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時間:2023-01-13 15:11:0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在動畫動手操作總了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培養數學素養。

      重難點分析

      重點分析了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光憑字面很難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將靜態的畫面轉為動態畫面,具有一定的難度。

      難點分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間理解能力,學生較難感受。

      教學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動畫演示了解構建圓柱的側面展開圖與底面周長和高的關系。

      2.通過體驗圓柱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征

      2.圓柱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課件出示)

      二、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3.認識圓柱的底面、高和側面

      (一)小組合作:探究圓柱各部分的組成和特征。

      師:那么圓柱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課件出示)

     、佟⒂檬置幻、滾一滾,圓柱與長方體、正方體有何不同?你發現了什么?

     、、圓柱有幾個面組成?

      ③、小組討論并驗證:兩個底面有什么關系?

      ④、量一量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有什么特點?

      (二)、小組匯報:

      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內交流感知。

      師:哪一組同學來給大家說說看,圓柱有哪些特征?你們是怎么驗證的?

     。▽W生匯報,教師即時補充)

      A組:指出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2個底面相等。

      B組:知道圓柱有3個面組成,2個底面和一個側面

      C組:協助下指出圓柱的3個面。

      生:我們知道了圓柱有3個面組成,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

      生:上下兩個面是圓形。

      生: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一樣的。

      師:指一指手中圓柱的底面、側面。

     。ò鍟2個底面,1個側面)

      圓柱的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ㄈ⒂^察、比較圓柱底面的特征。

      A組生:圓柱的兩個底面都是圓,大小相等。

      師:你是怎樣知道兩個底面相等的?

      預設:剪出來比較、量直徑計算、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是否重合。(分別請學生演示驗證)

      師:用哪種方法驗證最簡單?

      A組生:畫在紙上倒過來觀察。

     。ㄋ模、圓柱的高。

      師:圓柱的高什么發生了變化?

      引導:哪段距離表示圓柱的高?

      請看屏幕,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就叫圓柱的高。

     。ㄕn件出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師:圓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上顯示并用有顏色的線閃爍。

      師:你能在你的圓柱上指出這條高嗎?

      教師講解: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應該垂直于兩個底面。

     。ㄎ澹A柱的側面

     。1)、組織學生摸一摸圓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圓柱側面在哪里,猜想一下側面展開后是什么形狀。

      組織學生分小組操作:剪開一個圓柱模型的側面,再展開觀察。

      得出結果:AB組: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2)動手剪一剪

      沿著罐頭盒的側面剪開,展開的包裝紙是什么圖形?

     。ㄗ⒁饧舻兜陌踩褂茫

     。┲R小結

      圓柱有2個完全相同底面和1個側面組成。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是圓柱的高。

      三、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4.知識拓展

     。ㄒ唬A柱的高還有其他的說法。

     。ㄕn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深“,一個1元硬幣是圓柱形的,這個圓柱的高還可以說是“厚“,水管也是圓柱形的,它的高還可以叫”長“。

      (二)、師:為什么樹干都是圓柱形的?

     。ㄕn件出示小知識)圓柱具有較大的支撐力。樹木的樹冠全靠主干支撐。特別是碩果累累的果樹,上面掛著許多果實,需要強有力的樹干支撐,才能生存。

      圓柱形的樹干沒有棱角,狂風吹打時,不論風卷著塵沙、雜物從哪個方向吹來,受影響的都只是極少部分,不易受到沖擊的傷害。因此,樹干的形狀是圓柱形的,這是樹木對自然環境適應的結果,也是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為了適應生長的需要。

      四、小結

      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這一類圖形有幾個共同的特點:比如它們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圓,側面展開后是一個長方形。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1、82頁練習十五第6-11題。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并能根據運算律和運算性質進行一些分數的簡便運算。

      2、在學習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整數的運算律和運算性質對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措施:

      設計相應的計算題和實際問題,關注學習困難生的學習情況。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練習十五第6題。

      學生先回憶等式的性質,指名說一說。

      觀察每個方程,說說方程的特點。

      提示:都要把方程的左邊進行化簡,再應用等式的性質求方程的解。

      學生獨立解每個方程,指名板演,進行講評,提醒學生自覺進行檢驗。

      2、計算下列各題,能簡算的要簡算。

      (7/8-2/3)×(7/10+1/5) (2/5+1/3)÷4/5+3/4

      3/10÷[1/2×(2/5+4/5)] 7/16÷1/10-7/16÷1/9

      (1-1/6÷5/12)×7/6 (4/25×99+4/25)÷1/8

      學生獨立計算,每人任選三題,同時指名學生板演。

      教師結合學生板演情況進行講評并及時總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練習十五第8題。

      (1)圖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你會計算梯形的面積嗎?

      (2)學生獨立列式計算,任選一題。

      4、練習十五第9-11題。

      (1)分析第9題,學生先讀題并列出算式,然后請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2)分析第10題,先說說數量關系再列算式,要讓學生明白要求兩個小隊平均每人采集樹種多少千克,先要算這兩個小隊一共采集樹種的千克數和這兩個小隊的總人數。

      (3)分析第11題,解決每一問時鼓勵學生說數量關系并注意第2小題與第3小題之間的聯系。

      二、拓展練習

      解決實際問題:

      1、一個食堂,星期一用去煤氣7/4立方米,星期二用去煤氣3/2立方米,兩天用的煤氣量占本周計劃用氣量的3/8。這一周計劃用多少立方米煤氣?

      2、工程隊運來黃沙9/2噸,運來的'水泥比黃沙重量的2/3少1/5噸。黃沙和水泥一共運來多少噸?

      3、小華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前3天看了總頁數的3/4,后2天準備按1:2看完剩下的頁數,最后一天要看多少頁?

