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示兒》語文教案

    《示兒》語文教案

    時間:2024-10-29 22:46:26 曉鳳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示兒》語文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示兒》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示兒》語文教案(通用16篇)

      《示兒》語文教案 1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每句詩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訓練點:

      背誦并默寫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的方法。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兩位偉大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四)美育滲透點:

      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法:創設情景,以讀促講。

      (二)學法:自學討論,合作探究。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是什么。

      (二)難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并通過重點詞語的品析及反復吟誦來體會。

      2.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三)解決辦法: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悟。

      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暢談陸游。

      1.(出示課件,激情導入)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床,想到金兵蹂躪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示兒》。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2.同學們,關于陸游你知道些什么呢?(課件出示陸游簡介,看后引導學生交流匯報。)

      3.小結:關于陸游,我們的確有太多的話要說。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陸游,傾聽他感人的心聲,感悟她偉大的`人格。(課件出示全詩,齊讀詩題目,指明說題目意思。)

      (二)、研讀《示兒》,感悟詩境。

      1、學生自由讀詩句。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齊讀。初步體會詩人悲涼心境。

      3、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理解詩的前兩句。

      (1)借助文中注釋,自由朗讀理解詩的前兩句,畫出不理解的字詞。

      (2),引導學生說一說詩句的意思,并找出詩人悲傷的原因。(板書:悲不見九州同)

      (3)體驗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樣的景象呢?(學生想象說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4、指導朗讀。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詩人一輩子都在期盼祖國的統一,如今,他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了,但他心中還有那么多的遺憾,還有那么多未完成的心愿,那你在朗讀的時候,應帶著一種什么樣的感情來讀呢?(指導學生朗讀)

      5、根據以上學法,自學詩的后兩句。

      (1)導入:(出示課件)出示詩人臨終絕筆圖,引導學生看圖并展開想象:此時的陸游會對兒子說些什么?(教師要適時引導,讓學生更好的進入意境。)

      (2)回憶總結前兩句的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詩的后兩句。

      (3)匯報交流。

      (3)通過同學們的討論交流,我們可以看出,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涵在里面,是什么?(板書:盼北定中原日)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65年啊,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么漫長的等待,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4)小結:同學們,陸游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訴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的時候一定要把收復失地的消息告訴他,從中你體會到什么?(板書:愛國)

      三、創設情境,升華感情。

      1創設情景(點擊進入課件):假如你就是陸游的兒子,看到躺到病榻上生命垂危的父親,聽到父親發自肺腑的叮嚀,你會對父親說些什么呢?

      2讓學生放飛想象,展開討論并指名說一說。

      3、總結:假如陸游能聽到你們的發言,他一定會感到欣慰的。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誦讀他的壓卷之作——《示兒》。(師再次給學生配樂朗讀。)

      四、課外拓展。

      1、陸游還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兩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2、今天老師還向你們推薦一些有關古詩文的網站,那里有豐富的資源,同學們可以盡情地去共享吧!(課件揭示網站)(下課)

      3、根據你對本節課的學習,放飛想象,對該詩進行擴寫。

      《示兒》語文教案 2

      教學目標:

      1、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治愛美情趣,受到愛國主義精神影響。

      2、理解詩句意思,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受到傳統文化的藝術熏陶。

      3、結合學詩,培養學生的自學、想象、表達、創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課文。

      5、學會4個生字。

      教學 重點:

      吟誦古詩,想象意境,體會詩中表達的感情。

      設計特色:

      自主體悟 想象創新

      信息資料:

      1、搜集查閱陸游、的相關資料,了解寫作的時代背景。

      2、錄音范讀磁帶和舒緩的樂曲。

      教學流程:

      一、溫故引新,確定目標。

      1、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過渡:今天我們學習宋代詩人陸游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題)

      2、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并自主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點撥。 (以舊引新自然,自主確定目標民主。)

      二、提示詩題,介紹背景。

      1、讀題質疑。示:告知,告訴。

      引發思考:誰告訴兒子?告訴了兒子什么?為什么要告訴?

      2、結合搜集的材料,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試讀,要求正確流利。

      2、讓學生結合注釋,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四、細讀體會,理解內容。

      運用掌握的學詩方法:讀查連疑,弄清詩句內容,體會詩句的文字美。

      五、想象畫面,吟誦玩味。

      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充分練讀;想象詩人臨危時,遺憾之至,叮囑兒子時的情景,教師 可通過放音樂,用語言描繪,啟發學生閉目想象,深悟詩情。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課堂練習。

      1、默寫《示兒》,互相檢查。

      2、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想象的畫面及人物的語言。

      《示兒》語文教案 3

      設計理念:

      將所感受的言語對象(古詩)轉化為語感的基本實踐途徑是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產生對富有象外之象的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韻味氣勢的簡練詩語的敏感,能產生對富有豐富內涵的美妙詩語的敏感。指導學生沿著詩文言語的階梯去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其攀登的.過程就是作品的言語積淀成為學生語感的過程。

      設計特色:

      以讀為主,積淀語感。延伸拓展,感悟心境。

      教學流程:

      一、《示兒》一詩引路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一)背誦全詩,初悟詩語形象美。

      1、讀通全詩,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讀順口了再讀幾遍。

      2、背誦默寫。

      3、想象詩中畫面。

      (二)品讀比較,領悟詩語精煉美。

      1、利用手頭資料,采用釋(注釋)、留(保留每一個字的意思)、補(補充有關詞語)、調(適當調換語序)的方法,用現代語言表現古詩意思。

      2、質疑問難,填空訓練。

      作者的遺憾是()。

      作者的遺恨是()。

      作者的遺愿是()。

      作者的遺囑是()。

      3、原文與詩意比較讀。

      二、拓展閱讀,體會詩語意蘊美。

      (一)展示以下資料拓展閱讀。

      關山月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①關山月: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

      ②和戎句:孝宗隆興二年(1164)下詔與金人第二次議和。計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寫這首詩時,已相隔十四年。這里說十五年,是舉其概數。

      ③朱門沉沉:富貴之家門戶深深。

      ④廄(jiu):馬房。

      ⑤戍樓:邊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軍中白天作燒鍋、夜間代更鼓用的器具。

      ⑥遺民:淪陷區人民。

      書憤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①樓船句:指隆興二年(1164)陸游40歲在鎮江府通判任上事。當時張浚以右丞相督視江淮兵馬,路過鎮江,陸游以世誼謁見,頗受顧遇。張浚督練軍馬,增置戰艦,加強江防。樓船,高筑望樓的大船,指南宋的戰艦。瓜洲渡,在鎮江的對岸。

      ②鐵馬句:指乾道八年(1172)陸游48歲在陜南漢中時的經歷。大散關,地名,當時為金宋議和劃界的地方。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①僵臥:躺著不活動。

      ②輪臺:在今新疆米泉境。唐時屬北庭都護府。此泛指邊疆。

      ③夜闌:夜深。

      ④鐵馬冰河:壯悍的馬在冰封的河上馳騁,指夢中的北征情景。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五千仞岳:與上句夸張黃河之長一樣,這是夸張西岳華山之高。仞,古時八尺為仞。岳,高大的山。

      (二)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其中一首,大致理解詩意后開展詩歌朗讀比賽。

      (三)簡介:

      這些詩分別是詩人在中原淪陷后50年、65年、66年、67年寫的,從這些具體數字中可以感受詩人一生關注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偉大精神。

