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4-03-20 09:01:13 林強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通用16篇)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熟練掌握一位數除三位數筆算除法的基礎上,會正確計算商末尾有0的除法。

      2、通過學習,形成一定的筆算技能。

      3、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被除數的某一位不夠除,商0的原理。

      教具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出示口算卡片,學生口答。

      2、板書下面各題,請學生在本上完成,集體訂正。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二、探究新知

      學習例7.

      通過情境圖,說一說從中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我們先來解決問題(1)。

     。1)理解題意。

      根據題意可知,每根短跳繩5元,求650元能買多少根短跳繩,應該用除法計算,列式為650÷5.

     。2)探究筆算方法。

      用豎式計算650÷5時,先用5去除被除數百位上的6,在商的百位上寫1,余下的1個百和5個十合成15個十,5除15個十商3,3寫在十位上,個位上的0除以5得0,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寫0,其中0減去商和除數的乘積0的'步驟可以省略不寫。

      指名學生板演。

      我們再來解決問題(2)

     。1)理解題意。

      根據題意可知,每根長跳繩8元,求245元能買多少根長跳繩,還剩多少錢,應該用除法計算,列式為245÷8

     。2)探究筆算方法。

      筆算時,先看被除數百位上的數,百位上的數不夠除時,看被除數的前兩位,用8去除被除數百位和十位合成份數“24”,8除24得3,在商的十位上寫3,接著用8去除被除數個位上的5,8除5不夠商1,在商的個位上寫0,被除數的個位上還余5,表明這是一道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指名學生板演。

      師生總結商末尾有0的兩種情況

      ①除到被除數十位正好除盡,個位又是0,就不必再除下去,只要在個位上商0就可以。

     、诔奖怀龜凳徽贸M,而被除數個位上的數比除數小,就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個位上寫0,落下被除數個位上的數作余數即可。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教材第25頁的“做一做”

      (1)請學生自選兩題在練習本上完成。

     。2)指名學生板演,,敘述自己的計算過程。

     。3)檢驗。

      2、病題門診。(教材第26頁練習五的第6題)

     。1)看題,明確題意。

      (2)觀察各題錯在哪里。

      (3)同桌互說如何改正。

      (4)在本上動筆改錯。

      3、教材第26頁練習五的第1、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28頁第14題。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2

      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3、創設互相協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并不表明,教學就此輕松,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時,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而又重點突出,在取舍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系,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學思考?

      特征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征提高數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征

      已經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么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游戲,看看大家對于長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號圖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角是直角。

     、谔枅D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匯報。由于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據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經歷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的探索過程,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2、能判斷一個四位數接近哪個整千數,培養估計意識,增強從現實生活中提取數學問題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掌握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流程流程

      一、引入課題

      PPT出示: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又要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數學問題了。請看屏幕。這是小明家新買的一些家用電器。你能從圖片上了解哪些信息?(暫停)

      2、師:今天就用這些信息一起來研究“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板書課題:萬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流程

      二、自主編題,選數比較

      1、師:這四種電器有的比較貴,有的比較便宜,請你從中選兩種商品,比一比它們的價格,并且用“()○()”形式表示兩種電器價格的大小關系。[在圖片下方導入:()○()]

     。〞和#

      2、師:你選的是哪兩種商品?在小組里說說你是怎樣比它們的價格的?

      (暫停)

      流程三、呈現材料,分類整理

      1、師:老師把同學們剛才比的這些式子整理了一下,收集在大屏幕上。如果給這些式子分一分類,你認為可以怎樣分?(暫停)

      2、師:剛才同學們自己給這些式子分了類,方法一定很多。為了便于研究,老師將這些式子分成了“位數相同和位數不同”兩類。

      流程四、探究規律,總結方法

      1、師:我們先來觀察左邊一列的三道式子,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這三道式子中的三位數總比四位數小。為什么三位數總比四位數小呢?你能舉例說說嗎?

      2、師:三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呢?四位數和兩位數比較大小呢?位數不同的兩個數比較大小有什么規律?

      3、師:位數不同的兩個數比較大小,位數多的數大,位數少的數小。

      4、師:下面我們來觀察右邊一列的三道式子,位數相同的兩個數怎樣比較大小呢?