      三、全課總結

      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不僅要注意運算順序,還要注意分數加、減法與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的不同,必須看清什么時候需要通分,什么時候需要先約分再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要認真讀題,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

      四、布置作業

      練習十五第7、9、10、11題。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理解并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主動體會整數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能運用運算律進行有關分數的簡便計算,體驗簡便運算的優越性。

      2、使學生在理解運算順序和簡便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積累數學學習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重溫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中國結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工藝制作,元旦時我們班將用它來裝扮教室。

      2、出示場景圖:小的中國結每個用4分米彩繩,大的中國結每個用6分米彩繩。兩種中國結各做18個,一共用彩繩多少米?

      3、學生口頭列式,說說運算順序。

      4、提問:兩種方法,哪一種計算更簡便?為什么?

      4、小結: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還可以使用運算律使計算更簡便。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在具體的情境中再現舊知,為新課的教學打下了穩固的知識基礎,埋下了情感、思維體驗的伏筆。]

      二、主動探索,理解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例1的場景圖,學生自主列出綜合算式。

      板書: 2/5×18+3/5×18    (2/5+3/5)×18

      2、交流兩種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時你是怎樣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關分數的算式中,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稱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這兩道算式都屬于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將計算與解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能使學生體會到計算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從而增強學習計算的內在需求。]

      4、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1)提問:根據以往計算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經驗,想一想,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使學生明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

      (2)嘗試:這兩道算式你能試一試嗎?

      學生分別計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順序

      讓學生結合具體問題情境說說運算順序。說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

      [設計意圖: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喚醒學生的數學思考,用自主學習的方法體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體驗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新知識納入知識結構的過程也就順理成章。]

      三、算中體驗,把整數的.運算律推廣到分數。

      1、討論:這兩個算式,如果讓你選擇,你喜歡計算哪一個?為什么?

      使學生明確第二個算式因為括號內的和是整數,所以計算比較簡便。

      2、觀察:這兩種算式有什么聯系?

      得出:兩種方法從算式來看,其實是乘法分配律的運用。

      板書:2/5×18+3/5×18=(2/5+3/5)×18

      3、引導:兩個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繩多少米”。從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4、小結: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我們在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要恰當地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設計意圖:整數的運算律遷移到分數中來使用,讓學生在計算中自主探索,充分觀察,對比體驗,通過自己思考,用已有的知識結構去同化、順應新的知識,達到有意義的學習的目的。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

      四、練習鞏固,正確計算。

      1、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再計算。

      反饋時: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算法,第1題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處理的?

      小結: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但整數四則混合運算通常是一次計算出一個得數,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乘除法連在一起時可以同時運算。

      提問:你是怎么檢查結果是否正確的?

      使學生重溫檢查的方法,養成習慣:(1)數字、符號有沒有抄錯;(2)每一步的計算是否正確;(3)書寫格式是否規范。

      [設計意圖:計算后,引導學生自覺對計算過程進行檢查,分析錯誤的原因,養成認真計算、自覺檢查的良好習慣,充分發揮每一道題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2、練一練第2題

      獨立完成

      交流時,說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律或運算性質,為什么要這樣算。

      提問: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有什么特別之處?

      小結: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常常是使用運算律湊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數再計算,但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在使用運算律時,通常是湊成整數,或者觀察是否有利于約分。計算步數較多的題時,要隨時注意使運算簡便。

      [設計意圖:把整數的簡便運算與分數的簡便運算進行對比,使學生體會,使用的運算律是相同的,但分析的方法稍有區別。養成認真分析數據的習慣,提高合理靈活計算的能力。]

      3、練習十五1、2題

      獨立完成

      五、全課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或不足?

      計算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時,你覺得你對同學們可以提出什么樣的友情提醒?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負數的意義,會讀寫負數。

      2、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3、在認識負數和應用負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鞏固對負數的認識。

      教學難點:

      掌握正負數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自學教材、整理梳理、鞏固練習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

      1、認真看課本第87頁到91頁的內容,回憶整理有關負數的知識

      (1)舉例說明如何讀寫正負數?在書寫正數和負數時應注意些什么?

      (2)為什么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都____0;負數都_____0。

      (3)正數負數表示什么樣的兩種量?你能舉出生活中的例子嗎?

      2、4分鐘后,對子之間相互交流,如用疑問可以小組討論!

      3、小結:我們把像+3、+15、+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像-6、,-10,-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0小于一切正數,大于一切負數,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正數、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兩種量。

      二、基礎練習。

      1、展示一

      (1)如果前進30m記作+30m,那么-20m表示( ),后退10m記作( )。

      (2)如果+60m表示上升60m,那么-60m表示( ),下降50m記作( )。

      (3)如果+120m表示向東行120m,那么-70m表示(),向西行50m記作( )。

      要求:1、獨立做題,。

      2、寫完的同學對子之間相互檢查

      3、展示二

      (1)讀一讀,填一填。

      37,-78,+20,-5,0,+121, 98, -1000, -13, 34, -34。

      負數 正數

      最后剩下一個數沒有填入上面的框中,這個數是( ) 。

      (2)六年級3個班進行智力搶答賽,答對1題得10分,答錯1題扣10分,不答題得0分。已知一班答對1題,二班答錯1題,三班對、錯各1題,請寫出這3個班的得分情況。

      一班( )分 二班( )分 三班( )分

      三、提高練習。

      (一)填一填

      1、如果向南行50m記作-50m,那么向北行45m記作( ),-45m表示( )。

      2、如果支出180元記作-180元,那么收入800元記作( ),-200元表示( )。

      3、如果逆時針旋轉28°記作+28°,那么順時針旋轉16°記作( ),+16°表示( )。

      (二)做一做

      1、同學們利用休息日幫助果農采摘蘋果,從4棵蘋果樹上摘下的蘋果分別放成4堆。果農王大伯估計每棵樹可產蘋果100kg,同學們以此估計數為標準,超過的千克數記為正數,不足的千克數記為負數。

      (1)這4堆蘋果共重多少千克?

