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

    五年級數學教案

    時間:2023-06-12 23:11:20 春寧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教案(精選23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年級數學教案(精選23篇)

      五年級數學教案 1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系,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系,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倌猩藬凳桥藬档2倍。

     、诶鏄浔忍O果樹的3倍少15棵。

     、圩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馨褍筛瑯拥蔫F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題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佟⒆x題,學生試做。

     、凇W生匯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佟660÷(90+75)=?

     、凇⒎匠

      解: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x =660或者,90×x +75×x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或者(90 + x)×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2、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痛_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五年級數學教案 2

      教學目標

      (一)通過教學,學生能比較正確地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式題。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培養學生對比、觀察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帶有小括號的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用具

      教具: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教師: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2.計算下面各題:

      教師:分數連加、連減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計算?

      (二)學習新課

      嘗試計算例1。

      通過訂正找出簡便的計算方法。

      教師:

      ①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嗎?

     、诶1與準備題比較哪相同?哪不同?(討論)

     、墼鯓佑嬎惚容^簡便?

      板書:

      明確:分數加、減混合運算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為了簡便,幾個分數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運算順序依次進行加減計算。

      說明:虛線框的部分,我們在計算帶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可以按照這樣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題時這一過程可以省略不寫,而直接寫出計算結果。

      教師:計算結果要注意什么問題?

      教師: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②分兩步計算,是一次通分好,還是分步通分好呢?

      學生嘗試計算并訂正。

      教師:①怎樣計算簡便?

     、跒槭裁捶植酵ǚ趾啽阋恍?

      說明:虛線框的通分過程,以后計算熟練了可以不寫,或寫在草稿紙上,也可以直接寫出結果,不斷提高自己的計算能力。

      教師:結果要注意什么?

      (三)鞏固反饋

      1.做一做。

      2.判斷正誤并說明理由。

      3.按照下圖的計算步聚列出綜合算式,并算出得數。

      4.思考題:

      華和王英比,誰高一些?高多少米?

      (四)課堂總結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相同。為了簡便,幾個分數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運算順序依次進行加減計算。如果有小括號,用分步通分的方法比較簡便。

      教師:計算分數加減混合運算應該注意什么問題?

      最后結果要化為最簡分數。

      (五)布置作業課本140頁練習三十一,1,2。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一方面把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推廣到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另一方面,為學習小數、分數加減混合運算做好準備。通過學生親身嘗試,學生發現分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且掌握靈活通分的方法。借助準備題與例1的對比,學生自己學會了新知,培養學生對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計算、檢查的良好學習習慣。

      五年級數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質數和合數(課本第14頁例1及第16頁練習四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

      難點:掌握判斷質數與合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二、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點四位學生上黑板板演,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填寫下表)

     。3)教學質數和合數的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 29 37

      合數:22 35 87 93 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谟煤Y選法排除。首先排除掉2的倍數,再排除掉3 的倍數。提問:4的倍數還需不需要排除呢?(不用)接下來我們可以排除掉5、7的倍數,剩下的就是質數。

     、圩⒁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100以內質數表

      三、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16頁練習四的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又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

      學生暢談所得。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那么這樣的數叫做合數。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教學反思】

      教學質數與合數時,先復習了因數的概念,然后再讓學生找出1~20各數的所有因數,并引導學生觀察這些數的因數有什么不同,再進行分類,在此基礎上引出了質數、合數的概念,學生對一些知識的掌握就會水到渠成,而且還會作出正確判斷。

      五年級數學教案 4

      教學內容:

      教材第64~65頁數學“實踐活動”。

      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小數在日常生活里的應用,能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日常生活里的一些實際問題,并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2.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逐步培養起與人合作的意識和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

      教學準備:

      1.每個學生帶一件物品作為商品(如文具、玩具或小說書等),用小數標明每件商品的價格,擺成購物小超市。

      2.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為每個小組準備一些人民幣(面值大小不等)。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本學期,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四則運算,掌握了小數四則運算的方法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今天這節課,我們來運用小數運算的一些知識,進行一次超市購物的實踐活動。(板書課題)看看哪位同學到超市的任務完成得比較好。

      二、組織活動

      1.總價計算活動。

      (1)了解活動要求。

      出示教材上的超市圖及商品價格,讓學生先熟悉有哪些商品以及商品的單價。說明這些商品的單價在我們的課本上,自己可以去看一看。

      提問:課本上要我們解決哪些問題?你會解決嗎?

      (2)解決問題。

      要求每個學生按照教材上的要求,自己依題次根據需要選擇商品,作好記錄并計算結果。

      (3)每個同學在小組里交流自己購物和解決問題的情況。

      (4)指名學生談談自己解決問題的情況,在全班進行交流。

      結合學生的交流提問:你最喜歡的玩具是哪幾種,買回家一共要多少元?

      買8包方便面、一包餅干、5瓶什錦菜和10枝鉛筆,帶50元。

      錢夠不夠,你是怎樣計算的?

      2.購物活動。

      我們這里已經有一個小超市,上面擺滿了小商品,先來進行一次購物活動。大家來推派一個小組的同學做小小營業員,其余每組派兩名同學帶錢來購買你們喜歡的商品,并且要當面付款結清。買回商品后,向自己小組的`同學匯報所買的物品和單價,以及所付的錢款和找回的余錢。然后小組的同學幫助他們算一算,他們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錯誤。讓學生進行購物活動。購物結束后,讓每組學生交流自己小組的購物情況,說說買了哪些物品,怎樣計算購物總價的,一共付出多少錢,找回多少錢。

      說明:我們在購物時,一般要選擇我們需要的商品,并考慮需要買多少。在購物以后,我們可以按單價乘數量計算出每種物品的價錢,再算出購物的總價。

      三、交流體會

      今天我們開展的什么活動?你能把自己在活動中的做法和體會說給同學們聽一聽嗎?

