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物理教案>八年級物理教案>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時間:2024-06-09 05:14:10 澤彪 八年級物理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精選20篇)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

      2、理解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而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

      3、理解慣性,認識一切物體都有慣性;

      4、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科學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實驗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學難點:

      對慣性現象的理解

      教學準備:

      斜面、小車、毛巾、棉布、木板、象棋子、硬尺片、杯、水、雞蛋、硬紙片、鐵架臺、細線、紙箱、木塊等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我們學過了力,一切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我們也學過了運動,運動是絕對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靜止只是相對的。物體都受力,同時又都在運動,力的效果之一就是力能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可見,力和物體的運動有密切的聯系。我們在這一章中要學習力和運動二者之間的聯系。古希臘的.學者亞里斯多德早在兩千年前就提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他的根據是一個物體(例如一輛車)運動起來后必須用力才能使它不停地運動下去,失去力的作用,運動會停下來。物體的運功需要力來維持嗎?

      一、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

      教師強調實驗中注意事項:同一小車、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靜止下放,滑到底端的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平面材料。

      學生要理解實驗要求的一些目的

      演示實驗:

      小車從斜面滑下,在毛巾上滑行后停下

      1)教師提問:小車為什么停下來?

     。▽W生回答)小車在水平的毛巾面上受到了阻力。小車從斜面滑下,在木板上滑行后停下

      2)教師提問:小車滑行的距離怎么長了?

     。▽W生回答)小車受到的摩擦力變小了

      3)教師提問:能讓小車在水平面上運動的再遠些嗎?

     。▽W生回答)減小水平面對小車的阻力。

      結論:表面越光滑,小車受阻力越小,小車速度變化越慢,小車前進越遠。

      設想:如果小車從斜面上滑下來,滑到一個非常光滑、阻力無限小的光滑平面上,小車的運動將如何?

      小車應該永遠運動下去。最后,英國的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總結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建立了力和運動的關系的第一條規律——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也就是物體在不受力的情況下,也能運動,所以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進一步的科學推理得到的非實驗定律。

      大家要學習科學家的刻苦鉆研精神,也要向他們學習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推理法。

      二、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那么,什么是慣性呢?

      任何物體都具有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這種性質叫做慣性。

      1、打棋子實驗(學生參與演示)將七個象棋子疊放講臺上,用尺迅速地打出第四個棋子,上面的棋子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失去了第四個棋子的支持而落在正下方。

      2、慣性雞蛋實驗:突然彈擊雞蛋與水杯間的硬紙片,雞蛋有慣性,不會隨紙片飛出去,而是掉進水杯里。

      鼓勵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有那些做法是利用了慣性和預防慣性造成的危害的。(洗衣機脫水的原理,拍打衣服上的灰塵,抖落傘上的雨點,跳遠前的助跑,高速公路上對汽車之間的車距有限制,在一些拐彎較多的地方限制車速等)

      教師強調:慣性是萬物皆有的一種固有屬性,慣性與物體是否受外力、處于何種狀態無關。慣性由物體的質量決定,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板書設計:

      牛頓第一定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概念: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

      2、運動的物體不需要力來維持。

      二)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慣性只與物體質量有關。與物體的速度,體積等無關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什么是彈力;

      知道彈簧測力計的原理;

      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能力。

      過程與方法:

      經歷實驗分析過程。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力的測量原理。

      教學難點:

      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2、你能舉例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嗎?

      二、彈力

      介紹:跳水,蹦床,蹦極,射箭?

      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

      a、鋼尺壓彎反彈;

      b、拉伸或壓縮彈簧。

      小結:

      1、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生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

      2、彈性形變:撤消外力后能恢復原來狀態的形變。

      3、彈力:物體在受力發生彈性形變時,會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施加力,這種力就叫做彈力。

      三、測力計及其使用

      1、測量力的大小的儀器叫測力計。

      2、彈簧測力計:

      原理:彈簧的伸長量與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構造:彈簧、指針、掛鉤、刻度盤、吊環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a、觀察:量程與分度值

      b、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點,彈簧是否靈活

      c、測量:不能超過量程

      彈簧伸長方方向與受力方向一致,彈簧一要靠在刻度板上沿力的方向靜止或勻速拉測力計。

      d、讀數:數值+單位

      四、相互作用力(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只要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施加了力,受力物體反過來也肯定會給施力物體一個力。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條直線上。

      五、課堂練習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3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知道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能用實例說明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相互轉化,能解釋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之間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

      2、 初步理解機械能守恒的含義

      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動能和勢能之間的相互轉化的實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和合作學習,關心機械能與人們日常生活的聯系,樹立將機械能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學習重難點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守恒。

      教具準備:

      小鋼球、彈簧、細繩、鐵鎖、鐵架臺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二、合作探究

      1、 情景導入

      降落的小鋼球 開始靜止無動能但具有勢能,落下的過程中,勢能減少,速度由靜止轉變成運動,動能增加

      2、 提出問題:小鋼球減少的重力勢能和增加的動能之間有沒有什么關系呢?

      3、 學生討論得出初步結論: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4、 老師引導探究:

      教師演示實驗:懸掛的金屬小球,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松手,小球做往復來回運動。

      教師引導:從小球最高點,動能為0,重力勢能最大,到最低點時候,重力勢能最小,動能最大。從這個過程來看,重力勢能的減少帶來了小球動能的增加。結論:重力勢能轉化為了動能

      從最低點到另外一側的最高點,重力勢能增加,動能由最大減少到0。結論:動能轉化為了重力勢能。

      學生探討課本71頁圖11、4—2想想做做動能和勢能的轉化

      師生綜合分析:動能、重力勢能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教師演示實驗:鋼球固定在彈簧的一端,彈簧另外一端固定 ,把鋼球水平拉伸一定位置放手,發現小球水平做往復運動。

      教師引導分析:

      松手時刻:彈性勢能最大,動能為O

      彈簧的自然伸直位置:彈性勢能為0,鋼球速度大,具有動能。

      彈簧被壓縮至最短位置,小球靜止:小球速度為0,動能為0,彈簧被壓縮,具有彈性勢能。

      綜上分析:小球水平運動過程中,小球所具有的彈性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

      教師歸納:從以上兩個實驗可以看出:動能和重力勢能,動能和彈性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即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引入新概念: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總和為機械能。

      學生分組討論72頁圖11、4—3鐵鎖擺動時會碰到鼻子嗎?

      實驗表明鐵鎖不會碰到鼻子,距離鼻子的距離變大,這表明鐵鎖的機械能總量變小

      由此可見,在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機械能的.總量可能會減小

      問:鐵鎖的機械能總量為什么會減小呢?

