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案:除法(15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教案:除法,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教案:除法1
教學內容:教材55頁例3
目的要求: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意義,掌握這種問題的數量關系,懂得除法計算的道理,會解答這類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會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15里有幾個3?14是7的幾倍?
15是3的幾倍?14里面有幾個7?
2、有12個蘋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
學生列式解答后,請學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出示主題圖,圖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板書: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幾倍?
2、讀題,分析,題目告訴我們哪些條件,問題問什么?誰和誰比?要解答這個問題一定要找出哪兩個條件才能計算?
3、說明:我們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開,把幾人當作一份呢?也就是說,是把什么數作為標準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數是跳舞的幾倍,這是把什么數作為標準?列式時,7人作什么數?
板書:35÷7=5
(二)完成“做一做”
1、讀題,先讓學生把題意理解清楚,給世紀末條件?求什么問題?
2、引導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數是跑步的幾倍”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4、討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鞏固練習:練習十二
四、總結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要用除法來計算。
板書設計
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數是跳舞的幾倍?
35÷=5
教學反思:
數學教案:除法2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做好鋪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自我發現的過程。因此,本設計充分利用主題圖創設活動情境,以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基礎,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欲望,為學生在操作中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積累活動經驗,做好鋪墊。
2.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對比,幫助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動手操作是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的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因此,本設計注重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為抽象算式建立表象支撐,直觀感受余數的意義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并通過對比恰好分完和分完后有剩余的情況,理解余數及有余數除法的意義。同時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并總結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 課件 小棒
學生準備 小棒 水果學具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主題圖,教師創設情境。
同學們,郵遞員叔叔今天給我們班的小朋友送來了一張照片,它是從我們的聯誼班寄來的。你們看,聯誼班的同學學得多認真啊! 請你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說一說這些同學在做什么。(這些同學在用小棒擺圖形)
(2)用11根小棒擺出黑板上的圖形,各能擺幾個?我們也來擺一擺吧。(在黑板上依次畫出正方形、三角形、五邊形)
(3)學生利用11根小棒拼擺圖形,并匯報結果。
(4)質疑:看到我們擺的圖形后,你有什么發現嗎?
預設
生1:我發現擺完圖形后小棒都有剩余。
生2:我發現剩余的小棒根數都不相同。
2.揭示課題。
你們真是一群愛思考的好孩子!是啊,在剛才的操作過程中產生了剩余,那么怎樣用數學語言描述它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
設計意圖: 利用主題圖創設郵遞員叔叔送照片的情境,讓學生親自動手擺圖形,進而發現問題。目的是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教學,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學例1。
1.復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有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怎樣擺?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個學具表示6個草莓來擺一擺,然后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1)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學生集體交流平均分的過程、結果及算式。
預設
生:6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列式為6÷2=3(盤)。(教師板書)
(3)指名說一說這個算式的意義。
預設
生:這個算式表示把6個草莓每2個分1份,可以分3份。
2.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1)教師把原題改成: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
(2)學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操作結果。
預設
生:有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1個。
(3)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平均分后有剩余怎么辦?剩下的不能再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么表示?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4)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并匯報。
(5)教師明確:7里面最多有3個2,余下的1不夠再分,余下的這個數在數學上叫做余數,用除法算式表示為7÷2=3(盤)……1(個)。(教師板書算式)
(6)引導學生思考:在這個算式中7、2、3、1各叫什么名稱?分別表示什么?
數學教案:除法3
教學目標
1.通過比較,進一步弄清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應用題和相應的列方程解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之間的內在聯系,解題思路,解題方法的聯系和區別.
2.能正確熟練地解答稍復雜的分數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明確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難點
明確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在前邊,我們已經學習了稍復雜的分數乘、除法應用題,這兩類應用題在分析解答
時易混淆.這節課我們就來一起對這兩類應用題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弄清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二、學習新知
(一)出示例8的'4個小題.
1.學校有20個足球,籃球比足球多 ,籃球有多少個?
2.學校有20個足球,足球比籃球多 ,籃球有多少個?
3.學校有20個足球,籃球比足球少 ,籃球有多少個?
4.學校有20個足球,足球比籃球少 ,籃球有多少個?
(二)學生試做.
1.第一題
解法(一)
解法(二)
2.第二題
解:設籃球有 個.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3.第三題
解法(一)
解法(二)
4.第四題
解:設籃球 個.
