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編8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課是設計運用課。通過對運動會宣傳工作的策劃,加強學生對整體宣傳形象設計的認識,并能參與設計制作。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體育活動,是人類追求和平,友誼,進步的重大盛會,本課以北京申奧標志的欣賞為切入日,以學生策劃運動會的宣傳工作為線索,奧運會相關資料作為參照的信息貫穿本課的始終,讓學生領略奧運精神,并對標志在宣傳中的作用肩感性認識,同時通過教材提供的歷屆奧運會會徽及五環標志制作方法的欣賞,讓學生能理解標志設計是形與意的結合,它講究視覺上的美感和制圖的規范,教師還可通過各種標志的欣賞啟發學生設計時應不拘一格、勇于創新。安排學生分組活動,策劃校運動會的宣傳工作,嘗試自己來設計制作。
教學目標:
* 知識技能目標
1.了解標志設計的基本方法,并學會設計制作。
2.通過對運動會宣傳工作的策劃,加強對整體宣傳形象設計的認識。
3.通過與同學的分工合作,提高集體合作的能力。
*情感態度目標
通過北京申奧標志的欣賞及北京申奧的艱辛歷程,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同時學習用規范的方法制圖,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分工、合作武地進行校運動會的策劃,也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學生通過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校運動會的宣傳策劃,體驗設計制作活動的樂趣。感受設計制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參與創意與設計,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設計意識。
教學思路:
分三個課時,第一課時,安排學生分組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奧運圖片或文字資料,談自己對奧運及奧運精神的理解,分析北京申奧標志形與意的特點及某校宣傳工作的策劃,啟發學生討論、策劃校體育節的宣傳工作,讓學生做嘗試性的標志設計;第二課時,通過分析幾個突出的奧運會會徽,了解多樣的標志設計手法,豐富設計思路,對自己設計的草圖進行修改;第三課時,分工,合作式地進行校體育節的宣傳策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考慮合理化建議,選取最理想的標志設計進行系列視覺形象設計。
教學方法:
互動法、探究法、啟發式教學法、合作分工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對奧運會有關資料的交流與討論,讓學生領略奧運精神,同時分析北京申奧標志的特點及某校宣傳工作的策劃,讓學生理解標志的`特點并能做嘗試性的設計。
教學重、難點:領略奧運精神,理解標志的特點,認識標志在整體形象設計中的運用。
教學準備:教具——CAI課件、問卷表。
學具——課前收集的有關奧運圖片和資料,尺、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體驗、引人
1、CAI課件播放(北京申奧成功片斷〕
師問:這是什么日子?大家為什么這么激動?(學生自由暢談—激趣) 生答:20xx年7月N日,北京申奧終于取得成功。
師:不錯,這一時刻是今億萬中國人興奮和激動的一刻,因為從第一次中奧失敗到這次申奧成功我們又經歷了八年的艱苦等待,為什么全世界的人們都如此看重奧運會呢?(學生踴躍回答、各抒己見——讓學生在爭辯中明白奧運的地位) 師:奧運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體育活動,是人類追求和平、友誼、進步的重大盛會,讓我們每個人都期待20xx年——我們的奧運!
(出示課題:我們的奧運)
二、探討、賞析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奧運圖片和資料。
以組為單位,探討幾個問題(以問卷表的形式發下來)。
奧運發源地
已舉辦幾屆奧運
申奧年代
奧運精神
印象最深的奧運
申奧口號
奧運口號
最感興趣的運動
申奧大使
奧運會旗
最喜歡的運動員
申奧標志
(學生在互相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加深對奧運的理解)
師:北京申奧的歷程是非常艱辛的,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當然也得力于大量的宣傳造勢。
(通過宣傳片引人標志這一主題,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欣賞申奧宣傳片(CAI 課件播放)
師問:它的導演是準?看后有何感受?(學生思考回答)
總結:張藝謀,體現了奧運精神,展現了新北京、新奧運的理念。
(欣賞申奧宣傳片,讓學生感受北京的人文地理,增強他們的愛國意識。)
2.引入北京申奧標志,簡介作者陳紹華(CAI課件展示)。
分析:a申奧標志的構思:
b.申奧標志的意義;
c.什么是標志(學生思考回答)。
總結:首先,標志是由五環組成,象征著世界五大洲的團結、協作。其次,這個標志是由五星基本構成的,五星代表國家形象,圖中的五星輕松,活潑,代表我國美好的前景。第三,標志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以此表現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第四,標志又是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結”的象形,相互環扣象征著吉祥如意。
定義:一種視覺識別符號,有強烈的標識性,使人過目難忘。
(通過對申奧標志設計思路的分析,讓學生理解什么是標志)
3.了解申奧標志的運用情況(課件展示)。
師:申奧標志的廣泛運用給人帶來整體的視覺美感與震撼,為奧運會的順利承辦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4.整體視覺形象設計欣賞(某市26中運動會宣傳工作的策劃)。
“我們的賽場,競技的青春”
討論分析:a.此標志的設計意圖
b.此標志的運用情況
(由欣賞申奧標志的廣泛運用到某校宣傳工作的策劃,讓學生對整體視覺形象設計有了感性的認識)
5.交流、實踐
師:學校將舉辦一次“勁秋體育節”,如果你作為校運動會宣傳工作的策劃員,你將如何設計體育節的標志?(學生相互交流回答)
師:大家的想法真不錯,不過在設計時還須考慮奧林匹克精神、學校特色和體育節口號等。大家自己來嘗試設計一個草圖吧!
