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教案>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時間:2023-10-14 18:00:47 興亮 四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精選18篇)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學生對除數十位上的數較小,個位上的數又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1.讓學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筆算下面各題。

      33)2 8 0 38)1 8 0

      獨立試做,反思做法,達到靈活運用

      讓學生觀察復習3得兩道題是用什么方法試商的?各有什么特點。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2)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14026=

      (3)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試商方法進行試商。完成后說說有什么感覺?

      (4)小組討論有沒有別的'試商方法。然后進行小組匯報交流。

      (5)教師把學生說的幾種情況板書,讓他們比較那種方法簡便一些,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選擇合適你自己的試商方法。

      學生觀察、比較哪一種方法簡便些?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中除數有什么特點?這類題目用什么方法試商簡便些?

      使學生認識到:遇到除數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幾,這樣試商比較簡便。

      三、練習

      練習十五第512題

      第5題,全班共同練習,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第6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練習時,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做完后,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引導討論兩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7~11題,實際應用的題目。學生通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了計算的方法又體會了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第12題,是開放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條件,獨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四、總結。(略)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直線、射線、線段、角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線段、涉嫌與直線的區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電筒,直尺,毛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一根毛線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如果說我把這根彎曲的線拉直,你可以看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

      生:線段

      師:哎,線段,好了,老師把整個它記下來。線段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對吧?那誰來說說看線段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無限延伸)

      師:誰來畫一條線段。抽生黑板上畫線段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樣畫的。

      一生學生畫線段,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他是怎樣畫的線段?

      生1:他是先畫的一條線,再畫的兩個端點。

      生2: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另一個地方畫的端點。

      師:哎,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這個地方畫另一個端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畫兩個端點,然后畫線連接兩個端點。因為,我們一般讓點來確定我們需要畫線的位置,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師:哎,到現在我們就只知道這些有關線的知識了吧。那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線的教學

      課件出示

      師:這是兩條直直的線,給它們表上號,上面是1號,下面是2號,哎,仔細看這兩條線,幾號線是線段?為什么你叫1號線為線段?

      生:因為1號線有兩個端點, 有一條直的線,不能無限延伸。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各種計算工具,對算盤和計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認識算盤、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

      教學關鍵:

      能夠自學了解算盤與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準備:

      算盤、計算器。

      教學過程:

      課前參與: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準備一下,把你所認識的計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紹給大家。

      一、計算工具的歷史

      (一)課前參與反饋(學生介紹計算工具)

      前面我們了解了數是怎樣產生的,隨著數的產生,就會出現數的計算,為了計算方便,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計算工具,課前同學們進行了有關資料的查詢,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計算工具?

      學生發言。

      (二)老師根據學生介紹的情況補充介紹計算工具的發展歷史

      計算工具的源頭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古代中國人發明的算籌是世界上最早的計算工具。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明了更為方便的算盤,并一直沿用至今。許多人認為算盤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而珠算口訣則是最早的體系化的算法。

      計算尺的出現,開創了模擬計算的.先河。從岡特開始,人們發明了多種類型的計算尺。直到20世紀中葉,計算尺才逐漸被袖珍計算器取代。

      從17世紀到19世紀長達兩百多年的時間里,一批杰出的科學家相繼進行了機械式計算機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萊布尼茨和巴貝奇。這一時期的計算機雖然構造和性能還非常簡單,但是其中體現的許多原理和思想已經開始接近現代計算機。

      最古老的計算工具:算籌

      我國春秋時期出現的算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工具。計算的時候擺成縱式和橫式兩種數字,按照縱橫相間的原則表示任何自然數,從而進行加、減、乘、除、開方以及其它的代數計算。負數出現后,算籌分紅黑兩種,紅籌表示正數,黑籌表示負數。這種運算工具和運算方法,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

      中國人發明算盤

      隨著計算技術的發展,在求解一些更復雜的數學問題時,算籌顯得越來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約六、七百年前,中國人發明了算盤,它結合了十進制計數法和一整套計算口訣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許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數字計算機。

      一般的算盤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來發展到用銅等金屬制作算盤。高檔的算盤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圓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為菱形的算珠。的算盤有幾米長,最小的只有幾厘米。

      算盤可以進行加減乘除各種運算。時至今日,用算盤計算加減法的速度毫不遜色于計算器。

      算盤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動,可以使計算者直觀的看到加減乘除的運算過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與橫檔的碰撞發出的有節奏的聲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計算進行曲”。計算者從聲音中體會到計算的愉快。這些愉快的感覺反映到俗語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賬”。

      利用算盤進行計算時,不僅要用手指不斷的撥動算珠,還要用眼睛看數,同時要不停的動腦筋。這是非常典型的手腦并用,對提高智力,開發右腦是一種好方法。有學者指出,學珠算練手指是開發智力的有效途徑。

      由于用算盤計算有這么多的優點,所以這個在中國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計算工具,現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廣泛應用。在受中國文化影響比較深的日本、韓國、東南亞,珠算技術的傳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視。日本的小學生把讀書、寫字、打算盤列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處于地位。日本全國的算盤學校高達35,000所。韓國的珠算教育近年來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即使遠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聯盟,每年進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賽。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國珠算支部,美國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學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盤正成為美國的一種數學教學工具。

      計算機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eniac)。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計算機不斷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計算機1秒鐘能計算幾十萬億次。計算機的大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大約有一間房間那么大,現在有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還有掌上電腦。

      計算機發展史:

      1946年發生了人類歷一件劃時代的大事人類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了。

      以使用電子管為特點的第一代電子計算機在20世紀40年末和50年代初獲得重大發展。

      第二代電計算機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間問世以晶體管代替電子管并增加浮點運算。

      19xx年ibm360系統問世它成為使用集成電路的第三代電子計算機的代表。

      使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第四代計算機。

      第五代電子計算機被稱為智能計算機。

      模仿人類大腦功能的神經計算機已經開發成功它標志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進入第六代。

      二、算盤和計算器的認識與使用

      1.算盤。

      剛才同學們介紹了許多的計算工具,其中算盤是我們中國所特有的,現在在許多地方還能見到。你認識算盤嗎?對算盤有哪些了解?

