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9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欣賞、分析藝術作品,能夠認識到不同季節的色彩變化,及不同色彩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應會:認識該課中介紹的四位畫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其作品進行初步分析,并寫出短文,以表達對畫而的認識與感受。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本課欣賞,認識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了解東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
重點:認識四季的色彩,能正確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難點:用寫短文的方法,表達個人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課前準備
1、教師設計《四季的色彩》課件,音像結合,圖文并茂。
2、學生搜集在不同季節拍攝的照片或相關資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對不同季節的感受。
教學過程:
導入
1請看,我給大家帶來了什么?(課件出示四季圖片)
2問題:
(1)你看到了什么?
(2)聽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請學生回答)
3自學:打開書第2頁選擇你最喜歡的季節,試著用“這是季,是 的季節。”來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對最喜歡的季節有哪些美好的記憶或感受?
5出示課題:四季的色彩
新授
1、欣賞。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畫。
(2)問題:說說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2.分組活動。
(1)要求: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畫,由組長帶領分組欣賞。
(2)學生根據要求.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
反饋
1反饋。(以小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畫)東山魁夷(日本)
①畫面體現了什么繪畫風格? (寫實性、裝飾性)
②畫家主要運用了哪些色彩表現春天?
③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從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請參考書上第2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④你還想了解什么?
(2)《夏》列維坦(俄國)
①畫家運用了怎樣的筆觸來表現畫面?(細碎、完整)
小知識:筆觸是畫家在再現或表現自然和生活時運用的各種筆痕。
②畫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顏色?
④用短文表達欣賞這幅作品之后的所見、所聞、所感。(請參考書上第2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3)《金秋》(中國畫)林風眠
①畫面用色有什么特點?(淡雅、濃重)
②樹林在陽光照耀下呈現什么色彩’
③給你帶來哪些秋天的感受?試用短文表達。(請參考書上第2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4)《冬獵》(油畫)勃魯蓋爾(尼德蘭)
①你從畫面中看到了什么?(風景、人物、動物、植物)說一說。
②觀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體會?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麗?用一篇短文表達出來。(請參考書上第3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拓展
教師總結:雖然冬季將一切事物歸于沉寂,但是卻預示著春天的來l晦。四季的色彩是豐富的,有無限象征意義,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們之間是互相孕育、不斷積累、循環往復的。
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希望同學們學會運用藝術的服光和美術的語言來觀察、表達藝術作品和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感受。
教學反思
小學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中國畫樹和葉的畫法.點景的畫法;通過對經典作品的賞析,感受并了解中國畫樹和點景的表現方法,以及用筆的疏密及膜的濃淡來表現景物的遠近。
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解.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畫樹和葉的畫法.點景的畫法;通過實踐練習活動,讓學生初步掌握中國山水畫的表現方法,體驗國畫的樂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中國畫的興趣,體會中國山水畫與自然的聯系,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繪畫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中國畫樹和葉的畫法,點景的畫法。
用墨彩結合的方法,表現家鄉的美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利用多媒體播放中國山水畫名家作品,配以中國古典樂曲。
二、圖片導入,感悟體驗欣賞優美的家園視頻和照片。
同學們都知道我國地域廣大,各地風光無限美好,讓學生欣賞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家園的風光,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景色有什么特點。出示課題:《彩墨家園》。
三、作品欣賞,分析作品
思考畫家是如何表現樹和點景的,是如何表現景物遠近的?
