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一生物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一生物教案1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2、舉出例子并初步培養學生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么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境。同時學生分析刺猬、變色龍、竹節蟲,得出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除了環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境有什么關系?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境其形態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境,同時也影響環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境呢?生物本身對環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植物對環境的影響,動物對環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松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凈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境受到污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xx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濕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xx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xx地指什么?灌叢指什么?)
4、填寫P7空氣濕度記錄表。并畫出曲線圖。
5、注意:如果xx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測量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水洼邊嗎?測量灌叢的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地上嗎?
初一生物教案2
教學目標:
1、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3、 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設計調查方案、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會做調查記錄,同時培養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描述部分所調查生物的特征
課前準備:
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并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1、 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選出小組長,說明本節調查課的目的,步驟,各小組自由選擇調查范圍(不可在教學區)然后匯報到老師處,每小組長把組員的名單交到老師處。強調調查范圍的要求是生物種類較多,環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
2、 注意事項:
如安全、不傷害動植物、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等。
應特別關注一些小生物。如樹皮上、草叢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飛行的生物。
3、據報告冊P2~3內容進行調查,并及時記錄,布置作業是 星期四交齊。
4、紀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響其他班同學。
各小組提前十分鐘回到教室,各小組要跟老師對好時間,要求本小組長組織好紀律。
5、利用下課前十分鐘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調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類方法)并對個別小組作出表揚?偨Y本節課全班同學的表現。(問題: 1.你們組調查了多少種生物?2.你們是按什么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調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問題?)
教學后記:
初一(2)班沒有說明細節,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為調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蟲成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務。還應強調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說好了各種注意事項,強調了紀律,所以每個人都能完成好這次調查活動。
初一(10)班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該班學生較文靜,氣氛太沉悶
初一(3)班課堂紀律太亂,幾位同學特意搗蛋,但小組間團隊精神不錯,調查到的種類較多,有些學生的`知識面很廣,認識植物種類多。
初一(5)班守紀律,調查生物最少19種,最多29種,證明每組都有認真調查的學生,學生積極性高,對老師的布置完成得很好。
初一(4)班戶外活動時紀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學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學一堆,女同學一堆,紀律不好,但調查到最多的生物種類有40種,最少的也有25種,證明該班學生對生物有濃厚的興趣,但事后發現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聯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學精神。
教學反思:
在戶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了解活動的規則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初一生物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實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裸子植物的形態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一、本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本節中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內容為本節的重點。通過學習松樹的形態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有助于使學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部分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為什么裸子植物適于陸地生活,進而認識到裸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
本節課要觀察的內容較多,要讓學生觀察球果,并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果實進行對比;還要觀察松的根、莖、葉等形態特征,要組織學生觀察好這些內容也就成為了本節組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很容易把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別看作是綠色開花植物的花和果實,而且學生平時對松樹的生殖過程了解很少,這樣對了解兩類植物的區別、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難。
松的生殖過程比較復雜,其受精過程與綠色開花植物不同,學生對松從傳粉到受精,從雌球花經過受精后發育形成球果都會感到難以理解,加之整個生殖過程比較長又不易觀察到,所以這一部分的內容只作為選學內容,不必讓學生了解的過于詳細。
三、教法建議
1、教師準備一些常見種子植物的實物,裸子植物要帶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實。組織學生觀察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即它們都是用種子繁殖后代,這樣它們都隸屬于種子植物。然后找出它們最突出的區別,即裸子植物的種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引入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學習。
2、關于常見的裸子植物的觀察,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形態特點和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征上。要組織學生思考為什么裸子植物大多數能夠生活在干旱的環境中,植物體上有哪些結構適應干旱環境。關于裸子植物的生殖過程以及裸露的種子,教師要通過實物、示意圖或掛圖等進行說明。
3、關于我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教師可以根據當地條件,組織學生了解當地裸子植物的種類,并收集我國特有的`裸子植物的標本或圖片資料,舉辦專題科學壁報。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態結構對干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難點:松的形態結構與干旱陸生環境的適應。
設計思想:
學生對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環境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由于上一節學習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對于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的這方面內容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
手段:以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問題: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學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種子后,出示松樹帶種子的雌球果(已裂開)和杏的果實(可用刀剖開),引導學生觀察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并總結: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實。
(2)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是不裸露的,屬于被子植物。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二、講授新課:
。ㄒ唬┧傻纳瞽h境: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境,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而且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是巖石的縫隙中。
(二)松的形態結構:
1、出示有關松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松的根、莖、葉等結構的形態特征,分析松為什么能適應干旱的陸生環境。
2、組織學生討論、匯報
3、總結、補充:松樹的根系十分發達;莖桿高大、粗壯;葉呈針狀。
4、出示錄像或掛圖:簡單介紹松的生殖過程。
注意:由于學生沒有較多有關傳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紹的內容一定要很簡單。
重點強調一點: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種子,且種子是裸露的,帶有翅。
(三)其他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出示錄像:介紹我國的裸子植物。
2、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并總結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糾正和補充。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和經濟意義:
1、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析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2、出示有關介紹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
3、總結、補充。
三、作業:
請學生列表總結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設計:
第二節 裸子植物
一、松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特點:
1、生長環境:干旱的陸地
2、形態結構:高大喬木,根系發達,葉針狀,種子有翅
二、其他的裸子植物:
杉、側柏、銀杏等
三、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根、莖、葉都很發達。
2、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及其經濟意義:
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綠化環境、凈化空氣、
減輕噪聲、提供木材、醫用等
初一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根據有關示意圖準確描述花粉粒萌發和受精過程,說明在果實和種子形成過程中子房各部分結構發育的結果;
2、通過分析植物體的結構,以及維管束在各器官里的分布,使學生了解植物體在結構上的整體性。通過分析植物體內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關系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使學生從功能上了解植物體是一個整體。
能力目標
1、結合花粉粒萌發和受精,以及果實和種子形成等知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
2、通過學習受精和雙受精過程,以及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使學生繼續樹立事物是發展變化的觀點。
情感目標
1、通過對果實與種子形成的過程的學習,進一步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結合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向學生介紹我國農業科學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種方面的貢獻,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3、通過學習植物體是一個整體的基礎知識,樹立整體性的辯證觀點;通過了解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相互關系,樹立矛盾對立統一的觀點。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1、雙受精的概念和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育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雙受精”是果實和種子形成的前提。只有徹底弄清楚“雙受精”的概念及過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不論是雙受精過程,還是子房發育的過程,都是動態的、變化的,而且內容又都較為抽象,學生不能觀察到。學生接受起來確有難度,教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要盡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動畫片,或自制移動教具、自畫板書等)輔助講解,使學生把這部分知識理解透徹。
2、學生對“受精”“極核”“胚囊”“胚孔”等這些名詞很陌生,要馬上記住,而且還要知道它們的發育變化情況,對初一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所以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要注意反復鞏固才能達到掌握的要求。
3、通過前面七章的教學,學生已經學習了植物六種器官的基礎知識,但是,這六種器官之間有什么內在的聯系?它們是如何組成一個植物整體的?這就是本節中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章教材從結構和功能兩個方面分析和歸納出植物體是一個整體。以細胞、組織、器官和植物體為線索,用胞間連絲和維管束來說明植物體結構上的整體性;以植物體六種器官的主要生理功能的聯系,以及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相互依存關系來說明植物體功能上的整體性。
教法建議
花粉粒萌發和雙受精是一個動態過程,而且內容抽象,不能直接進行觀察,因此,教學時應盡量選用有關活動模型或現代教學手段;ǚ郯l育的標志是伸出花粉管和產生精子,其發育結果是花粉管將精子送入胚囊。受精過程是細胞融合,
在講述果實的形成時,為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和興趣,可以展示給學生幼小的頂花帶刺的黃瓜,從而形象地說明子房在受精之后繼續發育,最終成為果實。這里要說明的是,黃瓜的果實屬于瓠果,它不是單純由子房發育而成的,而是由子房與花托共同發育而成的。
在講述種子形成的時候,應該注意呼應前面講過的關于種子結構的知識,前面曾經講過的種皮、胚、胚乳都要在這節課里找到來源。到這里為止,關于綠色開花植物由種子萌發到種子形成這一整個生活周期的知識就完備了,植物體各個器官的來源也就都交代清楚了。
在了解了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過程后,可讓學生嘗試用連接線將子房與果實、胚珠與種子的結構聯系表示出來。然后,通過思考和討論胚珠與種子的數量關系,回答出果實里種子有多有少的原因。
關于植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知識,可以參照課本中的圖,繪制一張幻燈片,將根尖、葉片、木本莖的結構圖分別繪在圖中根尖、葉片和莖的附近。利用幻燈片進行講解,使學生認清植物體中的各個器官確實是由維管束聯系到一起的(根尖中開始出現導管,尚未形成維管束,成熟區以上的部分才逐漸出現維管束,這一點應該向學生講清楚)。通過復習維管束的運輸功能,還能夠把植物體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聯系起來。
有關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相互關系及其在實踐上的意義,最好結合學生熟悉的生產或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討論或講解。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雙受精的概念及過程;受精后子房的發育。
難點:雙受精的過程;受精后子房的發育。
手段:以學生觀察為主,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
設計思想: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復習提問:1、什么是傳粉?
