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經歷數據收集、整理統計的全過程,培養學生細心的好習慣。并能根據統計表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讓學生經歷“復式統計表”產生的過程,進一步體驗統計表必要性。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目標解讀:
20xx版課程標準解讀提出:“了解在現實中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了解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方法。使學生樹立數據分析的觀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讓他們投入到數據分析的全過程中。在此過程中,學生將不僅僅學習一些必要地知識和方法,同時還將體會數據蘊含的信息,提高自己運用數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收集數據、記錄數據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數據整理后填入單式統計表,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借助復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數據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及其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復式統計表呈現、處理數據的方法也是學生以后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基礎。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正確填寫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經歷”復式統計表“產生的過程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三、教學準備
動畫課件,活動單,隨堂檢測單。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師生交流: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的課余生活很豐富,老師這里有六個活動項目(相機出示情境圖中的六項活動)提出問題:你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
生暢談
教師提出問題:老師特別想知道我們全班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該怎么辦呢?
生:可以進行調查
教師提問: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調查呢?
預設:舉手表決統計數據,畫正字
好今天我們就采取舉手表決的方式調查,老師有個問題男女生的特點不一樣,喜歡的活動差別也很大,合在一起調查出的結果,能較真實的反應實際情況嗎?那我們該怎么調查?
預設:男女生分著調查。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創設了一個調查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為復式統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調查,探究新知
1.自主調查收集整理數據
調查活動要求:先對男生做調查。
(1)找兩名女同學到前面來,兩個任務,第一全部負責統計數據,第二一個負責調查,一個負責記錄。
(2)男同學在心中選好自己喜歡的活動,當調查員說出你心中的活動時,請高高舉起你的右手,不準動,(每人限舉一次)
(3)在統計時全體同學保持安靜,全部坐好,同時其他同學同桌進行監督看有沒有多舉或不舉情況。
用同樣的方法調查女同學
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2、分析數據
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3、對比分析,引發沖突。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這兩張表統計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不同,每項的數據也不同。)
(2)提出問題:最喜歡看書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歡踢球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發沖突: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方便?
合并成一個表格
4、合并表格,揭示課題。
師提出問題,我們這兩個表有相同的活動項目,怎么合并呢?
預設有的同學可能拉近兩個表的距離。教師出示這種情況這叫一個表嗎?教師動畫演示。請同學們思考:這兩個表相同的項目怎么辦?不同的地方又將怎么處理,最終將這男女同學不同的數據,同時在一張表中體現出來。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與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
下面自主合并。找同學到前面板演
(1)集體交流。
說一說自己是怎么合并的?
(2)教師動畫演示過程
(3)比較表格:這張統計表與合并前的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合并前的只能體現一個項目的信息,合并后可以同時體現兩個統計項目的的信息。這樣看起來會更簡便。
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復式統計表。可以同時體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統計項目的信息。
5、解讀信息,體驗優勢。
認識表頭,從表頭可以看出一個表包含哪些項目。
這張表包含哪幾項內容?根據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男生最喜歡哪種活動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設計意圖:讓學生親力親為調查統計的全過程,從復習學過的單式統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學生內在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合并創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四)回顧課堂,暢談收獲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優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暢談收獲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深化統計思想,享受數學的簡潔美。
(五)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練習
今天我們學習了復式統計圖,你在生活中見到過它嗎?
預設;學生可能沒見到過,教師提示在我們的教室里就有?
生課程表,還有值日表
教師:其實只要你留心觀察,在我們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2
一、學習目標
平均數(一)
學習內容:練習十一1—3題,教材42頁例1
學習目標:
1、掌握平均數的意義和求平均數的方法
2、知道移多補少求平均數的方法
3、會根據數據列出算式求平均數
學習重點: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學習難點:正確計算平均數
學習準備:小黑板,統計表
學習流程:
一、導入:
拿8枝鉛筆,指4名同學,要平均分怎樣分?
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樣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1、小紅、小蘭、小亮、小明收集礦泉水瓶統計圖
(1)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他們四人怎樣分才能一樣多?
(3)平均分后是多少個?
2、展示統計圖的變化過程
(1)指名展示
(2)這種方法叫什么?
點撥:移多補少
3、要求平均數,還可以怎樣想?
(1)要把4人收集的礦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須先求出什么?
14+12+11+15=
(2)平均分成4份,怎么辦?
