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語文教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3-01-30 11:31:1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熱門】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熱門】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

      一、教材解讀: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群眾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洪水,斗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大江保衛戰》一文主要贊頌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們在到處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樣忘我地保衛大江、救助人民群眾的事,謳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險和困難面前毫不畏懼、全然不顧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再現了他們光輝的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子弟兵與人民的魚水情深。

      戰,即戰斗。將抗洪搶險比成戰斗,可見災情的嚴重性和斗爭的緊迫性,它反映了黨和政府對人民利益的莫大關心,表現了人民子弟兵為了人民的利益而奮不顧身的可貴精神。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把握課文的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心系人民,團結抗洪,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課文的朗讀,理解,感受課文采用的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人民子弟兵抗洪救災中所體現出來的`英雄氣概,既全面有真實生動。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及其他有關的視頻材料。

      五、總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學習掌握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學習第一段。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師述:曾經有這樣一首歌唱遍祖國大江南北,許許多多的人為之留下了感動的淚水。請聽——《為了誰》。(利用電腦播放歌曲)

      2、過渡:這首歌贊頌了抗洪救災中英勇無畏的人民子弟兵。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1998年抗洪救災的課文。

      3、板書課題:大江保衛戰

      讀題,解題,質疑:

      戰,即戰斗。

      課文什么比成戰斗?(把抗洪搶險比成戰斗。)

      將抗洪搶險比成戰斗,說明什么?(災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

      4、教師簡介背景

      1998年夏天,我國長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沿江各地特別是長江中游一帶險情不斷,人民群眾的財產乃至生命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在這萬分危急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和幾百萬人民群眾一起,戰洪水,斗惡浪,打響了氣壯山河的大江保衛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導讀課文:

      同學們,你覺得,你學習這篇課文,主要想知道什么?

      (交流: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進行必要的歸納。)

      現在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等,通過劃一劃,注一注等方式,把它記錄下來,留待交流。

      2、學生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教師巡視)

      3、檢查自由讀課文后的效果。

      (1)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語指名朗讀,正音。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3)交流初讀的感受,收獲。(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三、再讀課文。

      快速閱讀課文,按照為“什么戰——怎樣戰——戰斗的結果”這樣的敘述順序,給課文分段。并用一句話概括每一段的內容。

      組織交流,教師點評歸納。

      (第一段(1):寫長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響了大江保衛戰。

      第二段(2~5):寫我部隊官兵在大江保衛戰中表現神勇,涌現出許多動人事跡。

      第三段(6):贊揚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永遠銘記在人民心中。)

      四、學習第一段

      1、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的第一段。

      2、讀了這一段,你感受到了些什么?

      (交流,并找出重點的詞語句子,讀一讀。

      災情危急:“暴雨”、“大暴雨”、“一場接著一場”、“暴怒的巨龍”、“瘋狂地撕咬”以及三個“!”

      奔赴戰場:日夜兼程,挺進

      3、指導朗讀。讀出情況的危急,讀出子弟兵們英勇無畏,大戰洪水的英勇氣概。

      (指名朗讀,評點,再讀,齊讀。一定要指導學生用一字一頓的重音,把三個“!”讀出來。)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品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內容,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閱讀賞析,理解含義較為深刻的句子;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惡浪面前,為了保衛國家和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而奮不顧身的大無畏精神。

      2、指導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自然段。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齊讀第一段(媒體播放災情,渲染氣氛),說說主要內容。

      二、學習第二段

      (一)、快速默讀課文的第二段,思考:

      這一段寫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衛中的動人事跡,主要寫了哪幾個典型事跡?

      (1)默讀。

      (2)交流概括。

      大堤搶險

      (3)板書:錚錚鐵漢(典型人物)

      勇救群眾

      (二)品讀課文——大堤搶險-

      1、幻燈片出示搶險的圖片,學生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看課文又是怎樣描述的,哪些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3、學生談自己感動的內容,指導朗讀,感悟表現戰士們奮不顧身和樂觀主義的精神的詞句。

      出示

      (1)“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

      朗讀,體會到戰士們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精神。

      (2)“一個個奮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人墻。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賓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

      (3)“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

      (4)“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朗讀,體會子弟兵大無畏的樂觀主意精神,與人民心連心的本質。

      4、小結過度:

      這一層作者用生動形象的語句描繪了子弟兵的群體形象,體現了全體官兵為了保衛國家和集體的利益,為了保衛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接下來,課文又是從哪個角度去描寫的呢?

      (三)品讀課文——錚錚鐵漢

      1、學生自由讀,說說這一層主要講了什么?

      2、交流:

      你覺得黃曉文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討論,結合學生的交流,出示:

      “黃曉文大聲說:“來不及了!”說著,一咬牙,猛地把鐵釘一拔,一股鮮血涌了出來。黃曉文隨即從身上扯下一綹布條,三下兩下把腳捆了個結實,二話沒說,轉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

      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好好朗讀,體會人物的內心。

      3、齊聲朗讀——

      “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4、談談自己的感受。——像黃曉文這樣的鐵漢,這樣動人的事跡太多了,說明人民子弟兵個個都是錚錚鐵漢。

      (四)品讀課文:勇救群眾

      1、過渡:師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在那幾十個難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這樣感人的事跡啊!”

      師:還有哪些感人的事跡,請同學們讀課文第五自然段。

      2、指導朗讀,理解,背誦——

      (1)“戰士們的沖鋒舟劈波斬浪,飛向漂動的樹梢,飛向滅頂的房屋,飛向搖搖晃晃的電桿。”

      抓住三個“飛向”引導學生體會到群眾正在危險中,戰士們迫不及待地進行營救。

      (2)“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軍旗飄揚;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軍徽閃爍。”

      抓住四個“哪里”引導學生朗讀,體會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給人民,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

      師,他們真是無愧于“軍旗”、“軍徽”,他們不愧是人民子弟兵啊。所以——

      (3)“滔滔洪水中的群眾,看到了紅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們的大救星。”

      抓住“看到了……看到了……就像看到了……”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到人民群眾對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反映軍民魚水情。

      如此令人感動的情景,如此感人的文字,我們能背出來嗎?

