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化學教案>九年級化學教案>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時間:2024-06-19 22:55:03 秀雯 九年級化學教案 我要投稿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通用10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學初三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通用10篇)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1

      教學重點:

      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教學難點:

      1.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

      2.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中,涉及溶液體積時的計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說某溶液是濃還是稀,但濃與稀是相對的,它不能說明溶液中所含溶質的確切量,因此有必要對溶液的濃與稀的程度給以數量的意義。

      (板書)第五節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

      (設問)在溶液中,溶質、溶劑或溶液的量如果發生變化,那么對溶液的濃稀會有什么影響?

      (講述)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很多,本節重點介紹溶質質量分數。

      (板書)1.溶質的質量分數

      定義: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

      2.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數學表達式:

      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

      (提問)某食鹽水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它表示什么含義?

      (講述)這表示在100份質量的食鹽溶液中,有16份質量的食鹽和84份質量的水。

      (板書)二一定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質質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劑質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驟:計算、稱量、溶解。

      小結:對比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

      第二課時

      (板書)三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講述)關于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1.已知溶質和溶劑的量,求溶質的質量分數。

      例1從一瓶氯化鉀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鉀固體,試確定這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答:這瓶溶液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為14%。

      2.計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質和溶劑的量。

      例2在農業生產上,有時用質量分數為10%~20%食鹽溶液來選種,如配制150千克質量分數為16%的食鹽溶液,需要食鹽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鹽的質量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質量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鹽溶液需食鹽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釋和配制問題的計算。

      例3把50克質量分數為98%的稀釋成質量分數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答:把50克質量分數為98%稀釋成質量分數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配制500毫升質量分數為20%溶液需要質量分數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質量分數為20%溶液的密度為,質量分數為98%的密度為。

      設需質量分數為98%的體積為x

      由于被稀釋的溶液里溶質的質量在稀釋前后不變,所以濃溶液中含純的質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純的質量。

      答:配制500mL質量分數為20%溶液需63.2mL質量分數為98%

      (講述)除溶質的質量分數以外,還有許多表示溶液組成的方法。在使用兩種液體配制溶液時,可以粗略的用體積分數來表示:

      例:用70體積的酒精和30體積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體積約為100毫升(實際略小)該溶液中酒清的體積分數約為70%。

      小結:

      要理解溶質質量分數和溶液體積分數的概念,熟練掌握溶質質量分數的有關計算。

      特殊反應類型

      特殊的反應類型:往往是題目的隱性突破口。

      (1)單質A+化合物B→單質C+化合物D

      即置換反應,可以是金屬置換出金屬(最常見的是鋁熱反應)或金屬置換出非金屬(被置換出來的非金屬應該是還原產物,而還原產物在一定條件下具有一定的還原性,故通常是H2或C),也可以是非金屬置換出非金屬(常見的是鹵素單質之間的置換或F2置換出O2、當然鹵素都能置換出S,另外C可以置換出Si、H2)或非金屬置換出金屬(此時的非金屬必作還原劑,而常見的還原性非金屬只有C和H2)。

      (2)A的化合物+A的化合物→A的單質+化合物B

      該反應通常是一個歸中到單質的反應,該單質必為非金屬單質,常見的是S、Cl2、N2。

      (3)單質A+強堿→兩種含A元素的化合物

      該反應是一個堿性歧化反應,單質A通常是X2或S;

      (4)單質A+單質B→化合物C;C+單質A→化合物D

      綜合以上兩個反應,可知A、B兩種元素可以形成C、D兩種以上的化合物,其中必定有一種元素有變價。若有變價的元素是金屬,則必為Fe;若有變價的元素為非金屬則該元素通常是C、N、S或O等,故以上C、D分別是NO、NO2或CO、CO2、或SO2、SO3或Na2O、Na2O2等。

      (5)一種物質分解得到兩種以上產物:

      常見的有KMnO4、NaHCO3、NH4HCO3、(NH4)2CO3、NH4I、Cu2(OH)2CO3等的分解。

      (6)多種物質化合得到一種物質:

      如Fe(OH)2+O2+H2O;NOx+O2+H2O等

      (7)電解類型(惰性電極):

      生成兩種產物:電解質分解型或電解水型或熔融的NaCl等。

      生成三種產物:放氧生酸型或放氫生堿型。

      生成三種氣體:電解氨水或NH4Cl溶液。

      (8)與化工生產有關的反應:

      如制漂白粉、制生石灰、工業合成氨、氯堿工業、硫酸工業、硝酸工業、玻璃工業等。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2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氧化碳的性質》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課時。本節課主要介紹了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課程中安排了豐富的實驗,通過實驗探究推導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以及二氧化碳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學習本節課,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科學方法,同時,它又是中考中常設計的內容,因此,在初中化學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指導下,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目標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

