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音樂教案>音樂游戲教案

    音樂游戲教案

    時間:2022-12-30 12:04:57 音樂教案 我要投稿

    音樂游戲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游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音樂游戲教案

    音樂游戲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兩段不同速度的音樂。

      2.嘗試用肢體動作表現風吹過時出現的情景。

      活動準備: 音樂CD《風在哪里》,課件《風在哪里》。

      活動過程:

      一、聽辨曲式:

      1.聽音樂《去郊游》入場。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去郊游吧。"

      2.PPT播放:起風了,樹葉往下落。

      師:"咦,樹葉怎么會落下來?"(幼兒:風來了)

      3.引導幼兒說說風在哪里。

      師:"你們見過風嗎?見過什么樣的風?"

      4.幼兒觀看課件,觀察生活中的風。

      師:"你們看見風來了以后發生了什么事?"教師:"輕輕的風來了,樹枝擺呀擺,花兒搖呀搖,蒲公英飄呀飄,風帆鼓呀鼓。急急的風來了,彩旗甩呀甩,樹葉轉呀轉,紅旗抖呀抖,衣服飛呀飛。"

      二、旋律感應:

      1.教師播放音樂,幼兒完整感受旋律,體驗AB式的兩段不同感受的音樂。

      師:"風有時是輕輕地來,有時卻急急地來,閉上眼睛請仔細聽聽,風什么時候在輕輕地走,什么時候在急急地跑?"

      2.教師播放音樂,幼兒感受慢節奏的旋律。

      師:"你覺得剛才聽到的音樂里風什么時候輕輕地來了?"

      3.引導幼兒用肢體表現慢節奏的旋律。

      師:"你聽到了嗎?我們隨著風中的音樂也來輕輕地擺動你的身體吧。"

      4.教師播放音樂,幼兒感受快節奏的旋律。

      師:"這部分音樂中,風的腳步聲和剛才的感覺不一樣了吧?給你什么樣的感覺?(幼兒講述)"我們再來聽聽,看看,感受一下大風的到來吧。"

      5.教師播放音樂,幼兒用肢體表現快節奏的旋律。

      師:"大風的到來是什么樣的?我們隨著風中的音樂表現一下大風的到來吧。"

      三、肢體表現:

      1.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來表現風到來時的景物。

      師:"風來了,周圍的環境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我們也來變成風中的`一樣東西,每個人想想從現在開始你變成了什么?等風來了,你就隨著風動起來,聽著音樂開始好嗎?"

      2.教師播放音樂,幼兒自由舞動。

      3.教師再次播放音樂,鼓勵幼兒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動作情節。

      教師:"原來可以一個人表現風來了,也可以與同伴合作來表示,想不想再和風一起捉迷藏?我們聽著音樂和風一起玩玩。注意聽辨不同的腳步聲。"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和風玩了好長時間的游戲也累了,我們回家吧。"在《去郊游》的音樂中結束。

      活動反思:

      《風在哪里》是一節音樂欣賞活動。在活動中,幼兒能通過聽音樂感受音樂的不同速度,并用"優美、舒緩、柔和"等詞語來形容聽第一段音樂的感受,從而得出第一段音樂是"風輕輕地來",而用"急、快、猛"等詞語來形容聽第二段音樂的感受,得出第二段音樂是"風急急地來",說明了幼兒對音樂有一定的聽賞能力。在用肢體動作表現風時,幼兒能用手擺動,身體扭動、轉圈等各種動作來表現,并且也能通過動作的輕柔與有力來表現兩種不同的風。在把自己變成風中的一樣東西時,幼兒充分發揮了想象力,變出各種不同的東西,如:小花、小草、大樹等等。在與同伴合作表現風中的東西時,幼兒興致極高,通過與同伴商量擺出各種造型,與兩種不同的風做游戲。整個活動中,真正體現教師的主導與幼兒的主體作用,幼兒在活動中,大膽勇敢地表現自己,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音樂游戲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三只猴子》,初步體會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

      2、在傾聽和做動作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

      3、培養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亂跳。

      活動準備:

      1、手偶表演(小床一張;玩偶小猴四只)。

      2、小猴住院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小動物和大石頭》導入。

      師:四只小袋鼠啊,出來跳跳跳啊,碰到大石頭啊,跌個大跟頭;三只小猴子啊,出來走走走啊,碰到大石頭啊,跌個大跟頭。

      二、觀看手偶,組織討論。

      1、師:三只猴子回到家以后,又在床上做什么呢?

      (教師操作手偶)

      2、師:他們在床上跳來蹦去,結果會怎么樣呢?(幼兒討論)

      三、教師示范清唱歌曲。

      師:老師還可以把它們玩的這件事情唱出來呢,想不想聽一聽?(想)

      四、熟悉并理解歌詞。

      師:哦,原來這首歌曲說了三件小事情,第一件說的是:三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媽媽急得大聲叫,快快下來別再跳。

      第二件事情說的是:兩只猴子在床上跳,有一只猴子頭上摔了一個包,媽媽急得大聲叫,快快下來別再跳。

      第三件事情說的是:一只猴子在床上跳,他的頭上摔了一個包,媽媽急得大聲 叫,快快下來別再跳。

      五、觀看手偶表演,傾聽并嘗試輕聲跟唱。

      師:那現在請小朋友們看著老師做的手指表演來把他們發生的事情一起來說一說!

      六、學唱歌曲。

      (一)師示范唱歌曲

      師:把它們發生的事情唱出來就是一首有趣的歌曲了,先請小朋友們來聽一聽吧!

      (師唱歌曲)

      請大家一起來學唱這首有趣的.歌曲吧!