52÷4=
4、歸納:
要求平均數,可以先求出( )數,再平均分幾份
5、算一算你們小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6、算出各小組的平均體重,說說你們是怎么算的?
三、交流展示:
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說清求平均數的方法和過程
四、達標測評:
1、練習十一第2題
(1)什么是最高溫度?什么是最低溫度
(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填寫統計表:本周溫度記錄
(4)計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
(5)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測量小組跳遠成績,求平均數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平均數(二)
學習內容:教材43頁例2,練習十一第4、5題
學習目標:
1、能熟練地求平均數
2、會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3、知道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學習重點:根據平均數簡單地分析問題
學習難點:比較平均數,得出新的信息
學習準備:統計圖、記錄卡、小黑板
學習流程:
一、導入:
什么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二、學習交流:
1、出示例2圖片
(1)從圖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哪個隊要高一些?
(3)怎樣才能知道哪個隊高一些?
點撥:觀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還要科學地算一算
2、出示歡樂隊和開心隊身高記錄表
說一說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小組內算一算兩個隊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
(148+142+139+141+140)÷5
=_____÷5
=_____(厘米)
(144+146+142+145+143)÷5
=_____÷5
=_____(厘米)
3、比一比
通過計算的結果看出( )了要高一些
點撥:平均數能較好地反映一組數據的總體情況。
4、出示練習十一第4題
(1)從統計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2)哪種餅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銷售量多?多多少?
(3)計算平均數,比一比
5、猜測:
(1)哪種餅干銷量越來越大?
(2)分析原因。
6、從統計圖中你還得到什么信息?
三、展現提升:
1、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
2、交流算法。
3、提問、補充。
四、達標測評:練習十一第5題
五、總結歸納: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通過求平均數,我們還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了解復式統計表的格式,能正確地填寫表格,并對表中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過程目標: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體會復式統計表的產生及其優越性,增強統計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統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它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興趣。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二年級已經學習了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對統計表的結構填寫方法、對表內數據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對多張單式統計表進行合并,繪制出復式統計表。
教學重點:
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學會填寫復式統計表,并能對統計表作簡單分析。
突破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掌握簡單的數據分析的方法。
教學難點:
使學生形成統計觀念。學會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突破方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真正投入到統計的全過程中去。
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孩子們,學數學有用嗎?在哪兒有用?
生自由回答:能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師:孩子們,最近課間活動時,我們班總喜歡鬧矛盾,出現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我在想,這是怎么回事呢?為什么在課間活動時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為此我下了功夫,做了調查,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照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活動照片:
師:這是我拍的一些你們課間活動的照片。孩子們在干什么呢?
生觀察照片說說是些什么活動?
師:現在給你1分鐘思考:你最常做的是哪一項課外活動?
2.出示4張單式統計表。
師:有答案了吧,現在我想又快又清楚地知道我們班同學最經常做的哪項活動,該采取什么方式進行調查呢?
生:全班舉手表決。
2、收集整理數據,填寫統計表。
3、解讀分析,制造沖突
搶答游戲:
(1) 課間看書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男生多?
(2) 看書的女生多還是跳繩的男生多?
(3)閑逛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女生多?
(4)課間男生最喜歡干什么?女生呢?
制造沖突:在剛才的搶答游戲中你有什么感受?
生:找條件很麻煩,
師:那怎樣解決?
生:合并成一張表
3.動手操作,解疑合探
小組合作完成,比比哪組最快。
學生展示合并過程,讓學生說清楚為什么可以這樣合并?(重復的地方去掉,更簡潔)
師: 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創造了這樣一個4合1的統計表,我們給他取一個名字叫復式統計表,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師板書:復式統計表
師:為什么取這樣的名字?
師小結板書:它把多張單式統計表合并復式統計表。
4、認識表頭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新朋友,你覺得哪里不合理,你想怎樣改呢?
生說。引出表頭。
請學生大聲地介紹一遍表頭。
5、變式表格
師:現在我把這個復式統計表變個樣,你們還能看得懂嗎?誰來說說它的組成。看來,他真的懂了,現在你們能這個表格填完整嗎?
生說,再填數據。
6、感受優勢
師:現在我們再來回答剛才的問題:
(1) 課間看書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男生多?
(2) 看書的女生多還是跳繩的男生多?
(3)閑逛的男生多還是閑逛的女生多?
(4)課間男生最喜歡干什么?女生呢?
