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時間:2024-12-13 15:05:07 晶敏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通用22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通用22篇)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

      教材簡介: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于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4.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是解決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

      教學措施:

      1、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

      2、指導學生對小數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簡單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導學生探索因數與積之間的大小關系的規律。

      課時安排:

      6課時。

      第一課時

      小數乘以整數

      教學內容:

      P2例1、做一做,P3例2、做一做,P7練習第1~4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聯系,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傧旅娓鲾等サ粜迭c有什么變化?0.343.50.20xx.02

     、诎353縮小到時它的1/10是多少?縮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

      二、引入嘗試:

      大家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

      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從圖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1)例1:燕子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3.5元=35角35×3=105105角=10元5角=10.5元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義。為什么用3.5×3計算?3.5×3表示什么?(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擴大1035×3×310.5元1/1010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買5個4.8元的風箏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P2做一做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0.72×5你們會算嗎?能不能將它轉化為已學過的知識來解答呢?(生試算,指名板演。)(1)生算完后,小組討論計算過程,然后板書,并指名說是如何算的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示范:擴大100倍72×5×53.60縮小到它的1/100360引導性提問:

      0.72變成72發生了怎樣的變化?72×5算完了,再該怎么辦?為什么要縮小到它的1/100?

     。4)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將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

     。5)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計算

      7×425×70.7×4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①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

      ②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三、運用

      1、填空。

      4.5()0.74()×3×3×2×2()135()148

      2、判斷

      13.5×22.703、

      P2做一做

      三、體驗: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板書課題)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業:

      P7練習一第1、2、3題。

      課后反思:

      今天的教學法在學生預習后顯得十分順利,但在預習與作業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1、第二個因數是兩位數的小數乘法該怎樣計算,由于教材中并無此類例題,要適當補充指導;

      2、小數乘位數的豎式書寫格式,學生中常見錯誤有如下幾種:

      3、32.3×12×124.6462.32327.66.9

      4、計算中積的小數點末尾有0時,如何確定小數點的位置;

      5、計算結果中小數點末尾的0沒去掉,化簡。

      第二課時小數乘小數

      教學內容:

      P4例3、做一做,P5例4、做一做,P8—9練習一第5—9、13題。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使學生掌握在確定積的小數位時,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2、比較正確地計算小數乘法,提高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的定位,乘得的積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1、出示例3圖:同學們最近我們校園宣傳欄的玻璃碎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塊玻璃嗎?怎么列式?(板書0.8×1.2)

      2、嘗試計算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2

      教學重點

      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的定位,乘得的積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教具準備

      投影、口算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1、出示例3圖:孩子們最近我們社區宣傳欄的玻璃壞了,你能幫忙算算需要多大的一塊玻璃嗎?怎么列式?(板書:0.8 ×1.2)

      2、嘗試計算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想想是怎樣算的?

      師:是把小數轉化成整數進行計算的,F在能否還用這個方法來計算1.2×0.8呢?

      如果能,應該怎樣做?(指名口答,板書學生的討論結果。)

      示范:

      1. 2擴大到它的'10倍1 2× 0. 8擴大到它的10倍× 8

      0.9 6縮小到它的1/100 9 6

      3、1.2×0.8,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引導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1.2擴大10倍變成12,積就擴大10倍;再把乘數0.8擴大10倍變成8,積就又擴大10倍,這時的積就擴大了10×10=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96再縮小100倍。

      4、觀察一下,例3中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因數的位數和等于積的小數位數。)想一想:6.05×0.82的積中有幾位小數?6.052×0.82呢?

      5、小結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師:請做下面一組練習

      (1)練習(先口答下列各式積的小數位數,再計算)

      (2)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倌闶窃鯓铀愕?(先整數法則算出積,再給積點上小數點。)

     、谠鯓狱c小數點?(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最右邊起,數幾位,點上小數點。)

     、塾嬎0.56×0.04時,你們發現了什么?那當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怎樣點小數點?(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通過通過以上的學習,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是怎樣的?

      (3)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抽象概括出P.5頁上的計算法則,并讓學生打開課本齊讀教材上的法則。(勾畫做記號)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五年級上冊91頁《三角形的面積》,92頁例2及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能夠應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經歷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體會轉化的思想。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及應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角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紅領巾、實驗記錄單。

      學生準備:各種完全相同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ㄒ唬⿵土曚亯|,創設情境。

      1、復習舊知,做好鋪墊;貞浧叫兴倪呅蚊娣e計算公式及推導過程。

      【復習鋪墊是小學數學重要的環節,對于引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參與到新知的探究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2、猜謎語:一塊布料三角樣,顏色鮮紅真漂亮。少先隊員才能有,每天佩戴不要忘。學生猜謎。

      3、創設情境:要想做這樣的一條紅領巾,需要多少布呢?也就是計算什么?

      4、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利用學生熟悉的紅領巾實物猜謎,以及做一條紅領巾要用多少布這樣的事例,激起了學生想知道怎樣去求三角形面積的欲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的興奮點,學生的問題意識得到發展。】

     。ǘ﹦邮植僮鳎剿鹘涣。

      活動一:小組合作拼一拼、擺一擺。要求:請你用手中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拼成我們以前學過的'哪種圖形,快來試一試吧!小組動手操作并展示交流。

      活動二:觀察討論,完成下面的實驗記錄。實驗記錄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邊形。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

      1、三角形的底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和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 )。

      2、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三角形面積的( ),三角形的面積是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

      3、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 )X( ),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 )學生根據要求進行小組活動,然后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推理、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把自主學習的權力還給了學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順利實現原有數學知識結構的擴充和新知結構的建立,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數學方法的內在魅力!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出示例2:學校計劃做的紅領巾的底是100㎝,高是33㎝,紅領巾的面積是多少?

     。1)學生嘗試完成。

     。2)交流做法和結果。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既解決了課前的問題,還讓學生感知到數學學習能夠方便生活,有效的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鞏固應用,舉一反三。

      第一關:辨一辨。

      1、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2、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3、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第二關: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說出怎樣計算它的面積。 (單位:厘米)

      第三關:制作兩個這樣的交通警示標志,需要多少鐵皮?第四關:求出下圖中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采用智慧闖關的形式設計有針對性、層次分明的練習題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同時也強化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五)質疑總結,反思評價。

      課件出示: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2)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4)我還想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每位學生充分發言,交流學習所得。在評價方面,先讓學生自我評價,接著讓學生互相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和榮譽感,同時培養了學生敢于質疑、勇于創新的精神。】

      五、板書設計。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4

      【教學內容】:

      教材P114第4題及練習二十五第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熟練地用數對表示位置。

      過程與方法:經歷用數對表示位置的過程,掌握將數對應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 點:用數對確定位置。

      難 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方法】:

      組織練習,質疑引導。練習體驗,小組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練習導入

      1.談話:為了更有利于同學們的學習,老師想調整一下同學們的座位。下面是座位示意圖: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判∶、小麗和小紅的位置用數對分別可以表示為( , ),( , ),( , )。

     、评蠋熛氚研偱旁冢5,3)這個位置上,請你在圖中標出來。

     、菑男∶鞯奈恢孟蜃髷2列,再向后數1行就是小強的.位置,小強的位置是( , )。

      2.下面是一幅街區平面圖,請看圖回答問題。

      五愛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車站以東200m,再往北700m處。

     、畔裆厦婺菢用枋鲆幌缕渌ㄖ锏奈恢。

      ⑵小剛家在火車站以東600m,再往北400m處小紅家在火車站以東900m,再往北200m處。在圖中標出這兩名同學家的位置。

     、切瞧诹,小剛的活動路線是(6,4)→(2,7)→(4,3)→(5,7)→(7,6)→(9,4)→(11,1)→(11,8)→(6,4)。與一說,他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二、回顧整理

      1.行和列的意義: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2.數對可以表示物體的位置,也可以確定物體的位置。

      3.數對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號把代表列和行的數字或字母括起來,再用逗號隔開。如:(7,9)表示第7列第9行。

      4.兩個數對,前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

      5.兩個數對,后一個數相同,說明它們所表示物體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體向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數。物體向上、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加上或減去平移的格數。

      三、鞏固拓展

      1.運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題目。 (答案:數對略)

      (1)中點A的位置可用數對(1,1)表示,那么平行四邊形其他各頂點的位置分別怎樣表示?

      (2)寫出平行四邊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的圖形,寫出平移后的各頂點的位置。

      學生嘗試解答。教師小結:一個圖形向上或向下平移后,各頂點的位置的列數沒變,行數發生變化;向左或向右平移后,各頂點的位置的行數沒變,列數發生變化。

      2.教材第114頁第4題。教師:我們都下過五子棋,都知道五子棋的規則。請觀察題中的情境圖,你能用數對來準確地表示出圖上的棋子的具體位置嗎?