      能設計和完成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表達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結論。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是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分析實驗的基本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對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拉進化學與生活的距離。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及用途

      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石灰水的化學反應原理

      二、說學情

      本課時內容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并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了一些關于二氧化碳的知識的了解,所以學習起來不會很難。又由于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尤其對化學實驗充滿濃厚的興趣,但是學生對實驗的動手和分析能力弱,還沒具備自主的實驗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組成小組進行實驗探究來形成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說教法

      (一)教學方法

      (1)情境引入法: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

      (2)實驗探究法:本節課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分析實驗現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質。

      (3)問題討論法:在教學中恰當的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進行猜想和假設,通過討論完成探究實驗。

      四、說學法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能力,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指導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實驗探究,提煉總結二氧化碳的性質

      2、指導學生利用分析、對比的思維方式,使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發生聯系。

      3、引導學生定勢思維為發展思維,達到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激趣:有一種物質,農民伯伯說它是植物的糧食;消防官兵贊美它是滅火的先鋒;建筑師稱它是粉刷匠;而環境學家卻指責它是導致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謎底:是什么?

      (二)新課講授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

      (1)老師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分別從顏色、氣味、狀態三方面進行回答。培養學生觀察并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能力。

      (2)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向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中,緩緩倒入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接著問學生,為什么在擁擠的人群里,蹲著比站著難受?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把化學知識引入實際生活,打開學生思路,培養學生觀察和應用知識能力。

      (3)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性: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向預先準備好的盛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內傾倒水,震蕩)觀察現象,分析原因、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實驗中得到二氧化碳溶于水。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我們打開汽水瓶蓋會有氣體產生,氣體是什么?又體現了什么性質?從而加深學生對溶解性的理解。

      2、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引導學生回顧“向盛有燃著的.階梯蠟燭的燒杯里傾倒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了解二氧化碳是否支持燃燒,從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質: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

      (2) “學生分組實驗--實驗探究(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老師指導:從探究水溶性的塑料瓶內取出少量的液體放入試管中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觀察: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引導學生猜想:是什么物質使紫色石蕊變紅呢?學生(猜想):①是co2②是h2o③是co2和h2o反應生成的新物質?學生操作實驗分析對比得出結論。目的是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進行猜想,設計方案,實驗探究,獲得結論,解釋交流”這一探究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和形成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若干組實驗,此時,絕大部分的學生會因實驗得出而興奮起來,掀起一個小高潮)。并加熱紫花觀察到紅花變紫色,說明碳酸不穩定,易分解,h2co3==h2o+co2↑。培養實驗操作、實驗觀察能力以及書寫化學方程式能力。

      (3)學生操作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吹氣,注意現象。分析得出co2+ca(oh)2=caco3↓+h2o反應這一原理。并說明這是co2的一條重要性質,可用于檢驗co2氣體。

      (4)即時應用,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證明一瓶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操作實驗驗證,以便使知識學以致用。

      過渡: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要求學生通過剛學習的二氧化碳的性質的理解,并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聯想、推斷總結出二氧化碳的用途,之后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二氧化碳有這么多的用途,那么二氧化碳是不是越多越好呢?從而引出了“溫室效應”這一熱點話題。培養學生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真正做到了“從生活到化學,從化學到社會”這一教學理念。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說出本節課的收獲,從而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掌握情況,及時強調、歸納、突出重點,設置課后思考(多媒體體現),將學生的探究欲望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

      (五)練測平臺

      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我有針對性的選擇了習題,力圖達到“優生吃飽,中等生吃好,差生吃了”的目的。

      六、說板書設計

      二氧化碳

      一、物理性質

      顏色氣味狀態密度溶解性:

      無色無味氣態比空氣大能溶于水

      二、化學性質

      1、不支持燃燒,不燃燒

      2.與水發生反應

      co2+h2o=h2co3

      3.與石灰水發生反應

      co2+ca(oh)2=caco3↓+h2o

      三、用途:滅火、人工降雨等

      七、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倡導學生以“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為主要特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不但要“學會”,還要“會學”“樂學”,當仁不讓的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是由于本課時的內容較緊湊,實驗較多,部分后進生思維可能會跟不上,所以,我將通過課后輔導來加深這些同學對知識的消化能力。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1.知道量筒的正確使用方法。

      2.知道讀數時,誤差原因。

      二、教學重難點:

      量筒使用時的誤差分析。

      三、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量筒在我們化學實驗中,是最常見也是最常用的一種玻璃儀器。量筒是一種專門用來量液體體積的量器。掌握正確使用量筒的使用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那么如何正確使用量筒呢,特別是如何正確讀數呢?

