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音樂教案>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時間:2024-11-23 10:29:27 晶敏 音樂教案 我要投稿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精選9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精選9篇)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1

      教學意圖:

      對于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幼兒園的一切事物都是生疏的,新鮮的,他們對于如何在集體中學習,生活,如何與他人相處,毫無經驗。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發展孩子社會性情感更顯得尤為重要。叮叮咚咚的撥浪鼓,晃啷晃啷的鈴鼓,圓圓肚子的小紅鼓,此類樂器更因其外形可愛、聲音悅耳、節律感強等特點而深受幼兒的喜愛。童謠《我的小鼓響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響咚咚》。由于歌曲曲調優美,歌詞詼諧有趣,又具有關心他人的含義。小班語言文學活動《我的小鼓響咚咚》仿編童謠。活動旨在讓幼兒在學習、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簡單的仿編”。使幼兒在體驗優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時,通過與同伴、教師之間的互動,發展想象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欣賞、理解童謠內容,萌發對小鼓的喜愛之情。

      2、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對童謠的理解、表現能力。

      3、技能目標:理解童謠內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誦童謠。

      4、創造力培養目標:培養初步的知識經驗遷移和仿編能力。

      5、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

      自由玩小鼓并聽小鼓的咚咚聲。

      2、物質準備:

      小鼓,多媒體設備,課件:開、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圖片及聲音。

      3、物質準備:

      收集各種各樣的鼓,裝飾布置環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在《我的小鼓響咚咚》的音樂背景下帶幼兒拍手唱歌坐好。

      提問:小朋友們,剛才你聽到歌詞里面有什么?

      二、展開教育

      (一)引導幼兒理解并學習朗誦童謠。

      1、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童謠。

      2、教師邊做動作邊朗誦一遍童謠。

      3、幼兒跟老師一起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

      4、請個別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童謠。(4人一組,分2-3組)

      (二)引導幼兒仿編童謠的后兩句。

      1、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遷移生活經驗。 (根據6種圖片如:開、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說出6種相應的象聲詞)

      提問:小鼓還會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發出這樣的聲音呢?(當幼兒說出小鼓做的.一種事情,教師出示相應課件圖片及聲音,請6個幼兒分別說出與6種聲音相應的象聲詞及做什么事情)

      2、引導幼兒仿編童謠。

      (三)根據以上方法教師引導幼兒自由仿編童謠。

      三、活動結束

      教師小結活動過程,帶幼兒把自己編的童謠帶回去給別的小朋友聽。

      四、活動延伸

      幼兒在午睡時,同伴可以引導幼兒用關心他人,不影響他人的正確行為來表現。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日積月累,潛移默化。

      附童謠: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的小鼓響咚咚,

      我說話兒它都懂,

      我說小鼓響三聲,

      我的小鼓,咚,咚,咚!。

      哎呦呦,這不行,

      妹妹睡在小床中,

      我說小鼓別響了,

      小鼓說聲:“懂,懂,懂”!。

      相關信息:

      童謠有近三千年的歷史。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

      童謠的教育價值:

      好的童謠是心靈雞湯,它能滋潤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童謠這種文學形式,孩子們最容易掌握,通過傳唱童謠,既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學到知識,非常有助于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并且對兒重開朗樂觀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乃至中華民族語言美感的熏陶都有著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希望通過我園的童謠教學,讓童謠進駐我們的心田,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充實兒童的涵養,可以收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度過一個智慧快樂的童年。

      教學反思:

      本節活動分三個環節。在學習童謠環節中,教師創設幼兒喜愛的“和小鼓做游戲”的情境,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學習童謠。幼兒能夠較深入地理解內容,體驗童謠的語言結構和韻律特點。在引導仿編過程中,教師通過出示圖片引導遷移生活經驗,幼兒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思維活躍、發言踴躍,快樂地完成了仿編學習。活動環節清晰,層層遞進,較好地實現了活動目標。

