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一年級數學教案>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時間:2024-02-26 12:40:17 毅霖 一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精選10篇)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初步體會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會把整理出的數據填在簡單的統計表里,能對統計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判斷。

      2、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積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的經驗,發展初步的數學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自己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在交流中體會畫“√”作記錄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具學具:

      硬幣、題紙、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

      1、春天,是外出的好季節,你們喜歡春游嗎?

      2、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春游。看我們班女同學準備了什么好吃的?

      你能用什么辦法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來每種食物各有多少嗎?

      其實你就是要把他們分類。那我們一起來看看結果,數一數他們的數量。

      我們還可以把結果填在統計表里,大家一起來說。

      總結:上學期我們就是用這種先分類后數的方法來進行統計的。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統計”的新知識。(板書:統計)

      1、探索統計策略:

      (1)男同學也帶來了他們喜歡的水果,看,他們帶來了什么,每種水果各有多少個呢?

      他們也向我進行了匯報,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比比誰最聰明,能一邊聽,一邊數出來。(第一次放錄音)

      你們數清楚了嗎?老師也沒有數清楚,你們能想想辦法嗎?怎樣就能記下來。可以4人小組商量一下。

      (2)好,下面就用你想好的方法來記一記,可以記在這張紙上。(第二次放錄音)

      誰記下來了?他們各有多少個?說說你的方法。(學生匯報)

      你們真聰明,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法,那你喜歡哪種呢?

      (3)看來大家都選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方法,接下來就用這種方法再記錄一次,比一比誰的結果最正確。(第三次放錄音)

      學生匯報。

      看來孩子們感覺到了,記錄的時候符號越簡單就越方便、清楚。

      剛才,我們是在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收集數據。

      2、呈現統計數據:

      下面我們把這些數據整理在表格里。

      3、分析統計結果:

      我們來分析一下統計結果,從這個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三、豐富練習,鞏固新知

      1、鞏固新方法:

      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幫老師統計出了各種食物的數量,帶上這些好吃的,我們出發吧!

      一路上,我們將會遇到很多這樣的交通標志,你們認識嗎?

      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遇到的路標吧!這次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完成,老師讀,大家記,記在題紙上的第一個表里。

      學生匯報。

      2、直接應用,解決身邊的問題:

      坐著汽車一路顛簸,我們終于來到游樂園了,你看到了哪些好玩的?

      可老師不知道你們喜歡什么項目,怎么買票呀?

      那我們就現場統計。

      聽好要求:

      (1)每人只能報一項自己最想玩的項目。

      (2)別人說的時候,你要認真地記在題紙的上。

      (3)自己報的時候,也不要忘了記下來。

      開火車,輪流報。

      把結果填在下面的統計表里。

      從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剛才,我們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自己遇到的問題。

      3、動手操作,親自體驗:

      下面我們放松一下,你們喜歡玩游戲嗎?

      那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拋硬幣”的游戲。

      (1)介紹游戲方法。

      (2)介紹游戲規則。

      誰來匯報你記錄的結果?

      觀察每組數據,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如果統計的次數足夠多的話,可以看出正、反面出現的次數差不多,也就是說正、反面出現的概率相等。

      4、拓展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時間不早了,該返程了!有交警叔叔正在路上統計過往汽車的數量,我們用今天學到的知識,幫幫他們,好嗎?

      先看看有幾種車?

      那你可得看清楚了,這次沒有人來幫你報。

      下面是這個路口1分鐘內通過的汽車,我們一起來記錄。

      看了這個表,你想說什么?

      交警叔叔謝謝你們的幫忙,一天的旅途該結束了,你們玩得開心嗎?

