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時間:2023-10-24 10:16:36 王娟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通用11篇)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準備:

      運動會體操比賽錄像,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你們喜歡開運動會嗎?看,我們雞公嶺小學的運動會開幕啦,小朋友們多高興哪,他們穿著漂亮的衣服,載歌載舞,邁著整齊的步伐整隊入場,這是二年級的同學,現在入場的是三年級的同學,向我們走來的是四年級的同學。熱鬧的開幕式結束了,首先進行的是體操比賽,小朋友們列成3個整齊的方陣,正展示著他們的風采。

      二、新課

      1.提出問題。

      請大家仔細觀察列成的方陣,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A、每個方陣有多少人?B、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2個方陣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們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就先來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學生匯報,老師課件:(每個方陣多少人,又從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誰能說得更準確更完整一些。橫著有幾個人,我們就說成是每行有幾個人,(課件閃爍行。)豎著有幾個人我們就說成是有幾行。(課件閃爍有幾行。)大家一起來數一數,每個方陣有幾行,每行幾個人?現在你自己能再說一遍嗎?(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10人。)

      3.獨立試做。

      (課件展示完整題目:每個方陣有8行,每行10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現在你們能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嗎?好,老師相信你們能行,在草稿本上試著列式計算吧!(師巡視,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匯報。

      好了,都完成了嗎?我們來看黑板上的這幾種解法,自己對照一下,還有不同做法的請自己寫到黑板上來。好了,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種解法,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提出問題。(師:生①很有想象力,他先把這三個方陣的同學集合在一起(課件),先求整個方陣每行的人數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還有什么疑問嗎?他的回答你們滿意嗎?生③的想法更是與眾不同了,他把隊形作了這樣的變換(課件),然后我們站到旁邊來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還有什么疑問嗎?那老師還有個疑問,一直憋在心里邊很著急?就是這種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個方陣的人數,再求的3個方陣的人數對吧,好,謝謝你。(大家還有疑問嗎?)

      好了,剛才同學們找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個方陣一共的人數,那么這三種解題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誰來說說看?(好吧,請小組的四位小朋友先討論討論。)第一種方法是先算的一個方陣的人數,再算的三個方陣的人數;第二種方法是把這三個方陣拼起來,先算出每行的人數。第三種方法也是把這三個方陣拼起來,先算出每行的人數,再算出一共的人數。嗯,你說得太好了,讓大家一聽就明白了。(我們再來看這幾位同學的算式,他們全都是列的綜合算式對吧,那么他們的解題思路與上面這幾種比較怎么樣?這個和哪種是一樣的,這個呢?)同學們,明確了解題思路,你能用綜合算式表示出這三種方法嗎?今后我們列式時也可以用綜合算式。

      好了,同學們,剛才這幾位同學積極開動腦筋,敢于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這種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學習,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

      練習:他們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們能行嗎?那好吧,這兒有個關于雞蛋的問題,李阿姨在超市上班,這么多的雞蛋,李阿姨準備一個一個的數,你有什么好辦法能教教她嗎?請同桌之間先說一說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現在在草稿本上試著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歡誰的方法。

      學生匯報:給大家介紹介紹?說說你的想法?同學們通過認真思考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興極啦,因為不用一個一個的數啦,猜一猜李阿姨會用誰的方法呢?為什么?(因為這種方法簡單一些)對,李阿姨就是這樣想的,今后我們在想辦法的時候怎么簡單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遠。

      有了大家的幫助,李阿姨工作起來特別帶勁,可是,不一會兒,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為什么嗎?原來,她又遇到難題了:我們家一個人每月大約產生37千克垃圾,我們家3口人一年產生多少千克垃圾?這兒有三個算式,我該選哪一個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這兒有三個算式,我們用手勢來幫李阿姨做個選擇吧。大家都選的2哪,李阿姨還是有點不明白,不是說一年產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應該是1才對呀。

      噢,聽了你的介紹,李阿姨總算明白啦!她們家一年要產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們地球村有多少個李阿姨這樣的家庭哪,你想對李阿姨說些什么嗎?