      1、引導幼兒用三根手指扮三只小猴演唱兩遍。

      在第二遍表演時注意表現猴子痛苦的表情及猴媽媽著急的表情。

      2、用兩個拳頭和頭扮三只猴子演唱一遍。

      七、歌曲表演。

      (1)教師邀請兩個幼兒合作表演。

      (2)全體幼兒表演。

      提醒幼兒:現在不能唱“三只猴子”了,應該唱成……“許多(一群)猴子在床上跳,……”

      3、分組表演。

      幼兒每三人一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八、安全教育。

      1、師: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現在(唱)“你們看床上靜悄悄,猴子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們去哪兒了呢?(幼兒猜測)

      2、出示醫院圖片。

      3、師:現在你最想對他們說什么?(幼兒討論)

      4、師:我們能不能像他們一樣在高的地方跳啊?那我們來告訴小猴子:(師領唱)“我們不在高的地方跳,頭上就不會有包包,保護自己很重要,做個開心的乖寶寶。”(幼兒圍住圖片唱給猴子聽,自然結束。)

    音樂游戲教案3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清新的曲風,能分辨長笛和鋼琴的音色,并能用手的動作表現角色。2.嘗試聽音樂完成樂曲圖譜內容,能用手的造型完成接龍游戲。3.體驗和伙伴合作參與表演的快樂。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玩過多種手指模仿游戲

      2.物質準備:樂吐《晨醯》、圖譜、彩色舞臺布

      活動過程:

      1、完整的聽樂曲,講故事,了解樂曲中表現的內容。老師隨著樂曲表演手之舞《晨曲》(教師用手的舞蹈表演而不用講述),讓孩子們欣賞一個關于清晨的情境故事,內容主要是清晨時間一只小蝸牛和小鳥要去參加音樂會進行演奏排練的故事。

      2、完整的感受樂曲,聽辨小鳥和蝸牛所演奏的聲音,并能用動作來表現。(1)完整的感受樂曲,聽辨兩個小動物演奏的樂器(2)聽辨長笛和鋼琴的音色。

      (3)幼兒嘗試自己獨立的根據聽出的.聲音,用自己的手舞表現小鳥和蝸牛。(4)分角色嘗試把聽到的表現出來。

      3、聽樂曲嘗試完成圖譜,了解樂曲ABABC的結構。(1)聽音樂看圖譜,看看圖譜中少了什么7(2)再次聽樂曲,糾正有錯誤的填圖部分。

      (3)看圖譜,了解小鳥和蝸牛在樂曲中出現的順序。

      (4)看圖譜,看一看A和B每一行角色出現了幾次(四次),梳理每一句的結構。(5)重點聽最后~句,嘗試怎么用手的舞蹈表現同時出現小鳥和蝸牛。(6)嘗試聽著樂曲,幼兒根據正確的圖譜一起表演小鳥與蝸牛的手舞。

      4、聽樂睦,嘗試完成接龍游戲一一手之舞。(1)老師和小朋友每人表演一張圖譜內容。

      (2)聽著音樂,老師和幼兒一起完成手的接龍游戲。

      (3)請幼兒自由交換位置,再次根據位置確定自己的角色,聽音樂一起玩手的接龍游戲。

      5、聽音樂合作表演一一手的舞蹈《晨曲》

      (1)幼兒在幕布后自由站成一排,先確定自己的角色,使用小鳥和蝸牛的道具。(2)手之舞《晨曲》正式表演的開始。

      活動延伸:

      在日常游戲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幫助這首樂曲再創編新的角色,聽著音樂創編新的游戲。

      溫馨提示:

      1、孩子在做這個活動前最好有很豐富的手指游戲的經驗。

      2、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注意在孩子的游戲中根據孩子情況逐步撤離。

    音樂游戲教案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Rap的表現形式,體驗Rap歡快的節奏。

      2.在幼兒掌握Rap曲風的基礎上,能自由的進行創編。

      3.在音樂欣賞和表演中讓孩子感悟人與人之間的濃濃親情。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觀看課件)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非常好聽的音樂,我們聽聽這首歌和我們以前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樣?

      (幼兒欣賞后回答,找出不一樣):

      (二)導入主題,學唱Rap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Rap,Rap它就是一種邊說邊唱的演唱方式,音樂很歡快,節奏感很強。

      1.欣賞Rap

      2.提問:我們剛剛聽到歌詞里面唱了些什么啊?

      幼兒回答

      3.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內容。

      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

      愛我你就夸夸我愛我你就抱抱我

      4.幼兒隨音樂表演。

      5.與孩子親密接觸,互動表演,鞏固記憶。

      6.隨音樂表演2遍。

      (三)創編Rap

      (四)師幼互動

      教學反思

      1、對于本次活動的開展,準備前期活動內容過于單調,幼兒對于情感的理解也不夠深刻,但隨著對活動的逐步詳細化,同時加入一些父母與孩子感情色彩的故事,這樣幼兒的感情得到了一定的升華,為活動的展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讓我對《綱要》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2、活動過程的反思:

      (1)在活動中幼兒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動一動等多種多種感官活動,動靜交替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活動的'情感、態度、知識、能力、技能等方面的目標基本達到,幼兒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

      (2)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班幼兒年齡在四五歲之間,注意力較短暫,但在活動中我們必須體現幼兒的主體性,才能真正完成教師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的的角色,因此活動中我要求幼兒多說多做,并運用色彩鮮明的圖片、動感的音樂不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活動中發揮了自主意識,成為了活動得主角。

      (3)活動中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方面,由于開始部分及導入活動前,與幼兒在溝通時未注意語氣,致使幼兒不能大膽的表達自己的看法,不過我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態度幾說話方式,以憂傷的語氣換回他們的注意力,在下面的活動中幼兒積極參與,無論是說還是跳,都能很好的表現。

      3、本次活動中,可以說目標基本完成,幼兒的參與性得到了最大發揮。當然通過這次活動可以發現幼兒不僅會唱,會跳,同時對于爸爸媽媽的感情也有了一大提高,但由于活動開始部分教師將自己的感情色彩沒有很好的融入,這點可以說是最大的缺點,同時在創編動作時沒有將表現突出的幼兒來一個更好的展現機會,這也是一點不足!

