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

    時間:2023-02-02 17:13:25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義;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shù)的相對大小關系;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

      2、情感、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勇于發(fā)表意見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估計的思想,發(fā)展估計意識。

      教學重難點: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義;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shù)的相對大小關系。

      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鋪塹導入。

      1、談話激趣。師:小朋友,你們去過養(yǎng)殖場嗎?今天,小灰兔朋友要帶我們去參觀動物王國里的養(yǎng)殖場,你們想去嗎?

      導語:好了!現(xiàn)在我們可以去參觀動物王國里的養(yǎng)殖場了,大

      家請看(師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通過創(chuàng)設“參觀動物王國里的養(yǎng)殖場”,旨在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部分學生對“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理解困難,再加上教材的插圖不夠直觀形象,不能讓學生一目了然:“_比_多得多,_比_多一些”。因此,在這里,通過引導學生解決小灰兔帶來的問題,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多得多……”的含義,讓數(shù)學模型經(jīng)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為新知的探索起到鋪塹的作用。】

      二、引導交流,理解新知。

      (一)觀察。師:這就是動物王國里的養(yǎng)殖場,多美麗呀!大家仔細瞧瞧,圖上有什么?跟同桌的同學說一說。

      (二)反饋。學生自由發(fā)言,師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并板書:

      雞85只 鴨42只 鵝34只

      (三)說一說。師:請你們用剛才的“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在小組里說一說,誰多誰少?(師巡視指導,幫助個別學習困難的`小組。)

      (四)想一想。課件師:請大家打開課本觀察“想一想”的內容,羊可能有多少只?通過看圖,你還知道了什么?(由學生自由回答,師再板書,讀題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時,讓學生自我評價或評價他人。)

      【設計意圖:在上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學生較輕松地完成“說一說”這部分內容,運用小組交流的形式,描述數(shù)量間的關系,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在反饋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他評,有助于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三、練習鞏固,扎實新知。

      師:小朋友!闖關游戲開始了,今天要闖三關,大家可要努力哦,比一比,看誰得的紅旗多!

      1、P31第1題。引導學生看清題意,再讓生獨立解答,最后集中交流,進行評價。

      2、P31第2題。幫助理解題意,讓生認真思考后做答,交流評價。

      3、P31第3題。指名生說明題意,再獨立思考做答。(反饋時,可能會出現(xiàn)兩個答案,只要理由正確,可以加以肯定。)

      4、游戲。

      (1)師:恭喜小朋友闖完這三關,現(xiàn)在我們來玩?zhèn)數(shù)學游戲,好不好呀?嗯,請大家注意了:

      老師在紙上寫了一個兩位數(shù),你們猜一猜,是多少?(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加以提示。)

      (2)30頁,兔子有多少只?

      四、總結。

      師:今天玩得開心嗎?你學會了什么?

      調查家里成員的年齡,并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說一說。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fā)展估算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怎樣合理地估算及算法的多樣化。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同學們,今天我們又遇到了一件與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

      二、學習新知

      出示主題圖

      一年級一班有女生19人,男生18人。每人一本,40本書夠嗎?

      (1) 討論:每人一本,40本書夠嗎?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用什么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2)估算一下大概有多少人?說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3)學生獨立思考算法,試算 19 + 18 = □

      (4)人一組交流算法,組長統(tǒng)計算法。

      (5)全班同學交流算法。

      算法一: 10-10 = 20 9+8 = 17

      20+17 = 37

      算法二: 19+10 = 29

      29+8 = 37

      算法三: 20+18 = 38

      38-1 = 37

      算法四:列豎式

      19

      + 18

      37

      三、練習試一試

      25+1827+24 46+35 51+29

      25 27 46 51

      +18 +24 +35 +29

      (先讓學生試著列豎式計算,自己講解計算方法,然后再強調滿十進一的計算法則。)

      四、綜合練習

      1、算一算,想一想。

      26+7=答案

      3+39=答案

      18+27=答案

      26+27=答案

      23+29=答案

      18+47=答案

      2、用豎式計算

      44+18=答案

      52+29=答案

      7+56=答案

      21+79=答案

      27+24=答案

      35+15=答案

      69-11=答案

      38+19=答案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3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有體到面的抽象過程,體會平面圖形源于相應物體的面,感知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主要特征,直觀認識相應的圖形,知道這些圖形的名稱,并能識別和區(qū)分這幾種圖形。

      2、在畫一畫、認一認、圍一圍等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圖形的抽象過程,初步積累認識形體的一些經(jīng)驗,感受相關形體間的聯(lián)系,形成相應圖形的空間表象。

      3、在活動中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積累對數(shù)學的興趣。初步體會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教學難點:

      把“面”從“體”中提取出來,并能清晰地識別這些“面”。

      教學準備:

      掛圖,釘子板,水彩筆,適量的積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激趣

      談話:上學期我們學過哪些立體圖形,你能來介紹下它們嗎?

