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小學數學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復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復習要求:
學生進一步理解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是基本一致的,能熟練解答百分數三種應用題。
復習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百分數應用題。
三、復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1、根據條件與問題的關系,選擇正確的算式。
學校九月份辦公費開支是1200元。
(1)十月份辦工費用是九月份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2)是十月份辦公費用的.80%,十月份是多少元?
(3)九月份比十月份多開支80%,十月份多少元?
(4)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開支80%元?
(5)九月份比十月份節約開支,十月份多少元?
(6)十月份比九月份多開支80%,十月份多少元?
(要求學生選擇算式后說明選擇的理由。)
2、提問:
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一樣嗎?它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3、小結:
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是一樣的,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是一樣的,都要用乘法計算。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一個數,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也可以用方程解答。解答時要先判斷誰是單位“1”是量,單位“1”的量是已知數,還是未知數,再確定解題方法。
4、練習。
一本書,第一天看了全書了 ,第二天看了全書的25%。
(1)兩天共看了如指掌50頁,全書共有多少?
(2)還剩下140頁未看,全書共有多少?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30頁,全書共多少?
(5)940未看的比已看的多60頁,全書共多少頁?
(6)第二天看了90頁,第一天看了多少頁?
練習后比較這5道題為什么用除法計算?為什么列式又不同?
四、 作業
1、119頁6、7題。
2、124頁13---15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課題:練習十三第3課時總第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特點,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特征。
2.在練習過程中,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3.在練習過程中,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需求,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加深對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特點的認識與理解。
教學難點:綜合運用三角形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
1.通過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你學會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對三角形的分類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進行復習和整理。
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情況完成下面的板書:
銳角三角形:3個角都是銳角
三角形直角三角形:1個角是直角
。ò唇欠郑┾g角三角形:1個角是鈍角
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兩底角相等。
等邊三角形:三條邊相等,三個角都是60。
2.揭題。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運用三角形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基本練習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86~87頁“練習十三”。
1.第3題。
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再組織交流。學生可能有以下兩種解法:
解法一:180-90-45=45
解法二:90-45=45
教師引導學生對兩種解法進行比較和優化,最后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個三角形是不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第5題。
這道題旨在讓學生認識到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懂得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高在對稱軸上,并掌握對稱軸的畫法。
先讓學生獨立操作,交流時教師強調對稱軸的畫法。
3.第8題。
課件出示習題中被遮住一部分的三個三角形。
先讓學生量一量露在外面的三個角各是什么角。
提問:你能根據露在外面的角判斷它是什么三角形嗎?
小組交流討論。
組織匯報交流得出:第一個三角形是鈍角三角形,第二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第三個三角形有可能是銳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鈍角三角形。
三、綜合練習
1.第9題。
這道題是將一個直角三角形分成兩個三角形,通過操作和交流找出規律,分成的兩個三角形有兩種情況:一是分成兩個直角三角形;二是分成一個銳角三角形和一個鈍角三角形。
2.第11題。
這道題是感受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四邊形的內角和。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三角形時,內角和是180,當兩個三角尺拼成一個四邊形時,內角和是360。
3.第13題。
由于題目中沒有指出等腰三角形的腰具體有多長,因此需要根據“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大于第三邊”來判斷,得出只能用20米作為三角形的腰。因此菜園的三條邊長就是:10米、20米、20米。
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最后進行解答。
4.第14題。
(1)讓學生取出小棒擺一擺。
。2)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擺法。
。3)全班交流。
師提醒學生注意三角形任意兩邊長度的和要大于第三邊,所以“3、3、8”這種情況不能擺成三角形。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梯形的認識》
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觀察梯形的特點,概括歸納出定義,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稱;通過動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對所學四邊形進行建構,能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
2、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獲取新知,對知識進行建構,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的過程,獲取新知,親身經歷知識的再現過程。
教學具 :
實物投影、剪刀、一張16k白紙、等腰梯形紙、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組梯形的題卡等。
教學過程:
一、從經驗出發導入新課。
通過收集展示學生課前所畫的各種四邊形,并結合生活實例引入課題。
。ㄔu析:學生對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整理,為后面進行四邊形的建構奠定基礎。)
二、從需要出發合作探究。
1.了解學生的需要
師:憑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們想從哪些方面認識梯形呢?
預設:生可能從以下方面回答:
。1)定義
。2)各部分名稱
。3)特性
(4)特征
……
師:那我們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樣的圖形是梯形。
。ㄔu析:學生已經學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對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這樣教學以關注學生需求,教師可就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是教師跟著學生走,而不是教師拽著學生走,學生跟著教師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義
學生選擇老師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組梯形的題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獨立思考,再以小組匯總意見討論。(學生以組討論,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
組織小組匯報交流,預設:小組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1)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圖形是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等特點歸納為“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兩句話歸為一句話。
。3)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提問:“只有”起什么作用。
……
。ㄔu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學生由于有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基礎,自己利用準備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征,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
3.動手操作,創作梯形。
學生創作梯形,然后交流學生的作品及方法。
。ㄔu析:通過畫、折、剪等操作活動,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征。)
4.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1)學生自學課本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稱,同桌拿起剛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并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2)匯報交流,重點說說梯形的高在哪里。
。3)學生把剪的梯形(標出各部分名稱的)貼在黑板上展示。
5. 觀察發現等腰梯形的特征
(1)學生拿出老師給準備的等腰梯形,以小組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找一找這樣的梯形特殊在哪兒。
(2)匯報交流,互相補充,達成共識。
可能出現的情況:a兩條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別相等
c 對角度數的和是180
……
6.知識建構
師:現在,我們認識的四邊形家族中又多了一個成員,你們能把這幾位成員間的關系想辦法清楚地表示出來嗎?
