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美術教案集合五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整體設計方法。理解均衡、變化的審美原理 。
2、培養學生對美術知識的應用能力。
3、培養愛校、愛班集體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學習黑板報的版面設計方法。
難點:表現版面設計均衡、變化的`效果。
三、教學準備
鉛筆、彩色筆、直尺、白紙。
學生黑板報版面設計作品。
四、教學過程
1、導入 課題
2.欣賞課本范圖,思考問題。
黑板報的主要設汁內容是什么?(學生討論發言)
刊頭的位置、形狀、大小、色彩。
1).題花、尾花的恰當安排。
2)黑板報的審美特點。
五,教師總結:黑板報給人們的整體美感是:主題鮮明,變化而統一,生動活潑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用具:油畫棒、示范畫、圖片
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談話導入:生活當中我們遇到不順心的事時,我們會出示學習目標(口述)
二、出示自學指導(并思考一下問題)
1、你生氣時是什么表情?
2、這幅畫中我們應該先畫人物的.哪個部位?畫在紙的什么位置?
3、背景應怎樣添加?(5分鐘后比誰說得好)
三、檢測: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后教部分強調:
1、畫面干凈整潔。
2、頭發線條自然流暢。
五、學生作畫,師輔導。
六、展示作品
1、同學互評
2、教師點評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課題:裝飾人型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 表現 設計 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欲望,開發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
2、鍛煉動手能力,學習裝飾人型的基本技巧,充分利用“廢棄物”,學習組合粘貼、色彩配置等手法。
教學重難點:
1、人物的制作、裝飾等一系列工藝技巧。
2、對“廢棄物”的巧妙利用及獨特的設計。
教具學具:各種廢棄物,彩紙、布頭、剪刀、膠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導入:在我們的生活中,美是無處不在的。
2、賞析作品:
師:瞧,這些生動有趣的裝飾人型,神態各異,第8頁左上圖那個穿著背帶褲的小伙子,仰頭大笑,一副得意瀟灑的神氣,旁邊那位少女卻低頭害羞,似乎在說:“別笑了,多難為情。”右上圖兩個像在演小品的滑稽人,一個挺著胖胖的肚子,撅著厚嘴唇,眨著小眼睛,穿著大花袍子,十分可愛;另一個正在演講,激動的.頭發都豎了起來。
3、分析作品材料
師:同學們仔細看看,這些有趣的人型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小結:是用各種不同形狀的瓶子做身體,蛋殼、藥丸殼或乒乓球做頭,配有各種布頭、彩紙、毛線、糖紙進行裝飾制作而成。
4、制作方法與步驟:
(1)構思
(2)組合
(3)裝飾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小結:表揚優秀作業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課題:泥浮雕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知識: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類
2、技能:學習用陶泥制作一個浮雕作品。
3、情感:培養在生活中發現美,并用自己雙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設計一個自己喜愛的泥浮雕。
教具學具準備:收集有關浮雕的資料、圖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一)導入:
1、欣賞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雕塑館去參觀,想去嗎?
課件展示一起欣賞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唐朝的《昭陵六駿》,《人民英雄紀念碑》、非洲浮雕、青島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學生的浮雕作品
師:欣賞到了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師拿泥筆筒或完全立體的.雕塑與我們欣賞的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種是完全立體的,一種是在平面的基礎上有一部分立體)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師:我們知道,從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稱為浮雕。根據凸出的程度不同,還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淺浮雕。浮雕具有繪畫與雕塑相結合的特點。為什么我們說浮雕具有繪畫與雕塑相結合的特點呢?
生:因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樣是凸出的,但卻又和繪畫一樣只能從一個方向進行觀察,所以我們這樣說。
(二)新授:
學習制作泥版浮雕(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看書和師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學們也都躍躍欲試了,你們想做一個什么樣的浮雕呢?(生答:動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陽的等)
2、制作步驟:
(1)揉泥
(2)拍泥板
(3)割邊
(4)畫形象:用鉛筆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畫上形象。
(5)堆出大的形體:
注意看老師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壓、剪、刻、畫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體,并將他們按照剛才畫出的形象,利用水作為粘合劑,將他們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將自己已經制成的大的形體進行仔細的描繪,也要用到壓、剪、刻、畫等方法進行裝飾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評析作業:小組互評
五、課堂:今天我們各小組的作品不僅創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學們能夠利用所學過的陶藝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來!
六、拓展:
1、嘗試創作一件帶有主題性的淺浮雕或高浮雕作品。
2、嘗試用其他方法制作浮雕作品。
教學反思:本課根據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動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過小小的泥浮雕祖國民間藝術文化。欣賞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造力。學生在課上積極動手,動腦,能小組合作的完成作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面具有著悠久的歷史,與種族的信仰、社會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它最早體現在原始樂舞、武術、圖騰崇拜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以及地域種族差異形成了各自的體系,風格迥異爭奇斗艷。
面具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從小學生就帶著豬八戒、孫悟空等一些面具嬉戲玩耍,因此本課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他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以及想象、創造能力的提高。同時剪紙是崇安中小的校本課程,本課校本課程與美術教學課緊密的結合起來。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復習鞏固民族的面具藝術就、進一步感受其藝術特點。
2、能力目標:對稱剪剪紙的形式設計制作面具,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提高他們的動腦,動手,動眼的綜合能力。
3、情感目標:從制作中體會剪紙活動的樂趣,體驗制作成功的喜悅之情,懂得藝術來源于生活,并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美。
教學重點:面具的設計和制作。
教學難點:細節部分的剪刻。
課時: 2課時
教具準備:多媒體電腦、電子展板、課件
學具準備:蠟光紙、剪刀、膠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錄像導入:欣賞貴州儺戲面具舞蹈
三、講授新課
1、復習面具的分類(世界面具: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亞洲面具;中國:藏戲、儺戲、陜西灶火、京劇面具等。)以及面具特征。
2、第一課時面具作品點評
3、請小老師演示剪紙面具的設置步驟
4、欣賞剪紙面具
四、學生制作,師巡回指導
五、自我評價:請幾個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面具,同時也讓其他同學評評他的面具。 設計意圖: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個性。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6-01
小學美術教案01-04
有關小學美術教案06-21
小學美術優秀教案11-11
小學美術學期教案06-09
人教版小學美術教案11-25
小學六美術教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