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音樂教案>小學音樂教案>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

    時間:2024-09-19 11:49:30 賽賽 小學音樂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范文(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范文(通用6篇)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 1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聽《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二、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認識三角鐵,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三、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間奏處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學內容

      聆聽《牧童哪里去了》教學基本要求?

      1.聽歌曲前,同學們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師完整地播放歌曲錄音,學生初聽。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為什么?滲透珍惜學習時光的教育

      3.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編創動作表現歌曲。

      聆聽《牧童》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聽歌曲《牧童》的錄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隨著歌曲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編創與活動

      1.認識雙響筒

      提示:為什么叫雙響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來嗎?

      2.探索。分小組敲擊,聽一聽,雙響筒兩邊的聲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樣的聲音?

      3.分小組用雙響筒敲擊出節奏,教師記錄下來,大家把每一小組編創的節奏連起來敲擊,還可以變換連接方式敲擊,為每一次敲擊,取一個有趣的名字,如:火車開了、小馬跑了等等

      雙響筒及演奏方法簡介

      雙響筒是打擊樂器(也是兒童節奏樂器)的一種,竹木體樂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組成。演奏時,左手持樂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擊竹筒兩側,會發出高低兩種聲音。使學生懂得雙響筒一側發音低,一側發音高

      表演《牧童》教學基本要求

      1.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形譜(羊)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句在哪里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編創與活動

      教師要指導學生分小組在音樂實踐中探索敲擊三角鐵的方法

      提示:怎樣敲擊出長音?怎樣敲擊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種,教師應對積極探索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如有問題,提出建議,如:這樣是否更好?

      三角鐵及演奏方法簡介

      三角鐵是打擊樂器的一種,由一根彎成三角形的鋼條制成,用小金屬棒敲擊發音,音色尖銳、清脆、透明、響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復雜的節奏,可單敲或滾奏,其音響可穿過整個樂隊而賦于樂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軍樂隊和管樂隊。演奏時,將三角鐵懸于皮條或繩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屬棒敲擊。

      表演《放牛歌》教學基本要求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即:看著課本中圖形譜對于歌曲高低長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進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輕松、愉快。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是間奏部分,用鑼、鼓、镲伴奏

      4.編創動作表演《放牛歌》。

      編創與活動

      1.本課的編創與活動應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用自己學過的樂器,為歌曲《放牛歌》編創鑼、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學生分組進行鑼、鼓、镲的節奏編創。

      如:前兩處兩間奏可用:

      教師盡量使用學生編創的節奏,加以調整、使用,以調動學生編創的積極性

      教學建議

      一、本課可按兩課時完成

      二、學唱歌曲應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應符合學習音樂的規律。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多聽多感受,學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獲得對歌曲的完整的體驗,對于理解、表現歌曲益處匪淺。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學唱歌曲的過程,也就是完整體驗感受的過程。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 2

      教學目標:

      1.聽賞《放牧》,了解蒙古族少年無畏嚴寒,保護集體財產的故事,領會熱愛祖國、集體,建立勇于戰勝困難的精神。

      2.通過感受、體驗、小組合作音樂作品的過程,增強體會情緒變化的能力。

      3.掌握三個不同音樂主題,對琵琶協奏曲的題材有所了解。

      教學重點:

      聽賞《放牧》,復習音樂要素(力度記號和裝飾音),了解協奏曲的音樂體裁。

      教學難點:

      辨析三個音樂主題并體悟作品中所傳達的民族情感。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草原英雄小姐妹》動畫片片段,并向學生提出問題:用自己的話概括動畫片內容,并說一說作品講的是什么故事?總結——講述的是草原小姐妹不顧自己安慰保護羊群成功脫險的故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為后面學生欣賞樂曲做好準備。