      學生分組討論

      師生共同總結:鐵鎖在運動的過程中要克服空氣阻力做功,導致機械能的總量減小

      大量的實驗表明:在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如果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是不變的即機械能守恒

      注意:實際生活中,在機械能的相互轉化過程中,往往要克服摩擦力,使機械能總和減小

      三、鞏固提高:

      發揮學生主動性,通過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規律,在現實生活中找出它們相互轉化的具體事例:

      教師引導:奧運賽場上的蹦床比賽、射箭比賽用的弓,蹦極游戲、兒時的玩具:彈弓、玩具不倒翁等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應用實例:

      風能和水能的利用

      空氣的流動形成風,它具有動能,通過風機葉輪,把它們的動能轉化成了葉輪的動能,動能又用來發電等。

      水在高處有重力勢能,在從高處落下的過程中,重力勢能就會轉化成水的動能,流動的水通過沖擊水力發電機的葉輪,把它們的動能轉化成了葉輪的動能,進而帶動水力發電機發電供人類來使用。

      四、拓展延伸:

      1、科學世界:人造地球衛星的機械能轉化

      2、課后作業

      3、提問學生:說說我國有哪些水電站?(三峽葛洲壩等)拓展考察學生認知能力。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4

      (一)教學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條件。

      2.會應用二力平衡的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

     。ǘ┙叹

      滑輪、硬紙片、鉤碼、細繩、剪子。

     。ㄈ┙虒W過程

      一、復習提問

      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是什么?

      2.什么叫慣性?物體在什么情況下有慣性?

      二、引入新課

      教師: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在不受外力的時候總要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但是一切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這二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師:請大家思考,你見過的哪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靜止狀態?

     。▽W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內的吊燈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燈保持靜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對它的支持力,水桶靜止。課桌受到重力,書本對它向下壓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課桌靜止。

      教師: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的情況也能見到。一列火車在一段平直的軌道上勻速行駛,火車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牽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師:物體在受到幾個力作用時,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

      根據這個觀點,我們可以從吊燈的靜止狀態可知吊燈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師:請大家按照這樣的說法敘述上述各例中的物體的運動狀態及它們個自受到的力之間的關系。

     。▽W生敘述)

      四、二力平衡的條件

      教師:二力平衡的情況最簡單,我們先研究這種情況。

      教師演示課本所示實驗并講解這個木塊受兩個拉力。

      當兩個拉力大小不等時,木塊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ㄑ菔荆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當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時,木塊也不能保持靜止。這兩個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師提問:要使木塊靜止,這兩個力應該滿足哪些條件?

     。▽W生回答)

      我們使這兩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重復剛才的實驗。

     。ㄑ菔荆

      我們發現木塊處于靜止狀態,此時,這兩個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見,兩個力的平衡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同一條直線上力的合成的法則可知,當兩個力彼此平衡時,物體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可以從兩方面去掌握。

      1.根據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題:質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畫出人受力的圖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處于靜止狀態,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這兩個力一定滿足二力平衡的條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條直線上。

      根據人的質量,計算出人的重力G。G=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頓,方向豎直向上。(圖示略)

      2.根據物體的受力情況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物體不受力,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或保持靜止狀態。物體受一個力,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這是力產生的效果。物體受平衡力時,應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靜止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靜止;運動的物體受平衡力時,仍然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例如,火車在平直的軌道上行駛。在豎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牽引力大于阻力,火車將加速;如果牽引力小于阻力,火車將減速;牽引力和阻力相等時,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車勻速直線前進。

      六、總結

      力和運動的關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維持運動不需要力的作用,因為物體有慣性,只有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時才需要力。但是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運動狀態不會改變。

      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呢?從理論上說,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時就可以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而實際上物體是沒有不受力的,所以物體受平衡力時就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八、作業

     。ㄋ模┱f明

      本節課有三個重要環節。由物體處于平衡狀態給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條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條件的重要意義有兩方面,根據運動狀態分析力的情況和根據受力情況判斷運動狀態。

      建議老師們突出這三個環節,使學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學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條件混為一談。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5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動能、勢能的概念

      2、在實驗探究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3、用能量的簡單知識理解分析簡單的實際問題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動能、勢能的存在

      2、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3、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心態,敢于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團隊意識

      學習重難點:

      動能和勢能的概念、探究影響動能的因素

      教具準備:

      質量不同的小鋼球、斜面、木塊、橡皮筋、彈簧、裝滿沙土的透明玻璃槽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

      1、物體由于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動能,一切________的物體都具有動能。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_______、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_______。

      2、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被舉高的物體都具有____________。物體的重力勢能與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關。

      3、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__________、物體的彈性勢能與物體發生__________的.程度有關。

      4、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動能及其影響因素

      學生預習課本實驗、分組討論后回答以下問題

      A、 該實驗的采用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B、 在實驗中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判斷鋼球動能的大小。

      C、 在試驗中如何改變鋼球的速度?

      2、實驗過程

     、賹⑼讳撉,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

     、趯①|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分別從斜面的不同位置釋放,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

     、蹞Q用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3、重力勢能及其影響因素

      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并回答以下問題

      A、該實驗的采用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B、在實驗中通過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_來判斷鋼球重力勢能的大小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進行演示

      實驗過程

     、僮屚讳撉驈牟煌叨嚷湎拢^察鋼球陷入沙土的深度

      ②讓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落下,觀察鋼球陷入沙土的深度

      師生共同分析總結:物體的質量越大,被舉得高度越大,重力勢能就越大

      4、彈性勢能及其影響因素

      實驗1用橡皮筋彈射紙彈:橡皮筋拉的越長,紙彈移動的距離越遠

      實驗2將一彈簧壓縮到不同長度去彈同一木塊,觀察兩次木塊移動的距離

      分析總結: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統稱為勢能

      5、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能夠用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符號

      三、鞏固提升

      1、一輛沿著平直街道勻速行駛的灑水車正在灑水,在它行進的過程中,動能________;灑完水后,返回的途中灑水車要經過一段下坡路,在下坡時,灑水車的重力勢能________(填“增大” “減小”或“不變”)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高速飛行的子彈一定比緩慢飛行的飛機的動能大

      B.一根彈簧被拉長時彈性勢能增加,被壓縮時彈性勢能減少

      C.離開了飛機的跳傘運動員在下落的過程中動能一定不變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

      3、課后作業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知道動能和勢能、彈性勢能可以相互轉化。

      2.能解釋有關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例子。

      教學重點:

      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

      教學難點:

      能解釋有關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物理現象。

      教學教具:

      [滾擺、小球、木板、斜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什么叫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它們的大小各由什么因素決定?

      二、引入新課:

      演示小球豎直上拋,分析其上升和下落過程。

      三、新課教學:

      1.動能和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1)指出演示小球豎直上拋過程中,動能轉化成勢能(上升),勢能轉化成動能(下落)。

     。2)演示滾擺實驗。

      A.學生觀察并分析滾擺下落,上升過程中能的轉化。

      B.歸納:下降:高度↓,速度↑,質量不變,是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上降:高度↑,速度↓,質量不變,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舉例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相互轉化的例子。如自行車下坡、蕩秋千、高空擲物、蕩秋千、人造地球衛星等。

      2.動能和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1)演示實驗:小車的動能與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A.學生觀察并分析小車運動過程中能的轉化。

      B.歸納:彈簧壓縮:小車速度↓,彈簧形變↑,是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

      彈簧恢復:小車速度↑,彈簧形變↓,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

     。2)演示實驗:分析乒乓球從手中下落到地上,又向上彈的過程中能的轉化情況。

      分析:乒乓球從手中下落到剛接觸地面是重力勢能轉化成動能,從接觸地面到發生到最大形變是動能轉化成彈性勢能,從恢復形變到離開地面是彈性勢能轉化為動動,從離開地面上升的過程是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3)舉例動能與彈性勢能相互轉化的例子。

      3.學生討論“想想議議”。

      4.練習

      5.小結。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7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杠桿的平衡條件,知道三種杠桿的概念、特點及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三種杠桿的分析,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能力及應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了解杠桿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物理知識對提高人民生活、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能根據三種杠桿的概念對常用的杠桿進行歸類。

      教學難點:

      能正確畫出杠桿示意圖,找出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

      教學方法:

      分析歸納法

      教學用具:

      剪刀、鉗子、瓶起子、鑷子、指甲剪、天平、杠稱、杠桿和支架、鉤碼、彈簧測力計、線。

      學習過程:

      一、復習鞏固

      1、什么是杠桿的一點兩力兩臂?