      四、全課總結

      我們在玩中學到了知識,又在玩中運用了知識,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獲。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2

      教學內容:

      教材第26頁練習四第3題、第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加深對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數據的理解,能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2.使學生聯系實際進行統計,經歷統計過程,體會統計在實際中的應用和作用,培養統計的意識,提高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帥復印好歷年班級簿中學生第二學期的身高記錄,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張畫折線統計圖的方格紙;學生事先了解自己家庭去年下半年每月的電話費支出情況。

      教學重點:

      掌握折線統計圖表示統計數據的方法。

      教學難點:

      利用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分析。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做練習四第2題。

      讓學生看第3題,說一說第3題的題意和從統計表里知道了什么。要求學生在課本上畫出折線統計圖。讓學生相互交流,說說從圖里知道了什么。提問:你從這里可以看出折線統計圖表示的.數據比統計表有哪些好處?指出:復式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直接看出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而且還可以對這兩位同學的成績及變化情況作出比較。

      2.提問:你認為完成一項統計要經過哪些過程,說明:一項完整的統計,先要收集數據并進行分類整理,再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或統計表表示出相關的數據,然后對數據作出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

      二、實踐性練習

      1.做練習四第4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要求兩名學生相互合作,按要求從復印的身高記錄上收集自己和同伴的身高數據。要求在課本上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與自己的同伴討論從圖中能得出哪些結論。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得出的結論。提問;你認為復式折線統計圖有什么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還可以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數據,幫助我們進行分析?

      2.統計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

      讓學生拿出事先收集的家庭電話費支出情況,要求學生看一看每月的支出的金額。你能與自己的同桌同學合作,制作出你們兩家的電話費支出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嗎?學生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制作的復式折線統計圖,看看你們家的電話費支出情況怎樣,比比兩家去年下半年的電話費支出有什么不同。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制作的統計圖把分析情況進行交流。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練習了什么內容?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問題?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3

      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數與計算、空間與圖形、量與計量、統計”等知識綜合運用的情況。

      2、了解對“計算問題”、“人民幣的認識”以及“位置與順序”等知識掌握的情況。

      3、激發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了解對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教學難點:

      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到商店去購物,好不好?(學生很高興)

      二、觀察

      1、觀察飲料區

      看看飲料區分3層,從下面數1-3層,你喜歡喝的飲料在第幾層第幾個?需要多少錢?老師給你錢就可以買到。(學生很興奮得找自己喜歡的飲料)

      2、誰來買飲料,如:杜方正說,他喜歡喝第一層第三瓶獼猴桃果汁,4元錢。老師伸出4個手指頭,說:“給你4元,喝了獼猴桃果汁,里面含鋅,會讓你越來越聰明。”(學生在購物過程中學會觀察,知道位置、價錢。是簡單統計表的滲透。學生興趣很高,找果汁的位置很準。)

      請你觀察圖上的飲料,哪種價錢最貴,哪種價錢?

      3、拿出你的水壺,喝一口,感覺到喝的就是你剛才買到的.水果了嗎?(學生感受著自己的成功。)

      4、觀察水果區

      水果區有哪幾類水果?(蘋果、菠蘿、葡萄這三類水果)

      和老師一起觀察水果價格表,了解每千克的價錢。

      你想買什么?應該給售貨員多少錢?(學生興奮的買水果并付錢。)

      方案一:觀察(改為課件中的圖片購物)

      你想從那上到下,還是從左到右?

      使學生了解人民幣,位置與順序以及計算問題

      貨架上有哪些類物品,你知道他們的價錢是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說說每種東西的位置,了解學生對于位置與順序的了解?(有序觀察)

      了解層次,籃球在第一層左邊第一個,你喜歡的物品或者你需要的用具在哪?說說前后位置

      方案二:觀察書上的文具區(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具,說對在哪行,第幾個,多少錢,你就可以把它帶回家。誰坐得好,誰就先選擇的權力,別人拿走了,你就選擇別的。學生爭著坐好。等老師叫,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

      說一說在購物時應該注意什么?(給售貨員錢,要記著拿找回的錢。)

      我們選購了這么多物品,我們該去付款了,我們付款時應注意什么?