      二、新課教授

      1.初次聆聽

      聽賞樂曲并提出問題:說一說感受到的音樂的情緒是什么樣的?(樂曲的情緒稍快,歡樂活潑,展現了大草原遼闊的景象和和諧的牧民生活。

      2.再次聆聽

      樂曲教師提問學生,該樂曲主奏樂器是什么?演奏形式是什么?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學生回答總結:該樂曲是以琵琶為主奏樂器的協奏曲。教師講解樂曲的背景,《草原小姐妹》一共分為五個部分:草原放牧、暴風雪搏斗、在寒夜中前進、黨的關懷記心間、千萬朵紅花遍地開。這部作品是根據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公社羊群的真實故事寫成的。

      3.深入理解

      (1)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方式分析樂曲,提問:樂曲有幾部分?(根據不同主題旋律,樂曲分為三個部分。引子+第一主題+第二主題

      (2)教師播放引子部分,引導學生說出其旋律特點,學生回答之后教師總結:旋律特點是由弱漸強、寬廣悠長的曲子作為開頭,首先用圓號奏出了“小姐妹”的主導動機:引出主奏樂器琵琶,表現出草原的遼闊。

      (3)教師播放第一主題,樂曲有什么曲調特點?表現出了什么形象?教師總結:第一主題是根據吳應炬作曲的電影動畫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主題歌改寫的。這段旋律是這部協奏曲的主要主題。它著力刻畫“小姐妹”天真、活潑、樂觀、富有朝氣的少年形象以及她們勤勞放牧的生活情景。

      (4)教師播放第二主題,小組展開討論,與第一主題相比有什么變化?學生回答:由mf-mp的變化,以及節奏的`緊縮,使得第一主題的活潑變為抒情優美的特點。教師補充: 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第二主題是一段頗具內蒙古長調色彩的抒情性旋律,因而從另一種角度表現了內蒙古人民的現實生活。它好像在對美麗而遼闊的草原進行著如歌似的贊美,又好像在描畫著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更像內蒙古人民在抒發著熱愛家鄉、熱家祖國的真摯感情。《草原放牧》這段音樂,逐步地在幽靜、安謐的意境中收束。

      4.完整聆聽

      (1)結合故事以及樂曲的內容,學生帶著對美麗廣闊草原的熱愛哼唱主題旋律。

      (2)教師先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的有關作曲家的知識,教師總結吳祖強、劉德海的有關知識:吳祖強,代表作品有弦樂合奏曲《二泉映月》,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舞劇《魚美人》、《紅色娘子軍》,琵琶與管弦樂協奏音詩《春江花月夜》等。

      劉德海,琵琶演奏家。演出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陽春白雪》、《彝族舞曲》、《唱支山歌給黨聽》等,參與了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的創作及演奏工作。

      (3)最后完整欣賞樂曲之后,結合對作曲家的了解,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加強對樂曲的深層感受。

      三、鞏固拓展

      展示《梁!沸√崆賲f奏曲,感受不同樂器組合的音樂魅力。

      之后請學生自由討論,并進行發言,談一談器樂協奏曲帶來的感受。(速度:快慢快/竟協,不同部分的對比)。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總結協奏曲的藝術魅力。

      四、小結作業

      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說一說對于本堂課的感受,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出歸納和總結——引導學生喜愛民族音樂,激發學生傳承民族音樂的責任感。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 3

      教學目標

      在音樂實踐中,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探索三角鐵的敲擊方法,掌握姿勢,能在《放牛歌》的間奏加入鑼鼓镲的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學重點: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

      教學難點:

      加入打擊樂伴奏

      教學準備:

      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問好!

      2、 復習上節課內容。

      3、 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 導言:

      2、 表演《牧童》

     。1) 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 提示各種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歌曲。

      (3) 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 編創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 表演《放牛歌》

      (1) 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 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 提示學生,沒有歌詞的旋律時間奏部分,有鑼鼓镲伴奏。

      5、 編創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 編創與活動——鑼鼓镲的創編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 4

      教學目標:

      1、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感受為歌曲伴奏的愉快。

      2、在音樂實踐活動中認識三角鐵,探索雙響筒的敲擊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勢。

      教學重點:

      學習歌曲《牧童》,感受牧童的生活。

      教學難點:

      準確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試著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鐵伴奏。

      教學準備:

      多媒體投影儀、教學課件、三角鐵、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習歌曲《牧童》。

      1、通過談話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牧童的生活。今天,小朋友們還想和牧童一起去放牧嗎?

