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歷史教案>七年級歷史教案>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

    時間:2022-11-02 21:53:44 七年級歷史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1

      基礎知識

      了解: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的簡況.

      掌握: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政府設置臺灣府、雅克薩之戰和中俄《尼布楚條約》等重要史實.

      理解:此時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還能得到鞏固.

      過程與方法

      閱讀提煉: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概括提煉出基本的知識要點.

      縱向聯系溫故知新: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能夠用歷史事實說明臺灣、黑龍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愛國主義民族自尊:使學生認識到鄭成功收復臺灣和清政府抗擊沙俄侵略的斗爭都是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正義斗爭;中華民族有著堅決反抗外來侵略的光榮傳統;鄭成功是我國歷的民族英雄.

      繼承傳統:激發學生繼承民族英雄的愛國主義傳統,培養為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而英勇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鄭成功收復臺灣、雅克薩之戰和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難點:中俄《尼布楚條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復習提問:明清時期加強君主集權的負面作用是什么?(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過渡講解:這個時期的中國開始走向落后,但是還有能力抗擊外來侵略,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發生了收復臺灣和勝利抗擊沙俄兩件大事.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開辟荊榛逐荷夷”

      指導學生閱讀94—95頁“導入框”和本目課文以及插圖、資料等,在書上標注要點并思考回答:

      1.歷第一個對我國進行侵略活動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葡萄牙)

      2.緊接著侵占臺灣的殖民國家是哪一個?(荷蘭)

      3.誰收復了臺灣?(鄭成功)

      4.這件事在歷起了什么作用?(捍衛了國家主權,維護了領土完整)

      5.根據95頁“動腦筋”:為什么鄭成功說“臺灣一向屬于中國”?(三國時,孫權就派萬人大船隊到達“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臺灣.元朝時又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琉球就是今天的臺灣.所以,鄭成功說“臺灣一向屬于中國”.)

      6.鄭成功在臺灣建立政權有什么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臺灣的開發,另一方面與清政府分庭抗禮,形成分裂狀態.)

      7.清政府怎么解決分裂問題?(1683年進軍臺灣,1684年設立臺灣府,實現了統一,加強了臺灣同內地的聯系,鞏固了海防.)

      過渡講解:東南方向的分裂問題解決后,清政府又成功地捍衛了東北領土的完整.

      雅克薩之戰

      指導學生閱讀96—98頁本目課文和插圖、地圖、“自由閱讀卡”等,作讀書標記并思考回答:

      1.唐朝以來,黑龍江流域出現過哪些少數民族?(靺鞨、女真、滿洲等)

      2.在雅克薩之戰中英勇抗擊沙俄的少數民族是哪一個?(達斡爾族)

      3.誰兩次下令打敗盤踞在雅克薩的沙俄侵略軍?(康熙帝)

      4.根據98頁插圖和“自由閱讀卡”回答:圖中哪些是清軍?哪些是俄軍?清軍取勝的原因是什么?(左面乘車而逃的是俄軍,右面眾志成城的是清軍.取勝原因是康熙決心大,部署周密;軍民眾志成城,為正義而戰;人數和武器裝備占有優勢等.)

      5.1689年,中俄簽定什么條約?(《尼布楚條約》)

      指導學生在97頁《尼布楚條約》中俄邊界示意圖上,標明黑龍江、烏蘇里江、庫頁島的`位置.

      6.這個條約在歷和法律上有什么意義?(它是平等的條約,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教師講解“平等”概念并小結、留“伏筆”:經過協商,雙方各有讓步——清政府同意將尼布楚劃歸沙俄,沙俄同意將烏第河以南地區劃為“待議地區”,所以它是平等的.可見,這時中國社會發展雖然緩慢了,但是與侵略者相比,還有一定的實力,還能有效地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但是,后來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壯大、中國封建制度的腐朽,雙方實力的差距日益擴大,終于導致東北許多地區逐漸被沙俄割走,臺灣也被日本割占兩次.具體情況,我們將會在今后的課程中逐步了解.