      (2)這4堆蘋果平均每堆重多少千克?與王大伯的`估計數比較,結果用正、負數表示。

      2、一個小組8名同學的身高如下表

      (1)算出8人的平均身高。

      (2)如果把平均身高記為0,用正、負數表示每位同學的身高。

      (3)上表中與平均身高相差為0cm,表示( );與平均身高相差為正數,表示( );與平均身高相差為負數,表示( )。

      同桌討論,集體講評后,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收獲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堂作業

      家庭作業

      板書設計:

      負數的初步認識整理與復習

      像+3、+15、+8844.43……等這樣的數叫做正數;

      像-6、,-10,-155……等這樣的數叫做負數。

      0小于一切正數,大于一切負數,0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正數、負數表示意義相反的兩種量。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有關特征,知道什么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圖,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系,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并發現圓的有關特征,能借助工具畫圖,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

      教學難點: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些圓形物體和圓形紙片,圓規

      學具準備:圓規、學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圓形物體的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羊吃草的故事(猜謎)

      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

      先請同學們猜測一個字。再猜兩個字的水果名

      師: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范圍有多大?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范圍是一個圓。)

      一、談話導入

      1、對于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兒見過圓形?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些。見過平靜的水面嗎?如果我們從上面往下丟進一顆小石子,(電腦演示),你發現了什么?

      3、其實這樣是現象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欣賞)從這些自然現象中,你同樣找到了圓嗎?

      4、有人說,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圓的奧秘,好嗎?(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動手嘗試,認識圓的特征

      (一)、初步認識圓

      1、說了這么多圓,看了這么多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圓?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你手頭的的。(問題就只工具動手畫一畫。(學生動手畫圓)

      2、引導學生交流所畫的圓,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畫要停留在借助什么來畫的,不要作過深的追問)

      3、比較:看看你所畫的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么不同?

      交流:以前所學的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二)、用圓規畫圓

      1、剛才有同學用圓規畫出了一個圓,其他同學會畫嗎?請拿出準備的圓規,在白紙上畫一個圓。

      交流:誰來說說用圓規是怎樣畫圓的?或者說在畫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么?(指名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圓規的使用方法。)

      要點:針尖要戳在紙上,另一只腳是筆,兩腳隨意叉開。

      2、剛才大家畫的圓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們全班同學畫一個一樣大的圓,行嗎?你有什么建議?

      3、全班畫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圓:我們把兩腳叉開4厘米來畫一個圓。(畫好的同學拿出剪刀,把畫的圓剪下來。)

      (三)、圓各部分名稱

      1、圓和其它圖形一樣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稱,請同學們打開書,把例2的一段話認真地讀一讀。

      2、反饋交流:你知道了關于圓的哪些知識?

      (圓心、半徑、直徑,分別用字母O、r、d表示。)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并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圓上將個部分標一標、畫一畫。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出示3個圓,分別判斷,說說是怎樣想的。

      (四)、圓心、半徑、直徑的關系

      1、學到現在,關于圓,該有的知識我們也探討地查差不多了。那你們覺得還有沒有什么值得我們深入地去研究?其實不說別的,就圓心、直徑、半徑,還藏著許多豐富的規律呢,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研究研究?大家手頭都有圓片、直尺、圓規等等,這就是咱們的研究工具。待會兒就請大家動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另外,我還有兩點小小的建議:第一,研究過程中,別忘了把你們組的結論,哪怕是任何細小的發現都記錄在自備本上,到時候一起來交流。第二,實在沒啥研究了,老師還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時候打開看看,或許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小組活動。

      2、反饋交流:

      要點:

      (1)、在同一個圓里可以畫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強調在同一個圓里)

      (2)、在同一個圓里,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強調在同一個圓里)

      (3)、同一個圓里半徑是直徑的一半,r=2/d;直徑是半徑的2倍,d=2r。

      (4)、圓是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這些對稱軸就是圓的直徑。

      還有其他的發現嗎?學生可以自由說。

      3、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自由填表,反饋交流。

      三、應用拓展

      完成“練一練”第2題。

      (1)、讀題,說說是怎樣理解題意的。(注意說清直徑是5厘米,圓規兩腳叉開即半徑應該是2.5厘米)

      (2)、學生畫一畫,反饋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大家的探究,我們已經獲得了許多關于圓的知識,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剛才的畫面(課件再次顯示)

      平靜的水面丟進石子,蕩起的波紋為什么是一個個圓形?現在,你能從數學的角度解釋這一現象了嗎?

      對,簡單的自然現象中蘊涵著豐富的數學規律。其他一些現象中為什么會出現圓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釋了。其實,又何止是大自然對圓情有獨鐘呢,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圓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并成為沒的化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感覺怎么樣?

      這不就是圓的魅力所在嗎?

      五、布置作業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1.提問激趣。

      根據“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預設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復習用分數和百分數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

      ⊙回顧與整理

      1.分數(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

      (1)分數(百分數)乘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偬卣鳎阂阎獑挝弧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量。

     、诮忸}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準所求問題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正確列式。

      (2)分數(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偬卣鳎阂阎粋數和另一個數,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耙粋數”是比較量,“另一個數”是標準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們的倍數關系。

      ②解題關鍵:從問題入手,理清把誰看作標準量,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和單位“1”的量作比較,誰就是被除數。

      (3)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常見題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偾蠹资且业膸追种畮(百分之幾):甲÷乙。

     、谇蠹妆纫叶(少)幾分之幾:(甲-乙)÷乙或(乙-甲)÷乙。

      ③已知甲比乙多(少)幾分之幾,求甲:乙×。

     、芤阎妆纫叶(少)幾分之幾,求乙:甲÷。

     、萸蟀俜致。

      發芽率=×100%

      小麥的出粉率=×100%

      產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耷罄ⅲ豪ⅲ奖窘稹晾省習r間

      2.分數應用題的特例——工程問題。

      (1)什么是工程問題?

