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化學教案>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時間:2023-01-21 15:28:46 化學教案 我要投稿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偈箤W生掌握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方法和格式;

     、谑箤W生加深對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等概念的理解,及對化學反應規律的認識;

     、叟囵B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綜合計算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倌軌蚋鶕匠淌竭M行計算;

      ②能夠運用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進行計算;

     、勰軌蛘莆沼嬎愕母袷胶头椒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進一步認識微觀與宏觀的聯系;

     、诶斫饬孔兣c質變的聯系;

     、墼鰪妼W習化學的興趣,增強計算能力,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難點:

      物質的量、物質的量濃度、氣體摩爾體積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教學過程:

     。垡胄抡n]通過前一章的學習,我們又知道構成物質的粒子數與物質的質量之間可用物質的量做橋梁聯系起來。既然化學反應中各物質的質量之間符合一定的關系,那么,化學反應中構成各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之間是否也遵循一定的關系呢?能不能把物質的量也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呢?這就是本節課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

      一、原理

     。壑v解]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原子、分子或離子等粒子組成的,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也是這些粒子按一定的數目關系進行的;瘜W方程式可以明確地表示出化學反應中這些粒子數之間的數目關系。這些粒子之間的數目關系,又叫做化學計量數υ的關系。

      點燃

     。郯鍟

      例如:

     。睭2+O2====== 2H2O化學計量數υ之比:2∶1∶2擴大NA倍:2NA ∶NA∶ 2NA物質的量之比:2mol∶1mol∶2mol

     。坌〗Y]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組成各物質的粒子數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

     。壑v述]有了上述結論,我們即可根據化學方程式對有關物質的量進行定量計算。[投影例題]

      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要H2SO4的物質的量是多少?[板書]

      二、步驟

      1.寫出有關反應方程式

      2.找出相關物質的計量數之比

      3.對應計量數,找出相關物質的物質的量。

      4.根據的原理進行計算

      [教師]下面我們就按上述步驟來計算上題。

     。壅n件播放]

      2NaOH+H2SO4======Na2SO4+2H2O 21 0.1 mol n(H2SO4)v(NaOH)n(NaOH?v(H2SO4)n(H2SO4)n(H2SO4)?1?0.10mol?0.05mol

      2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 0.05 mol。

      [練習]上述反應中同時生成水多少mol?[提醒學生注意解題格式]

      [過渡]實際上,我們在運用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解決問題,除了涉及有關物質的物質的量外,還經常涉及到物質的質量、濃度、體積等物理量。這就需要進行必要的換算。而換算的.核心就是——物質的量。請大家回憶前面學過的知識,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間的轉換關系。

      三、物質的量與其他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請一位同學上黑板來填寫][投影]

     。圻^度]下面,我們就來系統全面地學習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板書]

      四、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練習]

      在上述例題中,計算所需H2SO4的質量是多少?[學生活動]

     。弁队埃菀驗镠2SO4的摩爾質量是98 g·mol根據m=n·M=0.05 mol×98 g·mol-1-1=4.9 g

     。贝穑核鐷2SO4的質量為4.9 g。

      [投影]例2:將30 g MnO2的質量分數為76.6%的軟錳礦石與足量12 mol·L酸完全反應(雜質不參加反應)。計算:(1)參加反應的濃鹽酸的體積。

      濃鹽(2)生成的Cl2的體積(標準狀況)。[學生板演][課件播放]

      解:(1)MnO2的摩爾質量為87 g·moln(MnO2)=1m(軟錳礦石)?w(MnO2)30g?76.6%??0.26molM(MnO2)87g?mol?

      1△4HCl(濃) + MnO2 ====== MnCl2 + 2H2O + Cl2↑ 41 ×V[HCl(aq)]

      0.26 mol

      4?0.26molV[HCl(aq)]=?0.087L

      1?12mol?L?112 mol·L-1△

      (2)4HCl(濃)+

      MnO2=======MnCl2+2H2O+Cl2

      1 0.26 moln(Cl2)

      0.26mol?1n(Cl2)=?0.26mol

      1V(Cl2)=n(Cl2)Vm=2.26mol×22.4L·mol=5.8L1

     。壑v解]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時,同種物質的單位要上下一致,其他有關物質的單位必須保持左右對應。如上述求Cl2體積的后一種方法中,MnO2的單位均用mol,Cl2的單位都用L。

      [小結]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計算的依據是: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等于各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布置作業]

     。郯鍟O計]第三節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2

      課程目標: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氧氣,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且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重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

      難點: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

      教學過程:

      1.對于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教學,可以再次做鎂條、鋁箔、鐵絲、銅絲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要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進行認真的對比和分析,從中得出金屬與氧氣反應的一些規律性知識

      2.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討上,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在這個活動與探究中,結論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實驗條件,以及對實驗現象的正確對比和分析,是該探究活動獲得可靠結論的重要保證。

      3.置換反應的概念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歸納得出的,即通過對鎂、鋅、鐵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分析,從反應物和生成物類別的角度歸納得出的。這樣的方法比較直觀,學生容易接受。置換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練習來感受的。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有關這方面的聯系實際的習題,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金屬活動性順序是通過實驗,并在置換反應概念和其他一些實驗事實的基礎上分析得到的。探究分三步進行:

     。1)從金屬與鹽酸或硫酸反應是否有氫氣生成,可以把金屬分為兩類,能生成氫氣的金屬其活動性比較強,不能生成氫氣的金屬其活動性比較弱。

     。2)從一種金屬能否把另一種金屬從它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可以比較出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能置換出來的,則這種金屬比另一種金屬活潑。

     。3)經過了很多類似實驗的探究過程,人們歸納和總結出了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鈍化金屬表面形成氧化膜保護層而使金屬不易腐蝕或與其他物質反應;或經化學、電化學方法處理使金屬由活潑變為不活潑狀態的過程叫鈍化。鈍化的金屬活動性大減,叫鈍態或鈍化態。例如用冷濃硝酸處理鋁而生成堅密的氧化膜保護層即鋁鈍化的一種方法。

      鐵與濃硫酸、濃硝酸接觸,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應的進一步進行,稱為鐵的鈍化。

      在整個探究過程中,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作用非常重要。尤其要注意在實驗的基礎上組織好討論,這是有關金屬活動性順序探究活動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證。

      由于學生還沒有鹽的概念,因此教材中只能說“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利用具體例子來進行教學。

      5.可以通過對一些實例和習題的討論和分析,讓學生感受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應用,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作為有關金屬能否在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

      鋁與鐵常溫下和氧氣反應的難易

      取一塊鋁片,用細砂紙打磨其部分位置,觀察沒有打磨及打磨部分的色澤。發現打磨后鋁的色澤比沒有打磨的色澤更光亮。過一段時間,兩者色澤又變得一樣。

      同樣方法,用鐵片重復上述實驗,觀察打磨前后的鐵的不同及變化,則發現打磨后的鐵不會變得與打磨前的鐵一樣。

     。1)從上述實驗事實推測:鋁和鐵哪種物質更容易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

      (2)鋁的化學性質比鐵活潑,為什么我們通常看見鐵生銹而沒有看到鋁生銹?

      (3)在清洗鋁制品時應注意些什么?

     。4)根據鋁的這種抗銹蝕“特性”,試推測防止金屬銹蝕可采用的一種方法。

      鋁的性質和用途

      物質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質的性質。由于鋁有多種優良性能,因而鋁有著極為廣泛的用途。

     。1)鋁的密度很小,僅為2.7 g/cm3,雖然它比較軟,但可制成各種鋁合金,如硬鋁、超硬鋁、防銹鋁、鑄鋁等。這些鋁合金廣泛應用于飛機、汽車、火車、船舶等制造工業。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飛機、人造衛星也使用大量的鋁及其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飛機約由70%的鋁及其合金構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鋁,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鋁量常達幾千噸。

     。2)鋁的導電性僅次于銀、銅,雖然它的導電率只有銅的2/3,但密度只有銅的1/3,所以輸送同量的電,鋁線的'質量只有銅線的一半。鋁表面的氧化膜不僅有耐腐蝕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絕緣性,所以鋁在電器制造工業、電線電纜工業和無線電工業中有廣泛的用途。

      (3)鋁是熱的良導體,它的導熱能力比鐵大3倍,工業上可用鋁制造各種熱交換器、散熱材料和炊具等。

      (4)鋁有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僅次于金和銀),在100 ℃~150 ℃時可制成薄于0.01 mm的鋁箔。這些鋁箔廣泛用于包裝香煙、糖果等,還可制成鋁絲、鋁條,并能軋制各種鋁制品。

      (5)鋁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不易受到腐蝕,常被用來制造化學反應器、醫療器械、冷凍裝置、石油精煉裝置、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等。

      (6)鋁粉具有銀白色光澤(一般金屬在粉未狀時的顏色多為黑色),常用來做涂料,俗稱銀粉、銀漆,以保護鐵制品不被腐蝕,而且美觀。

      (7)鋁在氧氣中燃燒能放出大量的熱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銨鋁炸藥(由硝酸銨、木炭粉、鋁粉、煙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機物混合而成)、燃燒混合物(如用鋁熱劑做的炸彈和炮彈可用來攻擊難以著火的目標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鋇68%、鋁粉28%、蟲膠4%)。

     。8)鋁熱劑常用來熔煉難熔金屬和焊接鋼軌等。鋁還用做煉鋼過程中的脫氧劑,鋁粉和石墨、二氧化鈦(或其他高熔點金屬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勻混合后,涂在金屬上,經高溫熾燒而制成耐高溫的金屬陶瓷,它在火箭及導彈技術上有重要應用。

      (9)鋁板對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線比銀強,鋁越純,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來制造高質量的反射鏡,如太陽灶反射鏡等。

     。10)鋁具有吸音性能,音響效果也較好,所以廣播室、現代化大型建筑室內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鋁。

      “水”中長“銅樹”

      取一支大試管,內裝硫酸銅溶液。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稍加彎曲后,立即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段時間后,剩余的鋁絲上附著有大量的紅色銅,就好像銅樹,同時溶液的顏色由藍色變為無色。

     。1)解釋上述變化的原因:

      (2)該實驗說明鋁和銅的化學性質哪種更活潑?

      (3)若一根質量為m1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過一段時間取出附有銅的鋁絲,其質量為m2,試比較m1與m2的大小(相對原子質量請查課本)。

      (4)m1與m2的質量之差是不是生成的銅的質量,為什么?(5)溶液的顏色由藍色變為無色,溶液的質量會發生什么變化?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方法之一

      問題:如何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請你回憶:將鐵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產生的實驗現象。

      實驗:在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淺綠色氯化亞鐵溶液,把用砂紙打磨、擦亮的鋁絲插入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發現溶液由淺綠色逐漸變為無色。

      把一根光亮的銅絲插入硫酸亞鐵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沒有發現任何變化。

     。1)寫出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根據實驗事實推測:鋁、銅和鐵的化學活動性強弱順序。判斷全屬的活動性順序方法之二

      問題:把鋁片、鐵片、銅片分別跟稀硫酸反應,哪種金屬反應最快?