      2、什么是杠桿的平衡條件?

      3、請幾位同學支黑板上畫出事先畫在黑板上的杠桿的示意圖,在畫完杠桿的示意圖后,進行點評,鞏固力臂的畫法。

      二、創設情境

      對上述的杠桿從比較動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進行歸類,得出三種杠桿,這三種杠桿在應用各有哪些優缺點。

      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四、展示匯報

      1、三種杠桿

      ⑴請同學們在課本上畫出各杠桿的力臂,根據三種杠桿的概念,并判斷哪些是省力杠桿?哪些是費力杠桿?

     、普埻瑢W們閱讀教材,后回答以下問題。

     、偈×唾M力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谑【嚯x和費距離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①問中是指比較動力和阻力的大小。若動力比阻力小,則省力。反之,則費力。

      引導學生說出①問中是指比較動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和阻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的大小。若動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比阻力作用點通過的距離小,則省距離。反之,則費距離。

      ⑶根據上述的分析推斷一下,等臂杠桿的情況是怎樣?

      2、生活中的杠桿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并說明它們屬于哪一類杠桿,如:

      剪刀 瓶起子 筷子 鑷子 鉗子 鋼筆寫字 釣魚桿 鍘刀 指甲刀 起釘錘 天平

      課堂作業

      1、下列杠桿中,屬于省力杠桿的是______________,屬于費力杠桿的是______________、

      A、筷子 B、鑷子 C、鉗子 D、托盤天平 E、桿秤 F、瓶蓋起子 G、釣魚桿 H、道釘撬I、掃帚 、理發剪刀 、鐵匠剪刀 L、羊角錘 M、火鉗 N、船槳

      2、在使用杠桿時,需要省力,就必須使用動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桿;需要省距離,就必須使用動力臂______阻力臂的杠桿;天平是一個_______杠桿、

      典型例題

      1.最大力臂問題、

      例1:如圖所示,要把球滾上臺階所用得力最小,畫出所用的最小的力的'方向及作用點、

      2.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判斷力的變化、

      例2:如圖所示,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將杠桿緩慢地由豎直拉至水平過程中,力F( )

      A 變大 B 變小 C 不變 D 先變大后變小

      五、拓展提升

      1、用撬棒撬起一石塊,沿不同方向用力作用于撬棒,哪個力最。 )

      A F1 B F2 C F3 D 都一樣

      2、如圖所示,一根不均勻的木棒,用細繩懸掛起來,恰好平衡,若從懸掛處鋸段,將木棒分成兩段,則( )

      A 粗端重 B 細端重 C 一樣重 D 無法確定

      3、用一桿秤稱物體質量時,誤用了一個較重的秤砣,稱出的物體質量比實際值( )

      A 偏大 B 偏小 C 一樣重 D 無法確定

      4、在下圖中,要把石塊用最小的力撬起來,在圖中畫出這個力的方向及其作用點、

      5、請畫出將質量分布均勻的長方體木塊向右抬起時所需最小的力的示意圖、

      6、(選作)如圖所示的杠桿在細繩的拉力作用下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已知小球的質量是5g,放在距支點10c處,A點到支點的距離是10c,求細繩的拉力、( g=10N/g)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8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會調節天平的平衡螺母,會使用游碼,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稱質量。

      2、會用特殊方法測質量。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動手、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調節托盤天平,并利用托盤天平測量質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培養學生認真操作,自覺遵守操作規范的良好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桿秤這一我國古代發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過了解質量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點

      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

      教學難點

      1、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

      2、游碼在標尺上的讀數。

      儀器材料

      演示:演示用托盤天平、砝碼

      學生實驗:

      托盤天平、砝碼、燒杯、大頭針(一盒)鹽、水、塑料瓶、剪子

      教學方法

      自學、研討、實驗相結合教學過程

      1、質量的測量工具、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

      2、觀察桌上的托盤太平,根據書上30頁的圖2-14熟悉托盤天平的結構和各部分名稱,3分鐘后每組派一個代表,看誰說出天平各部分名稱所用時間最短.

      3、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方法。注意思考以下問題:

      (1)為什么不許用手,一定要用鑷子撥動砝碼和拿放砝碼?

      (2)我們吃的.食鹽、剛從水中拿出的小鐵塊能否直接用天平測量,為什么?

      (3)為什么要把游碼放到左側的零位?觀察你所用的天平的平衡螺母在什么位置,如果橫梁左臂偏高,應該向哪個方向移動平衡螺母?動手做一下,總結天平調平衡的方法。

      (4)你砝碼盒中最小砝碼的質量是多少,你所用天平的最小分度是多少?

      (5)左盤放好準備秤量的物體,向右盤中嘗試著加砝碼時,應先加質量大的還是質量小的?為什么?

      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選擇質量較大的砝碼,逐漸向被測物的質量靠近。強調:

      1、調節橫梁平衡(水平、歸零、調平衡)

      2、測量(左物右碼、鑷子操作、先大后小、砝碼+游碼+單位)回憶

      布置實驗內容、設計實驗方案我們本節課的實驗是:

      1、估計并實際測量物理書、筆、文具盒、一根大頭針的質量。

      2、100毫升水的質量,稱5克的食鹽,將鹽溶入水中,測鹽水的質量并與鹽及水的質量進行比較。

      3、稱量塑料瓶的質量,然后用剪子剪碎再放到天平上稱量,比較在形狀變化前后的質量。

      下面請大家

      1、設計測量大頭針的實驗方案、實驗2的步驟和細節

      3、對實驗3進行猜想

      請大家設計記錄實驗數據的表格(可以設計多個表格進行記錄,記錄的內容要全面)。

      設計實驗方案進行猜想

      進行實驗請大家注意實驗操作規則,開始進行實驗。教師指導動手做實驗評估交流請大家匯報一下:

      1、物理書的質量及一根大頭針的質量

      2、匯報一下實驗2、3的結果和你的觀點。

      3、在實驗中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應該注意,你有什么收獲?我們的實驗設計有哪些不足之處?