      二、搭一搭,畫一畫

      1、出示情境圖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愛搭積木嗎?今天每組同學都準備了一些積木,我們一起來搭一搭,好嗎?請每組的同學一起搭

      一搭,搭好后互相說一說:你們用了哪些形狀的積木?

      學生分組活動。

      全班交流:每組匯報用了哪些形狀的積木。(教師適時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柱的積木各粘一個在黑板上)

      2、出示主題圖,談話:圖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試一試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小組交流:你畫的圖形分別用了哪一種形狀的積木?畫的是哪個面?

      全班交流:你的圖形是怎么畫的?把你畫的圖形貼到黑板上相應的位置。(學生把圖形貼在相對應的立體圖形的后面)

      3、揭示課題,談話:同學們剛才畫了這么多的圖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些圖形。(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二、摸一摸,認一認

      1、認識長方形。

      教師指著貼在長方體后面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問:這些圖形都是用哪一種形狀的積木畫出來的?在積木的面上還能找到這

      樣的圖形嗎?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學生活動后反饋:指名說一說、摸一摸。

      提問:你們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么嗎?(在圖形后面板書:長方形)

      2、認識正方形和圓。

      教師指著貼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圓形問:這些圖形又分別是用哪一種積木的面畫出來的.?在積木的面上,還能找到這樣

      的圖形嗎?請在小組內指一指、說一說、摸一摸。

      提問:像這樣的圖形又分別叫什么呢?(在相應圖形后面板書:正方形、圓)

      3、認識三角形。

      教師指著貼在三棱柱后面大小不一的長方形問:這些圖形都是用哪一種形狀的積木畫出來的?在積木的面上還能找到這

      樣的圖形嗎?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學生活動后反饋:指名說一說、摸一摸。

      提問:你們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么嗎?(在圖形后面板書:三角形)

      三、辨一辨,說一說

      1、出示一些畫好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讓學生說說它們的名稱。

      2、教師說圖形的名稱,學生從學具盒里拿出相應的圖形。

      3、想想做做1

      (1)出示圖形:找一找,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和圓。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問:你還在哪里見過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形?

      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

      四、練習鞏固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先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再全班交流。

      (2)提問:在釘子板上能圍出一個圓嗎?請大家猜一猜,再動手圍一圍。

      (3)討論:為什么在釘子板上能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圍成圓?(讓學生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是直的,能

      圍出來,而圓的邊是彎曲的,圍不出來)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學生先說一說打算怎樣涂色,再獨立完成,填空每種圖形的個數(shù),然后反饋。

      展示一個學生的答案,指著圖中的長方形,提問:這些圖形有平著放的,有豎著放的,有斜著放的,它們都是什么形?

      (使學生感悟辨認圖形時,只管形狀,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出示題目并提問:這個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學生自己用一個長方體畫長方形和一個正方體畫正方形。

      (3)小組討論:比比畫出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全班交流:指名說一說。

      五、課堂總結,課外實踐

      課堂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呢?還有什么問題嗎?