      你們說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會照你們說的話去做的。

      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們一起到動物園去玩耍,成人票15元,兒童票7元,這是李阿姨買票時計算票價的算式,你能根據這些算式猜一猜她們一共有多少人嗎?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們猜的結果大大的寫在草稿本上,1、2、3、舉起來老師看看,你們都是寫的6個嗎?誰來說說你的理由。你的發言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聲音響亮,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掌聲送給他。

      剛才,我們幫李阿姨解決了很多的問題,其實啊,我們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識來解決我們自己的問題。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本每頁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個字,你們沒數過吧,哈哈,老師就數了,你看:

      添上一個條件和問題,使他成為一道兩步應用題。我們用的作文本紙每頁有20行,每行可以寫15個字。

      他這個問題該怎樣列式?

      呀,同學們開動腦筋,編成了這么多的應用題,老師也想來編一個,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聽好了:這次上課呀,我寫的教案有1500個字,猜猜我怎么提問?(課件)要寫幾頁?你能列式嗎?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確,老師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們,這節課已經接近尾聲了,誰來說說你這節課最大的收獲是什么?誰來評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2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科書第46頁的內容以及“做一做”和練習十的第1題。

      學情分析:

      學生是在學習了6-7的認識和加減法基礎上進行本節課學習的,對于教材提供的情境學生理解起來不會感到困難,但對用數學符號表示條件和問題會有困惑。因為教材中出現的的大括號和問號,學生學還是第一次接觸,將用語言描述的情境和數學符號結合起來理解,會造成學生的思維障礙,教師應把這里作為一個教學突破口。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大括號和“?”號,會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解答。

      2、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教學難點:

      通過圖畫情境和數學符號來理解題意。

      教具準備:

      掛圖、課件

      教學策略: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6、7解決問題”時,讓學生先觀察圖意,不要求他們編題,只要說出圖里有什么,大括號和 “?”號分別表示什么,怎樣計算,再讓學生列出算式,最后讓學生說出算式中的每一個數分別表示什么。讓學生完全明白自己列算式的理由,可以檢查自己列的算式符不符合題意,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學習難度,從而讓學生學得輕松、學的.有效。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比比看,誰更棒。

      1、課件出示(7以內數加法算式)

      2、課件出示(主題圖)

      今天,小兔要請我們用數學知識來幫它們解決問題,大家樂意嗎?那我們趕快行動吧(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小朋友,我們來看看小圖遇了什么數學問題?(課件出示圖)

      1、引導觀察,提出問題

      請同學們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畫面,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左邊有4只小兔,右邊有2只…)

      小朋友接著看,這里還有兩位新朋友,知道它們叫什么名字嗎?

      2、初步認識大括號和問號。

      ①出示“}”和“?”。(說明:“大括號”表示讓我們把兩邊的兔子合起來,下面加一個“?”表示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

      ②同桌探討新符號的名字、意義。

      ③學生匯報研究符號的情況。(指名回答)

      ④小結:大括號表示把左邊4只和右邊2只合起來(師邊說邊做手勢),下面的“?只”就表示讓我們求出一共有多少只兔,小朋友也來說說,邊說邊做動作。

      ⑤指名說圖意

      誰來說給大家聽(指名回答)。

      誰能完整地說說圖上告訴了什么?要求什么?(指名邊說邊做動作)。

      3、列式解決問題(板書:怎樣解答)

      ①用什么方法算?為什么?(指名說說)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2=6(只)

      ②因為是要把兩邊的小羊合起來(教師做手勢),所以用加法來算。那算式中的4、2、6各指什么?(指名說說)

      ③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檢查的?(同桌討論或小組討論后,指名說說。)

      ④左邊有4只就寫4,右邊有2只羊就寫2,再來看得數是不是6只,同學們按照這樣的順序來檢查,我們就不是小馬虎了。好,讓我們一起來口答(師板書:一共有6只)。

      ⑤小結:現在大家跟著老師來回憶剛才解決問題的時候,經過了哪幾個步驟?(先看圖里有什么,找出數學信息和要求的問題,然后再進行列式解答,并進行檢查,最后別忘了口答。)(師逐一步板書:解決問題的主要步驟)

      三、鞏固練習。(課件出示)

      1、獨立完成例題。(師生集體訂正)

      2、第46頁“做一做”

      3、練習十的第1題。

      4、我來當小老師,指名說一說,師生集體訂正。

      四、全課總結:小朋友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圖里有什么?

