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七年級數學教案>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時間:2023-08-29 10:50:09 曉鳳 七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精選10篇)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1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正數和負數的意義。

      2、內容解析

      引入負數,將數的范圍擴充到有理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也是為了解決數學內部的運算、解方程等問題的需要。本課內容是本章后續的有理數的相關概念及運算的基礎。

      通過實例引入正數與負數,既能讓學生感受負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又有助于學生了解正數和負數的意義,從而學會用正數、負數去刻畫現實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在刻畫現實問題時,通常將“上升”“增加”“盈利”等確定為正,相應地將“下降”“減少”“虧欠”等確定為負。

      基于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能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2)了解負數的意義,會用正數、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目標解析

      (1)學生能自己舉出含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生活實例,說明引入負數的必要性;

      (2)學生能借助具體例子,用實際意義(如“增加”與“減少”,“收入”與“支出”等)說明負數的含義。在含有相反意義的量的問題情境中,學生能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相應的量。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學生在小學已經學習了整數、分數(包括小數),即正有理數及0的知識,對負數的意義也有初步的了解,還會用負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但他們對負數意義的了解非常有限。在一些比較復雜的實際問題中,需要針對問題的具體特點規定正、負,特別是要用正數與負數描述向指定方向變化的現象(如“負增長”)中的量,大多數學生都會有困難。這既與學生的生活經驗不足有關,同時也因為這樣的表示與日常習慣不一致。突破這一難點,需要多舉日常生活、生產中的實例,讓學生通過例子來理解正數與負數的意義,學會用正數、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用正數、負數表示指定方向變化的量。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教師展示教科書圖1。1—1,并提出

      問題1哪位同學知道這些圖片介紹的是什么內容?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說明數的產生產生與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的關系,感受數隨著社會發展而發展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使學生感受數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生活和生產的需要。

      問題2請同學們閱讀本章的引言。你能嘗試著回答一下其中的問題嗎?

      學生思考并嘗試解釋。對于其中的問題(1),如果本地氣溫有低于0℃的情況,可以選擇自己所在地區的氣溫狀況進行描述。

      【設計意圖】引言中的問題,有的學生憑生活經驗可以回答,有的不能回答。讓學生閱讀并嘗試回答,一方面讓他們感受在生活、生產中需要用到負數,另一方面讓他們知道,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學習新的數的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觀察感知,理解概念

      問題3根據小學的知識,你能指出上述例子中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嗎?

      學生回答,給出正確答案后,教師給出正數、負數的描述性定義:

      大于0的數叫做正數,在正數前加上符號“—”(負)的數叫負數。

      問題4閱讀課本第2頁倒數第二段。你能舉例說明什么叫一個數的符號嗎?

      學生閱讀,舉例。只要學生能舉出與課本上不同的例子,并說明它們的符號就表明他們看懂了這段話。

      教師補充說明:一般的,正數的符號是“+”,負數的符號是“—”。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設計意圖】讓學生閱讀課文,以培養他們的讀書習慣。通過學生舉例,可以檢驗他們對這段課文的理解情況。因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一種規定,所以老師直接說明,學生記住就可以了。

      3、例題示范,學會應用

      例:

      (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2)某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加7.5%。寫出這些國家這一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提問:你是怎么理解例(1)的?

      如果學生回答不完善,再追問:這個問題中,哪些詞表明其中含有相反意義的量?小華體重減少1kg,你認為應該怎樣表示他的體重“增長值”?

      師生合作回答上述問題。估計學生解釋體重“增長值”的意義時會出現困難,教師可以在學生解釋的基礎上補充總結:體重增長值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體重增長值為負數,相當于體重減少。

      再提問:你能仿照第(1)題的解答,自己解決(2)嗎?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問題情境,使學生學會用正數與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方法,通過師生合作,突破用正數、負數表示指定方向變化的量這一難點。通過不斷追問,引導學生逐步理解題意,重點是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詞。

      問題5你能從例題的解答過程中,總結一下如何用正數、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嗎?