      課外實踐:請同學們課后細心觀察,看哪些地方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邊的人

      說一說。

      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4

      6-4= 17-7= 9+10 4-4+7= 2+8-4= 5+0+7=

      2+8= 12-10= 10+9= 10-6-3= 3+6+1= 18-10+4=

      8-4= 15-5= 19-10= 12-2-6= 1+1+8= 0+9+6=

      5+5= 19-9= 19-9= 6-3-3= 4-1-2= 7-0+6=

      8-6= 19-10= 7+10= 18-10-5= 5+2-5= 19-9-3=

      3+6= 20-10= 10+7= 2+8+5= 8+2-6= 8+6+2=

      2+6= 12-2= 13-10= 14-10+2= 3+4+3= 4+5+8=

      9-4= 20-0= 16-10= 8-6-1= 10-6-4= 18-10+7=

      10-9= 10-9= 6+10= 6-2+3= 9-4-4= 8-8+7=

      6+2= 10-4= 10+5= 7-1-5= 1+7-6= 12-10+8=

      8-2= 10-6= 12-10= 3+5+1= 9+1-7= 3+9-2=

      6+9= 9+4= 5+9= 8+6= 7+9= 5+9=

      6+6= 6+8= 3+9= 8+5= 9+7= 9+9=

      8+8= 2+9= 9+8= 4+8= 7+6= 4+7=

      3+9= 4+9= 4+8= 6+6= 9+6= 6+4=

      7+8= 5+8= 6+9= 8+6= 4+8= 9-2=

      4+8= 6+7= 9+4= 8+5= 5+6= 8-4=

      4+6= 3+9= 5+8= 4+8= 6+8= 9+3=

      5+4= 5+6= 6+6= 8+9= 5+8= 8+9=

      5+7= 6+9= 9+1= 4+9= 7+8= 6+0=

      6+8= 3+8= 7+8= 6+8= 6+5= 2+9=

      3+9= 9+2= 10+7= 2+9= 9+4= 8+3=

      9+9= 8+8= 9+4= 9+2= 9+5= 7+4=

      2+7= 5+6= 5+7= 7+3= 8+8= 6+6=

      7+6= 7+5= 8+6= 6+5= 7+7= 6-6=

      9+5= 3+10= 9+7= 4+5= 8+7= 8+2=

      4+7= 4+8= 5+6= 9+9= 9+2= 5+7=

      8+5= 5+7= 4+7= 6+4= 6+4= 9+2=

      9+8= 5+9= 8+5= 3+8= 6+7= 7+8=

      6+5= 6+6= 6+7= 9+7= 7+8= 6+7=

      9+4= 4+7= 3+8= 2+8= 8+6= 8-5=

      9-5= 10-5= 10+8= 10-3-6= 1+6-4= 9+4-3=

      8-6= 10-8= 11-1= 4+4-3= 4-4+3= 9-5-2=

      5-1= 9-4= 3+10= 10-5-2= 4-3+6= 8+8-8=

      5+4= 9-6= 17-10= 8-6+1= 7-5-1= 6+7-10

      9-6= 8-8= 17-7= 3+3+4= 5-5+6= 9+7-6=

      6+3= 8-3= 15-5= 8+1-4= 10-10+2= 13-3-5=

      9-6= 6-2= 15-10= 4+1+5= 10-4-3= 16-10+8

      7-7= 5-3= 15-15= 3+5-7= 9-2+1= 20-10+0=

      3+7= 10-1= 8-8= 3-1+7= 2+5-3= 8+7-10=

      3+2+4= 2+2+3= 1+6+4= 5+4+1= 2+4+0=

      `5-5+2= 7-2-2= 4-3+8= 6-3+7= 8-5+5=

      3+6-2= 10-5-3= 1+7-5= 3+7-4= 9-6-2=

      2+7+3= 10-4-1= 5-4+8= 6+3+7= 7-7+5=

      3+3+4= 6+2+3= 1+5+4= 7+4+1= 6+4+0=

      `9-5+2= 8-2-4= 7-3+8= 6-5+7= 8-3+7=

      5+6-2= 10-6-3= 8+7-5= 8+7-4= 9-6-2=

      2+6+3= 10-5-1= 8-4+8= 5+3+7= 8-7+5=

      3+3+4= 2+5+3= 4+6+4= 5+4+7= 5+4+7=

      `7-5+2= 5-2-2= 5-3+8= 7-3+7= 8-5+1=

      5+5-2= 10-5-3= 7+7-4= 4+7-1= 9-2-2=

      4+7+3= 10-2-1= 5-2+8= 4+3+7= 9-7-5=

      3+3+4= 2+6+3= 4+6+4= 5+5+1= 7+4+0=

      8-5+2= 7-5-2= 7-3+8= 6-1+7= 7-5+6=

      4+6-2= 10-3-1= 5+6-1= 4+9-3= 9-4-2=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5

      上課日期

      教

      材

      分

      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相應的減法。

      2.過程與方法:探究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及相應減法計算方法的過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靈活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及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

      難點:理解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及相應減法的算理。

      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觀察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實物

      導學共樂

      1.課件出示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交流。

      2.揭示課題。

      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新的知識。(板書課題: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及相應的減法)

      自學共思

      課件出示教科書P48例8情境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2、整包的'就有30本,另外還有2本單本的,根據(jù)這些信息能提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合學共研

      1.探究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

      師:求一共有多少本寫字本,要怎樣列式?

      師:30+2=32,你是怎樣想的?