      4、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一定會用親切的語氣帶領有而進入活動,同時將幼兒的自主創編的環節進行總結,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同時,不忽略較為典型的幼兒,當然還可以在活動中加入一些情景行的表演,相信對于目標的完成會有更大幫助!

    音樂游戲教案5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感知樂曲不同的音樂性質,并學習用熊走、鳥飛等動作來表現。

      2、知道在做動作的時候注意避讓,不與別人碰撞。

      3、在活動中幼兒傾聽音樂,大膽的游戲表演。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熊和小鳥的圖片音樂場地布置

      活動過程:

      1、首先觀看動物圖片引出小熊和小鳥這兩個角色,理解角色形象,遷移生活經驗創編熊走、鳥飛的動作。

      提問:“小熊是怎樣走的?”

      “為什么小熊的動作這么慢?”(幼兒模仿)

      “小鳥是怎樣飛的?”(幼兒模仿)

      2、用簡單的故事情節引導幼兒欣賞樂曲。

      “有一天,小熊自己在家里,沒有伙伴和它玩,覺得非常悶,它就走到這,走到那,真沒意思。小鳥也是自己一人呆在家,沒有伙伴,走到這,走到那,真沒意思,小熊想,我還是出去走走吧,小鳥也想,我還是出去走走吧,于是兩個好朋友碰到了一起,它們可高興了,就一起跳起舞來了。”

      “下面請小朋友來聽一段音樂,聽聽音樂中哪里是小熊在走,哪里是小鳥飛,哪里是它們在跳舞。”提出要求后請幼兒完整的欣賞一遍樂曲,幼兒可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嘗試表演。

      3、分段欣賞。

      (1)Aa段:重點練習熊走的動作,教師反饋幼兒好的動作幫助幼兒掌握熊走時膝蓋彎曲的要點

      (2)Ab、Ac段:在教師的引導下聽出該音樂歡快的音樂性質,練習小碎步,做鳥飛的動作。

      (3)跟隨A段音樂分角色表演有關故事情節,進一步熟悉音樂及角色形象和動作,并掌握游戲規則,就是小熊運動時,小鳥不動;小鳥運動時,小熊不動。

      (4)B段:用故事情節引導幼兒聽出B段歡快的舞曲性質,釋放幼兒情緒,學習結伴自由舞蹈。

      4、完整的聽音樂,分角色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教幼兒在自由結伴時要學會避讓,不與別人碰撞。

      師:小熊和小鳥玩的特別開心,想請小朋友和他們一起玩,你們愿意嗎?那現在我們就請小男孩做小熊,小女孩做小鳥,但是在玩的同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碰到其他人,大家準備好,開始。

      5、互換角色表演

      6、活動結束

      師:今天玩的開心嗎?老師也很開心,那我們現在休息一下,改天再來玩這個游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一節小班上學期的.音樂游戲,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對游戲類的活動積極性還是很高的,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并愉快的進行活動,比較適合小班的孩子。但是也有個別孩子在活動中表現的比較不是很積極,如:有幾個平時就比較安靜的小女孩,在活動中雖然也有想積極參與的欲望,但是缺少在集體面前表現的勇氣,因此整個活動都是在老師的要求下進行的。也有幾個孩子可能活動的設計過程沒有足夠的引起他們的興趣,沒有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到后半段活動時注意力分散。因此在音樂游戲的設計方面我還要繼續探索。

    音樂游戲教案6

      活動目標:

      1、感受《康康舞曲》的歡快與活潑,并樂意用身體語言表現音樂的節奏變化。

      2、能夠根據圖譜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并能自己創編簡單的動作。

      3、體會與同伴玩游戲的樂趣。

      4、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準備:

      圖譜、歌曲《康康舞曲》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進場。

      (二)引入話題,欣賞歌曲。

      (三)教師示范用圖譜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

      (四)請個別幼兒示范用圖譜區分音樂旋律的變化。

      (五)幼兒根據歌曲的變化自由創編動作。

      (六)請幼兒展示自己編好的動作。

      (七)教師與幼兒一起玩游戲。

      (八)小結。

      小百科:舞曲是電子音樂的一種載體,指的是電子舞曲和DANCE-POP。

    音樂游戲教案7

      活動目標:

      感受樂曲詼諧、歡快、跳躍的風格,了解其所表達的故事情節。

      通過手部游戲、動作創編、故事情節累加,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節奏和變化。

      體驗音樂帶來的想象以及模仿大貓、一同游戲的快樂。

      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音樂《香草咪咪》

      活動過程:

      創編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師:有一只大貓特別喜歡跳舞,就連走路的時候都會像跳舞那樣一扭一扭的,這只大貓還很愛臭美,在星期天的早晨穿上漂亮的衣服、還化化妝出去散步。住在隔壁有一群調皮的小老鼠,就喜歡逗這只大貓玩游戲,大貓去散步,小老鼠也跟在后面學走路,可是小老鼠又怕被大貓發現,它們總是悄悄的。你們知道嗎?它們在游戲時還有好聽的音樂,我們來聽一聽。