      明確:工程問題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應用題。

      (2)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明確: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然后根據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解題。

      (3)工程問題的數量關系式有哪些?

      預設

      生1: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生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內容

      利率

      教材第11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調查,交流儲蓄知識,解決和利率有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

      2.知道本金、利率、利息的含義,能正確解答有關利息的實際問題。

      3.體會儲蓄對國家和個人的重要意義,積累關于儲蓄的常識和經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利率與分數、百分數的含義。

      難點:解決有關“利率”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導

      師:同學們,快要到年底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的單位里會在年底的時候給員工發放獎金,你的爸爸媽媽拿到這筆錢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呢?爸爸媽媽會不會把一大筆現金放在家里?為什么?

      生1:一般情況下,爸爸媽媽應該把錢存入銀行。

      生2:爸爸媽媽不會把一大筆現金放在家里,這樣太不安全了,他們會存入銀行。

      生3:把錢存入銀行不僅安全,還可以獲得利息呢。

      ……

      師:人們常常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或信用社儲蓄起來。這樣不僅可以支援國家建設,也使個人用錢更加安全和有計劃,還可以增加一些收入。錢存入銀行后增加的部分就是利息,今天我們就重點研究與“利息”相關的問題。

      【設計意圖:借助主題圖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獲取有價值的數學信息,為下面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做好準備】

      二、探究體驗,經理過程

      師:先來大膽地猜一猜,你覺得利息的多少與什么因素有關呢?

      生1:不可能說錢存入銀行的時間長短不同,而所得的利息一樣,所以利息的多少應該與錢存入銀行的時間有關。

      師:對,利息的多少與存入的時間長短有關,存入的這段時間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存期。

      生2:不可能說存入銀行的錢不管多少所得的利息都一樣,所以利息的多少應該與存入銀行的錢的多少有關,存入的錢越多,相同時間內的利息應該越多。

      師:說的很有道理,我們把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存期相同的情況下,本金越多,利息就越多。

      生3:在學習計算應納稅額時,我們知道應納稅額的多少與稅率的高低有關,我想是不是利息的多少也應該與利率有關呢?

      生4:我們小組的同學進行過調查,在銀行內很顯眼的位置公布著不同存期的利率,利息的多少一定與利率有關。

      師:說得很好。我們把單位時間(如1年、1月、1日等)內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存期不同,利率一般也是不同的。那么,誰愿意把課前調查知道的有關儲蓄的其他知識與大家做一下交流呢?

      學生可能會說:

      o我知道了儲蓄的種類有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活期。

      o我知道了整存整取的利率又分為三個月的、半年的、一年的、二年的、三年的、五年的,存期不同利率也不一樣。

      o我知道了活期的利率最低,但是隨時用錢隨時取,比較方便。

      ……

      師:你們知道利息究竟怎么計算嗎?

      生:利息的計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師: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有時會有所調整。下面是20xx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利率表)

      學生觀察利率表。

      師:能運用你所掌握的利率的相關知識幫王奶奶解決問題嗎?試一試。(課件出示:教材第11頁例4)

      學生嘗試獨立解答問題;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師:誰愿意說說你的想法和算法?

      生1: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到期后王奶奶可以取回的錢除了本金還有利息,本金我們已經知道是5000元,所以最關鍵的就是算出利息。根據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我們從上面的利率表中對應找到存期兩年的利率是3.75%,這樣就可以算出利息5000×3.75%×2=375(元);再加本金,到期后可以取回的錢就是5000+375=5375(元)。

      生2:我們也可以把本金5000元看作單位“1”,這樣每年的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存入2年,所得利息就是5000元的(3.75%×2);這樣到期時可以取回的錢就可以列成算式5000×(1+3.75%×2)=5375(元)。

      只要學生解答正確,講解合理就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設計意圖:在學生課前調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在學生的交流討論中完成新知識的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末總結,梳理提升

      師:同學們談談學習本課有什么新的收獲。請同學們回家與父母商量,把自己過年的壓歲錢存入銀行,按活期儲蓄存到學期末,看看你從銀行取款時,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

      【設計意圖:實踐延伸,給學生提出具有挑戰性的要求,讓學生獲得實踐體驗,感受到所學知識能運用于生活的樂趣】

      利率

      教學反思

      1.本節課我始終“以學生為本”,強調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歸納出利息的計算方法,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以往計算利息時,學生經常把時間漏乘,這是學生容易忽視的地方。通過簡短的爭論,練習時學生很少把時間漏乘,從簡短的爭論中,引導學生發現方法,要比教師反復強調效果好得多。

      2.儲蓄與人們的生活聯系密切,本節課是在百分數的知識和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系。我們知道學習數學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體現數學服務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鄭老師買了3000元的國債,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錢?

      (考查知識點:利率;能力要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B類

      為了給亮亮準備2年后上大學的學費,他的父母計劃把10000元錢存入銀行,你認為哪種儲蓄方式更好呢?為什么?