      實驗:在三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兩小塊打磨光潔的鋁片、鐵片、銅片,加入5 mL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發現鋁跟酸反應劇烈,產生大量氣泡。鐵跟酸反應緩慢,鐵片表面產生少量氣泡。而銅片表面無任何變化。

     。1)寫出本實驗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試推測鋁、鐵、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順序。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為什么包括氫

      1865年,貝開托夫在實驗的基礎上,根據金屬和金屬離子間互相置換能力的大小,以及金屬跟酸、跟水等反應的劇烈程度,首先確定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在這個順序里就已包括了氫。因為氫可以被位于它前面的金屬從稀酸里置換出來,而氫也可以把位于它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里置換出來,而氫后面的金屬不能從酸中置換出氫。這就是說,貝開托夫當時區分金屬的活潑與不活潑,是以氫作為標準的。

      當然,早期的化學家把金屬跟酸、跟水等反應的劇烈程度作為衡量金屬活動性大小的標志是不嚴格的。準確的方法是以金屬的標準電極電勢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大小,而標準電極電勢也是以氫電極定為零作為標準來測定的。標準電極電勢為負值的金屬比氫活潑;標準電極電勢為正值的金屬活動性小于氫。

      另外,氫的原子結構決定它在化學反應中表現出與堿金屬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例如,氫具有還原性,能和大多數非金屬反應顯示+1價;等等。

      由于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因此把氫排進了金屬活動性順序里。金屬性和金屬活動性的區別和聯系

      金屬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通常表現出失去電子成為陽離子的傾向。金屬性的強弱通常用金屬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的電離能(氣態原子失去電子成為氣態陽離子時所需要的能量)大小來衡量。

      金屬的活動性是反映金屬在水溶液里形成水合離子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屬在水溶液里起氧化反應的難易,它是以金屬的標準電極電勢為依據的,從能量角度來看,金屬的標準電極電勢除了與金屬元素原子的電離能有關外,同時還與金屬的升華能(固態單質變為氣態原子時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屬陽離子與水化合時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種因素有關。

      金屬性強的元素,一般來說它的活動性也大,但也有不一致的情況。例如,鈉的第一電離能比鈣的第一電離能要小,因此鈉的金屬性要比鈣強。但是鈣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離子的傾向比鈉大,即鈣的標準電極電勢比鈉要負,所以鈣的金屬活動性比鈉大。銅和銀也有類似上述的情況。由此可見,金屬性與金屬活動性兩者概念是有區別的。

      鐵生銹的條件

      問題:鐵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生銹呢?實驗:

     。1)如右圖所示,在試管①中把鐵釘放在一團濕棉花球上,使鐵釘與空氣和水接觸;

      (2)在試管②中放入鐵釘,注入經煮沸迅速冷卻的蒸餾水,蒸餾水要浸沒鐵釘,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層植物油,使鐵釘只與水接觸;(3)在試管③中加入少量干燥劑(袋裝餅干等食品中放的小袋中有氯化鈣干燥劑),再放一團干棉球,把鐵釘放在干棉球上,塞緊橡皮塞,使鐵釘只與空氣接觸。

      注意每天觀察鐵釘銹蝕的現象,連續觀察約一周。(1)通過探究,你對鐵制品銹蝕的條件能得出哪些結論?(2)通過上面對鐵制品銹蝕條件的探究,你對防止鐵制品銹蝕有什么建議?與同學們交流你所知道的各種防銹方法。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3

      一、教學設計

      從課標要求、學情分析、過程分析三個方面展開加以說明。

     。ㄒ唬┱n標要求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是20xx版新課程標準一級主題《身邊化學物質》下的二級主題《金屬與金屬礦物》的課題2的內容,新課標對這部分的教學要求是以常見金屬為載體,讓學生獲得探究金屬與其它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親身體驗,通過實驗探究金屬與氧氣反應以及金屬與稀酸溶液發生的置換反應及其規律,認識常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利用實驗探究,通過對比、歸納的學科方法來探究物質的性質,享受探究金屬化學性質帶來的樂趣,體會金屬的活動性在工農業生產和科學探究的重要作用。

      基于課標要求,金屬的化學性質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屬于核心知識范疇。學生已經在前面比較系統的學習了氧氣、水、碳和碳的化合物等非金屬元素化合物的性質,感悟到學習元素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學設計時謝老師想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探究,幫助學生形成一般的`探究物質性質的方法,建構利用控制變量法探究一類物質共性的思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ǘ⿲W情分析

      基于以往教學的經驗和對學生的了解,謝老師所教學生的具體學情是: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對書寫稀硫酸的化學式及書寫一般化學方程式、物質的簡單分類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教學中需要對這部分知識做一些鋪墊。因此建議她在學案設計中“舊知回顧”部分先讓學生對以前所學的知識中涉及到本課題的化學式進行書寫并分類,為后續置換反應的概念辨析奠定基礎。

     。ㄈ┻^程設計

      1.第一次磨課的爭議

      在第一次磨課時,謝老師設計了做完鎂條與酸的反應演示實驗后,就由教師引導歸納出置換反應。考慮到學生以前接觸到的置換反應不多,學生的認知體驗尚不充足,我們建議謝老師將置換反應的認識調整到幾種金屬與酸的反應之后,采取利用對比、比較的方法歸納得出概念。

      在第一次磨課時,謝老師還準備將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先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去記憶,讓后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判斷金屬與酸能否發生化學反應。我們一塊討論的結果,認為這樣不太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利于探究能力的培養,而且與新課程理念不符,建議將金屬活動性的順序表的介紹安排在下一課時呈現。

      2.第二次磨課達成共識

      謝老師的課堂采用環節教學法,分為四個環節:新課引入、金屬與氧氣反應、金屬與酸反應、置換反應。

      二、教學實踐分析

      1.第一個環節——問題引入

      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已有的認知體驗,從“鑒別真假黃金的化學方法”的問題情境引入,設計問題“你能設計一個實驗鑒別真假黃金嗎?”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第二個環節——金屬與氧氣反應

      通過回顧不同金屬與氧氣反應條件的難易程度對比,反映出不同金屬的活潑程度不同,再讓學生分析原子結構不同點,從而強化“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學科思想,也培養學生探究一類物質性質的一般方法,再以“能否利用金屬的這一化學性質檢驗黃金的真假?”達成知識的遷移應用,體現化學與生活密不可分,再設問“還有沒有其它性質去檢驗黃金的真假?”過渡到下一環節學習,過渡自然。

      3.第三個環節——金屬與酸反應

      以“生活中用鐵質小刀削蘋果、梨時小刀顏色的改變”作為情景設置問題,進入鎂、鐵、鋅、銅能否與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的實驗方案設計,學生先思考后小組討論,擬定驗證方案。

      接下來學生實驗。邊實驗邊完成學案上的現象記錄及教材上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教師巡查實驗情況并檢查學生方程式的書寫情況,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金屬與酸反應的通式“金屬+酸→化合物+氫氣”,再引導學生按照反應物及生成物的類別和種類分析反應特點,得出“單質+化合物→化合物+單質”,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得出置換反應的概念。再與金屬和氧氣的反應類型對比,讓學生舉例并回憶還學過什么反應類型?

      這樣的處理,老師是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掌握通過對比、歸納的學科方法得出結論的能力。

      但是遺憾的是老師沒有及時設計跟進練習,反饋學生對置換反應的掌握情況。比如可以給出以下幾個反應:鎂在氧氣中燃燒、高錳酸鉀受熱分解、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一氧化碳與三氧化二鐵反應、新反應“氯氣與溴化鈉溶液反應”,讓學生判斷哪個是置換反應。再在此基礎上總結出置換反應的兩種類型,就更好了。

      4.課堂小結

      讓學生回顧本堂知識,畫出思維導圖。這是謝老師的學生學完本單元知識畫的思維導圖,相當精美。

      5.教學實踐理論分析

      接下來我分析一下,謝老師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都用了哪些方法與策略?

     。1)應用元認知策略

      由于該老師的省級科研課題是《應用元認知突破初中化學學習難點的策略的研究方案》,在本課題的教學實踐在中嘗試運用“豐富學生的認知體驗,促進學生積極開展認知監控與調節的元認知策略,提升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來突破金屬的常見化學性質這一學習難點。

      (2)滲透學科思想

      關注化學與生活,從生活中引出所講的金屬,最后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從金屬原子結構不同引起不同金屬與氧氣、稀酸發生反應的難易程度不同,期間滲透了“結構決定性質”這一學科思想。

     。3)突出化學用語教學

      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逐步在新課教學中落實。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教師首先演示鎂條與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反應,讓學生體驗到同種金屬能與不同的稀酸溶液反應的實驗事實,然后引導學生書寫Mg、Zn、Fe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再將方程式排成縱列,為置換反應概念的得出打下基礎。

     。4)注重方法引導

      在置換反應的教學中,通過兩次引導學生利用對比、歸納的學習方法,體會科學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5)巧用思維導圖

      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新課后自主建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幫助學生形成“物質的變化觀”的學科觀念。

      三、問題討論

      1.設計金屬與鹽酸反應后又與硫酸反應,是多此一舉嗎?

      教材的探究實驗在設計了金屬與鹽酸反應后,有用稀硫酸代替鹽酸進行實驗,是不是多此一舉?2.金屬活動性順序表能叫金屬性順序表嗎?

      金屬性與金屬活動性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比如金屬性Na>Ca,但是,金屬活動性卻是Ca>Na,就是這個道理。當然,這些知識老師知道就好,沒必要教學時過度強調,反而給學生帶來困惑。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僦黎F、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②初步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

     。2)過程與方法目標:

     、俪醪綄W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信息。

     、诔醪綄W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2)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實驗探究熟悉金屬活動性順序。

      難點是: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生活、生產中的實際問題

      1.金屬活動性順序。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判斷金屬的置換反應能否發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尤其含亞鐵的)。

      【教學方法】

      問題情景→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練習鞏固→聯系實際。實驗探究法、問題教學法、討論法

      【學法指導】探究法、對比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教師用具:投影儀、鎂條、鋁片、銅片、被氧化了的鎂條與鋁片、酒精燈、坩堝鉗、火柴、砂紙。

      學生用具:稀鹽酸、稀硫酸、硝酸銀溶液、硫酸銅溶液、硫酸鋁溶液、鋁絲、銅絲、

      鎂釘、鋅粒、銅片、鐵片、砂紙、火柴、試管(若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問題導入】展示古代金、銀、銅、鐵等金屬制品的圖片。

      為什么有的保留這么完整,表面沒有什么改變;而有的金屬表面卻有這么大的改變呢?這些金屬制品的“化妝師”是誰呢?

      【互動合作】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貞浵嚓P反應的現象、條件,書寫化學方程式。

      3Fe+2O

      2Fe3O42Mg+O2

      2MgO4Al+3O2

      2Al2O3

      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本組的實驗方案或生活實例。聽講,進一步理解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板書】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課題引入】確切地說應該是空氣中的氧氣在偷偷在起作用。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金屬和氧氣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么?化學方程式怎樣寫?

      【展示】鎂、鐵燃燒的圖片

      【演示】將一根銅絲和金戒指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燃燒。

      【補充】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金入于猛火,色不奪精光”,由此說明,金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發生反應,金最不活潑。

      【板書】活動性:Mg、Al>Fe>Cu>Au

      【解說】這就解答了一開始提出的問題。鐵的活動性比較強,因此鐵制品被腐蝕地比較嚴重。

      銅活動性較弱,被腐蝕的程度比較輕。而金的活動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蝕。

      【思考】鋁的化學性質比鐵活潑,為什么我們通?匆婅F生銹而沒有看到鋁生銹?在清洗鋁

      制品時應注意些什么?

      學生討論并回答:鋁制品耐腐蝕是由于鋁可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之故;若用鋼刷、沙等來擦洗鋁制品,容易把氧化鋁薄膜除掉,從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小結】鎂、鋁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如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Al2O3)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這也是鋁的產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廣泛的運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過渡】很多金屬不僅能與氧氣反應,而且還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金屬與鹽酸或稀硫酸是否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屬的活潑程度。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比較鎂、鋅、鐵、銅的活動性。

      【活動與探究】

      將學生分成A、B兩組。

      A組:在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兩小塊打磨光潔的鎂條、鋅粒、鐵片、銅片,各加入約5mL稀鹽酸,觀察現象,比較反應的劇烈程度;用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B組: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實驗,并比較發生的現象。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并通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引導對信息進行處理,并獲取結論。A組: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B組: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交流】(1)鎂、鋅、鐵可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銅不與鹽酸或者稀硫酸反應。

      (2)鎂、鋅、鐵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時的劇烈程度不同。鎂反應最劇烈,其次是

      鋅,然后是鐵。

      (3)與酸反應時,能生成氫氣的金屬活動性強;否則,就較弱。

      (4)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

      【導思】同學們,你們的觀察真實可靠嗎?

      【投影】“金屬與鹽酸反應的比較”

      【過渡】一些金屬不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如銅和銀,如何確定它們之間活動性順序呢?