      欣賞音樂《香草咪咪》,感受音樂旋律的變化。

      播放音樂,幼兒欣賞,感受音樂的變化。ㄌ致垡衾執來的感受。

      師:剛才我們聽的音樂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音量的大小,聲音高的是大貓走。)ù領幼兒欣賞樂曲A段。

      師:聲音高的來是貓出來散步了,這可是一只愛臭美的貓,它會做哪些動作呢?(幼兒嘗試創編,對應的動作,并相互模仿、練習)ǜ詹判∨笥煙到音樂的前面有一段沒唱歌的地方,我們可以做些什么動作呢?(大貓化妝的動作)

      2.帶領幼兒欣賞樂曲B段,創編貓去逗老鼠的動作。

      師:這只大貓在散步的時候總覺得有老鼠跟著,這只大貓怎么去逗這些老鼠呢?(貓去給老鼠撓癢癢老鼠裝死)師:創編結束動作。

      聽音樂完整游戲“香草咪咪”。

      師:那我們一起來玩玩這個游戲吧!Ы淌加大大貓動作的難度,讓“小老鼠”們去嘗試模仿游戲師:你們想的動作想的`太好了,我還有更難的動作,你們敢不敢去做呢?看我這只大貓能不能抓住你。

      1教師加大動作的難度,讓幼兒兒模仿游戲。

      2┙巧交換,請幼兒創編做大貓的動作,游戲一次。

      3┭請急性子的貓來表演游戲,幼兒模仿,教師小結.

      幼兒聽音樂走出活動室。

      反思:

      《香草咪咪》是一首節奏明快的歌曲,教師夸張的動作形象表現出了一只愛臭美、愛跳舞的貓。教師的引導過程層層遞進,由易到難,由熟悉音樂——創編單個動作——隨音樂變化動作。在這節課中,教師將音樂生動化、游戲化,幼兒在自然地情境中發展了能力。費老師本著“尊重幼兒”的理念,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教師完全尊重幼兒的意愿,引導幼兒大膽地想象創造,運用不同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活動中充滿了教師智慧、靈活的應變能力。

    音樂游戲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該歌曲,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2、繼續學唱2/4拍子的歌曲,并做到有表情地演唱。

      3、歌唱時能夠發音自然、動聽,音調準確,吐字清楚。

      4、懂得愛護圖書,珍惜圖書。

      【活動準備】

      鋼琴、音樂錄音《開火車》、《快樂的動物園》、一本撕破的小人書。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幼兒聽樂曲《開火車》,一個跟著一個平踏步入場。

      2、隨樂曲做律動:聽音樂進行節奏練習。(拍手、轉身拍肩、自選動作)。

      3、發聲練習:師生齊唱。

      二、基本部分:

      1、出示一本破的小人書,以擬人的語氣講述故事:“我是幼兒園里的一本小人書,閱讀時被小朋友給撕破了,嗚嗚嗚,我真難受。這時候,一個小朋友走過來了,看到我在哭,就對我說,你別哭了,我來給你補好吧。我聽了以后,心里真是高興,很快就把我身上壞的地方給補好了,我很感謝幫我補好的小朋友,‘謝謝’我對他說。希望小朋友在閱讀書的時候要小心,珍惜每一本圖書,愛惜每一本圖書,這樣每位小朋友才能讀到我們,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你們說是不是?”引出歌的名字《小人書你別哭》,討論并總結小人書不哭的方法。

      2、帶著問題聽歌:“聽一聽這首歌都唱什么了?它怎么了?為什么哭?”教師范唱一遍,表演歌曲大意。演唱完后請幼兒回答。

      3、帶領幼兒分句學唱歌曲,請幼兒跟著老師學唱,熟悉歌詞。(說歌詞、一句跟一句學唱、整段跟唱三步學習)

      三、結束部分:

      1、復習音樂游戲“伸出你的右手擺一擺”。

      音樂第一段結尾處女孩子繞著男孩子走一圈,第二段結尾處男孩子繞著女孩子走一圈。

      2、欣賞樂曲《快樂的動物園》。(為下節課做準備)

      3、邊聽《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音樂邊唱并做踵趾小跑步一個跟一個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音樂游戲教案9

      【年 齡 段】

      5-6歲

      【游戲人數】

      10名幼兒

      【游戲類別】

      音樂游戲

      【預期建構經驗】

      感受恰恰舞曲熱情的風格,能根據音樂節奏與同伴互相配合傳遞帽子。愿意用律動和簡單的舞蹈動作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喜歡參與游戲并懂得遵守游戲規則。

      【游戲準備】

      材料準備:

      1.帽子

      2.音樂:《Chilly cha cha》

      經驗準備:會跳《Chilly cha cha》的舞蹈。

      【游戲玩法】

      10名幼兒圍成一個圓圈,聽口令熟悉傳遞方法,然后根據音樂節奏進行傳遞帽子的游戲。當音樂停止時,帽子在哪名幼兒手上,哪名幼兒成為“首領”。幼兒則根據《首領在哪》《我是首領》《誰是真正的首領》的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游戲規則】

      按照音樂節奏進行帽子傳遞。

      《首領在哪》游戲規則:

      1.將帽子戴在頭上。

      2.到圓中間拿帽子。

      3.找一個好朋友,把帽子戴在他頭上。

      4.邀請你的好朋友一起站到舞臺上跳舞。

      《我是首領》游戲規則:

      1. 將帽子戴在頭上。

      2. 同時到圓中間搶帽子。

      3. 將搶到的帽子戴在好朋友的頭上。

      4. 邀請你的`好朋友一起站到舞臺上跳舞。

      5.沒有搶到帽子的小朋友冰凍在原地,當跳到指定舞蹈動作時,冰凍的幼兒跟著一起舞蹈視為解凍。

      《誰是真正的首領》游戲規則:

      1.將帽子戴在頭上。

      2.到圓中間搶帽子。

      3.將搶到的帽子戴在好朋友的頭上。

      4.邀請你的好朋友一起站到舞臺上跳舞。

      5.沒有搶到帽子的小朋友冰凍在原地,當跳到指定舞蹈動作時,冰凍的幼兒跟著一起舞蹈視為解凍。

      【關注點與支持策略】

      關注幼兒在游戲中能否按音樂節奏進行傳遞游戲。

      關注幼兒能夠按照游戲規則進行游戲。

      及時贊賞和鼓勵幼兒獨特的表現方式。

      【建 議】

      1. 在游戲中增加幼兒人數同時增加帽子的數量。

      2. 更換音樂的風格,根據音樂快慢改變傳帽子的速度。

      3. 改變游戲規則,提升游戲難度(例如:頭頂傳帽等)。

    音樂游戲教案10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音樂,訓練幼兒的聽覺,使他們能隨音樂的變化而變換自己的動作。

      2、通過有趣的音樂游戲,提高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并培養幼兒表現音樂的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小動物的情感。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小動物的頭飾每人一個、玩具槍兩把、音樂磁帶、布置場景用的大樹三棵。

      活動過程:

      1、在音樂“小鳥飛”伴奏下,要求幼兒手臂柔軟,作碎步學小鳥飛自由地飛入活動室入坐。

      2、歌表演《我愛我的小動物》

      3、謎語引出許多小動物,幼兒來模仿動物。

      a、圓圓眼睛白白毛,長長耳朵真靈巧,愛吃蘿卜愛吃菜,一蹦一跳真可愛。(兔子)

      臉上長鼻子,頭上掛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條小辮子。(大象)

      瞳孔遇光能大小,唱起歌來妙妙妙,夜半巡邏不需燈,四處暢行難不倒。(貓)

      生來性暴躁,身穿黃皮襖,自稱山中王,別猜它是貓。(老虎)

      b、除了我們猜過的小動物,你還喜歡那些小動物?(幼兒自由發言后可以學一學小動物的動作。

      4、音樂游戲“動物與獵人”。

      a、欣賞音樂ABC段

      b、教師講述故事(帶音樂)幼兒邊聽音樂邊聽故事。

      c、教師交代游戲的.玩法后,幼兒分角色表演音樂游戲。

      5、教育幼兒要愛護小動物

      6、教師領著幼兒學小貓走路走出教室。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學大綱中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重視音樂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簡單的音樂技能;發揮音樂的教育作用。活動很好的完成了。幼兒在活動中參與度很高,集體游戲時都能積極參與。

    音樂游戲教案11

      一、活動目標:

      1、運用動作和聲音表現撓癢癢的樂句。

      2、感受情景游戲帶來的愉悅情緒。

      二、活動準備:

      大樹圖片、毛毛蟲胸飾若干、音樂磁帶。

      三、活動過程:

      (一)發聲練習:好寶寶

      幼兒聽音樂邊唱好寶寶邊做動作。

      (二)熟悉歌曲中的內容和情節,為游戲作準備

      1、聽歌曲

      師: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聽一首很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一聽歌曲里唱了什么?(播放音樂磁帶)

      師:歌曲里唱到了什么?(讓幼兒說出毛毛蟲、大樹)

      幼兒說出歌曲中的內容后,教師出示相應的大樹、毛毛蟲圖片。

      2、聽故事

      教師講述毛毛蟲和大樹之間的故事……

      師:大樹爺爺為什么笑呀?

      (三)跟著音樂做動作

      師:撓癢癢的動作是什么樣的?(請幼兒表演動作)

      師:誰會做毛毛蟲爬出來的動作?

      師:誰愿意扮演毛毛蟲,給大樹爺爺撓癢癢?(請3~4名幼兒)

      教師對幼兒講清規則:聽到歌曲唱“啦啦啦”的`時候就去給大樹撓癢癢。

      師:我們都來扮演毛毛蟲。

      引導幼兒帶著愉快的情緒邊唱邊做動作。

      (四)玩游戲

      1、教師扮演大樹,幼兒扮演毛毛蟲,唱到“啦啦啦”處教師撓“大樹”癢癢,幼兒發出哈哈大笑聲或做怕癢的動作。

      2、請幾位幼兒扮演毛毛蟲,教師和其他幼兒扮演大樹,游戲反復進行。(引導幼兒邊玩游戲邊唱歌曲)

      (五)復習律動:小魚游。

    音樂游戲教案12

      【作品分析與設計思路】

      1、《小猴與鱷魚》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原創歌曲。它歌詞簡單,朗朗上口,曲風幽默,整首歌曲節奏歡快,富有情境性。歌曲重復回旋的結構可以較好地幫助幼兒把握音樂結構,簡單明了的歌詞內容十分切合小班幼兒玩“躲藏”、與“出現”的游戲,并且能有助于幼兒陜速掌握游戲規則。

      2、小班幼兒對富有情境性的游戲具有較強烈的興趣,活動中“鱷魚來了”帶來的緊張感與“鱷魚走了”帶來的輕松感,形成鮮明的對比,并且,躲藏好不被鱷魚發現、鱷魚失望的走掉使幼兒放松后帶來的喜悅感、輕松感會更加強烈。

      3、為便于小班孩子更清楚明了游戲規則,我們試圖通過手偶一兩位老師的雙簧示范的方式,幫助幼兒觀察、理解游戲規則。

      一、游戲玩法建議

      說明:坐在座位上,用肢體動作進行游戲,右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分別為三只小猴。

      前奏:隨音樂節奏輕點頭。

      1、歌詞:“一只小猴蕩秋千”