解法(一)
解法(二)
解法(三)
(三)比較區別
1.比較1、3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中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有什么不同?解題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觀察討論.
(2)全班交流.
(3)師生歸納.
這兩道題都是把足球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求籃球有多少個?
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不同的是(1)題籃球比足球多 ,而第(3)題是籃球比足球少 ,計算進一個要加上多的數,一個要減去少的個數.
2.比較2、4題
教師提問:這兩道的第二個已知條件有什么不同?解題思路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觀察討論.
(2)全班交流.
(3)師生歸納.
這兩道題都是把籃球看作單位1,而且單位1的量者是未知的,因此要設單位1的量為 ,根據一個數乘以分數的意義找出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熟練之后也可以直接列除法算式解答.
數學教案:除法4
教學目標:
1.復習兩位數乘除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兩步(或三步)的應用題。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水對我們人類來說非常重要,世界的個別地區已經開始缺水,我們為了節約水源,大家應該從小行動起來,養成人人節約用水的習慣,你看小胖家行動的如何?
二、新課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們是一樣的,他決定從身邊的小事的做起,節約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節約水30千克。
你能根據這個條件提出一些什么數學問題呢?
學生反饋:一周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
一個月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計算)
一年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計算)
你們能幫他算一算嗎?學生練習、匯報
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當因數末尾有零的時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零,就在得到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零。
(二)探究二
實際上節約水資源也可以節約水費的開支,關于水費的問題小兔幫小胖算了這樣一筆帳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繳了1224元的水費,它想請大家幫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個月繳多少元的水費?
學生練習、匯報,由學生自己講解
(問: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
一年的水費12個月=平均每月要繳的元數
122412=102(元)
問: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時候,你又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呢?
出示:從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夠除就用0來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準備平均每個月比去年節省4元水費,照這樣計算,今年預計一共要繳多少元水費?
問:這里哪些詞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來?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樣的計算呢?
請大家自己試著做一做,有困難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學生嘗試、匯報交流
師:①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②這三種解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③這樣的兩、三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三、課內練習
1. 練習一:計算下列各題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師:在計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2. 練習二:括號中應填幾?
()32=256
1430()=13
()109=109
128+()=2987
括號里的數該如何求?
3. 練習三:實際運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館練習游泳。(從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樣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們倆誰游得快呢?如果他們同時出發,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課堂小結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板書
復習兩位數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數學教案:除法5
教學目標
1、能用方程解決有關的簡單的分數實際問題,初步體會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能用解方程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鞏固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主題圖
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操場上有多少人參加活動?
2、解決問題
鼓勵學生用方程解決問題
3、選擇用除法計算借助線段圖的動能理清思路
板書:
二、嘗試解決
1、試一試第1題
板書:
解:設踢足球的有x人。
4/9x=4x=9
或4÷4/9=9
2、試一試,第1題(2)板書:
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后,提出問題
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可能會出現多種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用方程和除法計算兩種方法,板演在黑板上
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可以列方程解決,也可以用分數除法解決
集體糾正
學生獨立解方程
捐名板演
然后進行全班交流
集體糾正
充分利用主題圖,讓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
引領學生做好分析理清思路
鼓勵學生獨立完成,引導學生講清解題的思路
鞏固學生用方程計算的`方法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9×1/3=3(人)
三、練一練
1、解方程:
1/5x=73/4x=4
5/8x=1/123/8x=1
2、解決問題
讓學生先弄清“八折8/10,可利用方程法解,術法作基本要求”
3、解決練一練,第3、題
板書:
解:設媽媽的身高是xcm15/16x=150
X=160或
150×15/16x=160
解:設鵝的孵化期是x天
14/15x=28或x=30
28÷14/15或x=30天
的意思,即現價是原價也可用算術法解,算術法作基本要求
學生獨立解決
或用算術法解決問題
然后進行全班交流糾正
引導學會尋找有用的數字信息
結合雞、鴨、鵝孵化期的長短為學生創設運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
板書設計: 分數除法(二)
解:設操場上有X人參加活動
x×2/9=6
x=6÷2/9
x=6×9/2
x=27
數學教案:除法6
一、觀察算式,揭示規律
出示下列三組題。
42÷6= 72÷8= 72÷4= 7×6= 8×9= 18×4=自己任選一組進行解答。
通過做題你能發現什么?