      要求:對鋁、銅、銀活動性順序的探究:

      1、設計探究方案

      2、預測實驗現象

      3、作出合理判斷

      觀看圖片,對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展示】銅與硝酸銀反應圖片——銀樹,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的圖片——銅樹。(若有條件,演示銀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導入】我們作出了這么多探究,但規律還是零碎的,請同學們將已經探究的規律歸納起來。

      【介紹】“曾青得鐵則化為銅”是現代濕法冶金的先驅,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辛勤智慧的結晶,我們應該加倍努力把我們祖先的業績發揚光大。

      【過渡】下面,是我們本節課探究時所發生的一些化學反應:

      【討論】

      回憶第五單元鐵釘與硫酸銅的反應

      猜想:可用這種方法解決銅、銀等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確定的困難。

      【設計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設計,也可以自己創新設計,但記錄必須真實。

     。ó攲W生提出用Ag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不可否認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條件,教師應事先作好準備)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

      【討論】請大家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別如單質、化合物的角度分析,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它與我們學習過的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特點是否相同?

      【學生各抒己見,思考,回答】

      這些反應的特點是: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其特點不同于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

      【板書】置換反應

      特點:A+BC=B+AC

      【課堂練習】

      有X、Y、Z三種金屬。X、Y、Z分別放入稀鹽酸中,X溶解并放出氫氣,Y、Z無變化;將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無變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則X、Y、Z的活動性順序如何?

      【布置作業】

      1、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活潑性Zn>Fe>Cu2、課后習題3、6、8

      【板書設計】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金屬的化學性質

      1、與氧氣的反應

      2、與酸的反應

      3、與鹽溶液的反應

      二、金屬的活動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三、置換反應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5

      在《金屬的化學性質》一節課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兩個主要教學環節: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二、金屬與酸的反應。

      通過教學,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對學生原有知識、能力的認知不夠,對初中學生已接觸過的知識重復再現。例如:金屬與酸的反應。我設計了鹽酸與鎂、鋁、鐵、銅分組探究實驗,希望能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而這個知識點初中已經出現過,因此學生探究起來,好像不是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對初中知識的實驗驗證。

      化學源于生活,也應回歸于生活。如果學生感覺到化學離生活很遠,會導致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厭倦。教學中我大膽創設情境,使學生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如:黃金飾品中的假貨常常魚目混珠,社會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黃銅冒充黃金,進行詐騙活動。因為單純從顏色、外形上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極為相似,所以很難區分,F請你設計兩種實驗方案鑒別真假黃金,要求寫出實驗方法、現象和結論。因此化學教學,要正確認識學生的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層次,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確定為本節課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金屬活動性順序在初中學生已經接觸過,對此知識只不過是知識的再現。因此我覺得教學的重難點把握是否正確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意義;若不明確,教學過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學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

      二、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僬Z言功底:通過這次展示課我發現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教師非常重要,教師的語言邏輯性要非常嚴密,推導流暢,過度自然。語言(普通話)要規范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上這些我覺海南中學的吳海燕老師讓我感到敬佩![NextPage]

     、诎鍟脑O計:好的板書有助于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

     、鄱嗝襟w的使用、學生實驗操作的引導: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主要是起著輔助教學的作用,同時注意盡量簡單避免玩花俏以防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實驗之前,正確引導學生實驗,同時提醒學生實驗的安全以及實驗的要領、操作規范。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比較異同,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同時與成功的實驗進行比較,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

      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采用實驗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實驗、觀察、分析、的出結論的方法進行啟發式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作好探究性實驗。但在課后有以下幾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課后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后輔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精力和榮譽給予了成績好的學生,教學的重心往往傾向于成績好的學生,而忽略了學生中的弱勢群體,教師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助,從而導致“貧富差異”越來越大,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對后進生也是一種傷害,所以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角落”。

      學生的參與:由于本課我主要是通過學生實驗探究、主體作用明顯,有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給他們以充分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煉,體現其學習的主體角色。在學生之間交流時,提醒學生學會傾聽。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為一個善于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在教學過程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讓化學知識回歸于生活:提供生活案例,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有學習的成就感。如:A“不法分子常以黃銅當黃金,進行欺騙活動,你會不會上當受騙?你有多少種辦法區別黃金和黃銅?”這樣的問題一下子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就連平時不愿意學習的學生,也參與了討論。大家紛紛獻計獻策,設計的方案有①測密度②測導電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測導電性⑤用火燒(真金不怕烈火煉、是金子在哪都發光)⑥?⑦?B“酸菜鮮魚湯”是某家飯店的招菜,店老板反應盛湯的的鋁鍋很不耐用,沒用多久鍋底就漏洞了。請你分析一下這主要是為什么?

      四、對教學小結的反思

      我主要通過學生自我小結,培養自主生成知識的能力。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通過課堂小結,不僅能使所學知識得以歸納、總結、概括和升華,而且能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深化記憶,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廣闊性和整體性。

      以上是我對《金屬的化學性質》的教學反思,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導!謝謝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6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首先感謝縣教育局和教研室給了我這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金屬的化學性質》。本課題,我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展示):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第9頁至13頁,課題2的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有,常見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及置換反應。本課題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較為深入、系統地學習,這樣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識更加完整。它側重于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時本節內容的學習,也為酸堿鹽的知識奠定基礎,而且,本節內容貼近生活實際,可豐富學生的知識,開拓視野。

      2、教學目標(展示)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為了切實突出重點,體現全面性,綜合性和發展性。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展示):

      ①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②初步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

      ③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展示):

      ①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能用文字、圖表和化學語言表述有關信息。

     、诔醪綄W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展示):

     、倥囵B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②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激發和增強學生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3、教學重、難點

      教材介紹了金屬與氧氣、金屬與酸、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這三點化學性質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金屬的活動性強弱;為今后學習酸堿鹽的知識做了鋪墊;而且金屬在生產生活中廣泛應用;所以,我確定本課題的重點是(展示)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由于金屬活動性順序比較抽象,需要學生記憶,而且在運用時需考慮一定的條件;又緊密結合學生的思維能力、生活經驗以及年齡特征等因素,我確定本課題的難點是(展示)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說教法(展示):

      根據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本課題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為主線,結合自主學習法、啟發法、分析歸納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通過動畫模擬將微觀的過程宏觀化。

      根據這一教學理念,具體教法設計如下(展示):

      A.金屬與氧氣反應采用回顧—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

      B.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教學,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具體教學流程如下:創設情境→設計學生實驗→討論分析→歸納總結

      三、說學法(展示):

      本課題是比較系統地認識一類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開始,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本節課學法指導的關鍵,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對比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并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總之,本節課的學法形成,對以后的學習提供了基礎和保障,因此在學法上,重在指導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正確的思維習慣。

      四、教學過程:

      為了讓學生對金屬活動順序的探究緊湊有效,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我特意把置換反應的概念,放在金屬的化學性質探究之后,并在教學程序的最后,通過反饋練習來鞏固,以求得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創設情境,溫故導新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我特意以生活事例創設情景(展示),用這個生活事例導入新課,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寓示著本課題的重點,金屬的化學性質(板書:金屬的化學性質)。

     。ǘ┗顒犹骄俊⑻剿餍轮

     。1)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板書)

      在教學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的時候,我采用的是“溫故而知新”教學策略。首先我提出問題(展示),抽生回答之后,課件展示金屬鎂和鐵燃燒的現象,學生完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板書:化學方程式)。然后,演示實驗(展示),再追問:“真金不怕火煉”為什么?最后讓學生討論這兩個問題(展示),從而得出結論(展示)。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能利用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來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提高學生分析能力,還可及時檢查和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情況。

     。2)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

      【活動探究一】

      金屬與酸的反應(板書)

      在教學金屬與酸的反應時,我主要采用的是實驗探究法。學生親自動手做鎂、鋅、鐵、銅與酸混合的實驗,探究鎂、鋅、鐵、銅的活潑性差異,由學生代表匯報探究結果。匯報之后,我用課件展示了四種金屬與酸的反應現象,用動畫將反應的微觀過程展示出來,同時,要求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板書:化學方程式)。學生對反應的微觀過程有了理性的認識之后,提出問題(展示)。這樣教材處理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與他人交流討論的能力;通過實驗探究,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突出重點;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

      學生討論后匯報,得出結論(展示):

      1、金屬活動性:Mg > Zn > Fe > Cu

      2、金屬活動性較強的金屬才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

      然后我追問:大家想想,如果在實驗室制取氫氣,你認為選用哪種金屬

      最合適?提出這個問題,主要是能夠刺激學生思維,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原有的實驗室制備氣體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分析總結,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加強學生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運用,促進學生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活動與探究二】

      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板書)

      在教學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時,我主要采用學生分組探究,通過教師的啟發,學生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板書)。通過實驗探究的實驗(1)Al浸入CuSO4溶液中置換出Cu,可知Al的活動性比Cu強,那么結合實驗探究中的(2)Cu浸入AgNO3溶液中、(3)Cu浸入Al2(SO4)3溶液中能否比較出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這樣給學生一定線索,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分析歸納、綜合總結的能力。

      學生討論后匯報,得出結論(展示):

      1、金屬活動性:Al > Cu > Ag

      2、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中反應出來。

      通過以上探究過程的結果,以及科學家通過實驗得出的真實結論,進而給出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及其用途(展示)。

     。4)置換反應

      在進行置換反應的教學時,我請學生認真觀察,金屬與酸、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方程式,找出以上方程式的共同點,從而得出置換反應的定義(展示)(板書),再讓學生說說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板書),讓學生回顧學過的反應類型。這樣的設計直觀、生動的再現金屬活動性,突出規律性,便于學生總結置換的定義和比較學過的反應類型。

     。ㄈ┙涣饔懻摗w納小結本課題的教學內容完成之后,我讓學生談談,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展示)?這樣能夠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學好化學的自信心。通過反思,有助于師生雙方的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使學生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使教師不斷深入地鉆研、體會教學理論,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和能力。

      (四)練習反饋

      教學最后,我設計了如下三道練習題(展示)。這樣的反饋練習,能夠突出重難點,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

      四、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標書設計,這樣的板書簡潔明了,讓學生一目了然,突出本課題的重點,讓學生輕松掌握重點知識。

      五、自我總結:

      下面我想對我的教學設計作一個自我總結。在這節課題的教學設計中,我能夠很好地完成復習與歸納、活動與探究、體驗生活與化學、知識規律與應用四大板塊的教學設計,抓住了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和金屬活動性強弱兩條主線,學生能夠從中獲得知識并加以應用。教師能夠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能夠暢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見和想法。這樣的教學設計,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教材安排與設計的巧妙性,問題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和知識規律應用的發展性”為新課程中教與學帶來遠大的發展空間。我將不斷努力,創設自己的教學特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3)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順序表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2、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能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信息。

      3)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與價值觀

      1) 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2) 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3) 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和生產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金屬活動性順序

      教學難點:

      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初步探究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 多媒體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什么是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質?

      情景導入:拿破侖的故事

      在拿破侖時期。一次宴會上,皇宮貴族們 為了顯示自己地位的高貴,都選用金制、銀 制的餐具。惟獨拿破侖用的是鋁制的餐具, 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當時拿破侖已經是 一國元首。)

      講授新課: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1、在常溫下,鎂和鋁可以和氧氣反應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溫時,鐵和銅也可以和氧氣反應

      3Fe + 2O2 ==== Fe3O4 高溫 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溫時也不能與氧氣反應

      結論:鎂和鋁比較活潑,鐵和銅次之,金最不活潑

      二、金屬與酸反應

      〔活動與探究〕 金屬與酸反應

      高溫 金屬 鎂 鋅 鐵 現象 (A組)稀鹽酸屬溶解,反應劇烈 有較多氣泡產生, 反應較劇烈 有少量氣泡產生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A組)稀鹽酸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有大量氣泡產生生,金Fe + 2HCl ====FeCl2+ H2

      無明顯現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銅

      結論:金屬活動性 Mg > Zn > Fe > Cu

      〔活動與探究〕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原理:活動性強的金屬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們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應出來

      思考:通過實驗1、2、3,你可分別得出什么結論?