      學生觀察圖片,獨立思考,同桌交流,然后指名匯報。

      四、課后小結

      位置可以由數對來確定,要注意數對的規范寫法,逗號前面表示列,逗號后面表示行。

      五、作業:

      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五第1題。

      【板書設計】

      位置復習課

      豎排叫列,橫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物體向左、右平移,行數不變,列數減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數。

      物體向上、下平移,列數不變,行數加上或減去平移的格數。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5

      【教學內容】:

      教材P113第1題及練習二十五第2、3、13、14、2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幫助學生建構小數乘法的知識網絡,并能理清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能熟練、正確地進行筆算小數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積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關的小數乘法應用題。

      過程與方法:通過題組練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概括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數學交流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計算正確率及速度,更深刻了解積與因數的聯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合作題組練習,使學生自我意識中建立小數乘法的知識網絡,并能準確地用數學語言表達各個知識點,在思維中理清各知識之間的聯系。

      難點:深刻理清積與因數的聯系及培養合作意識和數學交流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復習歸納,質疑引導;練習體驗,小組交流。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學生獨立做一做

      師生交流小數點的移動的規律。

      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第113頁第1題(1)。

      二、整理和復習小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師:元旦節,老師家搞了一次小活動,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的購物清單吧!

      出示購物清單:蘋果每千克2.5元,買了4.8千克;

      買了3件同樣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

      師:從清單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據信息你可以解決哪些數學問題?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算一算蘋果的總價和玩具的單價吧!教師巡視,算完后

      師:誰來說說蘋果的總價你是怎么解決的?

     。ㄏ茸屢粋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下展示,并讓他說說2.5×4.8是怎樣算的,

      師:那也就是說,計算小數乘法的方法是先,再,最后。板書:計算方法

      師:玩具的單價你又怎么解決的?(再讓一個學生說73.5÷3是怎么算的,一起回憶數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師:算算糖果的單價吧。教師巡視,算完后匯報方法。22.32÷1.2

      師:也就是說在計算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必須先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就像這里的22.32÷1.2就要轉化為223.2÷12,再按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進行計算。

      出示:5.98÷0.23 19.76÷5.2 8.84÷1.7 21÷1.4

      師:這幾道題在計算時該怎么轉化呢?

      除法法則:一看:看看除數是幾位小數。二移:把除數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相同的數位(把除數轉換成整數)。三對齊: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師:同學們剛才算的三道題到底對不對呢?你有什么好辦法?(說驗算的方法)

      師:小數乘除法的驗算與整數乘除法的驗算方法是相通的。

      即時練習:指名板演教材第115頁練習二十五第2題。

      三、整理和復習小數乘除法的簡算

      師:剛才我們用豎式算出了蘋果的總價,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個數的特征,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進行計算?試試吧!

      (巡視,選有代表性的作業展示,指名說簡算依據。)

      師:看來整數乘法運算定律也適用于小數。(板書:運算定律)

      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練習二十五第3、13題。

      四、復習取近似數

      師:既然是元旦節就要有節日的氣氛,老師準備用彩帶布置家。我們一起看看吧!

      用40米彩帶做花環,彩帶每卷長7.5米。

     。1)需要買幾卷彩帶?40÷7.5=5.333…(卷)≈6(卷)

      師:5.333…是循環小數,而且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板:循環小數—無限小數)

      師:這里要用進一法取商的近似數。(板書:取近似數:進一法)

     。2)一卷彩帶3.18元,一共需要多少錢?(得數保留一位小數)

      3.18×6=19.08(元)≈19.1(元)(板書:四舍五入法)

      (3)每1.5米做一個花環,40米彩帶可以做多少個花環?

      40÷1.5=26.666…(個)≈26(個)(板書:去尾法)

      師:取近似數就有三種方法,同學們可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喲!

      即時練習:完成教材第117頁練習二十五第14題。

      五、混合運算

      師:同學們的表現可真棒!這么快就把清單中的一些問題解決了。老師這也有兩道題目想請你們幫忙算一下,好嗎?比比看誰算的快。

      4.6+5.4÷0.27 3.2×25 ÷8

     。▽W生匯報時要說運算順序。)

      師: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再算

      師:看來小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板書: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

      六、拓展提高:教材第118頁練習二十五第21×題。

      學生閱讀題目,理解題意。

      分析:領先的運動員與最后的運動員相遇時,兩人跑完了2個3km即6km,所以兩人的相遇時間可以用兩人跑的總路程6km除以兩人的速度和求得。相遇時離返回點的距離可以3km減去最后的運動員跑的路程,也可以用領運動員跑的路程減去3km求得。(10分鐘,100m)

      七、小結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對小數乘除法進行了整理與復習。誰來說說我們主要復習了哪些知識?這節課你收獲最大的是什么?

      八、作業:

     。1)教材第113頁第1題

     。2),練習二十五第3、5、6、16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除法復習課

      因數→整數計算方法先,再,最后

      除數→整數一看、二移、三對齊

      運算定律

      小數乘除法運算順序與整數的相同

      循環小數——無限小數

      四舍五入法

      近似數進一法

      去尾法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6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用于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2.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經歷探索小數加減法計算方法的全過程,理解算理,體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聯系,發展運算、分析、推理能力,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

      3.加強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意識,逐步養成獨立思考、細心計算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的算理。

      本節課關鍵性問題:

      1、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2、如何引導學生將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聯系溝通。

      教學準備:

      課件、學習單、實物投影

      過程設計教學過程:

      一.錯題引入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今天學什么?(出示課題)

      師: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所以昨天我做了一次課前調查,這是同學們列的兩道豎式:

      師:你認為哪道是對的?

      師追問:為什么這個2不與5相加,而要與6相加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錯例引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為自主探究作好鋪墊。

      二.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關鍵問題1】如何引導學生發現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的原因。

      出示學習單

      小組合作要求:

     。1)組長合理分工,在最短時間內讓組員將討論結果內記錄在學習單上。

     。2)小組匯報時按順序依次發言。

     。3)其他組員可以進行補充和評價。

     。A設生):百分位與百分位加,十分位與十分位加,個位與個位加。

      (預設生):用計數器來表示算法的`。

     。A設生):2個一加3個一,6個0.1加2個0.1,5個0.01加0個0.01。

     。A設生):用格子圖來解釋。

      師:現在你知道為什么這個2不與這個5相加,而要與6相加了嗎?

      (預設生):2表示2個0.1,5表示5個0.01.(同時板書)他們的計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

      師追問: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這個2不與5相加,而要與6相加嗎?

      小結:是的,只有相同數位的數才能相加,也就是計算小數加法的時候我們要做到相同數位對齊。(板書)

      練習:判斷一下下面哪道豎式是正確的?

      師:你怎么這么快就判斷出來啊!

     。A設生):看看小數點對齊了沒有。

      小結:在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師:那么以后再算小數加法時我們要做到什么?

     。A設生):計算小數加法時,小數點對齊,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算起。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自主發現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體驗自主探究學習的快樂。

      與整數加法進行比較

      1.【關鍵問題2】如何引導學生將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進行聯系溝通。

      師:相同數位對齊你有沒有覺得很熟悉?在哪里聽過。

      出示課件

      小結:在做整數加減法的時候就是要把相同數位對齊才能相加減。原來小數加減法與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

      2.回到課前調查引出小數減法

      師:看來同學們,小數加法的問題已經解決了,請再來看看課前調查中的那一道算式:

      師:現在你知道哪道是正確的嗎?為什么?

      師:百分位上沒有數怎么減?

      師:計算小數減法時有什么好竅門?

      小結:所以以后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相同數位對齊了,就與整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則是一樣的。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整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把舊的知識經驗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上,讓學生獨立解決小數減法的計算問題。

      練習鞏固

      1.校對時借助課件用計數器演示退位過程。

      設計意圖:借助開小卡車,調節學習氛圍,同時讓學生鞏固小數點對齊的重要性,通過演示計數器讓學生形象地感知退位過程。

      2.你覺得生活中有沒有用到小數加減的地方?

      師:這是小馬虎的媽媽去超市購物的清單,可是清單的右下角被油漬弄臟了看不清了,你們能幫忙算一算嗎?先估一估大約是幾元?

      設計意圖: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小數加減法問題,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計算的必要性,體會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在方框上填上運算符號,然后添上小數點,使豎式成立。

      設計意圖:進一步讓學生感知小數點對齊的本質就是讓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

      三、課堂總結

      談談你的收獲?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7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乘法中仍然適用。

      2、能運用這些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3、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認真審題靈活運用運算定律簡算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觀察能找出正確的簡便算法。

      教學準備:

      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 5× = × = 125×= ×= ×= ×80= ×20= 250×= ×=

      2、簡便計算:

      32×25×125 79×21+21×21

      二、探究新知:

      1、師:同學們,在整數乘法中我們學過哪些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2、出示:觀察并計算,下面每組中的兩個算式有什么關系:

      ×○× (×)×○×(×)

      ×+×○(+)×

      3、通過觀察、計算、討論,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規律: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4、揭題: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5、你能用這些運算定律來巧算嗎? ×× ×+× (+)×4

      a. 讓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b. 讓學生匯報:你應用哪條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的。

      三、分層練習:

      1、將一個數分解成兩個數的積或兩個數的差:

      =8× ( ) =0.8× ( ) =× ( ) =10- ( ) =100- ( ) =1- ( )

      2、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25×125 ×99+ 64×

      3、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并說說理由。(書P17—練一練)

      4、你認為怎樣算簡便?