      4、你還能想到有哪些測量質量的方法?討論、交流課后作業課課精練第二節板書設計

      物體的質量及其測量托盤天平構造使用

     、耪{節橫梁平衡(水平、歸零、調平衡)

     、茰y量(左物右碼、鑷子操作、先大后小、砝碼+游碼+單位)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9

      一、說教材

      1、說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測量物體的質量》是八年級物理第六章第二節內容,本節主要教學內容是質量的初步概念、單位及實驗常用的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質量的概念是物理學中重要的基本概念,所以這節內容對以后的教學有很重要的作用。

      2、說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教材的重點: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2)教材的難點: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認識質量的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及換算。

     。2)了解天平的構造,會調節的平衡螺母,知道稱量原理,認識游碼,并初步了解天平的使用。

     。3)對常見事物的質量形成較為具體的量級觀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動手、比較,形成對質量概念的初步認識。

     。2)通過觀察和操作,學會調節托盤天平,并利用托盤天平測量質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對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培養學生認真操作、自覺遵守操作規范的良好習慣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桿秤這一我國古代發明,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過了解質量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說教法

      1、說教具

      演示:演示用托盤天平、砝碼

      學生實驗:托盤天平、砝碼、燒杯、大頭針(一盒)鹽、水、塑料瓶、剪子

      2、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再一次明確指出:"物理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義務教育階段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等方式,經歷科學探究過程,逐步學習物理規律,構建物理概念,學習科學方法,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所以,盡管物體質量的測量是我們經常接觸的,也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與機會讓學生去實驗去感受。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物理現象的分析、比較運用他們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去歸納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悅,并學習到這一研究方法。

      四、說學法

      實驗法。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托盤天平的調節和使用。學生只有通過親自動手才能更好地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要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概念,要盡量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身邊的例子來說明物體是有物質組成的,如鐵桶和鐵制的文具盒都是由鐵這種物質組成的,教室里的木門和木椅子都是由木頭這種物質組成的?梢缘贸鲎匀唤绲.一切的物體都是又物質組成的結論。接著可以引導學生比較類似于大鐵桶和小鐵釘,雖然都是由鐵組成的,但所含鐵的多少量不同的例子,以引入質量的概念。

     。ǘ┻M行新課

      1、質量的概念

      在學生明白了物體所含的物質有多少后,直接引入質量的概念,不必做過多的講解,讓學生通過自己舉例的方式說明不同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不同,初步理解質量的概念

      對于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可以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來認識理解,讓學生課前準備一塊橡膠泥,上課前捏成各種形狀。設問:這塊橡膠泥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也可以讓一個學生將一塊橡膠泥從教室的后面傳到講臺,再設問:如果將這塊橡膠泥帶到月球上它的質量是否會發生變化?教師還可以舉出冰塊裝在容器里化成水的例子,讓學生思考質量是否變化?讓學生結合圖歸納出: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的變化無關。

      2、物體的質量的測量

      通過要比較兩個物體質量的大小就要確定質量的單位,直接給出質量的國際單位和常用的單位,對于1kg的大小,教師可以事先準備一個約1kg學生又比較熟悉的例子,如20個雞蛋的質量約為1kg,讓學生對1kg的大小形成具體的直觀的印象,然后通過閱讀表格”一些物體的質量的近似值”和動手掂一掂物理課本的質量|,文具盒的質量,使學生對常見的物體的質量有較多的認識。

      對物體質量的測量的儀器,可以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實例,教師再以補充。對于桿秤的應用可以介紹是我過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可以讓學生課外查找資料下節課在課堂上交流,這樣做可以鍛煉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本節課的重點是托盤天平的正確使用方法,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這里的教學上,先讓學生看書,然后讓學生自己說出天平的名稱,接著自己看天平的調節方法和使用方法,這是可以選學生代表上講臺演示,其他同學在臺下評價,老師再給與補充,同時老師強調:天平在使用之前必須調節水平,加砝碼時應先估計物體的質量,加砝碼是應加大的后加小的,物體的質量等于右盤中的砝碼的總質量數與游碼上的讀數相加,接著讓學生親自動手測一些物體的質量,老師下去巡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使學生能夠較為熟練的正確使用天平的目的、最后可以讓學生思考,砝碼用完后不放回盒中,使用是不用鑷子直接用手拿砝碼行不行、我們吃的食鹽,剛從水中取出的小鐵塊能否直接放左盤中去稱質量?讓學生自己發表看法,然后教師予以強調,這樣注意聯系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又經過學生思考會理解得更深刻

      本節課的小結可以讓學生自己去總結。

      (三)課堂反饋

      1、使用天平前,在調節橫梁平衡是將游碼放在xx位置調節平衡螺母。如果橫梁右臂偏高,則應將右邊的平衡螺母向xx旋。

      2、估計一下身邊的物品質量是多少,再稱一下,看看你的估計是否正確。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0

      設計意圖:

      本節內容包括三部分的內容,即質量的初步概念、質量的單位和如何用天平測量質量。質量的概念只作“物質的量”的粗淺介紹,重點是質量的單位何用天平來測量質量的問題。學生對于質量容易和生活中的重量混淆,教學中應當注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質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單位

      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學會測量固體和液體的質量

      2、過程和方法

      通過觀察、實驗,認識質量是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空間位置而變化的物理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天平使用的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與協作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質量的單位和學習使用天平教學難點:使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教具和學具

      鐵釘、鐵塊、木塊、天平、砝碼

      課前準備:

      預習天平的使用

      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問:自行車是用哪些材料制成?

      答:鋼、鐵、橡膠等材料制成的,教師接著說明:一般我們把自行車稱為物體,鋼、鐵、橡膠等稱為物質。這樣我們可以說:自行車這個物體是由鋼、鐵、橡膠等物質構成的,其它物體如:鐵釘、鐵錘、桌子、凳子等也都是由物質構成的。學生回答

      二、教學過程設計

      1.質量

      (1)對實物的觀察,引入質量的概念

      鐵釘和鐵錘含有鐵這種物質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這種物質我多少不同,物理學里為了表示這性質就引入的質量這個物理量,質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用符號:“m”表示。

      (2)舉例說明物體的質量不隨它的形狀、狀態、位置和溫度而改變。

      2.質量的單位

      (1)國際單位:千克(kg)

     。2)其他單位:噸(t);克(g);毫克(mg)。

      進率:1噸=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質量的測量——天平

      (1)介紹常用測質量的器具:案稱;桿稱;臺稱;電子稱;天平

     。2)托盤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構造:底座;橫梁;托盤;平衡螺母;指針;分度盤;游碼;標尺

      (3)天平的`使用觀察實物

      觀察天平構造,對照書本,指出每一組成部分

      A.盤天平的調節: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放在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調節橫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這時橫梁平衡。

      B.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用鑷子向右盤里加減砝碼并調節游碼在標尺上的位置,直到橫梁恢復平衡。

      C.這時盤中砝碼的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所對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測物體的質量。

      教師強調:

      1、調節平衡螺累母按:指針左偏就向右調;右偏向左調。

      2、天平調節平衡后,左右盤不能對調,平衡螺母不能再動。

      3、取砝碼時一定要用鑷子。

      4、往盤里加砝碼應先估計被測物的質量,再從大到小加砝碼,當加到最小一個砝碼時太重了,則應改用移游碼。

      5、游碼的讀數是讀游碼的左邊所對標尺的刻度值。

      (4)天平使用注意事項:

      A.不能超過稱量(天平的稱量=所配砝碼總質量+游砝最大讀數)。

      B.取砝碼要用鑷子,并輕拿輕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潔。

      小結:(在板書中小結)

      三、思考與作業

      學案、如何用天平測量液體的質量。

      四、板書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1

      一、說教材分析。

      “物體的質量”是蘇科物理八下第六章《物質的物理屬性》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包括“三個知識點、一個探究活動”。三個知識點分別是“質量的概念、質量的單位、天平的使用(質量的測量)”、一個活動是“探究物體的形狀、物質狀態的變化對物體質量大小的影響”!百|量”是物理學中重要的物理概念,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知道質量的含義”,只限于了解的層面,要求較低,只要學生能認識“物體所含的物質有多有少,質量是表示物體所含物質多少的物理量”即可。

      基于以上的認識,把本節課的重點定位為“質量的單位、質量的測量(天平的使用)”,難點定位為“對質量是物體的一種物理屬性的理解”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幾點:

      1、通過教師介紹、學生閱讀、舉例、比較以及學生的親身體驗,形成質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質量的單位,能進行不同單位之間的換算;

      2、借助實物和說明書了解天平的構造,能辨別天平使用中的錯誤并通過實踐操作學會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3、通過練習初步感受物體質量單位的大小,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會估測日常生活中常見物體的質量;

      4、通過探究活動,在了解物體的形狀、物質的狀態以及地理位置與物體質量大小無關的基礎上,理解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二、說設計思路。

      從學生身邊的生活物品入手,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質量的概念,設計練習進行估測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借助實物和課本中的信息快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形成創新意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互助協作的精神;采用“邊探索、邊實驗、邊討論”的綜合啟發式教學方法,滲透科學方法,培養綜合能力、創新精神。

      三、說教法、學法分析。

      學生對于質量及其單位在小學和生活中就已經有所接觸,因此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時從學生身邊中熟悉的事例入手,通過問題的創設,引導學生進行舉例、分析比較,通過比較分析形成質量的概念;對于“天平的使用”的教學主要采用“自主學習(閱讀說明書)、小組交流討論、上臺展示、同伴評價、教師追問、演示、師生共同歸納梳理”等環節展開,進行重點突破;而對于探究活動則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引領,提出一些注意事項,要求學生先設計實驗方案,在充分的準備之后再放手讓學生獨立操作、完成,注意引導學生感悟“對于給定的物體,其質量不隨物體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對于不同的物體,其質量一般又不相同,因此質量是物體自身的屬性”,從而有效地突破難點。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

      1、一根鐵釘和一枚大頭針相比,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我們使用的課桌和板凳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3、我們的物理課本和使用的作業本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4、物理課本和我們的課桌在構成上有何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物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討論、比較讓學生形成比較完整的認識:所有的物體都是有物質組成的。組成不同物體的物質可能不同、物體的形狀和用途可能不同、組成物體的物質的多少也可能不同;通過比較培養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的思維能力,進而引入質量的概念。(板書課題:物體的質量)

      質量: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

     。ǘ﹦撛O問題情境、進行質量單位的教學:

      1、問題:你能說出生活中質量的單位嗎?你能將這些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序嗎?(學生回答:噸、斤、量、錢、公斤、克、千克。引導學生對已有的經驗進行總結是學習物理的一種方法,在交流討論中要注意有反映大小的數值和反映物理意義的單位)

      2、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介紹國際制中質量的單位以及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板書:主單位:千克,符號“kg”)

      常用單位:克(g)、毫克(mg)、噸(t)。

      換算關系:1t=103kg;1kg=103g;1k=103mg。

      說明:斤、量、公斤在我國民間使用,不是國際制中的單位。

      反饋練習:

      1、一枚藥片的質量為5x10—4kg=t;一頭鯨魚的質量為1.5x105kg=t;

      2、下列物體中質量約為2kg的是()

      A、兩個雞蛋B、一只老母雞C、一頭大綿羊D、一張課桌

      3、請估測下列物體的質量:一只蘋果、一只雞蛋、你身體的質量、橡皮的質量、課桌的質量

      設計意圖:通過及時反饋讓學生在活動中練習、在練習中鞏固,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質量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估測、密切了生活與物理的聯系,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且培養了學生的估測能力,并且為托盤天平的使用的`教學提供鋪墊。

      (三)以鋼筆質量的估測為契機進行過渡、引入托盤天平的教學。

      問題:請估測一下你手中鋼筆的質量,先寫在演草紙上。然后讓學生匯報自己的估測結果,學生的估測結果會有很大的出入,抓住時機進行追問:“誰的估測結果最接近真實值呢?我們如何判斷?”學生自然就會想到借助工具進行測量,進而引入托盤天平的使用的教學。(板書:質量的測量——托盤天平)

      設計流程:學生閱讀說明書、對照實物了解天平的構造——同桌交流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動手實踐操作——學生演示(走上講臺)邊演示邊語言表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糾正——共同總結、歸納使用方法、深化認識。

      設計意圖: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讓學生在交流、展示中暴露問題,通過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及時評價,加深學生的認識、進而掌握托盤天平的`使用。

      (四)探究質量是物體的物理屬性。

      問題1:請同學們猜一猜當冰塊完全熔化成水之后質量是否發生變化?

      生1:變化。

      生2:不變。

      學生一定會存在兩種觀點,繼續追問:如何驗證我們的猜測?生:實驗!

      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匯報實驗的具體步驟以及根據什么現象得出什么結論,然后動手操作、收集證據進行論證。

      設計意圖:實驗操作之前給足學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時間,讓學生經歷真正的思維過程。這樣設計讓學生經歷“猜測、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收集論據、進行論證“的過程,雖然簡單,卻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增強積極的情感體驗,體會科學的探究過程。

      問題2:猜一猜你手中的橡皮泥(民團)形狀改變之后,質量是否發生變化?(在這個探究活動中增加“先估計一下橡皮泥質量”環節)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學生智力發展的潛在因素,增加探究的趣味性,對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的形成也是一個刺激,讓學生處于要學、愛學、好學之中,使能力的培養寓于知識的運用之中。通過活動的設計,不斷地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提高,以增強學好物理學科的信心。

      在兩個探究活動之后教師補充講解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位置也沒有關系,最后歸納結論。

      板書:物體的質量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位置的改變而改變;質量是物體的一種物理屬性。

      小結:通過生生互動、回顧的方式完成

      五、說教學反思。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試圖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然而在教學中發現,要想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出最大的教學效益,讓自主學習走向深入,離不開教師的幫助、指導和糾錯,既要使學生獨立思考,又要幫助學會去發現知識獲得的方法,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教師教師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又要適時地介入,既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又必須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合作者,比如“在天平的使用教學中學生上臺演示環節,在具體的測量物品質量的過程中,學生為了使天平再次平衡調節平衡螺母”,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而學生就沒有發現這個錯誤,此時就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此錯誤進行相關的點評;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加強學生信息收集、論證、結論和知識的梳理的指導,加強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綜合與評價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知識的建構。比如“如何用最簡練的語言歸納天平的使用方法、提升學生的認識也需要教師的指導、進一步總結出‘歸零’、‘左物右碼’、‘增減砝碼、調節游碼’等”。從而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上進心,鼓勵學生不斷進取,進而進行更積極的學習。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2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缓妥饔茫