      怎樣解答?5+1=6(只)

      解答正確嗎?

      一共有(6)只。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3

      教學內容:

      教材第58頁整理復習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估算和筆算的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知識正確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口算、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知識正確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和整理

      讓學生打開教材第四單元內容,看看本單元都學了哪些內容,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并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二、復習口算乘法

      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全班一起訂正,并讓學生選題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教師總結:為了簡便計算整十數和整百數相乘,兩位數乘整百數,我們可以先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字相乘,再看看兩個因數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三、復習口算和筆算

      讓學生看教材第58頁的第1、第2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認真看懂題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學生說出題意、計算過程和結果,集體訂正。

      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引導學生總結出:解決問題時,一定要看清問題是什么,根據問題從題中或圖中找出數據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鞏固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筆算。

      5829

      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3、解決問題。

      (1)學校要為校隊隊員買36套運動服,每套運動服售價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個同學在運動場接力賽跑,平均每個同學跑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 一個果園,收了500千克桃,運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個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兩位數,使算式成立。

      3□=1□ 6□=3□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的復習,系統整理了兩位數乘兩位數這一單元的知識,鞏固了口算和計算方法,并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連乘和連除的實際問題,飄揚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4

      設計說明

      “逆向”思維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點,而突破這一難點的有效手段就是畫圖。本節課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透徹地理解題意,不僅對關鍵詞進行了解釋,還采用課件演示的手段,重點突出用畫圖的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親手畫、親身體驗畫圖的直觀效果,從而讓學生喜歡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為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打下基礎。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圓形卡片

      教學過程

      創設游戲情境,引入新課

      1.師生談話。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禮物,你們想要嗎?(想要)開動你們的小腦筋回答老師的`問題,答對了,你們就能得到這些禮物。

      2.師生活動。(準備7塊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師:誰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塊橡皮?

      教師請學生在這個魔盒里抓橡皮。根據學生抓出的橡皮數,教師告訴學生魔盒里還剩多少塊橡皮。

      師:現在你知道魔盒里原來有多少塊橡皮嗎?能說出理由嗎?

      3.師邊小結邊演示:要求魔盒里原來有多少塊橡皮,就要把抓出來的和剩下的兩部分合起來。(師將抓出來的橡皮放回魔盒里,再將所有的都拿出來,數橡皮的塊數)

      4.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類實際問題。[板書:解決問題(二)]

      探究新知

      1.教學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98頁例6情境圖)

      師:你從圖中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你能把已知信息和所求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嗎?

      (1)請學生把整理好的信息在課本上填一填。

      師:要求原來有多少個哨子,“原來”是什么意思?(原來:以前固有的、本來的,沒有經過改變的,在這里指哨子被取走前有多少個)

      (2)請學生把了解到的信息用圓片擺一擺,或在紙上畫一畫。

      取走的:○○○○○○○

      剩下的:○○○○○

      師:觀察圓片圖,你想到解題的方法了嗎?

      ①師用課件進行動態演示:求原來的,就應該把取走的再放回來,和剩下的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計算。

      ②請學生說算式,師板書:7+5=12(個)。

      ③說一說算式中的數各表示什么。(教材板書畫圖)

      2.師引導學生回顧解題過程。

      (1)為了弄清題意,我們是怎樣做的?

      (2)看看題中的文字和我們畫的圖,你更喜歡哪種方式?

      (3)以后再遇到不懂的問題,你會怎么辦?

      設計意圖:這樣的安排,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畫圖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意義,從而在以后的學習中會主動使用畫圖這個手段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鞏固應用

      1.課件出示教材98頁“做一做”。

      (1)你從圖中了解到了什么信息?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

      (2)你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3)列式解答。

      2.教材100頁5題。(學生獨立分析解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使學生深刻理解畫圖策略,并愿意應用畫圖策略。

      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又學會了什么新本領?能和大家說一說嗎?(學生暢談收獲)

      布置作業

      教材100頁6、8題。解決問題(二)

      7+5=12(個)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00頁例2,“做一做”和練習二十三第11、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通過解決具體問題,讓學生獲得一些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連除解決問題能正確求解。

      教學難點:

      會用多種方法來解答。

      教具準備:

      課件。

      【設計意圖】

      通過前面兩個課時的教學,現在學生已初步獲得了解決問題的經驗,為了讓學生區分連乘與連除,結合教材特意設計了這一節連除。

      教學過程:

      一、基礎訓練:

      (1)口算。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解決問題,老師帶來了一些口算練習,你來?