      三、課堂小結:今天大家的收獲很多,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書上的超市做購物游戲。

      板書:課件

      教學反思:

      教一年級的學生的感觸就是抓住學生喜歡的事物作為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在高度興奮的狀態下參與教學過程,今天老師帶大家進超市購物,果汁是大家喜歡喝的,選擇完了,知道位置價錢,購買之后,可以喝點“果汁”,把選擇的物品帶回家,這些都能讓學生感到成功的樂趣。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學生能夠認真、有順序地觀察,但在表達過程中,比較隨意,有的同學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4

      教學目標:

      1、了解比較同類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及計量單位。

      2、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

      3、知道“快與慢”、“遠與近”、“高與低”、“輕與重”、“多與少”、“大與小”等都是數學要研究的問題,感受數學就在我身邊。

      教學重點:

      了解比較同類事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及計量單位。

      教學難點:

      知道“快與慢”、“遠與近”、“高與低”、“輕與重”、“多與少”、“大與小”等都是數學要研究的問題,感受數學就在我身邊。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觀察我們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到體育課上看看同學們都在干什么

      1、賽跑(認識時間單位秒)

      教師說出每個人的時間(14秒、15秒、16秒),讓學生說說誰跑得快?

      感受跑得快,用的時間相對比較短。

      2、跳遠(1米多)

      學生跳遠,使學生了解跳遠的落點有遠有近,要知道準確地長度必須要測量。

      3、爬桿比賽

      學生爬竿,使學生明白誰爬得高,誰就得第一。

      三、課外活動

      1、了解“高與低”及其相對性。

      了解觀察航模小組的活動,了解高與低,了解對應關系

      2、觀察植樹的活動

      學生觀察,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你看到了什么?了解輕與重、大與小

      在都盛滿水的情況下,大桶重,小桶輕

      3、觀察氣象小組的活動:氣溫攝氏度

      氣象組的同學測得夏天的'氣溫30度,冬天氣溫1度。那個溫度高,那個溫度低,該穿什么衣服?

      觀察飼養小組的活動(千克)

      小朋友們都喜歡喂養這些兔子,他們喂小兔子吃什么?使學生知道蘿卜與小兔子的對應關系

      過了一段時間,小兔子就會長大,你發現這些兔子有什么不同?使學生了解兔子的質量有輕有重

      四、課堂練習

      1、說說兩個人怎樣比高矮,和你的同學比一比?

      2、判斷:站在地上,老師比全班每個人都高,認為對的舉右手。開動腦筋,現在怎樣使你比老師高。(我站在高處比老師高)

      3、比一比你身邊的事物

      五、課堂小結:

      說說你學會了什么?

      教學反思:

      憑借生活經驗,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生對“快與慢”、“遠與近”、“高與低”、“輕與重”、“多與少”、“大與小”等能夠了解,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情境的設置能使學生更感興趣,理解更好。要注意課堂紀律5分鐘一組織,10分鐘一休息,發言必舉手。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5

      教學內容:

      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新教材一年級第一學期第19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數軸的正半軸----數射線

      2、會在數射線上標數。

      3、會在數射線上比大小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結合生活實際來探求數射線的意義。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數射線及其特點(方向,起點,單位長度)

      教學難點:

      在數射線上標數、比較數的大小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兩幅樹圖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小樹。你喜歡哪副圖?

      師:為什么你們覺得他排的整齊呢?

      師:我們都喜歡排列的整齊的'事物,所以我們小朋友在排隊的時候也要像他們一樣排在一條直線上。

      (多媒體)出示2副樹的圖

      2.生活中的隊列

      二、初探數射線

      1.初探數射線的特點(起點,單位長度,方向)

      師:看,數寶寶們也來參加我們的數學課了,想一想,怎樣才能讓數寶寶拍的整整齊齊的呢?

      師:你們覺得誰應該排在第一個呢?

      (板書:0是起點)

      師:0排好了,那接下去的就應該是幾?