      存期年利率

      一年4.14%

      二年4.77%

      (考查知識點:利率;能力要求: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答案

      課堂作業新設計

      A類:

      3000×3.81%×5+3000=3571.5(元)

      B類:

      存一年再存一年:10000×4.14%×1=414(元)

      (10000+414)×4.14%×1+414≈845.14(元)

      直接存入兩年:10000×4.77%×2=954(元)

      954>845.14直接存入兩年比較合適。

      教材習題

      第11頁“做一做”

      8000×4.75%×5=1900(元) 8000+1900=9900(元)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利率,了解利率調整的原因;計算不同的理財方式帶來的不同收益,知道如何使收益最大;了解千分數、萬分數的概念。

      2、讓學生經歷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過程,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探究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深化百分數的意義和運用,掌握百分數問題的解決辦法。

      2、強調生活體驗和社會實踐,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知道“利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利息”也是我們的生財方法之一。但是,不一樣的理財方式,帶來的效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樣理財才能給我們帶來盡可能多的回報呢?那就一起來參加今天的活動吧!請同學們先回憶一下,什么是利息和利率?怎樣求存款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活動1:昨天老師給大家留了作業,讓你們去調查一下附近銀行的最新利率,并與課本第11頁的利率表進行對比,了解國家調整利率的原因,現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1)學生分組交流,老師選取幾份調查表全班展示。

     。2)問:你們知道國家為什么要調整利率嗎?

      【設計意圖】

      通過對附近銀行的調查,不僅了解到當前的利率情況和國家調整利率的原因,還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活動2。

      師:我們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據實際需求不斷調整的,而具體到我們個人的實際需求,在選取理財方式時,也要慎重。請根據第16頁的普通利率表,幫李阿姨算一算,如果把準備給兒子的2萬元存入銀行,供他六年后上大學,哪種方法獲得的利息最多?

     。1)小組合作完成,可以用計算器計算。

      出示第16頁利率表,小組合作完成時,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2)組織學生交流,重點明確存期六年,需要取出再次存入時,要把上一次的利息作為本金的一部分存入。

      普通存款:一年一年存存6次共23881。05元

      普通存款:二年二年存存3次共24845。94元

      普通存款:三年三年存存2次共25425。13元

      普通存款:五年一年存存2次共25492。5元

      普通存款:一二三年存存3次共24968。49元

      國債存款:一年一年存存6次共24871。53元

      國債存款:五年一年存存2次共26962元

      國債存款:三年三年存存2次共27046。73元

      教育儲蓄:六年存1次共25700元

     。3)這些方案中你會選擇哪種方案,為什么?

      通過計算,使學生認識到國債的收益最高。

      (4)小結:在本金相同、存期相同的情況下,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設計意圖】

      在本環節的教學中,主要采取學生自主嘗試解決問題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計算和對比,發現在本金相同和存期相同的情況下,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2、認識千分數和萬分數。

     。1)學生自主閱讀課本第16頁“你知道嗎?”

      (2)學生交流自己對千分數和萬分數的.理解。

      (3)強調千分號和萬分號的寫法。

      三、課后作業

      自己去各大銀行了解利率情況,給自己的壓歲錢設計一個合理的方案,供自己六年后上大學用,并算出到期后的本息。

      四、課堂總結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體會。

      總結:生活中無處不存在百分率,生活中蘊含著無窮的數學知識,希望同學們關心我們的生活,熱愛我們的數學,積極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同題。

      教后思考: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P16《生活與百分數》

      教材分析:教材緊接著百分數(二)這一單元,安排“生活與百分數”這一“綜合與實踐”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提高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學情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求利息的方法,通過這一實踐活動更加提高了他們對百分數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感受到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利率的調整與國家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2、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理財問題的過程。學會設計合理的存款方案,能對自己設計的方案做出合理的解釋。

      3、從小培養理財意識,感受理財的重要性,培養科學、合理理財的觀念。

      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會設計合理的存款方案,能對自己設計的方案做出合理的解釋。

      教具準備:學生搜集的銀行利率信息及網上查找的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課前,我給大家提前布置了調查任務,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和家庭周邊的銀行進行了走訪調查,記錄了一些銀行近期的利率,那么,同學們通過這項活動是否已經感受到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了呢?但是不一樣的理財方式,帶來的.收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樣理財才能給我們帶來盡可能多的回報呢?那就讓我們一起來進入今天的活動吧!

      二、探索新知

      活動1 --初步感知利率的調整與國家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老師把同學們抄來的存款利率進行了整理,(出示最新存款利率一覽表)對比一下,它與教材第11頁的利率表有什么不同?

      你了解到的國家調整利率的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

      教師小結:

      一、大幅降息有助于降低企業財務成本,保障國民經濟的穩健發展

      二、大幅度降息對房地產業是個直接的利好,將大大降低房地產業的貸款費用,同時也給有需求的貸款買房者減少了購房成本,促進購房消費。

      三、大幅度降息對金融證券市場將產生活躍作用。

      四、大幅度降息對消費有刺激作用。

      活動2--利用普通儲蓄存款設計合理的存款方案

      我們從宏觀上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據實際需求在不斷調整的,那具體到我們個人的實際需求,則是選取怎樣的理財方式才能使我們的存款到期后收益最大。

      現在請大家根據咱們調查到的存款利率幫李阿姨算一算,如果她準備給兒子存2萬元,供他六年后上大學,怎樣存獲得的收益最大?

      首先我們要考慮什么問題?

      預設:

      1.去哪家銀行存?選擇銀行,說明理由。

      2.怎樣安排存期?(6個一年期;3個兩年期;2個三年期;1個五年期和1個一年期)

      明確:存期為六年,必定需要取出后再次存入,要想使6年后的收益最大,咱們是把每次的利息取出只存本金合算還是連本帶息一起存入合算呢?

