學教學反思02-1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人成视频播放午夜福利网站 | 永久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 欧美日韩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 在线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 亚洲国产噜噜视频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天堂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