      (五)小結:

      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英勇的子弟兵是怎樣不惜一切抗洪搶險的。

      播放視頻《大江保衛戰》

      三、導讀課文最后一段。

      學生齊聲朗讀。

      四、總結全文,作業

      1、回全文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述說感動的理由。

      2、摘抄排比句,體會句子的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五節。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3個生字,能借助字典、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讀懂詞句的意思。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談話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能從對話中得到怎樣讀書和學習的啟示,進一步開展有關閱讀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教學重難點

      把握訪談的主要內容,懂得應該多讀書、讀好書,明晰健康成長的要求。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理解課題,激發興趣

      1.結合課題質疑、解疑。(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意圖:通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樹指的是季羨林。

      2.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找出答案來的。

      3.交流課前對季羨林的了解。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1999年8月21日,苗苗同學采訪了著名作家季羨林爺爺。讓我們去聽聽他們都談了些什么。

      2.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讀通句子。

      3.檢查自讀情況。

      4.指名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再讀課文,說說苗苗同季爺爺都交流了哪些問題?他們對讀書各自有何見解?

      2.學生先自己思考,再與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 方面:閱讀、偏科、學習外語和積累古詩文。)

      3.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有什么感受?

      他們之間的交流親切自然。苗苗:熱愛讀書的小學生,謙虛好問,對季爺爺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爺爺:平易近人,親切隨和,幽默中善于引導,滿含著對下一代的關愛之情。他們的對話,使我們懂得了多讀書、讀好書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訪談錄,通篇都是對話,你認為應該怎樣朗讀?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要像說話一樣自然,不做作,爭取做到親切與自然。

      5.同桌分角色對話交流,朗讀課文。

      6.在苗苗與季爺爺交談的內容中,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問題?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來談一談。

      學生自己先做準備,再在小組內展開討論,最后全班交流。

      7.重點引導“閑書”的問題:

      (1)在苗苗對季爺爺的采訪中,他們用了很長時間討論看閑書。那么到底“閑書”是什么,能結合課文談談你們的理解嗎?

      (2)其實,我們已經從他們兩人的交流中體會到閱讀能帶來歡樂,幫助寫作。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走過愛讀書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說,“是閱讀,為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你能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對閱讀的感受嗎?

      學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說不出來,還可以談談自己搜集的關于閱讀的名言警句。

      (3)看來,“閑書”不閑,杜甫曾說過,“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今天,老師想說的是,如果你想學好語文,先愛上閱讀吧!

      四、品味題目,理解深化

      1.再讀課題,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羨林比作大樹呢?

      (1)與二人名字有關。

      (2)寓意苗苗在求學和增長知識的路上剛剛起步,猶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營養;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恰似一株根深葉茂的大樹。

      2.文章把季爺爺比作根深葉茂的大樹,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爺爺學識淵博,學有建樹,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

      (2)季爺爺平易近人,關心下一代,有著高尚的人格魅力。

      3.啟發思考:怎樣才能從一株小苗長成為一株參天大樹?

      五、學習訪談技巧,提高實踐能力

      1.訪談是與人交流,通過閱讀這則訪談錄,你對訪談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認識?

      (1)要有禮貌地請教,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2)要傾聽對方的表述。

      2.結合以上兩個方面,再細讀課文,加深對訪談的認識和了解。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復習本單元的生字、組詞,體會句子含義及句中表達的感情,練習背誦、了解人物背景。

      重點

      復習本單元的知識教具題板

      難點

      復習本單元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逐課復習生字、詞語、句子

      二、針對復習情況,對出錯較多的地方進行鞏固練習

      1、比一比組詞

      役( ) 拱( ) 嫂 ( )

      設( ) 哄( ) 搜( )

      2、補充詞語

      雪中( )I( ) 同歸( )( )

      跌跌( )( ) ( )( )迢迢

      ( )( )盡瘁 ( )( )蹈火

      3、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在九門功課中,數學對我最感興趣。

      (2)媽媽每天五點整左右下班回家

      (3)張老師會說好幾國流利的.英語。

      (4)昨天晚上,煙臺下了一夜的大雨

      2、補充歇后語

      (1)十五只吊桶打水

      (2)小和尚念經

      (3)千里送鵝毛

      (4)張飛穿針

      (5)周瑜打黃蓋

      板書設計

      在九門功課中,數學對我最感興趣。

      媽媽每天五點整左右下班回家

      教后記

      優點:復習生字、詞語、句子同學們都能認真復習。

      缺點: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個別同學不會用修改符號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4

      設計理念

      通過匯報、交流研究報告促進學生參與意識,共享學習成果。

      設計思路

      匯報研究報告——學生質疑——解疑答惑——收錄資料——

      一、匯報交流,共享成果

      課前同學們已經撰寫好了研究報告,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匯報一下你們的研究成果,請同學們仔細聽,待會我們一起交流各自的觀點與看法。

      第一小組匯報人交流研究成果。

      師:對于第一小組的匯報,同學們有什么看法或意見?

      生交流觀點,或提出疑問。

      請匯報人或其他同學解答。

      師:同學們對這一小組的匯報有何?

      生,師給予肯定或鼓勵。

      第二、三……小組匯報人交流研究成果。

      教師參與即時。

      二、綜合性學習的

      采用“過程性成長記錄”,即把活動個階段的資料納入成長記錄。可以收錄的.材料有:活動計劃、活動記錄、搜集到的資料、小組做的研究報告等,整個成長記錄后有自我、小組、教師或被訪人的。

      教后記

      優點:通過匯報、交流研究報告促進學生參與意識,共享學習成果。

      缺點:學生質疑能力有待遇提高。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5

      【設計意圖】

      拓展學習詠物詩,激發學生對詠物詩的興趣,從而多誦讀積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板書設計】

      語文園地

      借物抒情

      運用對比

      一詞多義

      托物言志

      【教學反思】

      本次語文園地教學,我主要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主要教學目的展開教學。

      學習“交流平臺”時,我首先讓學生回顧本單元課文在寫法上的特點,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然后引導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發現,同時再說一說課文是怎樣借助事物來表達作者的情感的,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借物抒情的`表達方法。

      接著重點引導學生學習對比的方法,領悟一詞多義,誦讀、積累詠物詩。教學時,我除了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更注重對知識的運用與鞏固,設計了大量的詞句與閱讀訓練,在設計訓練題時,我注重了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中,我相信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開闊思路,大膽去說、去練,既能達到訓練的目的,也能創造性地解讀教材,而不只是學教材。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并抄寫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選擇一本書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復讀書的方法,并受到啟示。

      4、感受作者對閱讀的熱愛,繼續開展關于閱讀的綜合性學習,逐步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情感,開展讀書的綜合性學習。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反復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整理部分讀書名言與讀書方法

      教學環節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如果有這樣一個機會,讓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為什么?

      二、釋題明意,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侶”是什么意思?(伴侶、同伴)課題是什么意思?2、質疑課題。(為什么要選擇書為自己的同伴?)