      教師本身的示范引導作用不可忽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教師要學會大膽放開自己,讓自己充分為自己的教學活動服務。親切的態度,夸張的語態,優美的歌聲等等。這些都是一節好的音樂活動所必備的。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2

      活動目標:

      1.區分音的強弱。

      2.學會唱《大鼓與小鼓》這首歌。

      3.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重點:

      辨別區分聲音的強弱。

      活動難點:

      會正確表現聲音的強弱。

      活動準備:

      大鼓、小鼓。

      活動過程:

      1.用身體動作表現強與弱。如:拍手和點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認識強弱記號。

      教師準備兩幅圖片,上面畫有f和p,告訴小朋友f表示強,p表示弱,并用動作表示出來。

      3.學習歌曲《大鼓與小鼓》

      (1)小朋友敲擊大鼓、小鼓,進一步感知音量的變化。

      (2)欣賞并學唱《大鼓與小鼓》,小朋友用聲音的大小來表示大鼓、小鼓的強弱變化。

      4.用節奏樂器演奏,注意聲音的強弱并表現出來。

      活動延伸:

      1.在活動室里放置強弱記號f、p。

      2.表演唱《大鼓與小鼓》。

      評量:

      能用動作、音量表現聲音的強弱。

      分析:

      此次活動通過身體的動作來感知強弱,通過學唱歌曲辨別強弱,使小朋友在游戲中學會了區分聲音的'強弱,從而發展了小朋友的音樂感知能力。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3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強弱變化,掌握× ×∣ ×× ×∣的節奏型。

      2、引導幼兒學唱歌曲,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圖譜;樂曲《春天》、《春天在哪里》錄音磁帶。

      2、事先排好律動,學會練聲曲《春天真美麗》。

      3、幼兒成半圓坐好,中間空出空隙。

      4、鋼琴伴奏,黑板、夾子、遮蓋布等。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導入師:"春天來了,小動物們都出來唱歌跳舞了,我們也來唱歌跳舞吧。" (幼兒聽《春天》的音樂做律動,并找個位置坐好。

      二、練聲《春天真美麗》。

      師:"小朋友,春天美嗎?我們一起來唱《春天真美麗》吧!"(教師彈琴,引導幼兒練聲。)

      三、學唱新歌。

      1、教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幫助幼兒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詞。

      師:"春天真美麗,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樂,大鼓小鼓也來唱歌了!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唱了些什么?"

      2、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圖譜的含義。

      3、引導幼兒邊看圖譜邊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幫助幼兒感受歌曲的強弱,引導幼兒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導幼兒用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強弱。

      6、引導幼兒跟著鼓聲來唱歌。

      四、放音樂《春天在哪里》,引導幼兒到教室外面去尋找春天,結束活動。

      師:"小朋友唱得真不錯!現在老師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們的音樂區,等一下,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來這里一邊敲鼓一邊唱歌,好嗎?""小朋友你們看,春天來了,美麗的花兒開放了,我們一起跟著音樂到外面去尋找春天吧!"

      活動反思

      “大鼓和小鼓”是一節奧爾夫音樂活動。活動目標主要讓幼兒喜歡和教師、同伴一起參加音樂游戲;感受大鼓、小鼓的不同的節奏,發展音樂感知能力。

      活動準備有大鼓和小鼓;活動過程中,小朋友們很喜歡敲大鼓、小鼓,打節奏。活動的重難點是激發幼兒喜歡參加音樂游戲的興致并感受大鼓和小鼓不同的節奏。

      在本次活動中,小朋友們知道dong dong和tong tong,但在唱的時候,有的.孩子不能區分強弱,什么時候唱的高,什么時候唱的低,覺著好玩有趣,象聲詞唱的都一樣高。因而在唱之前,要讓幼兒多聆聽感知。上課過程中,幼兒對于歌曲的學習雖然有些困難,但最終也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初步的運用強弱對比,實物演奏的方法來演唱歌曲。在用大鼓小鼓敲擊樂器“感應強弱”時,小朋友很積極的敲,但節奏、強弱把握有待提高,部分幼兒節奏感不強,拿到樂器會敲個不停。對此,在發樂器之前,可先讓幼兒拍手,拍身體不同部位先進行練習,熟悉節奏;對于小朋友能力的預設不夠準確,關注不夠多,這一點主要體現在歌曲教學中,遇到問題未能靈活解決,老師掌控課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4

