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扎實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1
7月17日至7月19日,我非常榮幸的參加了寧縣教育體育局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分別聆聽了西北師大心理學院彭霞老師《心育有行、育心無痕》、丁艷芬老師《做陽光智慧的教師》、趙國軍教授《中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及其輔導》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設計》、楊曉莉教授《中學生典型學習問題及其輔導》、姜艷斐博士《放松心情,迎接挑戰》的精彩報告,通過三天的學習我受益匪淺, 感受頗多。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我也加深了對學生的認識,善于讀懂學生的心:1、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2、懂得學生的情緒表達;3、判斷學生的行為異常。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教師只有在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地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力圖營造寬松的心理環境,并允許個性的張揚,允許權利的捍衛,允許愛好的發展,允許孩子自主的選擇,使孩子的自尊自信得到充分發展。并在教育中積極地挖掘教育思想,在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難時,才能主動關心幫助引導他們。
一名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是知識上的智力上的影響,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響。教師作為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個人,對成長中的學生有著巨大的又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但這種精神上的影響需要精神的感染,需要教師的人格力量,需要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不斷的學習與發展,需要教師發自內心的熱愛和體驗教育真諦并為之感到幸福。所以,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就需要不斷的接受新知識,新觀念,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充實、完善自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2
一、講座內容:
女生青春期健康知識———生理篇
“認識青春期”、“胸前凸起的“小花蕾”、“每月那幾天,善待“好朋友”的造訪”、“面子”問題多,讓青春多點靚麗”以及“母女溝通小技巧”5個部分
二、講座目的:
1、通過生理健康教育,了解自身正常的生理變化,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困難,提高思想認識,為他們個性發展打下長久而全面的'堅實基礎。
3、行為健康教育目的在于教他們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正確處理男女關系,提高兩性交往禮儀,為步入社會做堅實的鋪墊。
4、通過學習讓學生認識健康標準的尺度,衡量自己健康生活的方式。
三、時間地點:
時間:20xx年12月10日星期三
地點:地下一層會議室
四、形式:
現場講座和三校互通結合
五、參加人員:
中小六年級全體女生和2分校五六年級女生
六、主講介紹:
懷柔區婦幼保健院兒科主任醫師袁xx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3
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十分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確定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資料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構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此刻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終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此刻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境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供給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僅有經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構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本事、適應本事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如夢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靠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本事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構成心理障礙,異常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
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沖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
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齊,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4
心理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發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能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小學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小學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為偏差。近年來,小學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為,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群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為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扎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于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群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為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著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著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小學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并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范下,對小學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群,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系,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系,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為。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采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系做到及時矯正,并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發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5
“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大學校園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不能被忽視。心理素質關系到人生的成敗。在本學期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細致、深入的工作,及時發現同學存在的問題并給以了幫助和開導。并定期對心理委員所反饋的學生心理信息進行收集和整理。本著“同學利益無小事”的工作態度,我們認真、負責的對待工作的內容,這也使我們的工作得到老師和學生會的肯定,現做工作總結如下:
1、這個學年度我部主要舉辦了“心理電影展,祝福語傳遞,微笑明星”等活動,
廣大同學能積極參與,而且參與度、響應熱情一次比一次好,我部成員工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煉,身體力行踐行了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的理念。
2、定期召開心理委員會議,定時上交心理健康委員的班級心理健康匯報,為了
更好的.了解同學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加強與同學們的溝通與交流,部門在每個班都設立了一名心理健康委員。心理委員作為干預模式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學院與同學們溝通的橋梁,我們加大了對心理委員的工作要求,在心理委員定期匯報本班同學的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更要去關注和跟近自己所反映的情況。及時反饋信息,我們針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盡力解決所出現的問題及狀況。并且在上交心理咨詢中心的班級心理健康匯報中及時反映了當月發生的情況,以取得咨詢中心的指導及幫助。
本年度活動的宗旨是:通過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溫馨感人的小活動,在同學中營造一種關注心理健康,重視心理健康的氛圍。
通過這些活動,同學們不僅從實際行動中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而且從心靈上思想上得到升華。總得來說,本月活動完成質量還不錯,同學的參與熱情高漲,但具體到每項活動,或多或少還存有不足,比如:宣傳力度有待加強,處理緊急狀況不靈活等。但我們相信以后的活動工作,我們會不斷汲取經驗,端正態度,認真對待每項工作、每次活動,遇到問題多向老師、學長請教,及時改正,努力把工作干得更出色。本年度活動得到了系部,學團會的大力支持,在此向老師們、學團會的成員表示感謝。
1、本學期舉辦的活動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總體上講,活動影響力不夠。
下一階段要著重提高其活動影響力。
2、活動前期宣傳力度不夠,以后應加強活動宣傳力度,爭取更多師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前方的路還很長,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會越來越體現出它的重要性。我們會在吸取上一屆部門好的東西外,我們更追求自己的發展、創造。給下一屆部門留下更多學習的東西。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發現了自己工作中的許多不足之處。比如部門委員的積極性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部門工作條理性不夠等等。針對這些不足,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嚴格的要求和部署,不斷努力探索,改進工作方式,勇于實踐,使我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全面、更加迅速、更加有效的發展下去。
xxxxxx系團總支
xxxxx部
二○xx年十一月三十日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6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而大學是人生非常重要的時期,將是奠定人一生發展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不斷加大,心理健康問題在大學生中逐漸突出,已經成為大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學生暴露出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我們必須以一個正確的態度對待心理健康問題。為了讓同學們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諧同學們的身心,增進溝通和交流,走出自我,相互信任,懂得感恩,快樂成長。
豐富我校學生的業余生活,讓同學們自己品味社會,體會生活,在各方面加以完善自我,同時能夠培養我們大學生更加優秀的心理素質,創造更良好的校園人際。
“感恩生活 健康成長”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生工作處心理咨詢中心
機電學院心理健康部
(選其一即可):
(一)在過去的大學歲月里,你如何在心理上從一名高中生轉變為一名大學生,如何逐步適應大學生活,或者當你即將面對社會的時候,大學生活為你提供了什么心理準備;
(二)和諧的心靈需要主動的自我調適,當你遭遇人際交往、學業、情感、貧困、就業等挫折時,你曾有過何種心情故事,又是如何重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調控自我;
(三)談談自己經歷挫折或困境的心路歷程中,你是如何在他人的幫助下重新站起來,或者如何在心理咨詢與輔導下逐漸走出心理困境。
(一)文章切合主題,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請詳細注明作者真實姓名、學院、班級、聯系方式。
(二)文章內容積極向上,最好能夠在原有的思想基礎上有創新,切實反映大學生人際和心理的重要性,引導同學們更好處理人際關系,培養優秀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的承受能力。
(三)文章不得抄襲,否則取消參加活動的資格。
(四)文章字數在1000字以上,可以是手寫稿,也可以是打印稿。參照正規文章格式,手寫稿采用學校統一信紙,打印稿版式一律為a4格式。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全體學生
(一)各院先自行組織,并選送二十篇作品于11月23日之前交到大學生心理聯盟;
(二)屆時將組織心理咨詢中心老師對選送作品進行評審。本次征文活動將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并頒發證書及獎品,優秀作品將發表在學生處心理咨詢中心網站。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方案01-22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2篇01-04
心理健康講座活動方案01-01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精選9篇)05-21
家長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方案(精選5篇)07-29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總結02-06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簡報03-14
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方案3篇01-22
心理健康講座活動方案7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