      2.認識量筒量筒規格:

      一般規格以所能度量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mL,2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多種規格。

      3.液體注入的方法:

      向量筒里注入液體時,應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傾斜,右手拿試劑瓶,標簽對準手心。使瓶口緊挨著量筒口,讓液體緩緩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約差1mL)時,應把量筒水平正放在桌面上,并改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到所需要的量。

      4.讀取液體的體積方法

     、僮⑷胍后w后,要等一會,使附著在內壁上的液體流下來,再讀取刻度值。否則,讀出的數值將偏小。

     、谧x數時,應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觀察刻度時,視線、刻度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三者保持水平,再讀出所取液體的體積。否則,讀數會偏高或偏低。

      5.關于讀數時的誤差分析平常時使用量筒讀數時,常出現以下三種錯誤情況:

      ①視線平視最高點:

      如果采用這種讀數,導致讀到數據偏大,實際液體體積比讀數小。

     、谘鲆曌x數(抬頭看讀數):

      如果采用這種讀數,導致讀到數據偏小,實際液體體積比讀數大。

     、鄹┮曌x數(低頭看讀數):

      如果采用這種讀數,導致讀到數據偏大,實際液體體積比讀數小。

      6.總結當我們在使用量筒量液體時,應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觀察刻度時,視線、刻度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三者保持水平,再讀出所取液體的體積數。否則,讀數會偏高或偏低。

      7.課堂練習

     、倭咳70mL的水,應選用_____(填“50”、“100”或“200”)mL的量筒。

     、谟昧客擦恳后w時,采取仰視讀數,讀數;

      采取俯視讀數讀數。(填“偏大”或“偏小”)

      ③用分度值為1mL的'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水,得到下列數據,其中合理的是( )A.6.2mLB.6.25mLC.6.252mLD.6.2525mL

      ④向量筒內注入水,俯視讀數為40mL,倒出一部分后,仰視讀數為20mL,則倒出的水的體積為( )

      A.等于20mL

      B.大于20mL

      C.小于20mL

      D.無法確定

      四、板書設計:

      1.認識量筒

      2.液體注入的方法

      3.讀取液體的體積方法

      4.關于讀數時的誤差分

     、僖暰平視最高點:

      如果采用這種讀數,導致讀到數據偏大,實際液體體積比讀數小。

     、谘鲆曌x數(抬頭看讀數):

      如果采用這種讀數,導致讀到數據偏小,實際液體體積比讀數大。

     、鄹┮曌x數(低頭看讀數):

      如果采用這種讀數,導致讀到數據偏大,實際液體體積比讀數小。

      五、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能掌握量筒使用方法,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讀數誤差的分析,以后在有關的練習題再進一步強化。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判斷酸、堿、鹽之間的反應能否發生。

     。2)歸納鹽的相似化學性質。

      (3)根據不同標準將物質分類。

      2、過程與方法

     。1)會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

      (2)會觀察實驗現象,并能通過討論、歸納整理實驗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化學與生產、生活的關系。

     。2)進一步增強學好化學的信心,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而學習的志向。

      【教學重難點

      1、鹽的相似化學性質。

      2、物質的分類。

      【教具準備】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鹽酸、碳酸鈉、碳酸氫鈉、試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帶橡皮塞的導管、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活中幾種常見的鹽及C032—(或HC03—)離子的檢驗,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鹽的相關知識。

      活動與探究1

      請同學們按教材P75“探究”要求進行活動。

      1、歸納出常見酸、堿、鹽的溶解性。

      2、按要求判斷表中物質能否發生復分解反應。

      歸納總結

      常見酸、堿、鹽的溶解性。

      1、溶于水的堿有五種:K0H、Na0H、NH3o H20、Ba(0H)2、Ca(0H)2。

      2、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溶于水。

      3、鹽酸鹽不溶于水的有AgCl。

      4、硫酸鹽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

      5、碳酸鹽大多數不溶于水。

      提出問題

      上一單元我們學習酸堿的.化學性質時,發現并歸納出了酸、堿的通性,那么鹽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呢?

      交流討論

      學生分組,討論并交流鹽有哪些化學性質。

      歸納總結

      師生互動,歸納鹽的化學性質

      1。鹽+金屬→新鹽+新金屬

      如:Fe + CuS04=Cu + FeS04 Cu +2AgN03=2Ag+Cu(NO3)2

      反應條件:

      ①鹽必須為可溶性鹽;