      三、初讀課文,識字讀句。

      1、初讀課文。

      師:下面,請大家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方法把生字新詞讀準確,并把句子讀通順,讀完后,把生字新詞畫下來,標下段落序號。

      2、認字讀詞。

      ①教師呈現詞語,學生自由拼讀;去掉拼音,指名領讀;讀對了大家跟讀。

      ②教師呈現文中帶有生字新詞的重點句子,請學生讀句。

      ③指導寫字。

      師:你們認為這些生字中哪兩個字最難寫?誰來教老師寫。(著重指導“豫”、“趟”的寫法,學生可能認為其它字難寫,可以順勢指導,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在田字方格中指導書寫。)

      ④讀通課文。

      師:大家已經有了較強的識字能力,一定會把課文讀得更好,請同桌之間合作讀書,每人一段輪流讀,互相聽評,幫助對方把書讀得更通順,更好。

      四、整體感知,自讀自悟。

      1、整體感知。

      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2、自讀自悟。

      師:為什么作者要以一本書為自己旅行的伴侶呢?接下來,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看看能否把我們課前提出的問題弄懂。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感悟方法,拓展小練筆。

      ①感悟方法。

      師: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讀那本書”,她在讀書過程中是怎樣讀的?(生讀第7自然段。)

      師:你認為作者讀書有方法嗎?(體會:思考、品味、欣賞、尋找新知、小結收獲、想象)師:你認為作者讀書有一定順序嗎?(體會“首先……然后……還……最后”的句式)

      ②關注練筆。

      師:讀了文中作者的讀書方法,一定對我們有所啟發,我們平時也讀了許多書,你是怎樣讀書的呢?請大家拿出習作本,寫一寫,注意用上“首先……然后……還……最后”的句式。

      ③展示練筆。選擇幾篇學生習作,請學生上臺朗讀交流。

      ④小結。通過學習課文,不僅知道了作者選擇一本書作為旅行伴侶的原因,也了解了作者讀書的方法。參照作者的讀書方法,對我們一定有不少啟發,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在以后的閱讀中去實踐、去體驗閱讀的快樂。

      第二課時

      一、回顧導入,感知情感。

      1、了解上節課所學內容:了解了作者帶一本書旅行的理由和作者的.讀書方法。

      2、了解了作者的選擇,通過上一節課學習,你對作者有什么印象?(作者特別愛書,而且很會閱讀。)

      3、既然作者如此熱愛書,愛讀書,我們應該怎么讀課題?(齊讀)

      二、體悟方法,品味情感。

      1、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你認為課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這種愛書、愛讀書的深厚情感,畫上記--號,想一想作者怎樣具體地表達這種情感呢?可以在一旁寫上批注。

      2、檢查自讀情況,進行朗讀指導。

      師:你發現了哪些句子表現了作者深愛書籍?說說作者是怎么表達這種情感的?指名讀相應的句子、段落交流感受,指導朗讀。

      (1)假設。(第一、四、七自然段)

      ①學生談體會。(作者怎么表達自己愛書的情感的?怎么調動讀者的閱讀熱情的?)

      ②指導朗讀。(如:第一自然段中,可供選擇的事物應讀出疑問的語氣,以突出作者對書的鐘愛。)

      (2)比喻。(重點研讀。)

      a.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個朋友,就像你的家。

      b. 這真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

      c.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你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①引導學生體會把書當作朋友時的珍愛與親密;把書比作家時的溫馨和留戀;把書比作故地時的方便與依戀。

      ②把這三個句子連起來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體會作者用比喻對表達愛書之情的妙處。

      ③拓展練習。

      師:根據你自己的讀書感受,填一填,讀一讀,尊重學生個性化見解。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如: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杯耐人尋味的綠茶,也是一盞陳年的佳釀。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段最難忘的人生奇遇,也是嘴邊一段喜愛的小曲。)

      (3)設問(第三自然段)

      ①理解“毫不猶豫”。

      ②體會朗讀,體會回答果斷、愛書之切的情感。

      (4)反問。

      “你不會因為以前見過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見到他們了吧?你不會因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棄家而去吧?”

      ①學生交流體會。(每一次新的接觸都讓作者愛書的情感更進一層。)

      ②體會朗讀,體會反問、質問的語氣。

      (5)列舉交流學生自己搜集到的讀書的名言資料。

      (6)朗讀全文,回歸整體。(可指名接讀。)

      師:讓我們帶著對書的熱愛,再次體會作者假設、比喻、反問的表達方法!

      三、閱讀鏈接,升華情感

      師:請大家放聲朗讀《神奇的書》

      1、畫出書神奇的地方。

      2、想一想作者怎么表達的。

      3、學習了課文,讀了這首詩,談談你對書、對讀書的感受,誦讀這首詩歌。

      板書設計:

      以書為侶熱愛讀書

      理由:常讀常新

      方法:思考、品味、小結……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7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通過讀句子,聯系生活實際,體會一詞多義,能在不同的語境中靈活運用多義詞,并通過練習加以鞏固。

      板塊二

      積累古詩,讀中感受詩情

      1、導入:文章能借物抒情,古詩也能托物言志。下面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虞世南的《蟬》。讀中體會:詩人要借助蟬來抒發自己怎樣的情懷?

      2、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1)學生自讀古詩。借助字典等工具書,讀準字音,讀懂詩意。

      (2)指名讀,教師相機正音。強調:(ruí)、藉(jiè)。

      (3)粗知詩意。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大意,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②學生提出疑問,教師補充資料,釋疑。

      課件出示:

      垂:在詩中指蟬的觸須。因為古人結在頷下的帽帶下垂部分叫“”,蟬頭部伸出的觸須與其有些相似。

      流響:指的是蟬連續不斷的鳴叫聲。

      藉:憑借的意思。

      3、讀出詩情。

      (1)學生練讀,男女生讀。

      (2)介紹詩人,體會詩情。

      ①資料補充。

      課件出示:

      虞世南,唐初書法家、文學家。唐太宗評價他:“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虞世南的人品、才學都是一流。

      ②交流:詩人借蟬表達什么感情?

