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美術教案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了解紙藝穿編的規律,運用常見的穿編方法,設計制作簡單的生活、裝飾用品。
2、在學習中體會穿編工藝制作的實用及裝飾功能,感受紙藝穿編的樂趣,培養看圖動手操作能力及設計、工藝制作能力。
3、感受穿編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用紙帶穿編的方法制作簡單的生活用品(小方籃)及紙帶穿編工藝的運用。紙帶穿編方法及小方籃的制作。
教具學具:紙帶、剪子、膠帶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教師展示作品導入新課
2、新授:
師:這些生活用品是用什么工藝制成的?你認為這些工藝品有什么價值?
3、師生共同學習制作穿編工藝品
4、作業:用紙條穿編一件生活用品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四、:表揚優秀作業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大膽自由地表現,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2、熟悉常用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體驗畫的樂趣。
3、培養良好的繪畫習慣。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熟悉常用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體驗畫的樂趣。
難點:學生大膽自由的表現。
教學具準備:
各類彩色筆、各類質地的繪畫用紙、教學范畫。
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準備繪畫工具,規范繪畫習慣。
二、 導入新課
1、 學生上臺介紹自己所帶的各類彩筆,當當小老師,教教我們怎么用?
2、 揭示課題
三、 欣賞感知
1、 教師出示各類的范畫作品,讓學生欣賞,
1) 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顏色的?
2) 他們畫了什么?象什么?
3) 他用了什么彩筆?
4) 猜猜是怎么畫的?
5) 你覺得這幅畫怎么樣?掛在哪比較好?為什么?
2、 看看他們的用紙,有什么不同?
1) 教師出示各種質地的繪畫用紙,讓學生摸一摸,感受一下紙的質感。
2)分組挑選喜歡的紙,猜想會有怎樣的效果?
3)嘗試練習:
合作小組一起畫一畫。
3、 交流體會,相互欣賞
四、 學生作業
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挑選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大膽的.畫畫。(室內、市外均可)。
五、 教師巡回指導
1、 指導學生正確用筆。
2、 鼓勵膽小的學生大膽的繪畫。
3、 室外注意安全。
六、 課堂小結
1、 學生說說繪畫的內容、繪畫的過程中發生的事。
2、 說說繪畫的樂趣。
3、 相互評價。
4、 教師總結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知識要素
色塊的疏密組織
技能要求:
剪與撕等拼貼技能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體驗撕貼的快樂,發現拼貼的美
實踐與創造:通過剪和撕拼貼方法設計一幅節日盆花
欣賞與評議:欣賞作品,交流各自的制作經驗
教學重點
花與花盆的設計與眾不同
教學難點
不同材料和色塊的'搭配
教學過程
一.引入與交流
1.課件展示范畫,介紹創意之處和色塊搭配的最美之處。
2.小組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發現與嘗試
1.歸納意見,引導認識盆花的制作方法及其他物品如何來進行裝飾以及色彩搭配。
2.啟發學生設計一幅獨特的盆花。
3.學生嘗試用構圖畫出來。
三.構思與繪制
1.確定制作,進行制作:
、龠x擇形式;
、谶x擇材料;
、郛嫵霾輬D;
④選擇表現方法;
⑤注意色彩的搭配。
2.教師輔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展示與設想
1.展示自己的作品,分析存在問題。
2.能否發現別人的創意之處嗎?說一說。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課題:曲曲直直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a)能夠說說曲、直線及物品帶給自己的感受。
b)能夠用繪畫、剪貼、綜合等方法表現曲線、直線的畫面。
2、學習策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3、通過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留心生活細節與自主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
1、引導通過反復欣賞、觀察使認識直、曲線在畫面中的作用
2、利用身邊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創作一幅圖。
教具學具:“曲”或“直”的物品和膠水、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講授新課:
1、師:“這節課我們談論‘曲’與‘直’!保ń處煱鍟扒敝薄。)
2、師:“在課前老師先帶你們一起去看看線條家族中的曲曲直直”。播放課件《線的認識與表現》,了解直線與曲線的類型及它們給人們的感覺。
繪畫中的線具有豐富的表現力,線有許多的變化,這些變化使線的美感具有無窮的魅力。線的種類大體有直線和曲線兩類。直線有:垂直線、平行線、斜線、折線和交*線等。曲線有:弧線、波浪線、螺旋線等。不同的線給人的感覺不一樣。
欣賞范圖:這是幅山澗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優美曲線會給我們柔和、流動、輕快的感覺;而另一幅巖石圖,挺拔的直線會給我們明快、簡潔、力量的感覺。垂直線給人莊嚴、挺拔、高潔、希望和正直的感覺;霍克納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許多水平線,水平線有平和、安定、靜止的感覺。螺旋線則有變化、運動、緊張和不安的感覺。規則的曲線、使人感到明朗、整齊圓滑有序;自由曲線則顯得活潑、優美、生動、柔和。
3、師:你們也帶來不少曲與直的物品,互相觀察、細心觸摸、再跟同組的同學介紹,一起感受一下,特別要討論一下這樣的直或曲的物品帶給你什么感覺。
學生小組討論,師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交流討論習慣。
學生分組介紹,討論。
4、直與曲物品展示。
5、圖片欣賞,分析:作品中的曲線、直線或材料用得好嗎?