      (1).3捆小棒加2根小棒,一共32根小棒。

      (2)1包是十本,3包就是3個十本,3個十和2個一加起來就是32。

      (3)用個位0+2=2,再把十位上的3落下來,所以30+2=32。

      師:30+2=32,那么2+30等于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利用數(shù)的組成2個一和3個十合起來是32。

      因為30+2=32,所以2+30=32。

      教師板書:30+2=32 2+30=32

      課件出示口算題,學生迅速搶答。

      師:這些數(shù)都是整十數(shù)與一位數(shù)相加,不管是幾十加幾還是幾加幾十,都是求幾個十加上幾個一,結果都是幾十幾。

      2.探究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相應的減法。

      師:我們接著來看圖,現(xiàn)在我們知道,老師買了32本寫字本,如果老師拿走2本,還剩多少本?如果老師拿走30本,還剩多少本?應該怎樣列式計算?先獨立算一算,然后和同桌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1)利用數(shù)的組成想。32里面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2個一,還剩3個十,就是30。

      32里面有3個十和2個一,去掉3個十,還剩2個一,就是2。

      (2)根據(jù)加減法之間的關系計算。因為30+2=32,所以32-2=30,32-30=2 。

      教師板書:32-2=30 32-30=2

      展學共享

      歸納小結。

      課件出示。

      師:這樣的算式的計算方法有很多,怎樣計算比較快?

      延學共促

      1.完成教科書P48“做一做”。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內交流訂正。

      2.完成教科書P49“練習十一”第1題。

      師:觀察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1)學生獨立寫出算式得數(shù),填在教科書上。

      (2)訂正得數(shù),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再豎著一組一組讀讀算式。

      3.完成教科書P49“練習十一”第2題。

      師:要看55瓶礦泉水夠不夠,應該怎么想?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學生匯報交流。

      檢學共長

      1.基礎訓練(我會算)

      30+2=() 3+10=()87-7=()

      20+4=() 3+20=()77-7=()

      10+6=() 6+30=()67-7=()

      5+20=() 9+40=()57-7=()

      2.能力提升

      40+8=48 6+20=26

      8+()=()6+()=()

      48-()=()26-()=()

      48-()=()26-()=()

      1.思維拓展

      63=60+()80=()-4

      65=()+5()-7=40

      55=50+()70=()-()

      29=()+()30=()-()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學科

      數(shù)學

      年級

      一年級

      總序

      主備人

      曹鷹

      審核人

      劉亞萍、黃鳳暉

      課型

      練習

      課題

      練習十一

      單元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6

      教學內容:

      一年級下冊第30—31頁“回收廢品”。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結合“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學生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列式并進行計算,鞏固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

      能力目標:在觀察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操作、討論、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決問題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環(huán)保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

      如何建立實際情境與加減法意義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用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師:小朋友喜歡去公園嗎?那,老師就帶大家去公園瞧一瞧。(播放課件)公園里的景色真美呀,有綠樹、有涼亭、還有人工湖……這給人們帶來了多大的歡樂呀!可是,人們又給公園留下了什么呢?大家喜歡現(xiàn)在的公園嗎?為什么?你們打算怎么做?

      2. 板書課題:回收廢品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 (播放課件)

      師:瞧,這三位小朋友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他們正在收集塑料瓶。想知道他們是誰嗎?還是讓他們自己來介紹吧。

      2. 播放課件。

      3. 指名說說,從三位小朋友的介紹中,你知道了什么?

      4. 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生1: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5. 解決第一個問題——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決“小紅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這個數(shù)學問題,必須用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2)讀一讀:把找到的數(shù)學信息和問題連起來讀一遍。

      (3)試一試:學生動手擺學具,試著列出算式。

      (4)算一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出得數(shù)。

      (5)師小結:原來要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的數(shù)是多少,就要用加法,多了多少就加上多少。

      6. 解決第二個問題——小青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

      (1)找一找,要解決“小青收集了多少個塑料瓶”這個數(shù)學問題,必須用到哪些信息?

      (2)學生獨立列出算式,同桌討論、交流,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3)學生匯報。

      (4)師小結:哦,要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的數(shù)是多少,要用減法來計算,少了幾就減幾。

      7. 比較兩個問題的解答方法,進一步明確比多比少問題的解答思路。

      8. 我們?yōu)槭裁匆占芰掀磕兀柯犅犞腔劾先耸窃趺凑f的。

      塑料埋在地下很多年都不會“腐爛”,它會危害莊稼的生長。

      三、分層導練,鞏固新知

      (出示課件)

      1. 收集易拉罐。

      2. 收集舊電池。

      3. 折幸運星。

      四、引導總結,強化新知

      1. 師: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覺得開心嗎?你們都學到了哪些數(shù)學知識?