      動作:伸出右手食指為第一只小猴。

      歌詞:“蕩呀蕩呀蕩”

      動作:將右手食指輕輕放在左手大拇指上。

      念白:嘚兒 嘚兒 嘚兒嘚兒 嘚兒

      動作:兩手隨音樂節奏x-|x-|xxlx-|左右搖晃。

      2、歌詞及念白:“兩只(三只)小猴蕩秋千……嘚兒”

      動作:同前,反復兩次,依歡伸出中指、無名指作兩只、三只小猴蕩秋千。

      3、念白:“呀一一”

      動作:做吃驚的樣子。

      4、歌詞:“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快藏好。”

      動作:所有幼兒快速將手藏到身后(或身體的某個部位后面)。

      歌詞:“我是一只大鱷魚……沒找到。”

      動作:幼兒繼續藏好小手,不發出聲音,靜靜地不要被“鱷魚”發現了;助教藏在布景后面,用鱷魚手偶隨歌曲節奏做看、找的動作,樂句唱完后,快速將手偶藏回布景后面。

      5、念白:“吔一一”

      動作:做勝利的樣子。

      ●歌詞:“鱷魚走了,鱷魚走了,鱷魚走了,鱷魚走了,快出來。”

      動作:所有幼兒伸出手做歡呼的動作。

      ●樂曲:565—61 1 |..….3 3 2 2 1 1 . I l

      動作:右手的“三只小猴”自由地在身體各部位“跳躍、玩耍”。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在樂曲情節提示中初步學玩《小猴與鱷魚》的游戲。

      2、能分辨在樂曲“鱷魚來了”處小猴藏起來,在“鱷魚走了”處跑出來自由玩耍,并啟發幼兒嘗試利用身體不同部位進行“蕩秋千”、“藏起來”。

      3、體驗“鱷魚來了”時的緊張感和“鱷魚走了”后的輕松、歡愉感。

      【活動準備】

      1、幼兒在活動前期已具備蕩秋千的經驗。

      2、小椅子圍成大馬蹄形(椅子之間間隔750px)、鋼琴、三個小猴頭偶、一個鱷魚手偶、房屋和樹木等布景。

      【活動過程】

      1、通過手偶游戲,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及故事情節。

      (l)師:‘小朋友們,看,我這里有幾只小猴子,今天他們要去蕩秋千,在蕩秋千的時候會遇到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聽,看看。”

      (2)教師一邊清唱歌曲,一邊演示手偶。

      (3)用提問+講述的方式引導動兒理解歌曲內容及游戲要求:

      ①師問:“有幾只小猴在蕩秋千?…‘它們是怎樣蕩的?…‘伸出手指,把你們的小猴也準備好,我們一起跟隨音樂節奏蕩秋千。”(教師不戴手指偶,引領幼兒一起跟隨音樂節奏做“小猴蕩秋千”。)

      ②師問:‘小猴們高高興興蕩著秋千,呀,誰來了?”

      ③師唱:“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問:‘‘小猴們要怎么辦?” (教師清唱,師幼一同做‘‘小猴藏起來”。)

      ④師問:“那小猴又是在歌曲唱到那句時跑出來玩的呀?”(教師清唱,師幼一同做‘小猴藏好不動一小猴出來歡呼一鋼琴伴奏—剛、猴自由玩耍”。

      2、邀請幼兒一起玩游戲

      (1)教師引領幼兒一起玩第一次游戲;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鱷魚手偶。

      師:“現在我想要邀請你們的小猴跟我一起玩蕩秋千,玩的時候要注意,鱷魚來了就要趕快怎樣?…‘對,一定要把你的小猴藏好,只要不發出聲音,就不會被鱷魚發現。好,先請出你們的第一只小猴。”

      (2)啟發幼兒探尋小猴在身體不同部位蕩秋千。

      ①師:我的第一只小猴剛才是在手上蕩的'秋千,現在它想到我身體的另一個地方蕩秋千。(教師清唱并示范“一只小猴”在自己的肩上“蕩秋千”。)

      ②師:我的第二只小猴也想換一個地方蕩秋千。你們說,到我身體的那個地方蕩秋千?(教師選擇一個幼兒說的部位,清唱并示范“兩只小猴”在自己身體的該部位“蕩秋千”。)

      ③師:我的第三只小猴會到哪里蕩秋千呢?在XL,怎樣蕩秋千,誰來做一做?(教師清唱并在某幼兒的身上示范“三只小猴蕩秋千”。)

      ④師:你的小猴想在你身體的哪個地方蕩秋千?要怎么蕩呢?(在鋼琴伴奏下,幼兒各自嘗試將‘‘小猴”放在自己身體的各部位練習“蕩秋千”,教師巡回觀察并進行個別引導。)(D教師小結并示范剛才幼兒將“小猴”放在身體不同部位“蕩秋千”的不同方式。

      3、師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戲

      (1)師生一同玩第二次游戲;助教躲在布景后面只探出鱷魚手偶。

      (2)引導幼兒探尋把小猴躲藏在身體不同位置

      ①師:“你們的小猴因為可以到身體不同地方蕩秋千,可高興了。不過,他們要是老藏在同一個地方,恐怕就會被鱷魚發現了。想一想,小猴除了可以到我們背后躲藏,還可以到身體的哪些地方躲藏?”

