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班音樂優質教案《大橋上的藍腳印》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音樂優質教案《大橋上的藍腳印》,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物體表現不同的聲音,感受由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組成的節奏,并學習用肢體動作加以表現。
2、通過對動作的體驗,了解不同的聲音效果。
3、分享創造和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腳印PPT動畫。
2、臉盆、茶杯、響瓶各五個。
3、幼兒對各種腳印的識別常識。
活動過程:
1、展示PPT,故事導入。
T:PPT上展示的是什么?(大橋)T:橋下住著一只灰老鼠,他在等他的好伙伴藍老鼠,這時……——播放PPT,出現巨人的腳印。
T:誰來了,你知道嗎?
S:藍老鼠。
T:是藍老鼠嗎?(是人)T:你怎么知道是人的?(那個是人的腳印)
T:是一個大巨人呢還是一個小矮人?
S1:小矮人S2:大巨人。(你的理由是什么?)(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這座橋)
2、感受聲音與動作的關系。
T:大巨人走路是怎么樣的,誰來試一試?(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模仿大巨人走路,按照四分音符的節奏。(嘴巴里發出"咚""咚"的聲音。)
——繼續講述故事。
T:課時灰老鼠不開心,他的好伙伴還沒有來。咦!又有人過來了!
——操作PPT,出現小狗的腳印。
T:巨人用了四步就走過了橋,小狗卻用了八步,這是怎么回事?
S:……(巨人走路是"咚""咚",那小狗走路呢?)——引導幼兒表現小狗走路的動作。(用手拍腿,以八分音符的節奏表現。)
T:現在大橋上有巨人和小狗的腳印,如果他們倆一起出來,會是怎么樣的呢?
——教師表現巨人,幼兒表現小狗,陸續走過大橋。
——最后藍老鼠終于出現了,灰老鼠高興的拍起手來,用拍手的動作表現藍老鼠的聲音(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幼兒分三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的聲音,陸續過橋,然后三組小朋友交換角色再進行表演。
3、鼓勵幼兒嘗試用不同的物體給動畫伴奏。
T:剛才動畫播放的時候有沒有聲音?(沒有)T:我們來給它配音怎么樣?(配音需要工具,用什么呢?)——出示:臉盆、水杯、響瓶。
T:巨人的聲音用哪樣東西表現比較好?(臉盆)——最小的響瓶表現藍老鼠的聲音。
T:我們的工具準備好了,在配音之前呢,我們先來練習一下。
——物體分發到幼兒手中,進行指導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分組表現巨人、小狗、藍老鼠陸續過橋,給他們配音。(進行三次)
4、表演三重奏。
T:剛才我們配音的時候,是一個一個表現的,如果他們一起過橋,發出來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呢?
——播放PPT第二頁。
T:我們給這一段動畫配音,看看效果怎么樣!我們來嘗試一下!
——三組小朋友同時表演。
5、活動延伸:尋找不同的配音工具。
T:如果我們不用今天我帶來的東西配音,還可以用什么來配音?
——幼兒想象回答。一起去尋找其他配音工具并且嘗試配音。
【大班音樂優質教案《大橋上的藍腳印》】相關文章: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09-29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7篇01-12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精選23篇)04-20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15篇01-11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15篇)01-11
大班音樂優質課歌唱春天教案02-13
優質音樂游戲教案01-29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跳舞的小米粒》09-29
大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木偶》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