     、凇扒皳Q后”即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外)。

      2、鹽+酸→新鹽+新酸條件:滿足復分解反應條件即可。

      3、鹽+堿→新鹽+新堿條件:①滿足復分解條件,②反應物均必須可溶。

      4、鹽+鹽→新鹽+新鹽條件:①滿足復分解條件,②反應物均必須可溶。

      隨堂鞏固練習

      依據鹽的化學性質及反應條件,判斷下列反應能否發生,能的請完成化學方程式,并說明理由。

     、賈n+CuC12 ——

      ② Fe+AgC1——

     、跭+CuS04 ——

     、躆gC12+Zn——

     、軧aC12+HN03——

     、轇aC12+H2S04——

     、逜gN03+HC1——

     、郖2C03+HC1——

     、酈aC12+K0H——

     、釳g(0H)2+CuC12——

      活動與探究2

      請同學們分組按教材P76‘討論”中的要求進行活動,然后做好歸納。

      交流討論

      1、根據物質的組成是否單一,可以把物質分為混合物和純凈物。

      2、在純凈物中,根據組成元素的異同,可以把它們分成單質和化合物。

      3、在單質中,可以按性質的差異把它們分為金屬單質和非金屬單質。

      4、在化合物中,可以按組成的差異把它們分成酸、堿、鹽和氧化物。

      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歸納出鹽的化學性質及物質的分類,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應學會利用復分解反應條件及酸、堿、鹽間的反應規律,判斷酸、堿、鹽間的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并能寫出正確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課后習題

      布置作業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并提醒學生預習下一節的內容。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5

      教學目的

      知識: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空氣的組成,并對空氣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認識。

      能力: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重點難點

      了解空氣的組成及空氣污染與防治。

      教學方法

      實驗探討法、課堂討論啟發式講解法。

      教學用具

      儀器:鐘罩、水槽、燃燒匙、單孔橡皮塞、集氣瓶、燒杯、乳膠管、導管、雙孔橡皮塞、彈簧夾、酒精燈。

      藥品:紅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引入】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氣體?

      空氣是一種“看不到摸不著”的`天然物質,它跟我們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種物質組成還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呢?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有關空氣的知識。

      【板書】第一章 空氣 氧

      第一節 空氣

      【板書】一、空氣的組成

      【提問】

      1.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嗎?

      2.空氣是一種單的一物質嗎?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呢?

      【演示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課本p.7圖1-1)。

      思考、回答問題。

      回憶什么是物理性質,思考回答問題。

      激發學生學興趣,引入課題。

      復習緒言中物理性質概念,使學生產生求知欲。引入空氣組成的討論。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介紹儀器名稱,操作順序,提示學生觀察要點:紅磷燃燒的主要現象和水面變化的情況。

      【學生分組的實驗】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教參p.7圖1-1)。

      介紹儀器名稱,裝置原理,操作操作順序,注意事項。

      用燃著的火柴檢驗瓶內剩余氣體!痉治鲇懻摗繂l引導學生分析討論:

      1.紅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說明紅磷燃燒所消耗的是空氣中的什么氣體?

      2.為什么紅磷燃燒時只消耗了鐘罩或集氣瓶內氣體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著的火柴伸入鐘罩或集氣瓶內,火柴熄滅說明了剩余氣體具有什么性質?

      【板書】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它不是單一的物質,是由多種氣體組成?諝庵兄饕煞质茄鯕夂桶睔。

      【講述】人類對空氣認識的歷史過程(利用投影掛圖講解)。

      【小結】空氣的成分其積極分數: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指導學生做練習。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6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氧氣的主要化學性質;

      2、觀察和描述木炭、鐵絲、蠟燭等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不同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

      (二)能力目標:

      逐步體會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氧氣化學性質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獲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態度。

      二、教學重點:

      氧氣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難點:

      通過實驗來探究氧氣化學性質及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描述和分析。

      四、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很高興能和同學們一塊上一節課,我昨天從集市上買了一個很漂亮的小魚缸,順便買了6條金魚放在里面,可今天早上發現我的金魚全飄在了水面上,請同學們幫我分析一下可能是什么原因?

      氧氣是空氣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與人類生活關系非常密切,難怪人們常說“氧氣是養生之氣”。了解物質的性質是認識物質的主要環節,氧氣到底有哪些性質呢?是我們今天探究的主要內容。

      出示一瓶氧氣,請學生們觀察

      【提出問題】①在通常情況下氧氣的色、態、味?并通過你的觀察描述其化學性質。

      學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提供資料】課件上提供資料:已知氧氣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氣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從中得到什么結論?(密度比空氣略大)

      【提出問題】提出問題:水中溶解有氧氣嗎?

      學生:有

      問:什么事例能證明

      學生可能回答水中有生物存在,生物離不開氧氣

      【圖片】河塘中的增氧機

      問:水中有氧氣,又為什么用增氧機,說明水中溶解的氧氣多不多,易溶解在水中嗎?

      學生回答一一不易

      引出水中溶有氧氣,水中溶有氧氣不多(氧氣不易溶解于水),指導學生歸納出氧氣的溶解性。

      學生:氧氣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

      師: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條件改變固態氧、液態氧是什么顏色?