      5、師:兩個四位數比較大小,先比較它們的最高位千位,千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千位相同比百位,百位上的數大的那個數就大;……以此類推。

      流程五、抽簽游戲:

      1、師:下面我們來玩個抽簽游戲。將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隊,兩隊各派一個代表抽簽;抽的簽是0——9這十個數字簽,分別裝在兩個口袋里。我們來看一下游戲規則:1兩隊各派一個代表抽簽2每支簽上有一個數字,第一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個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十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數字放在百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千位上;3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贏;4能確定勝負時,本輪比賽結束。(PPT導入游戲規則內容)

      2、(暫停)看明白了嗎?下面就開始游戲吧!

      3、師:通過剛才的游戲,你認為最關鍵的一抽是哪一抽?為什么?(暫停)

      4、師:現在,我們換一種玩法。請看清游戲規則二。

      PPT導入:

      1全班同學分成男女兩隊,兩隊各派一個代表抽簽;2每支簽上有一個數字,第一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千位上,第二次抽到的數字放在百位上,第三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十位上,第四次抽到的數字放在個位上;3哪一隊抽到的數字組成的四位數大,哪一隊就贏;4能確定勝負時,本輪比賽結束。

     。〞和#

      5、師小結:通過剛才兩輪比賽,你有什么收獲?(暫停)第一輪比賽的游戲規則是從低位比起的,一般需要抽四次才能決出勝負,而第二輪的比賽是從高位比起的,一般只要抽一次就能決定勝負,只有抽到了相同的.數字才需要繼續抽,所以比較多位數的大小從高位比起更簡便。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第4題

      1、師:現在我們來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請同學們在○里填上“<”或“>”。在比的時候,把比較兩數大小的關鍵數字用圓圈圈一下。2、課件出示答案。

      師:你都做對了嗎?和電腦核對一下。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第5、7題

      課件導入第5題,師:我們一起來看想想做做第五題。

      1、師:下面的數各接近幾千?在座位上說一說。(暫停)一起來核對一下。你們都說對了嗎?我們來看劃紅線的這兩個數,它們都接近5000,你看出這兩個數的有什么不同了嗎?對了,4900比5000少一些,而5003又比5000多一點兒,所以這兩個數都接近5000。

      2、課件導入第7題的統計表。

      師:學了今天的知識,我們還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這張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暫停)

      3、師:哪天售出的書最多?哪天售出的書最少?你會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三個數的大小關系嗎?

      4、師:這三天售出的書大約各有幾千冊?(暫停)你回答對了嗎?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8:

      師:下面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中國五岳的奇山美景。你知道哪五座山被稱為五岳?(課件出示五岳,師依次介紹)哪座山最高?哪座山最低?誰能把它們的高度從高到低排一排?

      流程九: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了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懂得了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先看位數,位數多的數就大;如果位數相同,那么就從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數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數相同,就比下一位,一位一位往后比。這些方法你都學會了嗎?和你的好朋友再找一些數比一比,說一說。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能從實際生活問題中體會連乘解題的意義。

      2、掌握連乘遞等式計算。

      教學重難點:

      連乘的意義及計算

      教學過程:

      一、概念理解:什么是包裝?(媒體演示)

      板書:聽盒箱

      二、學習主題圖例1

      1、收集信息:從圖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板書:4聽1盒

      2盒1箱兩個條件

      2、提出問題:裝了3箱奶粉,一共有幾聽?

      板書:?聽?盒3箱

      3、分析過程: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

     。3)說說你的理解:先算3箱里有幾盒,在算有幾聽

      板書:3×2=6(盒)6×4=24(聽)答:一共裝了24聽。

      4、練習:每層樓住3戶人家,紅星小區有2幢5層樓,一共居住了多少戶人家?

      分析:

     。1)有哪幾個量?板書:戶層幢

     。2)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生1:先算一幢有幾戶?再算2幢一共有幾戶?

      板書:3×5=15(戶)

      15×2=30(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生:2個15是30。

      生2:先算一共有幾層?再算一共有幾戶?

      2×5=10(層)

      10×3=30(戶)

     。硗2×3×5的方法沒有學生提出來,理解上也有困難,教師可以不提)

      5、小結:剛才學習的幾道題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都有3個數量,都要分兩步計算,都用乘法計算

      6、學習“連乘”的表達:

      (1)介紹(2)嘗試

      3×2=6(盒)3×5=15(戶)

      6×4=24(聽)15×2=30(戶)

      7、計算

      (1)觀察什么計算順序?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填空:

      4×2×95×6×2=()×9(8是哪里來的?)=30×()(為什么填2?)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5

      教學目的:

      4、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5、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6、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量,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他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說一說

      總數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P1096

      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的結果有哪些

      猜測實驗后結果會有什么特點

      實踐、記錄、統計

      [4]說說從統計數據中發現什么?