      五年級數學教案 5

      學習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結合現實情景,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重點、難點:

      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易混點、易錯點:感受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一些相反意義的量

      學生認知基礎:生活中見到過負數。

      時間分配學20講10練10

      教法學法

      自主探索法,練習法,講授法。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

      一、自學例1

      1、通過查資料了解“℃”和“℉”的含義,并學會看溫度計的方法。

      2、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4、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

      二、自學例2

      1、了解海拔的意義。

      2、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3、試著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

      學生活動教師助學課后改進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學生匯報預習情況。第二板塊:根據預習情況,學習例1

     。1)交流“℃”和“℉”的含義,說明我國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并指導看溫度計的方法。

      (2)交流: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5)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零上4攝氏度記作+4℃或4℃,零下4攝氏度﹣4℃)

      第三板塊: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學生看溫度計,選擇合適的卡片表示各地氣溫。

      第三板塊:交流學習例2

      交流: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共同小結:以海平面為基準,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稱為海拔8844.43米,可以計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稱為海拔負155米,可以計作﹣155米。

      學生根據今天所學知識把這些數分類。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先指名讀一讀,再用正數或負數表示圖中數據。

      先讀一讀,再說說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別顯示三個城市某一天最低氣溫的溫度計圖。

      根據學生的預習,共同學習交流認識新知。

     。4)上海的氣溫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的氣溫是零下4攝氏度。以0攝氏度分界,一個在0攝氏度以上,一個在0攝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2.教學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4”讀作正四,“+4”的正號也可以省略不寫,直接把“+4”寫成“4”。“﹣4”讀作負四。

      3.指導完成“試一試”。

     。ǹㄆ戏謩e寫有+11℃、﹣11℃、19℃、+19℃、﹣7℃、+7℃)

      二:教學例2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瑪峰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圖。

      三:初步歸納正數和負數。

     、懦鍪+4、﹣4、﹣7、﹣11 、19、+8844.43、﹣155這些數,提出要求:前面,我們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數,你能將它們分分類嗎?

     、菩〗Y:像+4、19、+8844.4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7、﹣11 、-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⑶提問: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四:練習

      做“練一練”1,2題

      2.做練習一第1題。

      3.做練習一第2題。

      4、練習一4、5、6題。

      五:作業

      練習一第3題。

      交流認識新知。

      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課后反思

      得:

      首先,對教材的編排作了重新的審視。在教材編排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學習負數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經歷“具體情境中的數——解釋數的意義”這樣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盈虧、收支、增減及朝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

      失:

      《認識負數》單元的教學看似簡單,教起來似乎覺得輕松,學生學習起來也看似輕松,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由于正負數表示的是相反意義的量,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下的正負數問題,這是值得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的問題。由于問題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總結等方法,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引導學生從圖片中獲取有意義的數學信息,找出要解決的問題,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掌握解學問題的基本方法。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

      1、掌握簡單的時間單位的換算。

      2、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3、滲透解決問題的三個步驟: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教學難點:

      建立計算經過時間的模型:終點時間—起點時間=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

      開學了,熊大和熊二從熊堡出發去學校,熊大用了2小時,熊二用了120分鐘,熊大說它用的時間少,熊二說它的用時少,它倆誰也不甘示弱。同學們,請你們當裁判,它們倆究竟誰用的時間少,好嗎?

      二、學

     。ㄒ唬﹩挝粨Q算

      1、從熊堡到學校,熊大熊二誰用的時間少?為什么2時=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學生獨立思考后,匯報:1時是60分,2時就是2個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學間相互說一說。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練一練:3分=()秒

      600分=()時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同學交流交流。

     。ǘ⿻r間計算

      9月1日,小明背著書包上學去了。ㄕn件出示)

      三、析

      1、觀察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有意義的數學信息?(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

      2、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長時間?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你的想法。

      3、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指導,收集信息。

      4、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1)直接數一數,7:30到7:45分針走了15分鐘。

      (2)7:30到7:45分針走了3個大格,是15分鐘。

     。3)都是7時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鐘。

      5、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對嗎?你是怎么想的?(7:30過15分鐘就是7:45,15分鐘是對的。)

      6、寫上答語。(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15分鐘。)

      7、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8、整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我們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的?誰來說說?師做整理板書:閱讀與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顧與反思。

      四、練

      1、填一填。

      在○里填上>、<或=

      9分○90秒4時○24分1分15秒○65秒3時○200分140秒○2分1時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給外地打工的媽媽打電話,電話亭的營業時間,早上9:00開門,晚上8:00關門。小明8:40到達,他還要等多久呢?

      3、總結: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4、作業:課本第7頁第8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 7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30~51頁的“例1~例12”以及練習五~七。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因數和倍數,以及公因數和公倍數等內容。本單元內容大體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認識因數和倍數,學習在1~100的自然數中有序地找出1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倍數,以及10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因數;探索2、5、和3的倍數的特征,學習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5或3的倍數,同時認識奇數和偶數。第二段,認識質數、合數和質因數,學習把一個合數分解質因數。第三段,認識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探索求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探索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最后,安排了全單元內容的整理與練習。

      三、學情分析

      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億以內的數,以及學習了整數四則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本單元內容,又為后續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和通分,以及分數四則運算打下基礎。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非0自然數的.有關特征的活動,知道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能找出100以內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能在1~100的自然數中找出10以內某個數的所有倍數;知道2、5和3的倍數的特征,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5或3的倍數;了解奇數和偶數、質數和合數的含義,會分解質因數。

      2.使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和交流活動,認識公因數與最大公因數、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會求100以內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10以內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3.使學生在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的能力,感受一些簡單的數學思想,進一步發展數感。

      4.使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培養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體驗數學學習活動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倍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等概念的聯系和區別,掌握求兩個數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數的特點合理靈活地確定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以及根據對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的理解正確解答相關的實際問題。

      六、課時安排

      因數和倍數…………………………………………1課時

      2和5的倍數的特征………………………………1課時

      3的倍數的特征……………………………………1課時

      因數和倍數練習……………………………………1課時

      質數和和合數………………………………………1課時

      分解質因數…………………………………………1課時

      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2課時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2課時

      因數與倍數整理與練習……………………………2課時

      和與積的奇偶性……………………………………1課時

      五年級數學教案 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練習。

      2、能比較熟練的'比較分數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把低級單位的名數聚成高級單位的名數的練習。

      2、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重量單位,和時間單位。

      二、用分數表示各題的得數

      7分米=()米

      31厘米=()米

      309米=()千米

      119千克=()噸

      13分=()小時

      63克=()千克

      5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7平方分米=()米

      三、鞏固練習

      2、比較分數的大小

      14/25和13/255

      12和5/167

      11和5/11

      7/30和7/249

      28和15/284

      27和4/31

      3、比較下面每組數的大小,并用小于號連接

      5/14、3/14和9/1411/13、

      11/12和11/146/17、

      6/23和6/19

      12/35、16/35和9/353

      5.3/4和2/54/

      15.11/15和11/12

      第4、5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

      四、總結歸納

      1、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算理和方法,再進行比較。

      2、幾個分數排列是,是要求從大到小,還是從小到大,根據意思進行解答。

      五年級數學教案 9

      教學目標

      1、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紙依據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進一步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數對與位置一一對應思想。

      3、初步建立坐標系的概念,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1、能運用數對表示指定的位置。

      2、在方格紙上畫出指定圖形或地點的位置。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提問:怎樣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要先確定列數,再確定行數,即(列數,行數)。

      【設計意圖】

      通過復習用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明確要先確定列數,再確定行數,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2。

     。1)引導學生理解圖意。

      橫排和豎排所構成的區域是整個動物園的范圍。動物園的各場館都畫成一個點,這些點都分散在方格紙豎線與橫線的交點上。

     。2)師談話引出問題。

      不僅找座位需要確定位置,看圖時我們也要確定位置。這張動物園圖很清楚地表示了每個場館的位置,你能說出這個場館分成了幾行幾列嗎?(0表示列和行的起始)

     。3)用數對表示位置。

      用(3,0)表示大門的位置,熊貓館的位置該怎樣表示?你能表示出其它場館所在的位置嗎?