      四、課堂總結:

      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對于小數乘法也同樣適用。

      五、思考題: 判斷是否正確(機動)

      × + ×38 = ×( + ) = ×10 = 83

      六、板書: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8

      學習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了解負數產生的背景,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掌握正負數表達方法。

      2、結合現實情景,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學情分析重點、難點:

      在現實情景中理解正負數及零的意義。

      易混點、易錯點:感受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一些相反意義的量

      學生認知基礎:生活中見到過負數。

      時間分配學20講10練10

      教法學法

      自主探索法,練習法,講授法。

      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

      一、自學例1

      1、通過查資料了解“℃”和“℉”的含義,并學會看溫度計的方法。

      2、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4、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

      二、自學例2

      1、了解海拔的意義。

      2、思考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3、試著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

      學生活動教師助學課后改進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學生匯報預習情況。第二板塊:根據預習情況,學習例1

     。1)交流“℃”和“℉”的含義,說明我國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并指導看溫度計的方法。

      (2)交流:從圖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上海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北京的氣溫和南京比,怎么樣?

      (3)上海和北京的氣溫一樣嗎?不一樣在哪兒?

     。5)那你知道在數學上是怎樣區分和表示這兩個不同的溫度的呢?(零上4攝氏度記作+4℃或4℃,零下4攝氏度﹣4℃)

      第三板塊: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學生看溫度計,選擇合適的卡片表示各地氣溫。

      第三板塊:交流學習例2

      交流:從圖上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共同小結:以海平面為基準,比海平面高8844米,通常稱為海拔8844.43米,可以計作+8844.43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稱為海拔負155米,可以計作﹣155米。

      學生根據今天所學知識把這些數分類。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先指名讀一讀,再用正數或負數表示圖中數據。

      先讀一讀,再說說這些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還是低于海平面。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三幅分別顯示三個城市某一天最低氣溫的溫度計圖。

      根據學生的預習,共同學習交流認識新知。

      (4)上海的氣溫是零上4攝氏度,北京的氣溫是零下4攝氏度。以0攝氏度分界,一個在0攝氏度以上,一個在0攝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

      2.教學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4”讀作正四,“+4”的正號也可以省略不寫,直接把“+4”寫成“4”!癌4”讀作負四。

      3.指導完成“試一試”。

      (卡片上分別寫有+11℃、﹣11℃、19℃、+19℃、﹣7℃、+7℃)

      二:教學例2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從山腳到山頂,氣溫相差很大,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關的。最近經國家測繪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

      2.出示例2中珠穆朗瑪峰與吐魯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圖。

      三:初步歸納正數和負數。

     、懦鍪+4、﹣4、﹣7、﹣11 、19、+8844.43、﹣155這些數,提出要求:前面,我們用這些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溫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高度。大家仔細觀察這些數,你能將它們分分類嗎?

     、菩〗Y:像+4、19、+8844.43這樣的數都是正數。像-4、﹣7、﹣11 、-155這樣的數都是負數;而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翘釂枺赫龜怠⒇摂岛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四:練習

      做“練一練”1,2題

      2.做練習一第1題。

      3.做練習一第2題。

      4、練習一4、5、6題。

      五:作業

      練習一第3題。

      交流認識新知。

      正數和負數的讀、寫方法。

      根據課本要求,記住讀寫方法。

      交流: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來表示這兩個地方的海拔高度嗎?

      正數、負數和0比一比,它們的大小關系怎樣?

      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

      課后反思

      得:

      首先,對教材的編排作了重新的審視。在教材編排中,我們可以觀察到,在學習負數的過程中,學生更多的是經歷“具體情境中的數——解釋數的意義”這樣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設計了通過觀察生活中的盈虧、收支、增減及朝兩個相反的方向運動中應用負數進一步理解負數的意義,明白用正負數可以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義的量,從而讓學生體驗負數產生的原因,接著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正負數應用的實例。

      失:

      《認識負數》單元的教學看似簡單,教起來似乎覺得輕松,學生學習起來也看似輕松,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卻會發現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由于正負數表示的是相反意義的量,如何幫助學生正確的解決實際生活情境下的正負數問題,這是值得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思考的問題。由于問題的存在,不得不想一些辦法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9

      教學內容

      教材P7及練習二第3、5、6、7、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并能正確地運用這一知識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理解倍數可以是整數,也可以是小數,學會解答有關倍數是小數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養成認真計算與及時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運用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教學難點

      正確點出積的小數點;初步理解和掌握:當乘數比1小時,積都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都比被乘數大。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口算。0.9×6 7×0.08 1.87×O

      0.24×2 1.4×0.3 0.12×6 1.6×5 4×0.25 60×0.5

      指名學生口算,然后集體訂正。

      2.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數乘法時,怎樣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2)如果積的小數位數不夠,你知道該怎么辦嗎?如:0.02×0.4。

      3.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小數乘法。(板書課題)

      二、情景引入

      1.教學例5。師:同學們,你們見過鴕鳥嗎?知道鴕鳥是一種跑得比較快的動物嗎?有一只鴕鳥正在幫助2個小朋友解難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鴕鳥正馱著小朋友向前奔跑,后面一只兇猛的非洲野狗緊緊追上來了!小朋友說:“哎呀,它追上來了!”鴕鳥說:“別擔心,它追不上我!”

      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取信息:

      所求問題:(鴕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時)

      所需條件:(非洲野狗的'最高速度是56千米/小時,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

      思路分析:

      (1)引導學生理解小數倍數的含義:誰來說一說“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是什么意思?(鴕鳥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鴕鳥的速度除了有一個非洲野狗那么快,還要快。)

      (2)追問提高學習新知的興趣:

      ①非洲野狗能追上他們嗎?(非洲野狗追不上鴕鳥。)

     、凇傍r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該怎樣列式計算呢?(生回答:56×1.3)

      ③為什么這樣列式?(求56的1.3倍是多少,所以用乘法。)

      (3)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小結:倍數關系也可以是比1大的小數。

      讓學生獨立計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并集體訂正。

      (4)指導學生用估算進行驗算:請同學們看這個算式及結果,你認為對嗎?你是怎么驗證的?(板書驗算,完善課題)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驗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計算一遍。

     、诎堰@個算式的因數交換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對與否。

      ③觀察法:觀察小數位數或第二個因數比1大還是比1小。

     、苡糜嬎闫鬟M行驗算。

      師小結:不管用哪一種方法來檢驗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喜歡用那一種就用那一種來驗算。

      (5)師:請同學們打開書,看一看書上的小朋友算得對嗎?為什么?

      生:因為兩個因數中,56是整數,因數1.3中只有1個小數,所以積中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應該點在2與8之間,即積應為72.8。

      師:很好!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每個小朋友都要養成認真做題、仔細檢查的好習慣。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計算、驗算得出鴕鳥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時,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樣?非洲野狗能追上鴕鳥嗎?說明剛才我們的想法怎樣?(學生小組討論交流,由代表發言,教師點評。)

      2.看乘數,比較積和被乘數的大小。剛才有同學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個因數比l大,所以積就比被乘數大,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做一做”。先讓學生觀察兩道算式中的因數和積,進行判斷,說出理由;再讓學生獨立計算,并用自己喜歡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最后集體訂正。

      2.練習二第3題。先讓學生獨立判斷。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題錯在什么地方。

      四、課堂小結。當乘數比1小時,積比被乘數小;當乘數比1大時,積比被乘數大。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這種關系初步判斷小數乘法的正誤。

      作業:5、6、7

      課外作業:教材第9頁練習二第10題。

      板書設計:

      求一個數的小數倍數是多少及驗算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0

      教學內容

      教材P5~6例3、例4及練習二第1、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會正確進行筆算,并且會運用該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在小組討論中探究、發現、感悟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在理解小數乘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讓學生自主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并正確地進行筆算。

      教學方法

      觀察、分析、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0.7×5 9×0.8 1.2×6 0. 23×3 14×3 1.4×3

      口算后提問:從14×3和1.4×3的口算中,你有什么發現?

      2.列豎式計算。26×7 1.36×12 30.8×25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引入新課。我們已經掌握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那么小數乘小數又該怎樣計算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小數乘小數)

      二、自主探究

      1.創設情境,引入問題。出示教材第5頁例3的主題情境圖。

      師:觀察圖片,說說你發現了什么?(學校有一個長2.4米、寬0.8米的宣傳欄,F在學校要給它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

      師:給宣傳欄刷油漆,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該怎樣計算呢?