      師:接下去就應該是2了,你們來說說2排在這里好不好?(不好)

      師:那你認為應該排在哪里?上來指一指?

      師:你能告訴下面的小朋友為什么要排在這里嗎?

      師:把2放在這里,看看從0-1,再從1-2,他們每格一樣長嗎?

      師:原來每格應該一樣長,(板書:每格一樣)

      師:現在數寶寶都整整齊齊的排好了。看,誰來了?(11)

      師:11說,我也想加入他們的隊伍,你們覺得應該把它放在哪里?

      師:好的,我把這根線延長,把11放在10的后面。這樣行嗎?

      師:那12呢?再延長。13呢?再延長。請你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黑板不夠了怎么辦?你們有什么好的方法?

      師:這里我告訴大家一個符號,用箭頭來表示,這個箭頭就表示往右還有好多數寶寶。而且你們仔細觀察,這條直線上,起點是0,從0往右數,越數越大。

      師:像這樣的圖形我們就叫做數射線。

      生齊讀數射線。

      (板書:數射線)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數射線,誰能說說看它有什么特點嗎?(同桌討論各自觀點)

      同桌討論,交流匯報

      師小結,齊讀板書

      2.鞏固練習判斷,哪些是完整的數射線?用手勢表示。

      (1)012345678910

      (2)012345678

      (3)12345678910

      (4)0246810

      小結:小朋友觀察得真仔細,數射線上每一個間隔都是相等的,數射線上不但要

      有起點“0”,還要有正方向(用箭頭表示)。

      三、深入探究,強化數射線認識

      學會標數

      送數寶寶回家

      師:這些數寶寶都迷路了,他們找不到家了,你們能不能幫忙找找看啊?

      找鄰居

      師:看著這條數射線,你能知道他們的左右鄰居是誰嗎?

      師:不看數射線,現在你知道師:剛剛我們是看著數射線找鄰居的,現在我把數射線拿掉,你還能找到數寶寶的鄰居嗎?

      (練習:___,6,______,3,___4,___,______,___,2想一想,看一看,用數射線來驗證)

      動物跳遠比賽

      1、小熊在數射線上是怎么跳的?

      (小熊貓從起點起向前跳,一格一跳,跳三下,成績是3)

      2、小兔在數射線上是怎么跳的?

      (小兔從起點起向前跳,2格一跳,跳4次,成績是8)

      3、小袋鼠在數射線上是怎么跳的?

      (小袋鼠也是從起點起向前跳,3格一跳,跳3次,成績是9)

      學會比大小

      起點相同,比較大小

      師:小熊,小兔子,小袋鼠誰是跳遠冠軍呀?三者比較3<8<92)起點不同,比較大小

      比一比,誰跳得最遠。

      (1)小兔:012345678910

      小老鼠:012345678910

      小袋鼠:012345678910()跳得最遠

      小結:本題在比較時,要注意小動物們的起跳點不同,所以不能光從跳到哪一點

      來判斷。可以通過數格數的方法進行比較。

      看數射線比較圖形大小

      師:4放在了數射線相應的位置,一顆愛心放在了4的右邊,請問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呢?小太陽也來了,他們又是什么關系呢?

      (師小結:數射線越往右,數越大,越往左數越小。)

      鞏固練習

      看數射線,比7小的數有哪些?比2大的數有哪些?