      【活動目標】

      1、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量,并說出總數。

      2、學習識別5以內數字,并能認讀。

      3、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重點:能手口一致地點數5以內的數量。

      難點:能根據數量說出總數。

      【活動準備】

      1、大鼓(也可選鈴鼓、響板等打擊樂器)1副。

      2、5以內大數字卡片1套,小數字卡片兩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敲敲拍拍,幼兒點數5以內的數量。

      1、出示大鼓,教師分別敲1、2、3、4、5下,請幼兒仔細聽,數一數每次大鼓敲了幾下。

      2、幼兒根據大鼓每次發出的聲音次數拍手。即教師敲幾下大鼓,幼兒就拍幾下手。

      二、認認敲敲,區別數字5。

      1、教師出示并介紹數字4和5。這是數字4,誰來幫忙敲4下大鼓?這是數字5,請大家把大腿當鼓敲5下。

      2、教師隨機出示數字卡片1—5,幼兒輪流模仿敲鼓的聲音和動作。

      三、敲敲跳跳,幼兒學習識別5以內數字。

      1、我們聽了大鼓的`聲音特別高興,忍不住要站起來跳一跳。

      2、教師敲幾下鼓,你們就跳幾下。大鼓敲的重,你們就跳的高,大鼓敲的輕,你們就跳的低,一邊跳一邊數一數跳了幾下,跳得對不對。

      3、教師隨機出示1—5的數字卡片,請幼兒全體、小組、個別根據卡片上的數字跳一跳、說一說。

      四、活動結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總結,引導幼兒收拾卡片和大鼓,自由結束教學活動。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后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產生對鼓的興趣與喜愛,有進一步探索學習的求知愿望。

      (2)讓學生初步感知聲音的高低與強弱。

      教學重點:

      感受大鼓與小鼓的聲音及強弱力度特點。

      教學難點:

      創編簡單的節奏鼓點。

      教具

      鋼琴、錄音機、vcd機、投影儀、掛圖、鼓種類若干。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學生聽民樂合奏《豐收鑼鼓》音樂片斷愉快進教室。

      二、話說鼓:

      (1)謎語:圓圓一只大木桶,

      上下是皮肚里空,

      娃娃見了愛打它,

      一打就說咚咚咚。(學生猜—樂器)(鼓)

      師: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們去參觀鼓的世界。

      (2)趣說“鼓”字。(圖片)

      ●同學們,你見過“鼓”字嗎?它是我國古代文字(甲骨文)里的“鼓”字,離現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傳說最早的鼓是用泥土蒙及做成的鼓槌是用草扎成的,鼓下有腳、鼓上還插著羽毛呢?

      ●“鼓”是象形文字,左半邊的“士”,中間“日”是鼓身,下面“一”是鼓腳,上面“八”是插著的羽毛。

      ●右半邊的“及”就像一個人的執槌去鼓。

      ●小朋友們再仔細看看,“鼓”字多像一個在敲鼓呀!

      ●鼓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一定是先有人敲鼓,才能造個出個“”字來,現代鼓也是從古代鼓演變過來的。

      提問:請問你在什么時候,什么場合下,看見鼓,聽到鼓聲的?