生再搶答,從而體會復式統計表的優勢。
師:這樣觀察起來確實更方便了吧。這就是咱們復式統計表的優點。
7、分析數據
現在我們就來解決課前提出來的問題:為什么我們班課間會鬧矛盾?
你們能讀出這些數據背后的信息?
生:少拍球,會有危險。少閑逛,多看書。
師:看來用數據說話比老師說十遍、百遍更有用。這也是我們統計的最終目的。
三、生活中的復式統計表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見過復式統計表嗎?
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師展示:生活中的復式統計表如課程表、比賽、成績
四、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金牌統計表
師:孩子們,這張復式統計表完整了嗎?
[根據回答依次出示:國家 屆數]
找數據及數據的意義
請問28表示什么意思?[點擊課件圈出28]
請問23表示什么意思?[點擊課件圈出23]
(3)快速搶答
A、[課件出示]中國獲得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多。
B、[課件出示] 俄羅斯獲得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少。
C、[課件出示] 每屆都是美國獲得的金牌最多。
(4)增加行與列
五、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學得開心嗎?有收獲嗎?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現實生活事例中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讓學生認識復式統計表,使學生學會根據復式統計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學生能根據復式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現實生活事例中的數據進行收集整理,讓學生認識復式統計表,使學生學會根據復式統計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能根據復式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自制的兩個單式統計表、黑板磁鐵等。
教學措施:
1、要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很多關于統計表的知識基礎,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識,通過這種學習方式,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的開放性。
2、注意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統計的作用。
學生在二年級下冊時,就已經學會利用統計結果進行合理的預測,能初步理解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要注意結合實際情景,使學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為什么要使用統計,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例如,在做一項決策時,對已有的數據進行統計學上的分析,其結果便能對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這就體現了統計的一個主要功能,通過有限樣本的數據分析來推斷總體樣本的大致情況。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設疑激趣
出示教材第36頁情境圖。
提問:這是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這6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下面的統計表中嗎?請孩子當調查員現場統計人數。
男生最喜歡的活動
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提問:男生最喜歡什么活動?女生最喜歡什么活動?
指出:這里的每張統計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如果要對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些簡單統計表合并成一張統計表(出示例題中的復式統計表)
(二)、嘗試探究,點撥指導
1.談話: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這張表,在想一想,表中各個欄目是什么意思?
2.認識復式統計表。
情境中的第三個統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據,像這樣的統計表就是復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據,單式統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據與單式統計表相比,復式統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3.讀復式統計表。
(1)復式統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出表內橫向、豎向所放內容以及所統計數據的名稱。
(2)豎排表示所統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項目情況,因此對應表頭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不同活動的相應人數,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
(三)、反饋展示,歸納提升
出示37頁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回答。
小結:剛才的每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一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用剛才的統計表不便于比較不同小組的人數,這張統計表不僅便于比較各組人數,而且能看出四個小組的整體情況。
引導:如果把剛才的幾張統計表叫做“單式統計表”你覺得這張統計表叫什么名稱?學生討論后揭題。(板書課題)
(四)、訓練鞏固,達標測評
1.第37頁“做一做”
(1)現場統計
(2)交流答案
(3)解讀信息,完成問題
2.練習八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題目提供的是什么數據,再指名學生介紹一些與這些數據有關的事。然后讓學生把上面的數據填寫在統計表里。學生完成后,提問:你能說出中國哪一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嗎?俄羅斯金牌數最少的一屆呢?美國獲得金牌數在三個國家的排名分別是多少?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五)、再設疑激趣,預習初探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復式統計表
直觀反映數據情況、內容豐富
教學反思:
1、《復式統計表》是在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統計表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復式統計表。通過教學,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學習收集、整理、描述數據的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感受統計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展統計觀念。這節課主要是教學認識和填寫復式統計表,并對復式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2、本節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引入到北小學生的興趣小組,進而呈現例題的興趣小組活動情況。讓學生回憶了單式統計表的結構和填寫方法,體會到每張統計表只能反映一個興趣小組男、女生人數情況,又為引出復式統計表提供了素材,由此激發了同學們的對學習新知的興趣。然后利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一起經歷把單式統計表合并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知道表頭為什么要分為3欄,每一欄分別對應的是橫行還是豎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3、學生通過填寫數據,體會到復式統計表是前面幾個同類單式統計表的綜合,在一張復式統計表里能夠同時反映幾個興趣小組男、女生人數。學生通過學習學到了有關復式統計表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從統計表中發現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學到了如何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改變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統計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到統計的應用價值。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5
教學內容:
教材第38頁例1,練習十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2.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3.能正確地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制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導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銷售四種礦泉水的統計表: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條形統計圖(一)教案
教師:我們怎樣表示才能使四種礦泉水的銷售情況一目了然?(畫條形統計圖)
生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分析:從統計圖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利用復習題)教師:條形統計還可以用這樣畫。
比較:這兩張統計圖有什么不同?