      三、延伸課外,激發再研讀的興趣。

      陸游生平簡介:(詳見資料)

      四、世人評價陸游,紀念陸游。

      1、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2、陸游遺址(圖片與文字結合,詳見資料)

      3、學生編集電腦小報。

      《示兒》語文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2.理解詩句

      3.習本課生字新詞。

      4.背誦這兩首詩。

      二、教學重點

      1.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和杜甫聽到勝利喜訊后心情格外歡快的原因。

      2.理解詩句

      三、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生詞卡片。

      四、教學時間: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板書課題

      宋代大詩人陸游一生創作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他在臨終前作了一首詩《示兒》。示:把事情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個交代,相當于遺囑。陸游在臨死之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呢?這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板書:示兒)

      二、預習課文,提出預習要求

      1.自讀詩歌,讀準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詩歌的內容。

      三、指導學習《示兒》

      1.指名讀課文。(重點提示:“祭”的`讀音)

      2.“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學生講錯的地方互相訂正,教師相機指導)

      (“元”,同“原”,“元知”,本來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國,“同”,統一,這句詩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只是因為看不到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國統一的悲傷之情。)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學生講后,教師加以歸納)

      (“王師”,指南宋軍隊;“定”,平定,收復的意思;“中原”,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事,告訴你們的父親J這句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之情。)

      4.練讀課文。(要求體會感情,讀出語氣。)

      5.說說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內容來回答)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答出:這首詩通過寫詩人畢生的心事和希望,表達了他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五、各自背誦課文

      六、指導學習生字

      “乃”的左邊是一撇,注意不要寫錯。

      七、默寫這首詩。(學生互相檢查)

      八、預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示兒》語文教案 5

      導課:

      1、一位85歲的老人,一個除夕之夜,臨終之時,他一生都在追求的國家統一的志愿沒有實現,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提筆寫下了遺書,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卻沒有一字提到家事,他寫的是什么呢?

      2、出示《示兒》。

      教學過程

      一、初讀全詩感受詩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讀讀這首詩

      2、理解這首詩講的內容。

      (借助資料,并講給同桌聽,并能糾正有錯誤的.地方)

      3、解釋詩意并板書。(講清楚難懂字詞并翻譯)

      二、再讀全詩理解深意

      1、自己讀這首詩,談談自己讀完后最強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萬事空為什么還告訴兒子家祭無忘告乃翁?

      (體會作者至死不忘國家統一的愛國之情)

      3、體會陸游這一聲聲的囑咐中的感情。

      (悲憤又充滿希望)

      4、帶著體會出來的感情,朗讀這首詩。

      (個讀,齊讀)

      三、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讀這首詩,理解此詩并比較兩首詩的異同。

      (異:時間,地點同:國家統一的愿望)

      3、讀這首詩最讓人心痛的是那個字?

      (南望王師又一年中的又字)

      四、摸擬場景感同身受

      1、根據詩的內容把課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對話。

      (要有行動,語言,神態等描寫)

      2、朗讀表演對話。

      板書設計:

      示兒

      死去無知萬事空,國不統一

      但悲不見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師北定中原日,至死不變

      家祭無忘告乃翁。收復失地

      《示兒》語文教案 6

      教學要求:

      1、了解本詩寫作的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列的愛國情感。

      2、能說出這首詩的意思,理解陸游臨終前最牽掛得事。

      3、能有感情的朗誦并背誦,默寫這首詩。

      4、能根據自己對詩的理解進行再創作。

      教學步驟:

      一、引入,揭題

      1、播放《七子之歌》。你知道這首歌的歌名嗎?聽到這熟悉而又優美的旋律,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學生發言:澳門回歸,普天同慶,百年屈辱,今日昭雪,祖國強盛,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畢生心愿。

      2、可是在七百多年前,一位八十六歲高齡的重病垂危的'老人,在臨終前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投影此詩,板書課題《示兒》。

      二、介紹作者,初步朗讀

      1、臨死前寫這樣一首詩,這是怎樣的一個人?結合你查找的資料,介紹以下這首詩的作者及詩的寫作背景。投影陸游畫像。

      2、誰來讀一讀這首詩?(投影此詩)指名讀,正音糾錯。

      三、指導理解詩意,體悟情感

      1、你認為這首詩有哪些重點字、詞?你如何理解?(生質疑解難)

      2、聽老師朗誦這首詩,也許對你的理解有幫助。

      3、自己讀讀這首詩,體會詩的意思,讀懂哪句說哪句。

      4、生質疑解疑談體會:(投影陸游躺在病榻上叮囑兒子的圖片)

      (1)在詩人心中,臨死前最牽掛的是什么?哪一個字最能體現詩人此時的心情?

      (2)你認為陸游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才能如此牽掛祖國統一大業,以至死不瞑目?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 、此時假如你是陸游,你該怎樣讀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讀出來呢?同桌互相研讀、指名讀,體會詩情。

      6、背誦,默寫。

      四、激情、拓展

      1、播放《七子之歌》。師引導:七百多年前,大詩人陸游盼祖國統一死不瞑目,如今,九七年香港回歸,九九年澳門回歸,舉國為之歡慶。可是,還有一個海外游子——臺灣至今還未回到祖國懷抱。這使無數炎黃子孫朝思暮想、翹首期盼。同學們,讓我們用自己手中的筆寫下對臺灣親人的呼喚,寫下我們盼望祖國統一的一片赤誠之心。

      2、配樂,生寫詩,交流。

      3、課外拓展,情境描寫。創造性的又切合實際地想象作者在彌留之際,在病榻上怎樣叮囑兒子,兒子怎樣回答的情景,把它寫具體,也可分角色表演(語文活動課上進行)。

      五、下課鈴聲即將響起,可我們的心早已飛到了寶島臺灣。聽,國歌聲響起,全體起立,讓我們高唱國歌,牢記肩負的重任,盼祖國早日統一,祝祖國永遠強盛。

      點評

      本課的教學設計獨具匠心,將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與學生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結合起來,使學生確有所得。

      1、牢牢把握思想主線,高唱愛國主旋律。本課結合實際,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在由本詩引申到臺灣還未統一時,讓學生寫詩表達盼歸之情,學生情動而詞發,使學生情感寫作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和發展。結束時,國歌聲響起,使學生情感達到高潮;感情得到了升華。

      2、教材處理獨到,課堂教學流程清晰,一環扣一環,有階梯性,突出了以課本為憑借,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的現代教學理念。

      3、注意了語文知識的訓練,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體驗。即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奮發圖強的情感,又培養了學生收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對音樂和詩的感悟能力,質疑解難、自學理解能力、創造能力等。

      《示兒》語文教案 7

      教材背景分析:

      《示兒》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四課的一首詩歌。本單元以“愛國”為主線塑造了一個個個性鮮明的愛國者的形象。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占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里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分裂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學情分析:

      古詩是中國浩瀚文學藝術海洋中一枝俏麗的奇葩。許多詩文都流傳千古,陸游和杜甫是我國古代杰出的詩人,他們的詩可以說在他們所處的時代里有著極大的影響。這兩首詩也是古詩中的名篇,它們是在什么情況下誕生的?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已經有學詩經驗的學生,這時關注的已不僅是課文的外在語言,詩歌內在的魅力對他們有構成了極大的吸引。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背誦并默寫《示兒》。

      2、明白詩文大意,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并學會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3、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感,樹立愛國思想。

      教學重難點:

      1、明白詩文大意,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

      2、學會從閱讀的內容想開去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大屏幕出示):

      1、愛國,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巍巍中華,悠悠歷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將畢生的精力獻給了自己的國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著千年的長河,今天,我們仿佛依然能夠聽見他們鏗鏘有力的話語,看見他們堅貞不屈的身影!