      生:過年、過節、開慶祝會、少先隊鼓號隊……

      師:鼓即是樂器又是道具,人類從大自然的風雨雷電聲中得到啟示并創造了鼓,鼓的種類很多,具說能叫出名字來的就有上百種。

      (3)鼓的種類名稱:(實物及掛圖)

      生:鈴鼓、手鼓、腰鼓、長鼓、堂鼓、花鼓、戰鼓、八角鼓、爵士鼓、架子鼓、定音鼓……

      (4)擊鼓方法:

      設問:在一個鼓上,你們能敲擊出多少種不同的聲音和節奏?

      生:在鼓上嘗試并感受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敲擊法,及不同的聲音效果和節奏。

      師: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敲擊大鼓與小鼓,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聲音的強弱高低與音色。

      三、學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1)聽賞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其情緒。

      (2)學唱歌曲,并模仿打鼓的姿勢。

      (3)感受大鼓與小鼓的強弱力度特點。

      (4)學生隨音樂伴奏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

      (5)學生分兩組,一組演唱,一組模擬大鼓與小鼓聲音擊鼓伴奏。

      四、展開:

      (1)鼓的功用:軍事、音樂、舞蹈、戲劇、娛樂等,戲劇中的'唱、念、做、打都離不開鼓點。

      (2)成語故事。

      傳說成語“一鼓作氣”,由來于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兩國的長勺之戰。當時齊國強大,弱小的魯國處于危難之中,魯國的普通平民曹劌挺身而出,指揮作戰。古時作戰,聽鼓聲進兵。戰斗開始,齊軍擂鼓兩次,士氣減弱,而魯軍此時斗志旺盛,第三次擊鼓進軍追擊,一鼓作氣,終于以弱勝強打贏了齊國。被毛澤東同志稱為“中國戰史中弱軍戰強軍的有名戰例”。

      (3)鼓—在音樂中的作用。

      欣賞《春節序曲》音樂片斷。

      學生說說鼓的作用;喜慶、熱鬧……。

      (4)鼓—運用于舞蹈之中。

      欣賞朝族舞蹈《長鼓舞》片斷。

      學生談談鼓的作用:蹈具、舞姿美……。

      (5)鼓—在京劇中的運用。

      欣賞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迎來春色換人間》前奏。

      學生聽聽談感受:急促、興奮……

      五、生活實踐

      將學生分成兩大組,選出隊長,舉行擊鼓擂臺賽。

      (1)舞獅隊:學生兩手互攀肩成一巨龍,一學生舞繡球逗獅,一學生用快、慢不同速度擊鼓點。

      (2)龍舟隊:學生模擬賽龍舟場在,作劃龍舟狀,一組學生擊敲鼓點,互相協調配合。

      (3)學生說一說對鼓的認識和感受。

      生:(喜歡鼓、想敲鼓、知道了許多種鼓,鼓的作用等)

      師:要求小朋友們回家用圓形的餅干盒、月餅盒模擬鼓敲擊鼓點,感受會更深。

      小結:

      鼓象征著我們的團隊精神,鼓聲鼓舞人心,鼓舞斗志,給人勇氣和力量、愿中華民族的鼓文化源源流長!望小朋友們踏著雄壯的鼓點健康成長!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6

      設計思路:

      主題活動進入了《好聽的聲音》,其目標是喜歡聽辨周圍的各種聲音,區別不同聲音以及所代表的意義。作為本次主題活動的開始,我選擇運用歌曲《大鼓小鼓》作為引入部分,主要是因為本班幼兒對于音樂活動十分的喜歡,結合上一個主題《學本領》中幼兒對于各種動物的聲音的聽辨以及模仿十分感興趣,以此作為切入點較為適合。本次活動運用音樂這一幼兒喜歡的形式,通過猜聲音、運用瓶寶寶為音樂配樂,激發幼兒對周圍聲音產生初步的興趣,從而達到開心、開口、開竅的目的'。

      目標:

      1、體驗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樂形象,嘗試用適宜的聲音配樂。

      2、初步探索聲音的輕響與力量、物體多少的關系

      3、準備:聲音ppt、大鼓、小鼓、裝有黃豆的瓶寶寶、歌曲音樂

      過程:

      1、引入部分,猜猜聲音

      運用情節的方式,讓幼兒來猜猜生活中的聲音。

      提問: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2、感受鼓聲,進行伴奏

      老師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聲音不同。

      提問:聽聽這又是什么聲音?

