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合集五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較為復雜的人像比例、結構,提高對人物面部表情、頭部結構的認識,從而達到刻劃對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對日后進行創作有較好的幫助,并通過頭像的訓練,對事物有一個全面深刻的認識,也是素描教學的較高級階段。
教學重點:
對人物頭部結構及人物神態的刻劃。
教學難點:
對人物頭部解剖結構的表現。
教學方法:
講授與實踐指導相結合,直觀與討論相結合。
教材:《素描》劉虹編著、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參考書目:
《現代素描肖像》 孫建平 著 天津美術出版社 ISBN 7-5315-0323-5/.0323
《伯里曼人體結構繪畫教學》 喬治.伯里曼 著 廣西美術出版社
ISBN 7-80674-065-1/.48
《素描基礎知識》 郭紹剛 著 嶺南美術出版社 8260.0718
《素描技法》馬玉如 陳達青 著 人民美術出版社 8027.7210
〈〈蘇聯列賓美術學院素描教程〉〉貝洛烏索夫.柯爾布.卡別依金 著 曹春生 譯
ISBN 7-5059-1262-3/.324
學時:6╳10
人物頭像素描
一、 人物頭像素描的意義
1、人物是素描研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很多專業畫家研究的對象。我們可以從很多大師那里找到他們畫的人像素描,并可見其所具有的藝術質量,那些充滿魅力的人像素描大多是創作畫中的設計稿,但是卻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
2、研究素描頭像的作畫技法應對有關藝術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和研究,使之在提高技法的同時對藝術的思維、觀點進行培養和錘煉。這樣有利于在繪畫成長的過程中發育健全。研究人像素描應該遵循從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練習程序。
二、人物頭像寫生
1、深入研究素描頭像的一般規律
深入研究素描頭像的一般規律,從頭骨研究開始并借助頭骨及肌肉解剖知識以及面部細節的幫助,大致掌握不同角度俯仰透視時頭部的關系和表現方法。
2、掌握構圖的基本原理
在畫頭像時要掌握基本的構圖規律、原則,要看好紙的大小,而后開始定位、高低左右、中心線等輔助線的勾畫,再確定頭部的尺寸及比例和它的運動趨勢,然后輕輕的定位描畫。
3、頭像的畫法步驟
掌握畫素描頭像的方法和步驟,始終進行認真的觀察、細致的比較,堅持從全局出發,從大處入手刻畫,注意結構和比例關系。小的細節如眼睛、鼻子、嘴巴等五官只用長短不一的直線表示則可。
確定臉部的大輪廓、體積特征和比例之后,標出明暗交界線的位置,要考慮面部的高點和低點,細部的加工要仔細研究形體。從各方面多角度觀察模特。找到對象的面部特征和心理表情,在逐漸加重暗部顏色的同時,更加清楚地畫出明暗面、中間色,并使色調從屬于整體并去掉那些不必要的細節。
畫素描的過程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比例關系、構圖和模特的特征上,訓練學習習慣,從不同角度觀察模特兒,在任何時候都清楚頭部各個面在空間中的狀態,頭部骨骼和肌肉、在臉部不同表情狀態下其結構在細節上的相互聯系,明暗和色調以及對細部造型研究,所以這些都必須統一于一個整體,做到畫面在任何時候都具有完整性。