      出示:5×3×2=60÷3÷4=7×7+1=21÷3+9=

      (2)簡單的解決問題。

      出示:有30人參加團體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

      師:能補充問題嗎?

      引導學生總結出: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齊讀)

      【設計意圖】

      口算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兩步的口算題給本節課的兩部計算埋下伏筆。“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把問題的提出留給學生,讓學生做到真正的學習主人。

      二、新授例題

      1、找信息搜集數學信息

      師: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團體操表演隊的60位同學正在緊張的排練著。我們來看看團體操的隊形,左邊的這些同學圍成了一個大圈,右邊的這些同學也圍成了(一個大圈),我們來看看左邊的這一個大圈,這幾個同學圍成了一個小圈,這一個大圈里有幾個小圈(5個),右邊的大圈里有幾個小圈(也是5個),那么從這一幅圖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

      【設計意圖】

      “說數學、做數學、創數學”是我校數學研究課題“數學閱讀”的主旨,通過指導學生仔細認真的閱讀主題圖,以便保證學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會學生看圖的基本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數學離不開閱讀。

      2、提問題完善解決問題

      師:整理題目,出示“這場團體操有60人表演,平均分成了2個大圈,每個大圈平均分成了5個小圈”

      師:你能補充問題嗎?

      生: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學生默讀)

      【設計意圖】

      課堂的學習,不應該是一個圓滿的句號,而是給學生一個充滿遐想的省略號,應留給學生一片未曾開發的灘涂。就像前面說的“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3、說思路理清解題思路

      師: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要求什么(思考)

      方法總結:要求每個小圈的人數,可以先求每個大圈的人數,再用1個大圈的人數除以5就得到了,每個小圈的人數?

      師:誰還能說一說這一題的解題思路。

      【設計意圖】

      “說數學”的目標是讓每一位學生會說數學,也就是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在教師總結后讓學生互相說,既是給養學生成功的體驗,也體現了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4、列算式嘗試解決問題

      師:你能列式解答嗎。

      【設計意圖】

      會說不一定會寫,讓學生在草稿本上把他的想法寫下來,也是為了檢查學生將解題思路轉變成數學符號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5、說意義掌握解題步驟

      師:“60÷2=30(人)”表示什么?

      師:是的,要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先求一個大圈多少人,再求每個小圈有多少人。同學們,今天我們解決問題用的什么計算方法(除法),幾步計算呢?(兩步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運用除法兩部計算”解決問題。(板書課題),在解決問題里,我們先要觀察圖,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再通過有用的數學信息分析問題,也就是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解答。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解決問題要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同時也是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足部完善自己的表達,獲得成功的體驗,最后通過師生的交流互動完善板書。

      6、寫綜合算式。類比分步計算

      師:剛才我們是用分步計算的方法,你能寫出這個兩步計算的綜合算式嗎?

      師:綜合算式和他一樣的向老師招招手,好嗎?

      【設計意圖】

      掌握綜合算式的一般計算法則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上節課學生已經初步獲得了用綜合算式來解題的經驗,在這里直接放手讓學生列綜合算式,同時也是為了把課堂還給學生。

      三、鞏固練習。

      100頁做一做。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00頁的做一做,然后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達出來。

      師:完成了的同學請用你的正確坐姿告訴老師,你已經完成了。要解決這一題必須先找到有用的數學信息?你找到了嗎?

      【設計意圖】

      這是一道模仿練習題,老師不過多的講解,而是讓學生獨立解答,部分學生完成后并不著急講解,等待更多的學生完成再講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

      四、課堂訓練。

      1、第104頁的第11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1題。

      師:青蛙和啄木鳥都是消滅害蟲的能手,都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好好的保護他們。能做到嗎?