      (1)算盤各部分名稱

      算盤的長方形的框內裝有一根橫梁,梁上鉆孔鑲上小棍數根,稱為檔。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盤子兒或算珠。

      常見的算盤是兩顆算珠在橫梁上,每顆代表五;五顆在橫梁下,每顆代表一。計算時按規定的方法撥動算盤子兒而得出計算結果。

      在撥數時要先定好數位,規定哪檔是個位,然后再撥數。(規定從右往左數第三檔為個位)

      撥出一個數,說一說這表示多少?

      (2)兩種不同的算盤:

      出示兩種不同的算盤(書23頁圖):

      觀察有什么不同。

      左邊的算盤是中國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

      后來算盤發展到日本,逐漸演變成右邊這樣,上面變成了一顆珠子。

      原因是:原來是中國采用的是16進制,滿15進1,所以算盤每檔上是15;進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進制,所以算盤的上面剩下1顆珠子。

      (3)算盤的兩種功能:計算和計數

      2.計算器。

      (1)計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廣泛,你認識計算器嗎?

      出示一個計算器,你能說說每個鍵的功能嗎?

      顯示屏、時間鍵、日期鍵、清除鍵、開關及清除屏鍵、存儲運算鍵、括號鍵、數字鍵、運算符號鍵、等號鍵等。

      (2)讓學生看課本自學,邊看自己的計算器邊看書,然后小組交流。

      (3)計算器的使用與算盤相比有什么優勢?

      (4)全班看計算器,師生對口令。

      三、總結

      計算器的使用為我們帶來了許多的方便,通過使用計算器,你覺得計算器如果具備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們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備這種功能的計算器,該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學們能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明出更好的計算工具。

      四、作業:

      1.繼續查找有關計算工具的資料。(有興趣的同學,如果能根據計算工具的發展史將其羅列就更好了。)

      2.了解計算器的其他功能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過程與方法

      經歷自主探索并嘗試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感受混合運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會計算乘除混和運算式題,能解決一些簡單應用問題。

      教學難點:

      將分步計算的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乘除混合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書嗎?有三個小朋友也特別喜歡讀書,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仔細觀察圖,從圖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試著解決一下。

      2.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說一說每步的算理。

      4.怎樣將兩個算式改寫成一個算式?說一說綜合算式中每步運算求的是什么?

      設計意圖:說綜合算式中每步的算理,進而使學生了解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三、試一試

      出示式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和結果。掌握在只有乘除法運算的算式里,運算順序是從左到右依次運算。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內容?同桌之間互相討論一下!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獨立探索掌握分解質因數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探索學習過程中增強學生的數感,提高學生探索能力。

      教學重點:

      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

      教學難點:

      掌握質數與合數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過程:

      一、 利用舊知導入新課。

      1、 指名說一說怎樣找一個數的倍數?一個數的倍數是有限的 還是無限的?

      2、 10的最小倍數是幾?有最大倍數嗎?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板書:因數。

      二、 探索新知。

      1、 探索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多媒體出示例1) 師:把12寫成兩個數相乘的形式。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出來,多媒體展臺展示。 生1:12=1x12 生2:12=2x6 生3:12=3x4 師:兩個數相乘,乘數也叫因數,所以1、2、3、4、6、12這些 數又叫12的因數。

      2、 學生探討:什么是一個數的因數?

      生1:兩個自然數相乘得到一個數,那么這兩個數就叫這個數的因數。

      生2:可以用字母表示因數與積的關系,如a、b、c都是自然數,且axb=c,那么a、b就叫c的因數。

      3、 試一試: 師:18的.因數有哪些?

      4、 探索一個數因數的特征。

      師:在練習本上寫出1~10各數的所有因數。 讓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么特點?

      生1:我發現這些數的因數都有1和它本身。

      生2:我發現有些數的因數只有兩個因數,有些數的因數不止兩個。

      生3:我發現1只有一個因數就是它本身。 ……

      師生共同概括出:像這種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叫質數;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還有其他因數的數叫合數。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意義,你認為1是質數還是合數?

      生: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三、 練一練。

      1、 師指名回答,并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 學生利用數表,在書上圈出質數。再集體訂正。

      四、 拓展練習。

      1、 同桌各出一個數,讓對方說一說這個數的因數。

      2、 找出50~100的自然數中的質數。相互交流想法。

      五、 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會了什么?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6

      教學內容: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課文第33頁的內容及第34頁的“練一練“)

      教學重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合理地對數據進行估算

      教學關鍵:

      聯系實際,靈活處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

      2、能與同學交流自己估計的'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品格,形成積極、主動的估算意識。

      教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

      學具準備:

      同桌準備一張報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實物投影呈現圖片。

      略。(圖片可以是課文主題圖,也可以自選)

      教師:你知道這是什么建筑物嗎?你有什么感想?你想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 提出問題。

      教師:你能估算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

      二、 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 讓學生認真觀察體育場座位排列情況,估一估這個體育場能坐多少人。

      (1) 獨立思考,估算整個體育場座位數;

      (2) 小組交流,讓每個同學都在小組中說一說自己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結果數據。

      (3) 由小組派代表反饋交流結果。

      由于圖中沒有具體數據信息,也沒有呈現體育場的四周看臺,所以學生的回答不可能得到較準確的數據結果,只要有合理的估算方法,教師就應該予以肯定。

      學生1:從圖中看出每小塊看臺大概有50個座位,這個體育場可能有30個看臺,大約有1500個座位;

      學生2:把體育場分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每個方位大約坐1000人,4個方位,大約坐4000人;

      學生3:體育場的每一排座位數大允是20xx人,估計這個體育場有30排,大約共6000個座位。

      以上估算的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教師都應該予以肯定和表揚,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

      2、出示具體看臺數據,進行估算。

      (1) 幻燈呈現

      這個體育場共有28個看臺,如果每個看臺的座位數相同,你能估計出這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嗎?