      語文要素

      ③聯系本單元課文的寫法,體會詩人借蟬表達自己高潔的志向和情操的寫法。

      4、背誦積累。

      (1)回顧內容,指導背誦。詩的前兩句寫了蟬的三個方面的.內容:形象——“垂”;習性——“飲清露”;聲音——“流響”。后兩句抒發的是詩人高潔的志向。

      (2)學生借助插圖,練習背誦。

      (3)同桌互背古詩。

      (4)拓展延伸:自然界中的萬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詩人歌詠的對象。他們在細致描摹的同時,也寄托著自己的情感。像這類托物言志的詩歌叫詠物詩。這類詩還有很多,我們一起來欣賞。

      課件出示:

      (一)竹石

      鄭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

      (二)菊花

      元

      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三)墨梅

      王

      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8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本課的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做人要坦誠,對人要真誠”的道理。

      重點、難點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通過抓住人物的言行,推想人物的心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做人要坦誠,對人要真誠”的道理。

      教學課時兩課時

      

      吱呀一聲,門輕輕地開了。東東不聲不響地走進屋里,放下書包,坐在椅子上,耷拉著腦袋,沒精打采的。 [句導讀:“不聲不響”“耷拉著腦袋”“沒精打采”表現出東東心事重重。][①這個開頭有什么特點?]

      段導讀:寫東東沒精打采地回到家。

      奶奶挽著袖子,從廚房里走出來,一看他蔫(niān)頭耷腦的,有點兒吃驚。 平時他放學回來,總是高高興興的,不是拿著腔調兒朗誦(sòn)“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喊“奶奶,我餓了”,從來沒有這樣的老實勁兒。 [②這句話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該不是病了吧?[③從本句可以看出奶奶是一個怎樣的人?]奶奶擔心地撫摸一下他的額頭,涼絲絲的,一點兒也不熱。[④“一點兒也不熱”說明了什么?]他是怎么啦? [⑤在這里提出疑問有什么作用?]

      段導讀:奶奶懷疑東東是因為病了才沒精打采的。

      “東東,告訴奶奶,出了什么事兒?”

      段導讀:奶奶的疑問,也是讀者想知道的。

      “奶奶,語文老師讀課文,我給她挑了一個錯兒,她會不會生氣?”他仰著臉問。[⑥概括一下東東沒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段導讀:寫東東的反問,也是東東心里想不通的地方。

      奶奶一聽是這么一件小事,毫不在意地笑了。不過,照例又數[shǔ]落了他幾句:“你這個孩子,總好 多嘴多舌,大家尊敬老師,你給老師挑毛病,老師會不生氣?”

      他輕輕地“啊”了一聲,心里還有些想不通。 [⑦“想不通”說明了什么?]說他不尊敬老師,實在委屈,尤其對這位年輕的語文老師。 [⑧文中的哪個詞能進一步說明東東“耷拉著腦袋,沒精打采的”的原因?]她剛從師范學校畢業, 給學生的印象一直很好。她個子不高,身體單薄,臉色有些蒼白,扎著刷把辮兒,像個高中生,一點兒老師的架子也沒有。 [⑨對老師的外貌描寫表現了老師怎樣的性格特點?]下課時把教案放在窗臺上,不是跟男生擲飛碟(dié),就是同女生跳橡(xiàn)皮筋。她的課講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別善于朗讀課文,那柔和悅耳的聲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帶入詩的境界。 [⑩對老師的這幾句描寫,意在說明什么?]東東喜愛聽她朗讀,時常模仿她的腔調和姿態,練習朗讀。[句導讀:這句話一方面寫出了東東十分喜歡、佩服自己的老師,另一方面表現了東東是個學習十分認真的孩子。][ 從本句可以看出東東對這位老師的態度是什么?]

      段導讀:寫老師留給東東的印象。

      今天語文課學習朱自清的《春》。老師朗讀課文時,教室里靜靜的,一點兒雜音也沒有,只有她那充滿青春氣息的聲音在回蕩。 [ 說說這句話與上文之間的關系。]東東平心靜氣地傾聽著,他被深深地打動了,陶醉在一種不可名狀的對春天的向往中。

      段導讀:寫老師朗讀課文《春》,東東被老師的朗讀打動了。

      老師讀得越來越起勁,臉上煥(huàn)發著怡(yí)然自得的神情。[ 本句是如何說明老師朗讀課文非常用心的?] 當她讀到“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yùn)釀”時,他忽然聽出她把“釀”字念成“yàng”,不覺感到有些惋(wǎn)惜。 [ “惋惜”二字說明了什么?]要是別的老師讀錯一個字,他也許不會這么注意。[ 為什么別的老師如果讀了錯字,東東會不在意?] 這個老師卻是他敬佩的有水平的老師。他感到應當立即向老師提出來,禁不住大聲說:“老師,您把‘釀’字讀錯了!”[句導讀:這一系列心理活動的描寫道出了東東在課堂上指出老師錯誤的原因:他是真誠地想幫助老師糾正錯誤,而不是“瞎挑刺兒”,更不是“不尊重老師”。][ 東東的發言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

      段導讀:本段寫老師在朗讀課文的時候讀錯了字,而東東當堂指出了老師的錯誤。

      霎(shà)時,教室里肅穆(mù)的氣氛被破壞了。 老師吃了一驚,微微皺了一下眉,黑亮的眼睛閃著冰冷的光,注視著他。[ “吃了一驚”“冰冷”分別說明了什么?]同學們也扭過頭,投來抱怨的目光――好像劇場里的觀眾發現了一個搗(dǎo)亂分子。[句導讀:破折號表示解釋說明,寫出了東東出其不意的話語打破了教室里肅穆的氣氛,受到了大家無聲的指責。][ “抱怨”一詞說明了什么?]他意識到自己太冒失,想申辯,但缺乏(fá)勇氣,便懊惱地低下頭,滿臉通紅。[ 東東為什么“低下頭”,且“滿臉通紅”?]

      段導讀:寫在東東指出老師的錯誤后,老師和同學們的反應。

      老師遲疑片刻,什么也沒說,又接著朗讀了下去。[ 老師“什么也沒說”,說明了什么?]然而,她讀得不那么流暢了,聲音呆板,并且又念錯幾個字。下課的鈴聲一響,她就收起教案走了,顯得很不開心。 [ “呆板”“又念錯”“收起”等行為說明了什么?]

      段導讀:寫老師在東東指出錯誤后,沒有什么表示,卻非常尷尬。

      這時,班里就像開了鍋,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句導讀:總起句,它不僅是對本段內容的概括,而且也是下文東東為同學不理解自己而感到苦惱的原因之一。]有的說,老師根本沒念錯,他瞎(xiā)挑刺兒;有的說,老師即使念錯了,也不奇怪,不應該當場就提,不尊重老師,影響了課堂教學。 [ 同學們如何看待東東對老師的批評?]他被說得暈頭轉向,擔心老師記他的仇。 [ 文章在這里說出了東東的擔心,在文章結構上有什么作用?]

