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2-30 09:07:46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薦】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薦】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能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其意義,體會平均數(shù)的作用,感受求平均數(shù)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能計算平均數(shù)。

      2、運用平均數(shù)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xiàn)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發(fā)展統(tǒng)計概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驗運用已學的統(tǒng)計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建立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shù)的特征,用平均數(shù)解釋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

      一、談話引入,激發(fā)興趣

      你乘車買票嗎?六歲以前買票嗎?你對乘車是否買票這方面的常識了解嗎?我們把1.2米這條線叫“兒童乘車免票線”。看,就是這條線,經(jīng)過相關(guān)部門研究決定,六歲以下兒童乘車免票線為1.2米。你知道怎么去確定這個標準嗎?調(diào)查誰?如果數(shù)據(jù)來了,有高的,有矮的,如何處理?讓我們一起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來解決這些問題。

      (設(shè)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然進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體會為什么要學均數(shù)。)

      二、探究新知,自主構(gòu)建

      (一)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上個月我校開展了保護環(huán)境,爭優(yōu)環(huán)保小隊活動,我班成立了三個小分隊:快樂隊、天使隊、陽光隊。

      1、相同數(shù)據(jù),初步體會平均數(shù)的代表性。

      出示快樂隊數(shù)據(jù):寧寧12個,丁丁12個,冰冰12個。

      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要表示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用哪個數(shù)比較合適呢?

      小結(jié):快樂隊每人都收集了12個礦泉水瓶。12能代表快樂隊每個人的收集情況。

      2、不同數(shù)據(jù),深入體會平均數(shù)的意義。

      出示天使隊數(shù)據(jù):小紅12個,小蘭14個,小麗11個,小明15個。

      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現(xiàn)在,每個人收集的數(shù)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shù)據(jù)代表第二小隊每人的收集情況呢?14能代表嗎?12呢?(如果每人同樣多就好了)怎樣把他們的瓶子變成同樣多?

      小組合作學習,用學具擺一擺。并在組內(nèi)說一說你是怎么把它們變的同樣多的。

      交流匯報。

      學情預設(shè):

      生1:可以移動瓶子,將小紅移1個給小蘭,小明移2個給小亮,然后每個人就一樣多了。(剛才這些同學都是通過把多的瓶子移出來,補給少的同學,讓每個同學的瓶子數(shù)量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移多補少”。板書:移多補少)

      生2:計算的方法(14+12+11+15)÷4=13,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先把四個人的瓶子數(shù)合起來,再平均分給四個人)為什么要除以4?除以3可以嗎?4表示什么。括號里的表示什么?關(guān)系式:總數(shù)量÷份數(shù)。板書:先求和再平分)

      總結(jié):其實無論是移多補少,還是先求和再平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使原來不同的數(shù)變得——同樣多。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這個數(shù)叫做平均數(shù)。(板書課題:平均數(shù))

      3、追問中理解平均數(shù)的虛擬性。

      繼續(xù)看天使隊的收集情況:13是小紅收集的數(shù)量嗎?是小蘭收集的數(shù)量嗎?是小明收集的數(shù)量嗎?

      13到底是什么呢?是哪個同學收集礦泉水瓶的數(shù)量嗎?

      小結(jié):13是天使隊平均每人收集的數(shù)量。它代表天使隊收集礦泉水瓶的一般水平。

      (設(shè)計意圖:由淺入深,快樂隊每人收集12個,用12代表每人的收集數(shù)量;天使隊每人的數(shù)量各不相同,該用哪個數(shù)代表呢?學生體會到:都不合適,如果和快樂隊一樣,每人同樣多就好了。通過移多補少或求和平分,用一個虛擬的13來代表。這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慢慢體會平均數(shù)良好的代表性。在追問中讓學生感受平均數(shù)的虛擬性特征,以加深對平均數(shù)意義的理解。)

      (二)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平均數(shù)的作用

      出示陽光隊收集礦泉水瓶統(tǒng)計表。陽光隊一共收集了多少個?哪個小隊能評為“環(huán)保小隊”呢?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情預設(shè):

      生1:快樂隊收集了36個,天使隊收集了52個,陽光隊收集了60個,第三小隊收集的多。

      生2:他們?nèi)藬?shù)不同,這樣不公平!

      生3:人數(shù)不同,應該比較平均數(shù)。怎么求陽光隊的平均數(shù)呢?

      學生列式:(13+11+14+10+12)÷5=12(個)

      12代表什么?哪個小隊能評為“環(huán)保小隊”?

      小結(jié):在人數(shù)不相等的情況下,用平均數(shù)作比較更公平!

      平均數(shù)13能代表天使隊的一般水平,12能代表快樂隊、陽光隊的一般水平。(板書: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一般水平)

      (設(shè)計意圖:人數(shù)不等,哪個隊能評為“環(huán)保小隊”?引導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學生清楚:比總數(shù)不公平,而平均數(shù)能代表每隊收集的一般水平,所以用平均數(shù)作比較更公平。從而加深對平均數(shù)作用的理解。)

      (三)思考交流,理解平均數(shù)的敏感性

      如果陽光小隊的王林收集的瓶子變多了或變少了,平均數(shù)會怎樣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小結(jié):平均數(shù)就是這么敏感!這組數(shù)據(jù)中任何一個數(shù)發(fā)生變化,都能引起平均數(shù)的變化。

      結(jié)合平均數(shù)觀察表格,平均數(shù)處于什么位置呢?