      積極回答問題。

      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2、播放課件,初聽歌曲。

      讓我們再來聽一首也叫“牧童”的歌曲吧。聽完后請說一說,你和牧童一起到了什么地方?那里的景色怎樣?你們放的羊兒在干什么?

      認真聆聽歌曲,積極回答問題。

      初步感受歌曲,設置疑問,啟發學生想象。

      3、復聽歌曲,引導學生畫出歌中意境。

      你能把你聽到歌曲后想到的用水彩筆畫出來嗎?讓我們聽著歌曲來畫一畫。

      在歌聲中繪畫。

      啟發學生想象,進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4、再聽歌曲范唱,指導學生熟悉歌詞。

      小朋友們畫得真美!你們喜歡這首歌嗎?讓我們邊聽歌曲邊用手指著圖形譜(羊)在心里跟唱。請找找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句又在哪里?

      邊聽歌曲邊用手指著圖形譜在心里跟唱。

      熟悉歌詞。通過默唱的方式學會準確的演唱歌曲。

      5、學唱歌曲。

      小朋友們會唱這首歌曲了嗎?請跟著老師的手勢,聽著伴奏輕輕地演唱歌曲。

      跟著老師的手勢,聽著伴奏輕輕地演唱歌曲。

      學會準確的演唱歌曲。

      三、編創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1、出示三角鐵,并進行簡單介紹。

      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打擊樂器,它的'名字叫三角鐵,是由一根彎成三角形的鋼條制成,用小金屬棒敲擊發音。

      積極討論與實踐,找出問題的答案。

      培養學生的探知欲,認識雙響筒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2、引導學生分小組探索敲擊三角鐵的方法。

      我們分小組來敲一敲,聽一聽,三角鐵的聲音怎樣?怎樣敲擊出長音?怎樣敲擊出短音?

      3、老師小結討論結果。

      三角鐵的音色尖銳、清脆、透明、響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復雜的節奏。演奏時,將三角鐵懸于皮條或繩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屬棒敲擊。

      4、用三角鐵為歌曲《牧童》伴奏。

      小朋友覺得我們應怎樣用三角鐵為歌曲《牧童》伴奏呢?讓我們跟著音樂輕輕地敲起來。

      學生按要求為歌曲伴奏。

      進一步感受歌曲歡快的情緒。

      四、課堂

      今天,我們的小朋友表現得真不錯!讓我們唱著歌走出教室好嗎?

      在音樂聲中走出教室。

      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音樂課。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 5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唱好《放牛山歌》,為《小牧笛》編創表演唱。

      2、聆聽《牧歌》、《小放!,感受兩種不同風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緒的音樂。

      教學重難點

      1、掌握八分音符。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帶聲。

      教具準備

      鋼琴、錄音機 、磁帶。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拍手進教室,確立良好坐姿,明確課堂紀律。

      2、師生問好。

      二、導入

      1、聆聽民間樂曲《小放!贰ⅰ赌粮琛。

      2、感受兩種不同風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緒的音樂。

      三、學唱歌曲

      1、體驗感知,聆聽歌曲《放牛山歌》范唱。大家在歌聲中感受到什么?

      2、發聲練習:

      1 2 3 4 │ 5

      │ 5 4 3 2 │ 1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節奏練習:

      2/4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難點。

      5、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6、小聲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創新表現,處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現這種形象?