(1)齊白石的《農耕圖》中景物遠近的表現方法;
(2)石濤的《村舍》中樹和點景、景物遠近的表現方法。
四、現場演示,講解技法重點
學生初步體驗用筆用墨的方法,教師點撥并演示。
1.樹的畫法:
(1)鹿角法畫樹,其樹枝是向上出枝的,形狀是鹿角狀的,所以稱為鹿角法。
(2)蟹爪法畫樹,其樹枝是向下出枝的,形狀像螃蟹的爪子向地下抓去,所以稱為蟹爪法。
2.葉的畫法:
點葉法是用粗細和干濕濃淡的筆畫而成。有介子點、個字點、垂葉點等。
3.點景的畫法:
點景應注意位置.大小、藏露等關系的變化,用筆要簡練.果斷,有韻味。寥寥數筆傳神為妙。
五、學生創作前指導學生練習的步驟
欣賞回顧:欣賞名家名作,回顧前面內容。
1. 結合作品,說說近、中、遠景的'特點與表現方法。
2. 樹的畫法
(1)回顧鹿角法.蟹爪法不同特點。
(2)點葉法
(3)點景
創作一幅家鄉美景
1.注意近中、遠、景的表現,畫出遠近層次。
2.注意用筆的疏密及墨的濃淡來表現景物的遠近。
六、展開想象,大膽創作
結合自己家鄉的特點,用墨彩結合的方法,表現家鄉的美景。
七、作業展示(1)將作業張貼在展示區。
(2)小組自評互評。選出優秀作品,讓作者談談自己的創作體驗。
(3)教師點評,小結。
八、課后拓展
品評學生的練習作品,引導學生對比其他同學的作品,尋找不足及改進方法。并學會運用通過分析中國山水畫不同作品之間的藝術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藝術之美。
小學美術教案 篇3
知識目標:認識,感受暖
給人的不同審美感受,會用暖色為主基調畫一幅畫。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色彩的美,使學生對色彩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表現
生活,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情感教育。
能力目標:提高學生審美感受能力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學重點:感知暖色給人不同的感受以及在畫面中表現生活中的暖色景象。教學難點:在感知的基礎上利用不同的暖色,以及少量的冷色對比關系及同類色
的深淺對比的方法進行繪畫。
教具準備:范圖、色卡、磁釘、油畫棒、多媒體課件,圖片資料,作業紙等。學具準備:油畫棒、圖片資料,作業紙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1、觀察兩幅圖片,主要用了什么顏色?給你什么感受?
2、總結: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到處可以看到使我們溫暖和涼爽的畫面。
3、揭示課題《生活中的'暖色》。
二、講授新課:1、認識冷色暖色,冷色和暖色是人們情感和聯想的結果。我們把偏向紅黃一邊的顏色稱為暖色,把偏向藍綠一邊的顏色稱為暖冷色。
2、冷暖的相對性,冷暖不是絕對的,是相比較得出的結果。
3、出示圖片,看一看大自然中的暖色給我們什么感受。
4、總結:大自然中的暖色給我們的感受:溫暖、明亮、熱情、興奮、溫馨,歡快,亮麗----------
5、出示圖片,根據暖色特點,找一找生活中人們在什么場合、環境使用暖色。
6、總結:人們在喜慶、熱鬧,溫馨,醒目的場合、環境使用暖色。
7、觀察賞析感受:
出示圖片,藝術作品中的暖色。在暖色作品中出現的冷色起什么作用?分析藝術家怎樣使用主色暖色和少量的冷色表現畫面。
8、總結:藝術家使用暖色表達情感和審美感受,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9、布置作業:根據回憶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用你喜歡的形式,畫張暖色為主的畫。要求主色突出,構圖飽滿,注意冷暖面積和搭配。
三、學生探索創作
1、教師輔導,選用不同方法,多種表現形式,表現內容
2、學生完成作業。
四、展示延伸
1、學生自評、互評。
2、教師總評。
五、課后拓展:觀察生活中人們的衣、食、住、行是怎樣運用暖色的。
板書設計:生活中的暖色
1、冷色和暖色
2、冷暖的相對性
3、暖色的美感:熱烈、歡快、喜慶、溫暖
興奮、溫馨、熱情、醒目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是繪畫基礎知識和練習課,是為學生學習色彩基礎知識而設置的。
主要培養學生感受和認識色彩的冷暖,能辨別暖色調并感受其美感,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學生通過本課學習,能初步了解暖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并能大膽的表現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不足的地方是:因為是讓學生自由發揮,不限主題的畫生活中的暖色。有些學生作業因為過于大膽,畫面而顯得粗糙。出現了草草畫完,色彩單一缺少豐富變化,冷暖搭配不當,畫面過與簡單等問題。今后的教學中還得進一步加強對學生作業的輔導,對優秀作品的賞析,學習等。