2、傳粉的方式有幾種?
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不論是什么樣的傳粉方式,最終是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傳粉完成后,花粉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二、講授新課:
。ㄒ唬┦芫倪^程:
出示多媒體動畫或活動投影(示雙受精過程)
邊講解,邊指導學生觀察。
1、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受柱頭上粘液的刺激而萌發;
2、萌發出的花粉管不斷伸長,把花粉中的兩個精子沿著花柱,通過珠孔送到胚囊中;
3、進入胚囊中的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移動出來:一個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融合,形成受精極核。
(二)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出示多媒體動畫或活動投影(示雙受精后花各部分的變化)
指導學生觀察,講解:完成雙受精后,花的其他結構逐漸萎蔫,只剩下雌蕊的子房。由子房發育成了果實。
提問:1、子房的結構是怎樣的?
2、種子的結構是怎樣的?
組織學生回答、總結種子的結構。
播放錄像:介紹果實的結構。
提問:請對比子房的結構和果實的結構,二者之間有哪些相似之處?請推測果實的各部分結構是由子房的哪些結構發育來的?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
三、反饋、鞏固:
請舉些日常食用的農產品的例子,回答食用的部分,是植物體的哪個部分?
組織學生回答,并糾正其中的錯誤。
初一生物教案5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能說出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2、能描述枝條的發育過程
3、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
能力目標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情感目標1、通過調查植物的生活需要哪些無機鹽,學會和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際情感。
2、初步認識化肥對環境的危害,培養環保意識。
學習重難點:
1、探究根的哪個部位長得最快
2、芽和枝條的發育關系以及植物的生長所需無機鹽的種類。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2、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
細胞體積的增大。
3、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和的無機鹽。
二、導入新課
種子萌發后,長出了幼嫩的根、莖、葉,那么,幼苗是怎樣長大的呢?
三、合作探究
(一)幼根的生長
閱讀課本96頁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長最快”進行探究,根據自己的觀察記錄,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1、你的探究實驗中,應選擇什么樣的根?
2、當幾位同學獲得的實驗數據不同時,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實情況的數據,對這些數據應怎樣處理?
3、從記錄數據中發現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4、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你會發現,下部細胞較小,越往上的細胞。這是因為伸長區的細胞來自。分生區的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不斷補充的細胞數量,伸長區的細胞不斷長大,長成為的細胞。
5、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另一方面要靠
。
(二)枝條是芽發育成的
閱讀課本P98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欣賞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這是一首歌詠春風綠柳的詩句,請分析:萬千枝條及其綠葉都是由什么發育成的?
2、用橫線連接,表示芽和枝條的發育關系
(三)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
通過閱讀課本P98頁第3、4自然段并結合課前的調查結果分析回答:
1、植物的生長需要不斷的補充哪些營養物質?植物是如何獲得這些營養物質的?
2、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
3、施肥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拓展創新
1、農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又說“糞大水勤,不用問人”。這兩種說法是否符合科學種田的道理?
五、達標檢測
1.根尖的分生區屬于()
A.營養組織B.分生組織C.保護組織D.輸導組織
2.一條根能夠不斷長長的原因是()
A.根冠不斷增加新細胞
B.伸長區的細胞不斷伸長
C.分生區細胞數量增加和伸長區的細胞不斷伸長
D.分生區不斷增加新的細胞
3.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區B.伸長區C.分生區D.根冠
4.種莊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
A.有機物B.水C.無機鹽D.氧氣
5.一棵大樹的枝條是由發育成的()
A.莖B.根C.葉D.芽
6.根尖在向下生長的過程中,分生區不會被土粒損傷,是因為()
A.有根毛開路B.有細胞壁的
C.有根冠保護D.有伸長區的保護
7.植物生長中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
A.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
B.含氮的、含磷的、含鐵的無機鹽
C.含磷的、含鉀的、含硼的無機鹽
D.含氮的、含磷的、含鋅的無機鹽
8.種植白菜、菠菜時,應多施()
A.氮肥B.磷肥c.鉀肥D.鐵肥
9.無土栽培是指()
A.把植物直接栽培在人、畜的糞尿中.
B.直接將植物栽培在水中的栽培方式
C.不需要給植物施無機鹽的栽培方式
D.把植物栽培在將植物需要的無機鹽按比例配制好的營養液中
10.芽中將來發育成莖的部位是()
A.芽原基B.芽軸C.生長點D.葉原基
1l.由伸長區發育成的結構和發育成伸長區的結構分別是()
A.根冠、分生區B.分生區、根冠
C.根冠、成熟區D.成熟區、分生區
12根尖由四部分組成,從頂端向上依次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13.移栽植物的時候,最容易把纖細的和折斷。這樣會降低根的功能。移栽植物時,應該在期,并且要盡量多帶。
14.把兩株同一品種、同樣大小的健壯幼苗分別培養在甲(內裝土壤浸出液)、乙(內裝與甲瓶等量的蒸餾水)兩個瓶內。過些日子,看到甲瓶內的幼苗長得,顏色,乙瓶里的幼苗變得,顏色,這個實驗表明植物生長需要。
15.某同學進行了無土栽培的嘗試,據圖回答問題:
甲乙
(1)甲、乙兩瓶都應當放在怎樣的環境中?
(1)為什么甲植株生長狀況比乙植株好?
答案:
一、1.B2.C3.A4.C5.D6.C7.A8.A9.D10.B11.D
二、12.根冠分生區伸長區成熟區伸長區13.幼根根毛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幼苗土
14.健壯鮮綠瘦弱發黃無機鹽
15、無菌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無機鹽。
初一生物教案6
教學過程
引言:一個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氣,地球上有六十多億人,每天要消耗60多億千克的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為什么我們沒有感覺到缺氧呢?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新課。
第一部分: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1.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實驗裝置,請同學觀察金魚藻在光下放出氧氣這一現象。
2.在觀察的基礎上請學生思考氣體的成分,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做出假設,并思考驗證方法。(可提示學生:氧氣能夠助燃。)
3.師生雙方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法對氣體的成分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光合作用產生氧氣。
第二部分: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
。ㄒ唬教師利用課件展示普利斯特利的三個實驗。
1.請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把點燃的蠟燭和活著的小白鼠分別放進密閉的容器,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小白鼠為什么死掉?
。2)點燃的蠟燭或小白鼠與綠色植物分別從對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為什么要設計三個實驗?
2.通過對以上三個問題特別是最后一個問題的討論,培養學生綜合看問題的意識,并讓學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的結論。
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并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注意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與討論。
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其他小組大膽的發表不同的意見,培養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爭論的科學作風。
。ǘ探究活動:教師出示討論提綱
1.這個實驗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現別的變量?
2.如何確保實驗中只有二氧化碳一個變量?
3.你認為對照實驗應該如何設計?
4.你準備選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應用?