      平均數(shù)正如你們所說,可以代表一組數(shù)的一般水平,而且知道平均數(shù)在值和最小值之間,相信大家對平均數(shù)有了一定的認識。

      (四)首尾呼應,引起共鳴。

      相關(guān)部門是怎么確定這個兒童乘車免票線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相關(guān)部門就是參照了平均身高確定免票線的。據(jù)統(tǒng)計:6歲男童平均身高119.3厘米,6歲女童平均身高118.7厘米。

      看來,平均數(shù)的作用真不小,連確定免票線的高度都可以參照它。

      (五)聯(lián)系生活,體會平均數(shù)的用途。

      生活中在哪兒用到過平均數(shù)呢?出示平均數(shù)資料。如果學校訂做校服,用平均身高訂做可以嗎?平均數(shù)的用途很廣泛,可是也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

      三、應用拓展,鞏固提高

      1、小明家每人每天月平均用水量是多少?

      在嚴重缺水地區(qū)平均每人每天用水量約為3千克,你知道3千克的水有多少嗎?

      老師還給大家?guī)硪粍t信息。

      請選擇正確答案。(2)第(1)式和第(3)式分別求的是什么呢?

      小剛家平均每人每天用水88千克,嚴重缺水地區(qū)平均每人每天用水3千克,比較這兩個數(shù)據(jù),你有什么感受?

      2、小明會遇到危險嗎?

      游泳池平均水深只有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小明站在游泳池里學游泳,會不會有危險?為什么?

      四、回顧反思,結(jié)束全課

      談談你對這節(jié)課的收獲,把你感受最深的一點說一說。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25頁練習五第9--11題。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個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和筆算法則,能正確熟練地口算乘法,正確地、比較熟練地筆算乘法。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1、口算方法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

      7×3=

      3×70=

      3×700=

      6×5=

      60×5=

      600×5=

      2×40=

      2×400=

      2×4000=

      選幾題說一說,口算時是怎樣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說出下列各題最后一步的算法和得數(shù)。

      32×2=

      2×320=

      13×3=

      3×130=

      2×24=

      240×2=

      選幾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2、口算練習五第8題。

      用卡片出示,先指名學生口算,再集體在書上進行口算,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幾道讓學生說說口算過程。

      三、筆算練習

      1、

      (1)談話:這是老師在商店里了解到的一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根據(jù)以上的信息,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嗎?

      (2)把學生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學生分組完成第1、2、3、5題。

      要求:列出算式并用豎式計算。同時指名學生上來板演。

      (4)集體逐題檢查,重點讓學生說一說:如果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了幾十該怎么辦?特別是連續(xù)進位的乘法要讓學生說一說注意點。

      (5):通過剛才的.練習,誰來說一說筆算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6)根據(jù)剛才的計算法則,進行計算比賽,做練習五第10題。

      (7)讓學生獨立完成第4、6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8)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2、

      (1)看到這幅圖,你想到了什么?

      (2)你能編出一道應用題嗎?先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在全班進行交流。

      (3)學生根據(jù)編的應用題獨立解答。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五第9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一、教學內(nèi)容

      1.時間單位“秒”的認識

      2.對于一段時間的感受和體驗

      3.簡單的時間計算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會進行一些時間的簡單計算。

      3.初步建立時、分、秒的時間觀念,養(yǎng)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三、編排特點

      1.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

      主題圖中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倒計時。

      商場內(nèi)鐘表柜臺的場景。

      上學路上花費時間的計算。

      學生的作息時間。

      商場開門、關(guān)門時間。

      火車晚點。

      調(diào)查50米跑花的時間等。

      2.借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體驗1分鐘有多長,1分鐘能做什么,刷牙、整理書包等需要多少時間。

      和所有計量單位一樣,除了重視單位的換算及相關(guān)計算以外,要更強調(diào)“觀念”的建立。

      3.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guān)時間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如練習十四第3題,第7題。

      四、具體編排

      (一)秒的認識

      1.主題圖

      結(jié)合學生熟悉的新年聯(lián)歡晚會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學時可以用錄像的形式讓學生看一下這個場景,也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每天新聞聯(lián)播前面也有這樣的倒計時,還可以拿一個鐘讓學生聽一下“滴答聲”,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

      2.秒的認識和“1分=60秒”

      (1)教材直接說明要用“秒”來計量很短的時間,然后提出問題“怎樣計量?”引出鐘表上的秒針。教材上呈現(xiàn)了商場里鐘表柜臺的情景,圖中的大部分鐘表上都有秒針,使學生直觀認識一下。

      (2)接下來,學生利用不同的計時工具來進一步認識秒,并探索1分=60秒的關(guān)系。在這兒,有機械鐘表,有電子鐘表,還有秒表。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機械鐘表上有三根針,秒針走得最快,秒針走1小格是1秒,秒針走1圈(60格)時分針走1格,所以1分=60秒。在讀取電子表上的時間時,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表的讀取方法進一步類推。由于學生已經(jīng)有了很多關(guān)于鐘表方面的經(jīng)驗和知識,這個活動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為什么秒針走得最快,時針走得最慢?”