      大鼓小鼓的聲音有什么不一樣?

      老師小結:大鼓的聲音響,小鼓的聲音輕

      3、運用瓶寶寶表現大鼓小鼓。(幼兒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

      幼兒和老師一起為歌曲配樂:“我們用瓶寶寶來做大鼓和小鼓。”

      交流分享:

      提問:你是怎么發出大鼓小鼓的聲音的?

      老師小結:力氣大聲音就響、力氣小聲音就輕。

      再次來為歌曲配樂,(分角色)運用適宜的聲音為歌曲配樂。

      發現問題,尋找原因。

      提問:力氣很大可聲音還是很小,為什么?

      小結:聲音大小還和裝的多少有關。

      幼兒做大鼓老師做小鼓再次為歌曲伴奏。

      3、引發思考

      老師將豆子裝滿后再來嘗試。

      提問:我的黃豆裝了很多,為什么聲音很小。

      老師小結:原來聲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氣大小、東西多少有關系,還有其他的原因。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7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聲音的感受力。

      2、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對聲音的聯想,并能積極參與聲音的探索。

      3、認識樂器:大鼓、小鼓、琵琶、二胡等。

      教學重難點: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聲音。

      2、感受人聲和樂器的不同音色。

      3、對聲音的聯想。(學生雖然對生活中聲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沒有從聲音引起聯想的經驗。)

      教學過程:

      一、組織紀律

      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學生隨音樂拍手,做小燕子等動作)。

      2、師生問好!

      二、聲音的聯想

      1、師:請同學們來猜一個謎: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同兩邊,相互難見面(耳朵)

      2、大家平時在生活中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請把你們聽到的聲音來模仿給老師聽一聽:

      教師提示學生模仿

      雷聲“隆隆”

      風聲“嗚……”

      小狗“汪、汪”

      小貓“喵、喵”

      生活中自己創造的聲音

      撕紙聲……“嘶”……

      相同瓶裝不等量水的聲音?啟發學生注意“觀察”傾聽“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模仿。

      使學生逐步建立起對聲音的聯想,培養學生對聲音的感受力。

      三、進入課題

      1、出示掛圖(1)大家看,圖中的小動物們正在表演呢!真熱鬧呀!它們手中都拿著什么樂器?(學生說出各自動物手中拿的(打擊)樂器,教師給予訂正)

      2、大家想聽一聽這些樂器的聲音嗎?想不想看到真實的樂器?

      (1)教師出示部分樂器:大鼓、小鼓、鑼、镲、三角鐵等

      (2)請學生上前動手敲響樂器,親自體驗樂器聲音。

      (3)教師演示兩種打擊樂:用小鼓拍打一段節奏;用三角鐵為歌曲《小星星》伴奏。? 學生能認識部分打擊樂器并感受其聲。?

      四、深入課題

      1、師,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不同,不同的鼓聲敲打出的聲音也不一樣。

      (1)教師敲打大鼓兩聲,學生模仿“咚、咚“(強調是兩聲,并重音)

      (2)教師敲打小鼓三聲,學生模仿“咚、咚、咚”(強調三聲)

      2、引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

      3、節奏地朗讀歌詞

      擂起了大鼓,咚咚

      敲起了小鼓,咚咚咚,

      擂起了大鼓,敲起了小鼓,

      咚咚,咚?咚?咚。

      4、教師范唱

      5、學唱歌曲。

      (1)學唱歌曲

      (2)律動處理(引導學生用手腳來表現大鼓、小鼓聲)