      (2) 理解數量關系,列出解答版式。

      引導提問:

      ①這個體育場一共有多少個看臺?

      ②每個看臺有多少個座位(根據課文插圖,說出準確數)?

      ③整個體育場的座位數可以用什么算式表示?

      從而板書:12x6x28或72x28

      (3) 估算版式結果。

      一般情況下,學生把72看成70、28看成30來估算。

      即:70x30=2100

      (4)小結:一般情況,估算時是根據“四舍五入”法把數據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數,方便計算。

      三、 課堂活動

      課文第34頁“練一練“的第1題。

      題中要求估計一張報紙一個版面的字數,學生有多種方法,可以將報紙折一折或圈出一塊,在知道這一塊的字數的基礎上再得到整版的字數,也可以數一數某一行的字數與總行數,然后相乘得到整版的字數。

      四、 鞏固練習

      課文第34頁“練一練”的第2-4題。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7

      一、教學內容:

      冀教20xx課標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20—21頁商不變的規律。

      二、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的過程,發現商不變的規律。

      2.能運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一些除法運算的簡便計算。

      3.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經歷觀察、比較、綜合、歸納等思維活動,獲得一些探索的經驗,發展思維能力。

      4.進一步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發現規律。

      四、教學難點

      理解商不變的規律以及在實際中的應用。

      五、教學準備:

      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和尚分面包》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課

      1.從這個故事中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大家猜一猜,三種分法,每天吃到的面包數一樣嗎?

      3.你會用算式表示出小和尚們平均每天能吃到幾個面包嗎?

      (二)探索規律

      1.板書學生的算式

      8÷2=4(個)

      16÷4=4(個)

      32÷8=4(個)

      師:通過計算,我們發現三次分面包看起來分的面包數越來越多,分的天數也越來越多,其實平均每天能吃到的面包數是一樣的。老和尚是運用了什么知識幫助教育了肥肥小和尚的,現在就讓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

      2.小組合作探究,發現規律。

      活動要求:

      從上往下仔細觀察這組算式的被除數、除數、商,說一說它們是怎樣變化的?

      (2)結合算式用準確的語言表述這一規律。

      (3) 舉例驗證商不變的規律。

      3.小組匯報學習成果。

      4.歸納小結。

      師:誰能將你的發現用自己的語言試著說一說。

      生: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商不變。

      生: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幻燈片出示規律)

      師:你能給同學們說說這里為什么0要除外?

      生:因為0不能作除數。

      5. 同桌討論,發現規律。

      師:從下往上觀察,相信同學們會有新的發現?

      生:匯報學習成果。

      師:你能像前面的發現一樣,用你的語言表述一下你的發現嗎?

      生: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幻燈片出示規律)

      6.總結規律。

      師:誰能把兩次的發現合并在一起,用規范的`語言表述出來。

      生: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板書規律)

      師:板書課題《商不變的規律》(學生齊讀課題一遍)。

      師:你認為商不變的規律中,哪些詞語比較重要?(同時、相同、0除外)學生齊讀商不變的規律。

      7.舉例驗證(再次小組合作完成)。

      師:你還能舉出像這樣的例子說明你的發現嗎?

      8.讓學生看書并齊讀P20頁商不變規律。

      9.前后照應(故事中的疑問得到解決)。

      (三)鞏固規律

      1.試一試: 650 ÷ 40

      (1)讓學生運用商不變的規律試著筆算650÷ 40(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除以10)。

      (2)余數是1還是10?

      2.學以致用。

      下面的計算對嗎,說一說你判斷的理由。

      小結:利用商不變規律能使除法運算更簡便。

      (四)嘗試運用規律

      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利用所學的規律進行創關練習吧!

      第一關:填空我在行

      (1)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除以5,除數也除以5,商( )。

      (2)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數乘10,要使商不變,除數( )。

      (3)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 )的數(0除外),( )。

      第二關: 判斷我神速(正確的拖進正確的蘑菇屋里,錯誤的拖進錯誤的蘑菇屋里)

      (1)甲乙兩數的商是7,如果甲乙兩數都乘100,商是700。

      (2)被除數乘3,除數也乘3,商不變。

      (3)48÷12=(48÷2)÷(12÷2)

      (4)80÷20=(80+2)÷(20+2)

      第三關: 規律運用我能行(幫小兔過河)

      48÷4=

      240÷20=

      480÷40=

      4800÷400=

      第四關: 解決問題我最棒

      聰聰和紅紅從同一天開始分別看兩本故事書。聰聰看的故事書有70頁,紅紅看的故事書有140頁。聰聰每天看14頁,5天看完。紅紅每天了28頁。不計算,你能說出紅紅幾天能看完嗎?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回答,并說出理由。

      (五)總結、作業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作業:課本21頁練一練第1、3題。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復習角的計算。

      2.通過對一些特殊角的計算和探索,為以后有關角的性質作鋪墊。

      3.小組合作,通過驗證得到相等的角,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

      重點難點:

      通過計算找到相等的角。

      能從平面圖形中找出相等的角。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昨天我們復習了角,并求了角的度數,下面我們先來做一道練習

      已知∠cob=90°∠cod=38°,求:∠aod=?

      生1:∠aod=∠aob-∠cob-∠cod

      =180°-90°-38°

      =52°

      生2:∠aod=∠aoc-∠cod

      =90°-38°

      =52°

      師:為什么∠aoc=90°?

      因為∠aob是一個平角,∠cob是一個直角,所以∠aoc必定也是一個直角。

      ∠cob和∠aoc都是90°的角,它們是一組相等的角,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新知識。出示課題:相等的角。

      二、新課探究

      探究

      師: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幾個角?在這四個角中有什么小秘密嗎?