小學美術教案 篇4
泥巴是孩子喜歡用來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強,并且充滿著大自然的氣息。因此,以它作為學習的內容,不但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天生好動好玩的需要,還可以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愿望,培養多方面的能力。并藉游戲活動認識大自然中的資源及用途。
本課教材通過展示學生進行玩泥巴游戲時的歡快場面和玩法、探究的問題、衛生習慣的要求等圖文資料,向師生呈現出一種以趣味性、探究性、學習過程、學習方式為考慮的'教學思路。
課題玩泥巴
教學目標1、學著用泥巴(彩泥)創造形象
2、讓學生有立體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重點:探索感知泥性,歸納幾種基本的玩泥方法,口頭發表體驗感受。
難點:感受、探索泥性及口頭發表。
課前準備1、讓學生準備好彩泥
2、老師準備好各種玩具(如:小屋、水果、動物)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了解泥巴的可塑性。
2、讓學生初步了解雕塑,就是立體的,多個方位都可以感覺到漂亮。
3、給學生欣賞學校的雕塑,讓學生說說還看見過什么雕塑。
二、要求學生隨便玩泥巴。
第二課時:
一、開始讓學生做點正方形、三角形、園形~~~
二、讓學生組合這些形狀
1、要有自己的想法
2、要有大小變化
三、讓學生開始自己想象
1、做一些小屋、水果之類的東西
2、啟發學生做一些難一點的東西
四、和一些不會做的學生一同做。
五、讓一些做好的學生發表一下自己的辦法。
課后記*
通過玩學生了解了什么是雕塑。讓學生理解了這也是藝術。
小學美術教案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指導思想
1、《無筆畫》一課是預備年級第二學期中的一課內容,《無筆畫》教學設計。在美術創作中,無筆畫是一種特有的繪畫表現形式,也就是不采用畫筆直接繪制,通過一定的技法來表現畫面。
2、無筆畫有其偶然性即隨意性的一面,又有其可控性的一面。我認為加強其可控性而削弱其隨意性,這正是形成無筆畫作品的個性特征而防止雷同化的關鍵。沒有隨意性不行,因為這正是無筆畫的形式所在;沒有可控性也不行,因為這正是感情滲透的一個根本環節。許多人想了解無筆畫的秘密,其實作品的背后躲著畫家自己。我主張無筆畫"始欲人意,終于天趣"。
3、課題《無筆畫》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興趣的帶領下積極主動參與教學,并通過操作練習,使學生在體驗和感悟的過程中,掌握特殊的色彩技法,體會不同色彩技法產生的不同畫面效果。
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開闊視野,提高審美能力,體會創作過程帶來的樂趣與美感。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學會不用畫筆,利用排水法、對印法、粘貼法、噴刷法、化水法、吹法等制作方法來創作圖案。
(2)過程與方法:
在制作圖案中,發現肌理,認識肌理,創造肌理,從而獲得無筆畫的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現無筆畫的樂趣,體驗肌理產生的美感,激發對美的追求欲望。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各種圖案制作技法的掌握。
難點:顏色搭配與色彩濃度的掌握。
二、教學設計:
(一)演示導入(給學生演示一個小魔術)
教學意圖:
利用生動而有趣的排水法來抓住學生的心理,使學生對無筆畫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進入我們的技法介紹,教案《《無筆畫》教學設計》。
師:先拿出一張白紙,用蘸滿深色的大刷在紙上刷一遍后,白色的`紙上就會出現一張漂亮的圖案。(在白色的紙上,老師事先用白色的蠟筆或白色的油畫棒畫上了漂亮的圖案)。
(二)復習前面一節課學習過的圖案技法
教學意圖:
回想學過的圖案技法,加深學生對線描法、平涂法的制作中必須用到筆的印象。從而與后面的無筆畫形成對比。
師:學過的圖案制作技法有:線描法、平涂法。
(三)講授新課
教學意圖:通過大量的演示與講解,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帶著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掌握各種無筆畫的制作技法。