教師:上一張數據標在縱軸上,礦泉水的品牌在橫軸上,而下一張數據標在橫軸上,礦泉水品牌標在縱軸上,我們把這樣的統計圖稱為橫向統計圖,現在請同學們把橫向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教師:我們在畫縱軸和橫軸時,都畫上了一個箭號,表示縱軸和橫軸都可向上和向右無限延長。
根據這張條形統計圖,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內容在四人小組里交流。
2、小結:大家在畫條形統計圖時,想采用縱向條形統計圖還是橫向條形統計圖,可根據大家的需要自由選擇。
三、鞏固運用
教科書第40頁練習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兩個小題,然后教師講評。
(2)你還能提出那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制作統計圖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6
一、教學內容
復式統計表。(教材第36~37頁例1)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將兩個簡單統計表合成一個復式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表,會填寫信息。
難點: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學校開運動會準備購買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學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一種水果的情況。(課件出示下面表格)
師:你能說一說每種水果的喜愛人數分別是多少嗎?(點名學生回答)
師:上面的統計表就是我們上學期學過的簡單統計表,它能直觀看出各種數據是多少,不過如果我們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對這五種水果的喜歡情況,它就無能為力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另外一種統計表來表示,這也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復式統計表。(板書課題:復式統計表)
二、學習新課
教學教材第36~37頁例1。
(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例1情境圖)
(1)調查數據,完成簡單統計表。
師:這幾幅圖中的同學分別在干什么?(點名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看圖,明確有的學生在看書,有的學生在看電視,有的學生在玩電子游戲,有的學生在踢足球,有的學生在畫畫,有的學生在跳繩。
師:你最喜歡哪種活動呢?(小組交流討論)
師:如果我們希望分別了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情況,我們應該如何設計統計表?
引導學生應按男生、女生分別統計,并制作成兩張統計表。(課件展示下方統計表)
點名兩位學生分別統計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愛的活動,根據學生統計情況師生一起填表。
師:從上面的兩張統計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點名學生回答)
師: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小組交流討論)
引導學生觀察兩張統計表,注意到兩張表統計的項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統計人數,不同之處是統計對象分別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數據不同。
(2)將簡單統計表合并成復式統計表。
師:上面的每張統計表都只是獨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如果要對男生、女生最喜歡的一種活動的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兩張簡單統計表合并成一張統計表。
師:這張統計表和以前的統計表有什么區別?又有什么相同點?(小組交流討論,點名小組代表回答)
師:男生、女生合并在一起,自然由簡單統計表的2行變為3行,列不變,仍為7列。
師:該統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據,像這樣的統計表就是復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據,簡單統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據,與簡單統計表相比,復式統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引導學生明確:復式統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表內橫向、豎向所放內容以及所統計數據的名稱。豎排表示統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活動情況,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最喜歡的活動人數,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
組織學生獨立地將兩張統計表中的數據填入教材第37頁的復式統計表,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和檢查。
根據學生填入統計表中的數據,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37頁例1第(1)、(2)、(3)題。
師:通過解決這3個問題,你能說說復式統計表的優點嗎?(點名學生回答)
引導學生明確:復式統計表反映的內容更豐富,更容易比較幾個相關聯的事物,對表中數據進行計算也更直觀。
三、鞏固反饋
完成教材第37頁“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討論)
根據調查的實際結果填表并回答問題,略。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表,會根據復式統計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出示教材第36頁情境圖。
提問:這是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這6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下面的統計表中嗎?
男生最喜歡的活動
活動 看書 踢球 看電視 畫畫 跳繩 玩電子游戲
人數
女生最喜歡的活動
活動 看書 踢球 看電視 畫畫 跳繩 玩電子游戲
人數
學生各自填寫,老師提醒學生應注意核對統計數據。
提問:男生最喜歡什么活動?女生最喜歡什么活動?
指出:這里的每張統計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如果要對男、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的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們就想到把這些簡單統計表合并成一張統計表(出示例題中的復式統計表)
二、探究新知
1、談話:請同學們先認真觀察這張表,在想一想,表中各個欄目是什么意思?