      段導讀:寫同學們的議論。

      “奶奶,老師會記我的仇嗎?”他走進廚房,又問。[ “又問”說明什么?]

      “吃一塹(qiàn),長一智,明天上學向老師認個錯吧!”

      段導讀:寫奶奶的回答,說明奶奶非常明事理。

      怎么向老師認錯呢?他感到很苦惱,晚飯吃得也不香。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寫在上語文課時,東東直言老師把“釀”字讀錯了。班里同學們的議論,使他擔心老師會記自己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勸他向老師認錯。他感到很苦惱。

      第二天上語文課,看見老師一進教室,東東就有些緊張,難為情地低下了頭,生怕老師看他。[句導讀:這句寫出了東東緊張的心情,擔心老師會批評他。]老師站在講臺上,坦然地環視一下大家,清澈(chè)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 “清澈”一詞說明了什么?與上文中的哪個詞形成了對比?]他嚇得心突突亂跳,一動也不敢動,擔心老師挑他的毛病……[ “擔心老師挑他的毛病”與上文中的哪一句相照應?]

      “同學們,打開書,翻到六十八頁。”等大家翻開書之后,老師鄭重地說,“昨天,我把‘醞釀’的‘釀’字念錯了。 [ “鄭重”說明了什么?]當時劉東東同學給我指出來了,我還不相信,因為我讀書的時候老師也教我讀‘yàng’。我回去向幾位老師一請教,才知道念‘yàng’是吉林地方音,標準音要讀‘niàng’,請大家注意。多虧劉東東同學及時給我糾正了, 不然我就要一錯再錯了。所以,我要感謝劉東東同學,并歡迎大家幫我改正錯誤。”[句導讀:表現出老師的坦率,可以看出這位語文老師是個工作認真、平易近人的好老師。]

      段導讀:老師在發現自己的錯誤后,坦誠地向同學承認自己把“釀”字念錯了,并表揚了劉東東。

      東東一聽老師不但沒有生他的氣,而且還表揚了他,就激動得站起來說: “老師,我昨天沒舉手就在下面說話,影響了上課,請您原諒。”[ 東東也向老師道歉,其原因是什么?]

      段導讀:東東也知道了自己的錯誤,并向老師道歉。

      老師清澈的眼睛里閃爍著親切的微笑,點了點頭。[句導讀:老師眼中的“微笑”是對東東敢于指正的贊許,“點了點頭”是對東東此番話的理解。這些細節是對師生間誠心誠意的情感交流的具體描繪。]

      他高興地坐下了,心里流淌著一股熱流。他想,要是這時能飛回家去,該有多好啊!那樣,他就可以立刻告訴奶奶:我們的老師,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師啊![ 從文中可以看出老師是個怎樣的人?]

      段導讀:寫在老師承認錯誤后,東東內心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15~19自然段):寫老師坦誠地向同學們承認自己把“釀”字念錯了,要感謝劉東東同學,并歡迎大家幫助自己改正錯誤。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生字卡片。

      一 質疑導入

      1.“釀”這個字該怎樣讀?(niàng)

      2.你能用“釀”字組個詞嗎?(醞釀、釀造)

      3.看到這個題目,你還想了解什么?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

      2.同學互讀,要讀得正確、流利。

      3.匯報自學成果。

      (1)出示生字,讀準字音。

      (2)重點指導。

      氛:不要誤讀為fèn。

      乏:不要誤讀為fā。

      皺:不要誤讀為zòu。

      (3)分類記憶生字。

      左右結構:釀 朗 誦 例 橡 練 煥 穆 皺 搗 瞎

      上下結構:耷 半包圍結構:氛 獨體結構:肅 乏

      (4)解釋詞語。

      不聲不響:不說話,也不出聲。

      沒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jìn)頭。采,精神。

      蔫頭耷腦:耷拉著腦袋。形容人情緒低落、無精打采的樣子。

      數落:責備。多用于口語。

      多嘴多舌:形容愛插嘴說話。

      不可名狀: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名,說出。狀,描述。

      怡然自得: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吃一塹,長一智:受一次挫折,長一次見識。比喻從失敗中、挫折中吸取教訓。

      三 理清文章結構

      1.默讀全文,思考:全文圍繞著“釀”字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可分為幾部分。

      2.學生默讀,小組內討論分段。

      3.全班交流。

      課文記敘了圍繞著“釀”字發生的一件事。可分為兩部分來理解。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寫在上語文課時,東東直言老師把“釀”字讀錯了。班里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議論,使他擔心老師會記自己的仇。回到家里奶奶也勸他向老師認錯。他感到很苦惱。

      第二部分(第15~19自然段):寫老師坦誠地向同學們承認自己把“釀”字念錯了,要感謝劉東東同學,并歡迎大家幫助自己改正錯誤。

      四 熟讀課文,拓展思維

      1.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圍繞著“釀”字寫了一件什么事。

      2.默讀課文,說說東東感到苦惱的原因。

      (1)學生讀第1自然段,用筆畫出原因。

      (2)想象著東東的心情默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做人要坦誠,對人要真誠”的道理。

      重點句投影。

      一 回顧全文

      昨天,我們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全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 引導質疑

      1.指名讀描寫東東心理變化的句子。

      2.出示:

      (1)東東不聲不響地走進屋里,放下書包,坐在椅子上,耷拉著腦袋,沒精打采的。

      (2)第二天上語文課,看見老師一進教室,東東就有些緊張,難為情地低下了頭,生怕老師看他。老師站在講臺上,坦然地環視一下大家,清澈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他嚇得心突突亂跳,一動也不敢動,擔心老師挑他的毛病……

      (3)他高興地坐下了,心里流淌著一股熱流。他想,要是這時能飛回家去,該有多好啊!那樣,他就可以立刻告訴奶奶:我們的老師,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師啊!

      讀讀句子,你讀懂了什么?(東東的心理由擔心到緊張,最后到高興。)

      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這種變化。

      再讀東東的心理描寫,你會產生哪些疑問?(為什么東東會有這樣的心理變化?)

      三 深入體悟,感知課文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理變化?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的內容理解下列句子。

      1.出示句子:

      下課時把教案放在窗臺上,不是跟男生擲飛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她的課講得也好,清楚明白。她特別善于朗讀課文,那柔和悅耳的聲音,那么富有感染力,仿佛能把人帶入詩的境界。

      (1)從這幾句話中,我們看出這是怎樣的一位女教師?

      (這幾句話是寫老師留給大家的印象,她在大家心中的形象是完美的。表明這位老師在學生的印象中非常和藹可親,講課很好,知識豐富,擅長朗讀。這與后文老師讀錯字形成鮮明的對比。)

      (2)下課時,她還可能和同學在一起玩什么?你能用“不是……就是……”的句式說說嗎?