      3.P61“做一做”(感受時間的長短)

      時間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所以要借助于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一年級認識的基本上都是時刻,在這兒逐漸滲透時間段的知識,為下面教學時間的計算做準備。

      第1題,讓學生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一方面可以建立1分鐘的長度觀念,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1分=60秒的關(guān)系。

      第2題,1分鐘能做什么,教材中列舉了四個平時學生生活中1分鐘活動的例子,并鼓勵學生舉出更多的例子來,如1分鐘能從哪兒走到哪兒,1分鐘能拍多少下皮球,游泳能游多遠,等等。通過這些學生自己生活中的例子,能更真切地體驗1分鐘的長度。1秒比較短,學生不太好舉出這方面的例子,可以讓他們用語言來描述一下,模仿著秒針的`節(jié)奏念一下。

      實際教學時,還可以進行這樣的活動:同學們閉上眼睛,老師說開始,你覺得1分鐘到了就舉手示意,看看誰對1分鐘的估計比較準。

      (二)簡單的時間計算

      1.例1(時間單位間的換算)

      計算2時等于多少分時,由于還沒學習這樣的乘法,所以,學生用加法計算即可。但時間單位間的進率是60這一點一定要讓學生牢記。

      2.例2(一般的計算)

      (1)教材提供了學生從家出發(fā)去上學的情景圖,利用鐘面給出時間的起點和終點,讓學生計算這兩個時刻之間的時間段。計算時,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思想,可以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看分針走過了多少格,也可以用算式計算的方法來計算,并鼓勵學生想出更多的方法。比如,可以直接數(shù)分針走過了多少小格,也可以用3times;5計算。

      (2)在這兒還只是簡單的時間計算,教師在補充練習時也不要出跨“時”的題目,如6時40分至7時20分是多少分。

      3.P62“做一做”

      不要求學生用乘法來計算時、分、秒間的換算。

      4.練習十四

      第1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時間觀念。

      第2題,判斷大小,判斷的方法可以多樣化,有的只需要進行簡單的估算即可。如第1小題,只要知道90秒比1分多,不到2分,就可以了。

      第3題,實踐調(diào)查的題目,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許多常識,如光1秒鐘能傳播多少路程,聲音1秒鐘能傳播多遠,飛機1秒能飛多遠,1分鐘一般正常呼吸多少下等。

      第4題,把認識時間和時間的計算結(jié)合起來,既要寫出時刻,又要計算一段時間,算法多樣,既可數(shù)格,也可計算。

      第5題,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解決現(xiàn)實問題。

      第6題,估計時間,培養(yǎng)正確的時間觀念。

      第7題,實際調(diào)查的題目,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可以結(jié)合電視預告的方式進行調(diào)查。而且體現(xiàn)了很大的開放性,喜歡什么節(jié)目就選取什么節(jié)目進行調(diào)查,教材中要求調(diào)查起始時刻,還可以讓學生計算一下時間段。

      第8題,利用學生的作息表進行時間的綜合應用。

      第9題,聯(lián)系自己的作息時間填一下,使自己更合理地安排生活。

      第10題,作為一個常識,使學生知道一般在短跑中運用比秒更小的單位,只要學生能通過時間的比較知道誰比誰跑得更快就可以了,至于這個單位是100進制之類的知識,不要求學生掌握。

      五、教學建議

      和以前教學時間概念一樣。

      1.要結(jié)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理解時間概念。

      2.要借助操作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時、分、秒間的關(guān)系。如可以拿一個實際的鐘觀察一下,秒針轉(zhuǎn)動和分針轉(zhuǎn)動的關(guān)系,數(shù)數(shù)1分有多長,等等。

      3.要加強對于一段時間的體驗,逐步建立時間觀念。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2.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并適時滲透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學具:米尺、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量出到l00米的實踐活動,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沿操場走1圈(200米),看看用了多少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前幾天,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在操場上進行了測量。

      下面請同學們邊看屏幕,邊想:我們是用哪個長度單位測量100米的?(米)

      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計量長度的單位?請按從大到小的順序說一說。

      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誰能比劃一下1米的長度?一起比劃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長度。

      3.說出下列測量活動用什么長度單位合適?

      (1)測量鉛筆的長度。(厘米)

      (2)測量硬幣的厚度。(毫米)

      (3)測量課桌的高。(分米)

      (4)測量教室的長。(米)

      師:如果要測量平陽到溫州的距離,可以選用我們已經(jīng)學過的哪個單位來測量呢?

      師:用米測量太麻煩了。平陽到溫州的.距離比較遠,而米這個單位較短。那用什么單位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長度單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學習千米的認識,你們最想了解有關(guān)千米的什么知識?