      2、讓我們穿越近千年的時空,來到偉大愛國詩人陸游的家中,聽聽這位85歲的老人在彌留之際的最后遺言吧!(板書:示兒)

      通過題目我們知道,這是陸游留給誰的遺言?對,示兒就是告訴兒子!

      范讀

      3、了解陸游,檢查預習

      4、(大屏幕出示)

      過渡:85歲高齡的詩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難的人生旅途,臨終之際,他獨獨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憂憤至極的他傷心地留下這首絕筆,溘然長逝。到底是哪件事讓陸游牽腸掛肚呢?請大家讀兩遍詩后,告訴我。

      二、初讀

      自由朗讀,按自己的節奏和速度來讀

      1、交流,檢查

      指名讀(讀得字正腔圓,真好)

      再指名讀——讀一讀《示兒》。其他同學聽,特別注意聽詞句的中間,她是怎么停頓的,讀得是不是有板有眼,聽清楚了嗎?

      2、指導朗讀:大家注意到,他在讀“死去元知萬事空”的時候在哪停頓了嗎?

      齊讀

      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我們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奏,而且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自己再試著讀一讀,爭取讀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覺

      3、指名讀,反饋,齊讀

      三、體會詩意,理解情感

      1、幾遍讀下來,知道老詩人為什么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嗎?

      同學們,讀到這兒為止,你的腦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覺?誰來說一說?

      2、帶著這種感覺,再讀這首詩,讀進詩的字里行間

      3、示兒,就是告訴兒子!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際,到底有什么要告訴兒子的?請大家默讀這首詩,讀的時候注意仔細地看看書上的插圖,然后試著去理解這首詩。

      4、理解“通假字”——元,、無

      理解古今字義不同——但

      5、請你大聲地再讀一讀這份遺囑,你能體會到詩人此時此刻是懷著怎樣一份感情寫下這首絕筆詩的嗎?(板書:悲)

      6、詩人在“悲”什么?讓我們隨著陸游一起,走進他的生活

      7、出示材料:

      20歲時,他激情高誦:“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親臨戰場、殺敵報國,何等的壯懷激烈!(《觀大散關圖有感》)

      68歲時,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敵人的鐵蹄下苦苦掙扎,一句“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道盡多少辛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英雄空有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眼看青絲變白發,只能將滿腹凄涼化為一句:“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訴衷情》)

      對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復失地的悲憤,讓他痛呼:“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關山月》)

      老病僵臥之時他仍在夢中親臨前線,殺敵報國,收復北方失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是他壯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裝的悲傷寫照!(《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8、讀了這些詩句你明白了陸游的“悲”從何而來了嗎?四人小組討論并指名反饋

      (1)對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鐵蹄之下,不能收復的'悲痛。

      (2)壯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裝,親自殺敵的悲傷。

      (3)對南宋政權偏安一隅,不思收復中原故土的悲憤。

      (4)對于中原遺民淪為亡國奴的悲憫。

      (板書:之切)

      這濃濃的“悲”其實源于一個深情的字眼——愛。(板書:愛)

      9、他愛什么?指名反饋(板書:之深)

      10、小結:陸游一直渴望王師北定以統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為之奮斗的理想。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與盼望,讓他熬干了心血!60年過去了,85歲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見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為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后,讀來仍令人潸然淚下!

      11、讓我們牢記《示兒》,懷念永遠的陸游!一起讀!

      四、讀寫結合,體驗情感

      1、同學們,如果你是陸游的兒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親,他雖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卻滿含期待和信念,緩慢而深沉的對你交代遺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強調,無忘啊,無忘啊……面對這樣的父親,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呢?請寫下來!

      2、全班交流,評價。

      3、老師小結:是的,陸游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遺民,明知“死后萬事空”卻還是堅信“王師北定中原”。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又是何等的悲憤!全詩字字如血句句如火!(板書:字字如血,句句如火)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誦這首詩,體會詩人高尚的情懷!

      (回到文本,把積累的感情通過朗誦再次釋放。)

      用一個成語來形容陸游,那就是——憂國憂民(板書:憂國憂民,至死不渝)

      五、拓展延伸,情感內化

      !面對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中華兒女前赴后繼,不屈不撓,因為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大大的“愛”字!

      (投影)

      就讓我們在岳飛的這首千古絕唱《滿江紅》中結束本課吧!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示兒》語文教案 8

      教學目的:

      1、學習《示兒》,體會作者深厚的憂國之情。

      2、理解詩句含義,想象詩歌意境。

      3、學會2個生字。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示兒》

      課前:

      播放歌曲《滿江紅》。(出示:岳飛像并《滿江紅》詞)

      一、激情導入

      1、說岳飛,介紹時代背景

      剛才你聽到的是岳飛的(《滿江紅》),說起岳飛,你可能比較熟悉,那么你知道岳飛生活在哪個朝代?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你熟悉那段歷史嗎?我這里有一份關于這段歷史的介紹:(課件出示,學生輕聲閱讀手頭資料)

      北宋1127年,生活在北方的少數民族匈奴人,(就是我們在電視連續劇《射雕英雄傳》里看到的金國,)他們當時大舉南侵,攻陷了北宋的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市),把先皇宋徽宗、當時皇帝宋欽宗一起俘虜到北方去,這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變”。之后,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歷史上稱南宋,趙構就是宋高宗。淮河就此成了宋、金兩國的分界線。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復失地,卻向金屈膝投降,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滿意足了。

      同學們,剛才你看了那段歷史的介紹,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 、簡介陸游

      是啊,當時岳飛等一批愛國志士,捶胸頓足,義憤填膺,他們紛紛起來為多災多難的祖國而呼喊、戰斗。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當時一位杰出的愛國詩人。

      (出示陸游像)這就是詩人陸游,誰來簡單介紹一下?(學生介紹)

      3、揭題,粗讀全詩

      是啊,陸游是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詩中抒發政治抱負,表現人民的生活,表達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示兒》這首詩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囑咐。現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么意思嗎?(板書)《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卷之作。

      二、粗知大意

      1、正音、準確朗讀

      這么好的詩,同學們想自己讀一讀這首詩嗎?