      《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在此以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質量的概念和單位,本節是對上節課《質量》知識的拓展,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如何使用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技能要求之一。這節課的內容一個顯著的特點是與生活實際聯系較為密切,內容上難易適當,易激發各種層次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

      (二)教學目標:

      根據初中物理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測量質量的工具——天平。

     。2)了解托盤天平的主要結構。

     。3)知道托盤天平的調節、使用和讀數方法。

     。4)學會正確使用用托盤天平測物體的質量。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聯系實際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以及生活能力。

      (三)重點與難點:

      托盤天平是測物體的質量的儀器之一。用托盤天平測固體和液體的質量,是一個重要的學生實驗,正確測出液體質量又是一個難點。

      (四)教學內容的處理和安排:

      1.教學內容的安排:

      (1)通過ppt和實物,介紹托盤天平的構造。

     。2)通過分小組實驗,讓學生從實驗中找出規律,得出托盤天平的調節方法。

     。3)通過與刻度尺的比較,讓學生學會如何在標尺上讀數。

      (4)通過提問,讓學生學會如何正確測出被測物體的質量。

      (5)知識的運用:學會如何識別社會上短斤缺兩的方法。

      2.教材處理:

      由于托盤天平有稱量的范圍,而教材中沒有提及,根據實際應用,增加了天平的稱量和感量的介紹,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從實驗中找出規律,從而加深對天平正確使用的理解。

      二、教學策略

      1、由于本節內容難點不多,且與生活密切相關,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驗,自己去探索、尋找答案。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并在實驗中培養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學習物理,感受到物理的實用性。

      2、重點知識重點解決,通過類比法(標尺的讀法與刻度尺相比較)進行突破。

      三、教學方法:

      以實驗為主要研究手段,在實驗中使學生手腦并用,培養各種能力。在教學中以ppt和仿真實驗課件為輔助教學工具增強教學效果,以提問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感受到學習物理的實用性。

      四、學法指導:

      由于本校學生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存在相當一部分差生,加上初二課時較緊,因此,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1.課前準備,預習課本內容,找出生活中測量質量的常見工具。

      2.實驗中,教會每個人讀標尺上的示數(如果靠老師一個個地教,顯然課時不夠,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讓學習基礎好的同學去幫助學習基礎差的同學,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從實驗中去得到證明。

      思考問題:

      問題1:在調節天平平衡的過程中,如果左盤低,右盤高(指針偏左),應如何

      調節平衡螺母?

      問題2:在稱量時,游碼的作用是什么?

      問題3:在稱量前,如果天平未調平衡,左盤低,右盤高,則測出物體的質量比實際的質量是偏大還是偏小?反之又如何?

      問題4:在調平天平的過程中,沒有將游碼移至零刻度,則測出物體的質量比實際的質量偏大還是偏。

      問題5;如果用已磨損的砝碼去測物體的質量,結果又如何?

      問題6:如果砝碼上沾上了雜物,則測出物體的`質量又如何?

      問題7:在稱量時,如果將物體放在右盤,砝碼放在左盤(錯誤),能否通過一定的方法求得物體的質量?

      問題8:如何測量一枚大頭針的質量?

      問題9:如何測量一杯水的質量?

      問題10:如何測量一滴水的質量?

      問題11:一堆相同大頭針,估計幾千個。利用現在的儀器,能否很快知道大頭針的數目嗎?

      問題12:如果測量固體的質量后再測量液體的質量,課時顯然很緊張,再說以后測量液體的密度時還要先測量遺體的質量,所以這次如何測量液體的質量改為思考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后得出正確測量不同液體質量的方法。

      4.最后通過學習,讓學生總結規律。

      5.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應該注意的事項。

      五、教學流程:

      情景(托盤天平)→介紹托盤天平的構造→托盤天平的調平方法→學生活動→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學生活動→得到結論(物體的質量=右盤中的砝碼總質量+游碼所示的質量)→學生討論:正確使用托盤天平應該注意的事項

      六、板書設計:

      1.托盤天平的調平方法

      (1)天平放在水平臺子上

     。2)游碼移至零刻度處

     。3)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刻度板中央,使天平平衡。

      2.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

      (1)物體放在左盤中

     。2)在右盤中增減砝碼,使指針接近零刻度

      (3)調節游碼,使指針指在刻度板的中央。

      3.物體的質量=右盤中的砝碼總質量+游碼所示的質量

      4.實驗中注意的事項:

     。1)每一架天平都有一定的測量范圍,放在天平上的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它的測量范圍。

     。2)不能將潮濕的、腐蝕性的物體直接放在托盤中。

     。3)砝碼要用鑷子夾取,用畢及時放回砝碼盒中。

      七、教學評價:

      活動卡:將十二個思考問題改變成十二題目進行課堂反饋。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速度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要計算速度必須知道什么量?怎樣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測出汽車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要測出相應的時間。

      (二)講授新課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①時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②學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后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匍L度的`單位:km→m→dm→cm→mm→μm→nm(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

     、跍y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

     、蹖W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軐W生討論并活動:如何較準確測出硬幣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

      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測量結果=數字+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錯誤可以消除。

     。ㄈ┱n堂小結

      懂得測量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和用具

     。ㄋ模┎贾米鳂I

      完成相應的同步練習

     。ㄎ澹┙虒W后記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ǘ┲v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里出發,怎么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邊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怎樣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啟發學生回答:可以計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者計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者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學生學會熟練掌握公式的變形。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學生觀察圖11.2—2。讓他們提出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例子(汽車開動時,汽車剎車時,足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度:v=s/t這樣算出的速度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ㄈ┱n堂小結

      1.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是怎樣計算的?

      3.速度的單位怎樣進行換算?

      4.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那么變速運動呢?

     。ㄋ模┳鳂I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ㄎ澹┙虒W后記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有關的知識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參觀或看錄像等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獲得社會生活中聲的利用方面的知識。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了解聲在現代技術中的應用,進一步增加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

      生活中利用聲的例子

      三、教學課時:

      1課時

      四、教法與學法:

      閱讀自學法、討論法

      五、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1)自由說出所了解的利用聲的`現象;

     。2)觀看相關的錄像;

      (3)討論對以上的應用例子怎樣歸類

      在此基礎上,老師綜合學生所舉的例子和初步的分類方法,進行總結性的講解。

      1、聲與信息

      計算:小明向較遠的高山大喊一聲,經過1.2s聽到回聲,請問:小明距離高山多遠?(當時氣溫是15℃)

      學生算出結果后,清楚回聲可以測出距離。

     。1)介紹蝙蝠采用回聲定位來確定目標的位置

      (2)介紹聲吶技術產生的背景以及現代聲吶技術的應用方面

      (3)介紹B超在醫學上的應用

      (4)超聲波測出金屬內部的傷痕

      2、聲與能量

      介紹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

      超聲振動除結石。

      超聲波潔牙。

      課堂小結:

      聲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

      課后作業:

      完成物理時習在線相關內容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6

      教學目標:

      1、理解氣態、固態和液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重、難點:

      1、實驗探究熔化、凝固的規律。

      2、正確得出熔化、凝固的規律。

      教學器材:

      燒杯、水、溫度計、海波、蠟、酒精燈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1、常用溫度計的測溫原理是什么?單位是什么?是怎樣規定的.?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體溫計的測溫方法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可以轉化?(學生回答、并舉例,教師總結:)

      1、物態變化:物質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過程。

      熔化:物質由固態變成液態。

      汽化: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

      升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成氣態。

      凝固:物質由液態變成固態。

      液化: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

      凝華:物質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

      下面我們先學習……熔化與凝固

      探究實驗:課本75頁,物質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

      提出問題……

      猜想與假設……

      設計試驗……

      進行試驗……

      數據記錄:

      時間/min12345678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利用數據作出圖像……然后說明凝固的過程,并在坐標中作出海波、蠟的凝固圖像。

      ……學生探究、尋找規律,教師總結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體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變,晶體熔化的溫度叫熔點

      非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斷上升,沒有熔點。

      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非晶體沒凝固點,同一晶體的熔點=凝固點。

      不同晶體熔點不同(見課本熔點表),記住冰的熔點。

      3、熔化時吸熱,凝固時放熱。

      4、介紹一些常見的熔化和凝固現象。

      三、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完成物理時習在線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2、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且難度較大,節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如:圖形圖像、物質狀態等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7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思路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熱愛、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環境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噪聲控制的途徑難點:噪聲的危害以及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教法與學法:

      分組討論法、閱讀法

      四、教學過程:

      放一段錄像,先放出一段優美的旋律,然后放出一段嘈雜的聲音。

      然后引入課題:優美的聲音使人心情愉快,而雜亂的聲音則令人心煩意亂。那么,令人心煩意亂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它對人有沒有危害?怎樣才能有效地防止這些聲音的產生和或者削弱它呢?

      1、噪聲的來源(學生討論)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噪聲的.含義:

      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物理角度)

      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環境保護角度)

      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學生討論)

      總結學生的分析,得出三條界線:

      >90dB,會破壞聽力;

      >70dB,會影響學習和工作;

      >50dB,會影響休息和睡眠。

      3、控制噪聲

      復習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引起鼓膜的振動

      (聲源發生處)(聲音的傳播過程)(人耳)

      演示實驗:讓鬧鐘發出聲音,過一段時間后,把紙盒將鬧鐘罩住,讓學生比較前后聲音的不同。

      綜合實驗和學生活動內容,總結得出控制噪聲的途徑:

      在聲源處減弱噪聲、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人耳處減弱噪聲。

      五、課堂小結:

      1、噪聲的來源和危害有哪些?

      2、怎樣防治噪聲?

      六、布置作業:

      調查學校周圍有哪些噪聲源,學校應該采取哪些合理的措施?

      七、教學后記: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不多,在強調一兩個主要內容的同時,可以安排一定的課外練習讓學生在課堂完成。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8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曲線運動;

      2、知道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樣確定的;

      3、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重點:

      1、什么是曲線運動

      2、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方向的確定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難點:

      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前邊幾章我們研究了直線運動,下邊同學們思考兩個問題:

      1、什么是直線運動?

      2、物體做直線運動的條件是什么?

      在實際生活中,普遍發生的是曲線運動,那么什么是曲線運動?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

      二、新課教學

      1、曲線運動

      (1)幾種物體所做的運動

      a:導彈所做的運動;汽車轉彎時所做的運動;人造衛星繞地球的運動;

      b:歸納總結得到:物體的運動軌跡是曲線。

      (2)提問:上述運動和曲線運動除了軌跡不同外,還有什么區別呢?

      (3)對比小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和彎道上行駛的情況。

      學生總結得到:曲線運動中速度方向是時刻改變的。

      過渡:怎樣確定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方向呢?

      2: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

      (1)情景:

      a:在砂輪上磨刀具時,刀具與砂輪接觸處有火星沿砂輪的切線方向飛出;

      b:撐開的帶著水的傘繞傘柄旋轉,傘面上的水滴沿傘邊各點所劃圓周的切線方向飛出。

      (2)分析總結得到:質點在某一點(或某一時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方向。

      (3)推理:

      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個或兩個同時變化,就表示速度矢量發生了變化。

      b:由于做曲線運動的物體,速度方向時刻改變,所以曲線運動是變速運動。

      過渡:那么物體在什么條件下才做曲線運動呢?

      3: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1)一個在水平面上做直線運動的鋼珠,如果從旁給它施加一個側向力,它的運動方向就會改變,不斷給鋼珠施加側向力,或者在鋼珠運動的路線旁放一塊磁鐵,鋼珠就偏離原來的方向而做曲線運動。

      (2)觀察完模擬實驗后,學生做實驗。

      (3)分析歸納得到:當物體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時,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4)學生舉例說明:物體為什么做曲線運動。

      (5)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當合力的方向與物體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線上時,產生的加速度也在這條直線上,物體就做直線運動。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時,產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夾角,這時,合力就不但可以改變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變速度的方向,物體就做曲線運動。

      三、鞏固訓練:

      四、小結

      1、運動軌跡是曲線的運動叫曲線運動。

      2、曲線運動中速度的方向是時刻改變的,質點在某一點的瞬時速度的方向在曲線的這一點的切線上。

      3、當合外力F的方向與它的速度方向有一夾角a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五、作業:<創新設計>曲線運動課后練習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19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現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過程和方法

      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顏色的混合,獲得有關的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親身的體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通過親身的體驗與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

      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探索的積極性。

      重、難點:

      1、 光的直線傳播的內容。

      2、 分析解釋有關現象。

      3、 知道顏色、顏料之迷。

      教學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煙霧、三棱鏡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無前面無相關內容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

      ①我們為什么可以看見物體?物體有光線射入我們的眼睛。例如:陽光、日光燈、電視等。

     、趯W生探討:光線是如何傳播的?

      進行新課:

      1、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例如:學生舉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幾種類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傳播

      演示試驗①:圖片陽光穿過樹林

      演示試驗②:激光在水中穿過

      演示試驗③:激光在煙霧中穿過

      結論: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應用:影、排隊、射擊、日食、月食

      (可以讓學生先討論,部分現象要解釋)

      3、光的速度:

      討論:光有沒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傳播速度為 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利用對比說明:34頁圖示在其他介質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閱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問答:

      (1)我們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顏色:

      (1)、試驗:光的色散說明什么問題?