      [5]由于實驗結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試驗的結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6

      教學內容:

      蘇教版數學小學三年級上冊第5860頁。

      教材分析:

      這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直觀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但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還僅停留在其表面現象上,本節課的教學將有效組織和指導學生動手實際操作,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的實踐活動.去發現并嘗試歸納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同時,本課也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測量和動手操作,使學生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

      能力目標:通過直觀演示、個體操作、集體交流、比較分析概括等,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及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把操作、思維和語言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手、腦、口結合的能力。

      情感目標:創設學生操作與探究學習的最佳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樂于學習科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發現、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學設計:

      網絡環境下的小組探究式學習.教師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輔助教學。

      教學準備:

      白板課件、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直尺、三角板、釘子板、皮筋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里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里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么它們都有些什么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征。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是學生知道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讓學生體會有余數出發的實際背景。

      教學重點:

      知道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來自生活中。

      教學道具:

     。裕

      教學過程:

      復習乘法口訣。

      一、結合生活情況讓學生體會有余數除法的實際背景。

      1、教學P49的主題圖。

     。1)讓學生獨立觀察教材P49上的'情境圖。

      思考問題:

      這幅畫面是什么地方?

      你發現了畫面中有什么活動內容?(按順序)

      (2)在小組中互相說一說自己觀察到了什么內容。你想到了什么?

      (3)各組代表匯報。

     。4)教師板書學生匯報的數據。

      這是某個校園里的活動情景圖。從圖中發現了教學大樓前面的兩樹之間都插著4面不同顏色的旗子,升旗臺上也飄著一面國旗。

      運動場上每4人一組小朋友在跳繩。

      籃球場上每5人一組準備打籃球比賽。

      [4]板報下面擺的花是每3盆擺一組,旁邊還有很多盆花。

      (5)根據上面的信息(條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嗎?大家在小組議一議。

      2、感知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6)學生匯報。(略)

      (7)師:以上這些活動,你們在那里見過或自己親身參加過呢?

      生:(略)

      3、體會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師:除了以上這些數學問題,你們誰還能提出其他的數學問題,并且使用除法計算的?

      (可根據全班的總人數,每()人一組坐可以坐幾組)

      二、練一練,圈一圈。

      大家來圈△,一共有15個△。

      1、每份3個,共幾份?

      2、每份4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3、每根5個,共幾份?

      4、每份6個,共幾份?還多幾個?

      三、匯報自己這節課學會什么。

      四、總結下課。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建立克的觀念。

      2、熟記1千克=1000克。

      二、教學重點:

      1、使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建立克的觀念。

      2、熟記1千克=1000克。

      三、學具準備:

      1枚二分硬幣、1袋食鹽(1千克)。

      四、學習過程:

     。ㄒ唬⿵土暸f知。

      1、你已經學習過那些質量單位?你能說一說嗎?

      2、請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食鹽,感受一下有多重。

      3、你還能掂出你身邊的物品有多重嗎?(隨便找)

     。ǘ┱J識質量單位克。

      1、建立質量單位克的觀念。

      A、請用手掂一掂1枚二分硬幣有多重,你能說出它的質量大概是多少千克嗎?

      B、1枚二分硬幣太輕了,用千克表示它的質量不太方便,我們用一個新的質量單位克來表示它的質量。記住哦:1枚二分硬幣大約重1克?诉可以用g來表示。

      C、你還能列舉其它例子,說一說1克有多重嗎?

      D、通過用天平稱量我們知道:兩粒普通的花生米,大約1克。還有……

      E、察看身邊物品的質量:(用手掂一掂)

      一袋方便面的質量是()g,一袋餅干的質量是()g,一塊巧克力的質量是()g,一袋牛奶的質量是()g。

      2、認識克與千克的關系。(1千克=1000克)

      A、我們已經認識了千克和克,那么千克和克又有什么聯系呢?