2、認識復式統計表。
情境中的第三個統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據,像這樣的統計表就是復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據,單式統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據與單式統計表相比,復式統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3、讀復式統計表。
(1)復式統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出表內橫向、豎向所放內容以及所統計數據的名稱。
(2)豎排表示所統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項目情況,因此對應表頭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不同活動的相應人數,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
4、解決問題。
從第一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的人數是多少。從第二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的人數是多少。觀察這兩個統計表可以發現,每個統計表的活動都一樣,調查的都是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第三個統計表包含三項內容:活動項目(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人數,性別(男生、女生)。根據表中調查的數據可以判斷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哪個數據大,那個活動就是學生最喜歡的。要想知道調查的人數一共是多少人,把各個項目中的人數相加即可。我們還可以根據表中的'數據的大小,,對這次調查的結果提出看法和建議。
小結:剛才的每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一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用剛才的統計表不便于比較不同小組的人數,這張統計表不僅便于比較各組人數,而且能看出四個小組的整體情況。
引導:如果把剛才的幾張統計表叫做“單式統計表”你覺得這張統計表叫什么名稱?學生討論后揭題。(板書課題)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指導完成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
先讓學生說說題目提供的是什么數據,再指名學生介紹一些與這些數據有關的事。然后讓學生把上面的數據填寫在統計表里。
學生完成后,提問:你能說出中國哪一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嗎?俄羅斯金牌數最少的一屆呢?美國獲得金牌數在三個國家的排名分別是多少?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四、思維訓練
1、某書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圖書售出情況如下,根據所給數據制成統計表。
四月份:教輔書2631本,文學類圖書3452本,工具書302本。
五月份:教輔書3689本,文學類圖書2478本,工具書352本。
六月份:教輔書5634本,文學類圖書1953本,工具書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學飲食情況統計表,想想怎樣填寫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學飲食情況統計表
合計 蔬菜 魚類 肉類 豆制品
總計 13
第一組 10 3 3 1
第二組 4 0 6
第三組 4 0
看了這張統計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對我們班同學的飲食習慣有什么建議?
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8
第三單元
統計
教材分析:
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會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表(包括單式統計表和復式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一格表示一個或多個單位)來表示統計的結果,并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加以解決。通過這些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統計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統計觀念。本單元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讓學生認識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并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教材還介紹了描述數據集中程度的一個統計量:平均數。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學會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向學生介紹兩種新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學會看這兩種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統計圖。
2、使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3、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
教學重點:
1、使學生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并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會求平均數。會看兩種統計圖。
教學難點:
學會看橫向條形統計圖和起始格與其它格表示不同單位量的條形統計圖。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求平均數。
第二課時
條形統計圖(二)
教學內容:
教材第39頁例2,練習十第2、3、4題。
教學目標:
1、學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2、會正確分析各種不同的統計圖。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進一步體會統計的意義。
重點難點:
會看起始格與其他格代表的單位量不一致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老師非常關心同學的身體健康狀況,如體重,身高等如果老師想要了解三(1)班第一組5位同學的身高的情況,你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一眼就看明白?
提問:請你制作一張這一組同學身高的條形統計圖,你想怎樣制作,把你們的想法告訴大家(先讓學生以4人為一個小進行討論)
匯報:如果每一格代表1厘米的話,這張條形統計圖要畫得非常大,如果每一格用10厘米和更大單位的話,不容易體現這五個同學的'身高情況,因為他們的身高情況,因為他們的身高數據都集中在一個段里,只相差幾厘米。
教師:大家提出的問題,老師想個辦法幫你們解決。
二、親身實踐,學習新知
1、制作身高統計圖
教師:我們即要使每個同學的身高情況,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圖畫得太大,教師建議大家0-137 厘米這一段的長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畫的時候,第一格不能畫成線段,而應畫成波浪線,意思表示我們中間省略許多小格。
出示示意圖,第一小組學生身高統計圖。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嗎?
學生動手制作,然后教師出示示意圖講評。
2、制作體重統計圖
教師:你能根據剛才的身高統計圖制作一張體重條形統計圖嗎? 小組合作完成,評價交流。
3、看書了解:中國10歲兒童身高、體重的正常值。
提問:根據前兩張的統計圖和這張統計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議?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科書第40頁練習十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
提問:條形統計圖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
2、完成教科書第41頁練習十的第3題。
教師: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幾個小格你想怎么標上數據,根據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講評。
3、完成教科書第41頁練習十的第4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
2.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3.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復式統計表,會根據復式統計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通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使學生能對數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
1.教師:同學們,統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二年級時我們就已經學習過有關統計的知識,下面有道題需要你們來解答一下。
2.課件出示:某城市6月份的天氣情況統計表。
(1)晴天和雨天一共多少天?