      (3)這樣的教師你喜歡嗎?

      (4)帶著喜愛之情,再讀讀這幾句話。

      2.出示句子:

      東東平心靜氣地傾聽著,他被深深地打動了,陶醉在一種不可名狀的對春天的向往中。

      (1)讀到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

      (東東被老師的聲音打動了,進一步說明老師的聲音很動聽。)

      (2)想象一下,東東聽了老師的朗讀聯想到了什么?

      課件展示:(填空練習)

      聽著老師的朗讀,東東仿佛看到了 ,看到了 ,聽到了 ,聽到了 ,他真想 。

      (3)這又是怎樣的一位女教師?(教學水平高。)

      (4)懷著敬佩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句話。

      3.出示句子:

      他高興地坐下了,心里流淌著一股熱流。他想,要是這時能飛回家去,該有多好啊!那樣,他就可以立刻告訴奶奶:我們的老師,是一位多么好的老師啊!

      (1)為什么東東的心中流淌著暖流呢?(這是老師承認錯誤后,東東內心的感受,也表明勇于承認自己錯誤的人會得到人們的尊重。)

      (2)聽了老師的話,你對她有什么新的認識?(老師知錯就改。)

      (3)有感情地讀讀這幾句話。

      4.你喜歡這位老師嗎?為什么?

      (喜歡。她知錯就改,勇于在學生面前承認錯誤,是一位好老師。)

      四 拓展延伸

      1.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2.請你對家人說說學完這篇課文后的感受。

      1.本文語言淺顯,所敘述的事情也很常見,易于被學生理解。讓學生換位思考,假如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會怎么做?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相機點撥指導。

      2.在指導朗讀課文的時候要讀出課文中人物心理的變化,特別是東東的心理變化。在讀東東向老師承認錯誤前心里的苦悶時,可以用低沉的語氣。在老師承認錯誤后,要讀出東東心里的激動,可以用輕松、舒緩的語氣。

      1.看拼音,寫詞語。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照例―( ) 煥發―( )

      惋惜―( )缺乏―( )

      3.照樣子,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老師下課時把教案放在窗臺上,不是跟男生擲飛碟,就是同女生跳橡皮筋。

      (2)老師不但沒有生他的氣,而且還表揚了他。

      4.在加點的字正確讀音下面畫“√”。

      5.東東今天為什么蔫頭耷腦的?

      6.放學后,東東一路小跑回到家,他有一肚子的話要對奶奶說。他會說些什么,怎么說?請你寫下來。

      每一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都難免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挑戰權威、質疑老師。有人說,不會提出個人見解的學生多半不是好學生。可是老師畢竟是長者,即便他們在某一個環節上犯了錯誤,作為學生也要尊重他們,選擇合適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向他們提出。

      老師幾乎每天都要對學生的行為作出評價,幫助學生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引導學生提高認識。作為學生,應當尊重老師。然而,對老師畢恭畢敬、唯唯諾諾未必就是尊師,向老師直抒己見、表達不同的觀點未必就是不尊師。關鍵是怎樣給老師提意見。

      調查發現大多數老師都表示可以接受學生給自己提意見,但希望提意見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應該注意給老師留些面子。一位老師的話具有一定代表性:“學生應該允許老師犯錯誤,老師不是完美的,如果老師有觀點不正確或是誤解了某個同學時,學生應用正確、恰當的方式給老師提出來,這樣更有助于老師的自我反省。但是,作為學生也應該在老師偶爾犯錯的時候保持一份理解和寬容。向老師提意見語氣要委婉、時機要適當。如果老師冤枉了你,當面和老師頂起來不但無助于問題的解決,還會由于時機不對而有可能激化矛盾。不管怎么說,老師是長者,學生應該照顧老師的自尊心和面子。”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9

      教學要求

      1、理解格羅培斯設計的最佳路徑融入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2、學習格羅培斯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會認讀本課的生字。

      4、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格羅培斯設計的.最佳路徑融入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學習格羅培斯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準備:搜集設計大師格羅培斯的資料。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誰來介紹一下格羅培斯,學生結合資料,教師補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朗讀課文,看讀得是否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新詞。

      三、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課文什么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深刻?

      四、細讀品味,感悟最佳途徑。

      1、格羅培斯之所以設計出最佳路徑靠的是什么?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品讀、思考。

      3、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談論。教師巡視指導。

      4、全班交流學習。

      (1)他嚴謹的工作作風。從建筑學中最微不足道的一點——路徑設計卻讓他大傷腦筋。已經修改了五十多次,沒有一次是讓他滿意的。這2句話中細讀品味。

      (2)因為老太太的做法給了他創作的靈感。抓住:漫山遍野、綿延上百里等詞語體會格羅培斯受到的啟發。

      (3)引導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中心,把人擺在第一位的做法。

      五、拓展延伸

      根據自己的感想創作名言。

      六、作業:完成同步

      板書設計:

      27*最佳路徑

      作風嚴謹思維創新

      以人為本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回顧本組課文內容,引導學生用心體會課文作者是怎樣用具體的景物或事情表達思鄉之情的.

      拓展學生視野,引領學生積累有關抒發思鄉之情的詩文、佳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之情.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明確內容

      “望著云彩,思念故鄉.思念故鄉,望著云彩”這詩句表達了一種什么情感?

      這思鄉情是人世間一種美好的情感,本組課文表達的都是思鄉之情.通過課文的學習,我們收獲了什么呢?讓我們共同走進.(板書課題:回顧?拓展),賞讀片段.感悟鄉情

      讀著一篇篇思鄉的課文,一些感人的描寫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下面這些內容還記得嗎?出示相關語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我很小的時候,外祖父常常抱著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讀唐詩宋詞.每當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常會有一顆兩顆冰涼的淚珠落在我的腮邊、手背.”

      “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里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這些語句出自哪些課文?從這些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詩人觸景生情;通過寫具體的事表達外祖父的思鄉之情;通過寫景物抒發懷念故鄉之情.)

      過渡:課文中這樣的描寫還有哪些呢?本組的幾篇課文是通過哪些人、事、景、物來表達思鄉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見

      回顧課文內容,找出作者或寫事或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內容讀一讀,邊讀邊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這樣的描寫?小組里互相交流,暢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組派代表發言.

      a.課文中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b.課文中通過寫景表達思鄉之情的語句.

      小結:表達思鄉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應通過描寫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體現.作家的作品是這樣,我們的'習作也要這樣.