      2. 學生自由回答。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22頁整理和復習第2題及23-24頁練習六4-8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0以內加減法計算方法。

      2、通過復習結合加減法的含義,分析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正確的進行解題。

      教學重點:

      能用畫圖、轉化等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能有加法對減法進行檢驗。

      教學過程:

      一、口算檢測

      13-6

      8+7

      13-5

      16-8

      15-6

      7+9

      15-7

      14-5

      6+6

      12-5

      14-6

      12-9

      二、復習應用題

      1、出示教科書P25的第4題。

      (1)讓學生口頭編題,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計算?為什么用減法計算?

      (3)列式計算。結合圖說明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含義以及算式的含義。

      2、獨立練習教科書P25的第5題。

      3、出示教科書P26的第8題。

      [引導學生學會看懂統(tǒng)計表,并口頭編題,列式計算,同時把表格填補完整。]

      4、獨立練習教科書P26的第7題。

      [(提醒學生注意運算的順序)培養(yǎng)學生靈活計算能力。]

      三、課堂練習

      [教科書P26的6題。用想加算減法計算很方便,用畫圖的方法分析問題很清楚。]

      四、總結

      本單元學習結束了,你說說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教學反思:

      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體驗式學習方式,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深化兩位數(shù)減法的整理分類和歸納,熟練兩位數(shù)減法的各種算法。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整理、分類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算法思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分類、整理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的邏輯性和嚴謹性。

      教學重點:

      熟練兩位數(shù)減法的各種算法

      教學難點:

      兩位數(shù)減法的整理分類和歸納

      教學準備:

      算式卡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把兩位數(shù)加法進行了分類和整理,今天就讓我們和小亞、樂樂一起來把這些減法題目來整理一下,分分類。 出示8個減法算式。 同學們討論進行分類,是怎樣分的。

      2. 學生分類后進行匯報:

      (1)按照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和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來分:

      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46-23,73-56,97-86,67-38

      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27-6,41-5,20-9,89-4

      (2)按照退位和不退位來分:

      不退位:27-6,89-4,46-23,97-86

      退位:41-5,20-9,73-56,67-38

      3.師:大家真行,很快就把這些算式進行了分類,并且用了兩種不同的方法。和加法一樣,現(xiàn)在老師把你們的兩種不同要求合并在一起,組成了一張表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問:(第一格)你知道這一格應該填什么算式嗎? 看看上面和左面有什么要求?(生答)

      師:讓我們找一找既符合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又符合不退位要求的算式是哪些? (27-6、89-4)

      (2)問:73-56你覺得應該把它放入哪一格?為什么? (生說理由)

      (3)剩下的`幾個算式,請同學們自己動手練一練。 (完成書上第一大題)

      4. 小結:你們真了不起,不僅會把兩位數(shù)減法進行整理分類,而且還會把算式根據(jù)要求歸納到表格里。

      二、探究

      算法大討論:

      1. 不退位:46-23= 問:你們能算出等于幾嗎?互相說一說你的算法。 (全班交流、歸納)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第四種: 46-20=26 46-3=43 40-20=20 46-30=16 26-3=23 43-20=23 6-3=3 16+7=23 20+3=23

      師:一道減法題可以有好幾種不同的算法,我們要善于動腦筋,掌握規(guī)律,這樣才會想出不同種的方法。

      問:你最喜歡哪一種算法呢?為什么?(學生說理由) 做書上三題,挑自己喜歡用的方法。

      2. 退位:73-56 問:你們能算出等于幾嗎?互相說一說,比比誰的算法多。 (全班交流) 做書上的三題,用你喜歡的方法,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核對)

      三、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9

      第一單元加與減(一)

      單元學習內容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加與減(一)2-17頁。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學會比較兩個數(shù)的大小,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單元學習目標

      1、在買鉛筆的情境中探索20以內的退位減法,理解算理。

      2、能正確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并能簡單運用。

      3、通過在具體情境中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觀察能力。

      4、在描述或傾聽各自思考過程的交流活動中,體會學會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想和學會傾聽的重要性。

      單元學習重點:理解20以內退位減法的多種口算方法,理解算理。

      單元學習難點:采用多種算法進行20以內退位減法的計算。

      課時安排:共9課時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0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數(shù)學第二冊,第30——31頁,解決比多比少的數(shù)學問題。

      學習目標:

      1、 結合“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并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比多比少”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在學具的操作中,能正確地列式并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 小棒 口算卡片 掛圖

      教學措施:

      1、教學中讓學生充分操作,理清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

      2、通過操作活動抽象出比多比少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看老師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節(jié)電池)

      生:電池

      師:準確地說這是節(jié)用完了電能的電池,可以說它現(xiàn)在就是一件“廢品”。

      板書:廢品

      師:你們知道嗎?廢電池中有金屬和廢棄的液體,這些物質對土壤、對水、對人的健康產生直接的影響。一顆紐扣大小的電池可以污染60萬升水,這些少掌柜相當于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

      師:再看老師的手里又拿了什么?(出示塑料飲料瓶子)。

      生:塑料飲料瓶子)。

      師:這也是“廢品”。

      這種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會腐爛,對莊稼的生長有影響。

      師:針對這種情況,同學們說該采取什么措施呢?

      生想一想。

      生:回收

      師:很好。(再板書“回收”。)回收是個好辦法,對回收的廢品有的還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進行有益的處理。這不,小林、小紅、小青已經(jīng)行動了,我們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題圖,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里有哪些數(shù)學問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師組織學生觀察:圖上給我們什么信息?

      學生用語言描述所給的信息。

      思考: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代表匯報:小紅收集了多少個?

      小青收集了多少個?

      (如果學生提出的是兩步解答的,就放到問題銀行。)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該好如何解答呢?請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擺一擺吧。

      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擺一擺

      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學生匯報。

      生:先擺小林的23個,小紅的比小林多6個,就再擺6個,結果小紅就是23加上6個共29個,算式是23+6=29(個)。

      用小棒擺一擺小青收集數(shù)量

      說出是怎樣擺的,小青有多少個。

      (因為23-4是退位減法,學生能用小棒擺出結果就可以了。)

      三、鞏固練習

      1、練習“練一練”的第1題。

      出示兩個盒子。(里面已經(jīng)放好了花生米。每個盒子里各有一張紙條)。找兩個學生到盒子前。

      分別讀出兩個盒子里的信息。

      生聽、用心記下紙條上給出的信息。

      其一:我的盒子里放了42粒花生米

      其二:我的盒子里放的比他的多6粒。

      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提出:第二個盒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

      引導解答。

      用小棒擺一擺。再列式計算。

      做完后說一說是怎樣想的、怎樣解決的。

      2、練習“練一練”的第二題。

      用一只好看的“千紙鶴”引入。

      師: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

      生:千紙鶴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送一只千紙鶴就是送一份祝福,笑笑和淘氣正在折呢!看看這里有什么數(shù)學問題?

      小黑板出示問題:淘氣折了37只千紙鶴。笑笑再折12只就與淘氣折的一樣多。

      笑笑折了多少只?

      學生理解題,討論,說一說怎樣解答。

      然后寫下來,并解答出來。

      3、出示口算卡“接龍練習”完成第3題。

      4、完成第4題:指導學生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組織交流,并寫出算式的得數(shù)。

      做完后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又有什么收獲呢?

      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收獲和不足。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單數(shù)和雙數(shù);初步了解單數(shù)和雙數(shù)之間的關系。

      過程、能力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探求、猜想、驗證的科學精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等形式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探求單數(shù)和雙數(shù)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認識單數(shù)和雙數(shù)。

      1.情景引入。

      師:春天到了,數(shù)寶寶們手拉手排著隊去森林里玩。

      (板書出示主題圖)

      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〇〇〇 〇〇〇

      請學生比較兩個隊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師:如果用小圓點來表示數(shù)寶寶的個數(shù),像這樣兩個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圖形,就叫做數(shù)圖。

      2.擺數(shù)圖。

      (1)教師在方格上演示擺數(shù)圖。

      (2)學生動手操作:用小圓片在方格紙上擺數(shù)圖。

      3.找特點,分類。同桌合作先找所擺數(shù)圖的特點,然后把這些數(shù)圖按形狀進行分類。板書出示(或多媒體演示)分類結果。

      師:右邊邊框是折線的數(shù)圖都是單數(shù),右邊邊框是直線的數(shù)圖都是雙數(shù)。板書出示課題:單數(shù)和雙數(shù)。

      4.反饋練習:要求:先判斷數(shù)圖表示的是單數(shù)還是雙數(shù),然后再說出它表示幾。

      二、探求單數(shù)和雙數(shù)之間的關系。

      1.提問與猜想

      師:請小朋友先來猜一猜:如果任意拿出兩張數(shù)圖拼成一張數(shù)圖,結果會是什么數(shù)?接著小組合作,每人拿兩張數(shù)圖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應的`加法算式,然后觀察小組4個人的拼圖,問學生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了。

      2.實踐與驗證

      小組上黑板邊操作邊匯報。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 〇〇

      6+4=10 4+5=9 3+5=8

      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并提示學生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3種結果?