      大象館(xx)猴山(xx)海洋館(xx)。

     。4)在圖上表示場館的位置。

      出示飛禽館(1,1),學生說明位置后,再在圖上標出位置。

      學生獨立標出猩猩館(0,3),獅虎山(4,3)的位置,然后再投影訂正。

      2、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同一行或同一列的'數對,有什么地方相同,什么不同?

      小結:表示同一列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一個數相同;表示同一行物體位置的數對,它們的第二個數相同。

      3、適時練習: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

      4、小結:想一想:怎樣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先找出數對表示的是第幾列,第幾行,然后在列數與行數相交處描點,標上名稱。

      【設計意圖】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會根據題目中所給數對在方格紙上確定具體物體的位置。

      三、鞏固練習

      1、根據數對,在方格上標出各種動物的位置。

      熊貓(2,1)、小兔(3,4)、小貓(2,4)、小狗(3,1)

      2、完成練習五第3題。

      讓學生對照數對涂方格,涂描后教師展示學生的進行對照。

      3、完成練習五第5題。

      讓學生理解國際象棋在棋盤上表示棋子位置的規則,并會用數對確定棋子的位置。

      四、課堂總結

      談談今天你的收獲?

      教后思考:

      五年級數學教案 10

      一、分享目標:

      1、通過與學生交流《課程綱要》,了解本學期數學學習的課程內容、課程目標以及課程評價。

      2.通過了解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

      二、分享重點:

      了解本學期學習內容和評價方法。

      三、分享難點:

      通過分享《課程綱要》明確學習目標。

      四、分享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是開學的第一課,大家都拿到了新課本,老師看到有的同學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翻閱新書,那么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交流和熟悉本學期我們將學到哪些新知識。

     。ǘ、了解學習內容、明確學習目標。

      1、了解一冊書有七個單元,及每單元內容的主題。

      師:這學期的數學課,將由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這本書陪伴我們共同度過。這本書有七個單元內容。我們大概要用三、四個月的時間學習完這些內容,下面就是讓我們走進書中看看吧!

      2、了解每單元的內容(學生們先看,通過翻閱找出每一單元的重點,老師總結適當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如下)

      (1)、數與代數(按領域劃分):

      第一單元“分數乘法”。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結合具體情境,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并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三單元“分數除法”。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結合具體情境,借助操作活動,探索并理解分數除法的意義;借助圖形語言,探索分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了解倒數的含義,能求一個數的倒數;能應用方程解決有關的分數除法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第五單元“分數混合運算”。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理解分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夠正確進行分數混合運算;理解整數的運算律在分數運算中同樣適用;能結合實際情境,解決簡單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體會分數混合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結合具體情境,能運用方程解決有關的分數混合運算的實際問題。

      第六單元“百分數”。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數的過程,體會引入百分數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地讀、寫百分數,能運用百分數表示事物;探索小數、分數和百分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百分數與小數、分數之間的互化;會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包括運用方程解決有關的問題),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2)、空間與圖形:

      第二單元“長方體(一)”。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通過觀察、操作等,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及其基本特征,知道長方體、正方體的展開圖;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經歷展開與折疊、尋找規律等活動,發展空間觀念和探索規律的能力。

      第四單元“長方體(二)”。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通過操作活動,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體積(包括容積)單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會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實際意義;探索并掌握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發展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觀念。

     。3)、統計與概率:

      第七單元“統計”。學生將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過程,體會統計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通過實例,認識扇形統計圖,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能根據需要,選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通過實例,理解中位數、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眾數,并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一組數據的不同特征;能從報刊雜志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并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

     。4)、綜合應用:

      本冊教材安排了兩個大的專題性的綜合應用,即“數學與生活”、“數學與購物”,旨在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某一生活領域的實際問題。同時,還在其他具體內容的學習中,安排了某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活動。學生在從事這些活動中,將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和方法,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體會數學的作用;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5)、整理與復習:

      教材安排了兩個整理與復習。整理與復習改變單純做題的模式,注重發展學生自我反思的意識。每個整理與復習都分成三部分:對所學內容的整理,提出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和一些練習題目。

      “你學到了什么”這個欄目,目的是鼓勵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回顧與反思,能運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對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簡單的梳理。

      “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回顧在學習過程中自己的體會與進步。

      3、了解課程目標(因為學生對整個了解不夠,需要老師多加說明和解釋)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認識它們展開圖的形狀,理解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含義并能正確計算。

     。3)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并能熟練地計算。

     。4)認識理解物體體積概念,認識常用體積和容積單位(立方米、立方分數、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夠掌握這些單位間的進率和換算,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

     。5)掌握分數乘法、除法的數量關系,并能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6)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小數、分數、百分數的互化,并能正確地解答百分數應用題。

     。7)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的特點,懂得中位數,眾數的意義,并能針對具體問題選擇使用。

      (8)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動手操作能力。

      4、交流方法,輕松學習

      師:為了更好的實現課程目標,大家共同來想想辦法,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方法來幫助我們有效的達成目標呢?

      提出學習建議:

      (1)、課前預習。

      預習的方法:看一看明天要學習什么內容,是否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它;在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嘗試地做一二道題,看哪里有困難……

      (2)、課后整理。

      要養成先復習當天學習的知識,再做作業,最后,把學習內容加以整理的習慣。

      (3)、課堂聽講。

      一要仔細看教師的操作演示、表情、手勢;二要全神貫注地聽老師的提問、點撥、歸納以及同學的發言;三要積極思考、聯想;四要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有困惑應發問,敢于質疑。

      (4)、檢查驗算。

      要養成做完每道題都能及時認真檢查驗算的好習慣。

      5、交流評價方法,促進學習信心

      為了讓大家在日常學習中即使發現自己的進步,老師專門制定了一套評價方案來評價同學們的學習。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作業評價。

      對于作業完全正確的學生本子上打優,稍差的打良,再差點就打合格。

      字寫得端正的,會再得到一個A,稍差的得B。

     。2)、考試評價。

      滿分的蓋3個“數學之星”;90分以上的蓋2個“數學之星”,對于成績有進步的,同樣可以蓋1個“數學之星”。

      另外,書寫也是評價的內容之一,每次卷面整潔的,可附加2分。

     。3)、幫帶評價。

      一個后進生都配備一個小老師,負責教他,對于學習任務完成好的也進行獎勵制度,如小老師能讓自己的小學生及時訂正作業的,學生和小老師都蓋一個“數學之星”。

      5、加油鼓勵、樹立信心

      請同學們對自己說一句鼓勵的話來為自己打打氣吧!