      四、小結

      小朋友,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同步導學第22頁

      板書設計:

      數射線

      0是起點

      每格一樣

      是正方向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6

      教學意圖:

      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中提出,讓孩子“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同時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

      教學策略:

      1、本篇課文是識字課文,為了力求改變識字教學的枯燥乏味,我就從興趣入手,創設情景,例,第一課時以去農村小明家開始,以“比一比”的游戲結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讓學生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2、利用圖片進行教學,將詞語置于畫面中,圖文結合,直觀形象,形象巧妙地識字,讓學生喜歡識字。

      3、識字教學做到有梯度,從圖片帶出詞語到讀帶音節的詞語到去拼音讀詞語到自己學生字。

      4、重視遷移、拓展練習,擴大知識面,激起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一個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兩組反義詞,理解量詞“群”、“顆”、“堆”的意思。

      3、正確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喜歡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二、教學重點:認識生字

      三、教學難點:區別量詞“顆”與“棵”

      (一)創設情景,學習詞語、生字

      1、利用課文插圖創設情景

      2、認識課文中的詞語

      (1)借助圖片讀(2)借助拼音讀(3)離開拼音讀(4)認讀生字“黃”“紅”“貓”“蘋”“杏”“桃”(讓學生說學會了哪個生字)

      (二)揭題

      利用動物、水果進行比賽來揭題

      (三)借助媒體學習課文

      1、出示圖一

      (1)看誰與誰比什么?它們比什么?讓學生自由說

      (2)師:看看課文里是比什么的?隨機出示相應的`句子

      (3)讀句子

      2、利用圖二、三、四學習課文另外三個句子(方法同上)

      在讀這三句的同時學習生字“邊”“多”“少”“群”“顆”“堆”和偏旁“”。

      (1)理解“一群”“一堆”(2)知道“多”與“少”是一對反義詞

      (3)區別“顆”與“棵”

      3、讀課文

      (四)小組開展比一比活動

      1、比生字組詞(兩個組)

      2、比用詞說句子(兩個組)

      3、比讀課文(兩個組)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會正確使用一些量詞。

      3、能仿照課文說句子。

      4、正確書寫“牛、羊、小、少”。

      5、激起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會使用量詞

      三、教學難點:仿說句子

      (一)復習生字、詞語

      1、利用摘“蘋果”復習生字、偏旁。

      2、給詞語歸類(動物、水果)

      (二)我會說(正確使用量詞)

      1、大屏幕出示課文中“我會說”的圖片讓學生說。

      2、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讓學生說。

      (三)流利地讀課文

      采用齊讀,師生、生生合作讀等多種方式讀課文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關系符號“>”“<”“=”并理解其含義,知道讀法、寫法,能用詞語(大于、小于、等于)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找一找,數一數,比一比的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符號化思想方法,以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符號的簡潔、明了的應用功能,感知符號在數學中的功能及其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以及創新的數學思想。

      二、目標分析

      比較兩個抽象數的大小,是數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學習這部分知識是有困難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在已有的一一對應比較多少的方法基礎上來學習,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來表征比較的結果,并在此基礎上引入“>”“<”和“=”三種符號及其含義。由于“>”和“<”比較相近,學生難以分辨,教學時,通過學生自己的分辨小方法和教師講授的順口溜以及之后的小游戲來幫助學生熟悉并且能正確使用這三種關系符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正確區分和記憶“>”和“<”。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和“=”。

      四、教學準備

      課件,猴子、梨、桃、香蕉圖片,三種符號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1、回顧已經學習了哪些數字?(1~5)

      2、小猴歡歡今天過生日,它邀請了2位好朋友一起參加生日派對,歡歡的爸爸、媽媽幫它們準備了很多好水果,來看看都有些什么?(出示圖片)(2根香蕉、3個桃子、4個梨)師:怎樣擺就能一眼看出誰多誰少?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一一對應的把所有物品排列起來。發現猴子數量和桃子的數量一樣多,梨的數量比猴子的數量多,香蕉的數量比猴子的數量少。

      設計意圖:一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創設小猴過生日的故事情節有效地激發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舊知和新知搭建了橋梁。

      (二)激發興趣,類比遷移

      1、認識關系符號

      (1)教學“=”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說一說誰和誰同樣多?師:一只猴子吃一個桃子,桃子夠分嗎?你是怎么知道的?要求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加以說明。3只小猴的數量和3個桃子的數量同樣多,可以寫成3和3一樣多。師:數量一樣多的情況用符號怎樣表示?可以讓學生先表達想法,之后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梳理,將3和3一樣多寫成3=3,并認識等號。