      可以小組合作,用計算器計算。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交流匯報:通過計算學生認識到一次性存入的方法比分成很多次存入所獲得的利息多。而一年期利息少,所以五年期配一年期的存款方式也不合算。最終發現存六年還是存2個三年期最合算。

      活動3--利用教育儲蓄和國債設計合理存款方案

      另外兩種類型的理財方式:教育儲蓄存款和購買國債。

      因為教育儲蓄可以免收利息稅,而原來的普通儲蓄需要交納利息稅,所以以前存教育儲蓄的人很多。但是現在普通儲蓄也免收利息稅了,所以教育儲蓄已經失去了其優勢,慢慢地退出歷史舞臺。

      購買國債還是可以的(出示20xx國債利率)我們還以小組為單位,一起來分析一下,幫李阿姨設計一個合理的存款方案,使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學生繼續進行小組合作,教師巡視了解情況。最后進行匯報。

      三、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肯定收獲滿滿,說說吧,你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獲體會。

      看來百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生活中蘊含著無窮的數學知識,希望同學們關注我們的生活,熱愛我們的數學,積極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課后延伸

      生活中不僅僅有百分數,還有千分數、萬分數,請同學們課后閱讀教材P16“你知道嗎?”理解更多的知識。

      五、課堂作業

      你們也即將畢業,可以為自己的壓歲錢也做一個理財計劃,看看怎樣存能夠讓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板書設計:

      生活與百分數

      存6年 存2個三年期的最合算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3頁例2及“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2.在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對策:

      借助畫線段圖和分析數量關系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鼓勵學生要積極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真正理解數量關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及補充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下列各題。

      4/15+7/15 1/2-1/3 5/9×3/5 2÷1/2 1/4÷4

      18÷1/2 18×1/2 0÷2/5 1-3/4 1÷4/7

      21×3/7 10/7÷15 21÷3/7 1/2×1/3 5/6×36

      進行口算,學生將得數寫本子上,時間到后統計完成的題目數量及正確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數占全班人數的2/5,那么女生人數占全班的( )。

      (2)一本故事書已看了2/7,還剩全書的( )。

      (3)一根繩子長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 )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 )毫升。

      指名學生口答得數并分析每一題的數量關系。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2。

      出示例題:嶺南小學六年級有45個同學參加學校運動會,其中男運動員占5/9。女運動員有多少人?

      (1)學生讀題,提問:從題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學生回答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提問:根據“男運動員占5/9”這個信息你還知道了什么?(把45個同學看作單位“1”、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4/9)為了清楚地表示男、女運動員和總人數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借助畫線段圖來分析。你能在線段圖上分別表示出男、女運動員所占的部分嗎?

      (3)教師在黑板上畫出完整的線段圖。

      (4)提問:要求女運動員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用你想到的方法列式算一算。(學生獨立思考后列式計算)

      (5)探討方法。

      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方法一:根據男運動員占5/9,先算出男運動員的人數,再算女運動員人數,列式:45-45×5/9

      方法二:根據男運動員占5/9可以知道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4/9,最后求女運動員人數。列式為:45×(1-5/9)。

      追問:45×5/9表示什么?1-5/9又表示什么?

      小結:剛才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中,都把哪個數量看做單位“1”,第一種方法先求出男運動員人數,再用總人數減去男運動員人數求出女運動員人數;而第二種方法先求出女運動員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再用乘法求出女運動員的人數。不管哪種方法都要兩步計算才能解決這個問題,題目比以前復雜一些,所以今天我們研究的是稍復雜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2.“練一練”。

      (1)學生讀題后可以先找出關鍵句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解答。

      (2)先同桌之間說說解題思路,再請幾位學生全班交流,教師及時評價。

      三、鞏固練習

      用你喜歡的方法解決下列各題。

      1.某糧庫原來有大米1500袋,運走3/5,還剩多少袋?

      2.少先隊員一共采集標本168件,其中5/8是植物標本,其余是昆蟲標本。昆蟲標本有多少件?

      3.張大伯有一塊長方形菜地,長30米,寬20米。這塊地的7/12種茄子,其余種番茄。番茄種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認真讀題后獨立列式解答,講評時重點讓學生說說解題思路。

      4.(1)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用去多少千克/

      (2)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還剩多少千克?

      (3)一桶油10千克,用去4/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講評時將這三小題進行比較,比較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以及解題思路。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解題時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業

      課內作業:完成練習十六第1-4題。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經歷探索圓柱基本特征的過程,提高學生觀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點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

      難點圓柱的側面積和它的展開圖之間的關系。

      教學方法觀察法、分析法、歸納法。

      學情分析

      圓柱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何形體,學生對于圓柱體并不陌生,只是沒有深刻的認識,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問題:你學過那些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

      今天老師要教同學們認識一個新的立體圖形----圓柱體,簡稱圓柱。

      請同學們拿出你準備的圓柱,老師檢查。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圓柱的圖片,請大家欣賞。

      你還見過生活中那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體。

      從一年級我們就知道圓柱體,你認為什么樣的圖形是圓柱體?說說看。

      二、探究新知

      1.從圓柱的圖片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

      教師:如果把它們畫成立體圖形是怎樣的?想看嗎?

      課件演示:從圖片中抽象出圓柱。

      問:長方體和正方體最多看到幾個面?圓柱我們能看到幾個面?

      2、探究圓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什么樣的?叫做什么?

      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

      教師:小組合作,動手動腦

      圓柱兩底面的大小怎樣?你用什么方法證明?

      畫、剪、比等等方法。

     。2)比較胖瘦兩個圓柱,它們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讓學生相互討論,思考。得出:因為圓柱的底面半徑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況下,半徑大的圓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圓柱周圍的面,你有什么發現?

      結論:是一個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幾條?