      例:兩直線相交,得到的角分別為∠1,∠2,∠3,∠4,如果∠1=30°,∠2,∠3,∠4這三個角中哪一個角能馬上知道度數了,為什么?

      ∠3是不是等于∠1的度數呢?能不能用我們已有的本領去想想辦法能證明呢?四人小組討論。

      生1:解:因為∠1+∠2=180°,

      所以∠2=180°—30°=150°,

      因為∠2+∠3=180°,

      所以∠3=180°—150°=30°。

      生2:解:因為∠1+∠4=180°,

      所以∠4=180°—30°=150°,

      因為∠4+∠3=180°,

      所以∠3=180°—150°=30°。

      小結:有的同學先利用平角求出了∠2的度數,再根據∠2與∠3的'關系求出了∠3的度數;也有的同學是先利用平角求出了∠4的度數,再根據∠4與∠3的關系求出了∠3的度數,不管從什么角度去思考,最終的結論是一致的,∠3=30°。

      師:在你們剛才的探究過程中,還發現了什么?

      生3:(∠2和∠4也是一組相等的角。)

      跟進練習

      兩條直線相交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這個結論是否帶有普遍性呢,還是僅僅是偶然?下面我們把這一題的條件做些變化,請你再一次通過計算,看看是否存在兩組相等的角?

      例:兩直線相交,∠2=145°,請你通過計算驗證一下∠1和∠3,∠2和∠4是否是兩組相等的角。

      學生獨立練習。

      生:(略)

      小結:兩條直線相交,必能形成兩組相等的角。

      探究二

      生:解:因為∠1+∠2=90°,

      所以∠1=90°—60°=30°,

      因為∠2+∠3=90°,

      所以∠3=90°—60°=30°,

      ∠1=∠3=30°。

      師:如果∠2=65°,∠1與∠3還相等嗎?

      生:因為∠1+∠2=90°,∠2+∠3=90°,

      ∠1和∠3都等于90°—∠2=25°,

      所以∠1=∠3。無論∠2等于幾度,

      在這題中∠1和∠3的度數都是相等的。

      跟進練習

      兩人一組動手操作,用兩把一樣的三角尺擺一擺相等的角,對你的同桌說說理由。學生操作演示。

      小結:要擺出一組相等的角,我們首先要找到三角尺中兩個一樣大小的角,將這兩個角部分疊放,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兩個小角它們必定是一組相等的角。

      三、課內練習

      練習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說一說理由。

      生1:∠1 = ∠3

      生2:∠2 = ∠4

      練習二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說一說理由。

      生:∠2 = ∠3

      練習三

      找一找下圖中有沒有相等的角,說一說理由

      為什么第三幅圖中沒有相等的角呢?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找了圖形中相等的角,知道了當兩條直線相交時會形成兩組相等的角;還知道了將兩個相等的角部分疊放在一起時,沒有重疊的部分所形成的角也是一組相等的角。

      課后習題

      五、課后練習

      在你的生活周圍有沒有相等的角,請你找一找,并向你的伙伴們說一說。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9

      教學目的:

      (一)知識方面

      1、使學生了解小數的產生。

      2、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3、掌握小數的計算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二)能力方面

      1、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觀察力。

      2、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方面

      滲透事物之間普遍聯系的觀點、實踐第一的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和抽象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抽象小數的意義。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直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填空(投影出示)

      (1)0.1是()分之一。0.7里有()個0.1。

      (2)10個0.1是()。10個0.01是()。

      (3)寫成小數是()。寫成小數是()。

      (4)1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導入新課:

      同學們已經初步認識了小數,小數是怎樣產生的?小數的意義是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小數的產生和意義。(板書: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2、教學小數的產生

      (1)引導學生動手量課桌的寬度,發現了什么?

      (2)請同學們口答下面的`題:(用整數表示結果)

      1000÷10=100÷10=10÷10=1÷10=

      (3)總結:在測量和計算時,往往得不到整數的結果,這時也常用小數表示。由于日常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從而產生了小數。

      3、教學小數的意義

      (1)填寫

      ①投影出示:在圖中填出分數和小數。

      學生填完結果并訂正

      ②啟發學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3份呢?

      ③引導學生口述:1分米是10分之1米,還可寫成0.1米?(板書:

      ④總結: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板書:一位小數)

      (2)出示米尺教具

      這是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根據以上學習你能知道什么?學生以小組方式討論,然后找同學回答,教師板書:

      [學生由于對一位小數有了一定的理解,在兩位小數的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小組討論發言,發揮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知道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

      (3)問: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長是多少?

      學生在尺上找出1毫米,而后出示(投影)1厘米的放大圖

      引導學生從圖中找出1毫米,并說明理由。啟發學生明確:1毫米

      提問: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幾位小數?(板書:三位小數)

      (4)抽象、概括小數的意義

      ①把1米看成一個整體,如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母是多少的分數表示?引導學生答出可以用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這樣的分數表示。

      這樣的分數寫成小數時,可以仿照整數的寫法,寫在整數個位的右面,用圓點隔開。

      ③什么叫小數?引導學生討論。

      ④師生共同概括: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寫成小數,像這樣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叫做小數。(投影出示)。小數是分數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⑤完成"做一做"。

      (5)教學小數的計數單位。

      ①學習閱讀教科書,學習小數的計算單位。

      ②出示0.457,每個數位上的數各表示幾個幾分之一?