師:除了上述兩種制作技法外,還有許多不用畫筆來制作的技法,今天,我們就與同學們一起來學習這些技法。
出示課題:《無筆畫》
(一)師: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有那些不用畫筆制作圖案的技法。
1.排水法:
利用水與蠟不相溶的原理,用蠟筆畫紋樣,再用顏料涂在紙上。(教師演示)
2.對印法:
用顏料在對折的紙上印、拖、拉,產生出各種機理。
3.粘貼法:
用膠水畫出紋樣,并在其上撒上染了色的紙屑或沙子等材料
4.噴刷法:用噴槍或刷子蘸上顏色后噴刷與畫面上。
5.化水法:用顏色點在濕潤的深色畫面,造成柔和或漸變的滲化效果。
6、吹法:顏料滴于紙上,吹出各種圖案。
7、刮畫:
在自制的蠟紙上,用工具在紙上進行刮蠟創作。
8、拓印法:用準備好的模具在畫紙上進行創作.
師:由學生總結:制作中,不用畫筆,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可以產生出許多不同的藝術效果。
(二)堂練習:
要求:不用畫筆,參考以上圖案的制作方法,或根據自己的工具材料,創作一張漂亮的圖案。
(三)學生練習、教師巡回輔導
(四)作業展評、評比
教學意圖:
通過評比,講解學生的作業,加深學生對本課教學目的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師:1、談談你的設計意圖。
2、你對自己的作品滿意嗎?
3、你認為最好的作品是哪幅?為什么?
4、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5、挖掘每幅作品的閃光點,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
小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能夠認識生活中的各種曲線和直線,說說曲線、直線給自己的感受。
能力目標:能夠用繪畫、剪貼等方法表現曲線和直線的畫面,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創造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收集不同直線、曲線材料進行創作,培養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細節的好習慣和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欣賞、觀察,使學生認識直線、曲線在畫面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利用身邊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創作一幅畫。
教材分析:
本課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進行創作,培養學生留心生活細節與自主創新意識。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各種曲線、直線物品以及圖片、作品等。
學生準備:預習《曲曲直直》,收集不同的曲線、直線材料,剪刀,膠水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的美術上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位在繪畫中經常給咱們以幫助的好朋友,你們看誰來了?(大屏幕播放直線)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對了,這些直直的線條叫直線,那么直線像什么呢?(學生回答)大家的想像力可真豐富,真佩服你們。
2、你們還想認識其他的線條朋友嗎?再看它們是誰?(播放曲線)快給它們取個名字吧,這些彎彎的線都叫曲線。那你們覺得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長得像曲線呢?(學生回答)
3、同學們真能干,說了這么多直線和曲線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曲曲直直》(播放課題)
二、講授新課:
(一)音樂中感受直線、曲線
1、讓我先來聽一個音符(播放音符)誰愿意到講臺前用一根線條表達對這個聲音的感覺。
2、我們再來聽兩段音樂(播放音樂)這兩段音樂給我們的感覺一樣嗎?(不一樣)誰愿意到講臺前再用線條分別表現對這兩段音樂的感覺。
3、小結(指向學生畫的線)美術的線條和音樂一樣也有節奏感,其實不同的線就像不同的音樂一樣給了我們不同的.感覺(曲與直、粗與細、長與短、蔬與密)。
(二)大自然、生活中感覺直線曲線
1、接下來我們一起到大自然,生活中,去尋找更多的直線和曲線,感受一下那里的直線和曲線給我們什么樣的感覺?