三、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師:用你們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組成什么樣的作品?
四、:作品展示,評出有創意的作品。
五、環境收拾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一、教學設想:
《摸一摸、畫一畫》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課)。
《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摸一摸、畫一畫》中指出:“教學活動不是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薄暗湍昙夒A段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薄睹幻、畫一畫》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驗感覺、探索感覺、表現感覺,培養學生抽象的造型能力和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睹幻、畫一畫》
2、通過摸實物來感受,進行創作,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他們的個性發展!睹幻嬕划嫛
三、教學流程:
1、以“拍手”進行身體感觸,體驗“感覺”,探索“感覺”是否可以表現。
2、展示第一次嘗試表現的作品,引導發展表現“感覺”的方法。
3、引導探究表現“感覺”的方法。
4、展示第二次作品、發現更多的表現方法。
5、欣賞范作,啟迪更多的表現方法。
6、組織學生體驗更多的觸覺。
7、自由表現“感覺”。
8、交流作品,匯總表現“感覺”的形式。
9、小結,延伸教學活動。
<游戲>————體驗感受片段1:
師:同學們,請跟教師做動作(拍手)
生:(很興奮,并認真地跟著老師“拍手”,由慢到快。)
師:好,請來說說剛才拍手時有什么感覺?
生1:手感到很痛。
生2、手很麻、很酸。
生3、手有火辣的感覺。
生4、拍手時心情很激動……
師:很好!同學們有這么多的感覺,能不能把這種感覺畫出來呢?(老師讓學生嘗試著畫“感覺”,雖然第一次的作業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學生是課無所適從,但從游戲活動中學生已經體驗到“感覺”了,只是他們的表現意識還很模糊。)以“拍手”這一游戲活動導入體驗“拍手”時的感受,明白“感覺”是可以表現的。同時針對課程的陌生與抽象,教師必須正視學生在經驗世界的貧乏,允許學生暫時的“不會畫!
<二>引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片段2:(完成第一次活動后,學生已經明白“感覺”是可以表現的。接著,教師讓學生分組觸摸冰塊,進一步體驗“感覺”,并把摸冰的“感覺”畫出來。)
師:現在,全班同學都畫了自己摸到冰塊的感覺,誰來介紹你的作業為什么要這樣畫?
生1:冰很滑,所以我用油畫棒快速地涂;冰又很冷,所以我選擇了深藍色。
師:很好,你懂得用整個塊面和色彩表現感覺。
生2:我看到冰在冒煙,所以我用短的波浪線來表示煙。
師:不錯,你觀察得很仔細,知道符號也是一種表現方法。
生3:我覺得手碰到冰后就像觸電的感覺,所以我用閃電的符號(折線)!
(師根據學生作業,引導學生發現并歸納運用點、線面及色彩來表現“感覺”,又通過課件欣賞課本范例及教師實實操作示范,進一步讓學生確認“感覺”是可以表現的。)在第二次活動中,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積極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知識的蒼白點有了零的突破,全班同學都能拿起畫筆把自已的“感覺”表現出來,雖然還有一部分學生沒能畫出抽象的`東西,而只畫了具象的“手”與“冰”,但是他們畢竟勇敢地邁出了一步。
<三>探究————積極參與,體驗樂趣片段3:(第三輪活動開始,教室里出現多種實物:石頭、沙子、熱水、膠水、棉花、面粉等等,讓學生自由地觸摸,學生感到新鮮、好奇、情緒高漲。)
師:這里有很多不同質感的東西,同學們可以自由地觸摸,體驗自己的感受,最后選擇一種自已喜愛的工具、材料進行作畫,老師要看看誰畫得最大膽,作業表現得最獨特。
生:(開始有秩序地到活動區去自由觸摸,并私下議論摸后的感受,興趣盎然。有幾個學生突然來了靈感,急忙奔回自己的座位上拿起畫筆揮揮灑灑起來……同學們陸陸續續地回到自己的座位進行第三次作業。)在這一片段中,教師繼續將人的發展目標放在首位,自己當配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驗更多的感受,體驗了課標中提出的“美術過程的情趣性和表現活動的自由性!