學生匯報發現的問題。
教師小結引出課題:通過同學們的認真觀察,我們發現商和除數相乘,結果等于被除數。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除法計算得對不對。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
二、計算應用,內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請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計算得數,另一人驗算,看是否正確。
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幾個同桌計算的結果。
2.教師反饋,小結。驗算時,先在豎式的右邊寫上“驗算:”,然后把商寫在上面,除數寫在下面,列出乘法豎式。在今后做題時,凡題里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紙上用筆算進行驗算。3.初步練習:做練習十二的第1題。做完后讓學生匯報驗算的.方法。4.小組合作,學習例7。出示例7: 2463÷5=(1)小組合作,計算例7,有問題或有什么新發現可以提出。(2)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2469÷5=943……4(3)學生觀察、比較兩種驗算方法,哪一種正確。(4)匯報有余數的除法該如何進行驗算。(5)教師小結:驗算有余數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5.提高練習。完成練習十二的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說出驗算的過程。三、練習與質疑
1.完成“做一做”的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指名進行板演,集體訂正。
2.做“做一做”的第2題。讓學生快速說出得數,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3.算算對不對。多媒體出示(或小黑板)。
小明家搬了新家買了一些東西,爸爸讓小明算出每樣東西的單價,請你幫小明檢查一下他算的對不對?
6把椅子共1080元,一把椅子170元。3個電扇共453元, 一個電扇153元。……四、看書質疑,全課小結。五、課堂作業
完成練習十二的第3、4題。板書設計: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理解除法的驗算的方法。
一、復習溝通,建立與新知識間的聯系。
教學開始首先出示三組題目,通過計算一是起到復習的目的,另外讓學生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間的關系,從而引出課題,讓學生知道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可以驗算除法。
二、自主探索,悟出方法。
學生知道怎樣驗算的方法后,其他的知識基本上是已學過的知識,比較容易掌握,所以例題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特別是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這是這節課的難點,所以在教學過程(www.3edu.net)中讓學生通過探索、交流、匯報、質疑,明白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教師重點強調商和除數相乘還要加上余數才等于被除數。
三、應用練習,鞏固提高。
在練習的設計上,注意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應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案:除法7
練習目標:
1在理解分數除法算理的基礎上,正確熟練地進行分數除法的計算;
2運用所學的分數除法的知識,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練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練習:
1、計算:
⑴2/1328/943/1035/11522/232
⑵3/10223/242617/21518/9713/154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2、通過計算下面的題,請你想一想,除數是整數和除數是分數的除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導學生小結:除以一個不等于0的數,等于H這個數的.倒數.
二深入練習
1、計算下面各題,比較它們的計算方法.
5/6+2/35/6-2/35/62/35/62/3
2、
(讓學生計算后分組討論:你發現了什么規律?請你把你發現的規律完整地講給大家聽聽。)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作如下板書:
一個數除以小于1的數,商大于被除數;
一個數除以1,商等于被除數;
一個數除以大于1的數,商小于被除數。
三、解決問題:
練習八第7至8題。
第7題學生獨立解答。
第8題學生解答時提示學生需要先統一單位。
小結三道題的共同特點:都是求一個量里包含多少個另一個量,都用除法計算。
四、作業練習:
1、33頁第5、9題。
2、一個商店用塑料袋包裝120千克水果糖.如果每袋裝1/4千克,這些水果糖可以裝多少袋?
五、教學反思:
數學教案:除法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降法的意義,理解小數除以整數的算理,并能夠正確計算.
2.提高學生遷移的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除以整數中“商與被除數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復習鋪墊
(一)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個( )
2.1.2里面含有12個( )
3.0.25里面含有( )個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十分之一
(二)列豎式計算2145÷15
二、指導探究
(一)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1.(課件演示:小數除法的意義)
板書課題:小數除法的意義
2.練習:(繼續演示課件:小數除法的意義)
(二)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1.(課件演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2.練習
68.8÷4 85.44÷16
三、質疑小結
(一)教師提問
1.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對齊?
2.今天學習的除法與過去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與整數除法有什么聯系?
將課題補充完整: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二)組織學生對今天所學的知識質題答疑.
四、反饋練習
(一)列豎式計算(分組完成)
42.84÷7 67.5÷15 289.8÷18 79.2÷6
(二)列式計算.