      全班交流,然后說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師:我們該如何解決問題呢?

      生:要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油漆,需要先求出宣傳欄的面積。

      師:那么怎樣求宣傳欄的面積呢?如何列式呢?生:2.4×0.8

      師:這個式子中,兩個因數都是小數,該如何計算呢?

      生1可以用豎式計算:×0.8

      生2:也可以把它們可作整數來計算(下左)。

      師:那么如何求一共需要多少油漆呢?

      生:算式是1.92×0.9,可以仿照上面同樣的方法計算。(上右)

      所以一共需要1.728千克油漆。

      師:同學們能說說我們在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時,要注意什么嗎?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老師加以總結。

      小結:所有小數右邊的數一律對齊,其他小數位從右往左依次對齊。

      師:看一看算式的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呢?

      生:兩個因數中一共有2位小數,積也有2位小數。

      2.探究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完成P6例4上面的填空。

      (l)組織學生嘗試完成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

      (2)學生獨立計算后,指名板演并匯報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然后集體訂正。

      (3)教學例4。 0.56×0.04

      師:這個算式中的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通過列豎式計算,我們能發現一個問題,即這個算式中,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那么如何點小數點呢?

      學生討論,教師板書。

      師:乘得的'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師:觀察黑板上各題,小組討論。(出示討論提綱。)

      討論提綱:

      ①小數乘小數,我們首先怎樣想?

      (把兩個因數的小數點去掉,轉化為整數乘法。)

      ②怎樣得到正確的積?(因數擴大到它的幾倍,積就縮小到它的幾分之一。)

      ③積的小數位數和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能舉例說明嗎?

      (教師以豎式中的因數的小數位數和積的小數位數為例,說明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O補足。)

      3.根據上面的分析,想想小數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學生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回答上面的問題,歸納出計算小數乘小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小數乘小數,先按整數乘法計算,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當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要在前面用0補足,再點小數點。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歸納,進一步得出“1看、2算、3數、4點”。

      三、鞏固練習

      1.不計算,說一說下列各題的積有幾位小數。

      2.3×0.4 0.08×0.9 7.3×0.06

      9.1×0. 03 0.25×0.23 45.9×3.5

      提問:怎樣判斷積有幾位小數?

      2.用豎式計算。(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1題)

      提問:你是怎樣計算0.29×0.07的?

      3.完成教材第6頁“做一做”的第2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師:分別比較積和第一個因數的大小,你能發現什么?小組交流討論,教師總結。

      師:一個數(0除外)乘大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

      一個數(O除外)乘小于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四、課堂小結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在計算小數乘法時應注意什么?(學生發言,說說自己的收獲,并回答問題,教師予以點評。)

      作業:教材第8~10頁練習二第1、9題。

      板書設計:

      小數乘小數

      2.4×0.8=1.92 0.56×0.04=0.0224

      1看、2算、3數、4點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1

      教學內容:

      教材第68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商中間和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提高除法的計算能力。

      2、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計算題不同類型的比較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練習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板書課題:練習九)

      二、基礎知識訓練

      1、完成練習九第1題

      先說說商是幾位數,再指名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完成。

      提醒學生思考:第2小題十位上為什么是0?第4小題個位上為什么是0?

      2、練習九第2題

      分組討論比較。

      第一組:這兩題商里的2個0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

      第二組:這兩題的末尾為什么都是0?為什么第2小題有余數?

      第三組:這兩題商里的0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三、解決問題

      1、完成練習九第3題

      讀題,說說題意。題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你準備怎么做?

      2、完成練習九第4題

      觀察表格,你發現挖的天數和每天挖的米數之間有什么關系?

      (它們的乘積相等,挖的天數越多,每天挖的米數就越多,挖的`天數越少,每天挖的米數就越多。)

      3、完成練習九第5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怎樣求有多少個合格的節能燈?怎樣求需要多少包裝盒?

      4、完成練習九思考題

     。1)題目中對商有什么要求?方框中可以填幾?你是怎么想的?

      (2)題目要求什么?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練習,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希望大家在課后多練習,做到熟能生巧。

      板書設計:

      1.商是兩位數80……2商是三位數102……4

      商是三位數150商是兩位數40……6

      2. 120 102 290

      290……2 102……3 100……3

      3.420÷4=105(下) 321÷3=107(下)

      540÷6=90(下) 505÷5=101(下)

      90

      吳小娟拍得最快,金陽陽拍得最慢。

      4.840÷8=105(米) 840÷7=120(米)

      840÷6=140(米) 840÷5=168(米)

      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商越大。

      5.640-10=630(個) 630÷6=105(個)

      教學反思:

      1.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注意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并交流解決的方法和結果,及時作出合理的評價。

      2.學生對根據條件提問題還有困難,在教學時,要注重鍛煉學生提問題的能力。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2.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3.發展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掌握正方體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教學準備正方體紙盒、長方體和正方體對比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征,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說出長方體的棱有幾條?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叫做什么?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二、新課講授

      1.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觀察并思考。

      師:這些都叫什么立體圖形?

      生:都是正方體。

      師:要探究正方體具有什么特征,我們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

      生:從面、棱、頂點這三個方面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棱,正方體的12條棱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

      請學生到講臺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棱、頂點”的特征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師: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系與區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棱也包括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么收獲?(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獲,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3

      教學目標:

      1、在豐富的具體問題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數是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需要,并通過進一步的操作和思考體會平均數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2、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專用,進一步積累分析和處理數據的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在活動中,進一步增強與他人交流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能體驗運用已學的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學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的意義。

      教學準備:

      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1、出示例3的主題圖

      談話:四年級的男、女生進行套圈比賽,每人套15個圈。你想了解他們的比賽情況嗎?

      第一輪:

      課件出示空白的男、女生套圈成績統計圖,談話:我們來看這兩個小組同學的套圈情況,第一個出場的男生是小剛,女生是小燕(分別出示表示兩位同學套中個數的直條),他們各套中多少個?(6、4)誰套的準些?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談話:這數字6可以代表男生組的水平,那么女生組的水平可以用?來代替。

      第二輪:

      談話:第二個出場的男生分別是小明(課件出示直條6),女生是小娟課件出示直條4),(結合手勢,表示整體)比較每組中同學的比賽成績,你認為是男生套的準還是女生套的準些?你是怎樣比較出來的?(預設:生1,比總數,生2,比每個人套中的個數)

      提問:這時,你能用哪個數來表示男女生的水平嗎?(預設:生1,6、4,生2,12、8)讓學生說說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第三輪:

      談話:第三、四個出場的男生是小宇和小杰(7、9),第三、四、五個出場的女生分別是小敏、小蕓和小芳(7、5、10)(完整出示條形圖),現在,你能比較是男生套的準些還是女生?你想怎樣來比較呢?學生討論

      提問:我們先來想想,你能用哪個數來表示男女生的一般水平?

      生交流,總結出(28、30)來表示不合適,也就是比較總數不合適。

      那你認為要找哪個數,才能代表男生組的一般水平呢?(這個數要基本反映一組數的一般水平,在數學上,我們把這種數叫做平均數)(板書課題)

      二、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

      1、探究男生求平均數的方法

      談話:我們先來仔細找一找男生組的這個數,男生的得分各不相同。我們怎么來找這個數呢?套的最多的和最少的能代表整體水平嗎?那你覺得這個數應該在什么范圍呢?

      給大家3分鐘,在練習紙上想辦法找到男生組的那個數。(練習紙)

      交流:

      方法一:移多補少(課件演示)

      方法二:先合后分(說說各數表示的意思)

      預設:

      如果只答出方法一:除了像這樣局部調整,得出平均數,還有其它調整方法了嗎?給大家一個小提示:可以把所有男生的個數先看成一個整體,然后再把這些個數平均分配給他們。

      如果只答出方法二:除了像這樣,把他們的得分先加起來,再重新平均分配給他們。還有其它調整方法了嗎?給大家一個小提示:能否只移動其中一小部分個數,使得男生的個數一樣多。

      交流。

      小結:同學們,剛才我們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找到了能表示男生組的這個數7,我們來回顧一下。

      一種方法,通過移動來局部調整,把多的一部分,移給少的,從而得到男生的平均個數,你想幫它取個名字嗎?(板書“移多補少”);

      另一種方法,通過整體重新分配,先把所有的個數先加起來,再平均分給他們,也得到了男生的平均個數,你也能取個名字嗎?(板書“求和平分”)。

      2、揭示課題

      談話:兩種方法都得到了一個新的、能夠反映男生組整體情況的數據,就是7個。沒錯,這個數就是男生組(6、6、7、9)的平均數。

      用課件顯示圖中平均數畫線,直觀感知平均數的范圍。

      讓學生也在練習紙上畫線。請你用一條線把這個數7表示到圖上來

      提問:得到的這個數7表示什么含義?你覺得這個數是一個怎樣的數?能不能說男生組中每人都套中了7個?這個數7與小宇套中的7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平均數比最厲害的個數?比最差的呢?