      1千克=1000克

      B、結合身邊的`例子,說一說,1千克有多重。

      ()袋方便面1千克,()幾袋牛奶1千克,C、克和千克的辨析。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和千克)

      2()300()150()450()

     。ㄈ┚毩。

      1、是真是假,請根據下面有關物體質量的敘述,判斷這些敘述是否正確,如果不正確,請寫出正確的答案。

      前前今年9歲,長得特別健壯,體重已達61克,他每天早上能吃掉50千克的雞蛋一個,250克的牛奶一袋,中午可以吃掉kg的饅頭3個,晚上吃得更多,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起能把將近1g的米飯吃光。

      體重已達61克()。

      吃掉50千克的雞蛋()。

      250克的牛奶()。

      kg的饅頭()。

      將近1g的米飯()。

      2、1千克=()克1kg=()g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9

      第一單元:

      準備課

      單元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第1——4頁)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第2——5頁的內容,第2、3頁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圖中有教師、學生、鮮花、樹木、樓房,人和物的數目注意用到10以內的各數。新教材豐富的教學資源,不僅將數擴展到20,而且畫面中,每個數量出現了多種角度數的話,還會數出很多,這就給予學生創設了充分觀察、探究的空間。在教學中,注意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數畫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學生的數數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數到,只要教師心中有數,在學生數出以后能給及時正確的評價即可`。

      單元教學目標:

      1、在和諧愉悅的探討氛圍中,了解學生的數數和認數情況。

      2、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的快樂。

      3、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充分利用材料資源,滲透思品教育。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學生數數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的數感。

      2、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3、引導組織好學生小組學習,使學生初步感知合作學習的快樂及要求。單元課時安排:約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第2——5頁(數一數)

      教學目標:

      1、在非常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初步了解兒童認數、數數情況。

      2、通過觀察等探求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數感,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合學生體驗與人合作、交流物快樂,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

      4、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其對人對物的愛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會聽、會說、會補充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建立數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及合作與參與的意識。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一臺。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拿出一封一份禮物———金龜子的信,讓學生隨著美麗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聽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從今天開始,你們將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你們將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到許許多多有用的知識,學會許多的本領,會面為一個對社會有著巨大貢獻的人,你們高興嗎?數學書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戲和活動,充滿了神奇,學好數學非常有用,它可以幫助你解決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難,你們想學習數學嗎?那么,從現在開始,你們的數學陳老師將會把你們帶進數學的王國里,讓你們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到那時,你們一定會成為一名出色的小學生的,你們有信心嗎?

      (b)認真觀察,小組討論,了解數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書中第2——3頁的畫面。

      1、這是什么地方?你認為它美麗嗎?

      2、請你說一說:這幅圖是什么意思?圖上的物體分別有多少?(先小組討論,互相說,教師深入到小組里了解情況,并且在個別組里探討數數規律,然后再請小朋友說)

      3、評價:你認為你們組有什么優點,別的組呢?

      三、繼續觀察,小組交流,了解認數情況

      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北師大版一年級教材第2——3頁的圖畫

      活動形式同第二個環節一樣:觀察——交流——匯報——評價,不苛求學生按怎樣的模式說,讓學生在相互啟迪中自我感知怎樣說好就怎樣說,怎樣說適合自己就怎樣說。

      四、操作感知,及時強化

      1、數周圍的實物(可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數一數學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數字卡片

      3、按方位數數

      4、開放性練習

      猜一猜,想一想、說一說,驗一驗

      手里最多能拿幾根粉筆?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0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88~8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在測一測、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認識小數,會讀、寫小數,了解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2、經歷小數的產生過程,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及用小數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確區分整數和小數,滲透知識間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知道小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小數的含義,感受小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米尺、準備一些有單價的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數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張老師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帶來了這些商品,請看。學生仔細觀察。

      出示各種商品的價格,學生試讀。

      師:這些數你們見過嗎?是什么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數(揭示課題認識小數)

      【設計意圖:創設與學生生活和學習內容相適應的情境,引領學生輕松走進生活,走近小數,初步感受小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喚醒學生的經驗!