學生根據討論提綱進行分組討論,每一小組根據自己討論的結果制定探究計劃,實施探究。
因為本實驗設計難度較大,需注意的問題較多,所以教師在此通過討論提綱為學生降低學習難度。然而本實驗又是本冊書中最后一個探究實驗,要求學生能較為獨立地完成探究活動,以考察學生對各項綜合技能的運用情況,所以教師出示討論提綱后并沒有在全班給予統一答案,而是讓各小組根據自己的理解情況獨立設計井完成探究活動。
。ㄈ探究活動:在教師主持下學生交流探究報告,教師與學生根據討論提綱共同分析實驗設計的合理性及嚴謹性。
教師對每個小組實驗的合理方面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于實驗結果與假設不一致的,與其他小組一起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并請他們在以下三種方案中做出選擇:
(1)否定原來假設,得出與假設相反的結論;
(2)按照原來的實驗方案重做一遍,檢驗自己的實驗結果是不是可以重復;
(3)重新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實驗重新檢驗假設。
交流結束后,教師請每一個小組的組員對在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自評與互評,并結合教師的評價作為一個階段性成績收錄入學生成長檔案袋中。
第三部分:光合作用及光合作用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有關光合作用的實驗,(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進行的條件和地點)請學生討論后根據光合作用的實驗對光合作用做一個初步的小結。(學生歸納)
教師進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課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師請學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來分析,同學們能闡述一下光合作用對于生物圈的意義嗎?(學生討論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產生氧氣供生物呼吸,把太陽能轉化成我們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教師對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種種好處外,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維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著教師出示129頁的系列數據請學生比較分析。(學生比較分析,對于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
在此基礎上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
1.碳-氧平衡會被打破嗎?出現什么樣的情況會打破碳-氧平衡?我們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來預防?
2.你認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環境中的二氧化碳過多,會對生物圈造成什么影響?請你預測一下。
(學生對以上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發言交流)通過對以上問題的討論交流,加深了學生對綠色植物在維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四部分: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教師利用課件逐一展示,三種不同種植密度的植株結出的果實。請學生分析植株結果情況與種植密度之間的關系,并思考它們這種差異與光合作用的內在聯系。(學生思考后得出結論:合理密植會使植物充分利用單位面積上的光照,而不會造成浪費。)
教師請學生進一步思考:你知道農業上還采取哪些措施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產量嗎?(學生思考回答)
第五部分:課堂小結
教師用親切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你認識了光合作用了嗎?你知道綠色植物對于生物圈的重要意義了嗎?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要內容再做一個簡單的回顧。
初一生物教案7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通過根吸收無機鹽的演示實驗,使學生明白植物在生活過程中不僅需要水,而且還需要無機鹽。
2、了解氮、磷、鉀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時的癥狀;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了解無土栽培的原理和優點。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繼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無機鹽的作用,合理施肥和無土栽培原理在農業生產實踐的應用,繼續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材分析
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必備知識,是理解植物礦質代謝的重要基礎,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是從事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必備基礎知識,因此這兩部分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內容。本節中借助兩個演示實驗對這些內容加以說明,但土壤溶液中的無機鹽進入根毛內部的過程是極其復雜的,由于學生缺乏有關的.基礎知識,不能立即理解。只能通過一些實驗來證明植物的生活確實需要無機鹽,而且所需的無機鹽是從土壤溶液里吸收的;加之,根吸收無機鹽的實驗在一堂課是不易看到結果的。教師還可以收集大量的生活資料或圖片,或讓學生收集有關資料進行匯報等方式來學習這部分內容。
由于很多學生缺乏農業生產經驗,對于合理施肥原理和無土栽培技術了解很少,因此,需要首先增加感性認識,創造條件,開設實驗,從分析實驗現象入手,幫助消化理解。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根吸收無機鹽的條件;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
難點:讓學生對根吸收無機鹽以及無土栽培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
手段:以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學生對無機鹽的概念比較陌生,所以本節課主要是從實際入手,通過學生對演示實驗的參與和觀察,了解本節的各知識點。同時在本節課中要盡量利用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例子或問題,以便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
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完成下列兩項活動:
1、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或課外小組完成課本64頁演示實驗和無土栽培幾種植物。
2、學習收集有關"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資料
一、導入:
1、提問:根吸收水分的原理是什么?
2、組織學生回答,引出演示實驗:"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濃度,也就是說在土壤溶液中含有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質,為了證明這一觀點,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演示實驗"。
二、講授新課:
(一)根對無機鹽的吸收:
1、組織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2、講解:
土壤浸出液蒸發后留下灰白色的物質,而蒸餾水蒸發后沒有灰白色的物質。這種物質是無機鹽。
(二)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1、組織參與課本64頁實驗的學生匯報實驗過程,并展示實驗結果。
2、組織學生討論無機鹽的作用。
3、總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無機鹽,無機鹽由根吸收,無機鹽使植物生長健壯、顏色鮮綠。
4、組織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各種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注意:學生匯報的資料中可能會出現錯誤)
初一生物教案8
一、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種子的結構。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復習藻類、苔蘚、蕨類植物之前介紹的三種植物都有一個特征:它們的后代都是由孢子生殖而來的,我們把它們統稱為孢子植物。
導入:但是大多數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不是這樣的生殖方式的,是靠什么來生殖的呢?應該是種子植物。
介紹種子植物能結種子,并是由種子發育成的植物,叫做種子植物。
那種子又是如何變成一棵植物呢?我們先來了解種子的.特點。
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學生小組討論:
1、兩粒種子有什么區別?
2、種子中哪一部分將來能發育成一棵植物?在種子中指出來。
3、胚在種子的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種子發芽時將如何變化?
4、種皮的作用?
5、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藍色的是?
介紹花生種子和菜豆種子的結構花生種子的結構:
種皮,胚
胚的結構: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菜豆種子的結構:
種皮、胚、胚乳
思考:胚乳的作用?
兩種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種子的分類:含兩片子葉的:雙子葉植物
含一片子葉的:單子葉植物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胚
胚:胚芽、胚根、胚軸、子葉
種子植物優勢:1、有種皮,使胚受到保護
2、有貯存豐富營養物質的子葉或胚
3、種子是一個器官,適應性強,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能在溫暖潮濕的環境萌發。
結論: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境。
種子植物的另一種分類種子外沒有果皮----裸子植物
種子外有果皮----被子植物
哪個更具有陸地生活的優勢?
介紹幾種常見的植物
練習:1、(1)松的球果不是果實。()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種子中都有胚。()3、裸子植物的種子比被子植物的種子得到更好的保護。()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講起來學生不易理解,特別是種子植物的分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們并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最好是讓他們通過實物來作對比,從而概括出兩種植物的不同。但是現在又不是植物結果的時間,很難找到。我又想能否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清楚呢,比如用橙子來作例子,讓他們說出它是被子植物還是裸子植物,但這里又牽涉到果肉,這么多的內容怕學生一時消化不來,所以講得比較吃力,學生也比較難理解。所以,最后把這些內容作一個系統性的總結很重要,讓學生理順這節課的思路,也可以通過練習題來作為鞏固。
初一生物教案9
教學目標
1.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2.概述綠色植物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3.運用實驗方法檢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使學生理解“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設計原理。
2.使學生認同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3.實驗的組織和實驗結果的推導分析。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由生物小組同學對盆栽天竺葵進行暗處理以及葉片部分遮光照射。
2.教學器材:盆栽的天竺葵、彩葉草、黑紙片、曲別針、酒精、碘液、小燒杯、大燒杯、培養皿、酒精燈、三腳架、石棉網、鑷子、火柴、清水。
3.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一、引入:
活動:請同學列舉出昨天晚餐的主要食物或最喜愛的幾種食物,分析這些食物與綠色植物的關系。
學生發現,人們的食物都直接或間接來自于綠色植物。教師總結:綠色植物就象一個巨大的生產有機物的天然工廠,它制造的有機物養活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生物。
那么,“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什么?如何檢驗呢?”“綠葉制造有機物需要什么條件嗎?怎樣證明?”