      生:能。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學會減除類型的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連除、減除類型解決問題的理解,同是也對學生進行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2、第104頁的第12題

      師:請同學們完成教材第104頁的第12題。

      師:做好的認真思考,我做的對不對?我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設計意圖】

      這一題意在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學會一種方法后,并不急于評講,而是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尋找方法,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增強他們的信心,逐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總結。

      師: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6

      教學內容:

      教材第46頁例7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會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數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讓學生在解決問題“能穿幾串”中理解幾十里面有幾個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大家玩過串珠游戲嗎?

      出示例7。

      這里有些珠子,你會穿嗎?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互動新授

      1、教學例7

      出示題目的要求:有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個別匯報。

      (2)要想知道能穿幾串,該怎樣解答?體會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A、畫圖。圈一圈。B、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3)驗證。1串是10個,5串就是50個,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2、想一想:如果是5個珠子穿一串,能穿幾串?

      [可以運用例7中的畫圖策略或數的組成來解決,還可以利用10與5的關系來解決這個問題。]

      三、鞏固梳理,拓展應用

      1、完成第46頁的'做一做。

      [鼓勵學生思考:數目較大時,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知道裝幾袋嗎?你是怎么想的?鼓勵學生用數的組成的方法解決。]

      2、完成第47頁練習十第1~4題。

      [建議學生首先分清要分的“單位”不同,第1、2題物體的總數沒有直接給出,隱藏在文字和圖中,需要學生找出來,再用數的組成去解決,如果選擇用圈一圈的策略就不需要找出總數,反而簡單。第3題要用到“一打一打”裝的情況,一打12個,數較大,圈的過程中應細心。]

      四、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58個珠子,10個穿一串,能穿幾串?

      圈一圈:能穿5串

      數的組成:58里面有5個十和8個一,所以能穿5串,還剩8個。

      檢測:5串是50個,還有剩下的8個,正好是58個。解答正確。

      教學反思:

      通過對穿珠子這一情境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分一分、圈一圈的活動形成了表象,從而進一步解決問題,學生的解題策略體現了多樣化,用畫圖、數的組成、十個十個的數數、列算式等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利用數的組成是目前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7

      教學目標:

      1、初步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并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2、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重點

      能正確無誤地計算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

      難點

      能根據已知的一個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設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了兩串金蘋果要獎給發言積極的小朋友和表現突出的小朋友。看到這個你們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

      師:你們能根據這數學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二、提出問題,感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的.存在。

      1、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會,當我們遇到不懂的事情時,就會向別人提出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藏著許許多多的數學問題,你能試著提一提嗎?

      學生說。

      剛才小朋友舉了這么多的數學問題,只要善于觀察我們就會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這節課我們就來用數學解決問題。

      2、出示主題圖:提問:你看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說一說。

      師:根據主題圖中小朋友的活動,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引導學生既能提出關于加法的問題又能提出關于減法的問題。)

      小組討論、匯報。

      三、問題解決

      參加了小朋友有趣的郊外活動,我們再去看看可愛的小動物在著美麗的春天里干些什么?

      1、出示做一做的插圖。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2、再次看圖:提問:圖中的小動物有什么變化?

      魚有集中尋食的,有向遠處游走的。

      3、師:同學們說的很好,觀察得很仔細!那么你們能不能根據這些信息提出一些問題呢?

      4、教師從學生提的問題中選出若干個進行板演。

      說明:你喜歡解答哪題就解答哪題,你也可以自己提個問題進行解答。

      四、評價總結

      1、說一說: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回家后仔細觀察家中的物品,向爸爸媽媽提三個數學問題,再讓他們解答。

      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公開課,我的意圖是:解決問題就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么課的設計應該是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設計了上面這樣一個課例:從實際物品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根據自身體驗在生活中發現信息找尋信息

      ——能根據圖片自己發現信息找尋信息。我的愿望并沒有如我的愿。在實際教學后這堂課遭到了大家的否定。我思考著問題出在哪里?這樣的課究竟怎樣才能上出精彩?很迷茫,所以懇請同仁們提出寶貴意見。告訴我好的思路和設計。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8