      ②教師清唱樂曲“鱷魚來了”部分,幼兒把‘‘/J、猴”躲藏在身體的不同地方。

      4、幼兒第三次玩游戲

      (l)幼兒第三次玩游戲;助教戴鱷魚手偶在布景后面來回走,加強找尋的樣子。

      (2)關注“蕩”

      師:小猴最喜歡跟著音樂節奏—上二下把秋千蕩得高高的!你們能讓你們的小猴跟著音樂節奏—上—下的把秋千蕩得高高的嗎?(教師清唱“Ⅱ剮L-”幼兒嘗試讓小猴隨節奏蕩得高高的。)

      (3)關注“藏”

      展示布景。

      師:剛才,你們的小猴已經學會了尋找不同的地方躲藏,而且能安安靜靜地不被鱷魚發現。不過,前幾次出來的都是小鱷魚,要是大鱷魚出來,我們就要帶上小猴找到更好的地方躲藏。你們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把我們藏得更好?(引導幼兒可以到各布景、椅子后面躲藏。)

      5、幼兒第四次玩游戲

      (1)師幼第四次玩游戲,配班老師扮演鱷魚走出來找尋

      (2)在音樂尾聲,師生歡呼跳躍著到另外的地方去玩!活動結束。

      三、友情提示

      1、本活動靈活性較強,在延伸活動里,當幼兒完全熟悉了游戲的玩法后

      (l)關于角色分配:可以全部由幼兒當小猴(即每一位幼兒就是一只小猴),老師扮鱷魚進行游戲;也可以部分幼兒當小猴,一個或多個幼兒當鱷魚(但鱷魚的數量不宜過多)。

      (2)關于c小猴蕩秋千”玩法的演變:可以在歌曲“兩只小猴……唰L,’時,幼兒兩兩拉手擺動玩蕩秋千,并將歌曲“三只”改為“四只”,幼兒四A-組拉手擺動玩蕩秋千一躲藏(因為4是2的倍數,這樣便于幺L快速兩兩結隊成4人);待幼兒非常熟練后,可由老師任意唱“X只小猴……”(注意:ij、班X<4、中班X

      2、本活動適宜在小、中班進行。教師可以通過改變歌詞里的動物、參與者自由選擇角色等游戲元素,調整游戲難度,刺激幼兒的參與度。

      3、在聽到“鱷魚來了”部分幼兒可能會有緊張的情緒,教師需隨時通過空間接近、動作、眼神或語言,幫助幼兒舒緩情緒,積極參與游戲。

    音樂游戲教案13

      目標:

      1、復習基本舞步,并會合拍的邊聽音樂邊呈螺旋形走。

      2、遵守游戲規則,炮仗被點著后能及時發出信號,不提前,不落后的發出:“嘭”、“啪”聲,感受新年到來的快樂情緒。

      準備:

      課件,幼兒會基本舞步

      過程:

      一、導入

      師:看兩位叔叔在干什么?什么時候會放炮仗?過年,開店,結婚等。炮仗會發出什么聲音?

      二、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詞內容。

      (1)聽教師范唱,說出所唱歌曲內容。

      (2)邊看圖譜,邊嘗試演唱熟悉歌詞和旋律。

      三、練習螺旋形走

      (1)從炮仗頂部往下觀察:你看到了是什么樣的?像什么?圓怎么變螺旋形?(課件演示)師:現在我要把你們變成一個大炮仗,圓點代表小朋友,那我們首先要圍成一個什么形狀?(圓形)那么圓形怎么變成螺旋形呢?第一個人帶頭向中心繞圈,后面一個接一個,(課件演示動畫變)

      (2)幼兒手拉手站成圓形,首尾不連接,教師邊唱歌邊拉著第一人的手,呈螺旋形走。

      (3)幼兒學習在教師點炮仗后及時的發出反應。“嘭”,“啪”!炮仗爆炸啦,大家都變成了小紙屑輕輕飄落,回到原來的位置。

      四、學(復)習游戲中的'基本舞步。

      (1)看教師邊唱歌邊做動作。

      (2)說出教師的動作中,哪些舞步已會跳,哪些不會跳。

      (3)復習已會跳的舞步,重復練習有困難的舞步。

      五、玩音樂游戲集體,分組

      師:商量好了嗎?你們誰是帶頭人,誰來放炮仗,看那一組唱的準、走得齊,卷的好,炸得響,飛得美。

      延伸

      師:我們還學過什么舞步?滑步,娃娃步,踵趾小跑步,下次我們還可以把這些舞步加到歌曲里,手上也可以有一些變化。

      師:就要放假了,寒假里小朋友可以玩卷炮仗的游戲,但不能真的去放炮仗,危險的。祝小朋友還有所有老師們龍年快樂,好運連連。

    音樂游戲教案14

      活動名稱:《小打電話》

      年齡班:大班

      活動領域:音樂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音樂旋律,掌握∣1.2 3 4∣ 566∣的拖長音節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節奏。

      2、能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等方式表現小打錯電話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變化。

      3、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情趣,體驗與同伴共同表演的快樂。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活動重難點:

      重點: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音樂旋律,掌握∣1.2 3 4∣ 56 6∣的拖長音節奏以及∣53 0∣42 0∣2 32∣1 -∣的空拍節奏。

      難點:能嘗試用動作、表情、聲音等方式表現小打錯電話前后愉快、害怕的心里變化。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有打電話的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自制貓的家、真實電話兩部、小和貓的頭飾若干、自制電話本一個

      活動過程:

      1.創設“貓和”的游戲情境,進行發聲練習,激發活動興趣。

      出示圖片“貓和”并提問:你們看誰來了?它們的叫聲是什么樣的?套用歌曲第三句旋律和節奏,難點前置,練習空拍和拖長音。

      ∣1.2 3 4∣ 566∣∣53 0∣42 0∣2 32∣1 -∣

      喵 喵喵喵 喵喵喵吱吱吱吱 吱吱吱 吱

      2.創設“小打電話”情景劇,兩位教師分角色示范演唱,引導幼兒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旋律,理解并學唱歌曲。