      提出學習目標:

      1.千米的實際長度,并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千米的應用。

      [意圖:從測量本地兩個城市距離引出新知,使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可以幫助人類理解周圍世界,從而增強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自己尋找目標進一步體現(xiàn)學生主體意識,調(diào)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認識1千米的實際長度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1.師:老師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長,用這把米尺連續(xù)量幾次是1000米?(板書:1000米)

      1000米用我們今天所學的千米作單位就是1千米。(板書:1千米)

      板書:用米尺量1000次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2.請看屏幕:上次我們量出了100米的長度,幾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板書:10個100米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顯示)我們學校的操場一圈是200米,沿操場(一圈200米)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板書:沿操場(一圈200米)走5圈的長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們沿操場走一圓大約用了幾分鐘?(3分鐘)

      那么沿這操場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約要幾分鐘?(15分鐘)。。

      板書:走15分鐘的路程,長約1千米。

      4.感受1千米有多遠。

      小結(jié):1千米=1000米

      [意圖:利用多媒體喚起對行走本地區(qū)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shù)學,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1千米等于1000米,聽起來不容易區(qū)分,語文課上朗讀講究抑揚頓挫,誰能巧用停頓,把千米和米區(qū)分開來,使人一聽就明白。

      l(停頓)千米=1000(停頓)米

      指導讀:注意在數(shù)字和單位之間適當停頓。

      師:千米也稱公里,在上面的板書上添上(公里),有時也用Km表示。

      5.我們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千米和米之間怎樣換算呢?下面請同學們自學例題,重點看一看是怎么想的。

      完成書做一做1,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意圖:揭示了千米和米之間的進卒,即引導學生自學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活用教材,節(jié)時高效。]

      三、千米的應用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應用呢?

      (屏幕顯示)請看老師星期天在路上拍攝的一些鏡頭,請你仔細觀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邊的里程碑

      2.指路標志

      3.限速標志

      4.摩托車的速度表

      隨著學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別出示圖片。

      小結(jié):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

      [意圖:通過觀察里程碑、指路標志、速度表、限速標志,讓學生體會到"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認識數(shù)學的價值。]

      練習把每小時行的路程和合適的交通工具用線連起來。

      四、全課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千米的認識,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了解了千米的用途。現(xiàn)在請你估計一下,從校門口出發(fā)到什么地方大約是4千米?誰能用比較科學的辦法證實?

      生:利用摩托車的里程表測量、走一走是否15分鐘。

      師:還可以這樣證實:(結(jié)合屏幕)

      (1)量出1米的距離,走一走,有多少步?(1米有2步)

      (2)算一算,1千米有多少步?(1000米有20xx步)

      師:1千米,我們大約走20xx步。我們可以從校門口出發(fā)數(shù)出20xx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與你剛才的估計是否相符?

      五、鞏固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汽車每小時行40米。

      電線桿高6千米。

      小李身高135厘米。

      飛機每小時飛行1800千米。

      教室黑板長3分米。

      一支鉛筆長2千米。

      2.書練習。

      3.綜合練習。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過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段。邊看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

      17個官兵方陣和25個車輛方陣共長2______。(千米)

      1萬多名官兵過檢閱區(qū)時每步都走75______(厘米),踢腿高度都是30______。(千米)

      你知道閱兵式上的官兵為什么走得這么整齊嗎?在閱兵村,他們平均每天要走3億___(千米)整個訓練過程,他們平均每人走了10000多_______(千米)

      師:辛勤的汗水、刻苦的訓練換來了祖國的榮譽。|

      [意圖:再現(xiàn)慶祝建國五十周年閱兵場面,進行新知識綜合訓練,以景激情自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觀察、比較、溝通等活動中理解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2.能正確運用乘法對整除與帶余數(shù)的除法進行驗算。

      3.培養(yǎng)良好的驗算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填寫、思考等學生活動,感知乘、除法的關(guān)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來驗算除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聽算20題。

      2.通過觀察比較初步得出驗算方法。

      出示:18X6=108 46X7+3=325

      108^6= 325^7

      3.比較一下,上下兩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結(jié)論?

      根據(jù)學生得結(jié)論教帥板書:商X除數(shù)二被乘數(shù)

      商X除數(shù)+余數(shù)二被乘數(shù)

      二、新授

      1.驗證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

      指板書問:是這樣嗎?我們來驗證一下:出示例4。

      教帥巡視指導。

      你們驗證的結(jié)果怎樣?

      2.驗證帶余數(shù)除法的方法。

      你是怎樣驗算的?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教帥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除數(shù)商的'一種還可以:100 — 2 = 98 984-7=14

      3.小結(jié)。通過上面題目的聯(lián)系,請同學們說說除法驗算的方法和驗算時要注意的問題。

      三、練習

      1.課本第25頁做一?做。你們驗算了嗎?我們要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2.課本第26頁第3題。

      你們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題目要求的這兩類?

      一般學生:算出結(jié)果再分類。

      好學生:看末尾。如果是。或5能被5整除,沒有余數(shù),反之帶余數(shù)。

      練習內(nèi)容:26-27頁第4—7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基本掌握整十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口算,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筆算。

      2、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借助實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過討論和比較,明確算理。

      教學重難點:

      在明確算理的基礎(chǔ)上,基本掌握兩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首位能整除)的筆算方法。

      課前準備:

      口算卡片、幻燈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表內(nèi)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

      復習除法筆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問各部分名稱。

      導入新課。

      出示課題:除法。

      二、新授

      1、教學40÷2。

      出示場景圖。

      觀察場景圖,說說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個問題:平均每個男孩買多少枝?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0÷2

      2、教學46÷2。

      先自己想一想,結(jié)果是多少,然后告訴你的同桌。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4個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個十,也就是20。出示第二個問題:平均每個女孩買多少枝?