1.兩個數的積是201.6,一個因數是72,另一個因數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應用題
一臺拖拉機5小時耕3.55公頃地,平均每小時耕多少公頃?
五、課后作業
計算下面各題
42.21÷18 6.6÷4 37.5÷6 15.36÷12
數學教案:除法9
教學目標: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
2、引導同學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分數除以整數的算理,歸納計算方法,并能根據題目特點靈活選用較合適的計算方法。
3、能夠運用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將計算與生活緊密結合,培養同學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教學分數除法的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整數除以整數以和小數除法,今天我們將來學習數除法。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幾個小朋友有關分餅的問題,請你們列出算式并計算,看誰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塊餅,4個人共吃多少塊餅?
(2)把2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吃了多少塊餅?
(3)有2塊餅,分給每人1/2塊,可分給幾個人?
2、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三個算式,觀察一下這三個算式的已知數和得數,說一說它們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運算?這就是分數除法的意義。
師:討論:分數除法的意義和整數除法的意義一樣嗎?
總結:分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都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1)
引導參與,探究新知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分數除法的意義,那么如何來計算呢?請同學們看黑板。
出示問題1。
請大家拿出一張操作紙,涂色表示出這張紙的4/7。
師: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怎樣列式?4/7÷2
請同學們通過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來研究4/7÷2怎樣計算。小組合作,匯報交流。
方法一:把4/7平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1/7,也就是2/7。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張紙的4/7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來做。展示折紙和計算過程。4/7÷2=4/71/2=2/7
數學教案:除法10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P5~6:例2 “做一做”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義,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并會在實際中應用.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自己總結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會應用這些關系進行乘、除法的驗算.
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分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并對乘、除法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理解乘、除法的互逆關系,以及用除法意義說明一些題為什么用除法解答.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我們已經做過大量的整數乘除法計算和應用題的練習,對于乘除法知識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這里我們要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對乘除法的意義加以概括,使同學們能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板書課題:乘除法的意義)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義
1、乘法的意義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 4=12
師:為什么用乘法呢?那怎樣的運算叫做乘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義)說明乘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除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乘法應用題改編成除法應用題呢?
出示例2(2)(3)
(1)問:與第(1)題相比,第(2)、(3)題分別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樣算?
列式計算:12÷3=4 12÷4=3
(2)問:怎樣的運算是除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3)小結: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說明除法各部分名稱
(4)教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引導學生觀察:第②、③與①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有什么變化?
明確: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變成已知.也就是乘法是知道兩個因數求積,而除法與此相反,知道積和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所以除法是乘法逆運算.
3、教學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根據上面第①組算式總結乘法各部分間的關系.教師概括: 積=因數×因數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板書)引導學生觀察第②組算式,自己總結出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
商=被除數÷除數 除數=被除數÷商 被除數=商×除數
想一想:在有余數的除法里,被除數與商、除數和余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4、做一做
三、總結
板書設計 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3× 4=12 因數×因數=積 被除數÷除數=商
12÷3=4 積÷另一個因數=一個因數 被除數÷商=除數
12÷4=3 積÷一個因數=另一個因數 商×除數=被除數
數學教案:除法11
教學內容:
p5.第1--4題
教學目標:
進一步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培養解決問題之后進行反思的意識。和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練習指導
1、練習一.1
獨立嘗試進行口算,再指名匯報得數。
教師選擇其中幾題要求說出口算方法。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出示題目:93÷3 85÷4 46÷2 67÷3
嘗試練習,并指名板演。
交流評析,要求口述算法。
3、練習一.3
出示表格題,引導理解題意。
學生獨立完成。
班級匯報交流。
二、基本訓練
1、 學校買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給5個班級,每個班級能借到多少只?
(讀題后引導學生分析題目,能從條件入手正確解答。)
2、學校買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給5個班級,每個班級能借到多少只?
(讀題后引導學生將以上2題進行對比,找出其異同點,并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正確解答。)
3、練習一.4
獨立審題后學生嘗試解決這兩個問題。
組織交流,重點討論第二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三、全課總結
四、拓展練習:
p6.思考題。
五、作業:
p5.2、4
數學教案:除法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
2.初步學會較容易的除法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列式計算: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教師板書:500×3=1500(克)
(二)變式:
1.3筒奶粉1500克,一筒奶粉多少克?
2.一筒奶粉500克,幾筒奶粉1500克?