四、教學反思:
多關注差生的發展《摸一摸、畫一畫》是一節抽象的造型表現課,它強調的不是對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際與造型游戲,運用基本造型語言表現對身體觸覺的獨特感受。從課堂的三次活動及三次作業來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潛移默化地傳受知識點,學生也能從畏懼的心理逐漸產生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語言來表現感覺難度很大,并非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的。雖然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個別學生只是跟在背后熱熱鬧鬧地“摸”,“畫”的時候卻無法按照要求用點、線、面、符號、色、塊來表現,三次作業下來,還是離不開一只具象的“手”。因此,在輔導學生時,差生應得到更多的關注。
五、教學建議:
課堂的延伸應有深度在本教學活動的延伸部分,最好讓學回家后通過嗅覺、聽覺來進行感受,一句語言的交代較輕描淡寫,沒能更好地挖掘知識的深度。一堂課過后,學生只模糊地認識到“感覺”是可以表現的,而對它美在哪里,這樣表現有什么意義等還是渾然不知。所以我想,如能讓學生欣賞一些抽象派大師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原來用抽象的畫法可以產生這么美的作品,使他們從小就懂得藝術的奧妙所在,這將會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對他們的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會用手指點畫方法表現小蝌蚪的基本特征,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黑色的皮膚。
2、通過觀察、討論、練習,會用點、按的方法畫出小蝌蚪的`身體,用手指側面拉出尾巴,并表現出向不同方向游的蝌蚪。
3、對手指點畫感興趣,體驗與小伙伴在一起畫畫的快樂。
活動準備:
墨汁、宣紙背景圖、小蝌蚪找媽媽視頻、抹布
活動重難點:
重點:會用點、按的方法畫小蝌蚪身體,用手指側面拉出尾巴
難點:通過拉出不同方向的尾巴來表示小蝌蚪是向不同方向游來游去的
活動過程:
一、回憶故事導入
1、師:小朋友們還記得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嗎?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2、師: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這個故事,看看小蝌蚪是怎么找媽媽的
二、播放小蝌蚪視頻
1、看一小段停住。
師:這是小蝌蚪嗎?它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說出小蝌蚪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
2、繼續播放小蝌蚪到處游泳的視頻
師: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來游去找媽媽,他們是怎么游的?一直往一個地方游嗎?總結:小蝌蚪是黑色的,圓圓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朝不同方向游
三、探索手指點畫小蝌蚪
1、介紹繪畫材料和探索繪畫方法
師:今天我們也來畫一畫小蝌蚪,一起來看看我們用什么畫。(宣紙和墨汁)怎么畫小蝌蚪?用手指來試試看。手指圓圓的,變成小蝌蚪的腦袋,尾巴怎么畫?請幼兒討論尾巴的畫法。
畫完腦袋后,把手指側過來,輕輕一拉,拉出一條細細的尾巴
2、幼兒練習探索點畫小蝌蚪
幼兒在紙上自由練習,針對幼兒繪畫情況,進行提示總結。(用尾巴的不同方向表示向不同方向游的小蝌蚪)
3、出示宣紙水墨畫背景圖
師:小朋友們,這里有一個小池塘,池塘里有荷葉還有荷花,小蝌蚪想去池塘里面游泳,你們來幫幫它吧!