2、(播放圖片)在這幾幅圖片中你發現了直線還是曲線?(曲線)誰來說說圖片里的曲線給了你什么樣的感覺?(引導學生去感受、用語言表達曲線給我們的感覺)總結:畫面形成的曲線會給我們柔和、流動、輕快、生動,活潑的感覺。
3、(播放圖片)再看這幾幅圖片中發現了什么線?直線給你什么感覺呢?(引導學生去感愛、用語言表達直線給我們的感覺)總結:挺拔的直線會給我們明快、簡潔、力量、莊嚴、正直、平穩、安靜的感覺。
(三)作品中感受直線曲線
1、剛才我們從音樂、生活中、自然界里發現了那么多的直線和曲線,它們給了我們不同的感受,請同學們接著看(這是一張卡紙,我把它剪成一張紙條)同學們看這張拉直的紙條給我們的感覺是直線還是曲線的呢?誰有辦法把它變成曲線(幾個學生上臺演示)
2、哇!變出這么漂亮的曲線了,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他同學們用手中的材料創造出來的線條吧(播放學生作品)看看直線在哪里?曲線在哪里?剛才我們發現直線和曲線都跑到圖形上去了,其實每個圖形都是由線組成的。再看看這幾幅漂亮的作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們知道它們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3、教師邊演示邊講解:
(1)構思,先想一想要做什么。
(2)在彩卡紙上用鉛筆畫稿。
(3)涂膠或粘雙面膠。
(4)粘直線和曲線材料。(在實物投影上用彩繩和毛線演示小刺猬的做法,強調構圖,色彩搭配,和線條的粗細、蔬密變化。)
4、(出示教師范畫)
大家看這些作品都是用剪貼的方法做出來的曲曲直直的作品,有用彩繩做的人物類,這是用彩色吸管做的交通工具類的,這是用彩卡紙剪貼的交通工作類的,還有這是用牙簽做的建筑類,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做出許多其它的東西,例如: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等等,做的時候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前面圖形的顏色和底紙的顏色要盡量區分開,兩個相鄰圖形的顏色也要區分開)。
除了剪貼的方法我們還可以用繪畫的方法表現曲曲直直:(1)先用黑色筆勾線筆起稿。(2)再涂上漂亮的顏色。(出示范畫)
小結:瞧,這這些曲曲直直組合在一起還真好看啊,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創造你們的曲曲直直?現在和同桌一起觀察一下你們帶來的材料,區分一下直線和曲線,商量一下用它們做什么?
5、(播放作業要求)同學仔細聽一下作業要求:用直線和曲線剪貼或繪畫,組成一幅作品。可以單獨選用直線或曲線一種線形,也可以二者對比。
三、學生創作,教師輔導。
四、展示評價:
1、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用了什么線表現了什么,感覺滿意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
2、學生評價他人的作品,說出你最欣賞的作品,欣賞的理由。指出不足,幫他提些建議。(老師給與及時的點撥)。
3、教師圍繞本課的知識點進行點評,(從構圖、線條、色彩、學生的學習態度等方面進行全面的點評)。
五、小結
今天我們與線條度過了愉快的一節課,我們發現了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美的線條,其實只要我們善于去觀察,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美,那是不同感覺的美。
六、課后拓展:指導學生課后用線材制作簡單的立體構成。
教學反思:
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興致盎然,通過看實物、圖片以及找尋身邊的實例,加深學生對線的理解。在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創作能明確不同的視覺效果,已達到教學目的。
小學美術教案 篇7
課題:
奇妙的腳印
學習領域:
想象與表現
課時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人的腳印和動物的腳印,想象出各種形象。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形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重點:
培養學生從具現到形象的再創造的能力。
難點:
學生想象力的創新。
教具:
水桶、水、錄像、圖片、彩紙、彩筆、剪刀等。
學具:
彩筆、彩紙、剪刀、雙面膠等。
教學過程教學意圖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課題以趣味性的實驗導入課題:
1、讓學生拖掉鞋子,腳底在水桶里沾上水,然后將腳低印在地板上。
2、引導學生觀察自己的腳印,想象著自己的腳印象什么。師指生點名回答。表揚有豐富想象力的學生。
3、小組討論,說出動物腳印的樣子。比一比哪一組說出最多種動物腳印的樣子。
4、出示課題——奇妙的腳印
三、觀察了解各種動物的腳印,師生討論腳印的模樣
1、師具體逐個播放動物的腳印,請同學欣賞觀察并討論它們的造型特征、以及你所想象的其他形象。
2、欣賞課本第十四頁,讓學生了解一些動物的腳印并讓學生說出為什么其他的小朋友會有這樣的想法
3、師:
我們感受大千世界的美麗,就別忽略了他的每一件饋增,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腳印。這小小的腳印能為小朋友們帶來許許多多的想象力,我們可以從它的外形,特征來展開豐富的想象。
四、探究如何將各種腳印展開奇妙的想象
引導學生于小組為單位討論:每個學生將它對某種動物的腳印有什么樣的想法說出來,然后經小組討論。
先考慮你對哪種動物的腳印比較熟悉,可以先從它的形狀打開思路。師提示學生展開思路,以腳印原來的形狀,如圓形,半圓形,不規則形等去展開想象。師將各種腳印擴大掛在黑板上供學生觀察。
五、想象與繪畫
1、引導學生獨立繪畫自己最喜歡的腳印,并將普通的腳印通過你的`大膽與豐富的想象將它變成一副精美的圖畫
2、以小組為單位,布置一組腳印的世界。
3、完成作業的手法可以多樣,但以繪畫和剪貼為主。
六、展示作業,
1、否有集體合作的。
2、是否能把自己想象腳印的造型與色彩,大膽的表現出來。
3、想象的腳印思路是否有創新,獨特。
4、是否能在完成作業的方法上有所創新。
七、課題拓展
1、賞圖例,引導學生課后應用其他材料,如大的硬紙板來繪制你最喜歡的腳印。
2、教育學生平時要善于觀察生活中的小事,多動腦筋。
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生活情趣。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與探究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師給予指導。鼓勵學生要大膽創新。讓學生通過交流,提高自主審美感知能力。
小學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
1、通過自己的想象和不斷的嘗試,感受設計的樂趣;
2、掌握手形添畫的方法,注意手形和內容添畫的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
學習手形添畫的方法。
教學難點 :
根據不同的手形進行添畫,并注意手形與添畫的.內容聯系。
教學過程 :
一、設懸激趣,情境導入 :
1、(1)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來了5位小客人(出示一只手)你們認識它們嗎?(對了,這叫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
(2)、那么,你會用自己的小手做哪些事呢?
(3)、下面請大家把眼睛閉起來可千萬不能偷看。猜:老師現在用手在干什么?(這時,教師在幻燈上很快完成手形畫——雞)
2、(1) 好,現在大家把手拿開,看這是什么?哦,原來老師用很快的速度畫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畫,你們喜歡嗎?
(2)、再看:這幅畫有點象什么?
對了,這位小朋友真聰明,老師就是用手描出外形以后再添畫成雞,這樣畫出來的畫叫手形畫。
3、你們想不想也來學畫幾幅有趣的手形畫?
4、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新本領:(板書:手形畫)
二、指導點撥,由扶到放
1、(1)請大家看:這幅畫的手形,你能試著擺一擺嗎?
①擺一擺(先用手擺出一個造型)
②描一描(用水彩筆把手形描完整)
③想一想(要變成雞還要添上哪些東西?)