      學生總結,師生共同補充、完善。要總結出:

      (1)先找出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詞,如“增加”和“減少”、“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上升”和“下降”等;

      (2)選定一方用正數表示,那么另一方就用負數表示;

      (3)實際問題中,有時需要描述指定方向變化的量,如本例中,進出口總額“減少6。4%”要表示為“增長—6.4%”,這就是說,增長量是一個負數實際上是減少了,也可以說成是“負增長”;

      (4)當數據沒有變化時,增長率是0。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提煉出可以指導解答其他同類問題的一般性結論。一般而言,我們習慣上把“上升”“盈利”“增加”“收入”等規定為正,把與它們相反的量規定為負。

      問題6請同學們自己舉出一個能用正數、負數表示其中的量的實際例子,并給出答案。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剛剛總結出的結論解決問題。

      4、鞏固概念,學以致用

      練習: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設計意圖】鞏固性練習,同時檢驗用正數、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掌握情況。

      5、歸納小結,反思提高

      師生共同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并請學生回答以下問題:

      (1)你能舉例說明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嗎?

      (2)你能用例子說明負數的意義嗎?

      (3)有人說,增長一個負數就是減少一個正數,減少一個負數就是增加一個正數。你能舉例說明嗎?

      6、布置作業:教科書習題1。1第1,2,4,8題。

      五、目標檢測設計

      1、以下各數20xx年07月08日—一帆風順—一帆風順祝大家健康快樂!天天都有好心情中,正數有;負數有。

      【設計意圖】考查對正數、負數概念的理解。

      2、向東行進—50m表示的實際意義是。

      【設計意圖】會用正數、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3、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A、0既是正數,又是負數

      B、O是最小的正數

      C、0是最大的負數

      D、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設計意圖】感受數0的特殊身份,并為學習有理數的分類做鋪墊。

      4、舉一個能用正數、負數表示其中的量的生活實例,并解釋其中相關數量的含義。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1、在了解相反意義量的基礎上,使學生了解正負數的概念和學習正負數的意義。

      2、使學生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明確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學會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正負數的概念

      難點:負數的概念

      三、教具

      投影片、實物投影儀

      四、教學內容

      (一)引入

      師:我們知道,為了表示物體的個數和事物的順序,產生了1,2,3,4……這些數,我們把它叫做什么數?

      生:自然數

      師:為了表示“沒有”,又引入了一個什么數?

      生:自然數0

      師:當測量和計算的結果不是整數時,又引進了什么數?

      生:分數(小數)

      師:可見數的概念是隨著生產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斷發展的。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是否還存在著別類型的數呢?如吐魯番盆地最低處低于海平面155米,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高出海平面8848.13米,我市某天最高氣溫是零上8攝氏度。

      請學生用數表示這些量,遭遇表示困難。

      師:為了能表示這些量,我們需要引入一種新數這就是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1、1正數與負數]

      (二)新課教學

      1、相反意義的`量

      師: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比如:(投影片顯示)

      (1)汽車向東行駛2.5千米和向西行駛1.5千米;

      (2)氣溫從零上6攝氏度下降到零下6攝氏度;

      (3)風箏上升10米或下降5米。

      引導學生明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的特征:

      (1)有兩個量

      (2)有相反的意義

      請學生舉出一些相反意義的量的實例。

      教師歸結:相反意義中的一些常用詞有:盈利與虧損,存入與支出,增加與減少,運進與運出,上升與下降等。

      2、正數與負數

      師:用小學里學過的數能表示這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嗎?如何來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呢?

      由師生討論后得出:我們把一種意義的量規定為正的,用“+”(讀作正)號來表示,同時把另一種與它相反意義的量規定為負的,用“—”(讀作負)號來表示。

      師:例如,如果零上6℃記作+6℃(讀作正6攝氏度),那么零下6℃記作—6℃(讀作負6攝氏度),請同學們用同樣的方法表示(1)、(2)兩題。

      生:

      (1)如果向東行駛2.5千米記作+2.5千米(讀作正2.5千米),那么向西行駛1.5千米記作—1.5千米(讀作負1.5千米);

      (2)如果上升10米記作+10米(讀作正10米),那么下降5米記作—5米(讀作負5米)。

      師:像+6,+10,+2.5等前面放有“+”號的數叫做正數,像—6,—5,—1.5等前面放有“—”號的數叫做負數。正號可以省略不寫,如+5可以寫成5,但負數的負號能省略不寫嗎?

      生:(討論后得出)不能。

      師:(以溫度計為例)溫度計中的0不是表示沒有溫度,它通常表示水結成冰時的溫度,是零上溫度與零下溫度的分界點,因此得出: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三)練習

      1、學生完成課本第4頁練習1,2,3

      2、補充練習

      (1)在—2,+2.5,0,—0.35,11中,正數是,負數是;

      (2)如果向東為正,那么走—50米表示什么意思?如果向南為正,那么走—50米又表示什么意思?