幼兒分組點畫小蝌蚪。
4、欣賞作品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內容: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通過學生對冬天生活的體驗和回憶,發現冬天生活的種種美好情趣,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通過圖片、多媒體讓學生在愉悅的回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對優秀作品的賞析,感受藝術作品的藝術魅力,增強自己的藝術感知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方式,尋找或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的思維,勾起他們對冬天生活的回憶,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從而更好地表達自己對冬天的情感。
教學難點:注意學生之間地域差別,引導學生創作時表達出南方冬天的特色。通過線型人物造型的學習,掌握人物各種動態的表現。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魔術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第二課時的技法的學習做鋪墊) 1、你們看,這是一張白紙,還有藍顏料,現在請每一位同學睜大你的眼睛,瞧好了,我呀要給大家表演魔術了?础ɡ蠋熢趯嵨锿队皟x上進行操作:在白紙上畫上藍顏料,馬上出現事先用白色油畫棒畫的雪花。) 2、你看到了什么?(雪花) 3、多漂亮的雪呀!看著雪花你聯想到了——(冬天),對,今天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剛剛過去的冬天。(板書課題)
二、走進冬天,回憶冬天。(引導學生進行回憶,打開思維之門) 1、那你對喜歡冬天嗎?為什么?(這教師提問的節奏可以快點,問題不用深入,學生自由發表)過渡:冬天特有的“魅力”吸引著我們,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迷人的冬天吧! 2、能把你了解的冬天與眾不同的特征跟大家說說嗎?(冬天的特征:冷,衣著,動作,雪,結冰,植物,動物冬眠……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在這讓學生充分回答,同時讓學生把自己帶的照片等資料跟大家一起分享,用實物投影儀出示。) 3、你最喜歡冬天里哪些特有的活動和游戲?(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出示相應的活動,游戲范畫,滑雪、跳繩、打雪仗……) 4、在今年、去年的冬天有讓你難忘的事嗎?有好玩的`事嗎?說出來跟大家一起樂樂。(在學生講完后教師出示多媒體畫面《給爸爸洗鞋》、《糖葫蘆》、《斗雞》等一些作品) 5、你能看出他們都在做什么游戲或者活動嗎?(多媒體出示人物活動的圖片:線型人物動態) 6、教師結合板書進行小結,提出創作要求。師:剛剛我們回憶了這么多關于冬天的景、事、物,現在請每一位同學定下心來靜靜地思考幾分鐘:今天你將選擇什么內容來畫記憶中的冬天,要畫些什么?怎么畫?(在這主要解決學生的構圖,取景問題。) 小結:我們不僅可以畫雪景,和雪有關的事還可以畫人們,或者動物,植物,在冬天特有的活動,變化……(多媒體出示課前收集的不同表現內容的范畫。)
三、學生創作表現冬天,教師個別指導。要求:在作業紙上畫出你心中與別人不一樣的冬天。
四、簡單點評初稿,總結延伸全課。 1、選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業進行展評,如構圖、沒有表現出冬天特征等問題,讓學生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 2、總結,提出第二課時的學習內容。如何表現冬天的雪景呢?除了我們用油畫棒的方法,還有更多的技法呢,先請同學們課后以自由小組為單位去嘗試研究,下節課我們將共同討論這個問題。
板書:
教學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利用水粉顏料,畫筆,對頭腦中的生活形象加工,體驗創作樂趣,感受利用水粉畫材質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藝術效果。學生掌握表現雪景的特殊技法,如:撒鹽法、點彈法、修正液等。通過對北方冬天的欣賞,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強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掌握表現雪景的特殊技法,體驗水粉畫材質獨特藝術效果帶來的成就感。培養學生對冬天的感情。
教具、學具: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水粉畫工具材料,牙刷,鹽、修正液、透明膠等一些特殊技法的材料工具。
教學過程:
一、學生交流課前嘗試的心得、經驗。 1、簡單小結上節課創作情況,學生提出畫底稿時的問題。 2、學生交流匯報。師:課前大家嘗試了表現雪的方法,你有什么新的發現嗎?有什么體會(問題)?生:撒鹽(先畫上顏料,趁其未干時撒上鹽,過會兒會出現奇怪的現象,并留下痕跡),滴水、油畫棒,用透明膠撕……(學生講時可以用實物投影儀示范) 3、在學生交流示范的基礎上教師做適當的小結、補充,同時展示相應的表現技法的范作。
二、學生繼續完成創作稿,教師個別輔導。 1、提出上色要求,學生自由選擇表現雪景的技法。 2、教師個別輔導,集體問題集體解決,注意維持學生的興趣,鼓勵為主。
三、舉辦小型展覽,評價。 舉行以“”為主題的作品展覽。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自評,說說創作的感受、困惑。同時也對同學的作品進行評價,最后教師小結。
四、欣賞,延伸。 1、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北方的冬天及風俗嗎? 2、在學生介紹的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相應的照片、圖片,增強視覺感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