      3、練習。

      學生口答算式,老師板書:46÷2。

      4、教學筆算46÷2。

      先用小棒擺一擺,想一想結(jié)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交流。組織全班交流。

      明確: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來是23枝。板書口算的想:40÷2=20 6÷2=3 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視算。選擇幾題說說算理。

      自學除法筆算的方法。

      指導筆算除法的順序和方法。

      提問:2為什么寫在商的十位上?

      第二個4是怎么來的?

      第二個和第三個6分別是怎樣來的.?

      三、練習

      做做第1題。

      說明46÷2還可以用豎式來計算。

      板書2 46說明豎式的寫法,以及在橫線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題。

      課堂小結(jié)

      討論并指名回答。

      作業(yè)

      直接寫得數(shù)。

      寫完后比一比每組兩題在計算上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1)先獨立做前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比一比兩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兩題。

      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生活實際,在測一測、量一量和找一找中認識小數(shù),會讀、寫小數(shù),了解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2、經(jīng)歷小數(shù)的產(chǎn)生過程,加深對小數(shù)意義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及用小數(shù)表達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能正確區(qū)分整數(shù)和小數(shù),滲透知識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能認、讀、寫小數(shù)部分是一位的小數(shù),知道小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感受小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準備:

      米尺、準備一些有單價的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一、生活感知,引出小數(shù)

      師:同學們,你們都去過超市嗎?張老師星期天也去了超市,帶來了這些商品,請看。學生仔細觀察。

      出示各種商品的價格,學生試讀。

      師:這些數(shù)你們見過嗎?是什么數(shù)?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小數(shù)(揭示課題認識小數(shù))

      二、主動探究,理解小數(shù)

      (一)動手實踐,借助長度單位初步認識小數(shù)

      1、師:現(xiàn)在我們來找一找身邊的小數(shù),好嗎?你認為用哪個長度單位來測量課桌面的長與寬比較合適?請同學們兩人一組,拿出米尺,測量一下。

      學生先分組測量,記錄數(shù)據(jù)。

      2、師: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作單位可以怎樣表示。(引導學生用分數(shù)表示5/10米、4/10米)

      3、師說明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讀作零點五米。0。5讀作零點五。(師適時板書)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指導小數(shù)點的寫法。

      師:4/10米也可以怎樣寫呢?讓學生讀一讀,寫一寫。

      4、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先觀察圖意,學生獨立思考填寫,再集體校對。

      提問:觀察第一組數(shù),這三個數(shù)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

      (2)“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圖意,獨立完成。從這題的填寫中,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指名交流(交流分數(shù)、小數(shù)表示的既可以是陰影部分,也可以是空白部分)

      (二)自主探索,借助商品價格理解一位小數(shù)

      1、出示一些商品價格(鉛筆5角,學生尺8角,圓珠筆1元2角,筆記本3元5角)讓學生讀一讀它們的價格。

      2、師:你能將商品的價格改寫成用元作單位數(shù)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提問:為什么8角就是十分之八元?為什么0。8元的小圓點左邊要寫0呢?那1。2元和3。5元為什么就不寫0呢?

      3、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2、4題。

      獨立填寫,集體交流,選擇1~2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三)自學課本,在討論交流中進一步認識小數(shù)

      1、關(guān)于小數(shù),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呢?請同學們請教課本,尋找答案吧。(學生自學課本)

      組織討論:你讀懂了什么?(學生匯報,教師隨機板書)

      2、練習

      下面一組數(shù)據(jù),說說哪些是整數(shù),哪些是小數(shù)?并指出小數(shù)的整數(shù)部分和小數(shù)部分。

      (1)一枝自動鉛筆的長度是1。6分米。

      (2)媽媽的月收入是1500元。

      (3)一件上衣的價錢是92。5元。

      (4)小名家離學校有3。8千米。

      (5)買2塊橡皮要花0。8元。

      三、鞏固練習,拓展小數(shù)

      1、配鑰匙。(分數(shù)和小數(shù)對應練習)

      2、想想做做第5題。(數(shù)軸上的小數(shù))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交流。

      四、聯(lián)系實際,應用小數(shù)

      1、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見過小數(shù)?

      2、師:古代數(shù)學家們在很久以前就開始使用小數(shù)了,你想了解有關(guān)小數(shù)使用的歷史嗎?(介紹)

      3、游戲:每位同學準備一套0到9及小數(shù)點的數(shù)字卡片,同桌開展擺小數(shù)游戲。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教材P107—109

      教學目標:

      1、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3、 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zhuǎn)一轉(zhuǎn)、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數(shù)量,

      如果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個球, 他 摸到什么顏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1)每小組一個封口不透明袋子,內(nèi)裝紅、黃小球幾個。(學生不知數(shù)量、顏色)小組成員輪流摸出一個球,記錄它的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記錄次數(shù)

      黃

      紅

      活動匯報、小結(jié)

      (2)袋子里的紅球多還是黃球多?為什么這樣猜?

      小組內(nèi)說一說

      總數(shù)量有10個球,你估計有幾個紅,幾個黃?