(學生動手設計,教師巡回指導)
(在不講解方法的情況下,讓學生大膽進行創意設計,為下節課的學習埋下伏筆)
三、課后整理
a)網上收集奧運會標志等資料,找出它們的特色。
b)探尋標志的表現手法。
c)參考下表,對自己設計的標志進行評價。
標志體現了個性化的設計
標志宜于運用
標志具有運動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通過分析一些奧運會承辦國設計的會徽,讓學生了解多樣的標志設計手法和豐富設計思路,學習規范的制圖方法。
教學重、難點:標志的設計思路和表現手法。
課前準備:CAI課件,學生課前準備的圖片資料,尺、鉛筆,橡皮、彩色筆。
教學過程:
一、交流、探討
1.根據上節課的自我評價表,學生互相交流自己設計的草圖。(活躍課堂氣氛)
2.入學生談談印象最深的奧運或印象最深的奧運標志(學生暢所欲言,教師予以鼓勵,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對標志的感性認識中)。
3.課件展示歷次奧運標志,分析它們的風格特點。
(學生積極參與討論,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說出其特色) 分析得出標志的特點: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一)主要內容及教材重點、難點。
主要內容:
本冊教材是以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為主線,以由淺入深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內容為副線,主、副線密切關聯,穿插并行。主要內容包括:架起溝通的橋、泥火傳情、明月寄深情、美妙的創造、人類的朋友、茶香飄飄、哭泣不是錯、藝術家的故事八個單元。
教材以人文主題為顯線,突出藝術學習的藝術價值;以學科知識技能為隱線,更注重感性的積累和體驗;采用點式、跳躍的、隨機的、積累的方式,服從、滲透于人文主題;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注重藝術能力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過程。在課程設計中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人文精神內涵,從和小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中選擇人文主題,并注意單元主題的延伸與拓展。教材內容突出趣味性、游戲性、注重過程與參與。每一單元都有“做做游戲,練一練”的活動中,繼續通過游戲的形式練習各種有意思的多聲部的節奏配合,結合音樂結構發揮我們對動作與聲音之間關系的想象,學習七聲音調的多聲部歌唱以及音樂的“變奏”]等等。
教材重點:
在循序漸進的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始終貫穿審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學要求,兼顧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學習的兩方面的需要。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重視適合小學生的心理和認識發展規律,激發少年兒童的活潑、朝氣和對藝術的向往與憧憬。
教材難點:
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強化學生美術學習的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充分體會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不盲目的把藝術學科簡單的疊加,而是強調學科之間的連接與互滲。
(二)教學目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談。
知識和能力:
美術通過觀賞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單的話語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從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幫助學生認識和使用常用色和點、線、面;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
音樂繼續通過游戲的形式練習各種有意思的多聲部的節奏配合,結合音樂結構發揮我們對動作與聲音之間關系的想象,學習七聲音調的`多聲部歌唱以及音樂的“變奏”]等等。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繪畫、繪畫創作等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制作過程;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美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藝術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體驗藝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具體措施
合作的學習方式:
提倡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提高學生做小老師的興趣及自學水平,也有利
于優良班風的形成、發展;先為學生分好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鼓勵合作與探究,合作作業以組為單位進行評價。欣賞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搜集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前期準備,如:上網查閱有關資料,采訪有經驗的家長等。橡皮泥雕課以小組為單位準備材料,進行合作練習。而造型表現課、游戲式活動方式的課業一定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集體活動獲得豐富的知識與情感體驗。
創造性的培養:
培養形象思維能力,提高用美術表達自己感受的能力和切近自己生活的設計、制作能力。采取巧妙的設計提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等多種方法訓練學生的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發散性,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轉變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變成人的主體性、創造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把發現、探究、研討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真正成為美術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己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而發展綜合實踐能力。以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豐富學生的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藝術活動過程中強調趣味性的藝術學習,教學內容和活動方式要充分考慮開放性、立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藝術素養。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先讓學生看利用多媒體圖片結合輕松音樂來導入中國山水畫的欣賞課題,了解畫家創作激情。
二、帶著問題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國畫。
1、什么是中國畫
2、中國畫有那些類型?