      三、鞏固發展

      1、填表格:

      2、判斷:

      (1)0.40里面有4個0.01()

      (2)35克=0.35千克()

      3、把小數改寫成分數

      0.90.090.0359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0

      教學內容:

      課本第72至74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生活實際情景,體驗“改商”的過程。

      2、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在計算中增強學生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及發散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生活情境,體驗“調商”的過程。難點:能正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教學準備與方法:

      課件。情境教學、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某學校要秋游啦,同學們紛紛在做準備,四(1)班有41個學生,老師想讓同學們戴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自己班上的學生。超市里有8元、 9元、10元的紅色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請你幫老師算算,可以買那種帽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購買方案)

      二、自主學習、建立模型。

      出示情境圖(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情境圖)。根據這幅圖,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學生歸納,交流:

      三年級有學生192人,四年級有學生184人,五年級有學生230人;大客車限乘客46人,小客車限乘客24人。師:你認為應該怎樣來安排乘車? (1)學生獨立試做,然后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討論估計試商。三年級學生都坐小客車,需要幾輛車?列式為:192÷24=先估估大概需要幾輛車

      (2)全班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明確把除數“2 4 ”看作“2 0 ”來試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試著用豎式計算一下,看看能不能求出答案。

      讓學生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老師巡視,個別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讓學生口述試商過程,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把“24”看作“20”來試商,但在具體的計算時,會發現9x24的積比被除數大。積大了,說明商太大了,這是因為把除數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應該為8。即192÷24=8(輛)。四年級學生都做大客車,需要幾輛車?列式為:184÷46=

      試商的過程:把46看坐50,50x3=150,商3······,但是余數和除數一樣大,說明商3小了,應該商4。同樣的,用豎式試著計算一下,看看結果如何?

      讓學生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老師巡視,個別輔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讓學生口述試商過程,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把“46”看作“50”來試商,但在具體計算時,會發現商3是不合適的。因為用3x46得138,被除數184減去138得46,余數46與除數46相等,說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即184÷46=4(輛)。三、精講點撥。

      全班交流,使學生認識到:

      當除數的`個位是4或比4小時,可用“四舍”法試商,去掉除數的尾數,把除數當作整十數。由于這時把除數看小了,商往往偏大。當除數的個位是5或比5大的數時,可用“五入”法試商。由于除數變大了,商容易偏小。

      小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如果除數接近整十數,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數來試商。

      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73頁“試一試”的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全班反饋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指名板演,并讓學生口述試商過程。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深入探索解決問題的具體途徑,體會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

      四、知識應用及拓展。

      1、理解試商。

      2、完成“試一試”第2題:認真思考,小組內說一說,試商的時候,什么時候商可能會小?什么時候商可能大?請你舉例說說自己的想法。

      3 、完成“練一練”第1、2、3題。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學到了什么知識?引導學生從遇到的問題中揭示新的認知沖突,再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來探索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試商的方法,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增強交流,并獲得收獲成功的喜悅。

      教學反思: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調商),是學生在學習和掌握計算方法和試商法則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加上整堂課都是進行計算教學,對學生來說比較枯燥、機械,學起來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一般。分析教材,通過具體情境和現實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學習調商。學生在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時,早已知道余數必須比除數小;在計算除法時,如果遇到商乘除數的積比被除數大,知道“不夠減”,這些都是教學調商可以利用的資源。本課教學中,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數學情境,把那些需要學生解決的問題,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欲望。以欣賞秋游圖片的方式引出情境圖,讓學生發現信息,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使學生聯系實際生活情景,體驗直線的相交與不相交關系,形成平行線的表象,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行現象。過程方法:

      學生在親身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能借助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畫平行線,能正確地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情感與態度:

      提高學生欣賞平行美的能力,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平行線。畫平行線。

      教學難點:

      理解“同一平面”、畫平行線。

      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孩子們,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桌上有兩枝鉛筆,一位同學從旁邊經過的時候,不小心碰了一下桌子。咦,鉛筆呢?(課件演示:兩支鉛筆從桌子上滾掉在地上)。

      生:鉛筆掉下來了。

      師:那兩支鉛筆掉在地上,可能是什么樣子?你能想象一下,把他們的位置關系畫下來嗎?動手畫之前,老師提出幾個要求: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們能把這兩枝鉛筆想象成兩條直線,可以嗎?(直線有什么特征?)畫的時候用上工具尺子;各種方法盡可能不一樣,給定的時間里比比誰畫得多。

      2.初探

      用實物展示臺展示一個同學的畫法如下

      師:我們看這位同學的畫法,他畫了()種,有比他多的嗎?老師剛才提出了要求,各種畫法盡可能不一樣。現在這幾種畫法中,真的沒有相同的畫法嗎?

      生:不是。

      師:哪些畫法是相同的?為什么?

      生:第一種和第四種是一樣的。因為他們都有重合在一起的地方。

      師:老師懂了你的意思,就是兩條直線有一個點是重合在一起的。那就是說,兩條直線——

      生:交叉在一起。生:相交。

      師:很好。剛才有同學說了一個很好的詞:相交。(板書:相交)指著學生畫了“角”形狀的兩條直線,引導學生辨析他們是否相交?師:(手指第三種方法)這兩條直線相交嗎?生:不相交。

      師:我們的眼睛還沒有看到相交師肯定的,但這是兩條直線,向兩邊無限延伸后,是什么結果?

      生:畫得長一些會相交的。師:你從哪里看出來的?生:那條直線斜過來。生:這條直線靠過來了。

      師:老師知道大家的意思。原來這兩條直線之間有這么寬(指第三組直線的下半部分),現在這條直線向這條直線靠過來了,兩條直線間靠得越來越近了,按照這個趨勢,他們肯定會有相交的一點。

      師:哪個同學上臺,用測量的數據把大家剛才觀察的結果表示出來?師:還有不同的方法說服大家嗎?(讓事實說話)(測量兩條直線之間的寬度)

      師:看上去不相交的兩條直線,畫長一些實際上是相交的。照這樣看來,這兩組的兩條直線也是相交的。

      生:不是。

      師:怎么不是呀?那位同學用測量的數據來說服大家。

      生上臺測量兩條直線之間的寬度,并說明:寬度沒有變化,兩條直線一直隔著這么遠,不會相交。

      師:經過一番分析,這位同學畫的這么多種畫法中,歸根結底實際上是幾種不同的畫法?看來畫在點子紙上的兩條直線有幾種不同的情況?

      生:或者相交,或者不相交。

      師:和你的同桌說說,你剛才畫的各種畫法中,哪幾組直線是相交的,哪幾組直線是不相交的。

      交流。(你畫了幾種畫法,實際上是幾種不同的畫法?)