④添一添(請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添完整)
(2)添好了嗎?請小朋友回憶一下,剛才你是怎樣將這幅畫畫完成的?
(3)老師把這四個步驟編成了一首順口溜(出示)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念:“先把小手擺一擺,然后用筆描一描,再動腦筋想一想,描好之后添 一添,小小手形變成畫。”
2、(1)除了能添成雞以外,大家想:還能添成什么?(學生討論交流)
(2)那么老師把手反過來擺呢?倒過來擺呢?戴上手套再擺呢?左手擺?右手擺呢?(引導拓寬思路)
(3)誰能擺出與老師不同的手形
(4)學生自行添加嘗試(師做簡單評析)
3、欣賞范作,了解構圖知識
三、激發創作,任務下達:
①動動腦筋,人人完成一組更有趣的手形畫。舉行“小聰聰”手形畫比賽,看看誰的設計最富有想象力。(四人一組,共同完成,每人設計不同的手形畫。)
②將自己的手形畫作品貼到黑板上,舉行手形畫展覽。
③看一看,比一比。把小紅星貼到你認為最好的手形畫設計作品上。評選出手形畫設計大賽一、二、三等獎。
四、展評添趣,總結延伸
1、小朋友,今天我們學會了一個什么本領?下面看:這些叔叔、阿姨又用手在干什么?(錄像)
2、那你的小手將來想干什么?
3、用自己的小手學更多的本領,做到人人都有一雙萬能的手。
板書設計 :
1、擺一擺
2、描一描
手形畫
3、想一想
4、添一添
小學美術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認識中國食品的特點,感受和了解中國燦爛的飲食文化。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食品造型的創作,發展學生選擇材料、運用材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能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節日餐桌的場景和氣氛,發展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通過綜合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樂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體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食品造型的創作,法杖學生選擇材料、運用材料的`能力。能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節日餐桌的場景和氣氛,發展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
難點:通過綜合美術活動,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樂于探究的精神以及集體合作意識。
教學準備:各種廢舊材料 優秀作品圖片 彩紙 膠棒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談話法引入教學,啟發學生回憶并談談感受:
1.你家是怎樣過節的?爸爸媽媽做了哪些好吃的菜?
二.探討交流:
1. 你最喜歡的菜肴是什么?
2. 菜肴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點?
還可以啟發學生:有和家人一起去過飯店的經歷嗎?菜肴在造 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點?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學習,出示典型的圖片資
料進一步欣賞,讓學生更加感受到中國食品造型講究色、香、味、形俱全的特點。
3. 通過動腦筋想辦法,使這些廢品“變廢為寶”,制作出一道道“美味佳肴”?在學生接受挑戰之后,提示學生 “飯”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引導學生一起設計菜譜。
可以進一步提示學生,你有什么好主意來安排一頓“節日的大餐”?怎樣搭配才會有營養?“節日的大餐”有什么特色等。
三. 制定好菜譜就可以進行菜肴的設計和制作了。
對于材料的選擇和使用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的學生作品,在造型上有什么特點利用了怎樣的材料?還可以用其他的材料去表現嗎?教師還可以從學生手中的材料入手,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材料的顏色和外形特點使你聯想到哪些菜肴?它適合做些什么?材料之間怎樣搭配等。引導學生挖掘材料的特點,讓學生動腦筋從多個角度去想,怎樣巧妙地利用材料的色、形及質地來表現菜肴?
四. 每人做一個“菜”,然后集中在一起開一個“自助餐”會,也可以
自由結合成一個個的“臨時家庭”,小組選定一個節日,大家資源共享,團結協作,合理分工來布置節日的餐桌,共享節日的歡樂。
教學反思:
【小學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2-30
小學美術教案:電腦美術11-19
小學美術教案01-04
小學美術的教案04-06
小學美術教案06-01
小學美術教案06-12
小學美術教案模板01-03
小學美術社團教案01-02
小學美術的優秀教案01-02
小學電腦美術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