3、你了解中國山水畫有多少?
三、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區別于‘西洋畫’)。
工具和材料有毛筆、墨、國畫顏料、宣紙、絹等,題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鳥,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內核是“筆墨”。
四、了解中國畫是從美術史的角度講,民國前的都統稱為古畫。
國畫在古代無確定名稱,一般稱之為丹青,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并加以裝裱的卷軸畫。近現代以來為區別于西方的油畫(又稱西洋畫)等外國繪畫而稱之為中國畫,簡稱“國畫”。它依照中華民族特有的審美趨向及因此而產生的藝術手法而創作。
五、中國畫有那些類型?
中國畫的“畫分三科”,人物、花鳥、山水,表面上是以題材分類,其實是用藝術表現一種觀念和思想。所謂“畫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個方面: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宇宙的整體,相得益彰。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這是由藝術升華的哲學思考,是藝術之為藝術的真諦所在。
六、中國山水畫的發展
描寫山川自然景色為主體的繪畫。山水畫(俗稱風景畫、風光畫或彩墨畫),是專門的藝術學科,歷史悠久。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已逐漸發展,但仍附屬于人物畫,作為背景的居多;隋唐始獨立,如展子虔的設色山水,李思訓的金碧山水,王維的水墨山水,王洽的潑墨山水等;五代、北宋山水畫大興,作者紛起,如荊浩、關仝、李成、董源、巨然、范寬、許道寧、燕文貴、宋迪、王詵、米芾、米友仁的水墨山水,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骕的青綠山水,南北競輝,達到高峰。自唐代以來,每一時期,都有著名畫家,專尚從事山水畫的創作。盡管他們的身世、素養、學派、方法等不同;但是,都能夠用過筆墨、色彩、技巧,靈活經營,認真描繪,使自然風光之美,欣然躍于紙上,其脈相同,雄偉壯觀,氣韻清逸。元代山水畫趨向寫意,以虛帶實,側重筆墨神韻,開創新風;明清及近代,續有發展,亦出新貌。表現上講究經營位置和表達意境。傳統分法有水墨、青綠、金碧、沒骨、淺絳、淡彩等形式。
七、山水畫的組成包括:
山、水、石、樹、房、屋、樓臺、舟車、橋梁、風、雨、陰、晴,雪、日、云、霧及春、夏、秋、冬氣候特征等。
八、19世紀以后
在政治、經濟(特別是商業、文化發達的上海、北京(含天津)、廣州等中心城市,匯聚了一大批畫家,即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畫家群,如任頤、虛谷、吳昌碩、黃賓虹、劉海粟、潘天壽、朱瞻、張大千、傅抱石、錢松喦、陸儼少等人;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畫家群,如齊白石、陳師曾、金城、陳半丁、王雪濤、李苦禪、蔣兆和、李可染等;以廣州為中心的嶺南畫家群,如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何香凝、趙少昂、關山月、黃君璧等人。隨著形勢的變化和時代的更迭,上述地區的畫家亦有流動,如抗日戰爭時許多畫家來到西南地區,1949年后又有許多畫家如張大千、黃君璧、趙少昂等人移居國外和港臺地區。今全國大多數省市成立了畫院,在3個中心之外,又出現了許多新的中心 ,畫家隊伍空前擴大。
九、鑒賞中國畫的角度:
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
2、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
3、表達的主題思想。
4、以及繪畫技法。
十、以傅抱石、關山月合作作品為例,讓學生來分析:
《江山如此多嬌》這幅中國畫;隨后將本人曾經在太行山寫生回來創作的作品《觀景》談一我在畫畫時的感受,這樣有利于中國畫的理解。1、畫的作者介紹和時代背景。畫面的意象、色彩、意境。表達的主題思想。以及繪畫技法,鑒賞中國畫的各個角度。
十一、作業:
請回家后在報紙或雜志找一幅中國畫,分析與理解你對中國畫的認識。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了解畫冊裝幀設計的意義、形式和方法;