      (3)歐洲人以地面一層記為0,那么1樓、2樓、3樓……就表示為0,1,2……那么地下第二層表示為。

      (四)小結

      1、引入負數可以簡明的表示相反意義的量,對于相反意義的量,如果其中一種量用正數表示,那么另一種量可以用負數表示。

      2、在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時,把哪一種意義的量規定為正,可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3、要特別注意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建立正負數概念后,當考慮一個數時,一定要考慮它的符號,這與小學里學過的數有很大的區別。

      (五)作業

      見作業1.1節作業。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3

      【教學目標】

      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是從實際需要產生的;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會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內容簡析】

      本節是小學所學算術數之后數的范圍的第一次擴充,是算術數到有理數的銜接與過渡,并且是以后學習數軸、相反數、絕對值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本節的重點是通過熟悉的實例引入負數的概念,使學生明確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能正確識別負數、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是本節的難點。教學中要特別強調“0”的特殊身份,明確“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教學中應多結合實例加深對負數的認識。

      【流程設計】

      一、情景創設

      1.引導學生回憶小學學過的數,并回答小學學過的最小的數是誰?是否存在比零小的數?在小學遇到0-2、3-5這類題會算嗎?

      2.你看過電視或聽過廣播中的天氣預報嗎?(可讓學生模擬預報)請大家來當小小氣象員,記錄溫度計所示的氣溫25°c,10°c,零下10°c,零下30°c。

      為書寫方便,將測量氣溫寫成25,10,-10,-30,再如中國地形圖上的海拔標注數據8848.13,-155之類的數是什么意思?怎樣用數學來區分高出警戒水位1米與低于警戒水位1米呢?

      二、新知探索

      教師由以上實例歸納出正數與負數的描述性概念。

      像25,10,8848,大于0的數叫正數;像-10,-30,-155這樣在正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給出板書:

      正數——大于0的數

      負數——正數前面加“-”號的數(小于0的數)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說明:

      ①負數前面的“-”號的讀法,“-5”應讀作“負5”;

      ②正數前面有時也可加上“+”(正)號,如將“5”寫成“+5”;

      ③“0”是第一個自然數,可看作正數與負數的分界點,“0”的內涵很豐富,它不僅僅表示沒有,在實際意義中,“0”是用來表示基準的數。

      小資料:世界各國對負數的認識和接受也有一個過程。如1484年法國數學家曾得到二次方程的一個負根,但他不承認它,說負數是荒謬的數。1545年卡爾丹承認方程中可以有負根,但認為它是“假數”。直到1831年還有數學家認為負數是“虛構”的,他還特意舉了一個“特例”來說明他的觀點:“父親56歲,他兒子29歲,問什么時候父親的歲數將是兒子的兩倍?”,通過列方程解得x=-2,他認為這個結果是荒唐的,他不懂得x=-2正是說明兩年前父親的歲數將是兒子的兩倍。

      三、范例共做

      例1:所有正數組成正數集合,所有負數組成負數集合。把下列各數中的正數和負數分別填在表示正數與負數集合的圈里:

      -11,4.8,+7.3,0,-2.7,-8.12

      正數集合負數集合

      例2:自己任意寫出六個正數與六個負數分別填入相應的大括號里:

      正數集合{}

      負數集合{}

      注:由于正數和負數都有無數個,在表示正數和負數的集合中常加上省略號。

      例3:規定向前走為正,兩個學生一組做游戲,如

      甲:向前走2步乙:2

      甲:向后走3步乙:-3

      甲:-4乙:向后走4步

      甲:0乙:原地不動

      注:通過設計類似的'游戲活動使學生加深對負數的認識。

      四、鞏固練習

      1.-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

      如果零上5度記作5°c,那么零下2度記作

      如果上升10m記作10m,那么-3m表示;

      太平洋中的馬里亞納海溝深達11034米,可記作海拔米(即低于海平面11034米)。

      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記作海撥;

      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它的高度記作海撥;

      2.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正數都帶有“+”號

      b.不帶“+”號的數都是負數

      c.小學數學中學過的數都可以看作是正數

      d.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3.數學測驗班平均分80分,小華85分,高出平均分5分記作+5,小松78分,記作。

      4.某物體向右運動為正,那么-2m表示,0表示。

      5.一種零件的內徑尺寸在圖紙上是10±0.05(單位mm),表示這種零件的標準尺寸是10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過標準尺寸,最小不超過標準尺寸。

      五、小結提高

      1.正數和負數表示的是一對相反意義的量,哪種意義為正是可以任意規定的。如果把一種意義規定為正,則相反意義的量規定為負。常將“前進、上升、收入、零上溫度”等規定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溫度”等規定為負;

      2.正數是比零大的數,正數前面加“-”號的數叫負數。所有負數小于零,零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六、課后思考

      1.-a一定是負數嗎?