      學生先用手比劃下圓柱的高,在用彩筆畫出圓柱的高。試試看,你能畫幾條。

      白板演示,圓柱的高有無數條,

      3、拓展應用,發展新知

      在生活中,圓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稱呼,你知道嗎?(白板展示)

      硬幣是厚,井是深、鋼管是長。

      三、鞏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檢查。

      2、完成P18的第2題

      分析:分別以長方形的那條邊為軸旋轉而成,底面半徑和高分別是多少,引導學生用一張長方形的'紙來幫助理解

      課題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認識到了什么?請用“1、2、3、無數”來總結今天學習的內容,你會嗎?說說看。

      作業能力練習冊第13-14頁內容,回家體會理解記憶公式。

      板書設計

      圓柱體的認識

      底面側面高

      2個1個無數條

      大小一樣的圓曲面

      教學反思

      圓柱是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狀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我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教學中,重點理解圓柱的高有無數條,而不僅僅是兩個底面圓心的連線這一條。還讓學生認識到圓柱的立體圖形只有兩個面。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生能正確判斷應用題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關系,能正確利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解答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掌握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的解題步驟和方法。

      (3)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已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用比例知識解答問題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發展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腦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夠正確分析題中的比例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前幾節課我們剛剛學習了正反比例的意義,首先我們通過一組練習來復習一下。

      2、課件出示習題。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3、揭題。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用正反比例的知識解決問題。

      二、探究體驗,獲取新知。

      (一)、教學例5.

      師:我們先看看李奶奶遇到了什么問題?(課件出示例5)

      1、收集信息,理解題意。

      師: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學生匯報)

      2、組織學生用學過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

      師: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嗎?試一試。

      ①學生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谥该麑W生匯報解題方法,并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生可能的答案有:28÷8×10=35(元) 10÷8×28=35(元)

     、劢處熤赋鲆部捎帽壤闹R解答。

      3、用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1)學生獨立思考和討論問題。

      師:這道題還可以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怎樣用比例的知識解答呢?請同學們先思考和討論以下問題。(課件出示)

      要求:先獨立思考后,再小組內交流討論。

      ①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谀膫量是一定的?

     、鬯鼈兂墒裁幢壤P系?你是依據什么判斷的?

     、芨鶕@個比例關系,你能列出等式嗎?

      (2)學生交流討論后,指名學生匯報,并引導學生概括出等量關系式。

      (3)學生嘗試用正比例知識解決問題。

      師:你能完整的把這道題用比例知識解答嗎?

      學生嘗試用比例知識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知道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4)指名學生板演過程,集體交流訂正。教師提醒學生要檢驗。

      (5)師:你認為在解題過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提醒給大家呢?(指名學生回答)

      4.小結。

      思考以下問題:

      用比例知識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找到不變的量,只要兩個量的比值一定,就可以用正比例關系解答。

      5.習題鞏固

      我會分析:(課件出示)

      學生獨立審題并解答。集體訂正。

      (二)教學例6.

      1.課件出示例6.

      師:你能根據剛才總結的經驗試著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2.課件出示自學提示:

      (1)題中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

      (2)哪個量是一定的?

      (3)它們成什么比例關系?

      (4)根據比例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學生思考后獨立解答,教師巡視了解情況,并指名板演。

      3.集體評講。

      4小結。

      思考:

      1.你認為用比例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他生補充,課件出示總結。

      2.用正反比例解決問題的`步驟有哪些?

      (1)學生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2)師生總結。(課件展示)

     、僬(找相關聯的量)

     、谂(相關聯的量成什么比例)

      ③列(列出方程)

     、芙(解方程)

     、蒡(檢驗計算結果)

      三、習題鞏固。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1.運動會上,六年級同學進行大型體操表演,每行站20人,可以站18行;若每行站40人,可以站χ行?

      2.小蘭身高1.5米,她的影長是2.4米,如果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測得一棵樹的影長為4米,這棵樹高χ米。

      3.小華讀一本書,每天讀10頁,30天可以讀完;如果每天多讀5頁,χ天可以讀完。

      (學生先獨立解答后,指名回答,并講解列式的依據。)

      拓展練習:

      修一條路,計劃每天修90米,40天完成,實際5天修了300米,照這樣計算,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務?

      (學生先獨立解答,師巡視指導,找不同做法的同學回答,他生訂正)

      四、作業

      教材63頁練習十一4、5、7、8題。

      五、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指名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他生補充。

      板書

      用比例解決問題

      例5 解:設李奶奶家上個月的水 例6 解:設原來5天的用電量

      費是x元。 現在可以用x天。

      28:8=x:10 25x=100×5

      8x=28×10 x=100×5÷25

      X=35 x=20

      答:李奶奶家上個月水費 答:原來5天的用電量現在

      是35元。 可以用20天。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課題利率

      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利率(課本第11頁例4)

      課型新課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調查實踐中了解儲蓄的意義、種類,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確計算利息。

      教學重點:利息的計算

      教學難點:利息的計算。

      教學手段課件。

      教學方法聯系生活,引導學習,總結提升;自主學習,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去過銀行嗎?你知道去銀行人民常做什么嗎?你知道我們周圍有什么銀行?你見過銀行卡嗎?

      二、創設生活情境,了解儲蓄的意義和種類

      1、儲蓄的意義

      師:快要到年底了,許多同學的爸爸媽媽的單位里

      會在年底的時候給員工發放獎金,你的爸爸媽媽拿到這筆錢以后是怎么處理的呢?

      2、儲蓄的種類。(學生匯報課前調查)

      三、自學課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

      1、自學課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然后四人小組互相舉例,檢查對”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師:根據國家經濟的發展變化,銀行存款的.利率先讓學生談談你所知道的儲蓄有哪幾種,并舉例說明,然后教師作適當的補充。有時會有所調整,而且,根據存款是定期還是活期,定期時間的長短,利息也是不一樣的。

      3、利息計算

     。1)利息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請你幫助王奶奶算一算存兩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錢?(整存整取兩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這些相關概念之后,學生嘗試解答例題。

      在學生獨立審題解答的基礎上訂正。

      方法一方法二

      5000×3。75%×2=375(元)

      5000×(1+3。75%×2)

      5000+375=5375(元)=5000×1。075

      =5375(元)

      四、實踐應用

      第11頁做一做

      完成練習時看清題目認真審題,注意計算要準確。

      五、課堂總結

      學生談談學習本課有什么新的收獲。

      作業

      第14頁的第9題

      板書設計

      利率

      本金: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時銀行多付的錢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與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利息計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利率,能利用百分數知識,解決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會合理理財,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概念,能利用百分數知識,解決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利率有關知識:稅收的種類,應納稅額,稅率。

      2。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積攢一些零用錢,我們積攢的暫時不用的零用錢,會怎么處理呢?學生回答,由學生的回答引出“儲蓄”。

      3。誰存過錢?怎么存的?將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呢?討論利息的情況。

      4。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相關儲蓄方面的知識,探討利率有關的知識。

      二、新課探究

      1。自讀教材11頁例4上面的部分內容:

      學習要求:理清以下問題

     。1)存款有哪幾種方式?