      把對自己鼓勵的話記錄在課本的首頁,讓我們不斷用這句話來鞭策自己!

      五年級數學教案 11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幫助學生梳理本單元的知識要點及知識間的聯系。

      2.培養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掌握和復習知識的方法。

      3.培養學生自覺復習的習慣。

      三重點難點

      歸納、本單元的知識點。

      四教具準備

      投影。

      五教學過程

     。ㄒ唬⿲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個單元的知識我們已經學習完了,今天這節課我們共同來復習一下這個單元的知識。

      (二)教學實施

      1.引導學生歸納、梳理知識點。

      提問:回憶這個單元我們主要學習了哪幾部分知識?每部分又有哪些主要概念?這些概念之間有什么聯系?你能試著歸納出來嗎?

      學生自己試著歸納,然后請學生匯報發言,集體補充。

      老師隨著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板書如下

      2.應用知識練習。

      (1)完成教材第101頁的第1題。

      先獨立完成填空,集體訂正。

      然后討論:分數意義是什么?分數單位是什么?分數和除法有什么關系?

      (2)完成教材第101頁的第2題。

      讓學生先將這7個分數分類,再說一說分類的依據,每一類分別是什么分數,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3)完成教材第101頁的第3題。

      學生先獨立完成,然后說說比較分數的大小有幾種情況,怎樣分別比較分數的'大小。

      (4)完成教材第101頁的第4題。

      先讓學生說一說分數化成小數和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再完成題目給出的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練習。

      提問:互化時要注意什么?

      (四)思維訓練

      1.分數是真分數,而且可以化成有限小數,x最大是幾?

      2.一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和是43,如果分母加上17,這個分數就可以化簡成言,這個分數是()。

      3.一個最簡分數,把它的分子擴大2倍,而分母縮小到原來的后,正好等于,這個分數原來是()。

     。ㄎ澹┱n堂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分數的意義、真分數和假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約分、通分、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時,進一步明確了這些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系,并能靈活應用這些概念解決問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 12

      教學內容:

      P10例6、做一做,P13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會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題目要求與實際需要,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激發:

      1、口算。

      1.2×0.3 、0.7×0.5 、0.21×0.8 、1.8×0.5 、1—0.82 、1.3+0.74、 1.25×8 、0.25×0.4、 0.4×0.4 、0.89×1 、0.11×0.6、 80×0.05

      2、用“四舍五人法”求出每個小數的近似數。(投影出示)

      保留整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兩位小數

      2.095

      4.307

      1.8642

      思考并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填空)

     。1)怎樣用“四舍五人法”將這些小數保留整數、一位小數或兩位小數,取它們的近似值?

      (2)按要求,它們的近似值各應是多少?

      3、揭題談話:在實際應用中,小數乘法乘得的積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數位數,這時可以根據需要,用“四舍五人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積的近似值。(板書課題:積的近似值)

      二、嘗試:

      談話引出例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動物的嗅覺最靈敏嗎?(生回答)所以人們常用狗來幫助偵探、看家。那狗的嗅覺到底有多靈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組數據:

      1、出示例6:人的嗅覺細胞約有0.049億個,狗的嗅覺細胞個數是人的45倍,所以狗能聞出壞蛋身上的`氣味。狗約有多少個嗅覺細胞?

      2、讀題,找出已知所求。

      3、生列式,板書:0.049×45

      4、生獨立計算出結果,指名板演并集體訂正,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5、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1)積的小數位數這么多!可以根據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學生獨立探究,指名說說取近似值的過程和理由。

     。2)保留一位小數,看哪一位?根據什么保留?

     。3)橫式中的結果應該怎樣寫?強調橫式中應當用約等號,而不能用等號。

      6、專項練習(根據下面算式填空)

      3.4×0.91=3。094積保留一位小數是(),保留兩位小數是()。

      7、嘗試后練習:

      P10頁做一做1。計算下面各題。

      0.8×0.9(得數保留一位小數)1.7×0.45(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判斷,并改錯。

      10.286×0.32=3.29(保留兩位小數)

      3.27×1.5=4.95、 1.78×0.45≈0.80(保留兩位小數)

      三、運用

      1、一千克白菜的價錢是6.78元,媽媽買了0.8千克,應付多少題?

      雖然此題沒要求保留兩位小數,但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比分更小的錢幣,所以應保留兩位小數。

      2、兩個因數的積保留兩位小數的近似值是3.58。準確值可能是下面的哪個數?

      3、059 3.578 3.574 3.583 3.585

      四、體驗:誰來小結一下今天所學的內容?

      五年級數學教案 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用量具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不規則物體體積計算方法的探討,拓展學生的思維。

      情感與態度:促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探索,和諧配合,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周圍事物規律的探究。

      教學重點:

      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知道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就是排開水的體積。

      教學準備:

      量杯、水、沙子、橡皮泥、不規則物體(石塊、石塊)、乒乓球。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師:大家最近都在求物體的體積。這些物體,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有各類形狀的盒子(長方體和正方體),水)。

      師:小胖想問問你們這些物體的體積你們會求嗎?怎么求?

      1、長方體和正方體形狀的物體,我們會求,先測量出它們的長、寬、高各是多少,然后利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就能計算出來。

      2、a、可以把水倒入長方體容器內,水的長、寬與容器內部的長、寬相等,再測量一下水的高度,根據這三個條件,水的體積就可以求出來了。

      b、把容器內的水倒在量杯內,就能測出水的體積。

      師:那現在有一塊石頭,那么這塊石頭的體積怎么求呢?今天,我們就要研究這個問題。

     。ǔ鍪菊n題:用量具測體積)

      二、新授

      師:我們首先來觀看大屏幕。(視頻)

      師:請大家交流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生:將石塊放入一個裝滿水的容器內時,容器內的水面高度會上升。

      師:大家再看一下……

      師:大家想一下,為什么將石塊放入一個裝滿水的容器內時,容器內的水面高度會上升?

      師:因為石塊本身是有體積的,將石塊放入一個裝滿水的容器內時,原本下面容器內的水就會被石塊所“排開”了,這樣就導致了容器內的水面高度會上升。

      師:那想一下,如果現在我把這石塊從容器內取出的話,容器內水面高度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生:容器內水面高度會下降。

      師:再將石塊放入容器內呢?容器內的水面高度又會XXXX?