      如時間許可,鞏固小結

      1.完成課本97頁“練一練”:連線搭配

      2.完成新學案72頁“自我測評”.(其中選擇1的答案有誤,應訂正為BCD)

      3.提醒學生預習19課《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體,知道漢字的演變;了解夏朝和商朝的歷法、戰國的24節氣;知道扁鵲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編鐘。

      2、過程與能力:通過分析史料和搜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運用資料的能力,培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古代就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詳細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學習詩人屈原,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點與難點]

      本課重點是甲骨文、商朝歷法和詩人屈原。

      本課難點是甲骨文的字型結構、古代歷法和《離騷》的藝術成就。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故事法)

      我們同學每天都在讀書、寫字,要接觸大量的文字,文字幫助我們記事、傳達信息、獲取信息,文字對我們來說太重要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祖先在文字沒產生之前是如何記事、傳達信息的呢?(學生能說出結繩記事、刻符號等等)

      一、文字的演變

      1、先展示各種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簡、帛書(讓學生有一個感性認識)

      2、關于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對哪種文字最感興趣呢?(讓學生選擇學習內容)

      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來的,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小結:隨著書寫工具的變化,字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書法條幅,學生感受書法藝術美,陶冶了情操,同時對文字字體演變有了簡要的了解)。可見,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字字體在進行不斷的'演變,向著簡明、快捷的方向發展。

      漢字形聲表意,歷經千年而不衰,成為維持和聯結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希望同學們熱愛我們的漢字,并寫好漢字好嗎?

      (這種形象直觀的教學能發揮多種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學生清晰掌握我國漢字的早期演化過程,也可以通過了解造字方法增強學生準確運用漢字的本領,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更能夠培養學生觀察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過渡:隨著對天象的觀察,我國的歷法發展起來。]

      二、向學生展示網上的資料)

      (1)什么叫歷法?

      (2)夏朝的歷法的發明、商朝歷法的特點、戰國24節氣從生活入手,讓學生了解歷法和24節氣,并讓學生深入思考他們的作用。讓學生課下繼續搜集24節氣的諺語。

      三、扁鵲

      ⑴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⑵補充扁鵲的資料,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四、屈原

      詩歌賞析,體會屈原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受到啟迪。

      (說明:《離騷》是屈原被流放后用詩歌形式寫成的自敘傳,是中國古典文學中最長的抒情詩。表達了崇高熾熱的熱愛祖國和人民的激情。同時通過閱讀和分析《離騷》,教育學生認識學習兩千多年前的屈原憂國憂民、高潔耿介的崇高品德和為追求理想頑強奮斗的精神。)

      五、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提供一些資料供學生了解。

      六、整合知識:綱要知識圖(可讓學生自己畫,小組互相交流)

      七、總結認識:(總結出今天的收獲,并引導學生繼續探究)

      1、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你還有哪些想進一步了解?你打算怎樣繼續去了解呢?

      2、對于這些知識,你還能用其他形式表現出來嗎?

      3、約定:把自己探究的成果互相交流和展示。

      附:板書設計

      1、商朝的文字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稱為甲骨文

      2、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3、商周的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金文

      4、歷法產生于夏朝,完善于商朝,戰國時測出24節氣。

      5、名醫扁鵲,望、聞、問、切四診法。

      6、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造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稱為楚辭。

      7、戰國時期盛行鐘鼓之樂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古典小說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四大古典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色,明清時期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得出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積極內容,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了解它們不僅是中國文學的瑰寶,在世界文學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鑒賞文藝作品的方法,培養學生鑒賞文藝作品的素質,激發學生閱讀文學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

      本課的難點是:《牡丹亭》主題思想的理解。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3分鐘)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請一位介紹一下。今天我們共同來了解明清在文學、戲劇、書畫方面的藝術成就。

      (二)講授新課

      一、古典小說的高峰(20分鐘)

      1、老師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斷,學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紹。

      2、引導學生簡單概括出這四部小說的主要內容。并講一個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國演義》為例,引導學生討論歷史和歷史小說的區別。

      4、 指導學生列表(包括書名、作者、創作時間、小說題材等)比較歸納出四部小說的共同特點。

      “明代三大奇書”: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

      施耐庵《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

      吳承恩《西游記》(是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說)

      5、列舉明末三大奇書及作者?

      (1)<<三國演義>> 羅貫中 (2)<<水滸傳>> 施耐庵 (3)<<西游記>> 吳承恩

      二、戲劇的繁榮(6分鐘)

      1、戲劇:湯顯祖《牡丹亭》

      2、《永樂大典》----一部大型綜合性類書,是我國古代的一部類書。

      3、小組學習,找出明清時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及代表作,討論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劇片斷,學習了解京劇的產生。

      課后習題

      列舉明末三大奇書及作者?