      總結:當小猴和桃子的數量同樣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用“=”來表示,讀作“3等于3”。由于等號表示的是兩邊的數量相等,所以寫的時候要把兩條線畫得均勻而且一樣長。(板書3=3,等號,讀作:3等于3)全班一起讀一讀,然后邊讀邊在本上寫一寫這個新認識的符號朋友。

      (2)教學“>”師:一只猴子吃一根香蕉,香蕉夠分嗎?大家想辦法說明。

      預設

      1、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出猴子多,香蕉少。預設2:剛剛猴子的數量和桃子的數量同樣多可以用“=”來表示。這回猴子的數量比香蕉的數量多,也就是3比2大,可以用“>”來表示,寫作3>2。總結:猴子的數量3多于香蕉的.數量

      2、我們就用“>”(大于號)來表示,把3寫在前面,然后寫“>”,最后寫2。讀作“3大于2”。全班一起讀一讀,然后邊讀邊在本上寫一寫這第二個符號朋友。

      (3)教學“<”師:分完了桃子和香蕉,現在咱們來分一分梨。一只猴子吃一個梨,梨夠分嗎?你是怎么想的?預設1:用一一對應擺圖的方法比較猴子少,梨多。預設2:剛剛猴子的數量和香蕉的數量多可以用“>”來表示。這回猴子的數量比梨的數量少,也就是3比4小,可以用“<”來表示,寫作3<4。總結:也就是說把3寫在前面然后寫上“<”這個符號,最后再寫4。這個“<”是小于號,表示3比4少,讀作3小于4。全班一起讀一讀,然后邊讀邊在本上寫一寫這第三個符號朋友。要求學生用學具擺出圖,找到兩個數大小關系,并用所學的符號進行連接。將擺圖的結果寫出來,再與他人說一說。師:剛剛咱們認識了3個很棒的符號朋友,通過讀一讀和寫一寫,你發現它們身上的優點了嗎?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4)辨析:大于號和小于號是一對好兄弟,長得很像,該怎么區分它倆呢?(張著大大的嘴的一邊就是大數,尖尖的小尾巴的一邊就是小數,大數在前面就是大于號,小數在前面就是小于號。)教師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并教順口溜:大數在前用大于號,小數在前用小于號。大大嘴巴朝大數,尖尖嘴巴朝小數。

      2、小游戲:

      (1)介紹游戲規則出示兩張數字卡片,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并用“>”“<”或“=”連接。教師演示游戲玩法。教師出示5和3,學生選擇“>”擺在兩個數中間。

      (2)同學之間進行游戲,一人出題,其余人擺符號。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小游戲,讓學生感受到“>”“<”“=”可以表示兩邊的數的大小,還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建立數感和符號意識。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8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體驗理解加法的含義,并學會加法。

      2、發展學生的觀察、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樹立用加法計算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加法的含義,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加法含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課前游戲,復習舊知

      師:小朋友們喜歡做游戲嗎?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拍手游戲,好嗎?

      師生互動,在拍手游戲中復習3、4、5的分與合。

      師:在剛才的.拍手游戲中老師發現有位小朋友拍的又快又準,老師獎給你一面小旗子,喜歡嗎?這節課老師要把這些小紅旗給那些上課認真聽講,愛動腦筋的孩子,比一比看誰得的旗子多。

      二、認識加法、理解含義

      1、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在學校里不僅要學習語文、數學等學科的知識,還要學習做手工。你們看,這兒的幾個同學在干什么?(展示主題圖)

      (1)通過電腦反復演示,把兩組物體(或兩個人)合并在一起的過程,讓學生感知到:先走來1個同學,手中舉著1只紅紙鶴,接著又走來2個同學,手中各舉1只藍紙鶴。直觀看到1個同學與2個同學走到了一起,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了一塊兒。