      (板書:單數(shù)+單數(shù)=雙數(shù)雙數(shù)+雙數(shù)=雙數(shù)單數(shù)+雙數(shù)=單數(shù))

      3.鞏固練習書本第2大題第一行(看數(shù)圖,寫算式)。

      三、實踐與運用。

      1.計算:(第3大題)

      ⑴先判斷和是什么數(shù),再計算。

      4+8 6+8 2+1 9+3 9+5 9+7 9+9 10+9

      ⑵獨立計算。

      2.出示題4

      口答:大組找規(guī)律接龍賽,每組開火車往下接5個數(shù)。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組派代表說說接的是什么數(shù)?

      3.數(shù)寶寶玩累了,想回家休息,兩個隊伍要接成一個隊伍往回走,想想,它們的隊伍里有沒有單個的?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一下。

      四、總結與評價。

      師:今天你們都學到了什么?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得如何?誰的表現(xiàn)最棒呢?和是雙數(shù)和是單數(shù)

      (學生暢所欲言)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2

      上課日期

      教

      材

      分

      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靈活運用100以內數(shù)的數(shù)數(shù)方法。

      2.過程與方法:理解10個一是十,學會剩下的不夠一組時怎樣處理。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能穿幾串”中理解幾十里面有幾個十。

      難點:理解靈活數(shù)數(shù)的方法,學會剩下的不夠一組時怎樣處理。

      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法、討論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教學準備

      課件、學具、實物

      導學共樂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

      出示例7。課件呈現(xiàn)一些串珠。

      師:這些串珠都是用小珠子一顆一顆穿起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穿珠子中的數(shù)學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自學共思

      1.觀察發(fā)現(xiàn),獲取信息。

      課件出示教科書P46例7。

      師:讀題看圖,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合學共研

      1、嘗試解決。

      (1)討論:你們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把你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

      (2)小組交流。

      師:把你的想法和答案與同桌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感受多樣化策略。

      師:誰愿意到前面來展示你的解題思路和過程?

      展學共享

      2、指名學生講述,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及時訂正。

      (1)用小棒擺一擺,每10根小棒捆一捆,58根小棒可以捆5捆,還多8根,所以58個珠子,每10個珠子穿一串,可以穿5串,還剩8個珠子。

      (2)用數(shù)的組成解決問題。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珠子。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

      延學共促

      及時檢驗,回顧思考。

      1、解答正確嗎?怎樣檢驗?

      課件配合演示:1串10個,2串20個……5串50個,加上剩下的8個,一共有58個。

      2、回顧一下,我們解決這個串珠中的數(shù)學問題的思考步驟是怎樣的?用了哪些方法來解答這個問題?

      檢學共長

      1.基礎訓練

      50顆星星,每個班級分到8顆,可以分給幾個班級?

      ☆☆☆☆☆☆☆☆☆☆☆☆☆☆☆☆☆☆☆

      ☆☆☆☆☆☆☆☆☆☆☆☆☆☆☆☆☆☆☆

      ☆☆☆☆☆☆☆☆☆☆☆☆☆☆☆☆☆☆

      2.能力提升

      星期天,一(4)班的小朋友去種樹。有19棵小樹苗,每行種三棵,可以種幾行?

      3.思維拓展

      有14瓶牛奶,每個盒子能裝三瓶,五個盒子能裝的下嗎?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學科

      數(shù)學

      年級

      一年級

      總序

      主備人

      曹鷹

      審核人

      劉亞萍、黃鳳暉

      課型

      新授

      課題

      整十數(shù)加一位和相應的減法

      單元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3

      教學內容:

      加減混合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擺放P75例題及練習十二,幫助學生理解計算順序。

      2、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增強對計算過程的感受

      3、通過觀察交流,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計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丑小鴨動畫片斷

      你看過這個故事嗎?丑小鴨講的是它在小時候因為長的丑處處被人欺負,后來經(jīng)過自己頑強的努力終于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那你知道美麗的白天鵝生活在哪里嗎?

      今天我們請來了白天鵝為大家做向導帶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播放動畫

      看:湖里有幾只天鵝?