      2.在月球表面,“白天”的溫度可達127°c,太陽落下后的“月夜”氣溫竟下降到-183°c,請問在月球上溫差是多少度?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4

      學習目標

      1、了解負數是從實際需要中產生的;

      2、能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理解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3、會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重點難點

      重點:正、負數的概念,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難點:理解負數的概念和數0表示的量的意義

      教學流程

      師生活動時間復備標注

      一、導入新課

      我先向同學們做個自我介紹,我姓,大家可以叫我老師,身高米,體重千克,今年歲,教齡是年齡的,我將和同學們一起度過三年的.初中學習生活。

      老師剛才的介紹中出現了一些數,它們是些什么數呢?

      [投影1~3:圖1.1-1]人們由記數、排序,產生了數1,2,3……等整數;為了表示“沒有”、“空位”引進了數0;測量和分配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為此產生了分數和小數。所以,數產生于人們實際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二、新授

      1、自學章前圖、第2頁,回答下列問題

      數-3,3,2,-2,0,1.8%,-2.7%,這些數中,哪些數與以前學習的數不同?

      什么是正數,什么是負數?

      歸納小結:像3、2、2.7%這樣大于零的數叫做正數,像-3、-2、-2.7%這樣在正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根據需要,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正)號,例如,+2、+0.5、+1/3,…,就是2、0.5、1/3,….

      這樣,一個數就由兩部分組成,數前面的“+”、“-”號叫做它的符號,后面的部分叫做這個數的絕對值。

      如數-3.2的符號是“一”號,絕對值是3.2,數5的符號是“+”號,絕對值是5。

      2、自學第23頁,回答下列問題

      大于零的數叫做正數,在正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那么0是什么數呢?

      0有什么意義?

      歸納小結: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

      0的意義已不僅僅是表示“沒有”,它還可以表示一個確定的量。

      3、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自學課本34頁

      有哪些相反意義的量?

      請舉出你所知道的相反意義的量?

      “相反意義的量”有什么特征?

      歸納小結:一是意義相反,二是有數量,而且是同類量。

      完成3頁練習

      4、例題

      自學例題,完成歸納。尋找問題。

      完成4頁練習

      三、課堂達標練習

      課本第5頁練習1、2、3、4、7、8。

      四、課堂小結

      1、到目前為止,我們學習的數有哪幾種?

      2、什么是正數、負數?零僅僅表示“沒有”嗎?

      3、正數和負數起源于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后來正數和負數在許多方面被廣泛地應用,明確目標。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進一步鞏固正數、負數的概念;理解在同一個問題中,用正數與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舉一反三用正、負數表示身邊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進而發現它們的共同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理解正、負數的概念,能應用正數、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難點:正數、負數概念的綜合運用。

      3.關鍵:通過對實例的進一步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正負數可以用來表示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課堂引入

      1.什么叫正數?什么叫負數?舉例說明,有沒有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數?

      2.如果用正數表示盈利5萬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

      新授

      例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2.2001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01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分析: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負號,它表示的是與原數具有意義相反的數。負與正是相對的,增長-1,就是減少1;增長-6.4%就是減少6.4%,那么什么情況下增長率是0?當與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減時增長率是0。

      解:1.這個月小明體重增長2kg,小華體重增長-1kg,小強體重增長0kg.

      2.六個國家2001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分別為:

      美國-6.4%,德國1.3%,法國-2.4%,英國-3.5%,意大利0.2%,中國7.5%。

      歸納:在同一個問題中,分別用正數與負數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義,如盈利-2千元,就是虧本2千元;前進-3米,就是后退3米;浪費-14元,就是節約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與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義。

      鞏固練習

      1.課本第5頁的第8題。

      點撥:增長-3.4%,就是減少3.4%,所以這一年里這六國中中國、意大利的服務出口額增長了,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的服務出口額都減少了,意大利增長最多,日本減少最多。

      2.補充練習。

      若向西走10米,記作-10米,如果一個人從A地先走12米,再走-15米,你能判斷此人這時在何處嗎?