(2)多云比陰天多幾天?
(3)這個月一共有多少天?
3.教師:同學們完成的可真棒!本節課我們繼續來探討有關統計的知識。出示課題:復式統計表
二、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情境圖。
提問:這是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你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這6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下面的統計表中嗎?
(一)填寫復式統計表,并進行數據分析。
1.在生活中我們都有自己喜歡玩的活動,那你最喜歡下面哪種活動?
2.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圖意。
3.小組合作,統計一下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情況。(每人限選一種,看看這6項活動中的哪項最受歡迎。)
4.完成單式統計表
指名匯報,根據統計結果完成單式統計表。師講解。
課件出示。
5.對比觀察,男生女生最喜歡的活動統計表,找共同點。
(二)課件出示:復式統計表。
1.統計項目都一樣的兩個統計表合并成一個統計表。
教師講解活動、人數、性別以及項目。
2.引導學生對照三張統計表說說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討論并交流后匯報。
3.師根據生匯報后(歸納):復式統計表反映的內容豐富,能把兩個(或多個)統計項目相同的表合并成一個表,從一個表中就能看到兩個(或多個)統計表中的信息。
(三)運用統計表。
1.教師先讓學生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完成教材例1第(1)、(2)題。
2.課件出示:從統計表中,你還能發現什么?
(1)先獨立思考、觀察,再交流、討論。
(2)引導學生發現有對愛好喜歡度較高的也有喜歡度較低的,對此要分析原因,開拓自己的思維。
(3)全班說一說自己的發現和想法。
3.認識復式統計表。
情境中的第三個統計表填寫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數據,像這樣的統計表就是復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可以表示多組數據,單式統計表只能表示一組數據與單式統計表相比,復式統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4.讀復式統計表。
(1)復式統計表左上角的一個格用斜線隔成三部分,分別表示出表內橫向、豎向所放內容以及所統計數據的名稱。
(2)豎排表示所統計的對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對應表頭處寫“性別”。橫排表示的'是最喜歡的項目情況,因此對應表頭寫“活動”。中間部分是不同性別、不同活動的相應人數,因此在表頭對應的中間格寫“人數”。
5.解決問題。
從第一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的人數是多少。從第二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歡的活動分別是什么,對應的人數是多少。觀察這兩個統計表可以發現,每個統計表的活動都一樣,調查的都是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第三個統計表包含三項內容:活動項目(看書、踢球、看電視、畫畫、跳繩和玩電子游戲),人數,性別(男生、女生)。根據表中調查的數據可以判斷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哪個數據大,那個活動就是學生最喜歡的。要想知道調查的人數一共是多少人,把各個項目中的人數相加即可。我們還可以根據表中的數據的大小,,對這次調查的結果提出看法和建議。
小結:剛才的每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一個小組的男、女生人數;用剛才的統計表不便于比較不同小組的人數,這張統計表不僅便于比較各組人數,而且能看出四個小組的整體情況。
引導:如果把剛才的幾張統計表叫做“單式統計表”你覺得這張統計表叫什么名稱?學生討論后揭題。(板書課題)。
四、思維訓練。
1.先讓學生說說題目提供的是什么數據,再指名學生介紹一些與這些數據有關的事。然后讓學生把上面的數據填寫在統計表里。
學生完成后,提問:你能說出中國哪一屆奧運會獲得金牌數最多嗎?俄羅斯金牌數最少的一屆呢?美國獲得金牌數在三個國家的排名分別是多少?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2.看了這張統計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對我們班同學的飲食習慣有什么建議?