      (2)讓學生說一說圖意。

      同桌之間相互說一說自己的直觀感受和體驗,再在全班交流。也可由老師引導說: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在一塊兒,1個同學和2個同學走到了一起都是“合起來”的意思。(一邊說一邊做手勢表示“合起來”)

      反復演示再指名說題意,讓學生體會把兩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這兩部分合起來。從而引出要知道他們合起來有多少,在數學上要用加法計算。

      2、學習加法算式。

      (1)引導學生說出:由同學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要用數字1和2表示。

      (2)教室說明:在數學上,要求一共有多少個同學和多少只紙鶴,就是要把熟悉1和2合起來,用符號“+”表示,教室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1和2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說明:等于3,用“=3“表示。

      板書:1+2=3

      ||

      加號等號

      怎樣寫加法算式呢?

      (3)教師再次強調說明:把1和2合起來,要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強調:加號前面的“1”表示什么?加號后面的“2”呢?“3”又表示什么?

      (4)教讀加法算式。

      1加2等于3,或1加2得3.教師范讀,學生學讀,同桌之間互讀。板書課題:加法

      3、結合第23頁氣球圖,進行動手操作,加深體驗加法含義。

      (1)認真觀察氣球圖,讓學生說明圖意。使學生明白要用加法算式3+1=4表示。

      (2)操作活動:讓每個學生一只手拿3根小棒,另一只手拿1根小棒,求一共有幾根小棒。

      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就是把兩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也就是把3和1加起來,寫成算式3+1=4表示。

      (4)發散聯想,近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

      教師啟發、引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會口頭列加法算式表示。

      4、實際應用、強化新知

      1、先擺一擺,再說算式。(P23)

      ○○○○○○

      2、擺一擺。(P24)

      3、游戲,幫小青蛙找家。

      5、總結評價

      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了加法,完善課題板書:加法。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生匯報,師:看來小朋友們學到的本領還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學到的本領告訴爸爸媽媽。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9

      教材簡析:

      這一部分的教學是通過學生們在校園活動的畫面,以濃厚的興趣數這些物體的個數。而且教材還把從綜合畫面里提取了物體,按個數從少到多排列在綜合畫面的下方,并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區分基數和序數的含義。會寫610這幾個數字。

      教學目標:

      基礎目標

      結合圖片正確的數出數量是610的各數。會認、讀、寫610各數和數的組成。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初步地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道德情感目標

      結合插圖教育學生尊敬老師,喜歡校園生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結合圖片正確的數出數量是610的各數。

      教學難點:

      會認、讀、寫610各數。

      教具使用:

      教學掛圖、學具盒、投影。

      教法學法:

      觀察圖片,指導學生說出小朋友的位置,并且根據圖片讓學生大膽提出其他問題。教師要注意學生的積極性,要注意運用學生的學習情緒,來和他們進行學習。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教師檢查學生對110的認識。復習15的寫法。

      二、導入新課。

      1、出示圖片,指導學生觀察。

      圖中都有誰,他們在干什么?通過觀察讓學生回答圖中的問題:扎辮子的`女孩子排第幾?引導學生提出其他問題。例如大樹有多少棵?有幾名跑步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以同位互學的形式開展你說我答,教師巡視。然后以提問的形式檢查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

      學生通過排第五排第一中的第明白1、2、310還可以表示第1、第2、第3第10。形成基數和序數的初步概念。

      2、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圖片,跑步的小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使學生進一步區分6號和第6的區別。指導學生自主提問:身上的8、10表示什么意思?