三、頭部造型結構
1、頭骨的結構:
頭骨是由呈球狀的腦顱骨、額骨、顴骨、眼眶凹穴,以及連接牙齒的上下頜骨所構成。
2、簡化頭部的形體的觀察方法:
頭部的體積,可以借助最簡單的立方體來理解,再進一步分析正面和側面是不同方向的兩個面。
3、頭部的動勢和透視:
找到頭部的中心線與眼、鼻、嘴三條平行線成直角相交,頭部傾斜時他們的關系不變。
四、頭部的標準比例和五官的位置
1、標準比例:發際到眉毛為上停,眉毛到鼻底為中停,鼻底到下巴為下停。
2、三停五眼:正面看臉部最寬處為五個眼睛的距離。
3、不同角度的透視變化。
五、臉部的表情
1、重視五官的造型特征和神態:
要熟悉他們的形體結構,理解五官由于臉部表情的變化而形成的變化。
2、眉、眼、鼻、嘴、耳:
深入觀察掌握結構,各角度的透視變化。
3、肌肉對表情所起的作用:
頭部骨骼決定頭的形狀,臉部肌肉決定臉部的表情,學好解剖知識掌握臉部肌肉收縮對表情的影響。
六、素描頭像的其他因素
1、頭、頸、胸的'關系:
要簡單的理解成幾何形體,掌握解剖知識,及前后關系。
2、頭發的表現:
頭發的不同樣式,體現了人的各種身份和性格,表現時要注意大型和整體關系的把握,注意遠近虛實的刻畫。
3、頭部質感和色感的表達:
認真觀察每個人的不同的皮膚顏色和身份特征,年齡、性別等因素,依靠線條和明暗來刻畫對象。
4、背景和頭像的關系:
背景的刻畫是為了更好的突出頭像,起到烘托主題的作用。
七、素描頭像的技法及工具
1、結構素描和全因素素描:
結構素描主要指以線為主的素描。全因素素描是包含光影反映真實的素描,三大面、五大調子。
2、工具:鉛筆、碳筆、木炭條,
專業的素描紙、繪圖紙、宣紙、新聞紙等,畫板、畫架、橡皮、定畫液等。
八、素描頭像的三個階段
1、大體階段。,
先觀察,首先看對象的特征,主要任務是整體入手,安排構圖、定位置、確定結構輪廓用長短不一的直線,要求動勢、頭、頸比例和基本型正確,畫出大的明暗交界線及投影位置。
2、 深入刻畫階段
深入刻畫,是進一步地刻畫對象,根據作業要求、時間長短來確定,刻畫的細致程度,以長期作業為例,要更加細致地調整外輪廓線和內部結構線,達到造型精確,更加仔細地觀察并牢記第一印象,理性的分析加上感性認識,表現對象的精神面貌及心理活動,做到畫面人物形象生動,但深入刻劃階段要求從整體出發,分清主次,著重刻劃和神態有關的部分(五官),所以,深入刻劃階段主要是正確處理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的過程。
3、調整完成階段
調整階段,主要任務是上大色調和整體到局部,局部到整體的這樣過程,要多動腦,少動手,對畫面進行全面檢查,對畫面黑、白、灰的調整統一的過程,不要進行大的修改,以觀察概括和加強減弱等方法,突出主要五官刻劃,屏棄瑣碎的不必要的非本質的東西的描寫,努力做到使形象準確、鮮明、生動、做到畫面的完整和諧統一。
完成階段,畫到什么程度是一張素描頭像的完成呢?一張完整的作品,要求畫面色調統一,黑、白、灰安排合理,線條排列及輪廓線處理有虛實軟硬的變化,并盡力做到自己極限,錯的地方要及時修改,按步驟制作,要求到任何階段畫面需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一張完成的作品,跟人的個方面素質、修養密切相關,在一定時間里要多讀、多看大師的作品,從中吸收精華。
九、作業要求
1、長期作業:時間要把握好,嚴格的按步驟要求進行,多些理論的分析,完成在解剖、透視、三大面、五大調子、結構等方面全因素的寫實頭像。
2、短期作業:時間控制在四課時左右,要求造型準確,結構嚴謹,線條流暢,作業具備完整性和可觀賞性.