      (3)開袋子驗證

      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概率之間的`關(guān)系。

      2、練習

      P107“做一做”

      3、小結(jié)

      三、鞏固練習

      P109 6

      [1]學生說說擲出后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有哪些

      [2]猜測實驗后結(jié)果會有什么特點

      [3]實踐、記錄、統(tǒng)計

      [4]說說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什么?

      [5]由于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概率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得不到預期的結(jié)果,可以讓學生再擲幾次,讓學生根據(jù)試驗的結(jié)果初步感受到硬幣是均勻的,兩種結(jié)果出現(xiàn)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P110 7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fā)生危險,釀成事故。

      二、教授新課

      1、防止燙傷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如何防止燙傷呢?

      (⒈)從爐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鍋中的油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該盡快用鍋蓋蓋在鍋上,并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⒋)家里的電熨斗、電暖器等發(fā)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摸。

      2、安全使用高壓鍋

      用高壓鍋做飯,節(jié)省時間和能源,許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壓鍋在使用時,鍋里的溫度高、壓力大,所以安全問題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壓鍋之前,首先要檢查鍋蓋的通氣孔是不是通暢,安全閥是不是完好無損。

      (⒉)在使用中,不要觸動高壓鍋的壓力閥,更不要在壓力閥上加壓重物或者打開鍋蓋。

      (⒊)飯菜做好以后,不能馬上拿下壓力閥或者打開鍋蓋,要耐心地等待鍋里的`高壓熱氣釋放出來后,才能拿下壓力閥,打開鍋蓋。

      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臵

      生活中發(fā)生燙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⒈對只有輕微紅腫的輕度燙傷,可以用冷水反復沖洗,再涂些清涼油就行了。

      ⒉燙傷部位已經(jīng)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圍涂擦酒精,用干凈的紗布包扎。

      ⒊燙傷比較嚴重的,應當及時送醫(yī)院進行診治。

      ⒋燙傷面積較大的,應盡快脫去衣褲、鞋襪,但不能強行撕脫,必要時應將衣物剪開;燙傷后,要特別注意燙傷部位的清潔,不能隨意涂擦外用藥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給醫(yī)院的治療增加困難。正確的方法是脫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潔凈的毛巾或床單進行包裹。

      三、總結(jié)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學習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能正確進行計算,掌握筆算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遷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學重點:

      1、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及計算的能力。教學難點:

      掌握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口算和筆算的算法。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口算卡。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53+6=

      85-5=

      67+9=

      20+40+3000=

      900-700+80= +60= 80-60+200=

      100+400+50= 300-200=

      2、口答。

      (1)6個百和7個十組成的數(shù)是多少?

      67個十組成的數(shù)是多少?(2)540是由幾個百和幾個十組成的?

      540是由多少個十組成的?

      3、拆數(shù)游戲。

      (1)把下列各數(shù)拆成整百和整十數(shù)。

      72-6= 300+20 900-

      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數(shù)拆成整百和一百幾十的數(shù)。

      72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幾百幾十加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2)列式計算:380+550(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算法3:因為38個十加55個十等于93個十,所以380+550=930。師:同學們提出了這么多計算方法,很厲害,實際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計算之外,還有一種筆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簡便地計算出結(jié)果,我們一起來看看。師板書筆算豎式:

      百

      十個

      3 8 0

      + 5 1 5 0

      9 3 0在豎式計算加法時各數(shù)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滿十向前一位進一。提問:A、豎式中的十位為什么寫3呢?

      B、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還要加上從十位進上來的1,所以是9)

      注意:為了不遺漏加上滿十進上來的一,通常情況下會在相應的數(shù)位上標上一個小一點的“1”,如十位相加為13,十位上寫3,向百位進一,在百位上寫一個小一點的1,百位相加為8,再加上進上來的1,百位寫9。

      2、幾百幾十減幾百幾十的筆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問題,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問題是什么?(2)列式:550-380(3)探究算法。(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算法2:55個十減38個十等于17個十。

      師:同樣的,這樣的問題除了口算外還可以列豎式進行計算。師板書筆算豎式:

      百

      十個

      5 5 0

      - 380

      1 7 0師介紹,豎式計算減法,從個位減起,遇到不夠減的從上一位退一當十繼續(xù)減。如550-380,個位相減為0,十位不夠減,從百位上借1,則十位上多了10個十,加上原來的5個十,是15個十,減去8個十,十位上為7,同時百位上退1后剩下4,減3,為1。追問: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為了不遺漏從某數(shù)位上推掉的1,通常會在此數(shù)位上寫上一個退位點。

      3、總結(jié)算法。

      小結(jié):用豎式計算加法時,需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必須對齊,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算到這位時,不要忘了加上進上來的“1”。豎式計算減法時,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不夠減,就向上一位借一當十,合起來再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第1題。請學生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三”第2題。(1)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2)教師指名回答,說說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3題。

      小組內(nèi)以開火車的方式說答案,看誰說的又快又準。

      4、完成“練習三”第4題。先說說解題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哪些知識?在筆算加減法時需要注意什么?板書設(shè)計: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意識與能力。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能正確計算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

      教具準備:小黑板、幻燈。

      教學設(shè)計: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同學們知道,在偏遠山區(qū)有很多貧困的學生,今天咱們學校要搞一個活動,為他們獻“愛心”。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華夏小學同學捐出576本故事書,送給6所希望小學,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

      2、試著列式解決。

      3、估計商是多少,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估計的`過程。

      4、列豎式計算,引出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5”比除數(shù)“6”小怎么辦?