      自由讀這首詩

      (1)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強調生字讀音及組詞)

      (2)指名讀詩句;再齊讀詩句。

      2、理解字詞

      同學們,古詩文比起我們現代文是比較難懂,讀了以后你覺得哪幾個字詞比較難懂?(學生說,老師一一劃)

      同學們,我們如何來理解這些字詞呢?(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借助詩下面的注釋,當然我們也可以采用其他的辦法)下面就請各自學習吧,等會兒如果還有不懂,可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學生各自學習)

      同學們,現在你明白這些字詞的`意思了嗎?(一起討論)(像這樣書上沒有解釋的字詞,你可以自己在字的旁邊加上注釋,這也是理解詩句的好方法。)

      檢查:元、但、悲、九州同、北定、乃翁(課件出示)

      3、理解句意

      了解字詞現在你能借助注釋說說詩句的意思了嗎?(自由說,指名說,同桌互說)

      課件出示詩句意思

      三、感悟詩情

      知生平,悟詩情

      同學們,剛才我們借助注釋理解了詩句的大意,你是否覺得陸游這份遺囑有點特別——臨死前,不說別的家常話,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這是為什么呢?老師這里有一份詩人的生平介紹,相信你看了之后,會理解詩人當時的心情。(課件出示,學生輕聲閱讀手頭資料)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宋代杰出的詩人,也是詩史上最多產的詩人,今集存詩九千三百余首。陸游出生后三年就遇上了“靖康之變”,兒時的他備受流離遷徙的痛苦,且目睹了金兵強盜為非作歹,濫殺無辜,這在他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仇恨的種子,使他早在二十歲時就定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的報國壯志,;而南宋統治者向金人求得了暫時的安定后就縱情享樂,花天酒地,這更促使他念念不忘收復中原。

      為報仇雪恥,他曾從軍九年,“鐵馬秋風”,豪雄飛縱。以后雖多次復職做官,但由于他積極主張抗金,就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壓制和排斥而多次失去官職。可不管個人遭遇多么不幸,他始這位86歲的愛國詩人臨終時仍不忘祖國的統一、領士的完整。寫下了耀照千古的絕唱——《示兒》

      應該怎么讀能充分表達詩人心情。聽錄音、學生讀

      學生討論:體會詩情

      你體會到了詩人當時一種怎樣的心情呢?從詩中哪些字體會而來?

      體會詩中“悲”——不見九州同

      “悲”中有“憤”——聯系時代背景

      無限“渴望”——王師北定中原日

      通過朗讀,在詩人的悲憤和渴望的心情中體會詩人的愛國之情。

      朗讀訓練和默寫

      是呵!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誰愿意用你自己體會到的感情來誦讀這首詩?

      ①學生結合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練習有感情朗讀。師給學生配樂朗讀。

      ②生練習背誦詩句。

      學生默寫詩句。

      四、課外擴展和總結

      擴展:

      陸游是愛國詩人寫了許多的愛國詩詞,今天老師給你們推薦兩首:《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課件展示),請同學們自由讀讀。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難望王師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戊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總結:

      同學們《示兒》是陸游一生的絕筆詩,也是表達詩人愛國熱情的絕唱。上課開始我們看到的岳飛的《滿江紅》也是一手千古名詞,不同的詩詞,同樣的是愛國心,忠貞如一的愛國之心,讓我們懷著陸游,懷著岳飛滿腔的愛國之情齊聲傳唱這千古名詞吧!

      五、作業:

      1、學習了本課你們應該得到很多體會,展開你的想像假如你和陸游談話你會和他說什么呢?把你想對他說的話寫下來。

      2、讀下面的短信,用詩填空。

      《示兒》語文教案 9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學會本課生字詞,在理解每個詞語意思的基礎上,理解詩句的意思。能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能力訓練點:背誦古詩《示兒》,進一步感悟理解古詩。

      3、德育滲透點: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美育滲透點:讓學生感受古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策略:

      對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古詩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為核心,將三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系、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情境,話愛國

      1、師:古往今來,愛國都是永恒不變的話題,許多仁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抒發著心中的愛國情。而那一首首經過千年歲月積淀的愛國詩篇,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2、生交流課前積累的愛國名句:

      生1: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生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生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

      二、識作者,解詩題

      1、這節課,我們將要學習的是南宋大詩人陸游的愛國名篇----《示兒》。(板書課題)

      2、生交流課前對陸游及《示兒》的了解。

      生1: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山陰人。

      生2:《示兒》是詩人陸游的臨終留詩。“示兒”就是告訴兒子的意思。

      3、師相機補充:陸游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9300余首,是我國現存詩最多的人,此詩是他的絕筆詩,即遺囑。

      4、生交流普通人的遺囑內容:分遺產,安排繼承人……

      5、那么我們來看看被梁啟超譽為“亙古一放翁”的陸游的遺囑有何與眾不同之處。

      三、讀古詩

      1、(出示古詩)生自由朗讀。

      2、指名讀,正音,齊讀。

      3、師:古詩只讀通、讀準是不行的,我們還要讀出它的節奏美、韻律美。

      4、播放范讀,生欣賞。

      5、生仿讀、練讀、齊讀、賽讀。

      四、解詩意

      1、出示注釋(重點字詞意思)

      元:同“原”,本來。

      萬事空:什么都沒有了。

      但:只。

      九州:全中國。

      同:統一。

      王師:南宋軍隊。

      北定:向北收復失地。

      家祭:祭祀祖先。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

      2、生借助注釋,小組合作學習詩意。

      3、指名匯報

      生1:本來就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

      生2:只是為沒有親眼看到中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生3:朝廷的.軍隊收復北方領土的那一天。

      生4: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時候,不要忘記(把這件事情)告訴你們的父親。

      4、說說整首詩意

      我本來就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5、探究“萬事空”與“但悲”是否矛盾

      師:陸游既然認為死后萬事皆空,那又為何要悲傷不已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生小組討論交流,指名匯報。

      師小結:這并不矛盾,金錢、權利、地位,對于陸游來說都是過眼云煙,而他臨終念念不忘的是國家統一大業,這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感天動地。

      6、生帶著理解再讀古詩。

      五、悟詩情

      1、找詩眼。

      師:找找詩中哪個字體現了詩人當時的心情?

      生交流:悲。(板書:悲)

      2、一探“悲”

      師:詩人悲什么?為誰而悲?你從哪看出來的?

      生談看法(悲-----國碎)

      出示地圖,師解說“靖康恥”。(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在城內搜刮數日,擄徽宗,欽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貴卿等數千人后北撤,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滅亡。又稱靖康之難、靖康之禍和靖康之變。)

      師:面對如此奇恥大辱,陸游怎能不悲?

      引導生讀出陸游的悲國之情

      3、二探“悲”

      師:陸游不僅為國而悲,(出示古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生讀一讀,找一找,詩人陸游還在為誰而悲(悲—--民淚)

      在金人的統治下,老百姓肯定會飽受欺凌與壓迫,想象一下生活在淪陷區的遺民會受到哪些欺凌?

      生交流:

      生1:土地被占,流落街頭

      生2:賣兒賣女,家破人亡

      生3:以淚洗面,期盼王師

      ……

      師:看到百姓在受苦,陸游怎能不悲?

      讀出陸游的悲民之情

      4、探悲因

      山河在嗚咽,百姓在流淚,而他們望眼欲穿的王師又在哪里,在干什么呢?讓我們跟隨詩人林升一起到美麗的西湖邊去看一看吧(出示《題臨安邸》)

      生讀古詩,說說詩中的游人指誰?他們在干什么?

      師:哪個字體現了他們那種不憂國患,醉生夢死的生活?

      生:醉

      大屏幕對比出示:《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和《題臨安邸》。

      師:一邊是“遺民淚盡”,一邊是“尋歡作樂”,你的心情怎樣?