      師:同學們畫的直線都在這張紙上,我們把他們說成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相互位置關系有兩種不同情況:一種是相交,一種是不相交。我們把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相互平行。(板書:平行)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

      來看這樣一組判斷題。

      【設計意圖】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經感受了“平行”現象的存在,只是這種感受是膚淺的、零散的和模糊的,是能“意會”而不可“言談”的,對教材中關于平行概念的語言描述學生理解尚有困難。

      3.深究

      師:我們是通過掉在地上的兩枝鉛筆,認識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關系。讓我們還是回到上面的話題上吧。如果桌上的鉛筆,一枝掉在地上,另一枝還在桌上,那這兩枝鉛筆所在的直線還能相交嗎?(課件演示這樣的場景)

      生:不會。師:為什么?

      生:一枝在上面,一枝在下面。畫長一些,上面的還在上面,下面的還在下面。師:很有想象力。看到兩枝鉛筆現在的位置不由得想到了立交橋,請看大屏幕有些汽車在地面上行駛,有些在立交橋上高速公路上行駛,我們動手做個模擬試驗,用一個手指移動演示下面的汽車行駛的路線,用一個手指演示在上面路面上行駛的路線,兩輛車從不同的方向開來,結果:兩輛汽車會相撞嗎?為什么?

      生:一個在上面,一個在下面。(多請幾個同學說一說)

      師:你們抓住了關鍵,因為兩輛汽車在上、下兩個不同的路面上,所以這時這兩條行駛路線既不相交,也不是平行,它是一種特殊的情況。而在小學階段所學的相交和平行特別強調,在同一個平面內。

      師:同學們,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圖形和線條的世界,借著這兩枝鉛筆我們認識了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你能從下面的圖片中找出相互平行的直線嗎?(課件出示:課間10分鐘)日常生活中,你還在什么地方看到過平行或是相交的直線的?

      【設計意圖】生活是學生認知形成和發展堅實的踏板,離開了生活進行教學,為學生支起的`就是一個空架子。“同一平面”的含義是學生理解的一個瓶頸,如何突破這一瓶頸呢?

      利用剛才的情境深掘一尺:桌上的兩枝鉛筆只有一枝掉在了地上,這時候兩枝鉛筆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呢?孩子的意見會出現分歧,有的認為相交,有的認為不相交。多媒體適時出示立交橋,并且帶領孩子做一個模擬試驗,用一個手指頭表示下面汽車的行駛路線,一個手指頭表示天橋上汽車的行駛路線。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它們從不同的方向開來,不會撞車的原因在于這些汽車在上、下兩個不同的平面上,而我們小學階段所講的平行與相交都是指在“同一個平面內”。以此為踏板支撐起學生對抽象數學術語“同一平面”的理解。在孩子內心世界,他們較少用數學術語、命題的方式來建構自己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的,鮮活而有貼切的表象是理解抽象概念內涵的最佳“錨樁”。

      4.操作

      師:我們的同學勤觀察、善思考,已經認識了平行。那我們能動動手畫出平行線嗎?一邊畫,一邊總結畫平行線你用了哪幾個步驟。

      討論交流:你是怎樣畫的?

      生:先畫一條直線,然后再畫一條直線。

      師:有什么要補充的嗎?這兩步之間有沒有做什么?生:把尺子這樣。師:誰能幫助他表達?生:移動生:平移

      師:(板書:平移)老師剛才聽到同學這樣說:要平移!非要平移嗎?為什么?生:不平移的話,直線就會斜掉,就不是平行了。

      師:那怎樣保證是平移呢?,還記得圖形在方格紙圖上的平移嗎?請看大屏幕,正方形在方格紙上移動,它能一次平移到這一格嗎?為什么?將方格紙斜著放,正方形在方格紙上平移。

      師:如果沒有方格紙,要想平移,你覺得關鍵是什么?

      師:對了,如果要讓這個正方形,就像小火車,要想火車平移,那關鍵就得給它造一條軌道。現在請你拿一把三角尺,你能想辦法,讓他平移嗎?

      演示畫平行線嗎?和老師同步練習。

      學生獨立練習。

      加大難度,你能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嗎?學生嘗試,然后演示。

      再加大難度,你能過這點畫這條直線的平行線嗎?學生嘗試,演示。交流:在畫平行線的時候,你覺得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設計意圖】畫平行線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難就難在,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應該要這樣畫,但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畫。知識不能很好的為技能的展開提供有力的支撐。

      5.沖浪

      想想、擺擺、填填

      (1)第一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平行,第三根小棒和第二根小棒平行,那么第三根小棒和第一根小棒()

      (2)先擺一組平行線,再在不同的方向上又擺了一組平行線,可能擺成()圖形。擺成的這些圖形有什么共同的之處?

      書第41頁第3題。自己思考,討論交流。

      6.總結。

      學到這里我們的課馬上就要結束了,你看老師的板書,還缺個課題,你能幫幫忙,給我們今天的課取個名字嗎?能說說理由嗎?

      欣賞平行事物,感受平行美

      總結:平行在我們生活的世界中無處不在,下面大家一起來感受平行給我們的視覺帶來的美。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萬,其中的奧秘有許許多多,老師相信,只要你善于發現,善于思考,你不但會發現其中的秘密,你還會用你的智慧來創造出更多的美好畫卷。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現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386+179=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試試看:

      26x39=

      312÷8=

      1、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計算。

      54+46= 60x2=

      198÷49= 50+30=

      38x79= 201+99=

      計算后說一說你怎么算的`這么快?(并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3、做一做練習。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現

      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x1= 9999x2= 9999x3= 9999x4=

      說說你為什么做的又對又快。

      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現什么規律?