      課后習題

      板書

      一、小說:“明代三大奇書”: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 吳承恩《西游記》

      二、戲劇:湯顯祖《牡丹亭》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時期我國以青銅文明為代表的奴隸制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夏、商、西周時期的奴隸制文明輝煌燦爛,源遠流長,一脈相承。

      2、過程與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手上網查資料,搜集史料,體會夏商周青銅文明的輝煌。

      (2)通過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結論。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樹立人民創造歷史的正確人生觀。

      二、重點和難點: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是全課的重點子目。

      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這一概念是本課的難點問題。

      三、教法和學法:

      1、啟發式教學結合網絡教學

      2、自學探究式學法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四、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出示一組三星堆文化圖片,進而引導學生初步了解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的基本概況。

      2、打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的圖片供學生討論,了解夏商周青銅器的.高超技藝,運用物理和化學知識分析青銅器的制作成分和制作工藝。并要求學生用橡皮泥或膠泥制作一種器皿,引出夏商周陶瓷,玉器制造業也很興盛,體會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艱辛,通過實踐提高感性認識。

      3、以同學們日常生活中常吃什么?導出夏商周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情況,得出當時的農牧業已相當發達的結論,這個時代人們所創造的物質文化,便被稱作青銅文明。

      4、設置二個動腦筋題:

      (1)組織學生討論:談談你所認識的青銅文化,全面了解青銅文化,認識是農業,手工業,畜牧業和商業的繁榮,形成了夏商周燦爛的青銅文明。

      (2)提出你認為誰是輝煌燦爛青銅文化的創造者?問題,供學生討論,明確青銅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隸制文明。

      5、教學小結:要求學生自行設計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6、課堂驗收:摘星星專欄,以多種方式使學生掌握本課知識重點。為進一步發散學生的思維,提出問題你認為我國是世界文明故國嗎?學生大體了解什么是文明古國,并和其他世界文明古國橫相聯系,增強民族自豪感。

      附:板書設計

      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出現青銅器;

      2、到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的有司母戊鼎----至今發現的青銅器和四羊方尊

      3與商周同期,在我國西南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青銅文化,即三星堆文化。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在掌握和了解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作用的基礎上,分析商鞅變法的成敗,以掌握初步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商鞅變法、創設問題情境,培養解決歷史問題,再實踐前人的創新過程的探究式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商鞅變法,培養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

      [重點和難點]

      本課重點: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

      本課難點:封建社會的形成。

      [教法學法]分組導學,學生自學探究。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課前準備:

      教師查閱書籍、報刊、網站等,收集相關資料。了解學生的準備情況以便能及時、準確地對學生的資料作出評價、指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改革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方式,春秋戰國時代也是一個大變革時代,讓我們了解當時的改革是怎樣推動社會進步的

      二、展現大變革的時代背景

      通過學生角色[奴隸、統治者、新興地主]扮演,展現大變革的時代背景

      1.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水平提高。奴隸生產積極性不高。

      2.奴隸主大量開墾私田,改變剝削方式,成為新興地主。

      3.統治者統治面臨危機。[公田不治諸侯爭霸]

      三、討論問題:假如你是當時的統治者,怎樣解決這些社會問題?

      通過學生討論,得出結論,要變法改革。

      四、指出當時各國都進行了變法,提問最徹底的變法在哪國?引出秦國商鞅變法。

      二組同學介紹商鞅。

      商鞅最主要的功績是變法.,那么變法的具體情況怎樣?

      討論:假如你是商鞅,你會采取什么措施?

      學生討論,制定變法措施。

      用多媒體展示商鞅變法內容。

      1、背景---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奴隸主將新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變成私產并出租,這些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地主土地的人們成為農民。

      2、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3、變法的內容,課本把它歸納成為三條。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變法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討論問題:秦孝

      附:板書設計

      一、農業的進步:

      1、春秋時期,鐵器在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上開始使用。

      2、牛耕是我國農業發展的一次革命。

      3、秦國李冰在岷江修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二、商鞅變法:

      1、背景:生產力的發展。

      2、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3、變法的內容:土地私有;獎勵耕戰;建立縣制。

      4、變法意義: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春秋時期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晉楚爭霸與城濮大戰,了解南方的吳越爭霸,掌握戰國的形成過程、名稱、方位及長平之戰的影響。