      (1)兩位教師扮演貓和,情景劇示范演唱,幼兒初步感受歌曲的詼諧幽默。提問: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歌曲?歌曲中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師示范演唱歌曲,幫助幼兒理解歌詞,掌握拖長音和空拍節奏。

      提問:小打電話要干什么?什么叫做過家家?小手里拿著什么打電話?它看了幾次電話本?電話號碼是多少?它是怎樣打電話的'?小是怎樣邀請朋友的?邀請朋友的時候心情怎樣?引導幼兒用歡快的情緒表現歌曲內容,唱準拖長音和空拍節奏。

      (3)教師再次示范演唱,教師扮演的貓從房子中出現,引導幼兒感受歌曲情節的轉變,體驗小從喜悅到害怕的心里變化。

      提問:小把電話打給了誰?貓說了什么?貓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小現在是什么心情?害怕又后悔的小說了什么?聲音和表情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引導幼兒學習小害怕時顫音的演唱方式。

      3.幼兒完整演唱,用歡快、跳躍以及緊張、害怕的聲音表現前后心理變化。提問:小打電話找朋友的時候心情怎樣?可以用什么樣的聲音表現的

      快樂?打錯電話之后是什么心情?聲音和動作有什么變化?

      4.角色扮演游戲,進一步感受歌曲跌宕起伏的情節,體驗游戲的快樂,懂得要做一個認真仔細的人。

      (1)幼兒扮演,教師扮演貓,引導幼兒用小害怕和關門的動作表現歌曲間奏∣243 243∣ 11 1∣x—∣。

      提問:貓要來了,小感覺怎么樣?小該怎么辦呢?鼓勵幼兒有不同的動作表情表示害怕和關門的動作。

      (2)兩名幼兒與教師一同扮演貓,其他幼兒扮演,玩游戲。引導幼兒在∣ 1313 13∣55 3∣4545 43∣22 2∣間奏處表現小害怕的樣子并及時演唱歌詞“朋友怎么會是他”。

      (3)教師小結:小打電話的時候因為粗心撥錯了電話號碼,找來了貓。如果我們在生活中打錯電話,也會給周圍的人帶來困擾和麻煩,甚至產生嚴重的后果。所以希望小朋友們不要打錯電話,做一個認真仔細的孩子。

      《小打電話》課后反思

      整個活動,我始終圍繞歌曲內容,通過創設情境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幼兒感知理解歌曲,大膽表現歌曲。

      在活動開始環節,創設“貓和”的游戲情境創設“貓和”的游戲情境,巧妙將發聲練習與難點前置相結合,解決歌曲的空拍節奏和拖長音。這首歌曲富有情節、充滿趣味性,我采用“情景劇”的方式,將歌曲內容生動、直觀的展示給幼兒,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教師扮演的貓,出現了多次,結合幼兒的學習特點以及活動的需要,做了以下處理:前兩次貓都是躲在房內只出聲音,不現身,其目的是為幼兒留有懸念,引發幼兒欣賞并學唱的興趣。第三次貓出現,其目的幫助幼兒體驗劇情轉折,為幼兒充分表現小心里變化做好鋪墊。幼兒游戲環節,貓多次走出房間,與幼兒互動,游戲達到高潮。通過幼兒與“貓”的互動游戲,解決了間奏時幼兒枯燥單一的動作表現,鼓勵幼兒更加自由充分的表現小的心里變化。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學習方式,也是最有效的學習途徑。整個活動將情境游戲貫穿始終,幼兒在游戲中感知理解歌曲、在游戲中體驗音樂的快樂、在游戲中創造性的表現音樂。多感官通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寓教于樂。

      活動中,幼兒主動參與,在情感上得到很大的滿足,教師還應該提供更多的機會,鼓勵幼兒充分表達自己對歌曲的感受與理解。

    音樂游戲教案15

      活動名稱:

      我是小小音樂家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2、能制作出簡易的樂器。

      3、幼兒體驗活動中的快樂。

      4、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5、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從家里帶來的易拉罐、果奶瓶、空塑料瓶、筷子、碗、沙子、豆子。

      活動過程:

      1、教師放一段優美的樂曲,請幼兒跟著一起拍節奏。

      教師說:“這首曲子真好聽,我想請小朋友們用小樂器演奏,可是沒有樂器怎么辦呢?”

      2、請幼兒積極想辦法,來制作樂器,聽聽用那兩種東西敲擊出來的'聲音好聽。

      3、請幼兒想一想,如果瓶子里裝著東西將是什么效果,裝的東西不同效果相同嗎?

      4、請幼兒分成三組(豆子、沙子、石頭)來進行實驗。

      5、請孩子們說一說音響效果有什么不同。

      6、大家拿著制作的樂器來演奏。

      教學反思:

      幼兒剛聽到音樂就歡快的舞動起來,在老師的帶領下每位幼兒都愿意嘗試在伴奏下運動,當看過一遍視頻后,幼兒主動說出了,我在視頻里看到有彈鋼琴的動作,有的幼兒說我看到了敲小鼓的動作,有了以上的鋪墊。幼兒也就能容易的學會了這個舞蹈。總體來說這節音樂課給幼兒帶了活躍的氣氛。

    【音樂游戲教案】相關文章:

    音樂游戲活動教案08-25

    小班音樂游戲教案04-30

    音樂游戲大班教案04-29

    大班音樂游戲教案01-11

    袋鼠音樂游戲教案03-17

    音樂游戲小班教案03-14

    音樂游戲《捕魚》教案05-31

    中班音樂游戲教案11-12

    優質音樂游戲教案01-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欧美日一线高本道 |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 色妺妺免费AV在线 | 无遮挡国产在线视频 | 日本思思热精品一区二区 | 一级中文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