      實驗證明,氧氣在—183時,變為淡藍色液體,在—218時,變為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圖片】液態氧氣固態氧氣

      通過上面的學習請同學們總結出氧氣的化學性質有哪些?

      學生總結:

      【板書】一、化學性質:

      1.通常狀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2.密度比空氣略大。

      3.不易溶于水。

      【PPT】

      師:研究氣體化學性質通常從色、態、味、溶解性、密度等這幾方面探究。

      師:生活中同學們知道氧氣可以和哪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呢?

      學生可能回答一一一一液化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等

      師:氧氣的化學性質活潑嗎?你們能否通過生活先來假定這個結論!

      學生:化學性質活潑

      作出假設: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的氣體。

      師:今天和同學們共同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是活潑還是穩定。同學們已經知道在生活中很多物質能和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那在純氧中的反應有什么不同呢?我們通過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的對比實驗來一起探究。

      【板書】二、化學性質:

      【探究實驗】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PPT】師:根據實驗提綱,做演示實驗。

      注意:實驗中不要將玻璃片拿掉;將燃著的`可燃物從上至下緩緩插入集氣瓶中,以便可燃物與氧氣充分反應。切不可直接把可燃物插到集氣瓶的中下部,否則燃燒產生的熱量驅動物質膨脹,會將集氣瓶上部尚未反應的氧氣排出,反應時間縮短,現象不明顯,不利于觀察。

      現象總結:

      空氣中:持續紅熱,無火焰

      氧氣中: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的無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比較:在氧氣中燃燒更加劇烈

      在集氣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蕩。

      【分組實驗】

      師:下面各組分別做實驗提醒學生注意:

      (1)分工合作,有實驗者也有記錄者

      2名操作員,1名記錄現象,其它是觀察員。

      (2)發現問題要記下來思考、討論。

      師:下面實驗開始

      教師巡視并指導,發現問題,同時記錄。

      【學生合作實驗】蠟燭在氧氣中燃燒

      師:實驗要求蠟燭在空氣中和在氧氣分別燃燒,和同學們共同探究現象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PPT】師:根據實驗提綱結合學案上的實驗操作,小組合作,完成探究實驗,并填寫相應的學案部分內容。

      學生總結實驗現象:

      空氣中:明亮的火焰,黃色火焰

      氧氣中:火焰十分明亮,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瓶壁有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無色氣體生成。

      比較:在氧氣中燃燒更加劇烈

      【問題討論】

      問題1:鐵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學生回答一一一一不能

      問題2:鐵在氧氣中能燃燒嗎?

      能不能怎么辦?做實驗來看!下面請同學們一起合作探究。

      總結現象:

      空氣中:只能加熱至紅熱,不能燃燒

      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熱,生成的黑色固體。

      思考:(小組合作完成學案相關部分)

      下面把這個化學變化表示出來【學生板書】

      【板書】1.碳+氧氣二氧化碳

      【板書】蠟燭+氧氣二氧化碳+水

      【板書】鐵+氧氣四氧化三鐵

      【問題討論】

      問題3:為何集氣瓶底要放少量水?你估計是什么原因?

      防止熔化物濺落下來炸裂瓶底

      延伸:那么鐵絲放入集氣瓶后能否接觸到集氣瓶內壁?

      操作不規范,鐵絲碰到集氣瓶內壁導致集氣瓶炸裂

      問題4:鐵在空氣中點不燃,如何在氧氣中點燃鐵絲?

      學生:在鐵絲的末端系上火柴桿看來目的是?

      引導學生回答:給鐵絲預熱,提高鐵絲溫度,利于鐵絲燃燒,火柴桿起引燃作用。

      問題5:火柴桿點燃后什么時候伸入氧氣瓶最為適合?書上面是如何要求的?

      學生:火柴桿即將燃盡時

      師:為什么?

      引導學生回答:否則火柴桿燃燒將消耗大量氧氣,以免火柴梗的燃燒消耗過多的氧氣,而影響鐵絲燃燒

      問題6:鐵絲為何繞成螺旋狀?

      引導學生回答:鐵絲繞成螺旋狀,是為了增大受熱面積,提高鐵絲的溫度,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問題7:如果你發現鐵絲生銹了,你認為對實驗有影響嗎?如何解決?

      引導學生回答:有影響。沒有除去鐵絲表面的氧化層導致鐵絲不能燃燒

      問題8:鐵絲細點好還是粗點好?

      引導學生回答:細點好。

      分組回答:

      師:

      (1)各組實驗是否成功?

      (2)在實驗中發現了哪此問題?組內發現了哪些問題?

      (3)組內如何認識的?