教師板書:1500÷3=500(克)
1500÷500=3(筒)
(三)小結:整數除法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二、探究新知
(一)理解.
1.課件演示:
2.小結: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3.練習:根據,寫出下面兩個除法算式的商.
1。8×0。5=0。9
0。9÷0。5= 0。9÷1。8=
(二)教學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1.理解題意,并列式:21。45÷15
2.小組討論,理解算理,嘗試計算.
3.課件演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例1)
4.練習:68。8÷4 85。44÷16
5.總結計算法則: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三、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有什么聯系?又有什么區別?
四、課堂練習
(一)計算下面各題.
42。84÷7 67。5÷15 289。8÷18
(二)只列式不計算.
1.兩數的積是201。6,一個因數是72,另一個因數是多少?
2.把86。4平均分成24份,每份是多少?
3.64。6是17的多少倍?
(三)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
五、布置作業
(一)計算下面各題.
101。7÷9 79。2÷6 716。8÷7
(二)一臺拖拉機5小時耕5。55公頃地,平均每小時耕地多少公頃?
六、板書設計
例1.服裝小組用21。45米布做了15件短袖衫,平均每件用布多少米?
數學教案:除法13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學生能用方程的方法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并能掌握檢驗方法。
2、根據題意,能畫線段圖分析圖意。
3、學習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身邊數學,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過渡引入
1、根據題意,判斷誰是單位1,并寫出各題的'數量關系。
(1)故事書本的2/5等于連環畫的本數。
(2)梨重量的7/8是840千克。
(3)男生人數是全班人數的2/3 。
2、一個兒童體重35千克,他體內所含的水分占體重的4/5,他體內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這兩組算題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與本課知識有聯系,通過學習,為學習新知作過渡。]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1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大約占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占體重的4/5 。我體內有28千克的水分,可是我的體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1)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根據題意與線段圖理解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3)根據題意,啟發學生: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寫出數量關系式。
體重× 4/5 =體內水分重量
師引導:這道題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該怎樣求?能不能根據上面的等量關系式,設未知數χ,再列方程求出?
(4)學生嘗試練習方程解答,個別板演,教師點評。
(1)解:設這個兒童體重χ千克
(2)算術法:28÷4/5 χ× 4/5=28 χ=28÷4/5
χ=35答:這個兒童體重35千克。
數學教案:除法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P59~60例1、做一做及練習十四第1、2題。
教材分析:
這個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結合具體情境,選擇數目小,學生熟悉的事物作為例題,配以實物圖,讓學生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學情分析:
認識有余數的除法,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在前一階段剛學會表內除法,已經接觸過許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轉變,就要借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獲取知識,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認識余數。
數學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對比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生活中在分物時存在著分不完有剩余的情況,借此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初步培養學生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
問題解決:認識有余數的除法,加強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據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
情感態度: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的除法。
教學難點:
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口算下面各題
12÷2 18÷6 9÷1 48÷8 20÷5 2÷2
21÷3 56÷7 54÷4 14÷7 6÷2 7÷2
2、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學例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1)(課件出示草莓)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學具擺得試一試。(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可以擺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3)(課件演示分草莓)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4)學生匯報,形成板書:6÷2=3(盤)請你再說說這個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再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課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小組內思考、討論)出示學生的表示方法,比較各種表示方法。
小結:在數學上可以這樣表示:7÷2=3(盤)……1(個)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個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余數表示什么?(表示平均分完后剩下的那一部分)
(3)比較歸納,完善認知結構。(課件出示兩次分草莓的過程和算式)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P60“做一做”1、2: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擺的結果填空。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
3、課件出示P59情境圖。觀察動畫,引出活動:這些同學在做什么?
