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反射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及入射角、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過程與方法:培養實驗、觀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培養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真理、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和思維習慣;簡單介紹我國水鏡、銅鏡等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光的`反射規律和鏡面反射、漫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
【教學環節安排】
導 學 學 案教 學 流 程
我會自學:
1.光射到物體表面時,被物體表面反射回去,這種現象叫做。
2.如圖所示,圖中AO叫做,OB叫做,
ON叫做,α角叫做,β角叫
做
3.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
光反射時:
(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內;
(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別位于;
(3)反射角入射角
4.光的反射分兩種情況,一種是,一種是。兩種情況(都、不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我能參與:
知識點一:光的反射
有的物體能發光,有的物體不能發光,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就是因為發生了。
知識點二:光的反射定律
演示一:用平面鏡反射太陽光。
觀察:墻上光斑及其變化。
演示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讓學生觀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點。并在黑板上畫出圖:
注意以下名詞:①入射點(O):光線射到鏡面上的點。
②法線(ON):通過入射點,垂直于鏡面的直線。
③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④反射角(r):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問:通過演示觀察到光的反射現象。那么光反射時遵從什么規律呢?
實驗一:
(1)按照課本圖4-15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記錄下來。
(2)不改變入射點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線的位置,重復上面實驗兩次。
(3)把紙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還能看見反射光線嗎?
引導分析實驗現象和數據得出:
①;②;③。
實驗二:
把入射光線沿實驗一畫出的反射光線的位置射到鏡面。觀察反射光的位置。
討論得出:光在反射現象中,光路。
例1:右圖中已知入射光線,請畫出反射光線。
畫法:①過入射點畫法線;②畫反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2:一條光線垂直入射到平面鏡上時,作圖說明:(1)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為多大?
(2)若保持人射光的傳播方向不變,將平面鏡沿逆時針方向轉動20°角,則反射光線轉過多少角度?
知識點三: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演示實驗:
將一束光分別照到平面鏡上和紙面上,觀察反射情況:
鏡面反射:平行光投射到光滑表面,其反射光束仍是平行的,這類反射叫鏡面反射。列舉鏡面反射的例子。
漫反射:平行光投射到粗糙表面,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個方向,這種反射叫漫反射。列舉漫反射的例子
畫出簡單光路路圖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現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應用反射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實驗,總結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培養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過對光的反射定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通過光的反射現象的解釋,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通過對光路圖的應用,逐漸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生動有趣的光學現象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課由我們能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引入光的反射現象,然后轉入研究光的反射規律,通過實驗總結出光的反射定律,并指出光發生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隨后介紹了光的兩種反射現象: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同時說明我們能從不同方向看到物體正是由于漫反射的原因、本節學習的重點是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難點是正確確定入射角、反射角及通過實驗總結出反射規律、
教法建議
1)研究反射規律的實驗盡可能準確,這是上好這一節課的關鍵、
讓學生清楚的看到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的關系,對學生總結光的反射定律很重要、雖然誤差不可避免,但由于要得到定量的角度關系,這個實驗的準確度非常重要,做好這個實驗能為學生總結反射定律奠定有利的基礎、
2)要給學生樹立空間的'概念
由于我們把光的反射定律最終落實在紙面上的光路圖,很容易造成學生的錯覺,認為光現象都是平面的,要有意識的借助立體模型或微機模擬使學生形象的認識光現象的空間感、
3)通過實驗幫助學生對光路可逆的理解、
4)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一定要清楚,語言要準確,要注意入射光與反射光,入射角與反射角的因果關系、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正確確定入射角、反射角;理解光的反射定律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索反射現象的規律
教具:畫有角度的可折疊的白色硬紙板、一面鏡子、兩個光源、一張白紙、大頭針(或牙簽)、鉛筆、直尺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問題引入
為什么我們既能看到發光的物體又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如在遮蔽門窗的教室內,打開電燈,我們不僅能看到發光的電燈,同時還能看到桌椅、墻壁、同學及周圍一切本身不發光的物體,這是什么原因?從而引出“反射”的概念,還可舉例我們看到月亮是因為它反射光,但它不是光源,有人說站在地球上看地球就像一個大月亮、引入反射后,可進一步引入“反射光”和“入射光”的概念,并提出問題:光線的反射遵從什么規律?引入新課教學、
二、新課教學
1、光的反射定律
方法1:演示實驗總結規律,按照書67頁實驗進行教學、
演示前,將演示器材一一展示給學生、其中,硬紙板的可折疊性及硬紙板上的刻度一定要讓學生看清楚、
實驗中,邊演示,邊介紹名詞概念:入射點、法線、入射角、反射角、隨后板書光路圖,如圖5—2—1,并標出入射角、反射角的度數、
通過轉動紙板F和改變入射角讓學生回答下列問題: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一定在同一平面?反射光和入射光線是在法線的兩側還是在法線同側?反射角的大小與入射角的大小有什么關系?