      (2)什么是本金?

     。3)什么是利息?

     。4)什么是利率?

     。5)怎樣計算利息?

      學生自學教材,學習后匯報。教師結合學生匯報,考查學生對利息的理解,對利息公式的理解。

      檢測:

     。1)結合20xx年10月利率表,說說各種存款方式的年利率是多少?

     。2)整存整取一年的年利率是1。50%,表示什么意思?

      2。學以致用,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讀題思考:兩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錢,取回哪些錢?包括幾部分?

     。3)利息的.多少和什么有關系?(引導學生知道是與本金、利率、時間有關)

      (4)歸納整理匯報:實際取回的錢數=本金+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注意巡視學生計算過程,避免丟落項和計算不準確。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11頁“做一做”

     。1)學生讀題,分析題目,比例此題與例4的不同:本金不同,存期不同,利率不同。計算方法相同嗎?

     。2)學生運用公式獨立解答后集體訂正。

      2。教材第14頁“練習二”第9題。

      先讓學生觀察存款憑證,從中能獲取哪些信息?本金、利率、時間各是多少?再根據利息的計算方法進行解答。

      3。教材第15頁“練習二”第12題。

     。1)媽媽需要慎重選擇嗎?怎么辦?

      (2)第一種方式的時間,利率是多少?第二種呢?

      (3)分別計算后比較并做出決定。學生獨立解答。講一講自己的解題思路。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這樣做出選擇,選擇時需要用心地算一算,算的過程不要怕麻煩,按照時間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想,就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有什么收獲?

      學生匯報,引導學生懂得儲蓄是利國利民的事情;在銀行存款的方式很多種,如活期、整存爭取、零存整取等;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取款時銀行多支付的錢叫做利息;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我們還知道了計算利息的方法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計算時遇到步驟比較的計算時,要一步一步認真計算,有耐心,保證計算結果正確。

      板書設計

      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時間)

      例4 5000 ×(1+3。75%×2)

      =5000×1。075

      =5375(元)

      答:到期時王奶奶可以取回5375元。

    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能借助數軸初步理解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關系。

      重點難點

      負數的意義和數軸的意義及畫法。

      教學指導

      1。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學生對負數的認識。

      負數的出現,是生活中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需要。教學時,教師應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實例,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一些素材來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具體情境中感受出現負數的必要性,并通過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對比,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在引入負數以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舉出生活中用正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的實際例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并通過大量的事例加深對負數的認識,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把握好教學要求。

      對負數的教學要把握好要求,作為中學進一步學習有理數的過渡,小學階段只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負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負數的意義,初步建立負數的概念。這里不出現正負數的數學定義,而是描述什么樣的數是正數,什么樣的數是負數,只要求學生能辨認正負數。關于數軸的認識,這里還沒有出現嚴格的數學定義,而是描述性的定義,只是讓學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線上表示正數和0的經驗,遷移類推到負數,能在數軸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所對應的點。

      3。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創設了開放性的思維空間,在解決問題時應著眼于讓學生自主地理解數學信息、尋找解題思路。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找答案,對于學生有道理的`闡述,教師要積極鼓勵,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內驅力。

      課時安排

      共分3課時

      教學內容

      負數的初步認識

      (1)(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結合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重點難點體會負數的重要性。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情景導入

      1。教師利用課件向學生展示教材第2頁主題圖。(有條件的可播放天氣預報視頻)

      2。引導學生觀察圖片,說出圖中內容。(教師:觀察上圖,你能發現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3℃和3℃各代表什么意思)

      3。引出課題并板書:負數的初步認識

     。1) 新課講授教學教材第2頁例1。

      (1)教師板書關鍵數據:0℃。

     。2)教師講解0℃的意思。0℃表示淡水開始結冰的溫度。比0℃低的溫度叫零下溫度,通常在數字前加“—”(負號):如—3℃表示零下3攝氏度,讀作負三攝氏度。比0℃高的溫度叫零上溫度,在數字前加“+”(正號),一般情況下可省略不寫:如+3℃表示零上3攝氏度,讀作正三攝氏度,也可以寫成3℃,讀作三攝氏度。

     。3)我們來看一下課本上的圖,你知道北京的氣溫嗎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都是多少呢隨機點同學回答。

     。4)剛剛同學回答得很對,讀法也很正確。

     。5)了解了北京的氣溫,下面我想請同學告訴我哈爾濱的氣溫,它與上海氣溫比較又怎樣呢用手勢告訴大家好嗎

      學生討論合作,交流反饋。

     。6)請同學們把圖上其它各地的溫度都寫出來,并讀一讀。

     。7)教師展示學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8)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用“+”和“—”就能準確地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第1題。組織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回答。

      答案:—18℃溫度低。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下冊教案03-16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02-17

    六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23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教案01-06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14

    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的體積教案08-26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12

    六年級數學下冊人教版教案01-10

    數學六年級下冊教案(15篇)01-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国产制服 | 真实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视频 | 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 | 碰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第一产区 | 中文字幕国产专区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