      師:那你能否來判斷一下,容器內的水面高度的上升與下降和石塊的體積,兩者之間究竟有怎樣的聯系?(大家小組討論一下)

      生:水面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師:接下來,大家再來看一段視頻,你試試看能否用剛才我們所學的這個知識來計算出罐頭的體積?

      實驗告訴我們是如何測量罐頭的體積?罐頭的體積是多少?

     。ㄔ瓉硭捏w積是200ml,現在把罐頭放入量杯全部浸沒在水中,水面就升高了,現在的體積是400ml,升高部分水的體積就是200ml,水面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罐頭的體積。)

      師: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水面升高的那部分水的體積就是罐頭的體積

      師:剛才我們交流了很多,誰能簡單概括一下測量石塊體積的方法?

      1、觀察原來水的體積。

      2、放入石塊。

      3、觀察變化后的體積。

      4、求兩個體積的差。

      師:a、現在老師想用你們剛才的方法測量這個石塊的體積(將石塊放入水中),觀察一下,你有什么想說的?(石塊沒有被浸沒)

      師:石塊沒有被完全浸沒,但是水面卻升高了,那么石塊的體積是否就是水面升高的這部分水的體積?

     。ú皇牵嫔叩倪@部分水的體積其實是石塊浸在水里的這部分的體積,而不是整個石塊的體積。)

      師:只有將石塊整個都浸在水里面,水面升高那部分的水的體積就是石塊的體積。

      師:通過兩次實驗,我們可以確定:物體排開水的體積就是物體的體積。(板書)

      師:通過剛才一系列的實驗討論,我們得出了這個結論,你們真聰明,有一只烏鴉也非常聰明,相信大家都學過“烏鴉喝水”的故事,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烏鴉為什么會喝到水?

      (把石塊投入到杯子中,石塊就把水排開了,水面就升高了。石塊投的越多,水面升高的越快,當水面升高到杯口時,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師:烏鴉用這種方法喝到了水,非常聰明,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難,也應該多角度,多方位的去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師:接下去請同學們把書翻到67頁,獨立完成書上的`第二題。

      師:誰能說說這幅圖你看懂了什么,這個蘋果的體積又是多少?

      (原來量杯中水的體積是600ml,把蘋果完全浸沒在水中后,水面上升到了800ml。

      上升部分水的體積就是蘋果的體積:800-600=200ml=200cm3

      師:一起來看第三題,兩只形狀、大小相同的量杯盛有同樣多的水,放入兩塊形狀不同的石頭后,如果水面升到一樣高,那么這兩塊石頭的體積相同嗎?

      (相同,因為兩個量杯的形狀、大小是相同的,水面上升的又是一樣高,雖然它們的形狀不同,但是它們的體積是相同的。)

      A

      一個長方體水缸,長是7分米,寬是5分米,水深3分米,把一個鋼球浸沒在水里,水面上升0.2分米,這個鋼球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水缸的厚度不計)

      B

      一只長方體的玻璃缸,長6分米,寬4分米,水深5分米,如果將一塊體積是14.4立方分米的石塊全部放入水中,水面會上升多少分米?

      討論題:

      有一只長方體水箱,長20分米,寬5分米,水箱里放入一個長方體鋼塊后,水面上升了0.6分米,已知鋼塊的長和寬都是4分米,求鋼塊的高是多少分米?(水箱的厚度不計)

      判斷題

      1.把一個鐵球沉沒在長1.5分米,寬1.2分米的長方體容器里,水面由4.5分米上升到6分米,你能求出這個鐵球的體積嗎?

     。ㄈ萜鞯暮穸炔挥嫞

      A、

      1.5×1.2×4.5

      B、

      1.5×1.2×6

      C、

      1.5×1.2×(6—4.5)

      D、

      1.5×1.2×(4.5+6)

      2.有一只長方體玻璃水缸,長10分米,寬4分米,水箱里放入一個長方體銅塊后,水面上升了0.5分米,已知銅塊的長是3分米,高是4分米,求銅塊的寬是多少分米?(水缸的厚度不計)

      A、

      10×4÷(3×4)

      B、

      10×4×0.5÷4

      C、

      3×4×0.5÷(10×4)

      D、

      10×4×0.5÷(3×4)

      深化練習:

      從里面量長、寬均為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4.4升水,再把一個蘋果放入水中。這時量得容器內的水深是1.5分米,這個蘋果的體積是多少?(玻璃容器的厚度不計)

      H獨立練習:

      1、水倒入一個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容器內,水高3厘米,然后放入許多小石子,這時水升高到5厘米,求這些小石子的體積。(容器的厚度不計)

      2、一個底面積為16平方分米長方體魚缸,蓄水深20cm,現將一塊小假山完全放入水中,此時水面上升了2cm,求這個小假山的體積。(魚缸的厚度不計)

      三、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年級數學教案 14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的內容及練一練。教學目標:

      1.在實際操作活動中,經歷了解容量概念和認識測量工具、以及認識“升”和“毫升”的過程。

      2.了解容量的含義,認識“升”和“毫升”,了解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

      3.積極參與“玩水”實驗活動,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和數學活動經驗。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感知“升”和“毫升”這兩個容量單位的大小,會讀量杯和量筒上的刻度。

      難點:理解容量的含義。

      教學具準備:課件,水盆、杯子。

      教學過程:

      一、揭題示標。

      1、設疑導入

      師手拿兩個杯子,提出問題:如果兩個杯子都裝滿了水,哪個杯子裝的水多呢?這里面隱藏著有趣的`數學知識,誰來猜一猜是什么?(讓生自由猜)

      2、板書課題。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升和毫升”(板書課題)

      3、出示目標

      我們這節課要達到的目標是:(學生齊讀)

      1、知道“容量”的概念,認識容量單位“升”和“毫升”。

      2、了解升和毫升怎樣用字母表示;我會讀量杯和量筒中液體的多少。

      師: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目標根據自學指導的要求認真自學,相信每位同學都會有所收獲。

      二、學習指導。

      認真看課本第1-2頁的內容,然后動手試一試,比一比,思考:

      1、哪個杯子裝的水多?你是怎樣比較的?

      2、你認為什么是容量?容量的單位有哪些?

      3、升和毫升用字母怎樣表示?