      演示:又飛來3只

      現(xiàn)在呢?誰能說出完整圖意

      演示:又飛走2只

      說出正確圖意,然后老師演示完整圖意

      湖里有4只,飛來3只,又飛來2只,現(xiàn)在有幾只天鵝?

      誰能把圖意完整的說一遍?

      你知道怎樣列式嗎?求先飛來3只,怎么辦?又飛走2只又該怎么辦?(1)根據(jù)圖意想一想,先算什么?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著什么?用哪個數(shù)減去2?誰能說說4+3-2的`意義?演示課件,鼓勵學生

      2、咱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湖里的天鵝吧,演示:先有4只,飛走2只,又飛來3只

      學生在小組里互相說出圖意,獨立列式后集體訂正

      3、小結:同學們真聰明,看看我們學習的和前面學過的連加連減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嗎?

      像這樣的算式叫加減混合

      三、練習 P76做一做

      1、演示:地上有7個球,抱走3個,又抱來4個

      2、課件演示小鴨圖

      3、游戲:把小動物找家,你能找出哪把鑰匙開哪座房子嗎?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通過多樣化的計算訓練,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3、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問題。

      4、滲透環(huán)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位數(shù)加減整十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探索,并交流得出正確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教具學具:

      課件、小棒、計數(shù)器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老師這兒有個謎語,請聽謎語,小小游泳家,說話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蟲保莊稼。(打一動物)

      師:青蛙經(jīng)常在上面地方?他們在田里做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蟲子。 (板書課題)

      師:青蛙對我們很有用處的,青蛙吃掉害蟲,就保護了莊稼。所以,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青蛙,不能隨意捕殺。

      [設計理念: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點,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生活經(jīng)驗得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huán)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并提出問題。

      生1:我發(fā)現(xiàn)青蛙媽媽和小青蛙在田野里吃蟲子。

      生2:我知道青蛙媽媽吃了56只蟲子,小青蛙吃了30只蟲子。

      2、根據(jù)故事情境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

      生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

      生2:青蛙媽媽比小青蛙多吃了幾只害蟲?

      生3:小青蛙比青蛙媽媽少吃了幾只害蟲?

      3、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現(xiàn)在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蟲?你們打算怎樣列式呢?

      生:56+30=?

      師:為什么用加法計算呢?

      生:求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師:56+30=?該怎樣計算呢?

      [設計理念:在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15

      設計說明

      從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到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是學生認識減法的現(xiàn)實意義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教學伊始,先安排一個“擺一擺”的游戲,引導學生重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在比較多少時的優(yōu)越性,從而自覺地接受并掌握這種方法,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對減法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表示題目中的信息,分析數(shù)量關系,使學生明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與“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樣,都要用減法計算。從而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形紙片 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1.擺一擺,說一說。

      師:第一行擺5個圓形紙片,第二行擺和第一行同樣多的三角形紙片。邊擺邊想:怎樣擺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我一眼就看出這位同學擺的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不用數(shù)就看出來了,能說說你是怎樣擺的嗎?

      預設

      生:我是一一對應著擺的。

      師(演示課件):是這樣擺的嗎?大家覺得這種擺法怎么樣?

      師: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擺法再擺一擺,擺的三角形紙片要比圓形紙片多4個。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是怎樣擺的)

      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擺,能很清楚地發(fā)現(xiàn)誰多誰少。

      2.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數(shù)量的多少,體會一一對應方法的重要性,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1頁例6情境圖。

      師:從情境圖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請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找出數(shù)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預設

      生1:同學們在玩套圈游戲。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個,小華套中了12個。

      生3: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2.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理解題意。

      ①擺一擺:用圓形紙片將小雪、小華套中的個數(shù)分別擺一擺。

      ②分一分:將小華的圓形紙片分成兩部分,看看小華比小雪多多少。

      ③說一說:圖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師:你們能列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

      生:12-7=5(個)。

      師:誰能說說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預設

      生:“12”表示小華套中的個數(shù),“7”表示小雪套中的個數(shù),“5”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的個數(shù)。

      (3)明確比的過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沒有小雪套中的7個,能確定小華套中的被分成了哪兩部分嗎?

      小結:把小華套中的12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個,所以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用減法計算。

    【數(shù)學下冊一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下冊教案03-16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2-23

    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教案02-08

    一年級下冊的數(shù)學教案02-23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3-10

    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跳繩教案06-09

    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2-23

    一年級下冊數(shù)學跳繩教案01-11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1-1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在线观看 | 午夜电影网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在线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