二、實驗——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
學生小學的自然常識課中已經了解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在這一基礎上,老師引導學生逐漸明確探究的課題:光是不是制造有機物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如何確定光合作用是否發生?學生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各組提出自己的探究方案。
各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肯定各組在實驗設計中的優點,尤其是有創新意義的設計,教師要不吝贊美之詞,鼓勵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又請同學互相找出實驗設計中不夠嚴謹的地方,訓練學生的分析和思維能力。對于有機物的鑒定,老師可提示學生回憶:觀察玉米種子結構時,我們是用什么方法區分胚和胚乳的?由此學生可聯想到淀粉的鑒定方法。
通過討論,將同學們的實驗設計逐步完善。對確實可行的實驗方案,老師應給學生提供實施實驗計劃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對照教材中的實驗設計,找出其中的巧妙之處,彌補自己設計中的不足。
進行實驗之前,請生物小組的同學介紹本實驗的前期準備工作:暗處理、部分遮光照射。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每個一實驗步驟中的科學道理的理解。老師可設計一系列思考題,啟發學生:
、賹嶒炃埃瑸槭裁匆獙⑻祗每M行暗處理?
②對一片葉子部分遮光的目的是什么?這樣的實驗設計有什么好處?
、廴∠抡诠獾暮诩垥r,葉片上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有什么明顯的差別嗎?
、軐⑷~片放到酒精中加熱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用酒精而不是水煮葉片呢?
、轂槭裁匆獙⑹⒕凭男羲訜?
、蕻斁G葉在酒精中變成黃白色時,此時能看出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的區別嗎?
、咄~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嘟涍^碘液處理后,葉片發生了什么變化?如何解釋這一現象?
初一生物教案10
第一節綠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教師寄語:水是生命之源,請珍惜每一滴水!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說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能舉例說出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
2、能力目標:培養分析數據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對水的熱愛之情。
學習重難點:理解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
2、植物體內水分充足時,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的姿態;葉片才能有利于。
二、導入新課:我們所居住的地球,不僅有奔流不息的大海、江河,還有降水和地下水,那么水對地球上的生命意味著什么嗎?
三、合作探究:
(一)閱讀課本p107頁三段,完成下列問題:
1、了解植物各器官的含水量。成果的果肉的含水量可超過 ,幼嫩的葉子
為 左右,樹干平均為 。
2、請設計實驗證明干燥的種子中含水。從而得出什么結論?
3、總結構成植物體的水有哪些作用?
(二)閱讀課本p108—109頁,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為什么沙漠上有大面積的不毛之地?沙漠上什么樣的地方會有較多的植物生長?
2、錫林郭勒和長白山氣溫相近,植被類型卻不同,這是為什么?
3、水是影響植物分布的'唯一因素嗎?
4、下表是對某地小麥在不同時期需水量的測量數據,請分析。
發育期天數需水總量(米公頃)
返青期29635
拔節期23876
抽穗期20956
灌漿期311192
請分析:
(1)小麥的需水量與發育時期的關系是怎樣的?
(2)哪個時期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
四、拓展創新: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著名詩句,試從生物圈水循環的角度進行分析
2、菜農賣菜時,會不時的往青菜上灑水,這樣做的好處是——————。
五、網絡構建:
六、達標測試
(一)選擇題
1、在生物圈中,水分布最多的地方是()
A、沙漠生態系統 B、農田生態系統 C、草原生態系統 D、雨林生態系統
2、綠色植物的生活與水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水影響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的分布 B、生活在沙漠中的綠色植物不需要水
C、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D、綠色植物缺少水,會萎蔫或死亡
3、下列對沙漠植物的分布影響最大的是()
A光照 B、溫度 C、水分 D、空氣
(二)非選擇題
1、(20xx,福州中考)某地區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造成農作物減產甚至顆粒無收,這種現象說明 。
2、人們往往在河堤上造林,其主要目的是 。
七、學習感悟:
做錯的題有 ,以后應該注意的有 。
答案:
三、合作探究
(一)1、90%、80%、50%2、見課本107頁3、見課本107頁
(二)1、沙漠降水少,植物無法正常生長;降雨量多或地下水多的地區
2、錫林郭勒降雨量少,長白山降雨量多3、不是
4、(1)小麥各個發育時期的需水總量按發育期的先后順序遞增,日平均需水量在前三個時期按發育期的先后順序逐漸增加,但最后一個時期有所減少;不同發育時期的需水量與各發育時期的天數無關(2)抽穗期
四、拓展創新
1、水蒸氣在天空中凝結成云,然后以雨、雪等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吸收,其余部分匯成江河2、防止青菜萎蔫軟縮
六、達標測試
(一)1、D2、B3、C
(二)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2、利用植物的根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對河堤起保護作用
初一生物教案11
重點:通過對實驗的設計及結果的分析,得出科學的結論。
難點:有關輸導有機物的實驗。
手段:以實驗觀察與分析、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本節課首先以對莖運輸營養物質的探索性實驗開始,但學生設計的實驗有些并不能很好的解決本節課的問題,所以在課前教師一定要準備好有關的實驗,以供課上學生觀察。重點要求學生通過設計實驗,掌握一定的科學研究的方法。
教學過程:(1課時)
(課前要求學生看實驗-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完成設計有關莖運輸營養物質的實驗)
一、導入:
提問:1、莖的功能是什么?
2、木本植物的莖的結構是怎樣的?
組織學生回答問題。
總結:莖具有運輸營養物質的功能,那么在木本植物的結構中,哪些與運輸營養物質有關呢?
二、講授新課:
。ㄒ唬┨剿餍詫嶒灒禾骄壳o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學生展示設計實驗的思路及結果。
組織學生對每組的實驗設計進行分析。
總結并糾正學生設計實驗中出現的錯誤。
展示課前準備好的有關莖的水分和無機鹽運輸的實驗結果,并組織學生觀察莖中哪一部分被紅墨水染紅了。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實驗結果。
總結:莖中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里的導管向上運輸的。
。ǘ┣o對有機物的運輸:
提出問題:參照"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的`實驗設計及分析,推測一下莖對有機物運輸的相關結構是什么?如何用實驗來驗證?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并匯報討論結果。
出示有瘤狀物的枝條,利用投影或錄像介紹實驗操作方法。
組織學生觀察,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總結:有機物通過韌皮部的篩管向下運輸到其他各個器官,當環割后,有機物就堆積在切口的上方,使此處的細胞分裂和生長都加快,樹皮就膨大起來,形成了瘤狀物。
(三)莖的其他功能:
提出問題:"莖除了具有運輸營養物質的功能之外,還具有哪些功能?請舉例說明"
組織學生發言
總結:莖除了可以運輸營養物質,還有以下幾個功能:
1、貯 藏營養物質,如甘蔗。
2、支持,如支持葉,有利于葉進行光合作用。
3、繁殖:如扦插等。
板書設計:
一、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
由莖的木質部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二、莖的有機物的運輸:
由莖的韌皮部運輸有機物
初一生物教案12
一、
1、生物的特征:(1)、除病毒外,都;(2)、能夠(由小長大);(3)、從外界不斷地獲得,并把體內產生的和沒有利用完的物質排出體外。(4)、能(產生自己的后代);(5)、有、有;(6)、對能夠作出一定的;(7)、能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2、自然界的物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物,一類是非生物。生物是指。
二、
1、環境中直接影響生物生活的各種因素叫做,它又分為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水、溫度、空氣、土壤等。
2、生物科學研究的是和的科學。
三、
1、若在顯微鏡下出現一個污點,轉動,污點動,則污點在目鏡上;移動,污點動,則污點在玻片標本上;轉動目鏡、移動標本,污點都不動,則在上。
2、取送顯微鏡時,要一手握鏡座,一手握鏡臂。
3、在轉動粗準焦螺旋使時,眼睛一定要看著,以免物鏡碰壞玻片標本。
4、用顯微鏡觀察的材料必須是的。
5、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物體實際放大倍數是:。
四、
科學探究是人們主動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信息途徑之一,通常包括,作,,和等方面?茖W探究常常需要進行。在對照實驗中,除了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如探究腐肉上蛆從何而來的實驗中,變量是豬肉和外界的蠅是否直接接觸,而其他因素都全部相同。
五、
1`、植物細胞包括、、、、、和七部分;人和動物的細胞只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沒有、和。