      能否據此得出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順序?

      回答:實驗1說明鐵的活動性強于銅。

      實驗2說明銅的活動性強于銀實驗3說明銅的活動性弱于鐵。 結論:金屬活動性順序為 鐵 > 銅 > 銀.

      三、金屬活動性順序

      K CaNaMgAl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應有何特點?

      +

      四、置換反應 單質 化合物 化合物 單質

      定義: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表達式:置換反應 A +BC ==B +AC

      反應類型的比較

      化合反應 A+B+…… == AB……

      分解反應 AB…… == A+B+……

      置換反應 A+BC == AC+B

      判斷:由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另外的單質和化合物的反應是否叫

      置換反應?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

      1、位置越靠前,活動性越強

      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 稀硫酸中的氫

      3、 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

      練習:

      1、下列物質能否發生化學反應?寫出能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判斷它們是否為置換反應。

      (1) 銀和稀鹽酸(2) 鋅和硫酸銅

      (3) 銅和硫酸鋅(4) 鋁和硝酸銀

      2、黃銅(含鋅和銅)與黃金的外觀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屬的化學性質采用兩種方法來鑒別它們嗎?

      回答:用火燒變黑的為銅,2Cu + O2 ===2CuO

      放入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的是黃銅,

      Zn + 2HCl == ZnCl2 + H2 ↑ 放入硝酸銀溶液,能置換出銀的為黃銅,

      Zn+2AgNO3=== Zn(NO3)2+2Ag

      作業:新學案

      教后: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8

      【課標解讀】:

      課標對本節內容的具體要求:認識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

      課標分析:本節是課程標準一級主題“身邊的化學物質”下的二級主題“金屬與金屬礦物”中的內容。金屬是我們身邊重要的化學物質,通過學習要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中的共性和差異性及其規律,進一步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的化學基本觀念,同時進一步學習研究物質性質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材分析】:本節通過對金屬化學性質的探究,讓學生初步認識不同的金屬因為其原子結構的共同點,因此表現出一些共同的性質,而原子結構的不同點,導致其化學性質有差異,并通過實驗,探究出其差異性規律,學會應用其差異性規律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化學問題。 【學習目標】:

      1.通過探究常見金屬與氧氣、酸、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歸納出金屬的化學共性。

      2.通過探究學會比較金屬活動性的方法,能記住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應用其解釋相關的化學問題

      3.通過分析金屬與酸反應的特點歸納出置換反應的概念。

      【重點知識】: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活動性順序

      【核心內容】認識金屬化學性質的共性、差異性及其規律

      【需要發展的基本觀念:】物的組成與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

      【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和日常生活經驗,學生已經知道:鎂帶、鐵絲能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鐵與硫酸銅能反應事實,但這些知識是零碎不系統的,本節課應結合以前所學知識和實驗探究,讓學生認識常見金屬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學性質,并認識不同金屬活動性有差異,在此基礎上通過實驗歸納出其活動性規律,并應用此規律解釋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化學問題。[教學過程]導入:

     。劢處煟菡{查學情: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金屬材料在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你身邊有哪些物品是用金屬材料制成的.?主要是利用了金屬的什么性質?【學生】交流【教師】鋁制品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除了因為煉鋁成本降低,與其它金屬相比,具有密度小、抗腐蝕性能強等優良性質,密度小是,抗腐蝕性能強與其化學性質有關,由此可見,我們要想更好的應用金屬中,還必須全面的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常見的金屬有哪些共同的化學性質,它們的化學性質有沒有差異?相信通過今天的學習你一定能找到答案,請認真閱讀導學案上的學習目標。板書課題[學生]閱讀學習目標

      【教師】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決定物質的性質,金屬如鐵鎂等是什么什么微粒構成的?金屬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有什么特點?(3號)在化學反應中的表現是?(2號)根據結構我們可以推測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你熟悉的金屬都能與哪些物質反應?[學生]交流

     。劢處煟菰谇懊娴膶W習中,我們知道鎂、鐵等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請同學交流一下這兩種金屬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學生]

     。劢處煟萃ㄟ^交流我們可以發現,鎂能在空氣中燃燒,鐵能在氧氣中燃燒,我們再來看一下銅在高溫下與氧氣的反應,由此可見,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不同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是否相同,說明金屬的化學性質有差異,三種金屬的活潑程度即活動性為:

      鋁是我們廣泛使用的金屬,猜想一下鋁能不能與氧氣的反應呢?

     。劢處煟輰嶒炞C明,鋁在常溫下也能和氧氣反應,和哪種金屬的活動性接近?試著寫出鋁常溫下與氧氣反應的方程式。[教師]正因為鋁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生成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能用所學知識解決下列問題嗎?[學生][教師]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的劇烈程度是不一樣的,與其他物質的反應是不是也是的這樣呢?實驗室可以用鋅與稀硫酸反應制氫氣,其他金屬能不能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反應,反應的劇烈程度是否相同呢?我們選擇鎂、鋅、鐵、銅四種金屬作為代表進行研究。

      【學生】觀察,對比現象

      【教師】通過實驗可以看出,大多數金屬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不同金屬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四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請在導學案上寫出反應方程式【學生】寫方程式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置換反應概念,打比方,我代表鎂單質,這兩位同學坐在一起,分別是氫和氯,我發現氯好可愛,我想和氯在一起,于是呢,我就把氫置換出來了,氫變成單質氫氣,我和氯結合生成了氯化鎂,給這個反應起個名字,叫置換反應,下面哪個反應屬于置換反應。金屬與稀鹽酸,稀硫硫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活動性越強的,置換出氫所用的時間就越短,反應越快,什么樣的金屬能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呢?如果在這個活動性順序中排上稀鹽酸、稀硫酸中的氫,應該把氫排在哪個位置?【教師】歸納,我們可以根據金屬與稀鹽酸和稀硫酸的反應來比較金屬的活動性。[教師]鋁與酸能反應,反應速率比鎂慢比鋅快,鋁的活動性應該排在。。。銀與鹽酸不反應,銀的活動性?

     。劢處煟萑绾伪容^銅銀的活動性順序呢?在前面我們學過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這個反應的類型是?根據我們剛才總結出來的金屬活動性順序分析,這個反應為什么能發生呢,是不是都是這樣呢,通過實驗驗證一下,銅能不能置換出硫酸鋁溶液中的鋁?由此可見,活動性強的金屬可以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換出來。利用金屬與金屬化合物溶液的反應,也可幫助我們確定金屬活動性。 【教師】我們如何比較銅銀的活動性順序?【學生】提出方案 【教師】我們可以利用銅與銀的化合物溶液之間的反應來判斷銅銀的活動性?蛇x擇銅與硝酸銀溶液或銀與硝酸銅溶液來進行實驗【教師】演示銅與硝酸解溶液

      當然我們也可以將銀絲插入硫酸銅溶液中觀察現象。

      【教師】化學家就是這樣,通過實驗利用置換反應比較出不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將其按由強到弱的順序排列?偨Y出了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最強的是,最弱的是,,在生活中還有這樣的諺語,真金不怕火煉,沙里淘金,你能用金屬活動性解釋一下嗎?

      帶領學生讀,記,站起來記,記住的坐下。教師檢測。 【歸納】在金屬動性順序中,越是排在前面的活動性越強,應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幫助我們判斷金屬與酸,金屬與金屬化合溶液間的反應,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稀鹽酸、稀硫硫中的氫,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將這三句話簡單歸納就是,前強后弱,前換后(或強換弱)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金屬可以與氧氣、稀鹽酸、稀硫酸、金屬化合物溶液等多種物質反應,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不同金屬的原子結構有差異,導致不同金屬活動性不同,我們通過實驗排列出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可以應用其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回扣目標你學會了嗎?檢測一下。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9

      一、教學設計理念

      本課題是初中化學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以學生已知的內容為基礎,以實驗探究為突破口,引導學生采取分類研究、對比分析的方法認識置換反應,并通過對規律的應用,達到落實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上一課題介紹金屬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節課側重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重點介紹金屬和氧氣、酸等的反應,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九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事物的認識正處于感性到理性的轉變時期,實驗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節課中我按如下流程設計教學過程:問題引入——實驗探究——分析總結——應用規律。重點放在對金屬活動順序的探究上,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誘導,由學生自己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并通過對某些金屬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為節省時間,在做金屬與酸的反應時把全班學生分為兩部分,一半做金屬與稀鹽酸反應,一半做金屬與稀硫酸反應。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知道鐵、鋁、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酸的置換反應,能利用置換反應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過程與方法

      1、能進行探究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實驗設計,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

      2、學習和體驗對實驗現象進行比較、分析、概括并獲取結論的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學生親自做探究實驗,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濃厚興趣;

      2、通過對實驗的探究、分析,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使學生在實驗探究中學會與別人交流、合作,增強協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九年級化學第八單元課題2的內容,具體內容主要是常見金屬的化學性質和置換反應的定義。在課題1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課題側重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重點介紹金屬與氧氣的反應,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

      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將此內容單列一章,體現了“化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一主題。本課題重點放在對金屬活動性的探究上,采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層層誘導,由學生自己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并通過對某些金屬的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引出金屬活動性順序。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應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教學重點: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

      教學難點:金屬活動性順序和置換反應的理解和應用

      四、教學策略

      1、教法

      根據新課標及教學目標的要求,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為主線,結合使用啟發法、歸納分析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教材的重點放在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上,采用問題——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設計這些探究過程,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善于動手、觀察、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從客觀事實中歸納得出結論的方法,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學法

      根據學習目標要求,學生的學習主要采用以下學習方法:實驗法、歸納總結法。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邊觀察、邊記錄、邊思考,在教師指引下按科學的方法處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結論。這樣強化學生的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逐步學會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方法。結合歸納總結法,指導學生進行綜合歸納能力的訓練,提高學生對所得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

      五、活動準備

      多媒體計算機、實物投影儀。鎂帶、銅片、鋅粒、鋁條、鐵釘、稀鹽酸、稀硫酸、試管、燒杯、滴管、砂紙等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0

      一、課題分析

      在課題1介紹金屬的物理性質的基礎上,本課題重點介紹金屬的化學性質:

      ①金屬與氧氣反應;②金屬活動性順序。

      在氧氣的化學性質的學習中,已做過鎂帶、鋁箔、鐵絲等在氧氣中反應的實驗,基于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教材采用實驗事實——歸納的編寫方法,重點說明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反應,但反應的難易和劇烈程度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屬的活潑程度。教材的重點放在對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探究上,采用實驗——討論的探究模式,通過對實驗事實的分析,歸納得出置換反應的特點,并通過對某些金屬活動性的比較,進而導出金屬活動性順序。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應用置換反應和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二、課標要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第1課時金屬的化學性質

      (1)知道Fe、Al、Cu等常見金屬與氧氣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稀硫酸的置換反應。

      2.過程與方法

      (1)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能進行初步的探究活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能用圖表和化學語言表達有關信息。

      (3)初步學會運用比較、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

      (2)關注化學與日常生活及生產的密切關系。

      【教學重點】

      1.金屬的化學性質。

      2.對置換反應的理解。

      【教學難點】

      金屬的活動性。

      【教具準備】

      試管(若干)、鐵片、鋁片、鎂片、銅片、稀鹽酸、稀硫酸、小木條、砂紙、試管(若干)等。

      三、教學過程

      【問題情景】

      黃銅和黃金的外觀很相似,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來鑒別它們呢?請同學討論分析是否能用上節課知識來解決這一問題。

      【交流回答】

      1.可利用密度不同測量它們的密度即可區別。

      2.可利用硬度不同,把它們相互刻畫,硬度大的為黃銅,小的為黃金。 【導入新課】

      同學們找出了一些合理的鑒別方法,但是都是利用金屬的物理性質,那么我們能否利用金屬的化學性質進行鑒別呢?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屬,就需要了解金屬的各種性質,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屬的物理性質,本節課我們來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吧!【復習回憶】金屬與氧氣反應1.常溫下能反應:鎂、鋁2. 3.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反應:Fe、Cu高溫下也不能反應:金、銀