      3、遷移類推,感悟意義

      談話:現在,請你們也來找一找女生組的平均數吧。(學生在練習紙上操作并交流)

      說說“6”的意義

      交流,提問:現在可以比較出哪組套的準了嗎?(完整板書)

      提問:仔細觀察這兩組的平均數,你想說些什么?原來的數據和平均數的大小,有什么發現?高于、低于平均數的有幾個?(其中的個數有的比平均數高,有的比平均數低,初步感受平均數的范圍)

      感受平均數的優勢:老師啊覺得平均數真厲害,因為它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也能公平的'比較出男生和女生哪組的水平高,老師說的對嗎?

      三、鞏固練習,應用平均數

      1、書本練一練。(課件逐個出示筆筒)

      第1個筆筒有( )枝,第2個有( )枝,第3個筆筒有( )枝。

      怎樣移動筆筒中的鉛筆,找到平均每個筆筒有多少枝鉛筆。(課件動態顯示移多補少的過程,然后逐步變化為條形圖)我們也可以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這樣更直觀。(顯示移的過程)

      交流:當然,你還可以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求和平分)

      如果用求和平分,怎么計算?綜合算式?

      2、第一題

      出示絲帶圖,提問:這時你能用移多補少的方法一下子找出它們的平均數嗎?

      估一估,平均長度到哪兒?

      想一想,應該在多少厘米到多少厘米之間?(平均數在最小數和最大數之間)

      算一算,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再交流

      提問:如果每條絲帶都增加1厘米,平均長度會有什么變化?(相當于每條絲帶的長度增加了1厘米,也就是平均長度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1厘米)

      如果把其中一條絲帶的長增加3厘米,3條絲帶的平均長度是多少厘米?如果減少3厘米呢?(剛剛每條絲帶增加1厘米,總體增加了3厘米,那么現在呢?)

      指出:一組數中有一個數據變化了,這組數據的平均數也會發生變化,平均數很敏感。

      3、第4題(假如我當經理)

      先估計一下蘋果和橘子平均每天賣出的箱數,再同桌分工計算,然后畫出表示平均數的那條線。

      提問:如果你是水果店的經理,看到這樣的數據和平均數的情況,你會有什么想法?

      4、第3題(籃球隊員的身高)

      提問:李強是學習籃球隊隊員,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嗎?學;@球隊可能有身高超過160厘米的隊員嗎?

     。ǔ鍪净@球隊5名隊員的身高統計表)

      小結:同學們,平均數是反映一組數據整體情況的數,如果只知道平均數,要去推測其中一個數據是多少,這個數據會有很多種可能性,這就體現了依據平均去推測其中一個數據的(不確定性)。

      但是,知道了一組數據的每一個數據,可以用“移多補少”或者“先合后分”明確地得到平均數是多少,體現了求平均數的(確定性)

      思考:如果姚明加入學;@球隊,平均身高會如何變化呢?(圖片顯示)

      出示現在的平均身高,提問:這時得到的平均身高,具有什么樣的特點?為什么增加了姚明,小隊員的身高都在平均數一下了?(太高的人,對平均數的影響很大,所以姚明的身高在這組數據中屬于極端數據,具有極端數據的話,平均數就變得不一樣了)

      介紹: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像這種不一樣的平均數,你想知道嗎?課件出示“你知道嗎?”(生讀)

      談話:通過xx的介紹,我們對平均數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那么我們就帶這這個新認識去看看吳萌的詩朗誦比賽吧。

      完成練習八第9題。(口答綜合算式)

      四、總結經驗,感悟平均數。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你對平均數有那些認識?

      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平均數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愿大家能帶上今天的學習內容,更好地認識生活中與平均數有關的各種問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4

      教學目標:

      1、能讀懂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從中獲取有效信息,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種統計圖的不同特點,能根據需要選擇適當的統計圖,直觀、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讓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與交流。

      教學重難點:

      了解三種統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教學準備:

      各種統計圖、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前一課認識了扇形統計圖,誰能說出它特點?

      指名回答。那么這一節課就學習在什么情況下要用什么樣的統計圖。

      二、學習新課。

      1、出示我國從第23屆奧運會開始獲得金牌,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獎牌情況統計表。

      2、讓學生說一說從統計表中獲得信息。

      3、用投影儀出示折線統計圖、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

      4、分別提出教材中的三個問題,讓學生們交流。

      5、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能明顯的看出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獎牌數的變化情況,條形統計圖能更明顯的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扇形統計圖能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三、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三種統計圖的`各有什么特點。指名回答。其他同學補充、評議。教師評價。

      四、練一練。

      在小組內交流分別用哪種統計圖合適?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五、實踐活動。

      交流課前收集到的各種統計圖,體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板書設計:

      奧運會(統計圖的選擇)

      折線統計圖:明顯地看出第24——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獎牌數的變化情況。

      條形統計圖:更明顯地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

      扇形統計圖:看出第28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

      《奧運會》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七單元第二課時,是在學生認識、讀懂扇形統計圖,理解扇形統計圖的特點之后安排的。這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收集、整理數據,選擇統計圖,來解決“奧運會”的問題。

      教學中我先呈現了我國從第25屆奧運會至第29屆奧運會獎牌情況統計表,然后呈現三幅統計圖,分別表示第25——29屆奧運會我國金牌獲得情況,29屆我國金牌分布情況、獲金牌的變化情況;用三種統計圖從不同角度來描述數據,讓學生體會到三種統計圖各有特點,根據實際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圖。緊接著我提出教材的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每種統計圖的特點。折線統計圖上能明顯的看出第25——29屆奧運會我國獲金牌數的變化情況;條形統計圖上能更明顯的看出第25——29屆奧運會我國獲得的金牌數,扇形統計圖上能看出第29屆奧運會我國獎牌的分布情況。在此情況中進一步認識和歸納統計圖的不同特點,并能在現實生活中正確靈活地運用。

      本課重點是讀懂三種統計圖,了解特點后,再選擇統計圖來表示數據。因此,讀懂統計圖,了解統計圖的特點是關鍵。學生只有充分了解統計圖的特點,才能正確選擇統計圖。因此在教學時我采用如下策略:結合教材中提供的現實生活中的統計表,引導學生觀察統計表中各欄目的內容和相對應的數據,結合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推理、比較;再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的方法引導學生得出具體情境中如何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從而得出各種統計圖的作用和特點,最后結合“練一練”來檢測、評價學生的達標情況。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5

      教學目的:

      1、會用數學的語言描述獲勝的可能性。

      2、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游戲規則的公平性,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中的事物。

      3、通過游戲的公平性,培養學生的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認識到基本事件與事件的關系。

      教學準備:

      投影儀、撲克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說出下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多少?

      1、盒子中有紅、白、黃三種顏色的球各一個,只取一次,拿出紅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黃色?

      2、商場促銷,將獎品放置于1到9號的`罐子里,幸運顧客有一次猜獎機會,一位顧客猜中得獎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紅色球5個,藍色球12個,取一次,取出紅色球的可能性大還是藍色球?

      二、新授

      1、在上題中,我們知道取出藍色球的可能性大,到底取出藍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大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出示擊鼓傳花的圖畫。

      請學生說一說,擊鼓傳花的游戲規則。

      小結:每一個人得到花的可能性相等,每個人得到花的可能性都是。

      2、畫圖轉化,直觀感受

      (1)每一個人得花的可能性是,男生得花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生發表意見,全班交流。我們可以畫圖來看看同學們的想法是否正確。畫圖......

      生:從圖中可以發現,每一個人得花的可能性是,兩個人就是,9個人就是,女生的可能性也是。

      師:如果18個學生中,男生10人,女生8人,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又各是多少呢?......

     。2)練習本班實際,同桌同學相互說一說,男生女生得到花的可能性分別是多少?

     。3)解決復習中的`問題

      拿到藍色球的可能性是......

      3、小結

      4、鞏固練習

      完成P.101。做一做。

     。2)題講評中須注意,指針停在每個小區域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次數也大體上相等,紅色區域占了這樣的3個,因此停在紅色區域的次數就是一個區域的3倍。要讓學生感受到這只是一可能性,出現的次數不是絕對的。

      三、練習

      完成練習二十一

      1、第一題,準備9張1到9的撲克牌,通過游戲來完成。

      2、第二題,學生在獨立設計,全班交流。

      3、第三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四、課內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6

      教學內容:

      教材第27~2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了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范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判斷商是否為循環小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請注意聽下面的聲音。

      師:同學們,如果老師一直播放下去會怎么樣?

      生:永遠放不完。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放不完。

      師:同學們說得好,那么為什么會放不完呢?