      生:恨南宋的統治者(板書:恨)

      生帶著理解再讀詩句。

      5、悟“盼”情

      師:盡管金兵入侵恨,盡管山河破碎痛,盡管遺民淚盡哀,盡管昏君無能憤,但是作者還是充滿無限的期盼-------(王師北定中原日)

      此時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生:盼望早日揮師北上,收復失地。(板書:盼)

      6、是呀,無論是悲、恨還是盼,一切皆源于——對祖國的愛。(板書:愛)

      這是一種執著不變的信念,這是一分至死不渝的愛,這是一分念念不忘的情。帶著這分情,讓我們一起用心吟誦,把一位老人的臨終遺愿讀出來。

      生有感情地齊讀古詩。

      六、拓展

      1、小組合作,完成《告慰陸游書》。

      2、展示交流

      3、師小結

      七、板書設計

      示兒

      宋陸游

      《示兒》教學案例悲

      《示兒》教學案例《示兒》教學案例恨愛盼

      《示兒》語文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學懂〈示兒)的詩意,了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2、體會持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情趣。

      3、感受〈示兒)詩中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吟誦古詩,通過自主學習,體會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像詩歌民容,陶冶愛美情趣。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明確目標;

      引導學生回憶李白寫的一首思念、牽掛故鄉的詩——《靜夜思》

      過渡語:對于陸游,大家并不陌生,他85歲臨逝世前夕,作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詩,也是最感人的詩,這是他名垂千百的遺囑。我們今天學習他寫的一首牽掛祖國的`詩(板書課題:示兒)

      提問:我們在以前學習古詩,請回憶我們是從哪幾方面學習的?

      引導學生回答

      ①學習詞句意思,了解古詩內容

      ②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等

      二、揭示詩題,介紹背景

      讀題質疑:

      ①說說“示“的意思;(告訴、告知)

      ②問:根據題目引導學生答出:誰告訴兒子?告訴什么給兒子?為什么告訴兒子?

      了解背景

      引導自學。

      (1)低聲自由吟誦。

      (2)以小組為單位議論詩中不懂之處。

      (3)教師點撥,課件出示:

      元:通“原“本來,只。定:平定、收復。同:統一。王師:皇上的軍隊。九州:全中國。無:匆,不要。

      乃:你的。翁:父親。

      (4)說說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5)學生試解釋詩句的意思,再了解詩的大意。

      (6)思考:讀了《示兒》,想想詩人晚年關心的是什么,這說明了什么。(統一祖國是詩人畢生的心事,直到臨終不忘。由此表現出他的強烈愛國熱情)板書:渴望收一失地盼望祖國統一

      (7)學生質疑。學生針對詩歌的字、詞、思想內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引導討論解答學生提出的較難問題。

      三、再現畫面.吟誦玩味

      讀。

      熟讀全詩,讀好停頓、節奏、韻腳

      ①聽錄音機朗讀詩歌,學生閉目想像:陸游病危,日沒看到祖國統一而遺憾的情景:

      ②學生邊瀆邊想。

      ③學生看多媒體屏幕,邊聽邊想眩,老師用舒緩的語氣和著優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恐怕很快要離開人世,可中原依然戰亂不止,金兵強盜為非作歹,濫殺無辜,百姓處在水生火熱之中……我們南宋軍隊應立即向北方堵軍,收復中原。但我要離開人問了.看不到我們的軍隊收復中原,看不到祖國統我死不眩目哇!

      ④先聽老師范讀,再點名讀,最后用自己喜玫的方式讀.要讀出老師描述的情感。

      畫。

      ①用簡筆畫畫出作者病危的情景

      ②同桌互相談談簡筆畫的創意;

      ③學生自由瀆,讀出畫畫時的感受

      ④看屏幕上老;即選出的較好圖畫,聽錄音機期讀詩歌

      ⑤全班齊讀,讀出渴望祖國統一的愛應熱情。(板書:愛國)

      背。

      在前熟讀的基礎上試背。

      四、練習延伸,落實目標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

      《示兒》語文教案 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詩中的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

      3、理解詩句之意,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之情,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感情。

      4、讓學生初步學會運用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

      教學程序

      一、導語

      1、齊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同學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是一種可貴的品質,也是一個公民應盡的職責。古今中外的愛國之士有很多,而書寫愛國之情的文章更多。這一節課讓我們一起去學習另一首書寫愛國的古詩——《示兒》。

      [設計意圖:以舊引新,緊扣主題直接引入,有利于迅速把學生的關注點吸引到課堂中來,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的狀態。

      二、自主品賞,學習《示兒》

      (一)提出學習要求:請同學們運用工具書和對照注釋,并用上節課學到的學習古詩方法,自主去學會它。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要求,知曉方法才好真正的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品賞各環節,即有的放矢,有路可尋。

      (二)識詩人,解詩題。

      1、同桌或前后桌四人一組討論。

      2、發言交流。

      (三)巧抓字詞,明詩意。

      1、請同學們運用工具書和對照注釋讀詩,抓字詞,看看能不能讀懂,同桌或前后桌討論。

      2、先說說重點詞意,再說詩句之意。

      3、誰能說說這首詩的大意嗎?(學生說并相互補充)

      4、齊讀全詩。

      (四)反復研讀,悟詩情。

      1、過渡語。(要深入理解,我們還得怎樣?)

      2、自由練讀,思考:詩人臨終前,最悲傷(或牽掛)的是什么?

      3、回答并談體會(從文中你讀出了什么?)

      4、思答:詩人說“死去”雖不見可他終信所以叮囑兒子(投影讓生思考并用原文答)。

      5、指導朗讀,同桌練讀,深入體會。

      6、自由競讀。

      7、表演情境。(同桌或前后桌互扮演詩人與兒子,以對話的形式演示詩人臨終的感人場面)。

      8、學生自由談關于此詩思想感情的體會。

      9、自由讀背。

      10、自由試背和齊背誦。

      11、小結:陸游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是說“不見九冊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讓他們另忘了在家祭時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啊!

      [設計意圖:以上三個環節,充分放手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學生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借助相關的工具書等充分進行小組交流,合作探究,讓他們在實踐中既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又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三、對比體會,選讀擴展(投影出示)。

      1、對比體會,加深感悟(讓學生以兩首詩表達情感的異同點作比較,加深學生的感悟)。

      2、投影選讀杜甫和陸游的其它愛國詩篇。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兩首詩的異同之處,加深感情其內涵中的微妙之處。同時,擴展選讀不僅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開闊視野,感受詩歌的博大情深,而且能提高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認知基礎。]

      四、作業設計

      1、背誦并默寫兩首詩。

      2、課后練習2。

      3、搜集其他愛國詩篇并試用學古詩的方法去學習它們。

      [設計意圖:此環節不僅側重于鞏固課內的相關知識,而且更側重于課外知識的適度延伸和學法的鞏固與運用。

      (附)、板書設計:

      《示兒》

      (南宋)陸游

      九州同

      告乃翁

      盼望

      心愿

      (熱愛祖國)

      死____悲

      [設計意圖:緊扣課文內容,用關鍵詞句簡潔明了的體現古詩的內容與中心,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易于把握和理解課文。

      《示兒》語文教案 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

      2.了解詩的內容和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注意收集有關資料。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所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有感情地誦讀。

      教學準備:

      原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布置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陸游的資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況,收集他的愛國詩篇。

      教學設想:

      注重朗讀指導,讀出“詩味”,讀出“情味”。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交流資料。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朝詩人陸游的一首詩歌《示兒》,根據你們的預習,誰能說說題目的意思呢?(板書課題)

      2.師:你們說的真不錯。這是陸游臨終前寫給兒子看的一首詩,“示”,是告訴的意思。你們課前已經收集了詩人的有關資料,誰愿意拿出自己的資料與大家交流呢?