五、教師總結。
這節課你們有什么收獲呢?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10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對收集數據、記錄數據的方法已經有初步的體驗,會將數據整理后填入單式統計表,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決簡單的問題,也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在此基礎上,本單元借助復式統計表的學習,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體會數據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及其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統計的方法和意義。復式統計表呈現、處理數據的方法也是學生以后學習復式條形統計圖、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過程與方法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數據分析方法的多樣性,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正確填寫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2、××教學難點: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教學準備
PPT課件、兩張單式統計表(男生、女生)、學習分享單
教學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2、小游戲:聽音樂,猜動畫片片名。播放動畫片視頻,視頻采用透明度從0—4—20—100,(6部動畫片,每部10秒鐘)播放動畫片的主題曲,讓學生猜出片名。
3、提出問題: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動畫片是什么呢?怎樣驗證你的想法?學生意見不一,引發用統計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感興趣的動畫片為出發點,創設了一個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情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為復式統計表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1.復習舊知,鋪墊新知
(1)收集數據統計一下本班同學最喜歡的動畫片(每人限選一部)。你打算用什么方式進行調查呢?
預設1:全班集體舉手表決;
預設2:男生和女生的特點不一樣,喜歡的動畫片也有很大差別,應該分開統計。集體討論后,用男女生分開統計的方法進行調查統計。
(2)整理數據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問題1:觀察統計表,能驗證你剛才的想法嗎?
問題2:從統計表中還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統計表時有什么發現?
(3)分析數據從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對比分析,引發沖突。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這兩張表統計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不同,每項的數據也不同。)
(2)提出問題:最喜歡看《熊出沒》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是男生多,還是女生多?多多少?……
(3)引發沖突: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課題。
(1)合并表格,認識“表頭”。
(2)比較表格:這張統計表與合并前的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復式統計表。
4.解讀信息,體驗優勢。這張表包含哪幾項內容?根據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1)男生最喜歡哪部動畫片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新課教學的主體,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從復習二年級上冊學過的單式統計表入手,把握學生知識的起點,通過對比分析,引發學生內在的認知沖突,從而產生合并創造一個更簡潔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和必要性,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三、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1.課件出示教材第36頁例題。
(1)全班討論,集體收集數據。
(2)記錄數據,小組討論分析。
(3)解讀信息,完成三個問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思考:這個表格與例題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樣閱讀表格?引導學生根據表格結構有序地閱讀信息,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辨析。
3.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練習八第2題。
4.設計活動(課件出示對應內容)。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鞏固運用復式統計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回顧總結,積累經驗
1.回顧課堂,暢談收獲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2.新舊對比,積累經驗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優勢?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暢談收獲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的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復式統計表的優越性,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深化統計思想,享受數學的簡潔美。
五、布置作業
教材練習八第4~6題。
作業設計
1、課件出示教材第37頁“做一做”。
2、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練習八第1題。
3、課件出示教材第39頁練習八第2題。
板書設計
復式統計表
單式統計表:
僅表示出男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或僅表示出女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復式統計表:
既表示出男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又表示出女生最喜歡的動畫片
怎么觀察復式統計表?———————橫看、豎看、斜看
表頭包含的內容:片名、人數、性別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引入復式統計表的必要性,體會復式統計表的優點。初步了解復式統計表的格式,能正確地填寫表格,并對表中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過程與方法】:經歷統計的全過程,體會復式統計表的產生及其優越性,增強統計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把幾個單式統計表合并成復式統計表,體會引入復式統計表的必要性。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難點:把幾個單式統計表合并成復式統計表,體會引入復式統計表的必要性。
三、教具學具
課件一張統計表
四、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入
1、在工作之余,我最喜歡看書,誦讀經典,在國學中感知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博大與精深。你喜歡哪些活動呢?學生匯報,師點評。
2、師:猜猜看,咱們班男生最喜歡的課外活動會是什么?女生呢?(學生匯報,師點評)
3、師:咱們猜的正確嗎?這要驗證一下,下面我們班的小統計員幫老師完成了三年級男、女生最喜歡課外活動的統計,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4、播放課件。師:你們能將他們的統計結果匯總在下面的統計表里嗎?請同學完成統計表一和二。
要求:兩人一小組,一人完成一項并檢查自己同伴的結果。
5、學生匯報。師根據匯報完成課件空白處,并小結。
(二)感受復式統計的必要性。
1、仔細觀察這兩張表,他們有什么共同之處?
2、我們把這種反映單一情況的統計表稱為單式統計表,像這兩種單式統計表我們可以把它們合并成一個統計表。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板書:統計表。
3、小組合作討論合并方法。
這一張統計表里都應該有哪些項目呢?