(2)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形象、色彩、構圖和文字進行設計的基本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討論合作設計,了解并掌握小書的個性化設計過程。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母校、熱愛學習,善于創造的良好品德與能力。
教學要點
1. 教學重點:
學習小畫冊設計的技巧與方法。
2. 教學難點:
畫冊外形及裝訂設計應怎體現本書的主題。
3. 興趣點:
①觀賞不同類型的畫冊、書籍裝幀藝術;
②編寫能表現自己個性和喜好的小書
③把形態美的小書,作為點綴室內環境的擺設品。
4. 觀察點:
①作業畫冊的外形與封面。
②連環畫的.主人公,情節與裝訂形式。
作業要求
1. 基本要求:
能夠小組合作編繪出一本小書。
2. 較高要求:
既突出故事主人公造型的特點和主要情節,又注意了小書的裝訂形式美。
3. 個性探究:
書的外形獨特,形式新穎,圖文并茂主題突出。
教學活動設計
1. 學習方法:以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活動方式,實施“四會”,即會寫、會畫、會講、會編。
2. 教學方法:欣賞比較研究法,情境創設游戲法,創作交流評價法。
3. 教學模式;開放式多元化角色活動美術教學模式。
教學活動過程:
1. 創設書店情境,導入本課課題:
課前師生共同收集趣味小書實物,布置成新書超市場景(也可提前錄像,做成課件,提高觀賞容量)。
①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參觀“書店超市”,請學生欣賞比較:你能觀察與發現這批書或畫冊的形態和藝術形式各有什么特點嗎?各組可推選一個代表選一本自己最感興趣的書,向大家做簡單介紹。
②明確本課學習任務,是以自己編制的“小著作”作為畢業紀念獻給母校。
2. 分小組探究“備課”,推薦小教師“講課”:
(1)教師引導教材范例的觀賞,提示介紹書的結構常識與設計要素。
(2)提出問題:趣味小書外形、封面設計、裝訂形式上有什么特點?設計制作自己的美術作業集錦和自編的小故事畫冊,可以有哪些表現手法?
(3)請兩個小組的代表當小教師,分別講授上述兩個問題的內容。
(4)教師歸納點評,補充兩位小教師的講課內容,明確趣味小書的設計要求與制作方法要點。
3. 提出作業要求,學生創作練習:教師引導兩類作業形式的選擇(美術作業集錦與自編故事畫冊),個人創作或兩人合作。
4. 作業展示交流,師生評價總結:
(1)創設新書超市場景,教師提出購好書的評價細則,以學生模擬顧客購書的角色活動作為評價方式。
(2)通過小組互評,以“贈書”形式送給執教教師總結。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課教材自成一個單元,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位居全冊之首,是新學期的開內容。
豐富的暑假生活結束了,又開始一個新學期,本課的安排就是一個極好的過渡。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要“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本課教材很好地體現了這一。
“印象深刻的事”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經驗,追憶難忘時光,喚起美好情感。正如本課文字部分所言:“平凡的日子,似水流年,只有印象深刻的事件,才會激起記憶的浪花。”當記憶被喚醒,情緒被調動,快讓學生拿起畫筆,在紙上呈現往事,呈現心靈。
“又長高了”就像是一幅大寫意,把量身高時新奇的感覺、強烈的印象恣意表現出現。這里沒有比例,只有大膽地夸張和盎然的情趣。
“拔蟲牙”對兒童來說這一小小的外科手術是有生以來驚心動魄的一次印象,大張的嘴巴、蟲蛀的牙齒、古怪的牙鉗、奇妙的聚光燈……還有室內的一切陳設,莫不給小作者留下難忘的印象。構圖飽滿,主次分明,細節生動。
“集體過生日”,這幅表現細膩的畫圖肯定一個細心的女孩之手。它妙就妙在把一連串熱鬧的活動巧妙地安排在了一幅畫面中,人物龐雜,活動繁多,充分體現出集體過生日的熱鬧和幸福的主題。把記憶變成畫面,記憶會更清晰、更永遠、更美麗。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完成一幅以印象深刻的事件為主題的習作。難點是做到構圖飽滿,畫面有感染力。
(二)教學目標
①回憶生活中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并體會它帶來的感受。
②運用不同繪畫材料來表現經歷和感受。
③完成一幅記憶畫。
二、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
多種繪畫材料,如水彩筆、水彩顏料、國畫顏料、水粉顏料及相關用具。
●導入:教師假以《拔蟲牙》小作者的身份,生動講述“那次”拔蟲牙的經歷和感受。注意故事要形象,講述要真切。