      二、主動探究,理解小數

     。ㄒ唬﹦邮謱嵺`,借助長度單位初步認識小數

      1、師:現在我們來找一找身邊的小數,好嗎?你認為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拿出米尺,測量一下。

      學生先分組測量,記錄數據。

      2、師: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可以怎樣表示。(引導學生用分數表示5/10米、4/10米)

      3、師說明5/10米還可以寫成米,讀作零點五米。讀作零點五。(師適時板書)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指導小數點的寫法。

      師:4/10米也可以怎樣寫呢?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觀察圖意,學生獨立思考填寫,再集體校對。

      提問:觀察第一組數,這三個數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2)“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圖意,獨立完成。從這題的填寫中,你又發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數、小數表示的既可以是陰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創設情境。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動手測量教室里課桌的長與寬,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從整數、分數自然過渡到小數,重視知識之間的`聯系,初步認識小數和理解小數,認、讀、寫小數部分是一位的小數。】

     。ǘ┳灾魈剿,借助商品價格理解一位小數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鉛筆5角,學生尺8角,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讓學生讀一讀它們的價格。

      2、師:你能將商品的價格改寫成用元作單位數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提問:為什么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為什么元的小圓點左邊要寫0呢?那元和元為什么就不寫0呢?

      3、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題。

      獨立填寫,集體交流,選擇1~2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學生的生活經驗中最常見的小數是商品價格。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比較多的使用人民幣的經歷。因此,這個例題的教學采用了自主探索與交流討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把幾角或者幾元幾角改寫成用元做單位的小數。由于學生大多具有實際體驗,因此都能順利完成換算。】

     。ㄈ┳詫W課本,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小數

      1、關于小數,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呢?請同學們請教課本,尋找答案吧。(學生自學課本)

      組織討論: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

      2、練習下面一組數據,說說哪些是整數,哪些是小數?并指出小數的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

     。1)一枝自動鉛筆的長度是分米。

     。2)媽媽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元。

     。4)小名家離學校有千米。

     。5)買2塊橡皮要花元。

      【設計意圖:小數的認識是學生認數領域上的一次飛躍。關于小數各部分的名稱和讀寫方法、整數與自然數的描述性定義等數學事實和規定的學習,其實是屬于知識領域中的所謂“陳述性知識”無法也無必要進行探究式學習。因此,適時地采用有意義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看書自學、互相問答,再配以教師的適度講解,符合知識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鞏固練習,拓展小數

      1、配鑰匙。(分數和小數對應練習)

      2、想想做做第5題。(數軸上的小數)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聯系實際,應用小數

      1、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小數?

      2、師:古代數學家們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小數了,你想了解有關小數使用的歷史嗎?(介紹)

      3、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套0到9及小數點的數字卡片,同桌開展擺小數游戲。

      【設計意圖: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內容,利用配鑰匙和擺小數游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1

      多彩的“分數條”教材第96~97頁的內容

      1.通過實踐活動,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借助數形結合,提高學生分數大小比較及簡單分數加減法的計算能力。

      2.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興趣,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展合作交流能力,積累比較分析、探究交流等數學活動經驗。

      理解“1”是可以由幾個不同的幾分之一合起來的,一個幾分之一是可以由幾個更小的幾分之一合起來的。

      課件、各色直條、自制帶有分數的正方體。

      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已經認識了一些分數,你能試著說幾個我們已經認識的一些分數嗎?

      學生回答交流。

      師:同學們都能很快地說出一些我們已經認識的分數,今天我們就用彩紙來玩一些關于分數的小游戲,最后我們要把游戲的勝利者封為分數之王,大家有信心贏得游戲的勝利嗎?那么就讓我們開動腦筋來玩這個游戲吧!(板書課題:多彩的“分數條”。)

      一、活動準備

      1.折紙,繼續認識幾分之一。

      (1)出示一張長方形直條,用“1”來表示它的長度。

      (2)對折一次,每一份是它的幾分之一?“1”有幾個2(1)?(將黃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3)在剛才的基礎上再對折一次,打開,你看到了什么?“1”有幾個4(1)?(將綠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4)繼續再對折一次,打開,你看到了什么?“1”有幾個8(1)?(將藍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5)繼續再對折一次,打開,你看到了什么?“1”有幾個16(1)(將紫色直條粘貼在黑板上。)

      (6)小結:通過前面的操作,你發現了什么?

      我們怎樣來表示這些彩色的紙條?(板書:分數條。)

      (7)討論:①將“1”鋪滿,需要幾個表示2(1)的紙條?