2、細胞膜能控制細胞內外的(是門衛);細胞質是進行的重要場所;細胞核含遺傳物質,傳遞遺傳信息(管理調控部門);線粒體與有關,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動力車間);液泡中有;葉綠體與植物的光合作用有關(生產產品車間)。
3、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是以的各種生命活動為基礎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的單位。
六、
1、細胞使細胞數目增多;細胞使細胞體積增大。生物都有生長現象,這是和的結果。
2、細胞分裂通常是的過程。首先出現了染色體,在中央分成兩份,向細胞兩端移動,細胞質也平均分成兩份。
3、細胞分化是指分裂后的細胞在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過程。細胞分化的結果。
4、形態相似、結構相同的細胞聯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這樣的細胞群叫。動物有、、和四種組織;植物有、、、和四種組織。
七、
1、植物體的六個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根、莖、葉是;花、果實、種子是。
2、植物結構層次是:;人和動物結構層次是:。
八、
1、草履蟲只有一個細胞,但也是一個生命。因為這個細胞能營養、呼吸、排泄、運動、生殖等。草履蟲每天吃4.3萬個細菌,能;草履蟲靠,是無性生殖?坷w擺動,在水中旋轉前進。
2、在載玻片上滴上兩滴草履蟲培養液,中間連起來,在一邊加鹽,草履蟲全部都游到未加鹽的一側,因為草履蟲能;如在一側滴加牛肉湯,草履蟲全都集中到牛肉湯中,因為草履蟲能。
九、
1、菜豆種子沒有,貯藏在子葉中;玉米種子有胚乳,營養物質貯藏在中。
2、種子萌發條件:(1)、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2)、①;②;③。
3、種子包括種皮和胚。胚都由、、和組成;胚是(新生命)。
4、種子萌發后,發育成根;胚軸發育成的部分;胚芽發育成;子葉。
十、
1、根尖分四個部分,是:,有保護作用;,有很強的能力;,細胞迅速伸長;,有根毛,是根的主要部位。根的生長(根能長長)靠細胞分裂和細胞伸長。
2、植物的根具有、、的特性。
十一、
1、小樹能吸水,是因為小樹根毛大于時,根毛吸水;施肥過多,植物會燒苗,是因為土壤溶液濃度植物細胞液濃度,植物根毛失水。
2、植物的根不僅吸水,還能吸收溶解在水中的。
3、糖拌番茄、鹽拌青菜,因為,鹽水濃度大于青菜細胞液濃度,所以盤子里會出現許多水;發蔫的青菜泡進水里,因為大于青水濃度,青菜吸水,青菜會變硬。
十二、
氮:枝繁葉茂;磷:碩果累累;鉀:莖桿健壯。植物還需要含、含、含的無機鹽等。
十三、
1、莖是由芽發育而來的;芽有(將來發育成花)、(將來發育成枝和葉)。
2、木本植物莖:
(1)、樹皮外側有保護作用,內側叫,里面有;
(2)、很薄,有分裂能力,向外形成韌皮部,向內形成木質部;
(3)、木質部很硬,有很強的支持力,內有;
(4)、髓有貯藏營養的功能。
3、草本植物莖沒有,不能逐年加粗。
4、因為木質部中的,能由下往上,把莖插入紅墨水中,只有染成了紅色;因為樹皮的韌皮部的,能由上往下,將木本植物莖剝去一層樹皮,篩管運輸有機物受阻,會長出節瘤。
十四、
1、花的主要部分是和,因為它們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關。
2、子房包括和;胚珠中有受精卵。發育成果實;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發育成胚(胚是新生命)。
3、果實=+;種子=+
十五、
1、光合作用:原料——;產物——;動力:;條件:。
2、呼吸作用:1、吸收,分解;2、產生和,3、釋放出。4、意義:所釋放的'能量是植物進行各種的能量。
光能
二氧化碳+水淀粉+氧氣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葉綠體
(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3、葉片包括、、,葉片外壁有一層角質層,保護葉片不受,防止葉內水分過度散失。葉片與外界環境進行的門戶是氣孔,每個氣孔由兩個構成。
4、葉片上面綠色深,因為靠近葉片上表皮的是,細胞排列緊密整齊,含葉綠體多;下面綠色淺,因為靠近下表皮的是,細胞排列疏松,含葉綠體少。
5、被蓋住的葉是黃色的,因為。
6、光合作用部位是有葉綠體的細胞;條件是光;原料是;產物是;能量變化是把太陽能貯存在植物體的有機物中;----呼吸作用的部位是所有活細胞;條件是有光無光都進行;原料是;產物是;能量變化是把植物體的有機物中能量釋放出來,供生命活動利用。
十六、
1、給大田、溫室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稱為,二氧化碳又被稱為“”。(應用光合作用)
2、新疆的哈密瓜產量高,品質好,特別甜是因為,北方地區晝夜溫差較大,白天氣溫高,植物進行積累的有機物多,夜晚,氣溫低,植物進行,果實中營養物質含量比較高。(應用光合呼吸)
3、人們通過調控溫室中的光照、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為植物生長提供適宜的生活環境。(應用光合作用)
4、通過冰箱降低蔬菜,曬干糧食減少,在蘋果上包塑料,都能降低呼吸,延長種子、蔬菜、果實的貯藏時間。種小麥要松土,增加土壤中的氧氣,促進,有利于根生長和吸收無機鹽。(應用呼吸作用)
十七、
可直接為人類所食用的植物器官是根、葉、莖、花、果實、種子。世界主要食用作物前三位是:。動物按食性可分為:,它們直接或間接吃植物。
十八、是地球上的生物和它們生活環境的總稱。生物圈中的物質循環是指物質的循環利用。
氧循環:1、綠色植物通過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
2、所有的生物通過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煤、石油也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3、所以,大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約為21%,二氧化碳約為0.03%,氧氣和二氧化碳處于。
水循環:靠蒸騰作用完成。植物根吸收的水,由的形式通過葉的氣孔散失到空氣中,就是。植物吸收的水,蒸騰散失達99%,只有1%參與光合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動。蒸騰作用的意義(好處)是:1、通過蒸騰作用產生一種,了水的吸收和;2、同時,促進了溶解在水中的的運輸;3、,避免因陽光強烈照射而灼傷葉片。
環保樹種:、、、;草坪植物:、酢漿草(觀賞)、狗牙根(用于球場)
十九、
森林對環境的作用:吸收;降低;是的家園。
初一生物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觀察常見的藻類植物,了解其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
2、了解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價值。
能力目標
1、通過實驗,使學生學會觀察海帶、紫菜和水綿等藻類植物的方法,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2、通過比較藻類植物與其他類群的植物的不同,繼續培養分析、比較、歸納的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藻類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繼續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學建議
一、本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本節的重點是水綿、海帶、紫菜等常見藻類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選擇了海帶等作為藻類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們的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是我們了解藻類的知識基礎。而了解藻類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進化上所處的低等位置,為今后學習生物進化知識奠定基礎,故這兩部分知識是重點內容。
觀察水綿并不難,但對它細胞結構的認識卻不容易。對水綿細胞結構中的細胞質、細胞核、液泡和螺旋帶狀葉綠體彼此之間的位置關系往往不易辨別,加上以前從未見過如此之大的帶形葉綠體,難免形成錯誤的認識,不易掌握其立體結構,故對細胞結構的理解是難點。
三、教法建議
藻類植物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關系非常密切,但是學生對藻類植物了解卻又十分不夠。原因是像海帶、紫菜等食物同學都是了解的,但是海帶、紫菜的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學生又是不清楚的。建議可將海帶、紫菜等用水泡后讓學生進行觀察,以便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形態結構,看其是否有根、莖、葉的分化。拿市場上出售的不完整的或經過加工的植物體來講述時,要解釋清楚以免學生產生誤解。
另外,像水綿、衣藻等藻類植物學生更是缺乏直觀了解。水綿的細胞具有復雜而精細的結構。它的細胞很微小,液泡、細胞質、帶狀葉綠體和細胞核的位置關系,單憑口述是講不清楚的,因此應該使用掛圖或者自制的水綿細胞立體模型來講述。有條件的學校,應當組織學生分組觀察或演示水綿的細胞。在低倍鏡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水綿細胞的結構。觀察時要思考它們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等問題,特別是藻類植物為什么必須生活在有水、有陽光的環境中,要組織學生進行比較深入的討論,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可嘗試讓學生觀察統計含衣藻水樣的燒杯中向光面和背光面、水的表層、中層和深層不同位置衣藻的分布密度。)
藻類植物與人類以及對自然界的意義,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有關資料或教師收集資料后讓學生討論。討論時要讓學生體驗自然界中藻類植物的多樣性,讓學生知道藻類植物中許多種類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還應該讓學生知道海洋環境污染后出現的赤潮生物也是藻類植物,這樣能使學生從多方面認識藻類植物。在討論中更應該要讓學生認識到如何保護環境,保護藻類植物多樣性的意義。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常見藻類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和營養方式;
2、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難點:水綿的細胞結構。
設計思想:
通過觀察多種常見的藻類植物,使學生對藻類植物建立感性的認識,進而通過尋找它們的共性,得出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手段:采用觀察實驗、分析討論、教師歸納總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出示一養魚缸(水已變成綠色),提出問題:魚缸中的水為什么會變綠,什么原因會使水變綠?