      解:向西走10米,記作-10米,那么這人走12米,則表示向東走12米,再走-15米,表示向西走了15米,即這個人從A地先向東走12米,接著再向西走15米,此人這時應該在A地的西方3米處。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對正數、負數的概念是否有了進一步理解?請你用正負數表示身邊具有相反數的量。

      作業布置

      課本第5頁習題1.1第4.5.6.7題。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6

      教學目標

      1,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2,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

      知識重點

      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上課開始時,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簡要說明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并由此請學生思考:生活中僅有這些“以前學過的數”夠用了嗎?下面的例子僅供參考。

      師: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下面我先向你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體重58.5千克,今年40歲。我們的班級是七(13)班,有60個同學,其中男同學有22個,占全班總人數的37%…

      問題1:老師剛才的介紹中出現了幾個數?分別是什么?你能將這些數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嗎?

      學生活動:思考,交流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問題2: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么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思考討論,然后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后,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先回顧小學里學過的數的類型,歸納出我們已經學了整數和分數,然后,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共有相反意義的量,說明為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們需要引入負數,這樣做強調了數學的嚴密性,但對于學生來說,更多地感到了數學的枯燥乏味為了既復習小學里學過的數,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情境,以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這個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都應予以重視。

      以上的情境和實例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實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建立相反意義的量奠定基礎。

      分析問題

      探究新知問題3:前面帶有“一”號的新數我們應怎樣命名它呢?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怎樣的量呢?

      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求學生理解。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自學,然后師生交流。

      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正數和負數的表示。

      強調: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人與支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這些問題是這節課的主要知識,教師要清楚地向學生說明,并且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規范,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充分發表想法。

      舉一反三思維拓展經過上面的討論交流,學生對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對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并開拓思維。

      問題4:請同學們舉出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例子。

      問題5:你是怎樣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說明。

      能否舉出例子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引負數的必要性

      課堂練習教科書第5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圍繞下面兩點,以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

      1、0由于實際問題中存在著相反意義的量,所以要引人負數,這樣數的范圍就擴大了;

      2、正數就是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或在其前面加“+”),負數就是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

      本課作業教科書第7頁習題1.1第1,2,4,5(第3題作為下節課的思考題。

      作業可設必做題和選做題,體現要求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學習情境。本課是有理數的第一節課時。引人負數是數的范圍的一次重要擴充,學生頭腦中關于數的結構要做重大調整(其實是一次知識的順應過程),而負數相對于以前的數,對學生來說顯得更抽象,因此,這個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為了接受這個新的數,就必須對原有的數的結構進行整理,引人幣的舉例就是這個目的。

      負數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原有的數不夠用了(不能正確簡潔地表示數量),書本的例子或圖片中出現的的負數就是讓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這一點。使學生接受生活生產實際中確實存在著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多舉幾個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舉的例子又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當學生接受了這個事實后,引入負數(為了區分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這個教學設計突出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書本中的圖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產中常見的事實,學生容易接受,所以應該讓學生自己看書、學習,并且鼓勵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適當引導就可以了。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能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能用正數或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有理數的意義,體會負數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數應用的廣泛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正確理解負數的意義,掌握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的方法。

      2.難點:正確理解負數的概念。

      3.關鍵: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課堂引入

      我們知道,數是人們在實際生活和生活需要中產生,并不斷擴充的。人們由記數、排序、產生數1,2,3,為了表示沒有物體、空位引進了數0,測量和分配有時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為此產生了分數和小數。

      在生活、生產、科研中經常遇到數的表示與數的運算的問題,例如課本第2頁至第3頁中提到的四個問題,這里出現的新數:-3,-2,-2.7%在前面的實際問題中它們分別表示:零下3攝氏度,凈輸2球,減少2.7%。

      講授新課

      (1)、像-3,-2,-2.7%這樣的數(即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上負號-的數)叫做負數。而3,2,+2.7%在問題中分別表示零上3攝氏度,凈勝2球,增長2.7%,它們與負數具有相反的'意義,我們把這樣的數(即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叫做正數,有時在正數前面也加上+(正)號,例如,+3,+2,+0.5,+,就是3,2,0.5,一個數前面的+、-號叫做它的符號,這種符號叫做性質符號。