      “咚咚”跺二下腳

      “咚咚咚”拍三下手

      (3)練唱歌曲

      A、教師唱“擂起了大鼓”

      學生唱“咚咚”

      B、分組上述進行。

      (4)請幾位學生上前表演,并發放獎品

      (5)分別請兩組學生上前敲大鼓、小鼓、全班齊唱。學唱《大鼓和小鼓》并能感受出兩者之間不同音色。

      能夠配合歌曲用身體做動作。

      五、擴展課題

      1、出示掛圖②

      (師):這里還有一群小動物也在表演,它們想與前面小動物們比賽呢!它們手中都拿著些什么樂器呀?

      (學生在教師的提示下分別說出各種樂器名稱)

      2、請學生上前體驗樂器聲音

      3、老師分別演示幾樣樂器音樂或放錄音?認識幾樣吹奏樂器和彈(拉)樂器

      使學生感受音樂的整體性?

      六、課后總結

      同學們,看來,我們的耳朵不僅聽到了大自然的風聲、雨聲、動物聲和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還有美妙的樂器聲。以后,請大家學會“觀察”、“傾聽”我們周圍的聲音世界。?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8

      教學目標

      1、了解并能分辨聲音的強弱

      2、學唱歌曲《大鼓和小鼓》

      3、能用強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以更好地塑造歌曲音樂形象

      學情分析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兒童歌曲,不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還有力度的模仿。這首歌曲雖然只有8小節,但所包含的音樂要素卻是非常豐富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唱會,還要讓學生感受這四種音樂要素的特點,使他們獲得音樂的美感。對于一年級孩子們,在激發興趣的同時,還要在分組或集體活動中,老師要提出具體要求,這樣才能動而不亂。即既要注重教材教法,又要關注學生的學法和認知水平。

      重點難點

      感受大鼓與小鼓的聲音及強弱力度特點。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一、尋找生活中的聲音

      1、教師用猜謎語的方式,啟發學生用耳朵仔細聽辨生活中的各種聲音(謎語:有對雙胞胎,住在山兩邊,說話聽得見,相互難見面)

      2、啟發學生注意“觀察”一“傾聽”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并模仿這些聲音。(教師提示學生模仿:雷聲“隆隆”風聲“嗚……”小狗“汪、汪”小貓“喵、喵)

      3、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聲音?

      活動2【講授】二、知識“聲音的強弱“

      1、師敲打出強弱不同的聲音,讓學生分辨。

      2、認識力度記號“f”(強)、“p”(弱)

      3、教師將學生分組,學生設置情景,表現聲音的強弱。比一比哪個組設置的.情景多且聲音的強弱表現恰當。

      活動3【講授】三、按節奏讀歌詞

      1、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擂起了大鼓,咚咚,

      敲起了小鼓,咚咚咚,

      擂起了大鼓,敲起了小鼓,

      咚咚,咚咚咚。

      2、師用敲響鼓的聲音引導出新歌曲《大鼓和小鼓》

      3、律動處理(引導學生用手腳來表現大鼓、小鼓聲)

      “咚咚”跺二下腳“咚咚咚”拍三下手

      活動4【講授】四、學唱歌曲

      1、練唱歌曲每句后半部分

      教師唱“擂起了大鼓”學生唱“咚咚”

      2、教師分句教唱歌曲。

      歌曲中,有“1~5”“1~5”“5~1”大跳音程,教師可用手勢輔助學生唱準。第一樂句的第二小節、第四小節之后可以換氣,而第二樂句盡量不換氣。在學唱過程腫.,教師應隨時提醒學生注意正確的演唱姿勢,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活動5【講授】五、歌曲處理

      1、小鼓真聽話,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師用f的力度敲擊鼓面。真神奇啊!你們會不會神氣的唱一唱第一段歌曲呢?