      設計說明

      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還要拼得盡可能多,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怎樣使學生找到拼出更多三角形的思路和方法是這節課的重點內容。

      1.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求知欲。

      在教學時,為了使學生體會到七巧板的神奇和有趣,先讓學生欣賞一組用一套七巧板拼組成的圖案,五彩繽紛,妙趣橫生的圖案極易吸引學生的眼球,喚起他們對七巧板的好奇心,產生親自動手拼一拼的強烈愿望,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2.重視在操作探究中總結方法。

      在教學時,為了避免學生的操作太過盲目,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教者在學生操作之后及時組織匯報交流,加以總結歸納,引導學生找到拼組更多三角形的方法。當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思路以后,組織學生再次進行拼組,鞏固并驗證所獲得的經驗,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一套七巧板

      學生準備 一套七巧板

      教學過程

      賞圖激趣,認識七巧板

      1.課件出示用一套七巧板拼組成的.各種圖案,請同學們欣賞。

      師: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圖案是用什么拼出來的嗎?

      生:一套七巧板。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看看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圖形,哪種圖形最多。

      (學生觀察七巧板)

      預設

      生1:七巧板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生2:七巧板中有5個三角形、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其中三角形最多。

      2.用七巧板能拼出許多有趣的圖案,你們想動手試試嗎?這節課我們就來練習用一套七巧板拼組圖案。(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習新課之前先讓學生欣賞用一套七巧板拼組成的各種妙趣橫生的圖案,使學生對七巧板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然后在此基礎上出示七巧板、認識七巧板,為下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操作實踐,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3。

      師:從題目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題目要求我們做什么呢?

      預設

      生1:題目要求我們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生2:每人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誰拼得多。

      2.自由拼組,組內交流。

      (1)獨立思考,嘗試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

      (2)在小組內說說用了幾個圖形,拼出了什么樣的三角形。

      3.各小組選代表到教室前面展示自己的拼法。

      (1)用兩個圖形拼。

      (2)用三個圖形拼。

      師:這兩種拼法有什么不同呢?

      預設

      生1:用兩個圖形拼組時,只能選三角形。

      生2:用三個圖形拼組時,可以都選擇三角形,也可以選擇其他圖形。

      4.教師小結:我們在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時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也可以加入其他圖形。

      5.利用剛剛總結出的經驗,再拼一次三角形。

      (1)小組合作,先用兩個圖形拼,再用三個圖形拼。

      (2)全班交流,根據使用圖形的個數分類匯報。

      6.回顧過程,總結方法。

      師:這節課我們解決了什么問題?

      預設

      生:我們解決了“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的問題。

      師: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是怎么做的?

      預設

      生1:我們先讀題,明確題目的要求。

      生2:我們動手操作,在操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讓學生經歷獨立拼組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9

      設計說明

      從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到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是學生認識減法的現實意義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教學伊始,先安排一個“擺一擺”的游戲,引導學生重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在比較多少時的優越性,從而自覺地接受并掌握這種方法,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對減法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表示題目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使學生明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與“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樣,都要用減法計算。從而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形紙片 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1.擺一擺,說一說。

      師:第一行擺5個圓形紙片,第二行擺和第一行同樣多的三角形紙片。邊擺邊想:怎樣擺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我一眼就看出這位同學擺的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不用數就看出來了,能說說你是怎樣擺的嗎?

      預設

      生:我是一一對應著擺的。

      師(演示課件):是這樣擺的嗎?大家覺得這種擺法怎么樣?

      師: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擺法再擺一擺,擺的三角形紙片要比圓形紙片多4個。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是怎樣擺的)

      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擺,能很清楚地發現誰多誰少。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數量的多少,體會一一對應方法的重要性,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1頁例6情境圖。

      師:從情境圖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請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找出數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預設

      生1:同學們在玩套圈游戲。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個,小華套中了12個。

      生3: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2.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理解題意。

      ①擺一擺:用圓形紙片將小雪、小華套中的個數分別擺一擺。

      ②分一分:將小華的圓形紙片分成兩部分,看看小華比小雪多多少。

      ③說一說:圖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師:你們能列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

      生:12-7=5(個)。

      師:誰能說說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預設

      生:“12”表示小華套中的個數,“7”表示小雪套中的個數,“5”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的個數。

      (3)明確比的過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沒有小雪套中的7個,能確定小華套中的被分成了哪兩部分嗎?