      生暢所欲言。

      師:根據你們的發現大膽猜測,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x5= 9999x7= 9999x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三、練習

      做一做。練習30頁的第11、12題。

      第11題用比賽的方式進行,以鞏固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3

      教學目標:

      1、認識平行線,理解平行線的含義,掌握平行線的特征。

      2、理解互相垂直、垂線、垂足等概念的含義,掌握垂線的特征。

      3、使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平行線的特征和垂線的特征。使學生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 學具準備:直尺、三角尺、長方形紙,長方體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復習直線的特點(主要讓學生回顧直線可無限延長的特點,為學生認識兩直線相交準備)

      二、新授

      1、畫直線,提供研究素材

      同學們都認識直線的特點了,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直線,不過今天我們不是研究一條直線,而是研究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現在請你們在紙上畫兩條直線,你能想到幾種情況?請把他們畫在紙上(生獨立完成)

      2、展示作品,交流看法

      先小組交流自己的作品,對他們進行分分類

      3、整理分類,認識“相交”、“不相交”

      剛才同學們畫出了( )組不同位置的兩條直線,其實只要其中一條直線的位置變動一下,又組成不同的圖形了,你們能畫完么?(不能) 老師這里選取了其中最有代表的幾種,課件出示:

      同學們能把他們按剛才的標準分類么?

      (學生匯報)

      三、 研究“平行”

      1、我們先來研究不相交的兩條直線,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不相交的直線都有什么特點呢?(引導學生發現:延長后,有些直線不相交,有些直線延長后就相交。我們把延長后也相交的直線也歸為相交這一類)

      2、像這樣的兩組直線,怎么延長后都不相交,我們給他取什么樣的名字呢?(平行線)

      試著說一說,什么是平行線。

      3、請同學們看看書上是怎么定義平行的,(讀)剛才同學們說的和書上說的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對于書上的定義,你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么?(主要引導學生理解:在同一個平面內、互相的意思)

      同一個平面可用長方體模型幫學生理解

      4、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一組平行線的位置關系

      四、研究“垂直”

      1、觀察相交的直線,有什么特點?你能把他們進一步分分類么? 特點:都有交點,都相交成4個角

      分類:引導學生把相交成銳角和鈍角的分成一類,相交成直角的分成一類。

      2、在數學上,對于相交,而且所成的四個角都是直角的這樣兩條直線,也有特別的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垂線)

      3、自己的`語言表述什么是垂線

      4、讀書上的概念:你知道了什么?

      5、用完整的語言說一說一組垂線的關系。

      五、小結:

      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關系,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有相交的和不相交的。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書上怎么說的,多讀幾遍,你能把它記下來么?

      六、練習

      1、基本練習:說一說圖中的平行線和垂線,說一說生活中的平行線和垂線(引導學生表達清楚,誰和誰互相平行、垂直)

      2、鞏固練習:找一找圖形中有幾組平行線,有幾組垂線。

      3、拓展練習:用長方形的紙折出平行線和垂線。

      七、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平行和垂直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還會研究有關平行和垂直的更多知識。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4

      設計說明:

      垂直與平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直線及角的基礎上教學的,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垂直與平行是指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本節課通過引導想象、觀察、操作等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和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本質特征。運用激趣導入法、合作探究教學法和體驗教學法組織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通過觀察、操作和討論,初步理解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這兩種特殊的位置關系。,初步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正確理解“垂直”、“平行”的概念。

      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的現象,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對生活中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做出正確的判斷。

      3.在“想象-操作-交流-歸納-質疑-總結-應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合作探 究的學習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及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對相交現象的正確理解(尤其是對看似不相交而實際上是相交現象的理解)和對同一平面的理解。

      學法引導:

      引導學生通過 “想象畫線”、“感知特征”、“自主探究”、“拓展延伸”等活動,運用想象、觀察、討論、驗證等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新知,形成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學具準備:

      小棒3根/人,白紙2張/人,記號筆1只/人。

      教具準備:

      三角尺一把,直尺兩把,立方體一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大膽想象

      1、復習直線及其特點。

      (1)直線有什么特點?

      (2)想象直線的延伸。

      (3)初步明確學習任務。如果大屏幕上又出現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可能會形成什么樣的關系?今天這節課,我們就要來研究兩條直線的關系。

      2、大膽想象:請同學們在白紙上把你想到的兩條直線之間可能形成的關系畫下來,看看你能畫幾種不同的情況。注意:一張紙上畫兩條線,畫完后同桌互相交流、欣賞。

      3、選擇部分學生把作品貼到黑板上,并進行編號。

      二、觀察分類,感知特征

      1、出示有代表性的幾組的直線

      2、分類

      (1)小組內部分類交流確定一下你認為最合理的分類方案:觀察這些圖形,根據兩條線之間的關系將他們進行分類,可以分幾類?為什么這樣分?

      (2)交流分類方法,揭示“不相交”“相交”概念

      師:同學們都有自己的道理,很好,學數學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老師發現剛才同學們在介紹分類的時候圍繞一個詞語——交叉。也就是說兩條線碰一塊兒了。在數學上我們把交叉稱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并在適當時機板書:相交) 如果按照“不相交”和“相交”兩種情況來分類,應該怎么分?(板書:不相交)

      (3)你覺得相交的有哪些?說出你的理由。

      質疑:同學們的主要分歧在哪里?2 號 、3號的兩條直線,相交不相交?(用自己的方法驗證a.觀察想象b.延長驗證c.測量判斷)

      對于延長后可以相交的給予課件演示突破難點。這種看起來快要相交的一類也屬于相交,只是我們在畫直線直線時,沒有吧直線全部畫出來。

      (4)再次分類

      (5)小結: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知道了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一類是“相交”,另一類是“不相交”。

      三、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認識平行線

      師:這幾組直線就真的不相交了嗎?怎樣驗證?(邊提問邊用課件演示)

      師:在數學上,像這樣的兩條直線就叫做平行線。(板書:平行線)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理解優化的思想,形成從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重點:體會優化的思想

      難點:尋找解決問題最優方案,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具: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2、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數學廣角。板書課題:數學廣角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

      1)出示情境圖片:

      碼頭上現在同時有3艘貨船需要卸貨,但是只能一條一條地卸貨,并且每艘船卸貨所需的`時間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樣的順序卸貨能使3艘貨船等候的總時間最少呢?