學生分類整理學過的四邊形,然后展示交流整理結果,組織互評,激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學生可能用集合圖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ㄔu析:通過對所學過的四邊形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系統整理掌握的知識。)
三、從興趣出發實踐應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嗎?
。ㄔu析: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玩數學的教學理念,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2.找一找,數一數。在下面的圖形中找我們學過的圖形,數數分別有幾個?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是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凡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學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師絕不要代替。
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學生活動的空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說一說等操作活動,在猜想、爭論、驗證、互相補充中匯報交流、親自參與、親身感知、再現知識發展的過程,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發展了自己的數學思想,學會進行數學交流,傾聽別人的想法,并且注重了學生對四邊形的建構,使其理清關系、形成系統、完整的認識。力爭始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設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收集原始數據和分類整理的方法。
。2)通過有說服力的數據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收集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復習題
(2)學生每人準備一枚一元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們已學過收集靜止的數據,如:第1頁的復習題(投影顯示)。
1、點一名學生上來完成下面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其余的學生做在書上。
2、統計一下我們班同學寒假里讀課外書的數量情況。
以前我們學習的是收集靜止事物的數據,如復習題,但有的時候要收集的數據往往不是靜止的,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逐個收集和積累,這時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來收集和積累數據。今天我們進一步學習:
。ò鍟n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數據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錄像,讓學生看。
。1)小組合作,探索研究
、俑鞣N車輛的出現有沒有規律?
、谠谶@種情況下,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記下各種車輛通過的數據?
、坌〗M討論:用什么方法記錄數據?
、軈R報展示,統一方法。
。2)學生實際操作。
每人拿出一張紙寫出各種車輛名稱,然后聽老師報通過的車輛,并畫“正”字記載。
講:你們紙上收集的數據是原始數據。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種內各種機動車通過路口的輛數和總輛數,需要把這些數據加以整理,制成統計表或條形統計圖。
2、數據的整理。
。1)統計表。
想:這個統計表該怎樣制?要分幾欄?
。2)條形統計圖。
投影顯示教材第2頁空白的條形統計圖。
想:①圖中的每格代表幾?
②每種車的輛數如何用豎條表示出來?
、廴绻占臄的枯^大怎樣辦?
做:讓學生翻開書第2 頁,將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三、實踐操作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硬幣,按照剛學的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進行,并填好書上的統計表。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1題。做練習一的第3題。
四、課外實踐
收集本班同學家庭人口數的數據,并按照所學的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整理。
課后反思: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依照他們積累的經驗解決問題,是新課程觀的具體體現。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深入研究的課題。
課題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教學要求①使學生認識分組整理和編制統計表的意義;②初步學會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③學會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教學重點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教學用具放大例2的兩張統計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我們復習一下已學過的簡單數據整理和一些統計表的知識。
2.下面是某班數學興趣小組中女同學測量身高的統計表。
姓名:
平均:
身高:(厘米)
獨立之后思考回答問題:
、偃绾吻蟪鲞@組女同學的平均身高?
、谶@組女同學的身高有什么特點?
③最高的女同學比最矮的女同學高多少厘米?
、苋绻@張表上的女同學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們身高的分布狀況,怎么辦?這節課我們學習把原始數據按照數量的大小劃分成幾組,再制成統計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組整理原始數據的`方法。
。1)教師出示記錄單,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最高?身高多少?
、谡l最矮?身高多少?
、凵砀叽蠖嘣谑裁捶秶浚ê茈y看出,要分組整理一下)
。2)小組討論:
怎樣分組整理?說說你的設想。
。3)分組整理的具體做法(對照著做):
①找出原始數據的范圍(學生找出記錄單中原始數據的范圍)。130~154厘米。
、诎褦祿姆秶鷦澐殖蓭捉M并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組可分為五組,再分成“身高”和“人數”兩欄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統計表)
③統計各組中的數目,填寫統計表(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并讓學生填好統計表)。
(4)看書回答問題:
、倏唇滩牡3頁,回答下面的三個問題。
、诳唇滩牡4頁,“想一想”該怎么辦?(說明記錄單上的原始數據的重要性,不能隨便丟掉)
三、課堂實踐
1.調查本班學號1~32的學生的體重,并將調查結果按分組的方法進行整理。
2.課堂作業
做練習一的第4、5題。
課后反思: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是現代化社會對人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之一。而讓學生感受體驗到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意義,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內的最好方法。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數學教案11-04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精選】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
小學數學教案07-05