      平時我們的習作是怎樣表達感情的?(結合本次習作中的典型例子進行交流.)

      詩文鏈接,內化積累

      回顧課文的學習,通過充分交流,我們收獲了很多,不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體的事物或景物來表達,還積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誰能背誦一兩段?

      表達思鄉情的詩文還有很多很多,讀一讀下面的詩句(日積月累中的),你能把它們印在腦海里嗎?練習背誦.(個人背,同桌背.)

      你還讀到過這樣的詩文嗎?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嗎?(指名讀背.)

      趣味語文.激發興趣

      學生自讀“推敲的來歷”一文,不認識的字.

      同桌互讀,糾正字音;小組互問,解決不懂的問題.

      全班交流對“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對語言文字進行推敲的實例.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

      學習目標:

      ★識記本課四個生字并正確書寫、運用。

      ★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感受詩人暗藏于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了解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游介紹,激趣導入。

      (出示地圖,標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談話:今天老師給你們當導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鎮頭。”這首傳唱了千年的歌謠向我們介紹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蘇省揚州南面,長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長江水見證了瓜洲的興衰,瓜洲曾經是“江北重鎮、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僅是東漢吳國第一古都,更是文氣洋溢的靈秀之地。許多詩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絕唱的詩句: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蘇東坡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if-件展示詩句。)還有一首廣為傳誦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書詩題,讀題。

      3.過渡:為什么人們喜歡這首詩呢?先去讀一讀吧。

      二、整體感知,直奔重點。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指名讀,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間、數重山、照我還”。

      3.反復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注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覺得詩寫得很關,寫出了詩人想念家鄉的感情。)

      5.你最欣賞詩中的哪一句呢?

      三、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剛同學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句詩,(課件出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2.能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句詩嗎?(指名答。)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美麗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讀一讀,說一說:在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說什么。

      4.同桌之間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你們的回答很精彩!原來短短一句詩可以在人的頭腦中出現這么多不同的畫面,文字的魅力真是無法想象。

      7.那就用朗讀把感受表達出來吧。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仿佛看見了一派色彩斑斕的綺麗風光。

      種“綠”色呢?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對你會有所幫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兩邊大面積出現的是草地、樹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見了——

      練習題: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綠色的詞嗎?

      近處()的小草()的柳樹,遠處()的樹林()高山。(學生口述)

      11.詩人此時正遇早春時節,站在小船上舉目四眺,滿眼皆是綠色,讓作者明顯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別小看了這個“綠”字,它僅僅是告訴你春天來了嗎?它還能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綠”有著層次關,遠近各不相同;“綠”還寫出了春天景物的變化……)

      14.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5.小小的“綠”字卻有大大的文章!引導閱讀“資料袋”,介紹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6.聽完“綠”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結: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了一個字修改十多次,難道我們在平時的習作中不能做到嗎?“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18.這首詩正是因為這個故事,讓人們更加贊賞。那就讓我們一起讀出你的贊嘆吧。

      四、品評詩句,升華情感。

      1.過渡:這么美的綠,這么迷人的風光,誰不想多看兩眼?誰不想留戀其中?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嗎?(指名答。)

      2.詩人想回哪里去?詩中的家鄉是指哪兒?引導從課題“泊船瓜洲”和詩句“鐘山只隔數重山”等處理解。

      3.你能在地圖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嗎?先好好讀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明。(老師點擊課件,顯示“鐘山”的位置。)

      簡介:王安石的父親曾在江蘇南京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長大的,對鐘山即現在的南京有著深厚的感情,可以說那里是他的第二故鄉。

      5.你從哪里能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到家鄉呢?

      6.引導學生從“一水間”“只隔數重山”“又”“何時照我還”這些詞句理解。(指名答。)

      7.練習讀出詩人無限的思鄉情緒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歸整體,深化體驗。

      1.這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對家鄉是多么的牽腸掛肚呀!讓我們一起再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練習背誦。

      3.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人、政治家,立志于國家改革。這首詩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經瓜洲時所寫。短短28個字,展現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綠,抒發了久思故鄉的一寸衷腸,更暗示了他對自己前途的擔憂。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圖嗎?千頭萬緒涌上心頭

      ……更讓我們驚嘆的還是他對文字的講究,一個“綠”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風范!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播放歌曲《故鄉的云》。

      2.聽!來自遠離家鄉游子們的聲聲吶喊。故鄉的云總是那樣的白,故鄉的人總是無比的親!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那么,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胸中滿溢的情懷呢?

      二、讀入情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讀準、讀通,看看注釋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意萬重”“聒”。)

      3.看看詩詞的'題目,你能發現什么?(指名答。)

      4.這相同的兩個“思”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復讀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讀了這么多遍,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選一首說。(指數名答。)

      三、品悟情

      1.詩人那濃厚的化不開的思鄉之情,都藏在哪個句子中呢?默讀,畫出來。

      2.指名答。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滿腹惆悵、心事重重的感覺。

      6.這句詩中詩人是借什么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嗎?小組內交流。

      8.引讀“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9.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掛念。

      10.就讓我們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齊讀。)

      11.王安石見明月而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巧妙的藏與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注重體會“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四、議深情

      1.學生任選一首配樂背誦。

      2.在你背誦時,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指名答。)

      3.總結: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就不同。我們不可能到詩人生活當中去,不可能看到那個朝代詩人面前真實的景色,但是,詩人們那份濃濃的思鄉情,我想無論是誰都能感悟得到!因為詩中的字字句句無不包含著對故鄉的想念、對家鄉的思念。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感人的詩詞吧。

      五、記生字

      1.找到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指名答。)

      3.指導書寫: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注意寫得左窄右寬。

      4.學生練寫。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2

      學習目標

      學習小組內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學習根據研究的問題處理信息。

      一、組內交流信息

      1.以研究小組為單位,每人簡要的說說自己搜集到的相關的資料。

      2.組內匯總搜集到的所有的資料。

      二、學習處理信息

      1.閱讀研究報告《關于李姓的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報告》。

      (1)這研究報告中是怎樣處理搜集到的信息資料的?找到有關的內容,仔細閱讀。

      (2)課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類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類。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篩選的,有些要去掉。

      2.對組內成員搜集到的信息進行分類。

      (1)討論確定分類的標準。

      (2)閱讀資料,分類。

      3.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

      (1)明確篩選的'標準:①是否與研究的課題有關。有關的保留,無關的刪除。②這個資料已有還是沒有。沒有的留下,已有的刪去。

      (2)閱讀資料,討論篩選。

      三、形成初步觀點

      1.認真閱讀資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觀點,組內成員充分討論。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觀點、作出結論,需要繼續搜集資料;如果資料已經足以形成自己的觀點,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觀點保留下來。

      四、補充搜集資料

      1.根據討論的結果,明確需要進一步補充搜集的資料是那一些方面的。

      2.分頭繼續搜集。

      五、課外活動

      進一步搜集資料,分類、篩選資料,討論形成自己小組的觀點。

      教后記

      優點:以研究小組為單位,每人簡要的說說自己搜集到的相關的資料。

      缺點:個別學生不會搜集研究資料。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掌握14個生字及18個生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餓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柜、哎喲、適宜、知趣、饑腸轆轆、依依不舍)。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人物動作、心理的細致描寫,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書、對知識的感情。

      3、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及心理描寫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

      4、學會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設計過程】

      一、初學提綱

      1、自學生字,找形近字。

      2、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14個詞語。

      3、審題,“竊讀“是什么意思?