      [學生大多會收集到這份資料:陸游(1125-1210),南宋大詩人,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一生創作詩歌很多,保存下來的有9000多首,內容極為豐富。他的詩大多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這首詩表現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強烈愿望。]

      3.師相機總結。如這時有學生愿意讀收集到的詩歌,注意在“正確”“停頓”方面作些評價,不作高要求,正為下面的初讀詩歌奠定基礎。

      二、自由朗讀,自悟詩意。

      1.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詩,結合課本上的'注釋,把字音讀準,注意停頓。

      2.指名讀詩。相機評價。

      3.詩歌讀了好幾遍,詩句意思懂了嗎?我們還是采取“由易而入”的學古詩方法,先說出你認為最簡單的一句詩的意思,再擴大戰果,誰先搶?

      4.相機指點。(大多會先說三四句,再說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點:同學們有說“宋朝”的,有說“南宋”的,這有區別嗎?(學生匯報)你的預習真全面啊,你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資料,對,北宋被金兵滅亡,南宋建立后只守著半個江山,那個時候,陸游才兩歲,而今,他85歲高齡,從他記事起,盼祖國統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咱們一起隨著他的心愿讀讀這句詩吧。

      第四句的指點:詩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這是古今字意的變化。“乃”字該怎么書寫?(橫折折折鉤,撇)

      第一句的指點:詩中的“元”同“原”字,對,是通假字,理解為“原本,本來”。

      第二句的指點:調換語序作比較:只是悲傷沒有看見祖國的統一;只是為沒能看見祖國統一而感到悲傷。語序變換都讀得通順,祖國語言的內涵是豐富的。

      5.指名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6.帶著對詩歌的理解讀詩。

      7.體會詩人的感情:詩人臨終作詩,沒有說別的家常話,這能看出作者怎樣的情懷呢?

      (學生交流)

      小結:是啊,有了“國”這個大家,才會有我們的小家,作者憂國憂民,短短四句詩,抒發了他強烈的愛國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應麟稱此詩是“忠憤之氣,落落二十八字間。”

      三、設置情境,深情讀詩。

      1.老師提議自己讀詩。

      2.引導學生設置情境:為了讓老師更好地把握詩歌的情感,哪位同學愿意想象并描述陸游當時寫詩的情景。算是給我提個醒為我讀詩先設個引子,誰愿意來?

      3.老師為學生設情境:陸放翁已高齡85歲了,他知道自己在世上的時日不多,不免回想這一生:在他才兩歲時金兵擄走皇帝滅北宋,北方人民從此流離失所,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算算有83年了,祖國仍未統一,亡國之恨長在啊,而今年歲雖大,然而滿腔熱血猶在奔騰,于是他告訴兒子們四句話——(指名學生讀詩)

      4.或以陸詩激情:(課件展示)陸游在52歲時寫道“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他67歲時寫道“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68歲時寫的是“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詩人85歲時,他知道生命即將終止,可憾的是祖國仍未統一,于是,他寫道——(學生讀詩)

      四、揣摩表情,沉重讀詩。

      1.設置懸念:我也感悟到詩人的感情基礎了。接著這份情,我來讀詩吧。大家對詩已很熟了,可以不看書,用心聽:示——兒!陸——游——(突然停下)

      2.引導揣摩表情:你們沒有看書,都在看我嗎?這么一看,倒讓我想了起來,讀這首詩應該是個怎樣的表情呢……我們一起來揣摩揣摩,你們就互相對讀吧,找準表情的就示范一遍,幫幫老師,好嗎?

      3.學生相互讀詩、交流。

      4.指名讀詩。相機評價。鼓勵學生讀出悲憤、期盼等情感,鼓勵讀出詩人心中強烈的愛國情感。

      5.提出“四遺”,范讀全詩。

      ①這是一份心頭裝著“祖國”的遺書啊,有人針對四句詩分別用四個帶“遺”的詞語加以概括,如果讓你來概括,你用哪四個詞語呢?

      ②老師想以這四個“遺”字詞語所揭示出的詩歌情感,來讀一讀這首詩。(讀詩)

      6.總結,齊讀(背)全詩。

      附板書

      示兒

      陸游

      (遺____)

      死去元知萬事空,

      (遺____)

      但悲不見九州同。

      (遺____)

      王師北定中原日,

      (遺____)

      家祭無忘告乃翁。

      《示兒》語文教案 13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教材注釋,結合課外資料,通過獨立自主地學習,正確理解兩首古詩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在反復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情緒和意象,受到心靈的熏陶和滋養。

      3、在兩首古詩的對比參讀中,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感受詩人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床,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這首詩千百年來感染、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它。

      (二)新授

      A、讀題解題,了解背景

      1、交流搜集的資料。

      2、出示教師搜集的資料。

      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 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后國都汴州被金兵占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茍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紛紛、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就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

      3、引導說題意。

      B、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1、自由朗讀《示兒》。讀的時候,把字音讀準確,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找生讀,相機評價引導)

      2、對照注釋理解詩意。(交流糾正,相機進行翻譯古詩文方法的引導)

      3、體驗感情。

      詩里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多媒體出示《清明上河圖》,教師描述畫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學生想象說話。

      師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啊——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

      用“悲”組能夠體現陸游心情的詞,說一句完整的話。

      感情朗讀 “但悲不見九州同”。

      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涵在里面,是什么?(板書:盼)詩人盼的是什么?

      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

      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39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么漫長的等待,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

      一個“悲”,一個“盼”。同學們,就是這種感情的《示兒》。學生感情誦讀。

      C、拓展

      正是因了這強烈的愛國感情,陸游在20歲的時候就立下了親臨戰場、殺敵報國的志向。(出示: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雖然他直到40多歲才有機會在軍中做了一名軍官,一生并未做過高官,而且屢次受到投降派的排擠,但是他(出示:位卑未敢忘憂國),68歲時他退居家鄉,在偏僻的山村,年邁的他(出示: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直到82歲,他還高唱(出示: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他在世時沒有看到祖國統一,傷心悲憤(出示: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但他堅信著失地定能收復,祖國定能統一,臨終前諄諄囑咐著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D、互文引證,體察詩蘊

      1、拓展《題臨安邸》。

      引讀思考,從詩中你能看到什么?那些南宋的王師、權貴、皇帝,他們在干什么?

      生交流。

      從詩中,你能看到南宋統治者發兵征戰、收復失地的決心和行動么?沒有。大敵當前,那些王師權貴皇帝們只知道朝朝尋歡、夜夜作樂,他們何嘗似陸游為山河的破碎而傷心?他們何嘗似陸游為百姓的痛苦而憂慮?他們何嘗似陸游為收復失地而著急?他們何嘗悲百姓之悲,盼百姓之盼啊!他們已經葬送了一個繁華的汴州,這樣下去,錦繡如畫的杭州也將葬送在他們手里。

      面對他們,你的心情如何?感情引讀 “西湖歌舞幾時休?”

      2、對比體驗

      當這兩首詩同時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北方的壯麗山河淪陷了——西湖邊上卻是歌舞升平;北方的老百姓在金人的欺壓下度日如年、渴盼統一——南宋的統治者們卻在尋歡作樂、醉生夢死。是統治者的昏庸無能讓陸游的一生都在為人民疾苦而憂,為國家破碎而悲,為統一國家而戰。臨終之際,陸游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南宋統治者、老百姓、侵略者……)

      學生想象寫話。

      這就是陸游——一個對侵略者滿腔的恨,對祖國和人民無限愛的陸游。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崇敬吧。

      (三)作業

      陸游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歌,其中很多都是愛國名篇,被廣為傳誦。像《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書憤》等等,課后同學可查閱誦讀。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更加欽佩陸游,而他的愛國精神也一定會深深地植根在你們的心中!