      【提出問題】

      為什么金屬與氧氣反應中存在能否反應,及反應劇烈程度不同的差異呢?【交流回答】

      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劇烈程度與金屬的活潑程度有關(即金屬活動性)。實驗表明,大多數金屬都能與氧氣發生反應,但反應的劇烈程度不同,越活潑的金屬,越容易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反應也越劇烈。 【提出問題】

      金屬與酸反應現象是否也像金屬與氧氣反應一樣存在差異呢?【活動與探究】

      請各位同學分組完成課本P10~P11實驗,并記錄好各實驗現象,通過各組實驗我們發現什么問題?【交流回答】

      1.并不是所有金屬都與鹽酸、稀硫酸反應(如:Cu不反應)。

      2.金屬與酸反應放出氣泡的速率快慢不同,其快慢順序為:Mg>Zn> Fe。 【歸納總結】

      金屬與酸反應與金屬活動性有關,金屬活動性越強與酸反應越劇烈,金屬活動性越弱,與酸反應越慢,甚至不反應,故這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Mg>Zn>Fe>Cu。 【分析小結】

      鎂、鋅、鐵與鹽酸(或稀H2S04)的反應:

      【歸納總結】

      置換反應: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教師可在此進行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的比較,以加深學生對置換反應的理解: 【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題學習,我們知道了多數金屬能與氧氣反應,且不同金屬的活動性各不相同,根據金屬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可判斷出金屬活動性的相對強弱,同時我們也認識了一種新的反應類型——置換反應。 【布置作業】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

      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金屬的化學性質金屬的化學性質1.金屬與氧氣反應(1)常溫下能反應:鎂、鋁

      (2)點燃或加熱條件下能反應:Fe、Cu (3)高溫下也不反應:金、銀2.金屬與酸反應

      3.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

      五、教學反思

      1.對于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教學,可以再次做鎂條、鋁箔、鐵絲、銅絲等與氧氣反應的實驗,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要引導學生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進行認真地對比和分析,從中得出金屬與氧氣反應的一些規律性知識。

      2.置換反應的概念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歸納得出的,即通過對鎂、鋅、鐵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的分析,從反應物和生成物類別的角度歸納得出的。這樣的方法比較直觀,學生容易接受。置換反應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主要是通過練習題來感受的。教師也可以補充一些有關這方面的習題,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地殼中一些重要元素的豐度(含量)O、Si、Al、Fe、Ca、Na。 (2)復習金屬活動順序表及其應用。

      (3)掌握Na、Al與O2反應的產物及其用途。

      (4)實驗操作能力、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

      (5)對問題的分析能力。

      (6)歸納總結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透過現象看本質,分析發生反應的內在原因,以提高自身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科學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方法,激發學生學好文化知識,增強報效祖國的神圣責任感。

      二、教學方式

      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理論聯系實際。

      三、教學過程預習檢查:

      (1)在地殼中的含量最豐富的前4種元素是什么?(引導學生觀看課本第38頁圖3-1,O、Si、Al、Fe、Ca。)

      (2)金屬單質的一般物理性質包含: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有金屬光澤、不透明。

      思考與交流:

      (1)舉例說明金屬能發生哪些化學反應。(引導學生通過回憶復習、討論等形式列舉初中化學所學的金屬與氧氣反應、金屬與酸反應、金屬與一些鹽溶液的反應以及金屬活動性順序等知識,并結合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展開討論。)

      (2)分析課本第32頁圖3-2,寫出可能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從實驗現象討論:鎂條燃燒發生了什么反應?銅樹、銀樹是怎么形成的?這些反應有什么特點?它們各屬于什么反應類型?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老師歸納:

      金屬共同的化學性質有:金屬與氧氣反應,活潑金屬與酸反應,金屬與一些鹽溶液反應,下面我們就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板書]

      一、金屬與O2的反應

      1.鈉與O2反應

     。蹖W生實驗1]取出一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煤油,用刀切開,觀察新切面的顏色及變化(引導學生觀察金屬鈉切開前的表面,與切開后進行比較)。通過觀察,簡單描述鈉的物理性質。[學生歸納]鈉的物理性質: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的固體、柔軟(硬度小)。

     。蹖W生實驗2]鈉放在玻璃燃燒匙上,加熱。觀察有什么現象。與加熱前有何不同?可以得出什么結論?要求寫出學生實驗

      1、2的反應化學方程式。[學生歸納]

      實驗1:4Na+O2常溫2Na2O(白色)實驗2:2Na+O2Δ2Na2O2(淺黃色)[現象]在實驗2中,鈉先熔化成銀白色小球后燃燒,火焰呈黃色,最后生成淡黃色的固體。[老師歸納]鈉是一種活潑金屬,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科學視野]過氧化鈉的特殊用途。

      有人打電話119,意味著有什么事情發生?這時,我們首先想到用什么滅火呢?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是由于反應產生了比空氣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燒的二氧化碳。而今天,我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來點火,大家相信嗎?[演示實驗]吹氣生火(細節略)。發生上述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展示過氧化鈉)原來,就是這種叫做過氧化鈉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蹖嶒炋骄浚萦蓜偛诺膶嶒炍覀兛芍琋a2O2可與H2O和CO2發生化學反應,它們反應后的生成物是什么?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試管中,檢驗生成的氣體,并在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由剛才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和溶液變紅可推知,Na2O2與水反應后生成了相應的NaOH和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垡龑W生對Na2O2中元素的價態分析;它和H2O、CO2反應時,電子轉移情況的分析(H2O2對比)。][補充實驗]在盛有少量酚酞試液的試管中加入Na2O2粉末,攪拌。(引導學生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并作出分析。)溶液先變紅,后褪色。實驗說明了Na2O2與水反應生成堿性物質和具有漂白性。實際上,我們常用其來漂白織物、麥稈、羽毛等。思考:(1)呼吸面具中常用Na2O2來做供氧劑,說明理由。 (2)Na2O2應怎樣保存?[板書]2.鋁與O2反應

      [提問]鋁與氧氣能否反應?家庭常用的`一些炊具(如鋁鍋)是鋁制品,在使用過程中是否與氧氣發生反應呢?

     。蹖嶒炋骄浚莘謩e加熱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鋁箔,有何現象?現象有何不同?如何解釋?寫出反應方程式。

      學生討論后歸納:加熱未打磨的鋁箔,鋁箔發紅卷縮,變暗失去光澤,熔化不落下(表面有氧化膜,因此不能燃燒)。加熱已打磨的鋁箔,鋁箔也發紅卷縮,變暗失去光澤,熔化不落下(打磨后的鋁箔表面又很快形成氧化膜,阻止了鋁的燃燒)。 4Al+3O2Δ2Al2O3(致密)[補充實驗]將鋁粉撒到酒精燈火焰上,可觀察到鋁的燃燒。

     。劬毩1]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紀50年代初的鋁鍋,至今仍保存完好。該鋁鍋未銹蝕的主要原因是( )。

      A.鋁不易發生化學反應B.鋁不易被氧化

      C.鋁的氧化物容易發生還原反應

      D.鋁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鋁具有保護內部鋁的作用[練習2]完成下列方程式(答案如下):2Mg+O22MgO 3Fe+2O2點燃Fe3O4 2Cu+O2Δ2CuO 小結:根據金屬活動順序表,金屬與氧氣反應有何規律?

      四、作業設計

      課本第44頁第2、3題;第45頁第6題。

      五、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重點是Na、Al與O2的特殊性及應用;教學難點為Na2O2與H2O、CO2反應的本質;難點突破的方法可以從Na2O2中元素的價態分析,Na2O2與H2O、CO2反應時,電子轉移情況(H2O對比),將是化解難點的妙方。

      六、本課例特色

      本課例中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了兩個探究實驗:一是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實驗(“吹氣生火”),一是鋁粉在酒精燈外焰燃燒的實驗,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相關的化學性質,而且能夠與學生以往所學的知識形成沖突矛盾,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思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加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達到“教為了不教”的目的。另外,通過生動有趣的實驗“吹氣生火”,不僅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還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學生心里造成一種懸而未決的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第二課時]金屬與水反應鋁與堿反應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

      (1)掌握Na、Fe與H2O反應的特殊性;(2)深化并擴充金屬活動順序表的應用;(3)掌握Al與NaOH溶液反應的特殊性;(4)實驗操作能力、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5)對問題的分析能力,歸納總結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同“第一課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同“第一課時”)

      二、教學方式

      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理論聯系實際法。

      三、教學過程

     。郯鍟

      二、金屬與水反應

      [復習引入]列舉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反應的本質,反應類型等;顫娊饘倌芘c酸反應,那么活潑金屬能否與水反應呢?[板書]1.鈉與水反應

      學生實驗探究:(1)Na和燒杯里的水作用(引導學生觀察、并描述現象),反應劇烈,鈉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迅速游動,嘶嘶作響。

      (2)Na和滴有酚酞的水作用(引導學生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3)Na和水作用放出的氣體是什么?(收集裝置如上圖)(引導學生分析產生現象的原因,并完成表格)。2Na+2H2O2NaOH+H2↑現象原因反應方程式鈉浮在水面上鈉熔成小球鈉四處游動嘶嘶作響反應后溶液變紅色點燃收集到的氣體,有尖銳爆鳴聲[思考討論]

      ①鈉易和空氣、水反應,實驗室中應如何保存鈉?(隔絕空氣保存,即保存在煤油中。) ②為什么能將鈉保存在煤油中?(鈉容易被氧氣氧化而變質,必須將鈉隔絕空氣保存;鈉不與煤油發生化學反應;鈉的密度比煤油大,能夠有效隔絕空氣。) ③將一小塊金屬鈉投入CuSO4溶液中,可觀察到什么現象?寫出發生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實驗探究,觀察到現象:反應劇烈,鈉熔成小球,浮在水面上,迅速游動,嘶嘶作響,溶液中同時出現藍色沉淀。2Na+2H2O2NaOH+H2↑,CuSO4+2NaOHCu(OH)2↓+Na2SO4)[板書]2.鎂和水反應

      學生實驗:將打磨過的鎂條放入水中,滴入幾滴酚酞,觀察現象,加熱,觀察現象。寫出反應方程式。(Mg+2H2OΔMg(OH)2↓+H2↑)[板書]3.鐵和水反應

     。垡耄菁矣玫牡毒摺⒋毒叨嗍氰F制品,鐵能否與水反應?

     。劭茖W探究]鐵能否與水反應?(如將燒紅的鐵塊投入水中,現象如何?條件如何?)設計鐵與水蒸氣反應的實驗裝置,并互相對比,評出最優方案。(引導學生從水蒸氣的產生,水蒸氣與鐵粉反應——加熱,反應產物的檢驗等導出課本第42頁內容,圖3-9。)[演示實驗]鐵粉與水蒸氣的反應3Fe+4H2O(g)ΔFe3O4+4H2↑[小結]根據金屬活動順序表,金屬與水反應有何規律?[板書]

      三、鋁和NaOH溶液的反應

     。垡耄莼顫娊饘倌芘c鹽酸反應放出氫氣,能否與堿反應呢?

     。蹖W生實驗探究]將鋁片分別放入裝有稀鹽酸溶液和NaOH溶液的兩支試管中,觀察現象,將點燃的木條分別放在試管口,觀察現象。[師生共同歸納]2Al+6HCl2AlCl3+3H2↑ 2Al+2NaOH+2H2O2NaAlO2+3H2↑[討論]鋁制品的使用對環境有何要求?[思考]以上兩個反應的本質是什么?