      2、小娃娃在睡覺,它輕輕的說“懂懂懂”。師用p的力度敲擊鼓面。它懂事嗎?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呢?聲音很大呢還是輕輕的?學生再用輕輕的聲音唱第二段歌曲。

      3、神氣的、有力度變化的唱歌曲,我們能不能像剛才那樣唱呢?你叫它唱它就“咚咚咚”小娃娃在睡覺它輕輕說“懂懂懂”。

      4、完整地唱一唱歌曲。

      5、播放范唱

      教師指揮學生神氣的、有力度變化的唱歌曲。

      活動6【活動】六、表現歌曲

      1、教師啟發學生分組為歌曲設計強弱不同的力度,試試哪種強弱力度更適合表現歌曲音樂形象。

      2、邊唱歌曲,邊用聲勢動作參與表現。

      3、分小組邊唱歌曲邊列隊行進。

      活動7【講授】七、拓展

      1、導語師:其實啊,小鼓還有很多家庭成員呢?你知道還有哪些鼓嗎?

      2、介紹、了解其他鼓

      小朋友們說的真好,鼓的家庭還有很多成員呢!師展示朝鮮長鼓、瑤族長鼓等圖片給學生看。

      活動8【講授】八、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知道了聲音有強有弱,學唱了一首新歌《大鼓和小鼓》,還見識了許多奇特的鼓,今天的收獲可真多啊!希望小朋友們課后把學到的知識講給爸爸媽媽聽,學會的歌曲唱給他們聽好嗎?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 9

      活動名稱:

      大鼓小鼓(小班打擊樂)

      活動目標:

      1、在做做玩玩中感受聲音,體驗探索聲音大小的樂趣。

      2、通過身體樂器鞏固歌曲《大鼓和小鼓》的音樂節奏,并用樂器演奏歌曲。

      活動準備:

      1.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

      2.音樂《大鼓小鼓》

      3.圖片:大鼓和小鼓

      4.塑料小瓶。豆子4筐

      5.鈴鼓

      活動過程:

      一、進場音樂《快樂拍拍拍》,帶領幼兒用小手拍拍,初步感知節奏Tata,titita

      二、自制沙錘,感知聲音的大小。

      1.出示大鼓和小鼓的'圖片,讓幼兒觀察鼓的大小,并用身體樂器感受大鼓小鼓不同的聲響。

      2.自制樂器沙錘,用樂器來表示聲音。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教師出示一個小瓶),你能讓她發出聲音嗎?

      師:教師出示豆子。(今天老師還為小朋友們準備了許多的豆子,那豆子和小瓶子在一起能發出聲音嗎?(幼兒自由探索自制沙錘)

      并用手里的沙錘探索大鼓和小鼓的聲音。(力氣大發出大聲和力氣小發出小聲)

      三、歌曲《大鼓和小鼓》

      1.傾聽音樂,帶入歌曲《大鼓小鼓》,嘗試用自制樂器進行兩種節奏型伴奏tata(tongtong) titita(dongdongdong )

      2.帶入樂器(鈴鼓)表演

      今天小樂器也來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和小樂器一起來給大鼓和小鼓伴奏吧!

      3.樂器分組表演(一組敲鼓,一組搖鈴)

      四、小樂器累了,讓我們輕輕地把它們送回家吧,活動結束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01-06

    小班音樂大鼓和小鼓教案(通用7篇)05-20

    大鼓和小鼓的教學反思07-22

    中班音樂教案活動計劃《小鼓小鼓敲起來》04-03

    中班音樂小鼓手教案03-29

    中班音樂教案小鼓手06-03

    中班音樂我是小鼓手教案 音樂小鼓手活動反思大全03-28

    小班音樂《狐貍和石頭》教案01-17

    小班音樂教案:小兔和狼01-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国产蜜 | 伊人久久综合精品永久图片 | 在线观看最新国产专区 | 亚洲国产精品有声小说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亚洲欧美日韩中国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