      5、學生獨立計算,在小組內(nèi)交流計算過程。

      6、全班交流,講清算理。

      7、進行驗算。

      三、拓展應用:

      1、試一試:

      (1)如果把這些書送給4所希望小學,先估計平均每所小學分到多少本,再算一算。

      (2)王老師有100元,最多可以買幾盒拼圖,還剩多少元?

      四、小結(jié):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由學生自己進行總結(jié))

      課后反思:

      本節(jié)課要使學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最高位上的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結(jié)合具體的情境進行估算,逐步培養(yǎng)估算意識與能力。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一、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114-115頁例8、例9,試一試及練一練。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懂得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并能正確地筆算商中間連續(xù)有兩個0的除法。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地筆算商中間連續(xù)有兩個0的除法。

      四、教學難點:

      懂得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五、教學材料:

      口算的投影片。

      六、教學途徑: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談話

      導入

      教學

      新授

      一、復習

      1、口算:

      300÷348÷2725÷50×20×015×46×57×3432÷4

      2、筆算(可與口算同時進行):

      624÷62814÷7

      1、教學例8。

      0÷3=□0÷7=□

      問:0÷3等于幾?你是怎樣考慮的?(做除法想乘法,幾和3相乘是0,只有0×3=0,所以0÷3=0)

      那么,0÷7=□0÷3=□0÷100=□0÷()=0,()中可填哪些數(shù)?(除零以外的任何數(shù))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怎樣一

      1、教師出示口算的投影片,學生開火車回答。

      2、學生筆算。

      1、教師提問,指名回答。

      2、學生填空。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

      新授

      鞏固

      練習

      個結(jié)論?

      板書: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

      2、教學例9。7063÷7=□

      (1)學生試作。(教師選學生中不同中的做法,上黑板板演)可能會出現(xiàn):

      A、1009B1009

      7)70637)7063

      77

      063

      063

      630

      63

      (1)討論:哪些算法是正確的?(A、B)

      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呢?(因為0除以2得0,所以在十位上寫0。)

      教師: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所以,中間這一步可以省略,直接在被除數(shù)的那一位上寫0。

      3、學生試做。第114頁“試一試”。

      4、: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數(shù)不夠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幾?(0)

      教師板書。

      1、筆算。(練一練的第1題。)

      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列豎式計算,每一組派一個代表上臺板演

      1、教師板書。

      2、學生試做。

      3、學生上黑板板演。

      4、同桌討論。

      5、指名回答。

      6、教師。

      7、學生獨立完成。

      8、學生。

      9、教師板書。

      1、學生列豎式計算。

      鞏固

      練習

      課堂

      作業(yè)

      2、連線題。請同學們先把左邊的算出來,再和右邊的答案連線。(投影出示學生的答案。)

      3、出示表格圖。

      請同學們計算出答案,再填在表格中。

      學生獨立在草稿本上列豎式,集體訂正。

      4、聰明題:按要求編除法算式,并計算。

      請同學們四人小組討論,再編算式。

      在1號本上完成練一練的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

      1、學生連線,投影出示學生的答案。

      2、出示表格的投影。

      3、學生在草稿本上列豎式。

      4、四人小組討論。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

      七、板書設(shè)計:

      商中間有兩個0的除法

      例8:0÷3=0例9:7063÷7=1009

      0÷7=01009

      7)7063

      7

      63

      63

      八、課后: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結(jié)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并能正

      確地進行計算。結(jié)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流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植樹節(jié)馬上就到了,你們有什么計劃嗎?請看明明班的同學在干什么呢?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出示掛圖,大家看一看,這里有什么?

      1、仔細觀察并說出圖意。

      2、誰能根據(jù)這幅圖提出問題?

      3、試著解決所提問題。引出:20×3=

      4、討論算法——20+20+20=602×3=6,20×3=60

      三、嘗試解決,拓展應用

      1、每箱草莓40個,8箱草莓一共有多少個?(學生獨立解決,全

      班交流)

      2﹑70×830×6600×94×6020×73×80090×58×50700×4

      3、有三堆香蕉,每堆200根,小象每天吃60根。大象每天要吃

      90根。

      ⑴3頭小象吃一堆香蕉,夠1天吃嗎?

      ⑵1頭大象一個星期要吃多少根香蕉?

      ⑶你還能提出兩個數(shù)學問題,并試著解答。

      四、小結(jié):

      在這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比較簡便?本節(jié)課學生在表內(nèi)乘法的基礎(chǔ)上,學習并掌握了口算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方法。

      板書設(shè)計:

      小樹有多少棵

      有3捆樹苗,每捆20棵,一共有小樹多少棵?

