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上冊音樂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冊音樂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一上冊音樂教案1
教學內容:
1、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
2、樂詩朗誦
教學準備:
鋼琴.錄音機、磁帶、三角鐵、小鈴鼓。
教學目標:
學會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夠用三角鐵、小鈴鼓等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能夠選擇適當的音樂為詩朗誦配樂,并勇敢地即興表演.
重點與難點:
1、重點:學唱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緒,能夠有感情的演唱。
2、學難點:節奏演唱與間奏的銜接要準確。
教學過程:
3、播放《新世紀的新一代》的歌曲錄音,讓學生感受歌曲歡快熱烈,充滿活力的'情緒,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
4、學生討論:對剛剛聽到的歌曲進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歌曲的速度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來表現?歌曲演唱有神魔特點?等等。
5、再次播放歌曲錄音,結合討論的問題再次聆聽,進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緒。
6、學生聽錄音學唱《新世紀的新一代》,邊唱邊體會歌曲的意境。注意輕聲哼唱。
7、請學生仔細觀察,找一找、議一議、談一談,簡單分析歌曲的特點。如:第一樂段四句節奏完全相同;歌詞與旋律結合緊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節第三拍處標有拍擊節奏的記號和“小過門”;第二樂段1—12小節的第一拍和13、14小節的一、三拍都標有“三角鐵”記號。讓學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樂段的節奏有什么變化和特點,這些手段都是為表達歌曲意境、情感服務的。
8、在老師的鋼琴伴奏下,進一步練唱歌曲,直至熟練演唱。
9、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處擊拍節奏,在“三角鐵”處自選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教師鋼琴伴奏,學生自信地演唱1-2遍。
10、將學生分成兩組,比一比那個組演唱的聲音洪亮,情緒飽滿,音高、節奏準確。
11、學生討論:這首歌曲還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獨唱、領唱等)
12、教師可以按照學生討論的意見,采用多種方法和演唱形式練唱,邊唱邊拍手打節奏。還可由學生自主設計其他方式進行表演。
13、以下方法供參考:
(1)在拍手處可以邊拍手邊喊“嗨、嗨”,烘托氣氛。
(2)可以根據歌詞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飽滿地和著音樂踏步。
(3)教師為本課教學準備一些渲染氣氛的道具:鑼、鼓、镲、彩綢等,便于學生邊歌邊舞。
14、學生轉入下一內容的學習—配樂詩朗誦。
(1)學生仔細閱讀教材上的詩歌,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學時代》、《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錄音,學生安靜地聆聽,感受歌曲的情緒。
(3)教師再為學生播放幾首音樂,由學生自主選擇樂曲給詩歌配樂。
(4)教師宣布:小小詩歌朗誦會現在開始。
(5)學生自薦、自愿為老師和同學表演詩朗誦。
(6)教學評價:生生互評、師生共評。
課后記:
教師的范唱調動了學生學唱的積極性,用美聲唱法指導學生發聲,解決了高音視唱難的問題,獲得良好效果。打擊樂器的加入,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應進一步鼓勵學生走上“舞臺”大膽表現自我。
初一上冊音樂教案2
教學目標:
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桑塔露琪亞》,并初步認識船歌這種音樂體裁。
對歐洲民間音樂感興趣,喜歡不同民族的藝術風格,并能主動探索與其相關的音樂文化內涵。
在活動中感受音樂的各種表現形式與表現手段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學生活動,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索、創造、審美體驗的無窮樂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演唱《桑塔露琪亞》,并初步認識船歌這種音樂體裁。
將聲樂曲《桑塔露琪亞》改編成器樂曲。主奏樂器、伴奏樂器、伴奏音型的選擇及組合。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有關船歌的素材
2、教學器材:電子合成器、鋼琴、黑板
3、教學課件:威尼斯風光片背景下的歌曲《桑塔露琪亞》
教學設計:
一、設計演唱形式
聽賞《(男高音獨唱)錄音,讓學生們為這首歌設計一個新的演唱形式。
學生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
實踐活動:按照學生設計的演唱形式進行演唱。
小結:通過上節課學習《桑塔露琪亞》這首威尼斯船歌,我們接觸到了歐洲的一些船歌,并感受到了它們所具有的維尼斯船歌的風格和特點。(請學生回憶威尼斯船歌的特點:旋律優美,浪漫抒情,節拍以xx為主,節奏富有搖動感。)
船歌的音樂體裁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有,但由于民族的不同,所形成的`風格也有所不同。以后我們會接觸到。
二、將聲樂曲改編成器樂曲
船歌的體裁最早只是聲樂曲。它是由威尼斯船工哼唱的當地的一種民歌——barcarolle演變而來的。由于維尼斯具有獨特的地理環境,它是亞德里亞海岸的重要港口,也是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南來北往的游客和商人很多,威尼斯的船歌也由此得到了發展。同時,威尼斯船歌也影響了整個歐洲的音樂文化,以它為創造素材的器樂曲也應運而生。
今天,我們也來嘗試一下,把《桑塔露琪亞》這首聲樂曲改編成器樂曲。
(一)欣賞:
欣賞兩首船歌。
1、由奧芬巴赫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一首二重唱改編。注意主奏樂器、伴奏樂器及典型的伴奏音型。
(請一學生說出伴奏音型并板書。如出現錯誤可請其他學生更正。)
2、欣賞柴科夫斯基的鋼琴套曲《四季》中的《六月》,它也是一首船歌。注意節拍和節奏特點。(請一學生寫出節奏型。)
小結:以上兩首作品中,我們感受到了主奏樂器、伴奏樂器音色及典型
節奏型的運用,都是為了表現樂曲抒情浪漫的特點。
(二)創作活動:
1、請學生選擇適當的節奏型并板書。
2、請學生運用電腦課件,選擇自己滿意的主奏樂器和伴奏樂器,并談
談自己的設想,供大家思考、討論和評價。
3、教師小結、歸納學生的創作結果,并由一學生與教師合作,用電腦與合成器演示學生的作品,聽其音響效果。
4、教師演示自己改編的作品,并分層講解創作意圖。
(1)從電腦作曲系統中調出所用的樂器音色。
(2)用調音臺分段分析主奏樂器與伴奏樂器及音型的各種組合。讓學生感受到這些組合使樂曲在音色上、和聲織體上都形成了對比,使這首樂曲的聲音色彩更加豐富,更符合它的特點。同時,使學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在樂曲中,各種樂器都有自己的分工:有演奏旋律的主奏樂器,有演奏和聲織體和伴奏音型的伴奏樂器,有單純音色,有混合音色,而這些表現手段都是為了造成音色、力度、織體、節奏上的變化,來表現作品的情緒、風格和特點。
(3)完整地聽一遍教師改編的器樂曲——《桑塔露琪亞》。
三、評價
今天我們嘗試了用各種樂器音色及音型的不同組合方式,將聲樂曲改編成器樂曲。當然,音樂創作遠不止這些,愿大家運用簡便、快捷的現代化手段,將抽象的理論概念、枯燥的技能訓練,還原到可聞可感的音樂之中去。
【初一上冊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上冊教案01-14
初一音樂上冊教學計劃03-02
音樂上冊教案15篇01-14
音樂上冊教案(15篇)01-14
初一音樂教學計劃上冊11-03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01-02
初一語文上冊教案10-26
初一的數學上冊教案11-09
初一上冊音樂教學計劃3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