      三、學習寫數字。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610的形狀及正確的書寫方法。(可以讓學生描一描,寫一寫。)

      2、教師巡視學生的寫字姿勢、書寫筆順。困難學生個別指導。

      3、把你寫的數字給老師展示一下,評一評誰寫的最好。

      4、把你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老師和大家一起討論。

      四、教師小結。

      現在我們把我們學習的110數一數,寫一寫。

      五、課后作業。

      讀寫110。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 10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統計”第二課時(P94-95)。

      二、教學準備

      光盤、統計圖、卡片、掛圖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教學目標】

      針對本班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具有一定合作交流學習的基礎及具有初步的統計知識,故設計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經歷和感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體驗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并會用喜歡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活動,培養合作、交流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策略選擇】

      這節統計活動課主要是通過采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策略,從而激發學生參與統計的興趣。然后讓學生親身經歷收集數據、進行整理、做好分析和決策的過程,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讓學生學會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將數學課中的統計與生活融為一體。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1、創設熟悉的'情境,自然的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每個星期四我們都要上“活動課”,喜歡上嗎?老師這兒有一張圖,我們向大家介紹“活動課”的一些情況。(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活動課”情境出發,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并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共同探討,學習新知。

      師:大家還記得上節課我們統計了什么嗎:在“紅、黃、藍、粉”這四種顏色中,你最喜歡什么顏色呢?請拿出卡片,把你喜歡的顏色寫下來。(此時,光盤播放音樂)

      師:大家都寫好了嗎?組長收集一下。看來,大家喜歡的各不相同,那小精靈想知道我們喜歡顏色的人數是多少,該怎么辦呢?(指名學生回答)

      師:我們看看同學怎么說的?(播放光盤中同學回答這個問題是的畫面)

      師:新同學建議你們明白嗎?我們準備開始記錄了。請拿好紙和筆。(在教師報的時候,學生會出現來不及記錄的情況,教師要捉住這一契機,問:你們為什么來不及,你是怎么記得呢?有沒有同學們記下來的?)

      師:現在,我們看看,他們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播放光盤:新同學回答這個問題的畫面,此時,小結:兩方面同時進行:打鉤,畫○的方法都能又對又快地記錄,)

      師:為什么“正”字法,同學們認為是更好的方法呢?(播放光盤中教師重點介紹的“正”字法)

      師:現在,我們來做個比較,你們和同桌說說,你認為什么樣的統計方法比較適合你呢?(學生展開討論)

      師:誰來說說?(指名回答,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連續在光盤和真實的課堂中來回切換,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在相對競賽的環境中,激發他們的問題想象力和創造性,并且光盤的回答也能最大限度上補充學生相對不足的答案)

      師:現在,你們都選好了自已喜歡的統計方法嗎?我們重新開始,來進行記錄了。

      (此時,學生經過了對比,自已親身操作,都有了一定的統計知識的認知了)

      師:誰來匯報一下你的統計結果?(投影出示:學生的統計結果)

      師:如果,我們現在有“涂方格”的方式開表現喜歡這四種顏色的人數,又該怎樣表示呢?請打開書本第95頁,看小精靈是怎樣涂方格的?同桌交流一下。

      師:(貼出掛圖)誰來說說:喜歡這四種顏色的人數該怎樣表示呢?(放手讓學生講述),從這張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師:小結:通過統計,同學們都有很多的收獲,看來,統計的作用可真不少,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統計。比如說,要知道我們班每個月有多少個同學過生日,就要用到它。(設計意圖:通過數、看、比等,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數據的收集和整理中,從中真切體驗統計的的操作過程與統計魅力,也意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3、練習鞏固,深化新知(略)。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中發現數學問題,并由課內的應用拓展到課外的實踐,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同時體現了數學的實用價值)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數學期末教案12-06

    一年級上數學的教案01-03

    數學一年級上《加法》教案02-22

    上、下數學教案08-20

    數學教案-期末復習教案08-16

    人教版六上數學教案02-02

    一年級數學上冊期末復習教案01-27

    六上數學位置與方向教案10-16

    六上數學全冊教案參考12-1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精品欧美综合久久 |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中字幕无砖欧美日韩一区中 | 亚洲人成色4444在线观看 |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中文字幕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