組織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講解:魚缸中水變綠主要原因是因為水中存在著一種植物,即藻類植物。藻類植物的`種類非常多,形態也是多種多樣的。下面我們開始學習藻類植物。
二、講授新課:
。ㄒ唬┰孱愔参锏闹饕卣鳎
1、出示干燥的海帶、紫菜讓學生辯認。從而介紹自然界中除了剛才魚缸中存在的我們無法用肉眼看到的藻類植物,還存在一些比較大型的藻類植物,如海帶、紫菜。
2、組織學生按實驗六的方法步驟進行觀察,了解海帶、紫菜和水綿的外部形態和顏色。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總結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4、教師重點講解以下幾點:
。1)無論是淡水,還是海水,藻類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
(2)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海帶、紫菜往往是不完整的。完整的海帶、紫菜雖然個體比較大,但并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只是從外形上分為葉狀體和根狀物。
(3)雖然藻類植物的顏色各異,但都含有葉綠素,可進行光合作用。
。4)水綿的細胞不僅具有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同時具有帶狀葉綠體。(此內容如條件允許,可制成臨時裝片,利用實物投影或掛圖進行講解)。
。5)衣藻雖然可以自由游動,但它具有杯狀葉綠體,可進行自養,所以仍屬于植物。
。ǘ┰孱愔参锏慕洕饬x及對大自然的意義:
提出問題:"請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分析藻類植物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之處?"
組織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藻類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進一步總結藻類植物的經濟意義。
教師應指出,藻類植物雖然具有很重要的經濟意義,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對大自然不利的因素。如赤潮,就是由于藻類植物和以這些藻類植物為食的單細胞動物大量繁殖,一些單細胞動物產生毒素,造成水質惡化的現象。當然這一現象也是由于人類大量的向水中排放污染物造成的結果。
三、反饋:
提出問題:綠色植物都是綠色的嗎?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引導學生以本節中的切身感受進行回答。
板書設計:
第三節 藻類植物
一、常見的藻類植物
實驗:觀察海帶、紫菜和水綿
二、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1、植物體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
但是都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2、大都生活在水中?挎咦臃敝澈蟠。
三、藻類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及經濟意義:
食用、藥用、魚類飼料、制造氧氣
初一生物教案14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蔬菜作物舉例說明蔬菜作物的分類。
2、說明雙子葉植物的特征。
3、列舉蔬菜作物的功能評價多種多樣的蔬菜。
能力性目標
1、運用已有觀察探究植物的技能,小組合作完成探究菜豆植物的任務。
2、嘗試交流探究結果。
3、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分辨周圍植物。
情感性目標
1、體驗豐富多彩的蔬菜作物,關注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建立獻身科學的意識。
2、體驗與人合作、交流及成功的情感。
重點:雙子葉植物的特征
課時安排
1課時
組織教學
(引)在市場上,番茄、黃瓜、茄子、辣椒、菜豆等蔬菜應有盡有。這些新鮮的蔬菜你都認識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下——蔬菜作物(板書)
1.了解蔬菜作物的定義、分類及作用
(引)什么樣的作物可以稱之為蔬菜作物呢?可供人們佐餐的草本植物的總稱。(板書)
根據吃的植物器官不同,蔬菜作物可分為根菜類、莖菜類、葉菜類、花菜類、果菜類。(分別舉例)
根菜類:胡蘿卜、蘿卜等。
莖菜類:洋蔥、藕、馬鈴薯等。
葉菜類:白菜、油菜、生菜、菠菜等。
花菜類:黃花菜、花椰菜、青花菜等。
果菜類:茄子、黃瓜、苦瓜等。
(引)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蔬菜作物,那么蔬菜作物有什么作用呢?
、傥兜栗r美;
、诤胸S富的人體不可缺少的維生素及其其他營養物資;
、圻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如蔥根可以治感冒;大蒜可以預防多種疾病;芹菜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洋蔥可以降低血脂;姜可以健胃;黃瓜的美容效果顯著等。
2.觀察菜豆,總結雙子葉植物的特征。
(引)菜豆是常見的蔬菜,下面我們來學習一下菜豆的結構特征。
、儆^察菜豆的根莖葉的形態
根系——直根系;葉脈——網狀脈;葉形——心形
②觀察菜豆的花,找出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部分,數數各部分的數目
花萼:5片花冠:5片雄蕊:10枚(9枚合生,1枚分離)雌蕊:1枚
小結:花的各部分基數是5
、塾^察菜豆的果實,根據小詞典判斷果實的類型。
穎果:果實成熟后不開裂,果皮與種皮緊密愈合在一起,不易分開的果實。如:玉米等
莢果:果實成熟時,果皮沿著背腹兩側的縫線裂成兩片,少數不開裂,果實內生有許多種子,種子著生在果皮上的果實。
核果:果實的外果皮很薄,中果皮多汁,可食用,內果皮有堅硬的殼,里面包著種子。如桃、梨、蘋果等。
菜豆的果實屬于莢果。
、苡^察菜豆的胚
胚有兩片子葉。
小結:菜豆的根系是直根系,葉具網狀脈,花的各部分基數為5,種子的胚有2片子。具有這樣特征的植物屬于雙子葉植物。
(引)常見的雙子葉植物還有哪些呢?
棉花、桃、梅、梨、大豆、花生、南瓜、白菜、西瓜、向日葵、茄子等。
板書:
一、蔬菜作物
1.蔬菜作物的定義:
2.蔬菜作物的分類:
3.蔬菜作物的作用:
4.菜豆的特征:
5.雙子葉植物的特征:
6.雙子葉植物有哪些?
作業:能力測評
二、糧食作物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當地常見的糧食作物,并能夠判斷屬于谷類作物、豆類作物、薯類作物中的哪一類。
(2)舉例說出單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小麥或水稻的花和果實的特點,鞏固觀察的方法。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情感性目標
(1)在討論爭辯的過程中,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
(2)關注世界糧食需求趨勢,確立節約、健康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識別當地常見的糧食作物;概述單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的主要區別。
課時安排:
1課時
組織教學:
(引)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的糧食作物主要包括小麥、水稻、玉米、高粱、大豆、馬鈴薯等。在這些作物中,小麥和水稻在農業生產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下糧食作物(板書)
1.了解糧食作物的定義、分類及作用
(引)什么樣的植物可以稱之為糧食作物呢?糧食作物是指可供人類食用的谷物、豆類和薯類作物的統稱。(板書定義)由此可見,糧食作物可分為三類:即谷類、豆類和薯類(板書)糧食作物每天出現在人們的飯桌上,它們有什么作用呢?