3、 時間安排: 短期作業:四—六課時一副
男、女青年頭像。
長期作業:十—十二課時一副
中、老年頭像。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第1課、《有生活情趣的美術作品》(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欣賞兒童作品,掌握觀察、評述美術作品的正確方法。
2.能力目標:欣賞美術作品的形、色、質感和感受作品題材的表現內涵,初步掌握美術術語,對美術作品能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標:感受、體會、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關懷人生的美好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學生的語言表達,以及正確的審美評價。
教學過程:
1.《有生活情趣的美術作品》要點。
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美術作品,學會用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作品的感受與評價。
活動:學習觀察方法→了解作品的美術文化→德育滲透→拓展創新
2.看一看、說一說
(1)、欣賞本課中的美術作品,你能說說畫中表現了什么?
(2)、說說那你喜歡那種形式的美術作品。
第2課、別具一格的建筑(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我國少數民族居住的建筑為何別具一格。
2、學習用線描的方法,自主設計一座別具一格的建筑物,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現能力。
3、懂得建筑的`人文因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增強對古代建筑物的認同感受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我國少數民族的建筑樣式與類型,學習用線描加淡彩的
方法,設計一座新穎獨特的建筑。
難點:建筑外形與結構的新穎。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趣。
1、圖片展示少數民族建筑,激發學生回憶身邊少數民族建筑,出示課本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
小結:我國傳統建筑的常見表現手法斗拱、飛檐,梁柱等巧妙結合。
2、教師出示幾幅學生畫作,引導學生觀察比較。
提出問題:這些作品最符合現實形象嗎?為什么?
2、欣賞課本中的圖片,引導觀察表現的特點及手法。
3、想一想,找一找,啟發學生根據建筑特點找出相配對的圖片,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創作的特點。
教師小結:要畫出建筑特點,除表現出它的主體,還要表現與它相適宜的景物,甚至可以裝飾上圖案藝術……
(二)發展階段
1、組織學生交流:你最喜歡那一民族建筑,你想怎樣表現它?引導學生展示準備的資料,介紹解釋并提出自己的創作思想。
2、教師請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表揚及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想象。
3、提出作業要求:
第一課時:完成基本構圖。
第二課時:完善構圖,裝飾紋樣也可上色。
4、學生操作,教師加強個別指導。
(三)教師評價提示
(1)關注主體與背景的關系。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具體情況,利用課件進行演示引導。
(2)引導個別后進生的造型創作。
第3課、水墨畫蔬果(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中國畫寫意的技法,初步掌握中國寫意工具材料和用筆用墨的方法。
2、學習中國畫用筆用墨的方法,體驗筆勢和墨色的奇妙效果,并用之畫有關蔬果題材的水墨畫。
3、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學習用中國畫水墨的技法創作一幅以蔬果為對象的水墨畫。
教學難點:
筆墨技法的掌握。
教學過程:
一、展示作品。
二、過程:
1.教師以游戲形式復習筆法:中鋒筆法、濃墨、淡墨,在復習過程中實際操作育
2.學習側鋒筆法:教師示范側鋒,從側鋒筆法的特點引導學生討論這是一個什么筆法
3.教師畫絲瓜,請學生仔細觀察,在絲瓜中教師運用了什么畫法,引導學生探索
4.教師帶學生嘗試畫絲瓜。
5.嘗試創作:水墨畫—牽牛花
水墨畫——豐收的果實
目標:嘗試梨、柿子、葡萄、桃子、蘋果、葫蘆的畫法及要領;發展孩子的想象思維;學生嘗試自己創作畫
三.學生創作
1.學生以《豐收的果實》為題,展開想象畫一幅水墨畫
2.學生創作,教師巡走指導育