教師引導總結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方法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使用)
向學生介紹書67頁的實驗器材,并介紹基本概念:入射點、法線、入射角、反射角、
提出問題:一束光射向鏡面,反射光線的位置如何確定?(可提示學生從空間到平面的思路)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位置關系如何確定?反射角的大小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確定?
學生猜想并設計實驗(可超出書上所給的器材)
實驗探索并得出結論、
教師引導歸納出光的反射定律、
2、光發生反射時光路可逆、
演示:如圖5—2—2圖,A點發出的光經O點反射后到達B點,在B點再放一光源,使其發出的光射向鏡面某點如C點,調整光線BC的方向,使其與BO重合,發現其反射光線與OA重合,從而說明反射時光路可逆、
在講完反射定律以后,可在課堂上增加以下基本練習、
1)光線垂直射到鏡面上,入射角和反射角各等于多少?
2)入射光與界面夾角60°,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夾角多大?
3)反射光線跟入射光線垂直,入射角和反射角各多大?
4)完成光路圖、(圖略,可選不同類型的題目,參考習題精選5、6、7題形式)
3、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1:教室內有陽光射入的情況下可用這種方法、
演示:讓一束太陽光斜射到平面鏡上,調整鏡面的方向,會在墻上產生一個明亮的光斑,迎著反射光的方向看,很刺眼;用一張白紙代替鏡面,從各個方向都看不到耀眼的亮光,同時墻上也沒有明亮的光斑、提出問題:這是為什么?然后再用光路圖說明原因、講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方法2:從反射面入手分析
在紙板上垂直插入幾根牙簽如圖5—2—3,引導學生想象當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點時,反射光線的方向有什么特點?隨后將紙板隨意彎折,如圖5—2—4,這時學生會看到法線不再平行,引導學生想象當入射光平行射到各入射點時,反射光線的方向有什么特點?由此引入鏡面反射和漫反射、
用光具盤演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現象、
三、總結擴展
本節課我們研究了光的反射現象,對于光的反射定律要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數學方法分析實驗現象(三線、兩角的關系),并在分析這些關系的基礎上,逐步解釋它的物理本質,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律、這樣有助于加深對物理概念、物理規律建立過程的理解,這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四、板書設計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3
第二章光現象
第二節光的反射
【教學器材】
演示實驗器材:激光演示儀,蚊香,帶蓋的玻璃盒。
學生實驗器材:平面鏡,紙板盒,蒙黑紙的手電筒,直尺,量角器,筆。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體表面可以發生反射。
(2)認識光的反射規律,了解法線、入射角、反射角的含義。
(3)理解反射現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鏡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實驗,觀察光的反射現象。
(2)體驗和感悟我們是如何看見不發光的物體的。
(3)經歷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位置,測出反射角與入射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的探究活動的體驗。
(4)通過觀察,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異。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2)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太陽、電燈、蠟燭等物體發出的光會射到我們的眼睛里,我們就能看見這些物體了,許多不會發光的物體為什么也能被我們看見呢?
由于自然常識課的學習和學生自身的經驗,學生很快答出:因為光的反射。
(板書)二、光的反射
(副板)光→人眼(光的接收器)
直接發光的物體→光源
間接發光的物體→本身不發光的物體
備注:光在任何物體的表面都會發生反射。按照課本的排列是先實驗后講概念,根據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是不妥的。
二、新課教學
1.光的反射現象。光射到物體表面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2.幾個基本概念(一點二角三線)。a.入射光線AOb.入射點O: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交點。c.反射光線OB。d.法線:過O點作反射面的垂線ON。e.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f.反射角∠r: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提問:引入入射角∠i及反射角∠r的意義是什么呢?
學生討論:甲認為,數學題常用"東偏南20°"來表示方向,所以入射角∠i及反射角∠r是表示光線傳播方向的;乙認為,甲的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地理上也是用角度來表示方向的。
3.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
提出問題:
光在反射時遵循什么規律?也就是說,反射光線沿什么方向射出?(即反射角與入射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
(1)如圖所示,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桌上,再把一張紙板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ON垂直于鏡面。
(2)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O點,經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的徑跡。
(3)改變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
(4)取下紙板,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的角i和r。
4.討論。
(1)怎樣使紙板能穩定地豎直在平面鏡上?
學生在討論中提出多種方案,如在紙板后做一個支架,用紙盒的一個側面,用泡沫包裝盒,等等。
(2)怎樣得到"一束光"?
有人首先提出用太陽光,但馬上有人反對,認為太陽光不是"一束光",又有學生想到前一節剛做的小孔照相機,其外筒可以利用,透過外筒上的小孔,能得到"一束光"。可是,如果陰天怎么辦?用手電筒。集中大家的討論結果,認為用一張開有小孔的黑紙蒙著手電筒,就能得到"一束光"了。還有學生提出用激光筆,當然效果更好。
(3)怎樣畫出光的徑跡?