●欣賞:出示兒童畫《拔蟲牙》(放大圖),畫面與故事對照,欣賞畫面是如何表現拔蟲牙的經歷和感受的。
●講述與感受:指名(或同桌之間)各講述一件自己曾經歷的難忘事,體驗當時感受:欣喜的、驚訝的、孤單的、熱鬧的`等。
●師生合作:以某一學生所講述的難忘故事為內容,師生板演合作一幅記憶畫。注意:在合作中教師要以兒童心理和稚拙筆法經營畫面,著意調動全班學生參與到創作中來。
●創作表現:在教師的創作啟發下,學生各自把印象深刻的事表現成有主題的畫面。注意:自由選用不同繪畫材料。教師巡回指導。
●欣賞評述:同學互相賞評習作。有沒有在習作中大膽運用了以前所學的美術知識;畫面有沒有感染人的地方(即表達出習作者的感情)。
三、學習建議:
●能否選擇自己喜愛的美術材料進行繪畫表現。
●能否運用所學美術知識大膽地表現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在繪畫表現過程中能否大膽地表達個人的和感情。
四、教師教學隨筆: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課作為一節“造型表現”課程,目的是激發學生利用彩泥捏、揉、搓等方法表現生活中有趣的事物,體驗彩泥形、色帶來的美感。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嘗試把生活中原有的物體形象加以變形、夸張或改變,打破原有的色彩定勢,通過彩泥的捏、搓、團、壓、堆塑等制作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彩泥造型活動的樂趣。在美術游戲中、在團結合作中達到心靈的愉悅,達到審美意識、審美能力的提高。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對美術基礎知識的掌握比較少,動手和運用工具的能力較低。但孩子們對美術本身的認識和對藝術創作的思維是自由的,學生在制作活動中,以四人為一小組,嘗試著用各種手段進行有趣的造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團結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用彩泥來表現生活中的事物,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2、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
3、情感目標:在創作過程中強調發揚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彩泥制作方法的掌握及其運用。
教學難點:彩泥的色彩搭配以及利用彩泥大膽地造型。
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
教具準備:范作、各種動物、植物和人物頭部的圖片,彩泥、彩色卡紙、水彩筆、牙簽、鉛筆、尺、剪刀等。
學具準備:彩泥、墊板、水彩筆、牙簽、彩色卡紙及其制作彩泥的工具。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出示彩泥捏制的騎馬小朋友圖片與學生打招呼:小朋友們,我是運動場上的小強,還記得我是用什么做的?(橡皮泥)對,橡皮泥不但能做各種人物,還可做出許多其它有趣的東西來。揭示課題──《有趣的彩泥》。
2、拍手歌:彩泥世界快樂多,捏一捏,搓一搓,今天我們來做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3、老師小結:植物、動物、人物、風景,只要你喜歡的都可以做。
二、教師示范制作,并教學生掌握簡單的制作方法。
1、欣賞圖片“海底世界”:觀察魚的外形特征。
2、師問:魚兒是什么樣子的,請學生說一說,老師現場制作(身體、尾巴、眼睛、花紋裝飾等),并由學生挑選顏色搭配,(提醒學生制作時需先后再前,先下再上,運用捏、搓、揉、壓、刻、切、割等方法),做出一條美麗的魚。
3、師啟發學生:海水中除了有各種各樣的魚兒,還有什么?請學生
配上景色,學生回答,教師從中挑選,依次配上海帶、水草或其它景
物等。(添加的'景色也可用繪畫的方式)
三、交流探究學習。
1.師:看了剛才魚兒的制作過程,你是不是也想玩一玩有趣的彩泥,做一個有趣的動物?植物?人物或者其它的東西呢?(師出示動物圖片學生欣賞)
2.分小組交流討論:想好了?那就說出來給大家聽聽,看看誰的想法最有趣?
[通過交流,激發出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造能力。]
四、欣賞開闊視野,拓寬思路。
1.欣賞同齡人或藝術家的作品,啟發學生想象。
你覺得哪里漂亮?為什么?它運用了哪些方法?顏色有什么特色,是不是跟生活本身是一樣的色彩?
2.欣賞中引導學生討論:“怎樣利用彩泥制作有趣形象,你準備怎么做?怎樣做才是最漂亮的?