第4課、農家樂(共2課時第1、2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人或物在不同背景下,所產生的不同效果,認識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讓學生了解藝術創作中主體與背景之間的相互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繪畫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之間的關系。
教學過程:
1、引入
師出示一幅畫上節課學生關于〈農家樂〉主題的作品,問學生:圖中出現了什么樣的人物和背景,他們在干什么?他們的主次關系在哪里?學生答:人物(鄉間玩耍)---主體環境(鄉村建筑)——背景
師揭題:主體與背景(自擬)
2、講授新課
A、師出示四組同一主體、不同背景的圖片進行欣賞:讓學生說說他們的主次關系。及對畫面的不同感受
B、學生思考: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情景?學校、家里、游樂場所等
C、師出示一幅畫完的主體,學生思考可用什么樣的背景來襯托。
師小結:同一主體,不同的背景下會產生不同的效果。也反映出不同的意境。不是任何的背景都符合主體。(認真觀察作品,不是所有的事物都能在一起產生和諧的。)
D、師生共同討論作畫步驟
先小組討論、思考主體要畫什么主體在哪些情況下出現(背景)
小組討論
分工問題。
可由一人或兩人來畫主體,剩下的同學畫背景、上色。要做到主體與背景合情合理。最后畫主體的同學剪下主體,帖于各個背景上。完成整幅圖。
(分小組討論交流創作的內容,綜合練習,相互學習,培養協調能力。)
3、作業要求: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主體與背景的關系。以小組為單位,1人畫主體,其余的畫背景。
4、學生創作、師輔導
5、作業展示、評價
6、學生收拾與整理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暖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
應會:能畫一幅以暖色為主的畫。
2隱性內容與目標
了解暖色知識,體驗暖色帶來的感受.提高學生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并能根據觀察或回憶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
難點:以暖色為主的畫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學習材料
教師:色卡、暖色為主的圖片、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學生優秀作業、繪畫用具…?
學生:暖色為主的圖片、繪畫用具。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布置課前準備內容:
1、準備2~3張以暖色為主的圖片。
2、你認為暖色給人什么樣的感受?
3、你喜歡冷色還是暖色?為什么?
組織教學
出示色卡,將暖色與冷色分開。
學生選擇區分冷色與暖色。
認識暖色,了解暖色特點:對比中產生冷暖。
播放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發現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場合使用暖色?
研究活動
組織學生研究活動:
1、分析自已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
2、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紹一幅畫的名稱、也.彩以及給你的感受。
小組活動:
分析自己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紹一幅畫的名稱、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藝術實踐
分析名家名作《紅色的房間》表現方法,談談給你的感受。
仿照馬蒂斯《紅色的房間》,選用與其不同的暖色改畫一幅作晶。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書信的一般格式。
2、用圖文的方式給朋友或親人寫一封信。
教學重、難點:
1、了解書信的一般格式。
2、用圖文的方式寫信和裝飾信封。
教學課時:
2課時
課前準備:
信封、彩色筆、信箋、圖夾文的兒童讀物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引導階段
1、師問:小朋友你寫過信嗎?收過信嗎,看過信嗎,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你知道人們為什么要寫信?你會寫嗎?小朋友,你們知道寫信的一般格式嗎?
2、欣賞信文,讓學生討論有幾個部分:
A、(1)、稱呼(2)、正文(3)、結尾(4)、具名
(5)、日期(6、附言)
B、展示各種圖文的兒童讀物作品文字,請學生討論:用畫來寫信與單純用文字寫成的信有什么不一樣,你更希望收到怎樣的信,為什么?