      生:因為都是不斷重復那幾句話。

      板書:不斷重復

      師:我們生活當中有這樣的現象嗎

      生:有啊,白天到黑夜,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星期一到星期天,一年十二個月等等

      師:說得非常好,像這樣依次不斷重復出現的`現象我們就叫它循環。那么在我們的數學王國中有沒有這樣的循環現象呢。今天我們要來認識一位新的朋友—循環小數。

      多媒體課件出示第27頁王鵬賽跑的情景圖。引導學生觀察圖意后,列出算式400÷75。

      師:請同學們用豎式計算這個算式,看計算過程中你能發現什么?

      生:可能發現。

      1、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

      2、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復出現“3”。

      師:那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商的小數部分不斷重復3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黑板上寫出計算過程,邊寫邊說)繼續除看看,無論除到哪一位,當余數重復出現時,商就要重復出現;商是隨余數重復出現才重復出現的。

      師:后面還有很多個3,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表示商呢?我們這時就可以用個省略符號表示它了。下面同學們再試著再列豎式算一道題目,看跟這道有什么區別。

      生:商是從小數點第二位開始出現的,并且重復出現兩個數字。

      二,認識循環小數

     。ǔ鍪菊n件,像這樣的數叫做循環小數)

      引出循環小數的定義。(在黑板上板出還可以這樣簡寫)

      師:請同學們計算再15÷16和1.5÷7。

      學生計算后,問:從中你發現什么?

      生:15÷16=0.9375,1.5÷7=0.2142857?

      師:像這樣兩個數相除,如果得不到整數商,所得的商可能會有兩種情況,你知道是哪兩種情況嗎?

      引導學生說出一種是繼續除下去能夠除盡,像15÷16一樣;另一種情況是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像1.5÷7一樣。

      師:能夠除盡的商的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我們把它叫做有限小數;永遠也除不完的商的小數部分是無限的,我們把它叫做無限小數。循環小數的小數位數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

      生:無限的。

      師:所以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7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涂一涂等體驗中理解單位”1”,感受什么是分數,進而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充分體驗,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分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單位”1”的建立

      學具準備:

      學具袋(圓形紙片1張、長方形紙片1張、一分米棉線1根、水蜜桃圖片5個、火柴棒12根、同一樣式的紐扣8個)

      教學過程:

      一、單位“1”的意義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數字1。

      師:這是幾?表示什么?能具體說說可以表示1個什么嗎?

      學生回答(1個蘋果、一張白紙、一根繩子、一群羊、一個學校的全體學生……)

      師:對于數字1如此豐富的意義,老師可以給它加上引號,起名叫作單位“1”。

      師:取出學具袋,倒出其中的學具,分一分、說一說,哪些能用單位“1”表示?

      【評:開門見山教學單位“1”,突出“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單刀直入式的導入無疑是本課亮點之一,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其分一分、說一說的教學設計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驗,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師:我們可以把單位“1”怎么分?

      師:以前我們學過分數的初步認識,今天我們繼續研究分數,研究“分數的意義”。(教師板書課題)

      師:用以前所學的分數的知識,分你手中的單位“1”,你能得到哪些分數?

      學生操作,組內交流,各組推薦匯報。

      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對不準確的地方要加以修正,尤其要強調“平均分”,盡量做到不要重復別人的發言內容。

      【評: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了學生,教師將幾種學具材料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操作用分數表示,既尊重了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又在不知不覺中為新知的構建架設橋梁。】

      二、研究分數單位

      師:你們想研究別的分數嗎?

      教師出示1/○

      師:這是分數嗎?你會讀嗎?它有什么特別之處?

      師:請大家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說一說,看看可以有多少種不同方法來表示1/○ ?

      學生操作,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1/2 →6根、1/3 →4根、1/4 →3根、1/6 →2根、1/12 →1根。

      師:你又發現了什么?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這么多知識!

      【評: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猶如一枚枚石子投進蓄勢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層層漣漪,讓學生在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中自主探究、積極合作,足以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行云流水般的分數單位的教學全無例行公事,思路閉鎖,空間狹小之嫌。正所謂“靈感總青睞有準備的頭腦!薄

      三、深入研究分數的意義

      教師出示○/○

      師:猜猜看,老師想讓你干什么?

      教師出示要求:

      分一分(選擇合適的學具表示這個分數)

      畫一畫(用簡單的圖形來表示這個分數)

      折一折、涂一涂(選擇合適的學具,用折疊、涂色的方法表示這個分數)

      說一說(組內互相說說這個分數)

      學生動手操作、組內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各組推薦學生匯報……

      【評:遵循小學生數學學習的心理規律,問題設計得精且極具開放性、挑戰性,以豐富的操作實踐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注重學生感性認識,學生真正在“做數學”!

      師:關于分數的知識,以前我們學習過一些,在課前我們也通過自學課本、查閱資料、請教別人,你現在知道多少分數的知識,能告訴老師嗎?

      學生回答……

      師:讓我們看看數學書上專家是怎樣說的?

      學生看書、圈劃、摘讀,組內交流。

      師:什么是分數單位?我們剛才研究了嗎?35的分數單位是什么?有幾個? 7/12 、11/20呢?

      【評:教者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熏陶。在設計時,教者注意到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以及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課前自學課本、查閱資料、請教別人,了解分數的有關知識,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分數的寫法

      師:從交流的過程中,老師已經知道同學們會讀分數了,想寫嗎?

      師:會寫的'請到黑板上在任意位置任意寫一個你喜歡的分數,比一比,看誰寫的規范好看。(學生一擁而上,在黑板的上上下下寫下大大小小、各不相同的分數。)

      師:生活中人們常用分數來進行描述。誰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黑板上這些分數的?你愿意說哪個就說哪個?

      學生匯報……

      【評:教者不再將黑板視為教師神圣的領地,把板書的權利回歸學生。黑板上每個分數后面都藏著那句經典的概念,學生的交流無不是將已經獲得的主觀印象投射在所寫的分數中,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學生的求異的心態無時無刻不讓其他學生處于活躍的互動之中!

      師:你覺得誰寫得規范好看?寫分數是要注意什么?分數有幾個部分?能結合具體分數說說各個部分表示的意義嗎?

      【評:生成性的課堂評價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強烈地撥動著思維之弦。】

      師:下面請同學們練習寫分數,比一比誰寫得規范好看?任務是8個。

      學生在寫分數的過程中教師突然叫停。

      師:數一數,你寫了幾個分數?你能用剛學的分數說一句話,讓大家猜一猜你完成的情況嗎?

      師:對于分數的意義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提問。

      學生質疑,學生解答,教師補充。

      師:關于分數的知識你掌握的情況如何,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分數的知識說一說嗎?

      (如果學生說出類似5/5這樣的分數)

      師:這是一個特殊的分數,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研究。

      【評:學以致用,在應用中賦予數學活力與靈性,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數學學習活動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所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總評:

      縱觀本節課,有以下特色:

      1、淡化形式,注重實質

      分數的意義對于小學生來講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設計淡化形式,注重實質,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過分刻意地去體現數學教學的嚴謹性,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性來體現教學的嚴謹性。整節課教師都沒有將“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這句嚴密、枯燥、抽象的話語塞給學生,但是整節課徹頭徹尾都緊扣“分數的意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苦心經營,匠心運作。

      2、源于生活,回歸生活。

      現在的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接觸到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他們能夠用不同的生活來感悟書本。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同時數學又必須回歸于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力與靈性。本課設計注意到數學的教與學緊密聯系生活,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意義和充滿意義,注重現實體驗,力避傳統的“書本中學數學”,體現生活中教學相長的互動關系,大膽改革教材的例題呈現方式,“跳出教材教數學”。

      3、強調合作,知識增殖。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育應該“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課設計做到均衡學生差異,組建合做學習小組,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給學生思考和表現的機會,多些成功的體驗,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使每一個學生不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而且要對所在小組中的其他同學負責,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合作中完成任務,沒有把學生當作所謂新教學方式的道具,實現知識在交流中增殖,思維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4、以人為本,注重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以人為本”的理念決定了數學教學的目標指向:適應并促進學生的發展。本課設計時注意從學習者的角色去分析學生,以了解什么知識是學生最需要的,什么學習方式是學生最喜歡的,積極尋求以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所需要的知識。

      5、注重體驗,培植興趣。

      學生學習的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本課教學中的說一說、分一分、畫一畫、寫一寫、折一折、涂一涂為學生提供了高頻率、多維度、深層面的體驗,我們的學生在學習時感到了樂趣,體驗到了成就感,激勵他們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與研究。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8

      教學目的:

      1、整理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法則。

      2、理解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結果與第二個因數和除數的關系。

      3、能進行小數乘法和除法的簡便運算。

      4、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會用循環小數表示商。

      5、能用進一法和收尾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概念回顧。

      1、小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與整數乘法和除法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計算小數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計算結果有幾種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環小數?

      二、在判斷中辨析概念。

      1、兩個因數都是兩位小數,它的積是兩位小數。

      2、m×0.98的積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環小數。

      4、2.5×17+2.5×13=2.5×(17+13)運用了乘法結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每天看35頁,要看4天。

      三、在計算中理解法則。

      3.25×4.83.6÷0.25

      四、簡便計算。

      0.25×32×1.252.85×5.2+2.85×5.8-2.85

      3.6÷0.25÷0.43.69-(1.69-5.8)

      五、在運用中掌握方法。

      1、李老師用200元買字典,每本48.5元,可以買幾本?