     。ń涣、處理、試唱)

      四、歌表演《小牧笛》

      1、聆聽音樂感受牧童在放牧勞動時的歡快情緒與民族風格。

      2、用聽唱法學習歌曲。

      3、根據歌詞內容,啟發學生自己設計,和伙伴們一起邊唱邊表演《小牧笛》。

      五、課堂小結,下課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 6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部分;

      2.使學生了解到中國古典音樂的美并學會鑒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媒體傳播、課件及小組討論的學習活動,學生音樂會視頻,從而學會對中國古典音樂的欣賞;了解中國古典音樂的名曲及常見樂器。

      三、知識與技能

      1.演奏的樂隊是什么樂隊;

      2.主奏樂器是什么;

      3.音樂演奏時的情緒是怎樣;

      4.樂曲能夠分為幾部分?樂曲的節奏有什么變化?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聆聽《草原放牧》及《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感受體驗兩首樂曲的'音樂感情。并說出有什么不同。

      2.教學難點:針對音樂的藝術特征,你是怎樣理解的呢?

      教學資源

      教師自備的多媒體課件

      教師下載的關于本課程的視頻與音頻文件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1

      師生互動,激趣導入

      1.設計疑問,引發思考:音樂與人生有什么關系?(學生回答老師給與補充)

      教師:凡是有人類足跡的地方,就有音樂。在各門藝術中,沒有什么比音樂更能直接表達人們的內在情感,在人類生活中,也沒有什么比音樂更能叩開人的心扉,音樂與繪畫、詩歌、建筑等互相影響。音樂中有宇宙,宇宙中有音樂,音樂無所不在,音樂與人生緊密相連。

      2.引入課題:草原放牧!澳銈兿胫酪魳放c人生里面的奧秘嗎?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音樂樂園!

      教學活動2

      問題啟發,合作探究

      1)學習導言、格言、散文

      <1>集體讀導言

      <2>學生解釋孔子格言

      2)初步學習音樂要素及音樂語言

      <1>學生閱讀音樂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

      音樂的基本要素: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

      音樂的形式要素: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和織體等。

      <2>運用教授法著重講解:節奏、速度、力度和旋律。

      教學活動3

      鑒賞作品,鞏固提高

      導入:首先老師想請大家看一段動畫片(大家知道這個動畫片的名稱嗎?)

      對,大家都看過,講了兩個主人公在暴風雪中搏斗的情景。

      今天,老師想請大家聽一首琵琶協奏曲《草原放牧》也是講龍梅和玉榮與暴風雪搏斗的故事。

      1、第一次帶問題聆聽《草原放牧》(完整聆聽)

      1)引子部分的獨奏樂器是什么?(圓號)為何要用這種樂器表現小姐妹的形象?(小姐妹上場了的主導動機,能很好的塑造英雄形象)

      2)音樂情緒是怎樣的?聯想和想象到了什么?

      3)對比聆聽兩個主題,有哪些音樂要素在發生作用?

      4)鑒賞第二主題,講長輪碎音和三度顫音特色,請大家用2-5分鐘繪畫草原的形象。

      教師:這段是用琵琶來演奏的,旋律中不斷展現三度顫音的特色技巧,形象模仿了蒙古族民歌手的歌唱方法和馬頭琴的演奏方法,鮮明的突出了內蒙民族音樂風格。

      教學活動4

      歸納總結,暢談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了《草原放牧》的音樂作品,通過這部作品的兩個主題對比,學習了音樂要素,并且體會了音樂要素在音樂作品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用一句話結束本課:“語言停止的時候就是音樂!

      教學活動5

      課外研討,遷移創新

      這一環節主要是鞏固課堂內容和下節課的新知識。

      1、請一名學生談談本課主要收獲。

      2、預習《第六(悲愴)交響曲》《長江之歌》

    【人音版《放牧》小學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案08-21

    2023人音版音樂教案01-05

    2023人音版音樂教案(精選24篇)09-15

    2023人音版音樂教案4篇01-06

    2023人音版音樂教案14篇01-06

    人音版-小學音樂二年級教案06-21

    小學四年級人音版音樂教案02-09

    人音版音樂教學計劃03-28

    人音版五年級音樂教案12-31

    人音版小學三年級上冊音樂教案01-04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日本天码AⅤ片在线电影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试看 | 亚洲女性性爱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丝袜第1页 | 专干国产老熟女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