3.集合集體的意見,進行小結:你所設計的造型與色彩可以突破常規,進行大膽的夸張、變形、想像和創造。色彩搭配要鮮明,對比要強烈,能突出主要的造型。
五、作業布置。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并分工每人制作一、兩件自己喜歡的彩泥作品,然后合在一張彩色卡紙上,有時間可用水彩筆進行添畫,做成一幅完整的作品。(出示一些有趣的簡筆畫或卡通畫圖形,使創作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有所參考。)
2、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運用合適的泥工制作方法,選擇恰當的材料進行添畫。特別是造型上加以引導,以創造出富有情趣的形象。
[四人小組進行制作,既是個體又是小集體。因在制作的時候,四個人可以分工合作一幅作品中的某一部分,然后再拼貼添畫成一幅完整的有內容的有趣作品。在制作過程中可以相互學習、借鑒、欣賞、比較、評論,同時在拼貼中感受合作的樂趣。]
六、展示作品,總結評析。
1.通過實物投影進行展示,請學生來介紹本組或自己的作品,說說制作過程與感受,以及自己最滿意的是哪里?最有趣的是什么?
2.把介紹完的作品集中在展臺上,互相評一評,看哪些作品最有趣?為什么?(教師在旁補充、點評,并及時鼓勵表揚有創意的學生。)
七、課后拓展。
欣賞圖片:1、運用所學到的制作方法,制作不同主題的形象。
出示實物:2、兩件用布和紙張制作的作品,除了用彩泥做外,還可以用其它材料來做!
八、收拾與整理。
提醒學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教室整潔,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九、板書
有趣的彩泥
捏、搓、揉、壓、刻、切、割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對身過的事物進行觀察,并在此基礎上搜集各種可利用的材料。
2.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各種材料如石頭,樹葉等加工成各種畫面。
3.通過制作,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的創新再造能力。
課時1-2課時
教學實施
一、課前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可利用的材料,如樹葉,豆類,鉛筆屑等。
2.帶領學生觀察這些材料,并能對各種的外形,顏色等特征進行簡單描述,并想象其表現那些事物。
二、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引導深長觀察所收集的材料,根據其外形,顏色等,討論用那些材料可以表現出什么事物。
啟發學生可以利用材料天然的顏色和造型進行創作,教師可以示范幾種基本的制作方法,如剪,折,貼,卷,插等。教師還可通過示范單項材料制作和多項材料組合的方法,鼓勵學生求新求異。
2.發展階段
“奇思妙想階段”,啟發學生學會基本制作方法的基礎上,發揮想象能力,利用或打破材料的原有形態和色彩,充分發揮其作用,進行組合或創造,制作構思奇妙,造型美觀的作品。
“情感升華階段”,引導學生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利用身邊的材料求異,才會設計出好的作品。
3.收拾與整理
作業完成后,應督促學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三、課后拓展
1.通過交流,自查作品中的表現材料的方法,看看能找到更好的材料的方法嗎?
2.我們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表現各種畫面。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了解生活用品因其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感受豐富的聯想和大膽的表現帶給我們的樂趣。能根據生活日常用品的不同外形展開聯想,并通過動手表現、裝飾、使其形象生動有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對生活用品的聯想,認識到豐富的聯想和大膽的表現,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無窮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對生活用品產生聯想,并把自己的聯想表達出來。
三、課前準備:
有關生活用品、課件、各種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請學生把自己從家里帶來的生活用品擺放在桌面上來。
二、 引入新課
桌面上擺放的東西和我們這節課有什么聯系?
學生回答
出示課題:生活用品的聯想
三、 新授課
1、 提出問題
“聯想”這個詞怎么解釋?
學生討論。(理解“聯想”的含義是:由某事物而想起其他與之相關的另一事物。
2、 展示用勺子裝飾成的小人。
提出問題:這個小作者是怎樣通過聯想完成這件小裝飾品的?
3、 打開書,提出問題,分組討論:
(1) 欣賞書上的'作業,分析作者是怎樣認真觀察展開聯想的。
(2) 書上的作品都用了哪些方法進行裝飾的?
(3) 他們的美術作品哪些方面值得你學習和借鑒?
(4) 仔細觀察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你能聯想到什么,講給大家。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解決問題。
四、 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
1、 認真觀察自己帶來的生活用品。
2、 大膽地展開聯想。
3、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裝飾,使其成為一件可觀賞的小飾物。
五、 展示學生作業
組織交流。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