      師:自學時,可以邊看邊動手做一做,重點的地方用筆畫下來。

     。ㄗ詫W時間5分鐘,看書-思考-動手-交流-匯報)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學探究)

      生認真看書自學,師巡視,督促人人認真地看書,也可參與學生的活動中。

      2、議一議(對子交流,疑難問題小組討論,整合答案)

      針對自學探究中的問題先對子交流,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小組討論。

      教師在學生合作交流時巡視,觀察小組交流情況,對合作不太好的小組給以幫助和提醒,促使每個組及組員都能積極參與到合作交流活動中。

      3.動手演示說一說(匯報展示)

      師:同學們學的怎么樣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檢測一下大家的自學成果。以小組為單位由老師指定題目進行匯報,沒有得到展示機會的小組可以在期間舉手示意要求匯報,但只展示不同方式或質疑補充。各組展示后,可以自評,他評或老師評價。對疑難地方師及時點評講解。

      4.小結歸納

      生說,師生共同總結:容器中所能裝液體的多少,就是容器的容量。

      常用的容量單位:升和毫升

      四、學情展示。

      1、課本第3頁試一試。

      2、練一練中的1題.

      3、練一練中的第2題。

      要求:

      1、獨立完成、對子交流。

      學法指導:先自己獨立完成題目,然后舉手示意對子,待對子完成后小聲討論

      2、組內討論、整合答案。

      學法指導:待組內成員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終形成統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學法指導:每兩組展示一題,預展速度快的組先展示,另外一組只展示不同之處,或質疑補充評價。由組長分工:展示題1可板演口答,展示題2可以邊演示邊說明理由,展示題3可以口答。展示形式可以多樣化。(預展時間:2分鐘)

      4、匯報講解、補充評價。

      學法指導:由一個小組做講解展示,講解時可以組內補充,也可其它組補充或質疑。展示后,其它組或教師給予評價。

      5、操作指導:教師要在預展時巡視各小組,指導并幫助小組快速分工,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做到人人有事做。

      五、歸納總結

      同學們,經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學到了哪些知識呢?你還存在什么疑惑?

      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說一說:1、知識點(表格、知識樹等)2、方法3、易混易錯點4、疑惑5、學情。

      六、鞏固提升

      1、在()內填入升或毫升。

     。1)一瓶大瓶可樂的容量是2()

     。2)一瓶牛奶的容量是250()

      (3)一瓶眼藥水的容量是5()

      (4)一桶飲用水的容量是15()

      (5)一瓶洗發水的容量是200()

      2、課本練一練第3題。

      3、拓展:課本第3頁練一練的第4題。

      五年級數學教案 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

      情感與態度:在學習中使學生明白時間的寶貴,養成珍惜時間的好品質。

      教學重點:

      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解決同一天中,時和分、分和秒形式的兩個時刻與時間(段)的計算問題。(加法計算)

      教學難點:

      學生對于題意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學約好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時48分出門,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1)在這段文字敘述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時15分在動物園門口集合;

      早晨7時48分出門;

      路上用了1小時23分。

      (2)9時15分、7時48分、1小時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時15分、7時48分表示時刻,是指某一事件發生的時候。

      1小時23分表示時間,是指某一事件經過了多久。

     。3)出示問題“小丁丁幾時幾分到達動物園門口”這是求時間還是求時刻?

      是求時刻

     。4)今天我們就要來討論關于時間的`計算的問題。(出示課題)

      [對于學生經常會混淆的“時間”“時刻”這2個數學用語進行簡單的辨析。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能明確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階段

      1、請學生試著計算。

      2、匯報

     。1)畫圖

     。2)豎式算

      注意:這步計算,“分”的計算滿60要向“時”進1,因為分與時之間的進率是60。

      答:小丁丁9時11分到達動物園門口。

      3、比較2種方法得出2種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觀、很簡潔。

      4、小結

      我們可以利用時間線段圖和豎式來解決某一時刻經過多少時間會到哪一個時刻的計算問題。

      三、練習階段

      7時50分+45分=()時()分

      8時26分+2小時37分=()時()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五年級數學教案 16

      設計說明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的,學習起來并不難,教學時應注意突出以下兩點:

      1、把新知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把問題隱藏在情境中,制造懸念,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本設計由學生喜歡的孫悟空導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設計練習時,將“做一做”的題目融入到游戲之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鞏固強化的目的。

      2、以人為本,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建構,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即學生能學會的,老師決不代替。本設計把學生放在了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探究出最簡分數的意義。學習約分時,放手讓學生思考怎樣把不是最簡分數的分數化成最簡分數,讓學生說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設計意圖:

      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及時反饋,教師予以指導,特別在學習約分的兩種方法時,讓學生在頭腦中感受每一步的過程,形成知識表象。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1)復習鞏固,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1、求下面每組數的公因數。

      42和50 15和5 8和21 18和12

      2、大家都看過《西游記》,里面都有哪些人物?誰最厲害?大家都知道孫悟空有72變,特別神奇,你們想不想也學一招?好,這節課我們就來“變分數”。

     。2)認識約分

      1、嘗試“變分數”。

      課件出示教材65頁例4: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較小且分數大小不變的分數。

      讓學生了解“變化”的要求:

     、龠@個分數要與的大小相等。

     、谶@個分數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約分的概念。

     、偎兂龅姆謹蹬c原分數有什么關系?

     、谙襁@樣,把一個分數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較小的分數,叫做約分。

     、壅垖W生說一說所變的分數是怎樣得來的。

      觀察后發現分數的大小不變,但分子、分母都比原來分數的分子、分母小。

      3、認識最簡分數。

     、偌s分后的分子、分母能否再變小了?為什么?

     、谛〗Y:像這樣,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數1的分數,叫做最簡分數。

      4、說出幾個最簡分數,強化最簡分數的概念。

     。3)合作交流,總結方法

      1、討論:你能根據我們化簡的過程找到約分的方法嗎?

      2、小結。

      教師板書約分時一般采用的兩種方法:

     、僦鸩郊s分法。

      如約分時,依次用12,18的公因數2和3去除,最后約分成。

      ②一次約分法。

      如約分時,如果能很快看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數,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數6去除,一次約分成。

      3、小結:我們既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數去除,一步一步地來約分;也可以用最大公因數去除,直接一次約分。

      五年級數學教案 17

      課題:研究長方體課型:新知探究課時:1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能在認識長方體的基礎上,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并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2、我能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探索出長方體的具體特征,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我有信心學會本節所學內容,我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重點:

      掌握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和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難點:

      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習過程

      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出示幻燈片,讓同學們從長方體、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球體、圓柱、圓等圖形中,找出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然后在立體圖形中找出長方體。

      2、孩子們,你能找出長方體嗎?

      學海探秘探究一:火眼金睛

      1、長方體有()個面,每個面是()形。指一指哪些面是相同的?

      2、長方體有()條棱,指一指哪些棱長度相等?

      3、長方體有()個頂點。

      4、你還能發現什么?

      探究二:制作長方體框架圖我發現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為幾組?