問題提出后,立即有學生想到,把光對著O點入射,分別沿著入射光和反射光線點點,用直尺連接OA與OB即是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了。
(4)根據討論寫實驗報告。
[實驗目的]光反射時的規律。
[實驗器材]平面鏡,紙板盒,蒙黑紙的手電筒,直尺,量角器,筆。
[實驗步驟]①在紙板上作一條與底邊垂直的虛線ON,放在平面鏡上。
②將一束光射向O點,記錄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
③用量角器測量ON兩側的角i和r。
備注:學生沒有關于物理實驗的經驗,如果只看課本中的內容,是很難完成實驗的,所以必須引導學生對實驗器材、實驗步驟進行討論,以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的能力。
5.分析和論證。提問:關于光的反射,你發現了什么?生答:反射角r與入射角i很接近;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r與入射角i應該相等;從實驗記錄中找不出什么規律。為何會找不出規律呢?請觀察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一:在玻璃盒中點燃蚊香,使里面充滿煙霧,比較手電筒的光線與激光光線射入其中的效果。
演示實驗二:用激光演示儀演示光的反射。
在演示實驗的啟發下,找出實驗失敗的原因:
①光的路徑記錄不夠細心;
②角度的測量不準確;③光束不夠細。如何改進呢?①改用激光筆作光源;②在紙板上先細心地畫好角度。通過改進再進行實驗,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側;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6.光路的可逆性。
小實驗:用一塊板擋在兩個學生之間,使彼此小能看到對方,怎樣才能彼此看見呢?由于學生有此經驗,用一塊鏡子就能解決,作圖說明光路的可逆性,學生很容易接受。
7.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小實驗:用手電或太陽光照在鏡面上反射,照到學生的臉上,他們會感到刺眼;而照在白紙上時,光線則比較柔和。什么原因?
①光照到鏡面上發生了反射,而照在白紙上時,沒有發生反射。(馬上遭到了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準備實驗器材,在討論分析的'基礎上進行實驗,體驗實驗的過程。此實驗上節課做過但是觀察的角度不同,可獲得不同的啟發。光線是為了研究光的傳播路經而作的直線,其實它并不存在,這是物理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其他同學的反對)
②光照在白紙上時,發生了漫反射。
提問:漫反射遵守光的反射規律嗎?
生答:遵守。
三、板書設計
1.光的反射現象。
光射到物體表面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
2.幾個基本概念(一點二角三線)。
①光線OA。
②入射點O:入射光線與反射面的交點。
③光線OB。
④法線:過O點作反射面的垂線ON。
⑤入射角∠i: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③反射用∠r: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3.光的反射規律。
光反射時,反射角r等于入射角i;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法線的兩則;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上。
4.光路的可逆性。
5.鏡面反射與漫反射。
四、練習及作業
1.已知鏡面及入射光線,要求畫出反射光線。
2.已知鏡面及反射光線,要求畫出入射光線。
3.已知反射光線及入射光線,要求畫出鏡面。
4.完成課本第41頁"動手動腦學物理"中各題。
五、課堂教學小結與延展
小結:如果只按照課本的要求去進行教學,是無法完成教學任務的,因為我們的學生缺乏動手實踐的意識,更缺乏動手實踐的能力。如前一節課,請學生課后完成一只小孔照相機的制作,許多人無法做好一只圓筒。所以,在學科學習的初始階段,應以養成良好的本學科的學習習慣為主,使學生在逐步體驗成功的喜悅中培養興趣,學會觀察,學會提問,學生設計簡單的實驗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學會吸取別人的成功改善自己,學會合作交流,等等。這些能力的養成,比學會一些知識、技能更重要,所以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分析實驗,開始可能緩慢些,但必須夯實這一過程,為以后的教學打好基礎。尤其是思維基礎較差的班級,更需要教師的耐心,因為這里是他們學習的轉折點,低的起點,小的臺階,更易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樂學中培養學好物理的信心。
延展:在本節的教學過程中,"光線"一詞常出現,會有學生提出:光線是一條線嗎?對于這點,可以因勢利導地向學生介紹,在物理探究過程中,有許多研究方法,在我們今后的學習中會不斷遇到。"光線"并不真正存在,是人們為了研究光的傳播路徑而做的帶箭頭的直線。這樣講清有助于學生物理思維的培養,在生活中學習物理,同樣學生也會有意識地把物理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相關文章: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案3篇11-06
光的反射物理教案11-26
初中物理 《光的反射》 教案12-17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03-12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03-20
物理《光的折射》教案01-06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精選13篇)09-19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15篇03-29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