     。劬毩暎1.不可以用來制作盛裝濃燒堿溶液容器的材料是()。 A.鐵B.鋁C.塑料D.橡膠

      2.質量相同的兩份鋁粉,第一份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中加入足量的鹽酸,在同溫同壓下放出氣體的體積比是()。 A.1∶1B.1∶2C.1∶3D.2∶3 3.新買的鋁鍋、鋁壺用來燒開水時,凡是水浸到的地方都會變成黑色,這與水中含有下列哪種可溶性鹽有關?() A.鈉鹽B.鉀鹽C.鎂鹽D.鐵鹽[板書]

      四、歸納

      常見金屬的主要化學性質(小結)。金屬在反應的時候都作還原劑。金屬活動順序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金屬原子失電子能力強弱(2)金屬離子結合電子的能力弱強

      (3)跟氧的作用常溫易被氧化常溫干燥空氣中不易被氧化(4)加熱時能被氧化

      (5)跟水的作用:常溫能置換水中的氫、在加熱或跟水蒸氣反應時能置換水中的氫

      (6)跟酸的作用:能把氫從酸(如鹽酸或稀硫酸)中置換出來。能跟氧化性酸(濃硫酸、HNO3)反應(7)跟鹽的反應:位于金屬活動順序前面的金屬把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

      四、作業設計

      課本第44頁第

      1、4(2)題;課本第45頁第

      5、7題。

      五、教學反思

      本節教學重點是Na與H2O、鹽溶液反應的特殊性及其應用;Al與NaOH溶液反應的特殊性及應用。教學難點為Al與NaOH反應的本質。難點突破的方法是應緊扣鋁化合價變化的本質來分析,Al與酸、Al與堿反應都是呈現還原性,這是本質。

      六、本課例特色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為金屬與水的反應,以及鋁與堿的反應。而金屬的選取介紹上也限于鈉、鐵以及鋁。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2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在初中學習金屬的置換反應以及金屬的活動順序、鎂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鈉、鋁等活潑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掌握越活潑的金屬越易與氧氣反應的規律。

      二、教學對象分析

      1.在初三階段學習了一年的化學知識,對金屬的活動順序、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過金屬是否能發生置換反應來判斷金屬的活動順序。

      2、能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在“通過實驗探究獲得關于物質知識”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圖片、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和加深初中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知識和規律

      2、通過觀察了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保存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能力,掌握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

      3、通過實驗了解活潑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歸納出活潑金屬易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知識,了解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培養學生習慣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邊的物質和發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況下,通過對比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難易、劇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思維方法

      5、通過實驗進一步熟悉和規范藥品的取用、酒精燈的使用等基本實驗技能

      四、教學策略

      1.舉例身邊的.金屬材料和回顧初三化學知識,引入新課,通過對比鎂、鋁、鐵分別與氧氣反應引出“鈉與氧氣怎樣反應”的問題。

      2.以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索鈉的物理性質、鈉在空氣中存放所出現的問題以及實驗鈉與空氣中的氧氣的反應,并分析其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產物;通過鋁在空氣中加熱的現象分析得出金屬氧化膜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3.通過四幅金屬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圖片,結合金屬活動順序表,歸納出金屬活動性和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劇烈程度有關

      通過圖表歸納出鈉、鋁、鐵、銅與氧氣反應的有關知識,使知識系統化。

      五、教學過程

      [引入]在實驗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屬制成的,在家里呢?

      [學生回答] 水龍頭、鐵凳、鐵窗筐,鐵架臺??

      [引言]大多數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態形式存在,說明大多數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今天我們再來進一步學習有關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第一節 金屬的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 根據書本圖片,回顧初中階段學習過的反應,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提出問題]這些反應都表現了金屬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歸納復習] 金屬與鹽反應 金屬與酸反應 金屬與氧氣反應

      [板書]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投影]鎂、鋁、鐵分別與氧氣反應的圖片。

      [設問] 是否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都需要加熱呢?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3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金屬的化學性質》。

      在得知我的說課內容是《金屬的化學性質》之后,我便開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師用書,在網上收集相關資料。我了解到,學生在初中時已經掌握金屬的一些性質。初中化學中介紹金屬的性質以物理性質為主,同時介紹了金屬活動性順序,使學生初步了解金屬與酸或鹽溶液反應的規律。本節“金屬的化學性質”是在初中介紹的金屬和金屬材料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冊書是學生學習高中化學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學的實驗方法,第二章是離子反應和從微觀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原理。第三章是在學生初步感受金屬性質、了解必要的實驗方法和掌握氧化還原反應之后再進一步的學習。本節課又是后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開端。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對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和其他金屬元素的學習具有指導性作用。所以這一章在化學的知識系統中具有承接舊知識系統,引導新知識系統的重要作用。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研究掌握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和鈉與水的反應原理,會書寫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通過研究我了解到,本節課學生的難點是鈉與水反應的實驗現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我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將實驗放在學生眼前,帶給學生真真切切的反應現象,讓學生親身觀察、感受化學反應的過程。我相信,這樣的方式可以突破本節課的難點。在課前我必須將我要用到的實驗儀器和實驗試劑準備充分。

      本節課一開始,我會給學生一些金屬與水的圖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媽媽洗碗時銀鐲子接觸到水等等與水不反應的金屬圖片。引導學生總結出金屬與水不發生反應的生活經驗,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提出質疑。金屬與水會發生反應與實際生活經驗不相符,所以學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充分調動起來。

      本節課的學習是在學生了解了金屬活動性順序和氧化還原反應之后,所以這節課我將從這兩方面導入。通過金屬活動性順序,引出鈉與水發生反應的可能性,然后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鈉與水的反應過程,分析總結出鈉與水反應的5個現象:

      A、看到鈉飄在水面上

      B、鈉在水面上游動

      C、熔化成銀白色的小球

      D、發出了嘶嘶的聲音

      E、溶液變為紅色。

      從而總結出5個特性:

      1密度比水;

      2有氣體產生;

      3反應放熱且鈉的熔點低;

      4反應比較劇烈;

      5反應中有堿性物質生成。

      分析這五個特性的同時一定要將其逐個板書出來,板書的內容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在化學現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導學生進行微觀化學反應的研究,也就是化學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現象中的`氣體是什么?”為切入口,從上一環節過渡到化學方程式的研究。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分析出鈉作為還原劑,水作為氧化劑,然后放手叫學生自己嘗試寫出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我研究新課標時知道,現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師教,而在于學生的學,所以這個環節我準備教學生自己去嘗試,自己去討論研究。我負責引導得出最后的化學方程式。

      在本環節的最后,我設計了兩個問題來讓學生進行思考,目的是鞏固氫氣的驗證方法和鈉與水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更深入認識,掌握離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設計一個鈉燃燒不能用水撲滅的實際問題來總結鈉的性質。通過教材研究,為了使學生有及時的鞏固。我將課后練習的第1小題作為鞏固練習題。這道題可以通過練習書寫鈉與氧氣反應和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理解鈉的一般性質。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4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屬的化學性質”是人教版高一化學新教材“第三章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一節的內容,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起始節。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重要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通過這些知識的學習,既可以為前面兩章所學的實驗和理論知識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又可以為在化學2中學習物質結構、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本節作為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起始節,以學生在初中學過的有關金屬的性質及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基礎,選取典型的金屬如鈉、鋁、鐵等進一步學習拓展金屬的性質,而在本節學習中所用到的許多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也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方法,所以學好本節內容可為后繼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方法論基礎。本節內容分兩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編排意圖及高一學生的特點我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方面: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圖片、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和加深初中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知識和規律;通過觀察了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保存方法,通過實驗了解活潑金屬鈉與氧氣、與水反應、鋁與氧氣反應的知識,了解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通過實驗進一步熟悉和規范藥品的取勝、酒精燈的使用等基本實驗技能。

      過程方法方面:通過對金屬鈉、鋁與氧氣反應的實驗探究活動,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并學習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重要的化學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方面:通過了解金屬及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知道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邊的物質和發生的事情;在實驗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金屬鈉是最典型的活潑金屬,學好它的性質對其它活潑金屬的學習有著舉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鈉的性質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本節課學習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觀察法、實驗法、比較法、歸納法等是今后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方法論基礎,所以方法教育是本節課的又一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我突破了傳統元素化合物課堂中采用的結構——性質——存在——用途的一條線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化學學科特點及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選用“實驗探究法”,從日常生活中金屬的廣泛用途引入新課,通過讓學生觀察金屬鈉的存放提出問題“金屬鈉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引導學生猜想與假設,再用實驗來進行驗證,從而歸納出鈉的化學性質。通過實驗,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深刻體驗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思考、討論、歸納與總結,認識實驗的本質,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效果。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用實驗、觀察、對比、歸納等方法,在親自實踐中,通過有目的地觀察和教師的啟發誘導,運用貯存在自己頭腦里的知識,來認識對它們來說是未知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產生新見解。這樣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而且達到發展學生智能的目的,同時讓學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學會學習。具體教學程序如下: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金屬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常用的物質,所以在課的開始可讓學生列舉金屬在日常生活及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在學生興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時,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有沒有考慮過這些金屬從何而來?自然界中的`金屬以什么形態存在?此時還可通過多媒體打出幾張金屬礦石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討論及觀看圖片學生發現只有少數金屬以游離態存在,絕大多數金屬是以化合態存在的。那么這是為什么呢?很顯然,這是與金屬的化學性質密切相關的,即本節課討論的重點內容(板書)。這樣揭示出課題,自然流暢、水到渠成。 2.復習舊知,以舊帶新。

      這時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與交流,讓學生回顧初中階段學習過的有關金屬的反應,并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然后提問:這些反應都表現了金屬具有哪些化學性質?師生共同總結金屬的化學性質

     。1)金屬與鹽反應;

      (2)金屬與酸反應;

      (3)金屬與氧氣反應。通過這個環節的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并將學生頭腦中散亂的金屬知識進行了整理歸納,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金屬鈉的性質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

      3.實驗探究金屬鈉的性質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應用實驗探究法來進行教學。

     。1)提出問題:同學們在初中曾經接觸到一些金屬如鎂、鋁、鐵、銅等,在大家的桌上有一種新的金屬——鈉,找到它,并看一看它是如何保存的?學生通過觀察和聞鈉瓶中液體的氣味,不難發現鈉是保存在煤油中的,那么我就可以順勢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鈉存放在煤油中呢?為什么不能把它暴露在空氣中或存放在水中呢?

     。2)猜想與假設:學生會想到也許金屬鈉會與氧氣或水發生反應

     。3)實驗驗證:此時就可引導學生來做實驗3-1,實驗3-2,及實驗3-3,在學生實驗前我會提醒學生實驗中的注意點。

     。4)實驗現象與結論:實驗結束后引導學生描述、歸納實驗現象并總結得出鈉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接下來我將引導他們閱讀教材“科學視野”部分的內容,讓學生了解過氧化鈉的性質和用途,拓寬知識面。

     。5)拓展延伸:在學習了鈉、氧化鈉、過氧化鈉的有關性質后,我可以順勢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消防員,有人打119告訴你鈉著火了,你該如何去滅火。根據所學知識,學生自己會分析得出鈉著火只能用干沙子覆蓋進行滅火而不能用泡沫滅火器來滅火,用泡沫滅火器進行滅火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通過這樣一個問題不僅對鈉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有了一個加深與鞏固,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享受了成功感、喜悅感,從而增強了學習的欲望。

      4、實驗探究鋁的性質

      對鈉及其氧化物的學習告一段落后可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已經知道了鈉、鎂、鐵等與氧氣的反應情況,金屬鋁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鈉、鎂之后,鐵之前,大家預測一下鋁與氧氣反應的情形如何,由此創設問題情境自然過渡到鋁與氧氣反應的探究學習。在觀察鋁箔的燃燒實驗時,學生會發現鋁箔燃燒不會像鎂條燃燒后滴落下來,而是表面像有一層膜兜著。經過探究原因讓學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質活潑的鋁成為一種廣泛應用的材料。那么,怎樣才能觀察到鋁劇烈燃燒的現象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將其設置為學生探究實驗。在探究教學中要注意開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種情況都有可能,學生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甚至是違反常規的結論,在探究中這些都屬于正常的。學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廣,取眾人所長,考慮的問題就越全面,設計的方案就越完美。對探究的評價我會注意策略,多肯定學生好的方面;對于違反常規的設計也不會立即否定,而是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試。

      5.整理歸納,強化方法

      在課的結尾師生共同回顧總結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鈉和鋁的重要性質以及學習這些知識的重要方法,再將鈉、鋁與氧氣的反應以及初中所學過的鎂、鐵、銅等與氧氣的反應進行歸納比較,讓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總之,實驗探究在本節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師的引導、學生的廣泛參與并積極探求中一步步揭開金屬有關性質的面紗。不僅使重點變為學生主動探求的知識得以落實,并把難點通過實驗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呈現給大家,做到了深入淺出。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5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鈉、鋁的性質,掌握有關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

      2、通過對鈉與氧氣、鋁與氧氣的反應的學習,了解金屬與氧氣反應的規律。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學素養。

      2、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現象分析、推理和判斷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使他們樂于探究物質變化的奧秘,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從而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2、培養學生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并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與生活問題做出初步的解釋。

      教學方法

      誘思設疑、實驗探究法教學重點

      鈉與氧氣的反應。教學難點

      有關鋁氧化膜的實驗探究教學設計

      [引言]在人類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中,有4/5是金屬元素,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金屬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幾種重要的金屬及其化合物。 [投影板書]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復習]

      1、初中學過的有關鐵的性質。

      2、地殼中各元素的含量。

      [學生]回顧、思考、探究。

      [思考與交流]自然界中的元素有哪兩種存在形態?金屬主要以什么形態存在?