      結論:白光是由各種顏色的光組成的',不同顏色的光混合后會變成其他顏色。不同顏色的光分散的過程叫光的色散。

      (2)、顏色之迷: 不透明物體:

      透明物體:

      (3)、光的三原色:紅、綠、藍

      (4)、顏料的三原色:品紅、黃、青

      3、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1、 完成物理套餐內容。

      2、 課本后練習。

      教學后記:

      本節課在怎樣顯示光路、光的傳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學習方法,課堂反應比較好,以后應加強這方面的探究。在需要較多時間的課時上,不要只顧進度,要避免出現學生的滯后情況。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 20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電流是有強弱的;

      2.知道電流的單位是安培,比安培小的單位還有毫安和微安;

      3.知道電流表的使用方法;

      4.能正確讀出在電流表的示數。

      二、能力目標

      1.通過用電流的效應來研究電流的強弱,提高學生用間接研究問題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連接電路的實驗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電流表的讀數,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準確讀數的技能。

      三、德育目標

      1.通過學生連接電路的實驗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2.在學生對電流表讀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電流表,并能準確讀數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正確連接電路,正確使用電流表

      教學方法

      實驗法、討論法、觀察法、點撥法

      教學用具

      手電筒、玩具小汽車、電池、開關、導線、小燈泡、電路示教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實驗情境,引入新課

      [師](出示電路示教板)這是一個由池、燈泡、開關、導線構成的電路,當閉合開關時,同學們看到了什么?

     。凵轃襞萘亮。

     。蹘煟菡f明了什么?

      [生]電路中有了電流。

     。蹘煟菽憧吹诫娏髁藛幔磕阍趺粗离娐分杏辛穗娏鳎

      [生]電流倒是沒看見,但燈泡發光了。

      [師]對。如果用手摸燈泡,還會感覺到熱,這說明電路中通有電流時會產生各種效應,如給燈泡通電后,燈絲會發熱,熱到白熾狀態就會發光,這叫電流的熱效應,除此之外,電流還有磁效應和化學效應等。本來電流是看不見、聞不出、聽不到的,但我們可以利用電流產生的效應來認識它、研究它。

     。凵菸覀冎車目諝庖部床灰姟⒚恢,只有刮風時才能感覺到它的存在,是不是一個道理?

     。蹘煟莺苷_,你的思維比老師還快。實際上這是一種間接研究問題的巧妙方法。

      二、新課教學

     。蹘煟菡埓蠹易屑氂^察桌上的小燈泡,看燈泡上標有什么?

     。凵萦袛底趾头。

     。蹘煟轃襞萆弦徊糠质撬碾娏髦怠是電流這個物理量的符號,0.2A是同學們實驗時用的小燈泡的正常工作時的電流值。電流I的單位是安培,簡稱安,符號是A。下面我要問大家了,0.2A表示什么意思?

     。凵菪襞菡9ぷ鲿r的電流是0.2安培。

     。蹘煟荽蠹疫有什么問題嗎?

      [生]安培是怎么來的?

     。蹘煟莅才嗍欠▏目茖W家,他在物理、化學、數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安培在電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尤為突出,被后人稱為“電學中的牛頓”。為了紀念他,物理學中用安培作為電流的單位。希望同學們能向安培學習,刻苦鉆研,勇于開拓和創新。

     。凵蓦娏鬟有其他單位嗎?

      [師]請大家快速閱讀課本中另外兩個電流的單位,并完成下列問題:

     。弁队埃

      1.電流的單位還有()和(),符號分別是()和()。

      2.電流單位的換算關系是:

      1A=()mA

      1mA=()μA

      3.把《小數據》中計算器中電源的電流值、半導體收音機電源的電流值,手電筒中的電流值分別換算為以安培為單位的電流值。

     。蹘煟萃瑢W們閱讀了一些電器的電流值,為什么都不一樣呢?

      [生]說明電流有強有弱。

     。蹘煟荽蠹铱次沂掷镉惺蛛娡埠鸵恢煌婢咝∑,當它們的燈發光時,你能判斷誰的電流強,誰的電流弱?再換一輛不同的汽車呢?

      [生]燈泡發光越亮,電流越強。

      [實驗]怎樣連接電流表。

     。蹘煟莠F在請同學們用你桌上的.燈泡、導線、電池組成電路,先用一節電池供電,再用兩節電池供電,注意觀察燈泡的亮度。

     。凵萦脙晒濍姵毓╇姇r燈泡亮一些,說明電流大。

     。蹘煟莠F在每組發一個能直接測出電流值的電表——電流表。在剛才的電路中,再接入電流表,就可以測出燈泡的電流值。不過,大家要先閱讀課本,討論一下,要注意什么原則才算正確連接電流表。

      討論之后,總結出以下幾條規則:

      規則1:電流表必須和被測的用電器串聯;

      規則2:電流必須從“+”接線柱流進去;“-”接線柱流出來;

      規則3: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學生用電流表有兩種量程,電流值小時用標著“0.6”的接線柱和“-”接線柱;電流值小于0.6A時用標著“3”接線柱和“-”接線柱;

      規則4: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使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蹘煟菡莆针娏鞅淼倪B接后,兩人一組開始把你的電流表接入電路中,要注意規則。

     。▽W生實驗,教師給予幫助和指導)

     。坶喿x課本]怎樣在電流表上讀數

      讀數時,要看清兩點:看清所選量程的每一大格、每一小格各表示的電流值;看清測量時表針停在哪個大格、哪個小格上。

      學生讀數后,教師讓幾個小組把測得的燈泡電流值報上來,討論出現的問題:

     。凵祝菸覀兘M測得的值與燈泡上標的正常值不太相符,我們討論后認為是導線上消耗了一部分電能,所以電源的電能輸送給燈泡時達不到燈泡需要的正常電流值,燈泡也就不如正常時的亮。

     。凵遥菸覀兘M連接電路都正確,但讀數時看到另外的量程刻度上了,所以和別的組不一樣。經過認真檢查后,改正了錯誤。

      [生丙]我覺得連接電路時關鍵要注意電流表“+”接線柱是“0.6A”接線柱還是“3A”接線柱,確定之后就好辦了。

     。凵。菸矣幸粋問題,這個實驗中的小燈泡上標有“0.2A”于是我們選“0.3”接線柱,如果燈泡上不標電流值呢?

      [師]經過兩節的電路學習,同學們對電路不再陌生。實驗時很認真,實驗后又能很好地總結。現在,又提出了問題,我非常高興!這個問題可以用試觸法解決,你把兩根導線和電流表的兩個接線柱只要一接觸(不要固定),就可看出電流表的表針是否超過你估計的量程。如表針正好在你估計的量程內,你只要把導線固定好讀數即可,相反,不在你估計的量程內呢?

      [生]換成另一量程的兩個接線柱即可。

     。蹘煟輰。這種試觸法在以后的電學中還會用到,如用電壓表測電壓值等。

      三、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以下內容:

      1.可以用電流來表示電流的強弱。

      2.正確連接電流表:電流表與被測用電器要串聯;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接線柱進,“-”接線柱出;不要超過電流表的量程;不要把電流表直接連到電源的兩極上。

      3.正確讀出電流表的讀數。

      四、布置作業

      P100動手動腦學物理1、2、3寫在作業本上。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02-02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11-03

    物理下冊教案11-19

    八年級物理下冊《浮力》教案11-26

    物理八年級下冊 《重力》 教案12-15

    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12-17

    八年級物理下冊《壓強》教案05-15

    八年級物理下冊《壓強》教案12-04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力》教案01-26

    八年級物理下冊教案(精選22篇)02-0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天天看片高清观看免费国产 | 亚洲欧美综合a一区久久 | 亚洲96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香蕉伊蕉伊中文在线观看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