      (2)、中國古代用算籌(表示數的工具)進行計算,紅色算籌表示正數,黑色算籌表示負數。

      (3)、數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但0是正數與負數的分界數。

      (4)、0可以表示沒有,還可以表示一個確定的量,如今天氣溫是0℃,是指一個確定的溫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

      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5)、把0以外的數分為正數和負數,起源于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正數和負數在許多方面被廣泛地應用。在地形圖上表示某地高度時,需要以海平面為基準,通常用正數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負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4m,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為-155m.記錄賬目時,通常用正數表示收入款額,負數表示支出款額。

      (6)、請學生解釋課本中圖1.1-2,圖1.1-3中的正數和負數的含義。

      (7)、你能再舉一些用正負數表示數量的實際例子嗎?

      (8)、例如,通常用正數表示汽車向東行駛的路程,用負數表示汽車向西行駛的路程;用正數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負數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數表示買進東西的數量,用負數表示賣出東西的數量。

      鞏固練習

      課本第3頁,練習1.2.3.4題。

      課堂小結

      為了表示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我們引進了負數。正數就是我們過去學過的數(除0外),在正數前放上-號,就是負數,但不能說:帶正號的數是正數,帶負號的數是負數,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負號,它表示的是原數意義相反的數。如果原數是一個負數,那么前面放上-號后所表示的數反而是正數了,另外應注意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作業布置

      課本第5頁習題1.1復習鞏固第1.2.3題。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8

    <title>  2</title>

      一、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實例理解有理數的意義,體會負數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數應用的廣泛性。

      2.會判斷一個數是正數還是負數,能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二、教學設計

      通過電腦動畫出示某班舉行知識競賽的得分情況,讓學生從計算比賽得分的動態情境中,接觸負數的概念,引出“不夠減得出負數”,再通過“議一議”進一步體會負數的意義,鼓勵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例子,并在尋求實例的過程中體會負數引人的必要性。教師選擇學生熟悉的場景開展討論,通過實例的討論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用正、負數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有理數的意義,負數的引入

      2.能靈活運用正負數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法、講授法、觀察法。

      六、教學思路

      (一)、通過電腦動畫情節的觀看,讓學生了解帶“一”號的數。從而引人負數

      動畫內容:

      評分標準是:答對一題加10分、答錯一題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個隊的基本分均為0分。

      答題情況如下表:

      1.每個代表隊的最后得分是多少?你是怎么表示的?與同伴交流

      2.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充分思考,給出各自的表示方法,并進行交流

      3.講授:上面出現了比0低的得分,用帶“-”號的數表示(讀作負),比0高的得分,用帶“+”號的`數表示(讀作正)。

      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帶有“+”號與“-”號的數表示各隊的得分情況。

      (二)、運用深究法,同時倡導學生尋求帶有“-”號的實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并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的情感

      師問:生活中你們見過帶“-”號的數嗎?請同學舉例,與同伴交流。

      生答:四川盆地海拔高一114米,某企業的虧損額等等都用帶“-”號的數來表示。

      師總結:同學們回答得都不錯。

      (三)、指導學生理解相反意義的量。并會識別正、負數

      1.先想一想: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再議一議。

      3.做做:用正數和負數表示一些意義相反的量。

      出示例1:

      (1)在知識競賽中,如果用十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樣表示?

      (2)某人轉動轉盤,如果用十5表示沿逆時針方向轉了5回,那么沿順時針方向轉了12圈怎樣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質量檢測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標準質量0.02克記作十0.02克,那么一0.03克表示什么?

      解:

      (1)扣20分記作:-20分;

      (2)沿順時針方向轉12圈記作一12圈;

      (3)-0.03克表示乒乓球的質量低于標準質量0.03克。

      分析:

      (1)準基:0分;

      (2)準基:轉盤靜止不動;

      (3)準基:一只乒乓球質量,并不是所有的準基都是0。

      (四)、讓學生動手動的將所有學過的數分類,并與同伴在流合作

      七、課后作業

      由學生與同伴合作,尋找生活中負數的實例及意義相反的量。

      自我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教學,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注重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教師創設了學生熟悉的活動情景,把例題設計成了需要探究的問題,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發現過程融于有趣的活動中。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9

      學習目標:

      1.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通過正.負數學習,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

      3.通過探究,滲透對立統一的辨證思想

      學習重點:

      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學習難點:

      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教學方法:

      講練相結合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實際生產和生活中存在著兩種不同意義的量,為了區分它們,我們用正數和負數來分別表示它們。

      問題1:“零”為什么即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呢?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借助舉例說明。

      參考例子:溫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

      二.探究理解解決問題

      問題2:(教科書第4頁例題)

      先引導學生分析,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例(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kg,小華體重減少1kg,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增長值;

      (2)20xx年下列國家的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一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寫出這些國家2009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解:(1)這個月小明體重增長2kg,小華體重增長—1kg,小強體重增長0kg。

      (2)六個國家2009年商品進出口總額的增長率:

      美國—6.4%,德國1.3%,

      法國—2.4%,英國—3.5%,

      意大利0.2%,中國7.5%.

      三.鞏固練習

      從0表示一個也沒有,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的角度引導學生理解。

      在學生的討論中簡單介紹分類的數學思想先不要給出有理數的概念。

      在例題中,讓學生通過閱讀題中的含義,找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決定哪個用正數表示,哪個用負數表示。

      通過問題(2)提醒學生審題時要注意要求,題中求的是增長率,不是增長值。

      四.閱讀思考1頁

      (教科書第8頁)用正負數表示加工允許誤差。

      問題:

      1.直徑為30.032mm和直徑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

      2.你知道還有那些事件可以用正負數表示允許誤差嗎?請舉例。

      五.小結

      1.本節課你有那些收獲?

      2.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嗎?

      六.應用與拓展

      1.必做題:

      教科書5頁習題4.5.:6.7.8題

      2.選做題

      1)甲冷庫的溫度是—12°C,乙冷庫的溫度比甲冷酷低5°C,則乙冷庫的溫度是。

      2.)一種零件的內徑尺寸在圖紙上是9±0.05(單位:mm),表示這種零件的標準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過標準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標準尺寸多少?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 10

      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進一步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熟練掌握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會用正、負數表示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數學思考:體會數學符號與對應的思想。

      3、情感態度:師生合作,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

      重點:

      進一步理解正、負數及零表示的量的意義。

      難點:

      理解負數及零表示的量的意義。

      課前準備

      卷尺或皮尺

      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1、復習正、負數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為進一步學習做好知識準備。

      活動2、活動安排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加深對負數的理解。

      活動3、舉例說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4、鞏固練習掌握正數和負數。

      教學過程設計

      活動1

      1、給出一組數,請學生說說哪些是正數、負數。

      2、學生舉例說明正、負數在實際中的應用。

      師生行為及設計意圖

      通過上一堂課的學習,讓一組同學任意給出一組數,另一組同學找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正整數?負分數?復習正、負數的定義。

      活動2

      1、各組派一名同學進行如下活動:按老師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組獲勝。

      2、分小組完成,用卷尺或皮尺量桌子的高度、桌面的長度和寬度,并將它們表示出來。(超出1米的部分用正數表示,不足1米的部分用負數表示。)

      師生行為

      1、老師說出指令:向前1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2步。學生按老師的指令表演。

      2、各小組派一名同學匯報完成的情況。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在活動中鞏固所學的知識。

      活動3

      問題展示

      1、一個月內,小明體重增加2千克,小華體重減少1千克,小強體重無變化,寫出他們這個月的.體重的增長值。

      2、2001年商品進出口總額比上年的變化情況是:

      美國減少6.4%%,德國增長1.3%,

      法國減少2.4%,英國減少3.5%,

      意大利增長0.2%,中國增長7.5%,

      師生行為及設計意圖

      在學生已初步掌握新知識的前提下,由問題1、2提高學生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4

      1、P6練習

      2、總結:這堂課我們學習了那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3、作業P7習題1.14、7、8

      師生行為及設計意圖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交流、完成練習。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這里的練習可以分散進行。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學生回憶、交流。教師和學生一起補充完善。教師要努力使學生自己回憶、總結、梳理所學的知識,將所學的知識與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緊密聯結,完善認知結構。

      學生課后鞏固、提高、發展。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11-16

    初中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12-29

    數學教案:正數和負數01-21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5篇)02-14

    初一上冊數學《正數和負數》教案5篇02-14

    七年級數學上冊正數和負數教案02-20

    正數和負數教學反思03-13

    《正數和負數》教學反思02-20

    七年級數學上冊正數和負數教案3篇02-21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色资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 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