      2、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探究三:借助“產品”我能認

      1、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和()。

      2、我能指出長方體的長、寬、高。

      走進知識大本營填一填

      1、長方體有()個面,都是()形,特殊情況可能有一組相對的面是()形,相對的面的面積()。

      2、長方體有()條棱,相對的`棱長度()。

      3、長方體有()頂點。

      4、相交于長方體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和()

      辨一辨

      1、長方體的6個面不可能有正方形。()

      2、長方體的12條棱中長寬高各有4條。()

      3、一張長方形的紙是一個長方體。()

      4決定長方體的大小是長、寬、高。()

      拓展延伸:我能自己制作一個美觀的長方體玩具箱。

      談收獲、寫反思(梳理成數學日記)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五年級數學教案 18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二)能力目標:能夠在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ㄈ┣楦心繕耍航洑v探索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2、根據圖上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數都是小數,除數都是整數。)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匯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引導出“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4、理解算理。

      5、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6、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集體訂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現小數除以兩位數與除以一位數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教師巡視指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11.5÷5=2.3(元)12.6÷6=2.1(元)

      五年級數學教案 1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做,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2、會用三角板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3、在方格紙上能畫出指定邊和這條邊上高的長度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重點難點

      重點:畫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高。

      難點:在方格紙上畫指定條件的圖形。

      三、教學準備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剪刀、三角板

      四、教學設計

      (一)情境設計,導入課題

      1、同學們都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圓……)

      2、現在老師有一個平行四邊形,我想把它剪成一個盡可能大的長方形,應怎么剪呢?同學們動手試試。

      3、出示課題《動手做》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小組內探討剪切的方法。

      2、師巡視。

      3、小組匯報。

      4、課堂內總結:

      (三)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高

      1、回憶剛才你們是怎樣剪平行四邊形的,你們剪得邊都是平行四邊形的高。

      2、總結:

      (1)平行四邊形:從一組平行邊的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

     。2)三角形:從一個頂點到對應邊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梯形:從上底的一點到對邊(下底)引一條垂線,這條線段叫做梯形的高。

     。ㄋ模╈柟叹毩

      1、P21試一試第一題。

      學生依次標出各個圖形中的高是哪條線段,再找出它所對應的底。

      2、P21練一練第一題、第二題。

      畫出給定底的高。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繼續從設計上講,仍然采用小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學形式,先讓學生大膽猜測、推導,從自己的演示中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但在畫高時,學生們做的不是很好,主要表現在不會用三角板去畫高。

      五年級數學教案 20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2、 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3、 培養學生細心做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使學生初步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計算法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具使用:

      小黑板

      教學流程:

      引入:

      復習舊知

      1.把下列各數的小數點去掉,原數擴大了多少倍?13.8   4.67    0.725

      2、除數擴大1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怎樣怎樣變化?

      4、 把5.34擴大10倍,小數點應怎樣移動?要擴大1000倍呢?

      5、 學生填寫括號里的數:

      被除數 15 150 ( )

      除數 5 50 500

      商 ( ) ( ) 3學生小結運用了什么規律?(商不變的.性質)

      出示目標:見教學目標

      自學提示:結合目標以及上節課學過的小數除法知識,獨立自學,掌握要點。

      學生自學: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匯報,檢查自學效果。

      研學例5

      (1)教師:圖上有那些信息?根據信息分析題意,列出算式:7.65÷0.85(2) 問:想一想,除數是小數怎么計算?(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來計算。)(3)問:怎樣轉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把討論的意見寫在紙上,讓一個組的學生在視頻展示臺上展示出來,邊展示邊講解,講解后問臺下的學生“你們對我們討論的結果有什么意見?”臺下的學生給臺上的學生提建議,從而引發全班討論.多讓幾個小組的學生上臺講解自己組的意見。

      生討論得出:把除數0.85擴大100倍變成85,被除數7.65也要擴大100倍,這樣商不變。注意:原豎式中除數的小數點和前面的0及被除數的小數點劃去。

      合作討論:

      12.6÷0.28

      這道題又該怎樣改寫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呢?請同學們運用上一題討論的方法進行改寫,改寫時注意比較一下,這道題和上一道題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學生邊討論邊改寫,改寫完后指名學生到視頻展示臺上展示自己改寫后的算式.并比較出兩道題都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這是它們的相同點;而不同點表現在前一道題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位數同樣多,而這道題除數有三位小數,而被除數只有兩位小數.

      教師:你們是怎樣處理被除數和除數小數位數不同的問題的呢?

      引導學生說出在被除數的小數末尾添0,使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相同以后,再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小數位移不夠,在小數末尾添0。

      小結:學生說一說學到了什么?教師適當小結。

      當堂作業:

      1、 書上第22頁“做一做”

      2、 練習:判斷并改錯: 1.44÷1.8=8    11.7÷2.6=4.5   4.48÷3.2=1.43

      3、練習:書上24頁的作業

      全課總結:小數除以小數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一個數除以小數

      五年級數學教案 2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化分數和分數化小數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能熟練的將分數和小數互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系,可以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儀。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設計意圖

      教學預設

      一、復習準備

      通過兩個題的復習,為這節課的學習做鋪墊,這節課會用到這些解題的方法。

      1.讀出下面各小數,并說出它們的意義。

      0.3,0.25,0.14,1.34,4.06,0.08,1.042,0.315。

      2.求下面各題的商。(小數、分數。)

      3÷4 15÷45 1÷8

      5÷10 9÷10 6÷15

      [過渡]:你們見過羚羊和鴕鳥嗎?這兩種動物跑的都很快,羚羊每分鐘跑0.9千米,鴕鳥每分鐘跑千米,你知道羚羊和鴕鳥賽跑誰能贏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進一步的學習中,常會遇到一些比較分數和小數大小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怎么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板書課題)

      二、探索發現

      通過兩種動物的賽跑比賽,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系,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中發現小數與分數互化的方法。

      師:想一想,我們該怎么解決上面提到的問題呢?你有什么方法呢?動手做一做看你能算出來嗎?

      先讓學生自己來做,教師巡視,看學生的計算情況,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然后找學生回答自己的作法。

      生1: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9寫成分數,0.9=,這時只要比較和這兩個分數的大小即可。

      師:對,這位同學很聰明,他依據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然后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那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

      生:在比較和的大小時,需要先把這兩個數通分,它們的公分母是10,所以,>,由此可得0.9>,所以羚羊比鴕鳥跑的快。

      師:這種方法很好,是先把小數化成了分數,然后再比較分數的`大小。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生一起:也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然后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

      師:對,誰是用這種方法做的,來說一說。

      生:把化成小數是:=4÷5=0.8,0.8

      師:通過上面的分析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在比較分數和小數的大小時,既可以把分數化成小數,也可以把小數化成分數。

      [議一議]:怎樣把分數化成小數?怎么把小數化成分數?