      為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探究。 [學生探究]教材P38 [思考與交流]

      1、舉例說明金屬能發生那些化學反應?

      2、分析圖3-2中發生的化學反應,并寫出化學方程式,分析這些化學反應是不是氧化還原反應?如果是,金屬在反應中做氧化劑還是還原劑?[學生]思考與交流。

      (對于問題1,學生可能會圍繞初中學過的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金屬與酸的反應、金屬與鹽的反應、金屬活動順序等知識以及生活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展開討論。對于問題2,學生一般能寫出方程式,并能得出金屬在反應中做還原劑的結論。)[師生互動]共同完成結論:金屬最外層電子數較少,在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化合價升高,被氧化,做還原劑。

      [引入]剛才我們復習了一些金屬的共同性質,我們知道大多數金屬能跟氧氣發生反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投影板書]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各自桌面上的儀器與藥品,請特別注意金屬鈉的保存有什么不同?

      [學生]金屬鈉保存在一瓶液體中。

      [思考與交流]鈉為什么要浸末在一瓶液體中?[學生]思考與交流

     。▽W生可能會想到鈉會與空氣反應,或是與空氣中的水蒸汽反應,總之,鈉保存在液體中是為了隔絕空氣。)

      [教師]請大家聞一聞液體的氣味,這種液體是什么物質?要注意聞氣味的方法。 [學生]聞液體的氣味,得出結論:鈉保存在煤油中。

      [教師]既然大家都認為鈉保存在煤油中是為了隔絕空氣,下面我們就先來認識一下鈉,并探究鈉到底能不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反應的條件是什么?現象如何?請同學們做課本P39的實驗3-1,注意觀察實驗現象;注意鈉要用鑷子取用,不能用手拿。

      [學生]動手實驗、觀察并描述實驗現象:鈉的表面有銀白色金屬光澤。 [思考與交流]通過這個實驗,能否歸納出鈉的物理性質。 [投影板書] 2

      1、鈉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質軟,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熔點低。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鈉的表面,看看與剛切開時有什么不同?[學生]鈉的表面變暗并失去光澤。

      [問題探究]

      剛切開時看到鈉有銀白色光澤,但很快就變暗,并失去光澤,為什么?請大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判斷這個反應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如果是,注明氧化劑和還原劑。

      [學生]鈉與氧氣發生了反應:4Na + O2 == 2Na2O氧化劑是氧氣,還原劑是金屬鈉。 [投影板書]

      2、鈉與氧氣的反應

     。1)常溫時鈉與氧氣很快發生反應生成白色的氧化鈉:

      4Na + O2 == 2Na2O

      現象:鈉的表面變暗并失去光澤。

      [教師]我們已經知道鈉在常溫時就能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白色的氧化鈉。那么,如果加熱,鈉又會發生怎樣的反應呢?下面我們把一小快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請大家做實驗3-2并注意觀察現象。 [學生]實驗探究教材P39的實驗3-2 [投影板書]

     。2)加熱時,鈉先熔成小球,然后燃燒,發出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的固體——過氧化鈉:2Na + O2 == Na2O2(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鈉燃燒時的現象,要求學生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說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P40科學視野:過氧化鈉的特殊用途。

      [學生]閱讀、思考、交流。 [教師]請同學們做下面的'實驗。

      [投影板書] [科學探究]取少量過氧化鈉放入試管中,然后把水滴入試管,再把帶火星的木條靠近試管口,有什么現象?再往試管內滴加酚酞試液,又有何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學生]做實驗、觀察并歸納實驗現象:產生大量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滴加酚酞試液后溶液變紅色后又變無色。說明過氧化鈉與水劇烈反應生成氧氣和氫氧化鈉。

      [教師]滴加酚酞試液后溶液變紅色后又變無色的原因是過氧化鈉有很強的氧化性,能使一些有色物質褪色,因此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學生一般不能說出溶液褪色的原因,因此教師要適當說明)[教師]請大家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寫方程式:2Na2O2 + 2H2O = 4NaOH + O2↑

      [教師]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也能發生類似的反應,請寫出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寫方程式: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教師]請同學們分別找出這兩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學生]思考、討論并得出結論:兩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都是過氧化鈉。 [思考與交流]過氧化鈉有什么特殊用途?利用了過氧化鈉的哪些性質?

      [總結板書]過氧化鈉與水、二氧化碳反應都產生氧氣,因此可用于呼吸面具中作為氧氣的來源,潛水艇在緊急情況下也可用過氧化鈉來供氧;過氧化鈉有漂白性,可作為漂白劑,用來漂白織物、麥桿、羽毛等物質。

      [思考與交流]你認為硫、氯氣等活潑非金屬單質能否與金屬鈉發生反應,如果能,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思考、討論并寫出方程式:

      2Na + S === Na2 S 2Na + Cl2 === 2NaCl

      [教師]注意反應的條件分別為研磨和點燃。

      [練習]下列關于鈉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金屬鈉是銀白色金屬,硬度很大;B、將金屬鈉放在石棉網用酒精燈加熱,金屬鈉劇烈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過氧化鈉;C、金屬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鈉;D、金屬鈉的熔點很高。

      [教師]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鈉、鎂、鋁是三種相鄰的活潑金屬,我們已經知道金屬鈉常溫下就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加熱時燃燒,生成過氧化鈉,鎂在空氣中也可以燃燒生成氧化鎂,那么,鋁的情況又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鋁與氧氣的反應。 [投影板書]

      3、鋁與氧氣的反應

      [思考與交流]鋁是一種比鐵還活潑的金屬,鐵在空氣中很容易生銹,但是鋁在空氣中卻能穩定存在,為什么?

      [學生]閱讀課本、思考、交流,得出結論:活潑金屬在空氣中易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一層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護內層金屬,如鐵表面的鐵銹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護內層金屬不被繼續氧化,如鎂、鋁表面的氧化膜等。 [教師]鎂和鋁的表面都有致密的氧化膜,可以保護內層金屬不被繼續氧化,因此,在點燃鎂帶前常用砂紙打磨,這樣更容易點燃,鋁的情況如何呢?請大家動手進行課本P40的科學探究實驗,仔細觀察,看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投影板書]用坩堝鉗夾住一小塊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輕輕晃動。仔細觀察,看到了什么現象?為什么?

      [學生]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并討論交流。 [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板書:

      現象:鋁箔熔化,失去光澤,但熔化的鋁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層膜兜著一樣。原因:鋁箔的表面有一層氧化鋁保護膜,氧化鋁熔點高(20xx℃),鋁熔化時(660℃),氧化鋁并未熔化,固體氧化鋁不僅包住了熔化的鋁,而且還隔絕了空氣與鋁接觸,阻礙了鋁與氧氣的進一步反應。

      [教師]既然鋁表面的氧化膜能保護內層的鋁,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可以象點燃鎂帶一樣,先除去其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熱,那如果這樣做,情況又會怎樣呢?請大家繼續課本的科學探究。

      [投影板書]再取一塊鋁箔,用砂紙仔細打磨(或在酸中處理后,用水洗凈),以除去表面的氧化鋁保護膜,再加熱至熔化,又有什么現象呢?[學生]實驗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并討論交流。 [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板書:

      現象:熔化的鋁仍不滴落。

      原因:鋁很活潑,除去原來的氧化膜后,在空氣中又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 [教師]大家能否寫出鋁與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分析其是否是氧化還原反應,如果是,請說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學生]寫出方程式:4Al + 3O2 === 2Al2O3,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氧氣和鋁。 [思考與交流]怎樣才能使鋁燃燒起來?

      (學生可能會提出很多見解,如把加熱的鋁伸入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用鋁粉代替鋁箔以增大接觸面積等)

      [教師]同學們都很積極,所提的見解也很有新意,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查閱有關資料,也可以到實驗室在實驗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探究,現在我們小結一下這節課的內容。

      [投影板書] 小結:思考與交流

     。1)根據金屬鈉、鎂、鋁與氧氣的反應情況,結合已有的知識以及生產、生活中的實例,推斷其他金屬能否與氧氣反應?反應的條件、現象怎樣?產物又如何?這些不同的情況與什么有關?[師生互動]共同完成板書:

      [結論]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情況與金屬的活動性有關,按照金屬活動順序,金屬與氧氣的反應越來越難,反應條件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慢等。

     。2)是不是所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中金屬做氧化劑還是還原劑?為什么?

      [結論]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在反應中金屬都做還原劑,因為金屬最外層電子數較少,容易失去電子,被氧化。反饋練習:

      1、下列關于鈉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鈉燃燒時發出黃色的火焰;B、鈉燃燒時生成氧化鈉;C、鈉有很強的還原性;D、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

      2、下列關于鋁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鋁是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B、鋁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C、常溫下鋁不能與氧氣反應;D、在化學反應中,鋁容易失去電子,作還原劑。

      作業:課本P45第一題。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6

      3Fe+2O2 Fe3O4 2Mg+O22MgO 4Al+3O22Al2O3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小組討論并匯報本組的實驗方案或生活實例。聽講,進一步理解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板書】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

      【課題引入】確切地說應該是空氣中的氧氣在偷偷在起作用。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金屬和氧氣的化學反應有哪些呢?它們反應的現象是什么?化學方程式怎樣寫?

      【展示】鎂、鐵燃燒的圖片

      【演示】將一根銅絲和金戒指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燃燒。

      【補充】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金入于猛火,色不奪精光”,由此說明,金在高溫下也不與氧氣發生反應,金最不活潑。 【板書】活動性:Mg、Al>Fe>Cu>Au 【解說】這就解答了一開始提出的`問題。鐵的活動性比較強,因此鐵制品被腐蝕地比較嚴重。銅活動性較弱,被腐蝕的程度比較輕。而金的活動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蝕。

      【思考】鋁的化學性質比鐵活潑,為什么我們通?匆婅F生銹而沒有看到鋁生銹?在清洗鋁制品時應注意些什么?