、僦苯邮秤
、诳勺鳛轱暳
③可作為工業原料(板書)
2.以小麥和水稻為例,總結單子葉植物的特征。
(引)小麥和水稻是常見的糧食作物,下面我們來觀察一下它們,了解一下它們有什么特點。
、俪鍪拘←満退镜膾靾D,辨別它們的根系、葉形和葉脈
根系——須根系葉形——針形葉脈——平行脈
、谟^察小麥和水稻花的掛圖,找出花的特點
小麥的花各部分名稱:外稃、內稃、雄蕊、雌蕊
水稻的花各部分:外稃、內稃、雄蕊、雌蕊
小結:花小不顯著,花被退化,花的各部分基數為3。(風媒花)
③觀察小麥和水稻的果實,判斷類型
穎果。[
、苡^察胚的子葉
1片子葉。
小結:小麥和水稻的根系是須根系,葉具平行脈,花的基數是3,種子的胚有1片子葉。具有這樣特征的植物屬于單子葉植物。
哪些植物也屬于單子葉植物?玉米、高粱、谷子、竹類、甘蔗、椰子、百合等。
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有什么區別呢?填表(板書)
項目根系葉脈花的基數子葉數目常見植物
單子葉植物須根系平行脈31片竹類、甘蔗、葉子、百合、小麥、玉米、水稻
雙子葉植物直根系網狀脈5或42片大豆、花生、棉花、桃、梅、杏、蘋果、山楂、白菜、黃瓜、蘿卜、茄子、番茄、楊、柳
板書:
二、糧食作物
1.定義
2.分類:
3.作用
4.單子葉植物的特點
5.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區別
項目根系葉脈花的基數子葉數目常見植物
單子葉植物須根系平行脈31片竹類、甘蔗、葉子、百合、小麥、玉米、水稻
雙子葉植物直根系網狀脈5或42片大豆、花生、棉花、桃、梅、杏、蘋果、山楂、白菜、黃瓜、蘿卜、茄子、番茄、楊、柳
作業:能力測評。
三、林木和果樹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當地的林木和果樹。
2.概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性目標:
1.關注身邊的植物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好習慣。
2.關注我國的珍惜裸子植物資源及其生存狀況。
技能性目標:
1.運用實驗和觀察的基本方法識別植物各器官的形態和結構。
2.嘗試植物調查的一般方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組織教學
(引)春天來了,楊柳枝條吐出鮮綠的嫩芽,杏樹、桃樹的枝頭綻開美麗的花朵,只有松樹、柏樹的枝端還掛著往年的球果。你認識這些植物么?在這些植物中,你了解松和桃以及它們的果實么?今天我們學習第三個問題——林木和果樹(板書)
1.林木的定義
所謂林木指的是生長在樹林和森林中的樹木。(板書)林木和人們的生活、生產關系十分密切。它給人類提供化工和醫藥產品,能夠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提供優質木材,美化綠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少噪音。松是最常見的林木,下面我們先來學習松的特征。
2.結合掛圖觀察松的雌球花和雄球花,觀察胚珠的形態。
松的花為單性花,雄性的花叫雄球花(或雄球果);雌性的花叫雌球花(或雌球果)。雄球花和雌球花都是由許多鱗片構成的。由于組成雌球花的每個鱗片上生有兩個裸露的胚珠,形成的種子也是裸露的。像松這樣根和莖都很發達,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胚珠裸露,沒子房壁包被,適宜生活在干旱、貧瘠的土壤中,凡具有這些特征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
地球上已知的裸子植物只有760種,我國有200多種,是裸子植物種類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因此我國被成為“裸子植物的故鄉”。絕大多數裸子植物形成針葉林,是組成地面森林的重要成分。
常見的林木有:松柏等
練習:制作盆景用小松樹和小柏樹原因:長青且耐旱。
林木的作用:林木給我們提供木材、提供化工和醫藥產品、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美化綠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少噪聲等。
3.了解果樹的定義:
果樹是指果實主要供使用的樹木。桃是常見的果樹。
4.觀察桃的花、胚珠等
桃的花屬于完整花。
花萼柱頭、花柱
完整花花瓣雌蕊子房——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
花蕊雄蕊:花藥、花絲
桃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實,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凡是具有這些特征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目前已知的被子植物有20多萬種,占地球上所有植物總數的一半以上,成為地球上最占優勢的一個類群。
大多數果樹是被子植物。果樹的產品是果實,統稱果品,果品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糖份,有些水果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5.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異同點
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統稱為種子植物。
異: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胚珠裸露,沒有子房壁有子房壁包被
花沒有真正的花具有真正的花,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
果實沒有真正的果實,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具有真正的果實,種子外面由種皮包被著
常見植物松柏等大多數果樹
板書:
1.林木的定義
2.裸子植物的特征:
3.果樹的定義:
4.花萼柱頭、花柱
完整花花瓣雌蕊子房——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
花蕊雄蕊:花藥、花絲
5.被子植物的特征。
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異同點
作業:能力測評
四、觀賞植物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當地常見的觀賞植物。
2.概述蕨類植物的基本特征。
3.舉例說出不同植物的生長與環境的關系。
技能性目標:
嘗試課內外圖文資料及其它信息的搜集。
情感性目標:
1.關注身邊的植物,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好習慣。
2.關注我國的觀賞植物,提高藝術欣賞能力。
3.體驗我國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植物。增強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的自覺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
組織教學:
(引)隨著我國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精神生活也逐漸豐富。觀賞植物也越來越多的走進普通百姓的家。比如同學門帶來的月季、菊花、君子蘭、紫茉莉等各種鮮花綠草讓人賞心悅目。在眾多花草中,腎蕨以優美的體態,象蜈蚣一樣的葉子而倍受人們青睞。
這么漂亮的腎蕨是否每個同學都想擁有一盆呢?美麗的腎蕨是不是和我們熟悉的一些植物一樣,喜歡充足的陽光,開出的花也一定很漂亮,等結了種子再利用種子繁殖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第四個問題——觀賞植物(板書)
1.觀賞植物的定義、分類、作用
定義:經過人工栽培的供觀賞用的植物。
分類:
觀形的:南洋杉、銀樺、龍爪槐、大葉黃楊等
按欣賞習慣和觀葉的:君子蘭、金心大葉黃楊等
主要欣賞部分觀花的:君子蘭、菊花、月季等
觀果的:金橘、石榴、無花果等
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
作用在化工、醫藥等多方面
玫瑰花——玫瑰油“軟黃金”
有極高的應用價值蘆薈——美容
紅花——對心血管、高血壓有很好的療效
百日草、波斯菊——有效監測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
中國傳統十大名花:
2.腎蕨的結構
(引)腎蕨是常見的觀賞植物,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腎蕨的形態結構。
①腎蕨有根、莖、葉的分化。根和莖在地下。葉在地上。
、谠谌~的背面有孢子囊。介紹小詞典
、蹖嶒灐I蕨用孢子繁殖。
1.取一塊磚,洗凈,在沸水進行消毒,然后把它放在平底瓦缸或玻璃缸中向缸里注水,使磚的.一半浸在水里。這樣,磚面就可以不斷的吸水,經常保持濕潤。
2.帶有成熟孢子囊的腎蕨葉片剪成小塊,取10個帶孢子囊的小塊,10個不帶孢子囊的小塊,分別稀疏的撒在磚面上。
3用玻璃蓋上缸口。把缸放在溫暖而陰暗的地方,溫度最好控制在15℃左右。兩星期后,觀察是否長出新的腎蕨幼體。
結論:腎蕨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
、苣I蕨的繁殖方式與松桃的有和區別。
腎蕨用孢子繁殖,松、桃用種子繁殖。腎蕨比松、桃低等。
小結:像腎蕨這樣的植物體有根、莖、葉的分化,不開花,沒有果實和種子,而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陰濕的環境里,凡具有以上特征的植物,我們稱之為蕨類植物。
還有哪些蕨類植物?