      我們再來看下面的幾個例題,通過例題我們來總結規律。(教師演示課件“分數與小數的互化.swf”)

      三、課堂練習

      通過練習熟練這節課所學知識。

      課本P86“試一試”:

      1.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的保留兩位小數)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分)

      0.4 1.5 0.12 2.8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五、課后作業

      課本P86“練一練”1、2、3題。

      板書設計:

      課題:分數、小數互化

      1.復習

      2.1分鐘賽跑

      3.例題

      4.課堂練習

      五年級數學教案 2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

      3.借助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同伴合作意識。

      4.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

      在實際的觀察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

      教學難點:

      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兩個物體的形狀。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等。

      德育滲透:

      幫助學生樹立從小仔細觀察事物,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感知

      比賽:快速搶答。下列照片中分別是什么?(師分別出示三組物體照片:電話、手機、手電筒。以下是一組圖形照片。)

      師:同樣一個物體照片,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卻看不出?(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創設學生喜歡的“猜一猜”引入,新穎有趣,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立刻進入了學習的狀態,讓學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ㄒ唬┙虒W例1

      1.引入:神探“冒險小虎隊”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他們就是靠敏銳的觀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們最近在忙些什么?(板書:觀察)

      [設計意圖:運用課件動態演示,講神探小故事,聲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專家剛剛研制出一種新藥,他把新藥放在小藥箱里,可是有一天,他發現藥不見了,是誰偷了藥?

      3.請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小藥箱,問:你觀察到什么?(分小組操作、交流。)

      4.“冒險小虎隊”找到四個犯罪嫌疑人,他們每個人看了一眼小藥箱后說了一句話: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畫了個紅十字。

      B 我看到的那面上寫:小藥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沒什么標記。

      D 藥箱相對的面顏色是一樣的。

      你認為誰說了謊話,為什么?(板書:推理)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進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5.如果前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如果右面為正面,其它面分別是什么面?

      小結:物體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對的。

      6.填寫觀察實驗報告:

      從不同角度觀察下面三個物體,把你從各個角度看到的形狀畫下來。

      8.課間小歇:欣賞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優美的樂聲中欣賞古詩,進行美育教育,體現數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整合]

     。ǘ┙虒W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險小虎隊”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館被盜了兩件古董,被盜當天門窗都是鎖好的。(形狀如下)

      2.出示例2。

      (1)思考:他們誰是小偷?為什么?他們分別是從哪個方向上看到的?

      (2)動手操作。

      (3)匯報,小結。

      三、鞏固新知

      4.畫一畫。

      選擇兩個物體擺一擺,先確定一個面為正面,然后分別從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觀察所擺物體,在紙上畫出所見到的形狀。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組同學猜猜這組物體是什么。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會了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還學會了推理。在生活中,我們處處都要留心觀察,做一個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

      [設計意圖:這幾個實際動手操作的練習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也讓他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提高了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年級數學教案 2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并能進行正確的判斷。

      2、過程與方法:采用探究式學習法,通過操作、觀察自主學習、提出猜想、合作、交流驗證、分類、比較、抽象、歸納總結、鞏固提高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和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的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體驗與探究的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明確自然數按因數的個數可分為三類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每人準備一張學號牌、課件

      教學過程:

     。ㄒ唬﹦撛O情境,激趣導入

      1、介紹學號數字9和12,引出整數的第一次分類:偶數、奇數。

      2、學生介紹數字時出現質數,教師借機引入本節課學習內容:質數和合數。

      3、學生匯報預習結果,同時提出學習目標。

     。ǘ┲鲃訁⑴c,探索新知

      1.課前預習。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學號,課前大家已經在自己的學號牌上寫出1—20的所有因數。(課前完成)

      2、交流:課件出示1—12所有的因數,現在請所有同學一起來觀察屏幕,看看你把1—12依據什么標準進行分類的?你又是如何理解質數與合數的?課前大家在預習的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現在在組內互相說一說。(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根據給定的標準觀察、分析,突出了有關概念的本質特征,又能使學生體會到分類標準的合理性。通過對“1”的研究,完善對非0自然數的'認識,促進學生對質數和合數概念的理解。】

      3、教師提問:我們班有29個人,誰的學號是質數?誰的學號是合數?1號同學呢?引出整數的第二次分類(板書)

      4、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學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組討論,匯報交流。

      【設計意圖:課堂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ㄈ﹦邮謱嵺`,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

      1、51是質數還是合數?要想馬上知道一個數是什么數還真不容易。(過渡)如果有質數表可查就方便了。我們一起制作一個質數表,拿出100以內的數表,想想怎樣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制成質數表。

      2、剛才,我們有些同學接受任務后,有的馬上就去找,有人在思考。要是我,我可不及于去找,而是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去找。說說你們是怎樣找的?

     。ò奄|數留下,其他的數去掉,古代數學家就是用這種篩選的方法制作質數表的。我們都來篩吧!)

      3、怎樣篩選的更快?……同學們自己發現了規律制成了100以內的質數表。你們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完成100以內的質數表,使學生形成一個知識網絡,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四)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你能寫成幾個質數相乘的形式嗎?

      6= …… 28 = ……

      2、判斷下面這段話中的數字是質數還是合數。

      2月8日,13名河北唐山農民自費來到遭受最嚴重冰雪災害的湖南郴州抗冰救災,他們每天凌晨5點準時起床,忙到晚上12時才能休息,每天工作近20小時,16天時間他們幫助災區重建了10座電塔。

      3、猜一猜:小紅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

      最小的合數,它的因數只有1和3,既不是合數也不是質數,10以內最大的偶數它的最大的因數是8,10以內3的倍數同時又是偶數,10以內最大的合數

      【設計意圖:通過設計一組有層次的練習,既鞏固了新知,又聯系了以前的知識。通過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強化探究學習的效果,取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

      4、課堂反饋:

     。ㄎ澹w納總結,師生評價

      1、總結:本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2、回到課始情境,你能打開密碼鎖了嗎?里面是什么?屏顯示:“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八個大字。

      3、師:這就是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快樂嗎?說說感受。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與反思,及時反饋,學生內化知識。通過評價,使學生體驗成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數學教案09-29

    五年級數學教案08-20

    小學數學教案五年級12-14

    五年級上數學教案01-14

    五年級教案數學教案12-27

    五年級《分數的意義》數學教案08-29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教案02-07

    【熱】五年級數學教案11-29

    五年級數學教案【熱】11-26

    【熱門】五年級數學教案12-0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公司 | 日韩亚洲欧美在线 | 亚洲欧洲非洲在线观看 | 婷婷丁香五月天婷婷 | 日本亚洲中文字幕不卡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