     、趯ⅰ1”鋪滿,我們還可以怎樣做?(課件出示。)

      教學預設1:用相同顏色的紙條拼。

      教學預設2:用不同顏色的紙條拼。

      (8)討論:①將2(1)鋪滿,你會怎么做?

      教學預設1:用相同顏色的紙條拼。

      教學預設2:用不同顏色的紙條拼。

      ②將4(1)鋪滿,你會怎么做?鋪滿8(1)呢?鋪滿16(1)呢?

      2.認識分數骰。

      (1)出示分數骰,觀察:這些分數骰和我們平時見到的骰子有什么不同?

      (2)分數骰子的六個面分別為4(1)、4(1)、8(1)、8(1)、16(1)、16(1)。

      學生試玩,說說分別轉到了哪個分數。

      (3)下面就讓我們用骰子和分數條來玩一玩游戲。

      二、搶“1”游戲

      1.課件出示搶“1”游戲的規則。

      (1)同桌兩人輪流拋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個分數,就將表示這個分數的'彩條貼在自己的白色正方形里面。

      (2)誰先把自己的“1”鋪滿,誰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學獲勝。

      2.兩個學生上臺演示游戲過程,邊玩邊結合游戲規則說說自己的游戲過程。

      教學預設:在游戲的過程中會發現,玩到后面時拋出的分數所表示的分數條鋪不下,例如前4次是4(1)、4(1)、8(1)、4(1),第5次又是有4(1)的一面向上,這樣一來就超過了“1”。

      (讓學生想一想解決的方法)

      如果出現超出的情況則視為無效,繼續進行下輪拋擲,直到正好鋪滿“1”為止。

      3.同桌兩人按照操作要求進行游戲。

      4.隨機選擇5份鋪滿“1”的作品,展臺出示:觀察這5份作品,你有什么發現?

      預設:(1)它們都拼成了“1”;(2)它們拼成“1”的方法不同。

      5.操作后交流: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處理的?

      預設:我發現表示幾分之一(例如4(1))的分數條用完了,我是用……

      三、清“0”游戲

      1.剛才的游戲好玩嗎?下面我們仍然用剛才的分數條,玩一個新的游戲。

      游戲規則:(1)每人各用兩個4(1)的分數條共同把“1”鋪滿。

      (2)同桌兩人輪流拋骰子,朝上的一面是哪個分數,就從自己的直條中拿走相應長度的彩條。

      (3)誰先把自己的彩條全部拿走,誰就得1分。一共玩5次,得分高的同學獲勝。

      2.兩個學生上臺演示游戲過程,邊玩邊結合游戲規則說說自己的游戲過程。

      教學預設1:在游戲的過程中會發現,形如:正方形骰子4(1)的面向上,而分數條上沒有表示4(1)長度的直條,怎么辦?(讓學生想一想解決的方法。)

      將2(1)換成2個4(1),再拿走一個4(1)。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有多種方法,例如將2(1)換成4(1)+8(1)+8(1)等,合理即可?梢远鄦栆粏枌W生能怎樣換。

      教學預設2:例如最后只剩下16(1),而正方體的骰子代表8(1)的一面向上,則這種情況無效。繼續進行下輪拋擲,直到正好向上的面為16(1)為止。

      3.同桌兩人按照操作要求進行游戲。

      4.操作后交流: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問題?你是怎樣處理的?

      預設:怎樣用較小的分數條表示較大的分數條。通過游戲,你對分數又有哪些新的認識?有什么體會?

      “多彩的‘分數條’”一課屬于數學四大板塊中的“實踐與綜合應用”課,這一類課要求學生在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掌握一般的變化規律,使學生能夠根據信息源收集、發現必要的數學信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探索信息源,在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指導下逐步學會辨別,選擇有用的數學信息,提高獨立整理、分析新信息的能力和應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2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為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說所有內角均為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發現規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入新課上節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并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搜集到了嗎?(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并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搜集到了這么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么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后由組長領著,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并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匯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愿意第一個來匯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匯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匯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么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匯報說。那么,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學書的封面,還有什么?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并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3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較透徹地理解萬以內筆算加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應用法則準確地計算兩位數連續進位的加法題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重點、難點:

      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教學過程

      復習準備,導出新知

      基礎訓練

      口算:9+6=5+5=6+8=

     。福叮保剑福玻保剑叮担保

      求385與705的和。

      全班齊練,教師巡視,做完后集體訂正。

      你能不能自己寫出一道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算式呢?