      能力要求:通過比較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所體現的不同時代特征,培養學生在比較中認識歷史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齊桓公、晉文公和越王勾踐建立霸業過程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國興靠治,人興靠明確的追求目標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興人是興國的關鍵。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齊、晉稱霸。

      本課的難點是春秋爭霸戰爭和戰國兼并戰爭的不同,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等表述中,就隱含著歷史走向統一趨勢的意思,要指導學生分析理解。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

      導入:同學們,我們生在山東,長在淄博,齊魯大地,物產豐盈,人杰地靈。誰能說說看,為什么稱山東稱為齊魯大地?齊國古都出現在哪一歷史時期?引出課題。

      提問:東周從何時開始,它分為哪兩個歷史時期?為什么取名春秋戰國?(明確春秋戰國是兩個歷史時期)

      一、春秋爭霸

      (一)第一霸主齊桓公

      出示史料:"平王立,東遷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史記?周本紀》

      閱讀材料回答:

      1、春秋時期為什么出現諸侯爭霸的局面?

      2、春秋時期出現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稱霸中原的是誰?,

      3、假如你是齊桓公,應該怎樣作才能成就霸業?請同學們充當謀士,為齊桓公獻計獻策。小組討論,選出代表發言。

      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給予鼓勵,然后做一概括總結。

      1.齊國東方,盛產魚鹽。出示春秋形式圖,顯示齊國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內政。(插入"管仲與齊桓公圖",問:你知道管仲與齊桓公的故事嗎?談談你對齊桓公的看法.)

      3."尊王攘夷"為號召,擴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義是什么?

      過渡:齊桓公以后即起參與爭霸的是晉國和楚國。晉楚數次聯合盟國在中原地區的對決,先后持續百余年,是春秋時代最壯觀的景象。

      (二)、晉楚爭霸

      1、這兩國爭霸的情況怎樣?哪位同學能說說看?(培養學生概述歷史事件,口頭表達的能力)

      2、奠定晉文公成為霸主的戰役是什么?

      3、為什么本處于劣勢的晉軍能取得勝利?

      4、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歷史啟迪?

      5、除了中原各國的爭霸,還有南方的哪些國家也加入了爭霸戰爭?

      6、你聽說過臥薪嘗膽的`故事嗎?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春秋時期的兩百多年間,諸候們打了四百多場大戰。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個諸候國銳減到二十幾個了。到戰國時期主要只有七雄,

      說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戰國形勢圖。此題有些難度,可對照地圖,學生討論,然后回答。)

      二、戰國七雄:

      戰國時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戰國七雄示意圖,讓學生觀察它們的地理位置,說出有什么特點?(教師總結口訣:"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這七雄中,哪些國家變化?誰能指圖說說看?(如果學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可不作講解

      1、戰國時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由家鄉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軍事家孫臏龐涓,學生了解桂陵、馬陵之戰。

      2、請大家想一想,身處這樣一個環境中,一個國家怎樣才能避免被消滅的厄運呢?

      3、如果你是當時的預言家,請你預測戰國時期的走向(或歷史發展趨勢)是什么?哪國最有能力主宰歷史?

      4、戰國七雄的局面是怎樣被打破的?長平之戰中秦取勝的原因是?

      三、課堂小節:出示歷史歌謠,小節本課。

      春秋諸侯齊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晉楚爭霸在中原,此時舊制如碎瓦。

      戰國七雄并立打,桂棱馬棱留史話。長平戰后秦無敵,秦掃六合統天下

      四、課堂練習

      附:板書設計

      一、春秋爭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2、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3、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

      4、在公元前7世紀中期,葵丘會盟,標志著齊桓公的霸業達到頂峰,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5、城濮大戰:公元前7世紀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勝,楚敗。

      二、戰國七雄:

      1、戰國從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2、韓、趙、魏三分晉國,后來田氏建立齊國。

      3、列舉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結合圖位置:最北是燕國;最南是楚國;最東是齊國;最西是秦國)

      4、這個時期的戰役有桂陵之戰、馬陵之戰。

      5、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國戰敗,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御秦軍的進攻。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6篇)11-03

    七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教案(通用18篇)03-17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08-25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01-10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09-26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12-06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15篇08-25

    七年級歷史與社會下冊教案12-18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15篇)01-1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亚洲刺激在线看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 亚洲AV网站在线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不 | 亚洲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 在线精品自拍亚洲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