石松、鐵線蕨、卷柏、烏蕨、桫欏、滿江紅等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各蕨類植物的區別
植物類群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蕨類植物
特征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胚珠裸露,沒有子房壁,形成的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具有真正的花、果實和種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著,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植物體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不開花,沒有果實和種子,主要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常見植物油松、冷杉、鐵杉、銀杉、金錢松、落葉松、紅杉、側柏等桃、菟絲子、鳳梨、香蕉、大多數果樹等腎蕨、桫欏、鐵線蕨、卷柏等
作用形成針葉林,是組成地面森林的重要成分。占地球上所有植物總數的一半以上,成為地球上最占優勢的一個植物類群高等植物中較低等的一個類群
繁殖方式種子種子孢子
板書:
觀賞植物:
定義:經過人工栽培的供觀賞用的植物。
分類:
觀形的:南洋杉、銀樺、龍爪槐、大葉黃楊等
按欣賞習慣和觀葉的:君子蘭、金心大葉黃楊等
主要欣賞部分觀花的:君子蘭、菊花、月季等
觀果的:金橘、石榴、無花果等
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
作用在化工、醫藥等多方面
玫瑰花——玫瑰油“軟黃金”
有極高的應用價值蘆薈——美容
紅花——對心血管、高血壓有很好的療效
百日草、波斯菊——有效監測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
像腎蕨這樣的植物體有根、莖、葉的分化,不開花,沒有果實和種子,而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陰濕的環境里,凡具有以上特征的植物,我們稱之為蕨類植物。
植物類群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蕨類植物
特征沒有真正的花和果實,胚珠裸露,沒有子房壁,形成的種子裸露,沒有果皮包被具有真正的花、果實和種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著,種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著。[來源:ZXXK]植物體有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不開花,沒有果實和種子,主要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陰濕的環境中
常見植物油松、冷杉、鐵杉、銀杉、金錢松、落葉松、紅杉、側柏等桃、菟絲子、鳳梨、香蕉、大多數果樹等腎蕨、桫欏、鐵線蕨、卷柏等
作用形成針葉林,是組成地面森林的重要成分。占地球上所有植物總數的一半以上,成為地球上最占優勢的一個植物類群高等植物中較低等的一個類群
繁殖方式種子種子孢子
五、食用藻類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識別海帶的構成
2.描述小球藻的形態
3.簡述藻類植物的概念
4.舉例說明藻類對人類生產生活的經濟價值
5.舉例說出藻類的生態意義
技能性目標
使用顯微鏡觀察小球藻
情感性目標
養成熱愛自然的情感,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組織教學:
(引)在我們的餐桌上,除了糧食和蔬菜之外,有時還會有很多人喜愛的海帶。海帶不是蔬菜作物,它是一種什么植物呢?
1.看掛圖,了解海帶的特征。
①海帶由三部分構成:葉狀體、柄、固著器。
、诠讨、柄、葉狀體能不能叫根、莖、葉?
A、從外形上看,和綠色開花植物的根莖葉相似。但是在結構上,綠色開花植物的根有根尖、有疏導組織,莖中有疏導組織,葉上有葉肉、葉脈、氣孔等結構,而海帶的各部分內部分化為表皮、皮層和髓三部分。
B、在功能上,綠色開花植物的根主要起固定植物體、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莖主要有支持和疏導水分、無機鹽、有機物的作用。葉的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蒸騰作用。而海帶的根狀物只有固定藻體的作用,葉狀體進行光合作用,柄只有連接作用。
③海帶是多細胞生物。
、芎б枣咦舆M行繁殖。
⑤海帶營養豐富,所以人們喜食。海帶不僅味道鮮美,還有藥用價值和其他方面的用途。大家知道嗎?海帶中富含碘,對甲狀腺腫有治療作用。
食用藻類的定義:供人們食用的藻類。常見的食用藻類有:紫菜等。
2.了解小球藻的形態結構特征
(引)海帶生活的海中,它的一位遠親——小球藻卻生活在我們的周圍的淡水中。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小球藻的形態結構特征。
單細胞、細胞微小、近似圓形、細胞內有一個近似杯形或曲帶形的葉綠體。沒有根莖葉的分化。
單細胞藻類:衣藻、小球藻、柵藻等。
小結:藻類的特征:生活在水中,沒有根莖葉的分化,能進行光合作用。根據輔助色素的不同,藻類植物又分為了不同的門類,例如海帶屬于褐藻門,小球藻屬于綠藻門。
藻類植物中除了海帶用途廣泛之外,其他的成員也不遜色。像書上提到的小球藻,因為營養價值高等特點,成為了宇航員的理想食品。螺旋藻的名氣更大,1969年美國宇航員登月時帶的食物中就有螺旋藻而且螺旋藻成為一種越來越受歡迎的保健品和藥品。
藻類對我們如此重要,現在卻面臨著許多危機,環境的惡化威脅著許多種類的生存。發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另外,還有一些讓我們尷尬的問題:水生環境的破壞也使得一些藻類大量生長,在淡水中形成“水華”,在海洋中形成“赤潮”,威脅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不論是哪種情況,都把矛頭指向了一個目標,大家知道是什么嗎?
水華:在夏季,藍藻中的微囊藻、魚腥藻等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層薄皮或泡沫,藻體就大量死亡腐爛分解,水中的含氧量下降,使魚或其他水生動物窒息而死亡,同時,藻體分解放出有毒物質的現象。
板書:
五、食用藻類
1.海帶的形態結構
2.海帶的作用
3.小球藻的形態結構
4.藻類的特征
作業:能力測評
初一生物教案15
一. 教學目標
通過此實驗,加深學生對光合作用的認識,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二.課時安排:
1——2課時
三.教學準備
一些驗證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裝置、材料、錄像、課件等。
四.活動指導
1. 教師事先向學生講清楚教材中的關于這兩個實驗的裝置、原理和實驗過程。
2. 教師可用光合作用發現過程中的經典實驗開拓學生思路,引導他們思考。教師還可向學生介紹一些學校、市區圖書館的參考資料,以及告訴學生上百度、Google等網站去搜索他們所需要的`信息(有的網址可直接告訴學生)。
3. 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共同探討如何用不同的方法驗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如果教學需要,教師可先與某些學生在課下做一下探討)。這不同的方法也包括實驗材料的不同(如可用衛生香代替火柴,用0.1%的碳酸氫鈉溶液代替清水)、實驗裝置的不同等(如用酒瓶、排水管代替書上驗證釋放氧氣的裝置)。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配合錄像、課件、學生或教師的演示實驗。對于初一的學生來講,這個實驗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多鼓勵學生。對于學生的一點點創新,都應給予鼓勵。
五. 評析
光合作用在教材中無疑是重點和難點,這個實驗做得好可以幫助學生牢固掌握這部分知識,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綜合運用各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但由于這個實驗較難,教師要注意在課前給予學生較多的引導和幫助,并請他們在課前做好相應的準備。
六. 備注
1. 現在錄像器材便宜,攝像技術簡單,教師可根據教學需要制作適合自己的錄像帶(統一配置的錄像帶有時不一定能滿足自己的教學需要)。教師在播放錄像時,要注意暫停鍵等功能鍵的使用。因為一氣兒將錄像放完效果可能不好,很多時候,邊放邊結合錄像講解效果比較好。
2. 教師可自己或請專業人員制作能滿足自己教學需要的課件,也可從百度等搜索網站尋找一些光合作用方面的課件做參考。
3. 通過搜索網站可得到很多有用的東西。如:有的學生如果想利用儀器檢測空氣中二氧化碳、氧氣的濃度變化的話,可告訴學生直接用“空氣中二氧化碳檢測儀”、“空氣中氧氣濃度檢測儀”等字樣在百度等搜索網站上搜索即可,但同時要提醒學生文明上網。
【初一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人教版初一上冊生物教案01-27
初中初一上冊生物教案06-10
初一生物教案11-05
初一生物上冊教案11-19
生物初一作文06-28
人教版初一上冊生物教案5篇01-27
初中初一上冊生物教案5篇06-10
初一生物教案精選15篇12-01
初一生物教案(精選15篇)12-04
初一生物教案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