4、學生匯報合并結果。投影演示。
(三)課件演示復式統計表合并、及進一步了解復式統計表
1、師揭題:孩子們,像這樣的統計表我們就叫它復式統計表。師板書:復式。學生讀課題。
2、介紹復式統計表。在這張統計表中,咱們最大的創新在哪里?(在第一個格子)這個格子啊!在數學上我們叫它表頭。右上部分表示的是橫欄的類別即:活動。左下部分表示的是豎欄的類別,即性別。中間是我們填寫的.數據,即人數。
3、根據統計表完成問題。
(1)參加統計的女生共有多少人?男生呢?
(2)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3)男生喜歡踢踢球的比女生喜歡踢球的多幾人?
(四)解讀統計表并思想教育
師: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么看法或建議?
(五)生活運用,鞏固新知
1、師: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我們的祖國不論是經濟、軍事還是體育都走在世界的前列。以體育為例,每四年一次的奧運會,近五屆比賽中,中國的獎牌數都在世界前三。讓我們來看一下中國體育健兒的在奧運會上所獲得的金牌吧!
課件出示。第29——31屆奧運會金牌統計。
2、統計表的項目有哪些?
3、請仔細觀察并回答問題。下面哪些說些是正確的?
中國第29屆奧運會獲得的金牌數最多?(正確)
俄羅斯獲得的金牌一屆比一屆少。(錯誤)
每屆都是美國獲得的金牌最多。(錯誤)
4、世界正在發生著變化,人的體育素養也在一天一天的改變,中國在進步,世界也在進步,所以每一塊金牌的獲得都來之不易,運動健兒們付出了許多的汗水。美國是世界體育強國,我們新疆也是一個中國體育強省,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會一路追趕,超過美國。同學們,希望在你們!
(六)知識檢測
1、出示學生最喜歡看的電視節目統計表。
2、男生一人統計,并將結果寫在黑板上。
3、女生一人統計,并將結果寫在黑板上。
4、你們對統計結果有什么看法或建議?
5、統計表完成了,請回答下面的問題。
(1)女生喜歡什么節目的人最多?男生呢?
(2)有女生和男生都比較喜歡的節目嗎?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七)小結
今天我們研究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復式統計表有哪些優點呢?板書:便于比較、簡潔。
(八)板書設計
新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12
教學內容
教材第36頁~37頁例1、“做一做”及第38頁練習八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復式統計表的格式,能正確填寫表格,并對表中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進一步體會數據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增強統計的意識和能力。
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正確填寫數據,并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教學難點
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激趣
1.同學們,課余時間你們都有哪些興趣愛好呢?
2.(PPT課件出示示意圖中的6項活動)我們班同學最喜歡的活動是什么?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復習舊知,承接新知。
(1)選擇適當的方式收集數據。
統計本班同學對活動項目的喜愛情況,用什么方法能一目了然地表示出來?
方法一:統一計數表示;
方法二:全班集體舉手表決;
方法三:男生和女生的特點不一樣,應該分開統計。
集體討論后,用男女生分開統計的方法進行調查統計。
(2)完成數據收集與整理: 根據收集的數據進行整理,并分別填入表格。
(3)分析數據:從這兩張統計數據的表格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
2.分析數據,體驗比較。(出示教材第36頁單式統計表)
(1)觀察討論:這兩張表有什么異同點?(這兩張表統計的項目都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不同,每項的數據也不同)
(2)請你根據統計表提出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對男女生各項進行比較)
(3)兩張表不方便比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項對比更加直接嗎?(合并表格)
3.合并表格,揭示課題。
(1)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2)教師根據學生介紹,運用課件,逐步呈現新的統計表。
(3)比較表格:這張統計表與合并前的統計表有什么不同?
揭示課題:復式統計表。
4.解讀信息,體驗優勢。
(1)這張表包含哪幾項內容?根據上表回答下面的問題。
(2)(出示教材第37頁問題)指名回答,集體評議。
小結:復式統計表更有利于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
三、回顧總結,積累經驗
1.回顧課堂,暢談收獲。
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么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2.新舊知識對比,積累經驗。
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優勢?
四、鞏固運用,拓展提升
1.課件出示教材第37頁“做一做”。
(1)全班討論,集體收集數據。
(2)記錄數據,小組討論分析。
(3)解讀信息,完成題中三個問題。
2.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練習八的第1,2題。
引導學生根據表格結構有序地閱讀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完成本題辨析。
五、布置作業
完成的相關習題。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 統計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1-11
三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15篇01-11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教案03-02
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教案01-14
數學下冊第一單元教案03-03
三年級上冊數學第三單元教案02-24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教案15篇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