      4、跳讀課文,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竊讀,在那兒讀書有什么不便之處。

      5、聯系3、4步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6、默讀課文,勾畫“我”如饑似渴讀書的動作的描寫及心理描寫的.句子,批注自己讀書的體會。

      7、賽讀難句、難段,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8、質疑問難。

      二、深學提綱

      1、本文作者用細膩的行動描寫及心理描寫刻畫了作者“我”如饑似渴地竊讀的特殊滋味,請默讀課文,抓住相關句子細細體味并批注自己的感受,你認為作者讀書時有哪些特殊的滋味?從中看出作者是一個( )的人。

      2、為了表達中心,作者在寫作思路、遣詞造句上有什么特點?

      3、文章開頭、結尾有什么特點?

      三、練習提綱

      1、聽寫生字及新詞。

      2、讀背文中心理描寫、行動描寫的佳句。

      3、仿寫:

      我()后(括號里可填考試、偷吃蛋糕……)注意心理活動的細膩描寫,注意開頭、結尾的寫法借鑒。

      一、整體初讀,初識作者竊讀滋味

      1、引導正確讀寫生字新詞,注意難字書寫

      2、抓住3、4、5題循序漸進引導學生用四要素歸納文章主要內容。

      3、注意反饋勾畫人物行動描寫、心理描寫情況,引導學生談談初讀后的體會──竊讀的滋味。

      二、細讀探究,體會作者讀書滋味及人物特點

      1、行動描寫與人物心理交織,寫出了作者擔憂、緊張、懼怕、快樂、高興、喜愛、滿足──熱愛讀書,求知若渴。讓學生在比用語中體會竊讀的滋味。

      2、指導讀出竊讀的各種滋味。

      三、研討寫作思路特點

      (急匆地)趕→擔憂

      ↓

      (急切地)找

      ↓

      (貪婪地)讀 →懼怕、快樂

      一本書讀幾家書店;藏身讀書;雨天讀書

      (依依不舍地)放→滿足、快樂

      四、研討開頭、結尾特點

      1、理解文章結尾含義深刻句子“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⑴交給體會句子含義方法:

      讀句子,找重點詞,聯系上下文體會重點詞的言外之意。

      ⑵體會句子含義:

      吃飯長大:長身體的物質需求。

      讀書長大;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

      2、研究開頭,結尾特點。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能總結交流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2、能結合具體語境,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

      3、比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

      4、朗讀、背誦古詩《蟬》。

      【教學重難點】

      1、能總結交流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2、能結合具體語境,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

      3、比較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并能恰當運用。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能結合閱讀體驗,梳理總結本單元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感情的方法。

      2、能從示例中受到啟發,初步了解對比的方法在描寫事物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語文要素

      板塊一

      交流平臺,總結抒情方法

      1、梳理總結,了解方法。

      (1)導入:同學們,回顧本單元的課文,想一想:這幾篇課文在內容和寫法上有什么特點呢?

      (2)出示課件。

      出示課件:

      (3)聽了大家的交流,請同學們說說自己在學習本單元課文時還有哪些發現。

      預設一:我發現同是寫事物的文章,但抒發的情感可以不一樣。《白鷺》這篇課文蘊含著作者對白鷺的欣賞和贊美;《珍珠鳥》寫出了人與鳥之間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預設二:這幾篇課文都是借助事物抒發情感,但每篇課文抒發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鷺》主要在描寫不同的情境畫面中表達喜愛和贊美;《落花生》是通過人物對話與對比,突出花生的特點,說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講了童年與桂花相關的幾件事,在敘事中寄托思鄉的情感;《珍珠鳥》通過人與鳥相處時的細節描寫,抒發感受。

      (4)教師小結。

      出示課件:

      課文

      所描寫的具體事物

      事物的特點

      表達的情感

      《白鷺》

      白鷺

      外形美、神韻美

      對白鷺的.喜愛、贊美之情

      《落花生》

      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

      要做實實在在、有用的人

      《桂花雨》

      桂花

      香氣四溢,香甜生活

      思念故鄉和親人,懷念童年

      《珍珠鳥》

      珍珠鳥

      從怕人到信賴人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2、看圖想象,借物抒情。

      (1)過渡:是的,只要留心觀察,深入思考,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都能寄托人的情感。下面這些事物能讓你產生怎樣的感受?

      出示課件:

      落葉紛飛

      百花盛開

      餃子

      (2)學生交流預設:落葉讓我產生奉獻一生、葉落歸根、自由快樂等感受;百花盛開讓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頑強、大自然生機勃勃等;餃子讓我產生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母愛的溫暖、學習包餃子也不容易等感受。

      (3)小結: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我們要學習本單元的作者們,運用我們的語言,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達我們的情懷。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難點:

      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后自由發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思念家鄉”。)

      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為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

      師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2、借助注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搜集資料的習慣。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詞典、搜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引入詩文。

      老師: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游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給大伙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搜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為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二、知詩人,解詩題

      (一)知詩人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二)解詩題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師小結:剛才我們了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三、讀詩文,明詩意

      (一)輕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二)同桌交換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復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后拿出課堂筆記本試著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后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里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四、入詩境,悟詩情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么樣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后發表意見。

      4、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能馬上回到家鄉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現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什么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練習

      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

      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業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06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1-11

    語文五年級上冊的教案02-01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09-10

    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9-13

    語文上冊教案01-17

    語文上冊教案03-05

    語文五年級上冊《松鼠》教案09-22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01

    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11-1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另类中文字幕 | 亚洲乱码AⅤ日本电影 |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综合 | 午夜在线视频国产五月天 | 亚洲日韩欧美另类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