C.用各種簡單的圖形代替文字。
D、用小插圖和花邊進行裝飾、文字的顏色可以不同。
三、發展階段
1、展示信封,說出信封有幾個項目組成
A.1.收信人郵政編碼2、收信人的姓名3、寄信人郵政編碼、地址
B.托人代交的信
收信人的地址可以不寫
不貼郵票
只寫上“請交”、“煩交”等字樣
信封的'裝飾
三、作業要求
你現在最想給誰寫信,想告訴他們什么?趕快行動起來,用與眾不同的想法用畫筆表現出來。
折疊裝進信封,美化信封
四、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五、教師小結,作業展示,整理學具
六、課后拓展
做一個信封,美化一下,把信放在里面,送給朋友。
(第2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書信的基本格式:
稱呼、正文、結尾、具名、日期、(附言)。
三、信封的書寫要點
A.1.收信人郵政編碼
2、收信人的姓名
3、寄信人郵政編碼、地址
B.托人代交的信
收信人的地址可以不寫
不貼郵票
只寫上“請交”、“煩交”等字樣
信封的裝飾
四、學生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五、教師小結,作業展示,整理學具
教學后記:
如何讓學生寫出一封內容豐富又美觀的信呢?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創作的方法,而是通過幾封信的展示,循序漸進,步步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學生通過看、聽、說、讀等活動,不但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能力,也讓學生體驗美術與文字結合的獨特魅力,同時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表象積累。通過對這一節課的實踐與反思,我想我會更加主動地學習、探索、實踐,展示全新的自我,我將與學生一起體驗,一起成長。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了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學習用線條造型的表現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線造型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采用課堂模擬寫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以及認真觀察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學習用線造型的表現方法。
2、如何用線精細的表現自行車。
教具:實物自行車、圖片、圖畫紙、學生作品、記號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交流,引導出主題——自行車。
同學們,誰會騎自行車啊?誰騎過自行車啊?看來大家對自行車都非常熟悉
了,今天我們的美術課就跟自行車有關,板書課題:自行車局部寫生。
二、新授。
1、了解自行車的歷史。
自行車是最簡單的一種交通工具,別看它簡單,它也經歷了將近年的變化才發展成了現在的樣子,最先的自行車是什么樣子的呢?請看(課件展示圖片)仔細觀察,思考,提問:和現在的自行車相比,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已經有了
哪些相同的結構部件,又缺少哪些部件呢?
2、了解現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
(1)拼圖游戲(課件展示),初步了解現代自行車的`基本結構部件。
(2)每個部分還有一些小部件,比如:車身,車把,前后輪。課件展示舉例部分,引導學生說說有哪些小部件。
(3)欣賞不同類型的、新穎的自行車。
3、觀察引導:各部分的線有什么不同?
(1)我們平常畫畫用到了哪些線條?(直線、曲線、折線、螺旋線、交叉線等等)
(2)分析:自行車各部分的線有什么不同?(各部分有哪些線條?)
車把、車輪、車身上的線條有許多變化,比較明顯的比如,車身和輪胎鋼絲是直線、車筐是交叉線、鏈條和剎車線是曲線、減震是螺旋線、齒輪是折線……
三、教師示范畫
(1)師展臺示范畫車身、輪胎、鏈條等。
(2)對比、講解:車身零件之間的銜接,輪胎要畫幾個圈、鋼絲的畫法,鏈條的精細描寫等
四、讓學生討論:
你認為這些畫為什么畫的好,哪些地方不足等等。對你有什么啟發?小朋友進行交流。
(他們觀察得很仔細、表現得很具體、線條畫得很豐富)
五、臨摹自行車局部。
(要求只畫一個局部,構圖飽滿,線條豐富、流暢。)
教師巡視輔導。
六、與交流:
(1)學生優秀學生作業,師(2)師最后,我們要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美就在我們的身邊。
課后反思:
教學中,我以問題的方式導入,同學們大部分都見過自行車,并能較完整的說行車的組成部分,但對于各部分采用的不同線條意識模糊,對于這一點,我采取兩種辦法解決。首先,我現場板畫并分析各部分線條的不同,然后又讓學生分組觀察教材中優秀的學生作業是怎樣用不同的線條表現細節的。這也是我認為本節課比較成功的地方。不足的是,從學生作品來看,我輸忽了自行車各部分的比例關系,學生在作業中出現了各部分過于松散、緊湊、大小關系不能把握等情況,教學中我應該在現場板畫得時候就注意引導學生多注意相互之間的比較,并加強在學生作畫中的指導。另外,由于平時類似的課程教學較少,部分學生都不知道如何下筆,這正反應出線造型是學生的弱點,今后應加強練習。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01-04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6-01
【薦】小學美術教案06-23
有關小學美術教案06-21
小學美術教案【精】06-24
小學美術教案【熱】11-06
【熱】小學美術教案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