      學生討論并回答:鋁制品耐腐蝕是由于鋁可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保護膜之故;若用鋼刷、沙等來擦洗鋁制品,容易把氧化鋁薄膜除掉,從而起不到保護作用。

      【小結】鎂、鋁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如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Al2O3)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這也是鋁的產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廣泛的運用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過渡】很多金屬不僅能與氧氣反應,而且還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金屬與鹽酸或稀硫酸是否反應以及反應的劇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屬的活潑程度。下面,我們就通過實驗來比較鎂、鋅、鐵、銅的活動性。

      三莊中學

      夏小榮

      研討課

      【活動與探究】將學生分成A、B兩組。

      A組:在四支試管中分別放入兩小塊打磨光潔的鎂條、鋅粒、鐵片、銅片,各加入約5 mL稀鹽酸,觀察現象,比較反應的劇烈程度;用燃著的木條放在試管口,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B組:用稀硫酸代替稀鹽酸進行實驗,并比較發生的現象。分組實驗并仔細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并通過比較、分析,得出結論。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展示探究結果】引導對信息進行處理,并獲取結論。

      A組:Mg+2HCl==MgCl2+H2↑ Zn+2HCl == ZnCl2+H2↑ Fe+2HCl==FeCl2+ H2↑

      B組: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SO4+ H2↑ Fe+ H2SO4==FeSO4 + H2↑

      【交流】

      (1)鎂、鋅、鐵可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銅不與鹽酸或者稀硫酸反應。

      (2)鎂、鋅、鐵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時的劇烈程度不同。鎂反應最劇烈,其次是鋅,然后是鐵。

      (3)與酸反應時,能生成氫氣的金屬活動性強;否則,就較弱。

     。4)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

      【導思】同學們,你們的觀察真實可靠嗎?

      【投影】 “金屬與鹽酸反應的比較”

      【過渡】一些金屬不能與鹽酸或稀硫酸反應,如銅和銀,如何確定它們之間活動性順序呢?

      要求:對鋁、銅、銀活動性順序的探究:

      1、設計探究方案

      2、預測實驗現象

      3、作出合理判斷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7

      教學目標

      1.知道鎂、鐵、銅等常見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2.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

      3.通過金屬與氧氣、酸反應的實驗探究,初步了解金屬的活動性。

      學時重點

      金屬與氧氣、酸的反應。

      學時難點

      用實驗探究金屬的活動性。

      教學活動

      【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提問]前邊咱們講了金屬的一些物理性質,誰能告訴我合金與純金屬相比較有什么優良性能?

      【講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黃金及黃金飾品越來越多的成為尋常百姓的裝飾品。隨之而來的假黃金詐騙案也越來越多,提示:黃銅為銅鋅合金,外觀和黃金相似

      【討論】人們為何會上當?你能想出一個鑒別真假黃金的辦法嗎?

      【回答】通過測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畫等

      【設問】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學方法鑒別呢?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學習金屬的化學性質。

      【過渡】金屬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活動】溫故知新歸納總結評論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有哪些金屬能和氧氣的反應?

      【回答】金屬鐵和鎂

      【投影】鎂在空氣中點燃;鐵在純氧氣中燃燒的`圖片。

      【提問】鎂在空氣中加熱即可發生反應,而鐵必須在純氧中才能燃燒,從反應條件上比較,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

      【回答】鎂比鐵活潑。

      教師出示表面氧化的鎂片,再用砂紙打磨一半后,引導學生對比觀察

      鎂鋁在常溫下就能和氧氣反應,鐵銅在常溫下幾乎不和氧氣反應,但在高溫條件下卻能和氧氣反應,我們得出金屬的第一個化學性質

      【板書】一多數金屬能和氧氣反應(但反應的劇烈程度不一樣)

      【投影】燃燒金戒指的圖片: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其中蘊含著怎樣的化學原理?教師啟發引導

      【回答】金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

      【解釋】金的化學性質不活潑,金難與氧氣發生反應

      【提問】學到這同學們有沒有鑒別真假黃金的方法了?

      【回答】用火燒

      【提問】你能描述具體的操作方法嗎?

      【講述】很好,取少量金屬塊在火焰上加熱,若金屬表面發黑則原試樣為黃銅,若無變化,則為真金。

      【分析與討論】1.比較鎂鋁鐵銅金分別與氧氣反應時的難易程度有何不同呢?

      2.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總結】不同的金屬活潑程度(即金屬活動性)不一樣。越活潑的金屬越容易與別的物質起反應,且反應現象越劇烈。

      【總結】我們知道了鎂、鋁等在常溫下就能與氧氣反應,鐵、銅等在常溫下幾乎不與氧氣反應,但在高溫時能與氧氣反應。金即使在高溫時也不與氧氣反應,從而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鎂鋁、鐵銅、金的活動性依次減弱

      【投影】聯系生活,鐵制品易生銹,鋁制品卻不易生銹

      【提問】鋁的化學性質很活潑,為什么通常鋁制品卻很耐腐蝕?閱讀教材,回答問題。

      【回答】鋁在空氣中與氧氣反應,其表面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Al2O3)薄膜,從而阻止鋁進一步氧化,因此,鋁具有很好的抗腐蝕性能。

      【提問】能不能用鋼絲球擦洗鋁鍋?

      【回答】不能,會破壞表面的氧化膜

      【過渡】以上是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那么金屬還可以與哪些物質反應呢?回想你家庭廚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鐵或鋁嗎?

      【活動】實驗探究

      【學生分組實驗】

      【投影】實驗內容及實驗過程中需觀察注意的問題學生結束試驗后

      【提問】請同學試著描述實驗現象

      【回答】金屬表面有氣泡產生

      【講述】有氣泡產生說明將稀鹽酸加入到金屬中后,產生了新物質,從而咱們可以知道金屬和酸發生了化學反應,所以咱們得到了金屬的第二個化學性質二.金屬能和酸反應(只介紹和鹽酸硫酸的反應)

      【提問】根據現象,討論,哪些金屬能和酸反應,哪些不和酸反應?

      【回答】鎂鋅鐵表面有氣泡,能和酸反應;銅絲表面沒現象,不能和酸反應

      【提問】根據是否能和酸反應,你能把金屬分為哪兩類?哪類金屬活潑些?

      【回答】能和酸反應的活潑些

      所以我們得出銅在這幾種金屬中最不活潑

      【設問】那么鎂鋅鐵三種金屬的活潑性又是怎樣的呢?

      【提問】第三個問題,回想實驗過程中鎂鋅鐵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如何呢?

      【回答】鎂反應最劇烈,鋅次之,鐵最慢

      所以鎂比鋅活潑,鋅比鐵活潑

      根據能不能和酸反應和反應的劇烈程度你能得出這幾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嗎?

      【探究結果】鎂、鋅、鐵、銅的金屬活動性由強到弱依次為Mg>Zn>Fe>Cu

      【提問】學到這里,你能總結出判斷金屬活動性的方法嗎?

      【總結】1.根據金屬與氧氣反應的難易程度或者反應現象的劇烈程度判斷

      2.金屬是否與酸反應,及反應的劇烈程度判斷

      教師引導學生寫出幾種金屬與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講解】鐵與鹽酸或硫酸反應時,生成的是正2價的鐵,亞鐵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學生試著寫出鎂鋅分別和鹽酸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Mg+2HCl=MgCl2+H2↑ Mg +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提問】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物質類別角度分析,上述反應有什么特點?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總結】由一種單質與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與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表達式:A + BC = B+ AC判斷依據:單質+化合物→單質+化合物

      【練一練】:學過的反應中有置換反應嗎?

      【提問】我們還學過哪些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由多變一‘’分解反應‘由一變多’

      練習;下面幾個反應中哪些是置換反應哪些是化合反應哪些是分解反應學生小結這節課學到了什么?學生總結所學知識投影;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多數金屬能和氧氣反應

      2Cu+O2= 2CuO 4Al+3O2==2Al2O3

      Mg、Al>Fe、Cu>Au(金)二.金屬和酸反應

      Mg+2HCl=MgCl2+H2↑ Mg+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Mg>Zn>Fe>Cu置換反應:判斷依據:單質+化合物→單質+化合物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判斷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能夠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探究,提高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習化學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金屬活動性順序。

      【難點】

      金屬活動性順序的應用和適用條件。

      三、教學過程環節

      一:導入新課

      【提出問題】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什么是置換反應,那么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示幾個置換反應,大家來判斷一下產物是什么。 Zn+H2SO4=_______________ Cu+H2SO4=_______________

      更多公職類考試信息和資料

      【學生回答】鋅與硫酸生成氫氣和硫酸鋅。通過上節課的實驗可以知道銅與硫酸不發生反應。

      【教師引導】既然鋅能與酸反應,銅不能與酸反應,由此可知金屬的活潑性是不同的。那么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是怎樣的順序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金屬的活動性。環節二:新課講授

      【學生實驗】①鐵與硫酸銅的反應;②鐵、銅分別與鹽酸的反應【提出問題】通過實驗,思考鐵與銅,哪種金屬更加活潑?為什么? 【學生回答】鐵比銅活潑,因為鐵與鹽酸發生了反應,有氣泡產生,而銅與鹽酸不反應,并且鐵能把銅從硫酸銅溶液中置換出來,說明鐵更活潑。

      【提出問題】通過這兩組實驗,你能說說我們在證明金屬活動性強弱時采取的實驗方法嗎? 【學生回答】第一種方法是讓金屬與另一金屬的鹽溶液反應,根據能否發生置換反應判斷金屬活潑性強弱;第二種方法是讓金屬與酸反應,根據能否發生反應、發生反應的劇烈程度來判斷金屬活潑性強弱。

      【教師引導】現有鎂、銅、鋅三種金屬,利用上述實驗方法,你能設計方案并通過實驗來判斷鎂、銅、鋅三種金屬誰的活動性更強嗎? (藥品:鎂條、銅絲、鋅粒、稀鹽酸、稀硫酸、氯化鎂溶液、硫酸鋅溶液、硫酸銅溶液。) (小組討論5分鐘)

      更多公職類考試信息和資料

      【提出問題】哪個小組愿意說一下自己小組的實驗方案? 【學生回答】

      小組①:將鎂條、銅絲、鋅粒分別與稀鹽酸反應,觀察反應的劇烈程度來判斷活動性強弱。

      小組②:將鎂條、銅絲、鋅粒分別與MgCl2溶液、ZnSO4溶液、CuSO4溶液兩兩反應,觀察是否發生置換反應來判斷活動性強弱。 ……

      【提出問題】請根據自己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且根據實驗現象思考鎂、銅、鋅三種金屬的活潑性是怎樣的? (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提醒注意安全。) 【學生回答】

      小組①:鎂、鋅能從酸中置換出氫氣,銅不能從酸中置換出氫氣,并且鎂與酸反應程度較鋅與酸反應程度更劇烈,所以活潑性順序為Mg>Zn>Cu。

      小組②:鎂能夠置換出ZnSO4溶液、CuSO4溶液中的鋅和銅;鋅能夠置換出CuSO4溶液中的銅,和MgCl2溶液不反應;銅不與MgCl2溶液和ZnSO4溶液反應,所以活潑性順序為Mg>Zn>Cu。 ……

      【教師引導】鎂、鋅能從酸中置換出氫氣,我們說它們比氫活潑;銅不能從酸中置換出氫氣,我們說它不如氫活潑。那么,氫應排在哪個位置呢?

      更多公職類考試信息和資料

      【學生回答】氫排在鎂、鋅的后面,排在銅的前面。 【教師講授】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

      【提出問題】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來看,金屬所處的位置與活潑性有什么關系?排在H前面的金屬有什么特點?排在前面的金屬與后面金屬的鹽溶液能否發生反應? 【學生回答】

      (1)在金屬活潑性順序里,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潑性就越強; (2)在金屬活潑性順序里,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 (3)在金屬活潑性順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換出來。環節三:鞏固提高

      1.請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 (1)鐵和稀鹽酸(2)鋁和硫酸鋅溶液(3)鐵與硫酸銅晶體

      2.由此可知,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適用條件是什么?解析:

      更多公職類考試信息和資料

      1.(1)反應;(2)反應;(3)不反應

      2.由之前的實驗可知,所有的反應都是在溶液中進行的,能夠得到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的適用于溶液。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學生回答本堂課的收獲:金屬活動性順序。

      布置作業:有一種“黃銅”又稱為“愚人金”,實為銅、鋅合金。“黃銅”外觀與黃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販用來冒充黃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學知識,設計實驗來鑒別金與“愚人金”?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略)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相關文章: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04-06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08-26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2-17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5篇08-29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5篇01-22

    化學金屬的化學性質教案15篇12-18

    金屬的化學性質說課稿12-11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反思06-11

    《金屬的化學性質》教學反思02-2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一级黄不卡在线播放放 |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免费 | 亚洲欧美久久aⅴ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