      20×3=60﹙棵﹚

      答:一共有小樹60棵。

      需要多少錢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guān)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使學生經(jīng)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在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會用毫米作為測量物體長度,從而提高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4、結(jié)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和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向?qū)W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體驗1毫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厘米= 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在二年級我們學習過有關(guān)長度單位的知識,要精確地測量物體長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請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物體長度的?(學生匯報: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所量物體的一條邊,看這邊的另一端指向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讀數(shù)時要平視。)

      3、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哪些長度單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長?(學生回答)

      4、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演示,指生回答)

      5、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出示例1情境圖,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提出問題。

      (2)4人小組合作,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將估計的結(jié)果填在記錄表的“估計”一欄中。

      (3)對估計的結(jié)果進行反饋。

      6、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jié)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jié)果。

      7、提問:當測量的長度不是整厘米時,該怎么辦呢?

      8、能不能用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或厘米來精確地表示書本的厚度?(這時我們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長度單位——毫米。)(板書:毫米的認識)

      【設(shè)計意圖:借助游戲以及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和質(zhì)量觀念。在活動中產(chǎn)生知識上的沖突,為新知的`出現(xiàn)做好鋪墊】

      二、新授知識

      1、建立1毫米的概念,認識厘米與毫米的關(guān)系。

      觀察自己的直尺,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呢?(同桌交流)

      (1)很多個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間還有更小的格。每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個小格一個小格地數(shù)(一毫米一毫米地數(shù)),10個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個1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長?(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測量出書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個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長?拿出一張光盤,看一看,摸一摸。這張光盤的厚度就大約是1毫米。(小魔術(shù):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盤,再慢慢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寬度大約1毫米。讓學生反復做一做,加深對1毫米的認識。)閉眼想象并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猜一猜,幾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長度接近1毫米。(電話卡的厚度、學生卡的厚度)【通過多次的直觀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讓概念從實際中來,便于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

      (3)說一說,測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會用到“毫米”作單位?(小的物體)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幣、1元硬幣的厚度大約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大約20天長1毫米。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用到毫米。

      四、練習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shù)拈L度單位或數(shù)。

      一只螞蟻長約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導航:

      【教學內(nèi)容】

      搭配(2)(教材第102頁及相關(guān)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shù)并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yǎng)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jīng)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shù)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yōu)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shù)。

      教學過程:

      【新課講授】

      1.(課件出示)同學們,元旦快要到了,小紅代表我們學校去參加縣里面舉辦的跳棋比賽。可是,小紅遇到了麻煩事,為穿哪套衣服而煩惱,她左選右選,還是拿不定主意,同學們你能幫幫小紅嗎?

      2.(屏幕顯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兩條裙子、一條褲子)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小紅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會建議小紅穿哪套衣服呢?(學生自由說,請學生說)

      3.你們提到了這么多的穿法,同學們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話,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學生思考)

      此時,不少同學心里已經(jīng)有了想法,我們不妨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都有怎樣的搭配方法?

      同時思考: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4.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匯報。(找學生來回答他們的搭配過程)

      (1)先選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種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種不同的穿法,有2個3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

      (2)先選下衣,一件下衣分別與兩件上衣搭配,有2種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個2種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種不同穿法。

      請同學們回顧剛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數(shù)量和下衣的數(shù)量與有多少種搭配之間有什么關(guān)系?(學生思考回答)2×3=6(種)。(板書)

      6.同學們真棒,剛才老師還給你們留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學生回答)

      剛才我們通過小組討論,觀察得出來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學具卡片拿出來,現(xiàn)在我們有一張圖,在一幅圖中怎樣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連線)想一想連線時應注意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回答完再課件演示)

      7.同學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jīng)走進了數(shù)學廣角,剛才你們?yōu)樾〖t搭配衣服,就是運用了我們數(shù)學廣角的知識——搭配(板書課題)。

      通過有順序的搭配可以為我們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可要做個有心人,說不定你還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呢?

      剛才同學們?yōu)樾〖t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歡,老師代表小紅謝謝你們,選好了衣服,小紅該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幫她一次嗎?(生答)(課件出示)

      同學們請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飲料和點心?(生答)

      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擇一種,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剛剛學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來。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教師強調(diào),按一定的順序搭配)謝謝同學們的熱情幫助,為小紅解決了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來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園里看看吧!(課件出示)

      請看屏幕,公園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鳥園,數(shù)學樂園)

      再仔細看看從猴山到百鳥園可以怎樣走?從百鳥園到數(shù)學樂園呢?我要從猴山先到百鳥園再到數(shù)學樂園呢?一共有幾種走法?

      (1)先自己標一標。

      (2)交流匯報。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表現(xiàn)的太優(yōu)秀了,請把你們的另一個學具拿出來,拉一拉,看看還能組成哪些兩位數(shù)?記下來,也可以把數(shù)字換掉拉一拉。

      【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102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1.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4、6題。

      2.完成《典中點》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2×3=6(種)

      按一定的順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反思:

      搭配這個知識學生比較熟練,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的搭配是這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jié)課力爭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是教學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學生連線法。在教學時關(guān)鍵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這兩種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遺漏。體會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4

    三年級趣味數(shù)學教案01-30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4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1-11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0

    三年級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02-28

    三年級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1-17

    有關(guān)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1-20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9-08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5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夜色福利院在线看 | 亚洲视频在线香蕉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二区中文 |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一级大片婷婷 | 中文字幕巨乱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