      2、工地上有160噸貨物,用載重8.5噸的汽車要運多少次?

      六、作業。

      1、總復習第1、2題。

      2、練習二十五第1---5題。

      板書設計:

      課后記:

      第二課時

      課題:觀察物體和多邊形的面積。

      復習目標:

      1、能從觀察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并畫出平面圖。

      2、回顧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靈活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3、能運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會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

      復習過程:

      一、基礎再現:

      s=abs=ahs=ah÷2

      s=(a+b)h÷2

      二、基本練習

      1.一個長方形框架,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后,()不變,()變小。

      2.兩個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它的底邊等于梯形的()。

      3.一個三角形的面積是60米,底邊是12米,高(),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

      4.一個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面積和底邊都相等,三角形的高是12厘米,平行四邊形的高是()

      5.想法計算圖形的面積。

      6.一塊梯形的果園,上底是250米,下底是350米,高100米,平均每公頃收蘋果2.5噸,這個果園可以收多少蘋果?

      三、作業

      1.總復習第6、7、8題。

      2.p 124第7、8、9、10、11題。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三課時

      課題:簡易方程

      復習目標:

      1.會用字母表示數、數量、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方程。能解方程并驗算。

      3.能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復習過程:

      一、概念回顧。

      1.什么叫做方程?等式與方程有什么區別和聯系?什么叫做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2.用字母表示數應該注意什么?

      3.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是什么?

      二、基本練習:

      1.方程0.6x=3的解是()

      2.a與b的和的'一半是()。

      3.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是(),乘法結合律用字母表示是()。

      4.判斷。

     。1)a×b×8可以簡寫成ab8。

      (2)x+5=4×5是方程。

     。3)方程一定是等式。

     。4)a的立方等于3個a相加。

     。5)a÷b中,a、b可以是任何數。

      5.解方程。

      10.2-5x=2.23×1.5+6x =335.6x-3.8=1.8

      3(x+5)=24600÷(15-x)=200x÷6-2.5=1.1

      6.解決問題。

     。1)一個三角形的高是6米,底是20米,求面積。(用公式計算。)

     。2)媽媽有200元錢,是小紅的4倍多20元,小紅有多少元?

     。3)爸爸的年齡比兒子大32歲,是兒子年齡的9倍,爸爸和兒子各多少歲?

     。4)學校買10套課桌用500元,已知桌子的單價是凳子的4倍,每張桌子多少元?

      三、作業。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第四課時

      課題:可能性和編碼

      復習目標:

      1、認識簡單的可能性事件。

      2、會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并用分數表示。

      3、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4、讓學生學會運用數進行編碼,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一、基本練習。

      1、盒子中有紅、白、黃、綠四種顏色的球各一個,只取一次,拿出紅色球的可能性是多少?白色呢?

      2、商場促銷,將獎品放置于1到10號的罐子里,幸運顧客有一次猜獎機會,一位顧客猜中得獎的可能性是多少?

      3、盒子中有紅色球8個,藍色球10個,取一次,取出紅色球的可能性大還是藍色球?

      4、說出下面各組數據的中位數。

     。1)35896

     。2)25141318201

     。3)姓名李明陳東劉云馬剛王明張炎趙麗

      成績/米6.84.75.84.74.64.13.2

      5、介紹你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并說出各數字代表什么意義?

      6、游戲:媽媽的卡片寫有2、3、4、5、6,妹妹的卡片寫有1、8、9、10、7,

     。1)每人任意出一張,有多少種可能?

     。2)每人出一張,和為單數媽媽勝,和為雙數妹妹勝,這公平嗎?為什么?

     。3)你能設計一個公平的游戲規則嗎?

      二、作業

      1.p122

      2.p125第12——17題。

      板書設計:

      略。

      課后反思:

      略。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1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方程的意義,知道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以及解簡易方程的一般步驟。

      2.能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設定未知數,列出簡單方程并求解。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解方程的依據、步驟和書寫格式。

      2.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間的聯系及區別。

      一、課題講解

      1.方程的定義和意義

     。1)出示簡易天平,將天平、砝碼擺在講臺上,這是一臺天平,它是用來稱物品的重量的。怎樣用它來稱物品的重量呢?在天平的左邊盤內放置所稱的物品,右邊盤內放置砝碼。當天平的指針在標尺中間時,表示天平平衡,即天平兩端的重量相等。砝碼上所標的重量就是所稱物品的重量。

      (2)師演示如何用天平稱物品。

     。3)問:那么,使天平平衡的條件是什么呢?(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天平的指針指在什么地方才能說明天平是平衡的?(指針必須指在刻度線的中央。)

      (4)教師強調說明:天平兩邊放上重量相等的物品時,天平就

      平衡。反過來說,天平保持著平衡,就說明天平兩邊所放的物品重量相等。

     。5)出示場景圖,問:杯子的重量是多少?你知道水的重量是多少嗎?

      師:我們把水的重量用x表示出來,下面我們就來求一求水的重量。

      師寫出算式:

      杯子的重量=100g

      杯子的重量+水的重量=100+x

      師:根據這個圖,我們可以列出下面的式子:

      100+x>200

      100+x<300

      問:圖中的天平是否平衡?說明了什么?(圖中的天平是平衡的,因為指針指在天平刻度線的中央。說明天平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怎樣用式子來表示這種平衡的情況呢?試試看!

      問:100+x=250是一個什么式子?(等式。)

     。6)什么叫等式呢?(等式表示等號兩邊兩個式子的.相等關系,即等式是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100+x=250是一個什么式子?(也是一個等式。)比較一下:100+x=250與30+50=80這兩個式子有什么不同?(這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師總結:這里的x所表示的未知重量不是隨便確定的,它必須是使天平保持平衡的重量,也就是說未知數所代表的數值必須使等號

      左、右兩邊正好相等。

      思考:觀察一下天平,想一想,x應該代表什么數呢?(因為左邊未知的方塊重150克才能使天平平衡,所以x=150。)師在100+x=250的右邊板書:x=150。

     。7)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方程的意義及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指出:像這樣一些等式:20+x=100、3x=234、x-8=5、x÷6=7叫做方程。

      師再板書幾個一般的等式,形成如下的板書:

      方程一般等式

      20+x=10020+80=100

      3x=2343×78=234

      x-8=513-8=5

      x÷6=742÷6=7

      (8)師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等式,思考并回答下面的問題。①方程是不是一種等式?(是等式。)

      ②方程與一般的等式相同嗎?你發現方程有什么特點?

     、壅l能說一說什么是方程?先指名讓學生說,然后師歸納總結。

      明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9)練習鞏固

      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2.解簡易方程

      (1)再次強調方程的定義: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100+x=250是方程,x=150是方程的解。求未知數的過程就是解方程。師:回答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做解方程。

     。2)指名回答,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別?(師講解:方程的解指的是一個數,它表示未知數等于的多少時使方程中等號的左右兩邊相等。例如,當x=80時,20+x=100的等號左右兩邊相等。而方程的解是指求出這個未知數的演算過程。我們以前做過的一些求未知數的題目,實際上就是解方程。方程的解是解方程的過程中的一部分,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3)出示例題:

     、倌隳芨鶕䦂D中給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樣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當于什么數?

     、诟鶕膭t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x應該怎么求?③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師講解:首先要寫“解”字,然后根據四則運算之間各部分的關系及運算定律進行思考;

      x+3=9,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所以x=9-3,x=6。運算的“根據”可以不寫,每個等式占一行,各行的等號要對齊。求出x的值后,還要進行檢驗,以判斷它是不是原方程的解。

      接著,師一邊板書,一邊指出檢驗的方法及書寫格式。并且強調,以后解方程時,要求檢驗的,要寫出檢驗過程;沒有要求檢驗的,要

      進行口頭檢驗,要養成口頭檢驗的習慣。

     。4)解方程3x=18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學生解方程的過程、書寫格式及檢驗的過程是否符合規定,發現錯誤,及時糾正。

      師再次強調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以及驗算過程。

     。5)完成例題

      ①根據圖中給出的信息列出什么樣的等式?在你列出的等式中,x相當于什么數?

     、诟鶕膭t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x應該怎么求?③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是怎樣的?