      (4)其它組認同否?(如果有同學們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再點撥)

      師:通過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同學們發現可燃物在空氣中還是在氧氣燃燒更劇烈?

      學生:氧氣

      師:說明氧氣的化學性質是比較活潑還是比較穩定?

      學生:比較活潑

      師:甚至一些不能在空氣中燃燒的物質在純氧的幫助下卻能燃燒,這種化學性質就是氧氣的助燃性,也說是氧氣能支持燃燒。

      【課堂小結】

      【達標檢測】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7

      教學目標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氧氣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氧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氧氣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氧氣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氧氣的制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了解工業上從空氣中提取氧氣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教材分為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氧氣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該物質的性質。

      氧氣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于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后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于溶解性,由于學生尚不了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為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氧氣微溶于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氣。或者讓學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魚的效果對比。

      氧氣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空氣、液氧、液氮做為改進教學的設想;蛘咧辽僖矐獱幦】吹戒浵衿(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廠都有生產,液氮在一般大醫院用于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為什么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教學方法

      教師:講授法、實驗演示法

      學生:實驗探究法、小組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二、了解氧氣的物理性質

      1、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物質有哪些性質

      2、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了解氧氣的色、態、味

      三、氧氣的化學性質

      1、學生自主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在氧氣和空氣中燃燒的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體驗探究實驗的一般步驟

      2、演示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的燃燒,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寫文字表達式,并學會分析硫在氧氣和空氣中燃燒現象差異的原因

      3、演示鐵在氧氣和空氣中的燃燒,觀察實驗現象并寫出文字表達式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8

      【教學目的】

      1、了解鐵的重要物理性質

      2、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生反應的化學現象和相應的化學方程式,使學生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有一個概括的認識。

      3、使學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個常識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

      對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理解。

      2、建立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結果有很大影響的觀點。

      【教學方法】

      講述法、實驗法

      【教學用具】

      試管

      【教學過程】

      在前幾章中,我們學習了氧、氫、碳等非金屬的一些性質,在這一章中,將主要學習一種日常生活接觸最多,用途廣泛的金屬--鐵,我們將介紹鐵的一些性質。以及一些常見金屬的知識。

      “鋼鐵”這個名詞在生活中是很常用的,可是鋼并不等于鐵,雖然鋼的.主要成分是鐵,但在性能方面跟鐵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鐵的性質。

      一、鐵的物理性質

      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有良好的延展性、密度為7.86克/厘米3,熔點為1535℃,沸點為2750℃,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能。

      日常生活中的鐵制品一般都不是純鐵,討論金屬的物理性質主要從色、態、光澤、熔沸點、密度、導電、導熱性質和硬度等方面來研究。

      二、鐵的化學性質

      1、鐵與氧氣的反應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過鐵可以氧氣中劇烈燃燒,鐵還可以與稀鹽酸或稀硫酸反應來制備氫氣,這些反應能說明鐵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

      在第一章中,我們已經學過鐵可以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是怎樣的?那么,鐵在常溫下會不會與氧氣反應呢?

      演示:演示實驗6-1

      現象: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生銹了,第二、第三支試管中的鐵釘沒有變化。

      討論: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

      答:鐵在潮濕的空氣中容易生銹,鐵生銹是鐵與氧氣和水等物質相互作用,發生的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鐵銹的成分很復雜,主要是氧化鐵,鐵銹很疏松,易吸水,因此,鐵制品表面的鐵銹如不及時除去,會加快鐵制品的生銹速度。

      討論:怎樣防止鐵生銹?

      防止鐵生銹可采用將鐵與空氣隔絕,或保持空氣的干燥,當然第二種方法不可行;所以一般采用與空氣隔絕,如在鐵制品的表面噴上一層漆,在一些鐵制品表面鍍上其他金屬或通過化學反應使鐵制品的表面生成的氧化膜,即,在鐵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層保護膜,以防生銹。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9

      教學目標

      1.了解空氣的重要成分。

      2.了解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主要物理性質和用途。

      3.初步了解空氣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氣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培養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情感。

      4.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通過“磷的燃測定空氣的含量,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記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

      教學重難點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教學工具

      集氣瓶、燃燒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人類每時每刻都離不開空氣?諝鈱τ谌祟愂侨绱酥匾,我們做一個深呼吸,那么我們便吸人了空氣,空氣對于我們又是如此親近和熟悉,但是有誰摸著了它?看到了它嗎?沒有。那么本節我們就是要通過實驗證明空氣的在,還要探究空氣的組成成分。

      [提問]空氣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易察覺,但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來說明空氣確實存在嗎?(組織學生討論,然后教師提問。)

      生1:把一個空的集氣瓶放人盛滿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壓,集氣瓶內的水無法上升到頂端,說明集瓶內確實存在空氣。