      《示兒》語文教案 14

      一、教材分析: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同意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誦讀古詩,背誦古詩。

      2、通過反復吟誦、觀察課文插圖和了解創作背景,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示兒》的意境,隨文練筆。

      4、感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兩首詩用不同形式表達愛國情懷。回環單元愛國主題。

      三、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展開想象,增補詩句中省略的內容,感悟古詩的意境,隨文練筆。

      2、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四、教學準備

      了解示兒創作背景,詩人陸游的基本資料。初步理解古詩中字詞的意思。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走近作者

      1、這是一個除夕夜,病床上是一位頭圍白巾、兩鬢斑白、滿臉皺紋、奄奄一息的,85歲的老人。他的名字叫(陸游)

      (1)誰了解他。指名學生交流。

      (2)教師出示作者生平資料。有什么感受?

      2、是的,陸游的一生,都在不屈不撓為祖國的統一而抗爭,但他追求國家統一的志愿,在臨死前都沒有實現。

      3、出示文圖。于是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提筆下了遺書。齊讀。

      二、初讀感知,了解詩意

      1、配樂范讀,聽準字音,感受老師的朗讀停頓。

      2、自由誦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停頓。

      3、小組合作學習:

      (1)先由小組成員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詞意思,并且在板子上圈寫。

      (2)接著說說詩句的意思,相互補充。

      (3)然后由組長組織匯報交流。

      4、教師詢問:怎么知道的?

      (1)查工具書。

      (2)問家長的。

      (3)聯系生活經驗。

      5、再次嘗試同桌互說詩意。

      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沒有了,無所牽掛,我唯獨因為看不到全國統一而感到傷悲。我大宋軍隊收復失地,平定中原的時候,你們祭祀祖宗時千萬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喜訊告訴你們的父親啊!

      6、質疑:陸游既然知道人死后萬事空,為什么還叮囑兒子“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呢?

      三、抓住詩眼,感悟詩情。

      1、能夠用一個字概括陸游臨終寫遺囑時候的心情?(悲)板書:悲

      2、這首詩只有悲嗎?

      3、其實古詩中包含著國破的無限悲憤和必將統一的堅定信念。板書:渴望、堅信

      四、想象意境,隨文練筆

      1、陸游的心思透過詩句我們完全理解,讓我們穿越時空,看看他臨終的情景我仿佛這是一個除夕之夜,在一間茅屋里,燈光灰暗,燭火搖曳,頭圍白巾(引說)出示語言訓練。

      一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在一間低矮的茅屋里,燭光閃爍,忽明忽暗。

      2、教師深情描述對話提示語,引導學生之間進行對話。

      (1)師生采訪一:滿臉皺紋、奄奄一息的陸游,斷斷續續地說:“xxxx”

      (我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我唯一遺憾的是看不到國家統一,兒子啊!你要關心國家大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陸游的.兒子立在父親的床邊,滿臉淚水,哽咽的說“xxx”

      (父親我記下了!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您一定沒事情的,一定能看到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的。)

      (2)師生采訪二:陸游頭圍白巾,兩鬢斑白的陸游躺在床上,邊呻吟邊囑咐兒子:“xxx”

      (兒子啊,你千萬記住了,當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的那一天,你一定要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告訴你的父親,好讓我在九泉之下安心。)

      (3)師生采訪三:心勞力瘁、年邁體弱的陸游,正用顫抖的雙手,捧著自己的詩作,老淚縱橫,口中念叨著“死去元知萬事空……”

      3、學生根據口頭指導,隨文練筆。要求:關注陸游和文字對話時的神態、動作、語言。

      4、展示交流學生的練筆。

      5、同學們,從這首陸游寫給兒子的絕筆詩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心中念的不是家事,而是國事。在他心中家為輕,國為重。對死亡沒有恐懼,只有遺憾,濃濃的愛國情懷。陸游真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6、陸游的愛國情懷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板書。至死不渝碧血丹心憂國憂民死而后已赤膽忠心精忠報國以身許國

      五、辨析兩詩,拓展延伸

      1、學完示兒,我們再來看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他們的愛國情懷令人肅然起敬,讓我們一起深情朗讀一下。

      2、拓展學習陸游的另一首愛國詩。

      詩意(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六、回環單元,深化主題

      1、我們學完這兩首詩,都是贊美愛國情懷的,再來看看整個第一單元,大家發現了什么?(都是講愛國的)聯系課文具體說說。(鄭和收復臺灣、建設臺灣來自于強大的愛國情懷;肖邦不分晝夜,將愛國熱血譜寫成催人奮進的旋律,致死都要講自己的心臟帶回祖國。還有鄭成功一課中學到的抗擊倭寇的戚繼光、精忠報國抗擊金兵的岳飛、虎門銷煙的林則徐。

      2、師:古今中外涌現了無數愛國的仁人志士,他們將愛國的情懷一代代傳承!他們心系國家民族。他們有著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他們引領一代代的中國人,奮發、開拓,成為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愿同學們將愛國心繼續傳承,讓祖國更強大!

      板書設計:

      示兒

      悲

      《示兒》語文教案 15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示兒》的生字新詞。

      2、理解《示兒》,想象畫面,體會詩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背誦古詩。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已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對于這樣以敘述口吻寫的詩,借助于注解基本讀懂詩句沒有什么太大的問題,但是學生在以往的學習古詩中,往往至“理解詩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對詩歌的感受力不強。這個年段的學生學習詩歌時需要在解釋詩意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即感受詩歌的意象,于詩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詩文閱讀欣賞水平。唯如此,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實現提升。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

      難點: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教學過程

      第一循環

      一、激趣談話,導入新課

      1、孩子們,700多年前,85歲的詩人陸游重病在床,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給兒子留下了一份特別的遺囑——一首詩《示兒》。(板書課題)

      現在你知道題目“示兒”是什么意思嗎?《示兒》這首詩堪稱陸游詩中擲地有聲的壓軸之作。

      2、簡介陸游: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杰出的愛國詩人,也是詩史上最多產的詩人,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保存下來的有九千多首。

      3、了解背景:(出示資料)。歷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時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屢屢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后國都汴州被金兵占領,從此山河破碎,不復統一。朝廷向南逃到臨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權。他們茍且偷安,不思保國,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95年。生活在戰亂頻仍、國破家亡之中的陸游從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國的志向。這么好的詩,同學們想自己讀一讀嗎?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出示自學指導一:

      自由地讀詩句,把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注意詩句內部的停頓。

      (3分鐘后比比誰讀得最準確)

      1、自學質疑:自由讀古詩。

      2、合作釋疑:小組內互讀,正音。

      3、展示評價:指名讀詩句,正音,相機評價引導。

      4、鞏固深化:齊讀詩句。

      第二循環

      過渡:我們知道,學習古詩只把詩句的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是不夠的,那我們應該怎樣學習古詩呢?(回憶學法。說說我們以往學習古詩的要求。)

      出示自學自導二:

      (1)借助書后的注釋或自己的工具書,自讀詩句,了解詩意,體會詩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先在書上批注,圈劃,并認真思考,有疑問的地方,做上記號。

      (2)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與同學分享你的學習收獲,說說詩句的意思,也可以懇請同學幫助你解決剛才自學中的疑難問題。

      (5分鐘后我展示)

      1、自學質疑:生讀詩,思考。

      2、合作釋疑:小組內合作交流,解決疑難,說詩意。

      3、展示評價:

      (1)指名交流讀懂的內容,教師鼓勵、并小結每句詩的意思。

      (2)結合學生體會的感情指導朗讀。

      (指名朗讀,點撥讀詩方法,注意指導讀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

      (3)體驗感情。

      詩里有一個字明確地表明了詩人寫詩時的情感,哪個字?(板書:悲)

      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樣的景象呢?(教師描述畫面。)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自從金兵攻破了城門的那一刻起,就不復存在了。陸游在世時看到的九州是與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樣的景象呢?學生想象說話。

      小結:山河破碎、城市蕭條、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就是陸游看到的——一個被侵略者糟蹋的滿目瘡痍的九州啊!(多媒體出示資料:介紹南宋和北宋的國土面積對比及遭受戰亂的慘況。)

      陸游一直渴望南師北定以統一祖國,九州大同是詩人終生為之奮斗的理想。他等啊,盼啊,所以有詩句“南望王師又一年”。這一年又一年的企盼,一年又一年的南望,一直盼了、望了60年。他都八十五歲了,北方還沒有傳來好消息,矢志不渝的詩人又一次發出了內心的呼喊,當他“最后一次把將斷的氣息又來說未完的心事和無窮的希望”時,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憤。為國恥未雪而死不瞑目,一切愛國之士讀到這樣的詩句,怎能不潸然淚下?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句。臨終之際的陸游內心的情感不僅僅是一種深深的“悲”,還有一種更強烈的感情蘊含在里面,是什么?(板書:盼)

      詩人盼的是什么?同學們,你可知道陸游盼望祖國統一,盼了多長時間?65年啊,同學們。詩人盼了65年,780個月啊,23725個日日夜夜啊!這是多么漫長的等待,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強烈的期盼啊!

      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句。一個“悲”,一個“盼”,組成了這首感人的詩《示兒》。

      (4)鞏固深化:

      ①學生感情誦讀全詩。

      ②小結:是啊!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的愛國情感啊!此時此刻,有誰不被感動呢?同學們,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這首詩吧!(配樂背誦。)

      第三循環

      拓展延伸

      1、一位懷著滿腔愛國之情的老人,帶著他畢生的遺憾和無限的希望離開了,陸游南宋統一的愿望實現了嗎?(生討論。)

      老師這里查到了相關資料,看到了《示兒》“續篇”:宋末林景熙《題陸放翁詩卷后》一詩的后幾句:“床頭孤劍空有聲,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發愁蒙蒙,干戈況滿天南東。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從詩中你能看出南宋統一了嗎?

      2、為什么朝廷會滅亡,國家會衰敗呢?請看南宋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出示: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這首詩的含義嗎?請你找出國家衰敗的根源是什么!

      3、那么,如何才能國富民強呢?中國近代改良主義者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有這樣一個片斷:出示: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光大道……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中國少年,于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是的,只有像梁啟超先生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才有前途,陸游的悲劇才不會發生,同學們,讓我們懷著陸游那滿腔的愛國之心,有感情地朗誦這段話,把我們少年的心聲說出來吧!

      4、總結:

      (1)師:同學們,國富民強,匹夫有責。我們應該像詩人陸游那樣胸有祖國,報效祖國。讓我們再次深情地朗誦他的絕筆詩——《示兒》,來表達我們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的崇敬吧。(再次朗讀。)

      (2)課堂小結:全詩字句發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訴,悲憤交加,真摯感人。

      布置作業:

      1、背誦、默寫古詩。

      2、和同學交流課后搜集到的邊塞詩。

      板書設計

      示 兒

      陸游

      不見統一 悲

      示兒 愛國之情

      渴望統一 盼

      《示兒》語文教案 16

      一、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詞,能正確讀寫詞語:家祭、乃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默寫《示兒》。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4、讓學生感受詩的韻味美、意境美。

      二、學法指導

      教師教法:談話法、朗讀法。

      學生學法:自學討論法、合作學習法。

      三、教學重點

      弄懂陸游臨終前最牽掛的事。

      四、教學難點

      體會詩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

      五、解決辦法

      加強朗讀,以讀促理解,以讀促感情。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課文

      你喜歡古詩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古詩接龍的游戲;背誦六年來所學的詩(課外的也可)(一人一首)。

      (二)板書課題,感知寫作背景

      1、同學們看詩的題目《示兒》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兒”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擺出來讓人知道。“示兒”可以說是告訴兒子,在這里指對兒孫們有所交代,相當于遺囑)

      2、幻燈出示作者簡介

      1126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開封,第二年四月初俘虜了兩位皇帝及皇親國戚三千多人北去,北宋政權滅亡。1127年農歷五月,宋高宗趙構稱帝建都杭州,歷史上稱為南宋。南宋朝廷只守著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對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殘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與華北地區的人民受盡了折磨。陸游出身書香門弟,幼年時正值金兵南犯中原,飽嘗流離之苦。他的一生作詩甚多,現在九千三百多首,自稱“六十年間萬首詩”。《示兒》是他在86歲高齡,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時刻寫給他兒子的臨終遺囑。

      (三)課件出示自學古詩的方法(自學四步法)

      1、初讀 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品讀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句。

      3、細讀 想想詩人描繪的畫面。

      4、研讀 由畫面的情景你想到些什么?

      (四)合作學習古詩

      1、初讀 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達到正確、流利,并指出“祭”的書寫筆順和“乃”的讀音。

      2、品讀 小組合作自悟詩意,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學生匯報

      ①“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元”同“原”是本來的意思。“元知”:本來就知道的意思。“萬事空”:什么事都沒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指中國。同:統一。“九州同”:指全國的統一。

      詩意:我本來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國的統一而感到悲傷。

      ②“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北師:指南宋軍隊。

      定:是平定,這里指收復。北定:收復北方。

      無:同“勿”,不要的意思。

      乃:你的,你們的。翁:指父親。乃翁:你們的父親。

      詩意: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的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

      3、細讀

      小組合作討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詩意所描繪的畫面。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4、研讀

      聯系深化,激發情感。

      ①交流:你從描繪的畫面中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談談你的'看法。

      如:對國家未統一的悲憤,對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期盼,對國家統一的堅定信念,表現詩人愛國主義情感等。

      ②在互動交流中,教師指導學生讀出感情,并背誦。

      (五)拓展

      古代的詩人在臨終時都能想著國家的統一,表現了詩人的愛國主義熱情。作為新時代的少年,為了愛國你準備做哪些?

      學生匯報交流。

      多媒體播放《國歌》學生齊唱

      (六)小結

      同學們學習很主動,我們不僅知道自學古詩的四步法,而且從詩句中展開聯想,感悟到愛國詩人的高尚情懷,今后我們讀書就要注意從內容展開聯想。

      (七)布置作業

      課下搜集有關陸游的詩,讀一讀,再次感受詩人的愛國主義情懷。

    【《示兒》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示兒》語文教案05-24

    《示兒》語文教案(熱)05-24

    《示兒》語文教案8篇02-10

    《示兒》語文教案大全[14篇]05-24

    六年級語文教案:《示兒》教案06-03

    六年級語文教案《示兒》04-07

    示兒改寫作文02-06

    《示兒》教學反思(精選10篇)08-01

    《示兒》教學設計(通用10篇)11-10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就去吻婷婷网 | 青青青国产依人在线观看 | 在线看亚洲视频免费观看 | 五月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日韩国产变态另类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