      學生獨立完成后,教師板演整個解題過程。著重強調思考過程以及書寫格式。學生自學例題4。

      二、體驗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

     。ǚ匠痰囊饬x和解簡易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知道了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先要看它是不是等式,再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數。解方程時,先耍弄清x在算式中相當于什么數,再根據四則運算之間的關系求出方程的解。書寫時,要注意先寫“解”字,上、下行的等號要對齊,注意不能連等。)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20

      教材說明

      密鋪,也稱為鑲嵌,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現象,它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變化和美的享受。教材在四年級下冊就安排了密鋪的內容,通過讓學生觀察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鋪起來的圖案,了解什么是密鋪。本冊教材中,通過實踐活動繼續讓學生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平面圖形在方格紙上進行密鋪,從而進一步理解密鋪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整個實踐活動分為兩個層次:

      1.通過動手操作,探索哪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哪些不能密鋪,使學生認識一些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

      由于學生已經了解了密鋪概念,教材不再給出密鋪的概念及圖案,而是直接呈現了學生熟悉的6種平面圖形(即圓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并提出問題哪些圖形可以密鋪。接著,讓學生利用附頁中的圖形,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任選一種圖形拼一拼、鋪一鋪,探索并找出可以密鋪、不能密鋪(圓形、正五邊形)的平面圖形,進一步理解密鋪的特點。找出可以密鋪的平面圖形后,再讓學生實際鋪一鋪,在操作的過程中感受密鋪,并感受這些圖形的特點。

      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每次密鋪的基礎圖形都是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同一種平面圖形,兩種或兩種以上平面圖形拼接在一起,也能進行密鋪,但教材并不做要求。

      2.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在方格紙上根據給定的兩組圖形設計密鋪圖案,計算出每次密鋪中不同平面圖形所占的面積,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用數學的眼光欣賞美和創造美。

      這部分內容包括三部分:

      (1)從實際出發引出問題,讓學生從兩組瓷磚中任選一組在方格紙上設計密鋪圖案,體驗用數學的樂趣。這里的兩組瓷磚,一組由兩個形狀和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組成,另一組由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直角三角形(一條直角邊的'長度等于平行四邊形長邊所在的高)組成,前一組密鋪可以是用同一種基礎圖形將平面密鋪,后一組密鋪則是用兩種基礎圖形密鋪平面。

      完成設計的方式,可以由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也可以由教師準備好相應的圖形卡片,讓學生拼出。建議學生在畫或拼擺密鋪圖案時,要有序地進行。

     。2)綜合運用有關密鋪、面積等方面的知識,統計自己在方格紙上設計的圖案中,每種基礎圖形一共用了多少塊,以及所占的面積,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系,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利用附頁中提供的圖形,自由地設計密鋪圖案,這種圖案可以由一種或兩種基礎圖形組成(也可以由多種基礎圖形組成,尊重學生的選擇,但不要求),通過學生的創作及交流,開拓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用幾何圖形進行美術創作的想象力,讓學生體驗自己創作的數學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建議

      (1)這部分內容可以用1課時進行教學。主要是在數學活動中,借助觀察、猜測、驗證等方式解決問題。

      (2)教師可以在課前搜集一些密鋪的圖案,也可以事先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密鋪圖案,課上展示給大家,以此幫助學生復習已了解的密鋪知識,從直觀上為學習新內容做好準備。搜集的圖案可有多種,如由形狀和大小相同的一種基礎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兩種或兩種以上基礎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不規則圖形組成的密鋪圖案等。呈現圖案后,可以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密鋪圖案是由什么基礎圖形組成的?

      (3)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密鋪平面時只用一種圖形,比如圓形、等邊三角形、長方形、等腰梯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同時出示該圖形的彩色卡片并貼在黑板上),請你們猜猜看,哪種圖形能用來密鋪?引導學生進行猜測和想像,然后再通過鋪一鋪等操作活動進行驗證并獲得結論;蛘呦茸寣W生想一想他們見過的哪些圖形能夠用來密鋪平面,教師根據學生說出的圖形呈現相應的圖形卡片,然后圍繞學生說出的圖形,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動手拼擺,找出哪些圖形可以密鋪,哪些圖形不可以密鋪,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4)學生匯報驗證的結果,并讓學生任選一種可以密鋪的圖形鋪一鋪,上臺展示并與大家交流拼的過程,加深學生對密鋪的理解以及對圖形性質的認識。

      (5)在學生了解可以密鋪的圖形后,教師可以直接提出問題,讓學生用密鋪的知識設計地磚圖案;也可以先請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密鋪。學生可能會有很多答案,大致包括建筑(地磚、籬笆和圍墻)、玩具、藝術(圖畫)等幾個方面,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廣泛應用。然后再讓學生任選一組瓷磚,在方格紙上設計新穎、美觀的密鋪圖案。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讓先設計完的學生數一數自己設計的圖案中,不同的基礎圖形分別用了多少塊,所占面積是多少。

     。6)展示作品過程中,引導學生比一比,看看誰的設計更美觀、更有新意,激發學生之間互評作品,在交流中理解并接納別人較好的方法。

      (7)匯報交流之后,讓學生進行更開放的設計活動,在活動中充分感受數學知識與藝術的密切聯系,經歷創造數學美的過程。

     。8)要注意,后面的教材中會繼續安排有關密鋪的內容,例如較復雜些的密鋪、密鋪的方法等等,因此在這里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如圖形能夠密鋪的條件(同一頂點的各個拼接圖形角的和為360)會在中學的教材中介紹,這里就不需要讓學生研究。

      參考資料:

      密鋪的歷史背景

      1619年數學家奇柏(J.Kepler)第一個利用正多邊形鋪嵌平面。

      1891年蘇聯物理學家弗德洛夫(E.S.Fedorov)發現了十七種不同的鋪砌平面的對稱圖案。

      1924年數學家波利亞(Polya)和尼格利(Nigeli)重新發現這個事實。

      最富趣味的是荷蘭藝術家埃舍爾(M.C. Escher)與密鋪。M.C. Escher于1898年生于荷蘭。他到西班牙旅行參觀時,對一種名為阿罕伯拉宮(Alhambra)的建筑有很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種十三世紀皇宮建筑物,其墻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爾人建造,而且鋪上了種類繁多、美輪美奐的馬賽克圖案。Escher 用數日復制了這些圖案,并得到啟發,創造了各種并不局限于幾何圖形的密鋪圖案,這些圖案包括魚、青蛙、狗、人、蜥蜴,甚至是他憑空想像的物體。他創造的藝術作品,結合了數學與藝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更讓人對數學產生另一種看法。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21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系,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系,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倌猩藬凳桥藬档2倍。

     、诶鏄浔忍O果樹的3倍少15棵。

     、圩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馨褍筛瑯拥腵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題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讀題,學生試做。

      ②、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660÷(90+75)=?

      ②、方程

      解: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x =660或者,90×x +75×x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佟(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或者(90 + x)×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2、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痛_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22

      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除法計算法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乘、除法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2、使學生會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積、商是小數的近似值。

      3、使學生理解整數乘、除法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

      小數乘以整數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2、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3、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練習,滲透轉化思想。

      教學重點

      小數乘以整數的算理及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確定小數乘以整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的方法。

      教具準備

      放大的復習題表格一張(投影)。

      教學過程

      一、引入嘗試:

      孩子們喜歡放風箏嗎?今天我就帶領大家一塊去買風箏。

      1、小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算理。出示例1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得出:

      ⑴例1: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讓學生獨立試著算一算)

     。2)匯報結果:誰來匯報你的結果?你是怎樣想的?(板書學生的匯報。)

      用加法計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計算:3.5×3=10.5元 理解3種方法,重點研究第三種算法及算理。

     、抢斫庖饬x。為什么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么?

     。3個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樣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擴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縮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

      2、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象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 0.72×5你們會算嗎?(生試算,指名板演。)

     、派阃旰螅〗M討論計算過程。

      板書: 0.7 2

      × 5

      3. 6 0

     。2)強調依照整數乘法用豎式計算。

     。3) 示范:0. 7 2 擴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縮小到它的1/100

      (4) 回顧對于0.72×5,剛才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使學生得出: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5)專項練習

     、傧旅娓鲾等サ粜迭c有什么變化?

      0.34 3.5 0.201 5.02

     、诎353縮小10倍是多少?縮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斷

      1 3.5

      × 2

      2.7 0

     。6)小結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計算 7 ×4 0.7×4 25×7 2.5×7

      觀察這2組題,想想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

     、 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② 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

      ③ 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2-28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1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29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經典)05-24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0-22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推薦】12-23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12-24

    【熱】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4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薦】12-22

    国产福利萌白酱精品tv一区_日韩亚洲中字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欧洲高清无码在线_全黄无码免费一级毛片
    1. <code id="ya7qu"><span id="ya7qu"><label id="ya7qu"></label></span></code>

      <b id="ya7qu"><bdo id="ya7qu"></bdo></b>
      <wbr id="ya7qu"><optgroup id="ya7qu"><strike id="ya7qu"></strike></optgroup></wbr>
    2. <u id="ya7qu"><bdo id="ya7qu"></bdo></u>
      欧美制服丝袜另类日韩中文字幕 | 在线观看肉片AV网站免费 | 又黄又爽免费国产视频 | 亚洲青青在线视频 | 香蕉国产免费天天视频频 | 亚洲欧洲日本美国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