      生2:吹氣球,發現氣球鼓起了,說明有空氣了。

      生3:用打氣筒給車胎打氣。

      生4:夏天電風國轉動,一陣風撲面而來,說明空氣在流動。(同學們爭先恐后回答,教師作總結。)

      [提問]以上事實說明了空氣確實存在,那么空氣中含有哪些氣體成分呢?如何證明這些氣體的存在?(組織學生討論,然后教師總結。)

      生1:第一單元中“探究蠟燭的燃燒”實驗說明了空氣中含有氧氣。

      生2:第一單元中通過對吸人氣體的探究實驗說明了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氣體。

      生3:食鹽放在空氣中一段時間變潮濕了;早晨的露珠;冷藏的飲料放置空氣中外壁出“汗”等現象,說朗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總結]大家回答得很好。從生活經驗和以往的探究活動中,我們知道了空氣中含有氧氣、二氧化碳和水蒸氣。

      [提問]那么,空氣中還含有其他氣體嗎?各種氣體的體積分數又是多少?

      二、探究活動

      師:下面呢,我竹j將分組實驗,請同學們設計一個實驗,粗略地測定空氣中所含氧氣的體積分數。(提示:可以自己自主設計實驗,參考課本實驗2-1。)

      師:我觀察各小組設計實驗,大部分用-蠟燭燃燒”進行實驗探究,但是你們得出的實驗結果與科學家的結論是否一致?不一致。為什么?想一想,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是什么?(分析:蠟十氧氣≠二氧化碳十水,二氧化碳是氣體,占據了一定的體積,所以結果會偏小,小于1/5。同時引導學生改用在空氣中能夠燃燒,但又不生成其他物質的可燃物)

      師:下面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可燃物——紅磷,它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一種白色固體一一五氧化二磷?茖W家就是利用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新教材[實驗2一】],學生觀察、描述現象,師生共同分析,得出結論。)

      三、歸納總結

      師:從[實驗2--1]中得出以下結論:

      1.紅磷十空氣皇鑒五氧化二磷;

      2.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1/5;

      3.氮氣是不易溶于水的無色無味的氣體(從集氣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繼續上升這一現象判斷);

      4.氮氣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從燃著的紅磷熄滅了這一現象判斷);

      5.實驗表明,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雜質0.03%。教師簡介空氣的其他成分,同時講清三個概念:物理性質、純凈物和混合物!

      四、課堂練習’

      師:下面我們做幾道練習。

      [投影]

      1.在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中,集氣瓶內剩下的氣體主要是氮氣。結合實驗討論:

      (1)燃燒著的紅磷熄滅了,這種現象說明氮氣能不能支持燃燒?

      (2)集氣瓶內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還繼續上升嗎?這種現象能不能說明氮氣不易溶于水?

      2.在標準狀況下,氮氣是一種無色、無味,不易溶于水的氣體,它的熔點,為一209.9℃,沸點為95.8℃。從紅磷在氮氣中不能繼續燃燒的.事實,說明氮氣不支持燃燒。許多實驗事實都表明,氮氣的性質不如氧活潑。

      (教師組織評講習題,提出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資l源,使學生意識到必須防止空氣不受污染,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l

      五、知識擴展

      師:同學們,當你漫步在湖畔邊、森林中,陣陣涼風吹過,芳香撲鼻,沁人心脾,多么新鮮的空氣呵!但是你們知道.這新鮮的空氣需要人類的愛護、保護與珍惜。才能保持新鮮!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工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請同學們想一想,在你的身邊發生過哪些空氣污染現象?(組織小組討論,然后提問。)

      生1:摩托車、汽車的增多,導致的尾氣排放增多,污染空氣。

      生2:前幾天報道某鄉鎮鞋廠發生火災,橡膠燒排放到空氣中的煙霧。

      生3:臭氧層被破壞也會污染空氣。.

      師:同學們根據各自的生活經驗,從各方面回答了空氣被污染的種種現象,下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圖2-8中“大氣污染”,總結一下大氣污染會造成哪些危害?那么我們應該做些什么?(組織小組討論,然后教師總結o)

      [總結]

      1.被污染的空氣會:

      (1)嚴重損害人體健康;

      (2)影響農作物生長,破壞生態平衡。

      2.我們應該做到:

      (1)加大空氣質量監測,改善周圍環境狀況;

      (2)使用清潔能源,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以保護大氣。

      六、作業布置

      1.習題1~6

      2.閱讀教材第31頁“空氣質量日報、預報”。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胖捞嫉幕瘜W性質在常溫下穩定,高溫下活潑。

     、仆ㄟ^碳與氧氣、氧化銅的反應,理解并掌握碳的可燃性和還原性。

     、钦J識還原反應,了解碳的用途。

      2.過程與方法:

     、排囵B學生的觀察能力,⑵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推測出反應產物,并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⑶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攀箤W生養成辨證地看待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

     、茦淞W生的創新意識。

      ⑶通過對“碳的可燃性”的學習,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變化的內外因關系原理”的教育。

      ⑷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二、教學重點

      碳的化學性質(可燃性和還原性)

      三、教學難點

      對碳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探究、碳的還原性

      四、教學準備

      儀器:試管、酒精燈、網罩,帶鐵夾的鐵架臺、單孔橡皮塞、導管。

      藥品:澄清石灰水、木炭粉、銅粉

      其它:火柴

      五、教學過程

      [引言] 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知道碳的幾種單質有不同的物理性質,是由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但是它們都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單質,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下面我們就來學習碳的化學性質。

      【屏幕投影】二幅古代字畫和鉆石的圖片:

      [學生活動] 學生欣賞

      活動一、討論與交流

      [教師提問]人們用炭黑制成墨,用金剛石做成光彩奪目的鉆石飾品。不論是文人的墨寶還是華麗的鉆石都能保存多年而不褪色。這些事例說明了什么呢?

      [追問]書寫重要的文件資料時要求必須有碳素筆書寫,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學生活動]學生交流、討論、回答

      [教師總結]

      板書:(一)常溫下,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

      【屏幕投影】碳單質穩定性的應用圖片

      [討論]是什么決定了碳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的呢?

      【屏幕投影】碳原子的結構示意圖。

      [過渡]如果升高溫度,碳是否會發生反應?燒烤用什么材料?說明碳有什 么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 回憶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說出反應的現象,寫化學方程式:

      C+O2

      【屏幕投影】煤氣中毒的圖片

      [提出問題 ] 在過去條件不好的時候,冬季人們為了抵御嚴寒,常常在室內用煤爐燒煤取暖,但如果使用不慎,就會發生“煤氣”中毒事件,你們能猜測一下“煤氣”是什么嗎?“煤氣”又是怎樣產生的?

      [適時點撥]如果氧氣的量不充足,碳燃燒就不充分,這時生成一氧化碳,同時放出熱量。

      點燃 (一同學上臺書寫化學方程式:2C+O2=====2CO)

      板書:(二)高溫下,碳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

      1與氧氣的反應

      C + OCO2 ( O2充足)

      CO (O2不充足) 2C + O點燃[提問]根據“煤氣”中毒事件產生的原因,可采取什么措施預防此類事件發生呢?

      [提問]碳能夠與單質氧結合,那么碳可不可以與氧化物中的氧結合呢?例如CuO。如果能反應會生成什么物質呢?我們可以看到哪些現象,如何檢驗生成物呢?做這個實驗,我們應該用哪種實驗裝置?我們需要哪些實驗儀器?

      活動二:活動與探究

     。ń處熝菔窘滩腜107實驗6-2木炭粉還原氧化銅。引導學生觀察實驗裝置、實驗操作及實驗

      現象。)

      活動三、討論與交流

      [學生活動]交流討論,發言

      【投影】

     。ㄒ煌瑢W上臺書寫化學方程式:C + 2CuO

      板書:2與某些氧化物反應

      C + 2CuO CO2↑) CO2↑

      【強調實驗注意事項】提問:為什么實驗完畢后要先撤出導氣管?為什么要待試管冷卻后再把試管里的粉末倒在紙上觀察?

      [教師提問]請學生觀察這個化學方程式,并提問。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分析、回答

      [教師講解]像氧化銅這種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氧化銅因失去氧變成銅,我們就說氧化銅被還原。是木炭使氧化銅失去了氧,木炭是使氧化銅還原為銅的物質,我們就說木炭具有還原性。

      板書:3.還原反應:含氧化合物內的氧被奪去的反應。

      還原性:能奪走含氧化合物里的氧的物質具有還原性

      [教師提問]利用碳的還原性,說明碳具有哪項重要應用?

      [學生活動]看教材后回答

      請同學們寫出焦炭可以在高溫下把鐵從它的氧化物礦石里還原出來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教師講解]單質碳的還原性不僅僅表現在還原金屬氧化物,還表現在可以還原非金屬氧化物。如: CO2+C

      活動四、總結反思。

      [教師提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練習:教材P109習題第2題(4)(5)(6),第4題和第6題。

      活動五、課外作業《碳單質兄弟們的自述》為題寫一篇小文章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06-24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11-29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薦)06-24

    初三化學上冊教案06-12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精品】06-24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7篇)12-04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8篇11-30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7篇12-03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8篇)12-01

    化學初三上冊教案6篇12-07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在线永久免费AV网站免费观看 | 亚洲AV日韩AV欧v在线天堂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 偷拍台湾佬中文网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