      2)觀察圖,說說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問:要使三艘貨船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卸貨?

      學生討論

      3)可以有哪些卸貨的順序?每種方案總的等候時間是多少?

      列出表格,問:從表中你有什么發現嗎?

      引導學生思考匯報

      4)找出最優方案

      三、鞏固新知:

      1、書后做一做

      小名、小亮、小葉同時來到學校醫務室。要使三人的等候時間的總和最少,應該怎樣安排他們的就診順序?

      2、有210人選舉大隊長,有三位候選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選之中1人,不能棄權。前190張票中甲得75張,乙得65張,丙得50張,規定誰的票最多誰當選。若甲要當選,最少還需要多少張票?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

      補充練習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復習,使學生明確每個圖形的概念,弄清圖形間的聯系與區別,掌握各種圖形的特征。

      2、掌握量角和畫角的方法,畫垂線和平行線的方法。

      3、培養學生畫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參與復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和合作精神。

      重點:

      會畫垂線和平行線

      難點: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垂直與平行的概念

      教具:

      題卡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本節課對空間與圖形這部分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板書課題:復習空間與圖形。

      2、打開數學書看第二單元和第四單元的內容,看看都學習了哪些內容?

      哪個小組愿意匯報你們組的交流情況?

      老師指導并歸納,總結在黑板上。

      問:你認為這兩個單元哪些內容比較難?你最容易出錯?

      二、復習知識點

      1、復習角的度量

      1)什么叫射線、直線、線段,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任意畫直線、射線和線段,出題進行判斷。

      1) 什么叫角,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系?與什么沒關系?

      2)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什么?

      舉例匯報量角方法。

      用三角板拼角:75度、105度、120度、135度、150度、180度。

      3) 什么叫平角周角,平角、周角?鈍角、直角和銳角之間有什么關系。

      4) 畫指定度數的'角。65度、100度、155度。畫角的方法是什么?

      2、復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什么叫垂直和平行?生活中有哪些垂直和平行的例子,說一說。

      2)畫垂線和平行線的方法是什么?學生畫垂線。

      過直線上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

      3)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是什么?什么叫等腰梯形?

      4、畫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三、練習內容:

      1、出示角:學生量出角的度數。

      2、出示圖,計算角的度數。

      3、出示圖,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4、出示圖,看看哪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哪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5、完成總復習12題和13題。

      3)總復習9、10

      四、總結:

      這節課復習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

      五、作業:

      練習二十一910題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7

      教學目標:

      學生對除數十位上的數較小,個位上的數又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法,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會靈活運用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溝通。

      1.讓學生口算。

      145 158 164 254 245 263 156 147 156+15 258-25

      2.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56 160 159 120

      3.筆算下面各題。

      33)2 8 0 38)1 8 0

      獨立試做,反思做法,達到靈活運用

      讓學生觀察復習3得兩道題是用什么方法試商的?各有什么特點。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出示例4:學校禮堂每排有26個座位,四年級共有140人,可以坐滿幾排?還剩幾人?

      (2)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14026=

      (3)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試商方法進行試商。完成后說說有什么感覺?

      (4)小組討論有沒有別的試商方法。然后進行小組匯報交流。

      (5)教師把學生說的`幾種情況板書,讓他們比較那種方法簡便一些,根據題目的特點靈活運用,選擇合適你自己的試商方法。

      學生觀察、比較哪一種方法簡便些?

      2、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例題和做一做的題目中除數有什么特點?這類題目用什么方法試商簡便些?

      使學生認識到:遇到除數是14、15、16、24、25、26商是一位數的除法,可以利用口算直接想出商幾,這樣試商比較簡便。

      三、練習

      練習十五第512題

      第5題,全班共同練習,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第6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解決實際問題。練習時,讓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幫助。做完后,請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引導討論兩題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7~11題,實際應用的題目。學生通過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既鞏固了計算的方法又體會了計算的意義和作用。

      第12題,是開放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條件,獨立解答,再互相交流思路。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 18

      教學內容

      課本第1—3頁中的例1、例2及相應的“說一說”、“算一算”、“想一想”。

      教學目標

      1、通過“購物”的問題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興趣,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3、能正確計算有關(不含括號)的兩步式題,掌握脫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重點:

      掌握兩步(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順序。

      難點:

      按運算順序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例1、例2情境掛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掛圖,引導觀察,問:你們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匯報,談話導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出示例1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

      (2)引導解決問題。

      ①先讓學生獨立解決。

      ②讓學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問題,并說說每一步的含義,從而探討運算順序,強調書寫格式。

      ③練習:99x11-900585÷9+15

      2、教學例2

      出示例2教學情境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1)理解圖示內容。

      問:從圖上你能獲得哪些些信息?問題是什么?

      (2)引導解決問題。

      ①先讓學生獨立解決。

      ②讓學生試著用一個算式解決“應找回多少元”這個問題,并說說每一步的含義,從而引導探討運算順序。

      ③練習:52+12x4110-11÷79

      3對比、發現

      引導對比所練習題,發現有何相通之處?

      從而引導歸納出(不含括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先乘除、后加減。

      4指導完成第3頁“想一想”中的題。

      三、鞏固應用。

      1、練習一第7頁第3題:數學醫院。

      ⑴先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找找錯在哪?

      ⑵正確計算。

      2、解決問題。

      練習一第7頁第2題

      四、全課小結。

      說說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作業布置。

      練習一第7頁第1題。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冀教版數學《折扣》教案02-08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2-13

    冀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2-04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10篇)12-15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7篇)12-13

    冀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7篇12-13

    冀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4-27

    冀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折扣》教案08-26

    一年級冀教版數學上冊教案12-29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 |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天堂Av免费片 | 色天使久久综合给合久久97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