      小結:把小華套中的12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個,所以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用減法計算。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學會列式解答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并理解算理。

      2、初步學會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準備

      課件、珠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師: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珠子。

      師:這里有幾種顏色的珠子?

      生:兩種,紅色和黃色

      師:猜,哪種顏色的珠子多?

      學生猜。

      師: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到底是誰多?

      生:數一數

      生:擺一擺

      師:怎么擺?

      (指名演示)——“同樣多”

      二、探究新知

      1、12個紅的,8個黃的

      師:現在呢?(紅的多)

      那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

      生:多4個

      師:你怎么知道?

      生:用一小棒分開(指名演示)

      師:現在能一眼看出來紅色的比黃色的多幾個嗎?

      生:能

      師:怎么看出來的?生說

      師:你看,這個時候紅色的分成了幾部分?

      哪兩部分?

      (和黃色一樣多的這部分及多出來的這部分)

      師:誰聽明白了?

      生重復說

      師:那你看,把這些一樣多的拿走,剩下來就是比黃色的多的幾個。

      生2:也可以算一算12-8=4(老師板書算式)

      通過剛才的擺一擺,我們知道了:從紅色珠子里拿走和黃色一樣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黃色多的部分,就可以用減法計算。

      2、下面我們來擺一擺,小朋友袋子里的珠子,哪種顏色的多。

      學生操作。

      展示反饋:你哪種顏色的珠子多?多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哪種顏色的珠子少?少多少?算式怎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3、比較

      求……比……多幾與求……比……少幾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小組匯報討論結果:只是問的角度不同,意思一樣。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計算。

      4、揭題

      師:同學們真聰明!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知識: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

      三、鞏固深化

      1、松鼠弟弟說我有20個松果,松鼠哥哥說我有25個,松鼠哥哥的松果比弟弟多幾個呢?誰能把式子列一列。

      25-20=5(個)

      2、小女孩有34本連環畫,小男孩有30本,小男孩比小女孩少幾本?

      34-30=4(本)

      還可以提什么數學問題?

      3、P74T1

      4、這是一個班里4個小朋友的作業情況,從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四、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在我們身邊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例子?想一想,說一說。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 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22-23頁練習五1-9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學會解答簡單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重點:

      能夠根據條件和問題,排出多余條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完成教科書P22第2題。

      [本題中的多余條件我們已經走了15分鐘了寫在旁邊,便于學生發現。學生能很快選擇出題目中需要的信息,解決問題。]

      二、解決實際問題

      完成教科書P22第4題,本題中多余條件和有用條件寫在一起,位置隱蔽,需要。

      [讓學生觀察畫面,口頭編題,列式計算,全班訂正。]

      三、完成教科書P22第1題

      讓學生根據畫面意思,進行編題。(小紅和小麗每人要寫15個大字,小紅已經寫了7個,還要寫幾個?小麗還要寫6個字,她已經寫了幾個字?)

      [引導學生找出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對。]

      [引導學生學會多次運用有效信息,體會條件與問題之間的聯系,正確解決問題。]

      讓學生將兩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完整地說清楚,再列式解答。

      [然后比較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強化問題結構,進一步理解減法的意義。]

      四、完成教科書P21第3題

      [全班同時開始,在指定的時間內檢查學生的計算質量,對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給予表揚。]

      五、完成教科書P23第6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教師任意指一兩題,請學生說出思考過程。]

      六、完成教科書P23第8題

      七、課堂練習

      完成教科書P23第5、7、9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練習中讓學生發現加法與減法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互逆關系,并能靈活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了想加算減法的思維過程。學生對這一思維方式逐漸得到了認可。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案02-12

    一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案01-14

    一年級數學上冊解決問題教案01-11

    一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案4篇01-27

    一年級上冊數學解決問題教案(4篇)01-27

    數學《解決問題》教案02-23

    數學教案:解決問題02-11

    《解決問題》數學教案02-21

    數學估算解決問題教案01-2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欧美乱码伦视频免费 |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