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
四、課堂小結、作業: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作業:練習十四第1、2題。
板書設計: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6÷2=3(盤)7÷2=3(盤)……1(個)
數學教案:除法15
1、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有序整理和復習表內除法,發現除法算式的一些規律,加強學生對表內除法計算的掌握。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2、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計算習慣。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養成傾聽他們的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他人進行合作的良好習慣。
2、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善于模仿。但注意力較弱,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對應用題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主要采用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創造。在游戲中讓學生理解教材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同時將所學課本知識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一個數里有幾個幾的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學中,要密切聯系生活實際,通過例題和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求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有序地整理和復習,能熟練正確地運用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難點]
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知識回顧。
同學們,本學期我們學習了《表內除法》,想一想,關于“除法”,你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除法?”[“平均分”、“包含除”、“等分除”]
生2:我知道了“怎樣算除法?”[用乘法口訣:表內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表內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訣求商”。]
生3:我還學會了用除法解決問題(“除法有什么用?”)。 [分東西的的問題、“購物問題”。]
活動2【活動】二、整理除法算式
課前我已經讓同學們都寫了除法算式,今天,咱們來玩兒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送卡片回家”(課件)。每個同學桌子上有2張口算卡片,現在翻開,看一看,想一想,按我們在寫算式時找到的整理除法算式的順序,你手上的卡片應該回到哪個位置呢?
(一)這么多卡片,得按一定的順序來。
聽口令:請“得數是1”的卡片過來排隊,準備回家!(板書:“得數(商)”)
1、同學們幫他們看一看,這些卡片“得數都是1”嗎?
2、請你們按“除數”從小到大站成一排,現在把卡片貼在白板上就可以回座位了。
3、剛才這些同學真能干,已經把“得數是1”的卡片又對又快地送回了家。同學們觀察一下:“得數是1”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特點?(被除數和除數相同,商都是1。)
(二)第二道口令:請“除數是2”的卡片過來排隊,準備回家!(板書:“除數是2”)
1、同學們幫他們看一看,這些卡片“除數都是2”嗎?
2、請你們按順序站成一排。問:你們是按什么順序站的?(“被除數”從小到大,“得數”從小到大)
把這些卡片貼在什么位置?(第二列)
現在把卡片貼在白板上就迅速回座位。
3、觀察:(1)“被除數”從小到大也就是“得數”從小到大;(2)“除數是2”的除法算式,有什么特點?(都要用幾的乘法口訣求商?)
(三)同學們,誰想來發布第三道口令?
那你要負責檢查,大家是不是按你的口令來的啊?
(四)咱們一起,“喊”第3列的卡片回家,好不好?
“喊”完之后,說一說,這一列算式有什么特點嗎?[“除數都是3,但是隨著被除數越來越大,它的商也越來越大。”]
(五)接下來要請“除數是4”的卡片回家,注意:這一次誰先來誰就先貼!
“它的前面也沒有來,后面也沒有來,你怎么就把卡片放在這里呢?”
師:“猜想一下,這一橫排后面還有幾個沒來的,它們的商估計會是幾呢?”(也是N)。
(六)“現在我要你們去拿‘5’了,你們先想好啊!先把卡片放在手里準備啊!你們先想好順序啊!我可不說了,就看你們行動!”……
活動3【練習】三、練習
(一)“找朋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咱們已經把所有的算式卡片都送回了家。接下來,咱們再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
拿起“28÷7”,你能找到它的好朋友嗎?說說你是按什么來找的?(按得數;按商;按所用的乘法口訣))
師:被除數、除數都不相同,從數字上是看不出來它們是好朋友呀,為什么它們是好朋友呢?(商相同。)“原來,在商相同的時候,被除數和除數都是同時在變化的。”
(二)“排排隊”(P46第2題)
54÷9;18÷6;40÷8;45÷5;63÷9;56÷7;36÷9。
(選取上面7張卡片)按得數從小到大排一排,寫在自學本上。
(三)“講故事”(編應用題)
你知道嗎?這里這么多除法算式,其中每道除法算式都在講述著一些數學故事。同學們,你能從中選一個算式,用它來講一個除法小故事嗎?
你想用哪個算式講故事?(拿出來)開始吧--(板書)
這位同學講的除法故事好不好?(掌聲送給他!)還有誰想講?
不過這次老師要加條件了,還是用這個算式,還是講(分蘋果),誰能再講一個不一樣的除法故事?(平均分和包含除)
活動4【作業】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對所學的除法算式進行了整理。說一說,你學會了什么?
生1:“我發現乘法和除法真是關系密切!”
生2:“我會解決購物中的數學問題了。”
【數學教案:除法】相關文章:
數學教案:除法02-04
數學教案:除法07-07
數學教案-除法08-16
數學教案-除法估算08-16
數學教案-小數除法08-16
數學教案-除法的驗算08-16
數學教案-除法的估算08-16
數學教案《筆算除法》03-22
《分數除法》數學教案01-02
除法的意義數學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