      筆算不進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數位對齊。

      從個位加起。

      教師強調: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數相加時,要記得加上進上來的1。

      學習新課

      導入新課出示課題

      師:剛才的復習,是前面剛剛學過的進位加法,同學們掌握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進位加,但和前面學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學習的是連續進位加。

      板書課題:連續進位加

      教學例1

      學生嘗試擺小棒求得98+25的結果(允許有各種方法。)

      小組合作討論喜歡哪種方法,引導研究課本中的方法。

      提問:

      師:先加哪一部分,單根的8根和5根怎樣加?給8根小棒湊幾根就是10根?(8+2+3=13)

      滿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舉起來讓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個1根捆成1捆,也就是1個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著圖問:這一捆小棒哪里來的?把單根小棒合起來,滿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師小結:單根合起來滿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個十。

      列豎式計算。

      學生自由書寫豎式,再討論哪一種合理。這道題的豎式怎么寫?(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

      從哪一位加起呢?(從個位加起。)

      那么豎式中個位相加的得數怎樣寫呢?

      想一想:小棒應該怎樣擺?

      獨立完成計算。(兩個學生板演,其余同學在書上完成。)

      講評:同桌口述并檢查,在進位時1寫的位置對不對,做進位加法時,是否漏寫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書本上計算,指明學生板演,集體講評

      2、求出每一個胡蘿卜上的算式的得數。

      3、練習四,第一題,連一連

      4、地球儀85元,書包48元,買一個地球儀和一個書包一共要多少錢?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4

      課題:

      小數的大小比較第課時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里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0.6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

      小結:兩個小數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并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1.5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部分是0,1.5的整數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是88,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匯報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并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0.6○2.2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1)采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后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彩帶各長多少厘米嗎?(6厘米和9厘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彩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涂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后比較大小。

      指名匯報,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匯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后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后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雙重的。首先,本課旨在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編出6的乘法口訣,并理解這些口訣,并熟練地應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其次,通過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本課旨在發展學生在應用數學方面的意識,使他們能夠體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并樹立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信心。

      重點難點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編出6的乘法口訣,并理解這些口訣,并熟練地應用口訣進行乘法計算。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如下:

      一、引入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呈現一個有趣的情境,例如,今天我們要到兒童樂園里去玩一玩。

      2.提出問題:通過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自由組合,探究6的乘法口訣。例如,木馬轉盤一次可以坐幾個人?哪6位同學愿意參加?一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幾個6人,共是多少人?

      二、自主探索過程

      1.學生自主探索: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并填寫表格。

      2.交流探討:讓學生在小組內和班級內互相交流彼此的`思考和解決方法。

      3.確定口訣:在交流探討的基礎上,組織學生編寫6的乘法口訣,并整理口訣的順序。

      4.記憶口訣:讓學生學習并背誦口訣,做好準備,隨時可以進行乘法計算。

      試著讀一下這個口訣,看看哪幾句容易記住,哪幾句難以記?還可以互相分享一下記口訣的方法。

      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喜好,自由地記憶口訣。

      老師和學生共同對著口令記憶口訣。

      5.利用口訣進行口算:6×26×56×36×1。

      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如何進行口算的。

      三、綜合應用,進一步拓展

      1.開車玩碰碰車。

      2.練習射擊技巧。

      3.打電話聯系朋友。

      小動物們聽說兒童樂園很有趣,于是它們給朋友打電話邀請去玩。

      你能找出小動物打電話給誰了嗎?(提示:得出的幾個數字相等,電話才能接通)

      讓6名同學分別扮演不同的小動物,輪流打電話。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16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

      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

      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

      正方體

      五、學具:

      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耄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ǘ┳灾鲗W習,合作探索。

      1.游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游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則:

      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2.游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游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后根據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則:

      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ㄈ┬〗Y。

      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一搭

      游戲一

      游戲二

    【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5-30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14

    數學上冊教案01-15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2-29

    小學三年級上冊的教案數學03-05

    三年級的教案數學上冊10-10

    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1-02

    三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10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通用)05-30

    人教版數學上冊教案05-08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伊在人天堂亚洲香蕉精品区 | 无吗有吗伊人亚洲精品 | 亚洲一级在线色香蕉 | 午夜国产欧美理论在线播放 | 午夜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